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汗之王-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铁林的杀戮方告一段落。

    约莫过了四五天,铁林的斥候飞骑来报米勒,前方有一队弓骑兵正在巡逻,不过观其数量较多,差不多有五百人左右,周围尚未发现敌情。

    米勒大喜,就叫从人准备行头,上马疾行,准备一举全歼此队。

    有副将上报道:“现在敌人数目骤增,恐怕有所图谋。”

    米勒怒道:“怕他个屁,我看敌人是怕我军势大,所以增加巡逻人马,但是以轻骑兵这样的实力,不要说五百,就算五千,我也敢率铁林一闯。”

    众将皆不敢再言。

    待到米勒带人行到弓骑跟前,米勒远远看去,只见对面四五百人,皆下马围作几团,似在吃饭议事。后方有一丛灌木,不过一尺多高,根本不可能藏有伏兵。

    米勒大喜,就教将铁林分为三队,从三个方向急速向弓骑兵的阵营扑去,定不能教走了一骑。

    弓骑兵听到马声袭来,奇怪的竟然没有大惊失色,上马逃跑,而是原地列阵,一队队地列成三个方阵,每个方阵又有五排组成。

    米勒大喜,就叫前军加速前行。

    行到两百步左右,铁林军已然加速,突然看到前方的士兵齐齐拉开一种奇怪的大弓,一阵庞大的箭雨扑面而来。

    哲别一箭射去,射中两百步外的一名铁林士兵,那箭矢狠狠地刺进士兵的胸膛,啪的一声落在地上。

    原来这五百人正是哲别的亲兵弓骑,白羽长弓手。

    哲别在朔方城中,受到路德维希的启发,获得了英国的长弓图纸。英国长弓约五尺左右,使用一条完整的杉木弯制而成,比常见的大型复合弓还要长两尺,坚硬而有弹性,一箭射出可以射到200至300步。

    长弓的制作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长弓手都需要多年的训练,具有强大的臂力和准头,这一点对哲别来说并不为难。他一直精通箭术,本人又是白银阶段的弓箭手,这一年来将自己多年的弓箭技法教导给自己精心挑选的精英,这500人倒有100人能够开弓射到300步之外。

    200步之内,射破板甲,并非难事。

    却说米勒见到对方一阵弓弦响,两百米之外,自己这边的先锋竟然被射倒二十几人。

    不由大吃一惊。但是他转念一想,这么远的距离,如果能够拉起一次大弓,未必能拉得第二次,自己加快马速,说不定能在下一轮箭矢发出之际冲进敌营。

    于是挥手下令加大马速,全力前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2章 斩将夺头() 
哲别见铁林竟然还敢向前冲来,反而更加高兴。

    原来第一轮攒射,他只不过使用了第一排一百余人射出,200步毕竟距离较远,这些人射过之后稍许疲惫。哲别扬扬手让他们站到队后。

    看看敌人已至一百五十步距离,就让第二,第三排两百余人,一齐发射。

    “嗖嗖嗖”

    又是一阵乱箭,这次的距离更近,发射的箭数更多,准头更细,哲别手下的弓箭手,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苦练这百步穿杨的箭法,既然入得我一百五十步,那各人的准头又多了几分,哪能不中。

    “啪啪啪啪”

    这一次掉下七八十骑,米勒着实有些惊慌了,此时落马的七八十骑,有些其实并没有被射中要害,只是那箭矢来得快,去得疾,马速也快,这么高速的箭矢撞过来,就算是鸽子,也是个死。

    米勒开始心痛,这些铁林兵都经过至少三年以上的训练,手中的兵器箭矢,都是大价钱打造,一名铁林的装备物资费用超过千两黄金,是西夏国的王牌骑兵。

    此时既然损失这么多,完全无法回去交待,但是已经跑到这个位置,再往回走又甚为可惜,说不定,敌人就是这一批箭的力量了。

    况且此时马速已经达到最快,就算回头,以对方的箭力,势必追着自己的后背狂射,岂不是损失更大。想到这里,他一语不发,继续率兵前冲,马上就要冲到了,再忍一会。

    哲别摇摇头,真是佩服这个铁林将军啊,不到黄河心不死。

    他摆摆手,方才射过的两百人退到后方休息,最先射出弓箭的一百精兵,再加两百还没有射过的长弓手,一齐在阵前排齐。趁着敌人冲到一百步时,再来一发。

    “刷刷刷”

    这三百支箭暴发出了巨大的威力,不仅射向骑兵,也射向马匹。一阵巨大的攒射之后,足足有一百五十骑躺倒在地上。

    米勒再也顾不得自己军队的损失了,他的大军,已经冲到了五十步的距离,此时只要再向前一轮冲锋,就可以将自己深恶痛绝的弓手打翻在地,他已经可以想象到敌人被自己骑兵的长枪,马刀打得落花流水的场景。

    但是让他惊异的是,这三百弓手射过箭之后,就齐齐地将长弓一扔,向后方撤退。米勒不仅摇摇头,心想这群人是不是傻子,两条腿再快,能跑得过马儿吗?

