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汗之王-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兵领命跑去,不多时,呼延江已早带到,脚上带着一条拇指粗的铁链,以防逃跑。

    札木合让士兵搬了一条小马扎来让他坐下,欣然说道:“呼延城主,我与安绿山相交,听得他说你是个精明的男人,管理朔方近二十年来,事无具细,均要亲自过问,且苛责甚多,让部下面红耳赤,心中都有不愤之心。”

    呼延江坐上马札,札木合提到安绿山,突然让他凝神,不由微微自责,答道:“我建立朔方,本是仰慕那汉武大帝北逐匈奴的佳绩,希望以此为基地,创造出一场不输古人的功绩。至于苛求,那是必然,富贵须向险中求,创业阶段一穷二白,若不苛求,又如何能够快速崛起。。。。”

    言方至此,他突然接不下去,因为他想到自己对部下苛求甚多,自以为是发展之道,但是几个部下却都不理解自己,各行其是。

    安绿山,跟了他十多年亦要反叛,已被自己杀死在城中。

    赵构,到朔方时间不长,说话漂亮,行事荒唐,自己虽然将赵构棒为二城主之位,但并不看好他,只是作为与安绿山互相牵制的利器。

    至于留在城中的李元吉,更是隐隐传出来其本是西夏探子,正在寻找机会,帮助西夏夺取朔方。

    难道,自己努力了这二十几年,竟然都失败了么?呼延庆突然扪心自问这么一个艰难的问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章 突然领悟() 
札木合见他凝神,知道已经触动了呼延江最柔软的部分,于是趁热打铁,接着说道:“我说呼延兄弟,你长我几十岁,在朔方建城不易,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自己并不适合当这个城主。”

    真是一石惊醒梦中人,这一句话说出,呼延江悚然大惊,须知他本来是一富家公子,因缘附会,才当上了这朔方城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拉了这一帮子人,苦苦挣扎求存,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适合做一个城主。

    这正如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本来有着某一项技艺不错,或又在政府机关担任,突然想做个老板,或者千辛成苦想要成为一个老板,吃了许多苦头,起早贪黑,不仅掏光了自己的血汗钱,还找朋友,找银行,甚至找高利贷借了不少钱来创业,兢兢业业,一事无成。每天他只想着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没有成功,只要再多加上一分力气,或许就能够一举创业成功。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或者,自己就不适合做一个老板。

    城主与老板其实一般无二,都是靠一人之力,支撑起若大的事业,手下人俱俯首帖耳,凡事莫敢不从。但是做城主最重要的不是有一套无敌天下的武功,也不是能够浴血疆场,指挥若定,马到成功。作为一个城主,最重要的是识人,用人,知人会用,而且选定的优秀人才,不会跳槽。

    从这一点来看,

    呼延江,

    作为一个城主,

    真的很失败!

    他做了差不多二十年城主,手下竟然没有一个真正忠于他的手下。且不说铁木真五杰四狗,忠心耿耿,众志成城。就连初到这黄河边上讨生活的札木合,年不及三十,手下不但有自己父亲辈留下来的格尔木,塔塔东格,岱钦忠心可嘉日月。又有新收的小弟黎华,哲别,俱是智勇双全,指挥若定。就算是打酱油送的的土匪教众,亦是俯首帖耳,誓死效忠。相形之下,呼延江就显得太是形影可怜了。

    听到此处,呼延江仿佛第一次明白过来,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认不清自我。

    他低下了头,这四十多年电闪而过,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瞬间,他突然想明白了,这么多年来,自己一心地沉迷于城主这个位置,沉迷于自己的大志,而忽视了周边的人,忽视了友谊,忽视了自己的本性。

    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理想,其实并不适合自己,

    自己其实错了。

    他痛苦地沉吟一声,深深的低下头去。

    札木合看到呼延江已低下头去沉思,知道自己所说的已经达到目的,于是决定不去打扰他,自己一个人回营歇息。

    又过了一天,各支队伍都准备停当,于是一齐向朔方进发,此时人数众多,各各抖擞精神,于先前的气势有很大不同,那些队伍编列如下:

    黎华参军,编有精骑四百,铁甲骑五十。

    岱钦狼山支队,编有轻兵两百,勇士五百。

    肖力王路狼山偏队两支,各各有骑兵一百,匪众四百。

    四路大军,共计两千余人,浩浩荡荡地缘大路向朔方进发。

    札木合沿大路方行不久,突然听到道路东侧传来浩浩荡荡的水声,王路说那里就是黄河。

    札木合不禁惊异,率领诸将沿水声策马奔去,不到两里,就见到一条滚滚的河水,汹涌澎湃。

    此处为河套平原,黄河尚未到达黄土高坡,那水质极清澈喜人。

    黄河经此流入,被那些天然的沟渠吸收,形成了河套地区数条大小不一的支流,最后又重归于一,将这里大大小小的草甸灌溉滋润,使雨水稀少的西北形成了一片水草极好的牧场。

    此处正是黄河初入河套的区域,水势极大,从两山之间喷涌而出,数不清的洁白水珠,激烈地拍击在河滩上,震耳欲聋,此情此景,令札木合壮心激昂,激动不已,随之赋诗一首:

    河水拍岸朔方惊,

    狼山原野走千军。

    不怕城中伏万箭,

    看我虎胆杀敌还。

    众皆交口称赞不已。回到队中,各自把这首小诗给众人传唱,军心大快,壮志昂扬。

    又走了两天,札木合与黎华领着马队,先行来到朔方城前,那城池不大,城墙不过一里半见方,但架满了不下五十座床弩,这些床弩又与札木合在完颜承裕手中买的不同,更为庞大,需要十几人方能拉动绞索,上了箭矢,可以射出八百步开外,就如一只只饿虎,张大嘴巴对准城门前方。

    札木合一行只得远离城墙五里外扎下大营,正在思索明日的攻城大计,突然城门大开,杀出一队人马。

    原来那守城的大将李元吉,早得了信鸽的飞报,知道大城主呼延江已经战败,大股匪帮正要前来攻城。

    城中谣言四起,各路将军都隐隐有了惧意,李元吉并没有什么实战经验,一面派人急忙去西夏请求增援,一面在苦思如何退敌。

    此时看到敌人的前军,不过四百余人,李元吉从没有真正地进行过战斗,只是从兵书中听说过,敌军立足未稳,可打他个措手不及。他想到城中还有三四千士兵,就想欺负对方的兵少。急切里组织了两千大军,打开城门迎战,一来为打乱敌人的部署,二来也想趁机打一场胜战来稳定军心,让这些散兵游勇凝成一股绳。

    札木合看见对方的军队都穿着整齐的号服,三通战鼓后,竟然列成七八队各自出击,不禁哑然失笑,这种乱军,一看就没有统一的指挥,可见指挥的大将是个笨蛋。

    他叫过黎华,笑着说道:“这次只许你带两百骑兵出击,免得把敌人打得太惨,不敢再次出来接战。”

    黎华欣然应诺。

    只见那两千多人,临到札木合寨前五百步时,互相推搡,死活没有哪队愿意再进一步。突然听到札木合营中大鼓响起,正如晴天里打了个响雷,寨门大开,黎华手掉银枪,带着那帮新胜的骑兵策马奔出。

    这些年轻的汉子前几天大破了朔方最强的精锐骑军,正在兴头,看到有仗可打,又有功勋,比六月里吃了雪糕还要开心,当下策马狂奔,直把那两千城卫看成是一顿下酒的好菜。

    还没有到达城卫军的弓箭手射程,这帮草原骑兵就同时拉开大弓,迎面抛射大箭,此时箭随马力,这些精兵本就力大,弓箭远远地超过城卫军的射程,到达前军。那些箭矢越过半空,抛洒下来,正如下了一场漂亮的大雨。

    当先的城卫军马上就被箭雨浇得一团混乱,弓箭手本就防护不严,此时见到箭雨袭来,俱是往两侧躲避,哪里还记得对面杀来的是骑兵。

    黎华见敌军阵形已乱,枪尖一指,一马当先,领军杀入敌阵。一时人仰马翻,四处杀声震天。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一章 问计于敌() 
城卫军虽有两千,当前一支人数三百不到,且又是那死去的赵构手下,主将已去,大小头目在当日的赵府之战死伤大半。李元吉临时委派了一个军官来管理,却服不了众。手下众队长心怀各异,哪里谈得上众志成城。

    此时见到黎华纵骑杀入,见敌人势如狼虎,反正这些头目这军官一个也指挥不动,他第一想到的不是组织骑兵反冲锋,而是带着自己的几个亲随,望后就撤,他还惦记李元吉许给他的一栋大屋和几个歌姬,要是送了命,可就没福消受喽。

    主将一走,那些小头目还有什么好说,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各带了骑兵步兵,寻着那些缝隙,挤到别家的军队中间逃走。

    什么?你说冲撞了友军会不会有军纪处理。开玩笑,哪来的友军。

    安绿山和赵构势如生死,哪能算友军?

