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汗之王-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札木合就令召开战前军事会议。

    来到大战,根据自己的命令,黎华,魏青,哲别,辛弃疾各位大将都提前从自己的大营赶了过来,一齐列席到位。见到各位到齐,札木合清清嗓子,提出了自己的动议:

    “现在已是仲夏六月,正是马草茂盛的季节,距离草黄十月尚有四个月,依我的想法,在这四个月中,我们再发动一次夏秋攻势,彻底攻下五原,然后结束今年的战事,利用新的冬季好好消化已有的地盘和人力。你们感觉怎么样?”

    众将一阵沉吟,过了一会儿,魏青抬起头,行了个礼说道:

    “大汗,我以前居住在中原,对五原郡也有一定的了解。五原秦时建郡,用于驻札大秦国的屯边大军。一千五百年来,一直被不同的帝国勤加修理,增加工事。况且五原郡中本身就有巨大的粮仓,可以容纳百万石炉石。要想攻下五原,必须有十万以上的兵力,并依仗各种攻城器械,几个月连续不断地攻城,方可溱效。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到攻击五原的时机。”

    听到魏青的话,大家都深深沉思,唯独有黎华不以为然。他年纪甚轻,又从小在草原上长大,这几战所见的西夏人都是不堪一战,所以他以为五原也不过如此。

    黎华跳了起来,大叫到:“魏总管,你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看到的是城墙坚固,防御强大。但是我看到的人,一座再坚固的城,如果掌握在一群懦夫的手中,它仍然是一堆散沙。因为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66章 兵贵神速() 
“好一个堡垒总是从内部击破的!“札木合听到黎华此话,忍不住击节叫好,他也深有同感。下策攻城,上策攻人,只要是敌人就有弱点,了解到敌军的弱点,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呵呵,让我想想。“黎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刚才只不过是一时激奋,其实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点子。

    旁边的辛弃疾却发言道:

    ”黎将军此言甚是,我负责阻断五原与兴庆的联系,也不断地与西夏骑兵交手。“

    ”在我看来,西夏军的作战意愿变化很快。在李贵初出五原,寻找我军主力作战时,西夏军个个跃跃欲试,都怕李贵抢了头功,不断地试探我军实力,想要打垮我的游骑军。当时我率军也与他们交锋过几次,虽然也有小胜,但是西夏军战意之浓,令我心惊,若是贸然展开大战,就算能够战胜,我军损失亦是不小。“

    ”但是待到李贵全军覆灭,败退的溃兵把消息带到五原之后,西夏军的战势便有大变。一旦看到我军斥候,或是游骑小队,转身就走,不欲再战,生怕落了李贵的老路。如果被我军围住,大部分西夏军不欲死战,要么趁早逃遁。要么下马投降。“

    ”在我看来,这样的西夏军队,实在当不得我军一力强攻。到兵临城下的时候,说不定会有人打开城门来迎接我们的王者之师呢。“

    说完这话,辛弃疾哈哈大笑,可能自己也觉得这个牛吹得有点大了吧。

    但是札木合不这么认为,他听到辛弃疾的话,已经可以联想到西夏的军情。正是如摧枯拉朽,惶惶不可终日,若是自己不趁此时间加上一把火,趁机压了五原郡,待到来年兴庆府的支援到达,这些人的精神又将恢复。到那时,苦战更是难免了。

    想到这里,札木合不由地用商量的语气和众将说道:“五原城郭坚固这事不假,不过他们的两万大军已成摆设,只是一心一意地盼望兴庆的救援罢了。现在我们调集大军前去,再打一两个胜仗,把五原军全部压到城里,不敢作战。然后全军调到西部,在西部河套的堡垒郡配合之下,一举全歼来援的西夏本部大军。这样的话,我想五原自然就不战自降了。”

    众将皆悚然,他们没有想到大汗竟然会有这么大的胃口。

    西夏,除去五十万厢军屯边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亲军,包括“泼喜军”、“强弩军”、“擒生军”、“水兵”、“撞令郎”等诸军。

    但是西夏最重要的还是皇帝的亲兵侍卫军“铁鹞子”,这支有着三千人的重骑兵军团,分为十队,每队300人,队有队长,担任队长的都有白银以上的武力,一旦出手,非死即伤。

    而札木合这番话,显然是将五原看成了一个大大的鱼饵,利用这个鱼饵,将西夏的精兵调来,一举全歼,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套的冲突。

