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贾环重生复仇记-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谁知道连着将近半年,他愣是一次银子都没有抽到,每一回不是家具就是绸缎,甚至又一次还是木头?看着都是他将来成婚的时候能用的,可就是没有银子,这让他很有些抓瞎。

    好在他运气好这一点真不是瞎说,在一次和兴哥儿,小三一同出海的时候,和旁边的人一起下海准备捡点海底的海产的时候,居然捞上来了好几个硕大的砗磲,卖到首饰铺子足足卖了二百多两银子,虽然因为人多,分到手也不过是一人二十两银子,可他们家毕竟是三个人,足足有六十两,倒是一下子解决了家中的问题,还让齐氏凑出了不错的聘礼来。

    贾训的运气似乎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他带来财运,这几年几乎次次如此,可就是那转盘实在是不听话,除了他趁着家中人不怎么重视,又能找到无数借口拿出来的书籍,还有趁着家中其他人忙,弄出来的那些抽取的还算是成套的,比较朴实无华,却木质中上的家具,为家中省下不少的银钱之外,其他的很多东西都堆积在了空间里,愣是没法子拿出来用。

    至今积攒下的,有大概二十匹的绸缎,三十多件中等的木石摆件,十几样珍珠金玉首饰,哪一样拿出来都不像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有的,真是要愁死他了,可偏偏这些东西他一样都舍不得丢,因为他很清楚,以后他出门交友或者想要走通关系什么的,这些东西都是送礼的好物件。

    至于银子?在他家房子盖好,他成亲之后,倒是抽到了几次,每一次都有十两二十两之多,可惜都是马后炮,只能寻到个他出门挣钱的机会就拿一二两,甚至是五两出来添加到自己那份收入中,然后该归到公中的归到公中,该交给媳妇的就交给媳妇,好歹让他的小家,大家都还算是满意,既不至于超过了大哥,也不会少多少。即使如此,他的小金库,如今也已经足足有了一百五十两上下。

    当然也不是说这空间就完全不给惊喜了,惊喜还是有的,比如种子,谁也没能想到,这大转盘还能有这样的作用,给出种子来,还是直接有附带说明的种子。

    说起这个种子就不得不说如今海螺村的又一个特产了,那就是在海螺村附近山上,那些属于海螺村村民的坡地边上如今遍地都是的枣树,那就是贾训从空间抽取的种子在空间空地上育苗之后,拿出来在那些山石颇多,土地贫瘠的山坡上种植下来的。最开始只有贾家种,后来见着那树确实长得很不错,产的枣子也很多,很甜,很能卖得出价钱,一时间来求树苗的人家就多了起来,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别说是海螺村,就是周边其他村落也很有些求了树苗回去种,渐渐的倒是也成了点规模,毕竟就是再不济,实在没有可以种植的地方,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两颗总是成的,到了枣子成熟,自有货郎上门收取,或是直接卖给那些会制作干货的店铺,一年下来,两颗枣树,也能有将近一两的收入,这对于寻常人家,哪一家都能算的上是不错的出息了还不用太过操心养护,谁家不稀罕?

    要说这枣树,那绝对是贾训的一个大手笔,一次性抽取的枣树的种子足足有千颗,他倒是也不贪心,知道这东西不错,在自家枣树开始看的见好处之后,立马很有人情味的不用人说,育苗之后分送村中各家,或是其他亲友,甚至是城里那些听到消息,不求卖钱,只想栽种自己吃的几户有钱关系户,去了大概二三百颗。得了不少人称赞。

    之后其他不怎么熟悉的,不好意思,百文一颗枣树苗卖了,就这还是人情价,外头这样保证成活,还看的见果子好处的果树苗,没有二三百文那是想都别想,因为这样,他又得了不少的银钱,当然这又全都归了公中,谁让那时候他还没成亲呢,收入自然是归全家共有的,更不用说这干活的时候,那也算是全家上阵了。

    至于那空间里如今残留没卖的也不少,将近百颗已经成了枣林,而贾训自家这些年陆陆续续的也种下了足足近百颗,或许这才是贾训给家里最大的财富,单单是这个,到了今年年底,在这如今已经在整个东山县成为了特产之一的大红枣结果之后,也有将近五十两银子的收入,而且只要不出意外,那是年年都有,更不用说这以后有可能产生的不断的分枝,种子的扩大枣林。也许有那么一天,单单是这枣树,就能让这贾家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财富。

