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去了;却也同样是坐着这样的铁车迎战。毫无疑问;这竟是把他和安禄山这样的叛贼相提并论;实属大逆不道
    可跟随在他身边的人;除却一个韦见素;几个甚至不到五品的官员;谁都没有能力对这朔方的兵马指手画脚。直到远远看见长安城的时候;李隆基心中都没办法生出任何的喜悦来。如果真的是他率领千军万马前来夺回长安城;也许他还能意气风发一下;可现如今他根本就是被杜士仪扯起虎皮做大旗;那杆御旗固然迎风招展;可他自己则是形同傀儡似的被严严实实保护在阵中;即便如此还要担心性命安危;这种朝不保夕的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在他心里;已经把杜士仪郭子仪打成了安禄山的一丘之貉
    然而;杜士仪根本就不在乎李隆基怎么想;事实上;从他领军南下开始;他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他已经得到了前方阿兹勒传来的各种战况情报;因此在还未抵达长安之前;他就已经授意郭子仪;届时除却留下必要的兵马和他一起保护天子;郭子仪可以带着主力突入战场;随即西取潼关;形成进逼河洛之势。
    郭子仪自然不希望辛辛苦苦赶路这么久;到头来只是顺道捎带上了马嵬驿中的天子;博一个保驾之功;杜士仪让了这解围长安;夺回潼关的功劳出来;大喜过望的他一下子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当年杜士仪的下属;当仁不让地拍着胸脯下了军令状。
    眼见郭子仪这朔方兵马如同出柙猛虎一般冲了出去;杜士仪便在亲兵的扈从下来到了李隆基身侧;含笑说道:“今天夜里;陛下就能回到兴庆宫了。”
    如果早两日知道自己只是虚惊一场;立刻就能回到兴庆宫中继续过太平安乐的日子;李隆基一定会喜上眉梢;可如今远处的战局已经极其明朗;长安城亦巍然屹立在这渭水之侧;可他却甚至挤不出一丝一毫的笑容来;只是**地说:“杜卿果然算无遗策。只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既然会走这一步;又有二十万大军在手;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范的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知道;叛军实力雄厚;一仗打胜了;只不过是第一步。然则臣平定漠北;率兵南下之时;就是分兵两路。一路直达朔方;和郭大帅合兵援救长安;便是此时的仆固怀恩和杜随。另一路则是直达河东;或者经太原府支援河洛;又或者是从军都陉直扑幽州。只可惜那一路兵马为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所阻;只能突入河北;却没办法支援河洛战局。”
    这是杜士仪之前当着禁军说过的话;韦见素那时候却只顾着杨国忠的事;还来不及告诉李隆基;再加上对陈玄礼和禁军已经心存芥蒂;再没单独见过他们;因而堂堂天子却竟是刚刚知情。此时此刻;杜士仪此话一出;见李隆基的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怒之色;他当即又笑了笑。
    “而都播怀义可汗西侵;本是因为安禄山的撺掇;所以经臣晓以大义之后;他不但慨然答应收兵;而且业已率兵经契丹和奚族腹地直击幽州;敬请陛下拭目以待”
    安禄山和哥舒翰;都是李隆基亲自一手扶植起来;打算用来取代王忠嗣和杜士仪的人;可现如今哥舒翰大败;安禄山则势如破竹;孰料那支不到一个月便让河南河北悉数沦陷的叛军;现在竟然连老巢都已经要被杜士仪的兵马抄了;李隆基只觉得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接下来;杜士仪说了些什么;他竟是迷迷糊糊全都听不分明;到最后竟是脑袋一偏;就这么昏了过去。面对这样的情景;韦见素不禁大吃一惊;慌忙扑上前去一把搀扶住了李隆基。
    “陛下;陛下”
    不喜与人相争;性子中有几分鲁直的韦见素怎么都弄不明白;为何这样的好消息;李隆基竟然还会晕过去?莫非是因为乐极生悲?