    要知道,目前闻言的野战军也不过刚过三万,各种的驻军,义务兵加在一起,约摸两万左右,以这样的兵力,就开始与西夏展开国战,是否有点为时过早。

    札木合见大家哑口不语,不由得莞尔一笑,他指着军帐上高挂的行军地图说道:“你们不要把事情看得太难了。须知我朔方扩展至今,真正所需要防御的就是一个重镇,朔方城。而西夏地域辽阔,象五原郡这样的郡治,就不下二十几个,此外的州府还有五六处,他需要处处分兵防守,真正能够出动的机动兵力,不过十分之一。”

    “而且,就算他想集中兵力与我在河套决战,各处的通信不利,守将又各存机心,待到他们集合起来,已经是三四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而我们恰好能够利用这么长的时间差,在河套战线上四处转战,寻找最有利的时机歼灭敌人。敌人夺地,我们夺军。等到形势逆转,我们的士兵以战养战,越战越强。若是我手中有五万精锐骑兵的时候,已经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西夏一国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几位大将被这一番话讲的云遮雾绕,俱是不明觉厉,感觉到很高深的样子。只有辛弃疾,黎华,哲别这几个久经战场的高手,才明白其中要意。

    札木合这番话,其实是利用了太祖的集中优势兵力的思想。太祖作战,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虑,转战千里,以十倍之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源源不断补充自己。

    在这河套平原,其实朔方也只有一处城池需要镇守,且朔方城背靠狼山大漠,支援可以说源源不断,绝对不可能被轻易攻取。这样札木合就可以充分地调动手中的三万大军来进行运动战,和歼灭战。

    用他的谋算来说,就是先将大军全力调到东端作出围攻五原的姿态,待到西夏王庭禁不住挤压,不得不率大军前来援助时,再利用运动战一举歼灭敌人,一战确定自己在河套地区的优势。自此之后,就不必顾忌吃相难看,一口一口吞灭西夏的势力即可。

    但是想则可矣,要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确实是千难万难。

    待到众将明悟,札木合断然下令:

    “哲别,我命你将现有的一万弓骑分为两队,一队五千,仍然在西面不断地主动进攻,干扰西夏的地盘,拖延他们主力编队的时间,让他们不能够尽快东进。另一队随我,黎华,与辛弃疾一同前往围攻五原郡,这次我要全部遮蔽五原与外部的联系。使之成为一座孤城。”

    “哲别听令,保证完成大汗的托付。”

    “魏青,河套区域既已听令于我,我们就要尽快完成这一带二十万军民的整合。我命你在札答兰的部属中,选派两千精锐,让他们尽快进驻到这三十几个投诚的部落之中,协助其建设堡垒防御,再接收五千义勇军。最重要的是要把这几十个堡垒中的原属亲兵尽快整合,通过打乱重整的方式,让其不再有独立意志,尽数听我调遣。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占据先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67章 五原危机() 
现在是夏季,五原的四周树木茂盛,绿油油一片,看起来分外惹眼。

    但是并没有什么人愿意去欣赏这些美景,城中五天前已经戒严,严格禁止随意外出,城外的存粮,早早就搬到了城内。

    原因无他,朔方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城外。

    札木合用兵,兵贵神速。刚一到达,他就下令全军出击,对五原城西十里处的西营展开了疯狂进攻。

    本营驻军原有四千,在李仁斌的要求下,早已经把精锐的士兵都撤到城内,此处俱是各地新召集来集训的新兵,哪里禁得起这样如狼似虎的猛攻。

    札木合不过派遣了三队人,游骑兵两千,骠骑兵两千,还有弓骑兵两千,就完全摧毁了这四千多驻兵的斗志。

    五原的救援已经指望不上,那些不过两米高的土墙在快速游动的弓骑兵面前,完全发挥不了防御的优势。只不过十几轮弓箭,那些射中没射中的士兵已经崩溃,只好推开营门,连人带马地向五原逃去。

    但是哪里又敌得过那些立功心切的蛮子们。在射死了四五百人之后,余者还有三千多士兵全数投降,都被札木合教游骑押解往朔方的方向而去了,想必狼山很快又多了一批矿工。

    李仁斌站在五原高大的城墙上,瞠目结舌。他并不是不想派人去救自己的士兵,可是这群草原蛮子作战的方式,太野蛮了,那种顽强的斗志,那种不死不休的冲击。就象是遇见了一群蛮荒野兽。他毫不怀疑地想,就算自己再派一千,一万骑兵过去救援,都会被对方亳不犹豫地吃掉的。