    这也是如今齐氏能放心让儿子儿媳妇们自顾自藏私房的缘由,实在是如今公中不差钱啊!田地,枣树,凑一起一年收益足有百两之多,这还是剩下了自家吃用的粮食的情况呢,再加上儿子们时不时的上缴些银钱,齐氏妥妥的稳如泰山一般。

    兴哥儿有了夫子的活计,有了固定的收入,贾训也是成家的人了,固然一心还想着往科举上再多努力一把,可是在挣钱上也不能落后了,如今看看家中的藏书,贾训感觉或许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抄书,家中的藏本有不少即使在县城的书铺里也未必都齐全,若是他能抄写好了卖过去,必定也能有不少的钱,虽然不至于和兴哥儿一样多,可是好歹也是个办法,虽然这个办法有点笨。

    另外也因为这个,贾训第一次意识到,如今虽然家中富裕了,可是自己这家怎么起来的,说起来真是有太多的侥幸,基本上靠的都是运气好,这实在是有些不安稳,自己也该好好想想,为自己寻一个长久的营生了。

    只是他该怎么做呢?作为读书人,不能经商,不能做低贱的工作,不然会影响到以后的科考的,这可真是难啊!怪不得穷书生这名头这么响亮呢。实在是读书人能干的活计实在是太少了,他总不能给人当账房去吧?也不能去衙门当什么书吏,这活计可是贱籍!头疼,太头疼了!至于卖字?一般读书人给人写书信什么的,银钱实在是少的可怜,除非是什么名士大家,哎!两极分化太严重,苦了的总是中间一撮人。

第95章()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贾训在一个月之后找到了自己能干的事儿,还是他的强项,那就是当个文物小贩,好吧,人家是斯文人,是读书人,不能用这么粗俗的说法,咱们要说他这是有淘宝的兴趣爱好,揣着自己那在淘宝界绝对属于最低资本的银子,私房钱加上零时和家里借用的,凑足了二百两,开始漫步在沿海的各个村落,不为别的,就因为某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这个村子既然能从海里捡到什么砗磲,捡到碧玺,甚至是海捞瓷,那为什么别的村子不能?

    若是别的村子也有那么是不是他们也一样不知道这是能卖钱的东西?像是自家村子里的人那样权当石头在用?若是这样,他即使只是赚的少些,只挣大概一成到两成的利润,那么只要搜刮的仔细,多走几次,多去几个村子,那么想来不说多的,这最近一年的银子那是妥妥能挣出来的对吧。

    而且这事儿还不会太耽搁时间,周边沿海的地方他走上一圈,若是坐船出去,沿着海岸走,距离上,时间上都能大大的缩减,能有一个月,这附近相对近便的海边村落他就能来去好几个来回了,有这样的功夫,一次一个村子的走,还能不讲那里的东西都收拾干净了?

    你还别说,这一次他还真是就找对了路子,虽然他不是个合格的淘宝掏宅子的人,总是在看到那些村子的境况后,对那些同样是渔民的人家心软,给出一个他能给出的最高的价格,可还是在一个月之后,收获了他的成果,足足挣了六十两银子。

    别看这这六十两银子好像很不少,比兴哥儿挣得都多,可你要这样想,他这可是走了三个村子,收了大概十来件东西之后挣得总和,平均下来,每一样不过是挣了大概六七两银子。

    他能收的都是什么东西?不是属于宝石的,就是属于古董的,每一样价值最低不会低于三十两,最高的能有百多两,若是这样去看,你就知道他这挣的掌眼跑腿钱有多低了,那要是换个人来,能一口唾沫啐死他,说他坏了规矩,生生的把这么一个挣钱的行当,做成了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的水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贾训在附近的村子里都留下了很是不错的名声,这些村子里出去的人,是人都要说一句,这海螺村的贾家二爷,那妥妥是个仁厚实诚的信人,从不欺瞒他们这样苦哈哈的渔夫,就是寻常的石子,送人都嫌寒碜的东西,知道是值钱的,就从没有白要过,都是细细的分说了东西的价值,作用之后,再给出连首饰铺子都给不了的高价,这才拿走。

    因为这样,之后的时间里,那些得到消息的其他村子的人都会在看到类似的东西之后,撺掇着所有人将这东西带到海螺村来,求着贾训给看看,若是真值钱,那是二话不说,贾训说多少就是多少,从没有半点怀疑就卖给了贾训,倒是让他不用出门就能有不小的掌眼跑腿出息。

    你说为什么那些渔民信不过首饰铺子,还说人家给的低?这不明摆着嘛,若是你,遇上个不懂行的,土里土气的人来卖东西,还是个妥妥不识货的,你能不想着压压价?能不想着减少成本?能不想着给自己多挣点好处?就是再讲诚信的商户,遇上挣大钱的时候,估计也不会手软吧。毕竟没有亲眼看到那些鱼户们破败的家业,没有感同身受日子的艰难,是不会那么大发善心的对地位不成对比的人讲究什么仁慈的。

    所以这些人从贾训这里知道了这是值钱东西之后,去询问的结果就已经成了定局了,他们问到的价钱来看,贾训简直像是个傻子,白白多给了好几成的钱,人家还能不明白?还能在信任这些店铺?