    杜士仪同样动作很快;他对身边亲兵耳语了几句;立刻下马登上铁车;在李隆基胸口推拿了几下;见其面色不再那么难看之后;又看向了一旁的韦见素说道:“陛下连日大悲大喜;恐怕禁不起这样的刺激;都是我的过错。韦相公不必担心;行前我就请陈大将军把随行的御医拨了两人给我;我已经命人去请他们过来了”
    韦见素虽说对杜士仪此前一力杀杨国忠之事颇有微词;可其先是阻挡天子一行于马嵬驿;让自己免受奔波蜀中;被人唾骂之苦;如今又亲自告知天子两路兵马包抄叛军老巢的计划;因此他心里那些许怨怒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杨国忠之所以力荐他;看中的正是他有几分迂气;对权谋不甚擅长;所以杜士仪自责连连;态度诚恳;他并没有什么怀疑。等到御医前来;又是用针又是掐人中;忙活了好一会儿;好容易把天子折腾得悠悠醒转;他更是如释重负。
    “陛下;陛下?”
    李隆基费劲地睁开眼睛;见眼前那个又惊又喜的人是韦见素;他只觉得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竟是突然伸出了枯瘦的手;一把抓住了这位左相的手腕。可还不等他蠕动嘴唇说出什么话来;就只听耳畔传来了一个轻描淡写的声音。
    “陛下;叛军正在溃退;如今看来;不但长安之围得解;就是潼关也指日便可收复”
    李隆基本能地往声音来处看了一眼;见是杜士仪满脸微笑;他只觉得心头猛然一悸;竟是下意识地沙哑着嗓子叫道:“杜士仪你你好你是不是有意和安禄山勾结;掀起这么一场大乱”
    此话一出;不但韦见素面色大变;就连两个御医都是惊得手足冰冷;谁都不知道;天子怎么会这样突然地说出这样一句匪夷所思的话。面对眼珠子几乎凸了出来的李隆基;杜士仪并没有动怒;只是叹了口气道:“陛下是不是眼看长安即将解围;关中即将收复;于是欢喜得糊涂了?臣曾经数次上书弹劾安贼有异心;其中亦有血书陈情;奈何杨国忠作祟;陛下自己亦始终不信。今时今地;陛下说出这样的话来;岂不是让忠臣良将寒心?”
    韦见素见李隆基连额头青筋都已经一根根暴起了;慌忙一把按住了天子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定然是被这些叛军给气糊涂了;不;是对这场大胜欢喜糊涂了杜大帅和郭大帅率兵及时赶到;这才力保长安城不失;又和叛军激战至此;分明是平叛的大功臣”
    李隆基见韦见素已经急得满头大汗;他也意识到自己说出来的这句话若是传扬出去;会引来怎样的后果;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说出去的话也同样收不回来;他只能顺势接受韦见素给他找的台阶;喃喃自语道:“是么?朕的记性不成了;是真的糊涂了;杜卿;记得你这几年都是在河东云州吧……”
    杜士仪听着李隆基絮絮叨叨地说着那些之前自己在云州的政绩;仿佛是真的因为大喜大悲而记差了;还以为自己是云州长史那会儿;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不禁嗤之以鼻。刚刚天子一气之下尽吐真言;现如今就想要用糊涂来蒙混过去?于是;他一面有一搭没一搭接着李隆基的话;一面冲着两个御医打了个眼色。就在路上;他已经吩咐亲兵对这两人做出了相应的吩咐;那就是不能让李隆基操劳;让他多休息。
    所以;刚刚已经听到天子质问出了那样令人不可置信的话;如今又得了杜士仪的暗示;两个御医再也不敢犹疑;慌忙在李隆基身上一面用针;一面按摩;不消一会儿;好几天没能合上眼睛安安稳稳睡一觉的天子终于迷迷糊糊昏睡了过去。这时候;其中一个年长的方才擦了一把额头上油腻腻的汗珠;赔笑对杜士仪和韦见素说道:“杜大帅;韦相公;陛下连日担惊受怕;所以我们斗胆用针让陛下好好休息;否则若是强自让陛下就这么醒着;有害无利。”