    最多不过再跑三十步,自己的骑兵就能冲上去再补上一通。

    当他冲过这最后五十步时,突然听到不知从哪儿传来的一阵铜锣响,从前方的灌木丛中突然钻出了数以千计的轻步兵,每人都拿着足足有两丈的长矛,齐齐攒刺过来,形成了一道拒马。

    原来这是哲别苦心设下的毒计,他从各种碉垒中调派了一千多名轻兵,利用一个晚上,在此处挖了几道长长的战壕,然后各自携带长矛,躲在土里。

    他之所以选取这一带灌木,就是为了挡住挖出的泥土,以免铁林的将领发现不同之处。

    此时三轮长弓暴射已过,铁林足足损失约三百人左右,攻击之气势已经荡然无从,突然被这些长枪挡住,陷入苦战。

    而这些后撤的精弓骑兵,扔掉长弓,又捡起了早就藏在此处的制式骑弓,骑弓的射程在三十至五十步,拉起射出都非常容易,这些弓手又都是多年的精骑。在长枪兵顶住敌军的锋锐时,纷纷开弓射箭,一射一个准。

    双方在这灌木丛中大战了一柱香的时间,铁林渐渐不敌。

    哲别的长枪兵以逸待劳,就象森林一样堪堪敌住铁林的进击。那些板甲虽然光滑,能够远远地敌住利箭的射击,但是就近尖利的长矛却能够轻易地捅进去,就象是烤肉串的铁尖一般。

    另外,哲别的亲兵们拉的虽然是不能和长弓相提并论的骑弓,但是距离近,且他们都力气大,射术精确,就算射不进胸甲,射中膝盖,面部或者脖子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简直是这些骑兵的天敌。

    此时的铁林又倒下了两百多人,所有损失已经过半。而哲别的伏兵以逸待劳,不过仅仅损失了一百多伏击的轻步兵而已。

    米勒伏地细听,远处已经传来隆隆的马蹄,显然要将他们在这里消灭干净。

    他再无留恋,只得骑上战马,指挥士兵快速逃跑。

    那铁林军与草原骑兵不同,尤其重视长官命令,就算逃跑,也不能失却威严,密密地排成方阵,方才缓缓后撤。这却给了哲别又一次机会。

    待到铁林军掉头回转,向长枪手们又交出几十条命之后,方才在阵列前五十米处列成队形的时候,向后撤离。

    此时哲别率领的弓骑兵早已登上他们的草原战马,各自从灌木后向两面伸展,隐隐然向一双张开的手掌,将铁林军缓缓围住,展开猎杀。

    米勒没有想到他对阵的,正是日后天下无双的草原骑兵首领,哲别。

    更没想到在这么快的时间中,对方转败而胜,并且指引骑兵形成了如此完美的追击队形。

    待到他想走时,从后方和两翼都出现了恐怖的箭矢。

    后方的一百名精锐的长弓射手重新回到原地,拾起了原被丢弃的长弓,硬硬地一**箭从后方射来。而两侧的弓骑一面奋力疾驰,奔向前方,一面伸手拉弓。

    向左侧或右侧,被自己包围的那些铁林骑兵,给一阵箭雨的洗礼。

    米勒见局势危急至此,只得纵马狂奔,没有料到的是,那些高大的骏马,终于不能忍受这么高强度和密度的作战频率,开始降低速度。一匹接一匹地被那哲别的骑兵席卷追杀。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名又一名的手足被敌骑射落,米勒目眦俱裂,只有凭借自己的马力和无双骑术,仅率十几骑逃出围困,舍生忘死而去。

    行不十数里,米勒口干舌燥,正要喝一口凉水。突然前方过来一将,带着百来骑骠骑兵,直冲而来。

    为首一将,手持方天画戟,冲向米勒,斗不十数合,那大将一声大喝,将米勒的战马惊得一顿,一杆长戟刷地从米勒脖子上掠过,一股鲜血,不甘心地喷涌而上。

    杀掉米勒的将军,正是札木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3章 如临大敌() 
原来札木合两万大军日夜兼程,已然赶到战场。