    而鱼户们在贾训这里呢?先是那秀才的身份让他们就多了几分信任,再加上海螺村的名头,那可是如今附近最响亮的,海边渔村中第一个脱离赤贫的村落,影响力实在是高,还有不少人当年曾在海螺村买过鲸鱼肉,知道贾训这个人,听到过那么一耳朵有关于贾训人品的话,这又多了几分信任,最后是贾训实实在在的给各人讲这些挑拣出来的东西做了说明,还每到一个村落特意在选出东西之后,刻意等上一二天才正式交易,给了各家去商铺询问的时间。

    不得不说,这一手让人实在是忍不住称赞一声漂亮,一开始有人真的不敢置信,也对贾训出这样的高价有些怀疑,甚至心中想不通为什么,就去县城等地的商铺问,而问了之后才知道贾训不单是价格公道的问题了,简直就是比人家铺子里还高一些,人家能不高兴?能不感动?能不信任?

    他们也不是傻子,在确认了这东西确实是贾训说的东西之后,自然知道这价格差异怎么来的,不就是看着他们好欺负不懂行嘛,人家秀才去卖就不敢欺瞒了,自然比他们的价格要高,所以他们愿意卖给贾训。

    即使他们也明白这贾训也不会白干活,肯定也有进账,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卖给贾训比卖给人家铺子更划算不说,好歹人家贾训不欺瞒他们,还教导了他们认识好东西,尊重他们,就凭这个,哪怕价钱一样,他们也愿意和贾训交易,让贾训去挣点小钱。

    在他们看来,贾训挣这个钱,那真是挣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人当铺里当个掌眼师傅价钱都比这高,人家贾家二爷那是仁善,是帮着他们发家致富,是想让他们和海螺村一样,从海里捞起发家的资本,是想着法子的让他们致富,是补上了他们自己知识上的残缺,让他们不至于和财富擦身而过,这绝对是大功德。就是为了这一点,不管是从贾训这里得了好处的,还是没得好处的,都该记得贾训的恩情。

    越是贫穷的人越是看重情谊,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们每每遇上其他村子里的人的时候,就会提贾训,为贾训宣传,哪怕是在海上遇到了,那也一样不落下,生怕旁人不知道,生怕其他村子一样困难的出海渔民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所以啊,在这之后,贾训每天在家就要接待旁的地方背着背篓,带着无数乱七八糟东西的人过来求他看一眼,弄到后面他都有些烦了,最后寻了村长帮忙,定下了一个规矩,每月月底最后一天,就是贾训帮人看这些东西,买这些东西的时间,各村谁都能来,只是别的时间?对不起了,人贾训要读书的。

    大家本就对秀才有些敬畏迁就,听到他这么说,也感觉理所当然,帮奔走相告,帮着贾训将这消息传了出去,就此定下了时间,而海螺村也因为这个,倒是在几个月之后,无形中形成了一个集市,每月月底,各处来的人除了这些要寻贾训看东西的人,还有好些过来换物资的,毕竟如今的海螺村油坊,豆腐坊,杂货铺,都有了,甚至因为各家都有田地,还能在自家门口挂上牌子,在这一天出售家中余粮给其他渔民们,让这些离着县城比较远的渔村一个个方便了不少,毕竟只要驾着船,沿着海岸线过来就成,这路程可比去县城近便,还能用自家的船当交通工具,比走路方便多了。

    而贾训也因为这样,倒是慢慢的有了固定的收入,虽然这些渔村人带来的东西十有**都是不中用的,可总有那么一二样是可以入眼的,他坐地就能直接买下,银钱不够也能从家里暂支,比他自己带着钱到处走安全了不少,而这些收来的东西,他走上一次县城什么的,总能挣上将近十两的银钱,若是特别好的,他存着隔上半年去一次京城,往那些大铺子卖,或许还能卖更好的价钱。

    等一年过去,细细的一算,这一年里他居然足足挣下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这简直就是惊喜有没有?