    韦见素还在庆幸天子这话没有传扬开去;听着御医的话后;他来不及多想;立刻点了点头。可当他转过头去之后;恰是见铁车周围正好有几个亲兵在;此时此刻那脸上尽是不加掩饰的愤怒;显然;李隆基的话竟是已经给人听去了这下子;老实相公只觉心头咯噔一下;暗自叫苦不迭。
    如若在军中大肆散布开来;道是天子竟然在这种节骨眼上还疑忌功臣;那又该如何是好?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兴庆宫大清洗
    ‘春’明‘门’城楼上,裴宽扶着栏杆远眺战场,自始至终一动不动,这样的姿势足足维持到郭子仪大军加入战阵,叛军开始溃退的一刹那。他长长吐出一口气,竟是就这么软软地倒在了地上。其他人在愣了一愣之后,方才手忙脚‘乱’地去搀扶他。窦锷却是劲大,一把将他拎起来之后,这才笑呵呵地说道:“这几天来裴大夫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也没见走路不稳,如今大胜在即,怎么就突然撑不住了?城中军民可还全都看着你,别让他们认为大军吃了败仗!”
    “老了,不中用了。”裴宽低低呢喃了一句,见城头上再次爆发出一阵阵欢呼,而这欢呼声从城头传到了城内,他不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悦之‘色’。当他在窦锷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到了‘春’明‘门’城楼靠里的那一面时,就只见‘肉’眼能及的那些里坊中,也不知道多少人彼此相拥庆祝,甚至很快就传来了竹节扔在火堆中而发出的噼里啪啦声,那种喜庆的模样竟好似是在过年!
    等到这股欢腾的情绪最终平息了下来,裴宽再次回到刚刚观战的位置,却发现那面飘扬着朔方节度使郭的旗帜正在往东而去,仿佛正在追击敌军,他不禁又生出了几分忧虑。穷寇莫追,万一后续敌军源源不断地从潼关开来怎么办?然而,出于前时在城楼督战时一句话说错的顾虑,他并没有把这话说出口,而是委托了窦锷在城头监看,然后视情况开放城‘门’,自己匆匆召了杜幼麟同行下楼时,方才说出了这一重担忧。
    “裴大夫不用担心,郭大帅乃是朔方宿将,用兵素来以稳重著称,他既然敢率军追击,一定有相应的成算和把握。”杜幼麟看到了父亲那安北大都护杜的旗号,悬着的心早已经完全放了下来,此刻自是信心十足,见裴宽面‘色’稍缓,他方才低声说道,“只是,裴大夫也应该看到了,陛下的御旗也在军中,这就意味着陛下也已经随同家父和郭大帅一同回来了。”
    裴宽从骨子里是恪守忠孝节义的传统士大夫,可人非圣贤,面对天子弃长安而逃的行径,他又岂会没有抵触和怨言?而且,杨銛和杨錡兄弟此前在散尽家财却仍遭到军民围堵的时候,就已经吐‘露’出,都是因为杨国忠忌惮杜士仪,这才对天子进谗言,最初阻止朔方和河东兵马往援漠北,此前又一直不调朔方兵马勤王,这更是把长安城中某种不满的情绪推到了最高点。他甚至可以确定,如果杨国忠也在跟随天子回长安的人当中,只怕会‘激’起莫大的民变!
    这种话,裴宽对别人不好说,他笃信禅佛,同时也顾惜名声,不想让人家指责他觊觎相位,可对杜幼麟,他却忍不住倒出了这样的苦水。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杜幼麟竟是冷笑一声反问了一句:“裴大夫多虑了,你觉得如杨国忠这样祸国殃民之辈,家父和郭大帅会让他活着回来继续作威作福?”