    大城主现在狼山下生死未卜,他的人马也不足为惧。

    至于李元吉,这厮当过兵没有,倒吹得一手好牛,先撞散了他再说。

    说起来这一彪三百人马,真正的友军,倒象这直剌剌杀过来的塞外精骑。这些骑兵们手持钢刀,一忽儿冲散了眼前这队弱旅,看到他们四散奔逃,会带乱其它各军的队形,反而不再下手,就跟在后面,一路径直杀过来。

    方一接战,朔方军就阵势大乱。李元吉见势头不妙,还想力挽狂浪,他暗暗一咬牙,叫来自己的亲兵队长,尚有一百余骑可用,让他们奋勇向前,堪堪挡住敌人的攻势。

    这些亲兵平日里受李元吉恩惠颇多,此时近不得已,各各打起精神,奋勇来战,这才让大军崩溃的势头为之一减。

    此时整个两千人的队伍,只有这处开始接战,让那些溃军缓下劲来,一个个认准自己的刀枪,整理衣甲,发现敌人也不过两百多骑,又蠢蠢欲动,想来捡个小便宜。

    突然这一百多骑的侧前方,响起一阵更为急骤的马蹄,当先一人,手持钢鞭,正是札木合。他先前将四百骑兵分为两队,就是为了看清敌人的路数,留下预备队以防万一,现在看到敌人的大军只有这一百余人的亲兵可战,他再不犹豫,亲自带着余下的两百骑,倾力杀出。

    因为黎华的大军已经与敌人杀成一团,这两百人就不再放箭,只是低了头一个劲地前行,马蹄滚滚,气势之大,吓得那些想要阻挡的小队初一接战,就博命狂逃。

    因为没有阻挡,这两百人很快就杀到李元吉的亲兵旁边,札木合一马当先,奋起尉迟敬德的神鞭,左一鞭,右一鞭,把那惊魂莫定的敌骑打得落花流水,直下七八骑。而身后的两百铁骑在旁观战许久,早就闷闷不乐,此时一见有战可打,都是打起了十足的劲头拼命杀敌,比捡到一个大元宝还要开心。

    不到十息,这一百人就在两支强骑的合力绞杀中

    消。。。。。失。。。。。了。

    此时两千多人已经完全混乱,若是有一个得力的大将,此时看到札木合倾力杀出,还可以率领一支奇兵,迅速前去抢占札木合的大营,依托那营垒沟渠,反过来挡住札木合的骑兵,说不定能够收到奇效,给札木合最大的杀伤。但此时众人号令不一,俱已心乱,齐齐掉转头来,冲着城门飞跑。

    城门苦小,不过容得两三骑并入,哪里吃得消这么多士兵一齐挤入,此时拥挤,反而减低了速度。就算是排着头一个个数过去,也怕要几个时辰才挤得完。后方的士兵,只得任着札木合和黎华的骑兵在那里来回奔驰,收割人头。

    又有那些实在耐不得刀砍马踢的,干脆丢掉刀枪,跪在路中求活,札木合也不乱杀,就让这些人往马队后方去,束手守在营前,待自己回来时发落。

    那城门上的强弩手也不敢放箭,因为下方人头攒动,大部分是自己这一方的士兵,若是射错了人,待这些人回到城来,必然会拿自己发问,所以只能慢慢待待。

    这样地杀过了两个时辰,札木合看看面前的敌人越来越稀少,且慢慢接近城门巨弩的射程之中,他下令拨军回营,收拾那些俘虏去了。

    李元吉回到城中清点人数,跌脚大骂,自己带出的两千余人,能活着逃命回来的不足一千二,十停中倒丢了四停,不是被杀了,就是投降了。那些归来的将领一个个跳脚大骂,深深怨恨李元吉不懂装懂瞎指挥,枉送了袍泽性命,李元吉虽是城中名义上的最高权威,对这些兵头都无计可施,只得陪着笑脸,一个个许下安家银子,花了不少气力,才将这些人打发回去。

    札木合回到营中,吩咐下去,让副将对这些俘虏好生抚慰,不得虐待俘虏。

    他记得自己方才出征中,看到城外还有许多帐蓬,那些都是来不及撤走的商队,此时看到交战激烈,正在忐忑不安之中。

    札木合又叫来一名黎华,指点他道:“这些商队皆为利来,并不与哪一方为敌,你要好好约束下级,让他们不准干扰这些商队,一旦我们占城成功,还要依仗他们的通商来往。另外,你亲自前去查看商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哪些商队中有米面,粮草,按照市价买来,刚好与这些俘虏作为食物之用。”