    所以他不但让援军伺机而动,还赶紧下令,让东大营的三千大军,尽快地撤回五原,以免被敌人吃掉。脚踩这座坚城,他才感觉到稍稍放心。

    西夏立国约两百年,原本也是起于草原之上,依靠强大精锐的骑兵才足以与大宋,大金三足鼎立的。而后来大夏历代国王,无不推行汉化,仿效大宋制度,建立了远比北宋法律更完善的法典,还创造西夏文字,创建了错综复杂的西夏官制。

    李仁斌懊丧地想,西夏的官员太多了呀,大部分不起什么作用,只是白白地拿着国家的俸禄。西夏近五百万人口,真正能上阵杀敌的恐怕还不到十万。

    还没等他考虑完这些问题,札木合已经完全消灭了西营大军,独自率领几百骑来到五原郡城下。李仁斌连忙让众将紧闭城门,空有一万多的大军,竟畏敌如虎。

    札木合遥遥举鞭指向五原郡,哈哈大笑,对身后的随从说道:“待我将这五原取下,我们一同到郡中喝酒庆贺。”众人拱手相贺。札木合打马绕城,慢慢观察起这座起自西汉的古城。

    该处秦时称为九原,汉武帝时置五原郡,归属于朔方刺史部管理。北魏,隋,唐时此处皆为重要军镇,至西夏夺取此处之后,为了防备大金国的进攻,重置五原郡,设置东平郡王统一筹划一应军事。

    此时城中军民约有二十万人之多,守军一万五,城长三里,宽三里,规模是朔方城的五倍之多。札木合站在西门之外,举目望去,见那西门高达七丈,城门楼上密蜜麻麻放着二十多具床弩,其它数处皆同。无数士兵手持强弓,严阵以待。

    他不由得嗟叹道:“魏青不以我欺也,这五原城,真的不是我所能攻克的。”

    于是札木合就教在城外札了三处大营,然后再让辛弃疾率领五千游骑不断地在五原郡周围游击,凡是遇到敌人的斥候,游骑,或是制式军队,一律歼灭。

    另有魏青各处搜集来的几十名匠人,就教他们指挥营中的士兵,四处砍伐树木,制作一些简易的冲车,云梯,箭楼之物,准备攻城。

    这样待了十数日,那城中只是不再出击。五原城郭又大,札木合也叫转三缺一,任凭五原不断地运送人力物资进城。防御一日一日加强。

    这一天,札木合看看攻城的物资也准备了一些,就想试试五原的战力,让三营集合五千士兵,再让各种募集来的两千民会,推着攻城器具冲向西门,开始第一次攻城。

    那五原城久居军事重地,对于防御却有许多布置,距离城寺约一百步开外,就有一道深濠,用于迟缓敌军攻势,处也在城墙上的大箭,与床弩的射程之内。待攻击方阵冲至壕沟处,就陷入了第一次猛攻。

    来到沟前,但前对方箭如雨下,那二十几座床弩已经增加到三十,各有大力壮士在后方用铁锤敲打机关,射出大力的床弩。

    这边的将士俱是身披厚厚的沙毯,从推车中拿出一个接一个的沙袋,铺垫在壕沟之内,待到沙袋与路面齐平,再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木板,铺在上面,以便冲车前行。

    在箭雨和巨弩的阻止之下,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这一个时辰的时间中,本门前这宽度约半里的区域中,简直成了一条死亡之路。

    也不晓得这几年五原储备了多少箭支,前方五百个弓箭手在不停地拉弓射箭,待到十轮力尽之后,又换上五百人继续抛射,箭矢象刺猬一样将地面札得密密麻麻的。

    这边的士兵俱张开圆盾,或是依托冲车之后进行防御。只有那些填土的劳工们,只能依靠自己身后士兵伸过来的盾壳,有时挡不住,或箭支从盾缝中透过来。就是一条命。一个时辰方过,倒在地上中箭不起的已近两百多人,有的人身重数箭。

    相比起箭支,那床弩上射出的三枪巨弩数目要稀少的多,这一个时辰,也不过发射过五六轮,加起来一百多支而已。但是床弩的威力巨大,一旦射中木盾,或者是将士,就是当场消灭,有时还能够连续刺下后方一人,如同一串葫芦。

    床弩针对的目标不是那些散落的士兵,而是那几十只大型的冲车。虽然冲车前有着很大的木排作为防护,可还是会被枪弩的大力射穿木排,这时躲在后方的战士就绝无生理,只能一命呜呼。

    此时午时方到,正是太阳最大的时候,后方的指挥校尉看到壕沟已经填平,问道:“是否我们该鸣金收兵,让将士们吃点午饭,再接着战斗。”