    这莫非是说,杜士仪会利用此次挟大军解长安之围的优势,将杨国忠直接一刀杀了?天子对此真的会不加阻止,抑或是无力阻止?
    然而,等回到京兆府廨,面对连日来除却军务之外根本顾不上的如山案牍,以及对死伤将士发放抚恤的众多杂事,裴宽很快就把对杨国忠的那点担忧丢到了九霄云外。而之前为了招募义军,除却杨銛杨錡兄弟贡献出了家财之外,杨国忠家里干脆就被姜度直接抄了,甚至连左藏库中的金珠银钱,也被这位嗣楚国公姜四郎拿出来大部分,作为抚恤死伤的本钱。可以说这一场守城之战,在天子拖垮了人心士气之后,是靠钱才维持下来的,他也得赶紧履行承诺!
    只不过,在如今天子已经回銮的情况下,他如果再不赶紧把左藏库的钱调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异日身为人臣再继续动用天子内库?所以,他立刻命人去宫中通知在那弹压镇守的姜度,一则是让姜度协调此事,二则也是给人提个醒,刹住那让人心惊胆战的杀‘性’。
    连日以来,姜度虽说也有偶尔上城墙,但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兴庆宫往大明宫的那条夹道内,为的是两宫有事能够随时率人弹压。三十年不曾真正管过事,只有荒唐恣意名声流传在外的他,这次亲手杀的犯事宦官就有二十多个,而麾下人等处死的则更数以百计。在这样血流成河的震慑下,趁火打劫者一扫而空,如今宫中宦官宫人‘私’底下竟是送了他一个屠夫的绰号!
    可姜度却不在乎。这么多年压抑着父亲之死的仇恨,这么多年为了表示无害而放纵自己,为了保住姜家,甚至违心地为幼弟去求娶了那个寡‘妇’公主……他忍得实在是太久了,所以这次面对这样称不上机会的机会,他哪能不借机报仇?趁着弹压宫闱之际,他直接追查当年旧账,但凡涉及到和王守一陷害父亲姜皎之案有关的人,全都被他杀了个干干净净。所以,听到天子回銮的消息,他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恼火。
    杜士仪怎么回事,直接想办法让那个昏君死在半路上不是最好?
    “楚国公,楚国公?”
    被这连声一唤,回过神的姜度顿时没好气地呵斥道:“我还没聋,回去告诉你家裴大夫,我知道了,这宫里会立刻整理出来,省得陛下回来没地住!至于左藏库,钥匙给你,立刻去搬。不过你给我记着,所有取出的东西都是有帐可查的,可别给我假公济‘私’!”
    左藏库也就罢了,所谓的把宫里整理出来,姜度并不是嘴上说说。按照杜幼麟此前和他商量过的事,他立刻对兴庆宫中又是好一番甄别清洗。由于天子昔日宠信过的那些大宦官,大多都随同天子西逃去了,剩下的都是小狗小猫两三只,所以他之前就故意给留守的内‘侍’监几个头头脑脑定了罪名,推出去一刀杀了,他连替天子管宫‘门’钥匙的边令诚都给绑在了长安城头示众,对其他人怎会手软?
    一整个下午,他都忙着把大明宫和兴庆宫中剩下的宫人内‘侍’来了个清洗打散之后分别安置,把杜幼麟名单上的人全都一个个给放置在了兴庆宫各个宫殿,同时对于那些摇尾巴讨好自己的人,也一个个全都拿捏在了手里。
    最后,他便是把内‘侍’监中,那些宦官的名册给重新做了一番手脚!
    等把这些忙完,得知裴宽等人已经预备好了前去迎驾天子回宫,姜度却懒得再去李隆基面前献殷勤,而是直接出宫去了高力士宅邸。
    自从因为太子李亨的事情,被气怒未消的李隆基从宫里赶出来之后,从前‘门’庭若市的高力士‘私’宅‘门’前就变得寥落冷清了下来。在长安被围城的这几天里,这里更是始终大‘门’紧闭,无人进出。此时此刻,当咚咚咚的用力敲‘门’声在这条冷冷清清的十字街上响起之时,竟是显得格外刺耳。好一会儿,大‘门’内方才传来了一个声音:“渤海郡公说了,不见外客,请回吧。”
    “去通报,就说嗣楚国公姜度来见,渤海郡公要是再推三阻四,别怪我砸‘门’翻墙!”