    黎华感悟札木合想得这样周到,暗暗庆幸自己跟对了人,领命去了,一一照办,将这营中的一切,梳理得井然有序。

    快到晚间的时候,大军已至,按照事先指定的区域,各各打起了营帐,准备明日的作战。

    札木合却让护卫去请呼延江过来。

    护卫依前言将呼延江请来,札木合又命人将呼延江脚下的铁链去除,持酒一杯相敬道:“今日我军与李元吉大战,大败朔方城军,但我不忍心倾力攻城,以免造成生灵涂炭,还请先生教我,请问如何才能轻取此城。“

    呼延江听得此言,知道朔方已经大势已去,想起自己的一腔理想,不由心有悲意,他一饮而尽,对着札木合说道:”这朔方位居草原,中原之间,几千年来,是维系着中原繁荣的一只钥匙。若是草原强盛,大股的骑兵可以从这里入侵中原。我之所以重建此城,是想以自己的微薄能力,能够阻止下一次的游牧骑兵再次从这里穿过,引发惊人的洗劫。但想不到我多年经营,这支部队在你的进攻下,竟然没有一丝支撑之力,真是枉费我一片苦心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二章 我的理想() 
札木合望着呼延江那张苍桑的脸,他已经五十了啊,在这个时代,本来是安享晚年的年龄,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仍然在朔方城中坚守,企望阻止那即将到来的浩劫。

    望着呼延江,札木合不禁深深地怜惜,不出十年,成吉思汗将引领大军,前往征伐西夏,这草原边陲的小城,不出意外,必然会被十万雄师轻轻扫过,留不下一丝云彩。

    但是他总不能这样告诉呼延江,自己来自未来,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

    再何况,自己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早就让定数发生了变化,注定会成为成吉思汗左膀右臂的哲别和黎华,都已经被他挖到自己手中,即将到来的决战,说不定早就和曾经的未来有所不同,所以也不好解释。

    既然这样。

    好吧,那我就把一切都说了吧。

    于是札木合大义凛然地站起身来,一如电影里口喊“向我开炮”的王成。

    他正了正衣冠,尽自己努力所达到最严肃的声音,向呼延江说道:“其实我也不希望草原骑兵南下劫掠的惨状发生,中原和草原前前后后争斗数千年,其间中原大地饱受摧残,但是草原又何曾好过。草原曾经的统治者匈奴,突厥,鲜卑都在与中原的残杀之中受到惨重的损失,一个个民族,或者远走他乡,或者消失不见。但是除了相互相残杀,我还有一条路能够实现你的理想。”

    呼延江完全被震住了,“一条什么样的路?”他问道。

    “当然有!”札木合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条路就是一带一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呼延江惊讶地问到。

    札木合努力地回忆自己上一世天天看新闻联播得来的知识,耐心地向他解释道:”在这个时代,你和我只看到了自己眼前的纷争不休,草原和中原的矛盾难以化解。但是放开眼界,自朔方以西,还有西夏,西辽,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莫斯科,神圣罗马帝国。再往南走,有安南,马来,苏禄等国,表面上各国纷争不断,为的是各个不同的君王利益,民族利益,战则倾国,数千万百姓遭秧。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本质。“

    “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呼延江虽然块头颇大,但此时他也被这千年后穿越而来的智慧给惊住了,他也想知道,这些纷扰的战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最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的产出不均,不患贫富,而患不均。”为了调动这位城主来协助自己。札木合终于把自己多年研究历史的实力全盘托出。

    “因为社会的产出有限,社会发展得越快,财富就更加集中到那些富人的手中,穷人生活每况欲下,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所需,为了结婚生子,为了活命,他们的终极道路只有两条:

    要么揭杆而起,

    要么跟随国家发动战争。”

    这个确实是历史中千千万万个朝代的唯一命运,呼延江其实本来也是大智慧之人,听到这个解释,再联想起自己看到的现状,他不由得点头称是,继续听札木合说教。

    “同样,塞外民族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地反复侵袭大陆,发动战争,其原因也在于此,草原上太穷,普通的牧民产出有限,还要被贵族剥夺,他们消费不起那些文化产品,唯一的娱乐就是在战马上练习骑射,唯一的梦想就是随着大汗南征北战,掠夺财富。”

    言简意骇,这一句简直道尽了几千年来草原与中原矛盾的根源,就是我们太穷,你们财富太多,既然产出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