    札木合摇摇头,说继续攻击,可以让后面的军需官送些干牛肉上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68章 坚不可摧() 
此时,冲车后的朔方军弓箭手也希望进行压制射击,但是毕竟城墙高大,冲车的最顶端,也距离城头还有两丈之遥。在这百步的距离,确实难以构成威胁。可见设计这个壕沟的人当时就想到了这一点,距离恰到好处,让城楼上的人能够向下倾泄火力,而又没有危险。

    此时壕沟既已经填平,那三十多具大型冲车,除了有两三具已经被多次床弩攒射倒地之外。其它的仍能行动,在后方将士的努力下,一步一步向城楼行去。

    这三十具冲车,虽然制作匆匆,但也初具规模,看起来就象是一头头怪兽。

    冲车身上钉满了大块的铁板和木头,高约五丈,由五层构成。下方安装了八个车轮。最下面是推车前进的士兵,其它四层装载着攻城的士兵,一架冲车上差不多可以容纳百人。

    当冲车离城墙还有五十步时,上方四层的士兵,纷纷推开前方的档板,开始向城墙上射击,因为是自下向上射击,所以准头有限,但是也对城上的五百弓箭兵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亡。

    造城门比较近的两架冲车,上面士兵纷纷掏出长枪,开始击打,破坏城门。长枪札在厚厚的铁皮城门上,咚咚作响。然而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这时另一具样式古怪的冲车冲到前方,他的中间三层并没有士兵,也没有隔板,而是悬着一根巨大无比的木锤。打开揭板,上下左右的士兵死命推动木锤。那尖铁头大锤利用摆力,一次接一次地打击在城门上,发出嗡嗡的轰鸣,居然给城门造成了一丝压力。

    李仁斌看到朔方军就是这么一点攻城的实力,依仗的不过是那几台冲车。不由得放下心来。

    他传下命令,在床弩的枪弩后面装上麻绳,三枪同发。

    于是,三架已经上好弦的床弩的后方,换上一支尾部带洞的铁箭,箭箭前方铁矢带钩,后方拖着一条麻绳。

    旗手一挥令旗。三弩齐发,三支枪弩有两根射中了城门前的一辆冲车上方的木排。

    强弩尾部,拖着两根长长的麻绳,立刻有两队士兵走向前去,用力拽动麻绳,那冲车有五丈多高,本来重心不稳,在这边不命的拉扯之下,立刻绳索绷的紧紧的,不过十几下号子,就是一声巨大的轰鸣,被推翻在地。

    冲车上的一百余名士兵,有的被巨大的冲车压倒在地,有的失去了防护,不得不面对城楼上的箭雨,还有的从这么高的空中掉到地上,摔伤了腿,动弹不得。简直是一片惨状。

    五原城上的守卫们如法炮制,又干掉了两台冲车,札木合立刻命令鸣金收兵。

    他心痛啊,无论是攻城的士兵,还是城下推车的民众,都可以算是自己的子民,如果再这样地攻击下去,就算整个军队都填完,五原城也不见得能够攻下。

    攻城队伍慢慢地撤回营地,城头的夏军也不追赶,只是大声欢呼自己的胜利。

    回到营地计算损失,三十余台辛苦打造的冲车已然损失了八台,士兵和下方的推车民众伤亡五百。而攻击部队冲到城侧时的攒射,估计最多给敌人造几十个伤亡。五百人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每天都来这么一下,也不用对战,只要一个多月,自己的军队就可以死光在城下。

    札木合一阵苦笑,古人诚不余欺,难怪兵法上说:“十则围之。”攻打这么坚固的城墙,必须要十倍以上的兵力才有效果,而且旷日持久。所谓的宋之襄阳,岂不是就坚持了十几年之外吧。

    要想强攻得守,除非象蒙古人那样毫不顾及城中人民的生死,引水灌城,或者发射尸体作为生化武器,玉石俱焚才是高招。

    回到帐中,与各位大将商议,大家皆是默默无语,今天恐怖的城防武器真正把这些来自草原的蛮汉们给吓倒了,他们不知道守城居然可以这样恐怖,自己骑士们的无双骑术,强大箭法居然无力施展。城上哪怕一个稍事训练的百姓,依托高高的城防工事和锐利的防器,都可以发挥出恐怖的力量,和自己自豪的骑兵抗衡。

    札木合素知辛弃疾久与金兵征战,于是用询问的目光瞅了他一眼,说道:“不知辛将军有何妙计。”

    辛弃疾也傻了眼,道:“我虽然久与金兵在山东河北一带作战甚多,但其实很少攻克城池,尤其是这么大的坚城。依我所看,这城中存粮甚多,兵器锋利,而且有二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