    刚才哲别舍生忘死的用长弓手对铁林军一役,如果再不取胜,札木合将亲率五千铁骑,合围铁林骑兵,将这个对自己运动战最大威胁的骑队,完全地辗压至死。

    此时铁林队长米勒已是强弓之末,虽然号称黄金境界的战士,远不如札木合挟必胜之意,以逸待劳的雷霆一击,且周边还有百余骑朔方骑虎视耽耽,若有不测,肯定会上来帮忙,所以米勒心慌意乱之下,不过支吾了几下,就行落败,死于札木合大戟之下。

    他这一死,札木合因缘附会,也瞬间掌握了黄金高手的要意,成功晋级黄金战力。

    当下哲别骑兵追赶而来,恰好遇见了札木合的亲军,两相会合,就近选取了一处牧场堡垒,即时进入军议。

    札木合听到哲别介绍了西夏五路大军进逼河套的状况,不禁哈哈大笑:“这正是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路闯进来,我们在五原,多方寻找西夏军主力决战未果,想不到竟然在河套能遇到这样的战机,各位将军意下如何。”

    求战最迫切的莫过于黎华,他在五原郡下吃够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弩箭以及居高临下的箭雨的苦头,看到又有野战的机会在眼前,大为高兴,对众人说道:

    “你们都不要跟我争,给我在四周观敌料阵,看我一个人独带一万骠骑,将这五万土狗一个个杀灭,不要和我抢啊,谁抢我和谁急。”

    众将哈哈大笑。

    笑了一阵,札木合正色说:“西夏厢军的不济事,我也早有耳闻,但是蚁多咬死象,我最怕的就是打成消耗战。若是西夏军被吓怕了胆,凭着营塞慢慢和我们打阵地战,朔方的人口不及西夏的十分之一,况且没有什么大城可以扼住要道,我们可消耗不起。我们要打的是运动战,在运动中消灭敌人,集中兵力,攻击一部,务求全歼。”

    众将领还是第一次听到札木合这么生动地描述自己的战略,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听得出神。

    却说铁林骑兵在河套覆灭之后,那仅存无几的残军将铁林失陷的情况绘声绘色地传了出去,为了掩饰自己的失利,这些残军不得不一而再地夸大朔方军的可怕。

    当中路的元帅朱贵,以及四路将军的统帅听到多次辗转到自己耳中的消息时,他们得知国内独一无二的铁林军竟然栽在一群人数只是自己一半的长弓手,和数目不多的轻步兵手中,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惊。

    他们大多数人只不过身强力壮,由军户世袭厢军,或者是贵族出身,生下来就有着尊贵的血统。并不明白长弓手技术的进步对骑兵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五百长弓手正是哲别手中精锐的精锐,只是依托一定的时间,以及地理环境,并层层施计,才能让那些铁林奋不顾身地上来送死。

    在这些人的眼中,肯定朔方的骑兵会比这些长弓的轻步兵更为可怕,若是遇见这种比铁林军更可怕的骑士,自己该如何自处。

    其实他们所忌讳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札木合信奉精兵政策,他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支人数不过十万的精锐骑兵。

    实际上骑兵作战并不象步兵那样多多益善良,一定的空间,地理环境,马匹的耐劳程度都限制了一次战斗中能够投出的骑兵数量。好的精锐的骑兵能够积小胜为大胜,层层进逼,不断地战胜一波一波的敌人,从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将敌人斩杀在雪崩的冲锋之中。

    反正一旦西夏的将军们确认了朔方骑军无敌的的心态,他们的进度就象乌龟一样缓慢,人人都不想冲在最前面去送死,都希望自己的同伴先行发动进攻,自己可以先择增援或者逃亡。

    何况大多数人都得知了朔方军在五原的无攻而防,私下里认为撤退更是一件良好的选择,如果固守在后方的强大城堡中,让这些蛮子求战不得,接济不能,最终还不是要退却。

    只要遇到一点小部队的攻击,这五大军团就象被马蜂札了一样,急急忙忙地向四周请求援军。

    然而,在西夏军拖拖杳杳地扑行了半个月的时候,札木合终于不想忍受即将到来的严冬的考验,率先发动了攻击。

    西夏军最靠近南面荒漠的一支厢军首先遭遇到了攻击。

    当厢军大将收到自己斥候带回的战报时,已经有一支黑衣黑甲的朔方军疯狂地袭击了厢军的左营,凡是出营挑战的千夫战所率的骑队,或是回营稍晚的几支游骑队,无一例外,都遭遇到了四面八方的攻击。

    朔方就象是野外的君王,只要西夏军来到他的领地,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这样高频的攻击速度,以及力度。

    望着不断溃败的军队,以及高达千人的伤亡,厢军大将毫不犹豫地用自己能找到的各种方法向各路大军,以及总统率朱贵出击。并命令手下所有的军队,不许出击,固守营塞,用密密麻麻的箭矢,以及几十具移动弩车来牢牢地封锁出大营入口,等待来袭。