    细细的回想一下他收上来,卖出去的东西,贾训也不得不暗叹,这大海果然就是个聚宝盆,也正是如他所想,这附近必定有什么遇难海船,也必定有什么矿藏,因为他收上来的东西里头,碧玺占了近半,其他的砗磲占了两成,海瓷一成,剩下的不是珍珠,就是珊瑚,甚至还有造型独特的大海螺,身形特别,背上有文字花纹的海龟等等奇奇怪怪的东西。

    别以为那些奇奇怪怪的好像不是宝石也不是古董,好像不挣钱,其实不然,越是奇怪的东西,只要稀罕,就越是能在有钱人中引起兴趣,所以也不乏卖出高价的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了。

第96章() 
收购海边村落的物件,然后寻找最合适的人家出手卖掉,对于贾训来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一点子差价,恩,这个说法有些不地道,这差价也不能说是一点点,最起码这收入真要合起来,已经足够不少人家眼红了,算的上是一个很有钱途的行当,只是对于读书人而言,这只能排到第二,甚至是第三位,因为前头两个好处更让人心动。

    第一就是因为他这不断的卖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因而在人介绍人的情况下,很是认识了一些相对他原本小小偏僻县城的社交圈而言,比较高端的人物,或是某些五品以下官员家的子侄,或是皇商巨富人家的实权族人,甚至还有些世家大户的旁支子弟。

    这些需要奇而不贵的东西往上讨好的人,在贾训这里总能找到符合心意的东西,从而用最小的本钱获得最大的好处,对上贾训自是越发的满意和亲和的,像是某个皇商的侄儿,就是用了六十两银子,从贾训这里买了一个活的,背壳上模糊的有着铜钱蝙蝠纹路龟壳的圆凳大小的海龟,以福禄寿三喜齐全的名头,送给了正好五十大寿的家主,获得了家主的赞赏,从而在一个月内得了好几次执掌家中琐事的机会。以此为自家划拉了不少的好处。

    遇上这样的喜事儿,你说他对于贾训该是个什么态度?那自是以为贾训就是他的福星啊。为了这个还特意寻了一本不算是太值钱的前朝古画,送给了贾训作为谢仪。由此可见某些时候这些个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产生的作用,带来的好处有多大了。

    世家大族的子嗣们也常从贾训这里买上一些颜色鲜艳,外头寻不见的海螺海星等物,用来讨好家中女眷或是当家太太,老人等,也是常常有奇效的,偏偏这东西价钱实在是低,一二十两就能买到,让他也感受到了一把什么叫做惠而不费的好处,和贾训相处起来自是越发的亲和。

    随着这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贾训的路子自是越来越广,连带着他一直坚持不懈的抄书的事儿也能越发的寻到更就爱稀少的本藏,反过来让家中藏书越发的丰富,让小三抄书卖书铺的业务也越做越大,你说这好处是不是很不错?是不是比银子更实惠?书这东西,只要有那么一本底本在,那将来可就是贾家书香人家的底蕴了。那是多少银子都未必能买来的。

    而第二个好处,也一样很大,当然这个好处和贾训如今的人脉也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贾训总是能寻到最出人意料的东西,总能带来让他们耳目一新的东西,总能给出合理又剑出偏锋的好点子,所以贾训杂项中涉猎颇深,喜好奇巧的名声也渐渐的开始传扬开来。

    别看这不是什么神童,什么诗才,文章上的好名声就不重要了,对于读书人来说,琴棋书画,金石古玩,都是属于雅趣,是属于读书人可以显示风雅,风骨的一种手段,任何带着几许雅致的东西,只要你玩的比旁人好,懂得比旁人多,就能在读书人中获得不菲的名声,世间就是连好茶的读书人都能得上一个风雅的名头,像是贾训这样的杂项自然也是能的,毕竟这里头还涉及到不少的宝石古董,比单纯的好茶还更显得博学些,虽然和那些诗词上有造诣的人比还是差了些,却也足以让他在读书人中占据一个小小的位置,去参加一些文会之流的时候,不至于被人看轻了去。

    名声这东西,对于寻常人或许还好些,可对于读书人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读书人其实很排外,很重视属于自己的圈子,甚至可以说很有些清高气傲的意味,这一点看看时代勋贵的书香大族和寒门之间的隔阂,就能看出一二了,即使同样的读书人他们都能分出三六九等来,更不用说其他了,乡党之流怎么来的?还不是这小圈子造成的?同年是怎么折腾,团结博弈官场的?一样是小圈子形成的利益同盟。而在读书人中想要打破一定的圈子的隔阂,你能采用的,除了自身的学识,那就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