    外间说话的人竟是这样的口气,麦雄得知之后不禁吓了一跳。姜度他当然不陌生,而连日以来这位嗣楚国公的凶名,竟是从宫内传到了宫外。他仔细盘算了一下,最终还是匆匆来到了正堂,将这原话直接禀告了高力士。
    “家翁,姜四郎这次在宫里大肆清洗,显然已经不是人臣行径,若是陛下回宫之后追究起来,恐怕他讨不了好。想当初楚国公姜皎就曾经因言获罪,陛下也不曾顾惜过旧情,不如还是我设法去推脱了他吧。就说家翁正在病着,难道他还真的敢不管不顾闯进来验证?”
    高力士原本只是微微眯着眼睛,此刻却倏然睁开了眼,没好气地说道:“推脱?你以为姜四是什么人?当初他可是长安一霸,这些年虽说收敛了,但只看这一次他在宫里闹出的事端,就可见他从来都没变过,只是一直都死死忍着而已。你说陛下回宫之后会追究,怎么追究,追究他抛下长安军民只顾着逃命的时候,别人想方设法保住了这座大唐帝都不失?别啰嗦了,快去开中‘门’,我更衣之后就见他!”
    麦雄见高力士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犀利‘露’骨的话,不禁暗中咂舌,慌忙答应一声就匆匆离开了。
    而高力士在‘侍’婢的伺候下换上了许久没上身的紫衣,心中却百感‘交’集。天子这一行人一走,他就立刻命人去十六王宅打探消息,果然得知除却广平王妃崔氏带着所生的两个儿子跟着天子一行人匆忙逃走了,可包括张良娣在内的李亨妃妾,以及其他皇孙家眷,竟是全都被丢下了。他最初认为城破之后,宗室必定会成为叛军的首要目标,还打算想尽办法加以保护,却不想窦锷这个驸马都尉自己没跟着天子一起走,却还带着人把十六王宅给保护了起来。
    “本以为必死,没想到我这个留在长安的还免受了一番折腾,不知道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当高力士和姜度相见之后,听到这位昔日宫中第一权阉苦笑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姜度顿时哂然一笑:“渤海郡公对陛下忠心耿耿几十年,险些和我阿爷当年一个下场,还真是可嗟可叹。我也不拐弯抹角,宫里的大宦官现如今应该一个不剩了,边令诚今天也会死,渤海郡公可愿意回宫去担起责任来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收复长安,驻防禁宫
    眼看城下叛军溃退,边令诚如果不是被紧紧绑在旗杆上,他肯定会瘫软在地,但同时伴随着的还有惊天的狂喜。。
    他看到了天子的御旗,也就是说,朔方节度使府和安北大都护府的援军把李隆基又给护送了回来。只凭他此前受托宫‘门’钥匙的重任,李隆基显然一直都很信任他,到时候他不用在这里天天吹冷风,而且只要瞅准机会,还能倒打姜度一耙!那时候,他一定得让这个自以为是的嗣楚国公知道厉害!
    “边将军。”
    边令诚正暗自扬眉吐气,听到这声音连忙侧头一看,发现是杜幼麟,他登时大喜。按照姜度此前的吩咐,原本是把他撂在城头不给吃喝任凭他等死的,还是杜幼麟从旁说了两句好话,总算是让他逃得一命。此时此刻,他连忙满脸堆笑地说道:“杜小郎君,既然陛下都已经回来了,还请帮忙放了我!陛下从长安城出发时,曾经将宫‘门’管钥的事情全都‘交’托给了我,要是我有个三长两短,楚国公免不了第一个吃挂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