    朱贵接到南路厢军的救援请求之后,在大营中反复思索,得不出一个可靠的法子。

    “大帅。”

    手下的兴庆近卫军大将向朱贵请求道:

    “从敌人的攻势来看,其主力倾力而出,正在沿袭他们的集中兵力,攻其一处的战略,如果我们不救,很快就会被朔方军打破营寨,到时这一万余人全部阵亡,皇帝陛下的怒火,就会全部由我们来承受。”

    如果这位大将知道札木合心里所想就好了,实际上札木合手中所控机动兵力不过三万,正面强攻作战,他并不怕西夏大军,甚至可以有把握地将西夏五万大军一鼓全歼。

    可是札木合最担心的就是打成消耗战,如果西夏军四平八稳地进齐头进入河套,他是宁可放弃一些牧场,也不会马上面对其锐气的,就算全歼了五万大军,可若是打得自己只余一万多,哪什么来抵抗下一波西夏的进击,以及草原的未来隐患呢。

    但是此时西夏统帅朱贵确实被手下说得没有主意,他又思索了片刻,心意已决:

    “传令下去,其余三部厢军每步出兵五千,驰援西南部队,我亲率八千大军,立即奔向西南,我要会一会札木合,看看到底是他的骑兵,还是我的大军更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4章 太公钓鱼() 
当游骑兵传来西夏大军调动的消息,在大帐中守候西夏军战报的札木合与各位将军终于深深地喘了一口气。

    以札木合的算计,西南方面出动的骑兵实际只有五千,而在以雷霆万均之势,将西南厢军的外围击溃,并留下一千伤兵的,正是黎华的亲军,镖骑军。

    一旦打垮西南厢军的外围,黎华亲率大军回转,西南方向只留下两千轻骑监视西夏厢军动向和各处援军,而整个朔方大军的视线,转到了四路来援的大军身上。

    对于札木合来说,如果强攻位于坚塞之中的西夏大军,由于其中伴随着敌军的大量重武器,包括轻床弩,以及小型火炮等特,强攻必然带来大量的伤亡。

    可是若在运动中歼敌,效果就截然不一样了。

    要知道兵贵神速,按照朱贵的命令,骑兵要展开奔驰,三天之内达到西南线的营地,势必要轻装前进,尤其是丢掉会影响速度的车辆,重型装备等物,如果能掌握好敌人的前进路途和方向,就能第一时间把握好敌军的动向,一举出现点击。

    札木合和众将在地图上密密谋划,很快就确认好了一处良好的歼敌圣地,马鞍谷。

    马鞍谷以其处两侧为低矮的山丘,中间一条宽阔的直路,形似马鞍而得名,在这条宽阔的直路两边都是山地,如果舍平地而取山地,自北向南驰援西南,则要增加一天以上的距离,是大部分将军所不能忍受的。

    一支西夏的厢军增援,行了两天一夜,终于来到了马鞍谷区域。

    这支军队离西南厢军的驻地最远,差不多有五天的距离,所以得了朱贵的命令之后,为了不至于迟到,其行军大将指挥手下兵马,昼夜兼程地赶路,所幸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小股的朔方游骑阻挠,一路顺利。

    只要度过了这处山谷,前方恰好有一处水草俱美的绿洲,黄金武力的大将鞭梢向前指去,

    “大家再走一个时辰,就有一处好宿营地,到时可以下马歇息,札下营地宿营。”

    众士兵欢声雷动,争先恐后地向前涌去。

    行不过四五里路,西夏大将的眼神突然变得冷冰冰地,因为他看到,前方不远处,约有一千弓手,都下了马,手挽大弓,正在前方等待着自己。

    这莫不是杀得铁林骑兵大败的长弓手,西夏大将一时大惊,虽然他手下有五千人,但也不敢说能够稳胜米勒的一千铁骑,就算这一千铁骑也折在这些长弓手的手中,我能冲过去吗?

    他这一犹豫,却是让整个骑兵迟疑起来,却不知,哲别的手下,真正的长弓手,在两百步之外能够出手的不过百人左右,此处山谷宽阔,若是自己带五千人夺路狂奔,那一千人估计射过一轮,就会上马逃走。

    然而他这一丝犹豫把自己唯一的一点胜算给扔掉了。要知道札木合定下计谋,并组织近两万五千大军围攻,必须要有精密的计划和行军入线。此时西夏军的进军时间比预定的早了半个时辰,大军合围尚未达成,此时只好让这一千弓手摆在前方,唱一出空城计,以减援敌军的进度。

    果然这西夏军队耽搁了约有半个时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