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对了。”
    郭建只不过随口一说;没想到竟然是真的;他登时瞪大了眼睛。杀将立威这种事;说来容易做来难;要知道;即便是小小一个旅帅;在军中也有相应的根基;贸贸然行军法惩处;就很可能遭到抵制;更不要说杀人了而且;眼下可不是战时;即便身为主将;杀将立威岂是能够轻易做的?
    “可这样大的事情;我怎不曾听说”
    “一来;姚峰是廓州刺史;只要他廓州军中将士闻此股栗;知道敬畏就够了;没有必要把这样的名声传到别的地方;二来;苗延嗣也曾经因此怒而指摘;却被我压了下来。两个被杀的人;无不有应得之罪;一则故意在打猎之后纵兵践踏麦田;二则在前时吐蕃越境来袭时不遵军令。这样的有罪之将杀两个;军中反而会为之肃然苗延嗣纵然聒噪一时;可也不能拿他如何。可你看看你呢?新官上任;需得谨慎一些;怀柔手段当然也不是不好;可你看看你这一犹疑;反而有多少把柄撞在苗延嗣手中?”
    姚峰偏刚;郭建偏柔;按理两人当初在临洮军中应该刚柔兼济;可因为两人谁都看不惯谁;反而一直对着于。如今全都调出了临洮军;郭建是卯足了劲不想让姚峰看笑话;可现在听着杜士仪这些话;他渐渐心生沮丧。不得不承认;姚峰的霹雳雷霆手段比他的绕指柔要强多了
    “多谢大帅提点;是末将之前太优柔寡断了”
    杜士仪知道郭建一走;自己将王忠嗣扶正;这必然会让郭建生出怨言。他固然想打破原有军中的地域以及派系之分;可又不是真的打算将郭建摒弃不用;这次特意到河州来为其撑腰;当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可眼下他当然不会对郭建挑明这深一层的关联;只是又细细询问镇西军中的林林总总;包括那些有名的偏裨将校;最后才开口说道:“好了;你既然是用阅军的名义;把我从苗延嗣那死活请了过来;那就让我看看镇西军的军容军貌吧”
    郭建也正打算让杜士仪看看;他虽说在苗延嗣的折腾下焦头烂额;可也并非一点建树都没有;当下立刻答应。早在知道杜士仪进入河州的消息后;他就对军中将卒宣布了阅军的事;此前更是早已令人齐集兵马。
    镇西军设于开元三年;为了便于守御;柏罕城中驻扎了大部;其余则在城外清水乡。当奉着杜士仪来到柏罕城中镇西军所在的大校场时;他于脆直接请杜士仪登上了高处的箭楼;指点着下头的战阵滔滔不绝地讲解;以至于听说过郭建求救之事的王昌龄和高适竟是在那悄悄咬耳朵。
    “这郭将军现如今倒是有几分指点山河的意气;可之前看他请了大帅去私下诉苦的样子;实在难以想象他在下头军将面前是何等威严。”
    “不过;镇西军中这操练倒是像模像样。就不知道是光有个好看的架子;还是真的接敌时也能如此雄壮。”
    王昌龄和高适的声音都不大;但杜士仪也注意到两人的窃窃私语;瞅了一眼后;便一一指着各军阵当中居中调度指挥的将领;向郭建询问名姓。之前苗延嗣接任河州刺史后;王忠嗣多次到镇西军中协理军务;也曾经对他荐过几个人;他都暗暗记在了心里;这时候少不得借着机会都看了个齐全。等到整整一个时辰的操练最终完毕;他和郭建下了箭楼;进入镇西军中军将议事的武威堂;见郭建引领众将进来参礼;他颔首答礼后;这才开了口。
    “自从开元三年设镇西军以来;仰赖上下将卒合力;抵御吐蕃于国门之外。今日我观镇西军气象;不愧为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见上下军将全都昂首挺胸;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他便继续说道;“镇西军和陇右其余诸军一样;大多都是父子相袭;兄弟相继;一家往往有不止一个人身在卒伍;其中多有功勋彪炳;却多年未曾拔擢提升的。郭将军到任之后;曾经多次在我面前加以举荐;故而我今日阅军时;又格外多加留心;果然不少人不负他所荐。”
    郭氏在陇右扎根多年;有如姚峰这样同样出自将门;对其不以为然的;但也有深慕郭知运昔日威名的;如此一来;郭建以一介外人带着三五亲信到这镇西军中上任;自然两头不讨好——觉得他不过沾了郭家光;没多少真才实学的;对他阳奉阴违;觉得他身为郭氏子弟却吃里扒外;把自家叔父以及族兄弟等绳之以法的;也对他嗤之以鼻。故而此刻听到杜士仪说郭建竟然在其面前举荐了不少人;满脸意外的竟占了绝大多数。
    就连郭建自己;也是吃了一惊;可他城府深;半点没露在脸上;可心里却打起了鼓。举荐人?他在镇西军中忙着调和派系;安插亲信;外加给那些撞在苗延嗣手里的将卒擦屁股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余暇给杜士仪举荐人?
    杜士仪满意地将各种表情尽收眼底。今日能够登堂的少说也是偏裨将校;至于旅帅这一层的低级军官;多数是站在武威堂外。于是;一推扶手站起身来;脊背挺得笔直;神情自若地说:“镇西军偏将陈锡海;曾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浑身披创十二处仍力战不退”
    “镇西军裨将路名博;曾将兵八百;阻敌两千;力竭不退;若非援军赶到;险些战死当场”
    “镇西军裨将吴峰;善于识人;麾下军卒之中;因军功而拔擢;居偏裨旅帅等十数人;号为军中伯乐”
    杜士仪一个个点名;但凡被提到的人无不面色振奋。谁都知道;这位陇右节度上任两年来;看似不过只在边境打了小小一场伏击;可无论是以雷霆手段清洗了郭家;还是在屯田甲仗以及度支方面的各种稳健政令;都使得杜士仪继郭知运王君鼍之后;第三位真正在陇右深入人心的节度使。更不要说;杜士仪乃是三头及第的名士;今天能够被当众褒扬赞叹;说不定异日还能成为其诗赋上流传一时的人物;这已经不单单是面上有光了
    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有猜准杜士仪的心思。他在一连点了十几个人的名字之后;便又说道:“陇右百战之地;如今离郭大帅王大帅在任时;又是十年二十年了;一代新人换旧人;各位都正在盛年;虽大唐和吐蕃议和;可仍旧需要身经百战的勇将;方才能够力保陇右一地平安年前从吐蕃细作处;我已经探知吐蕃虽和我大唐议和;仍为舅甥之国;然则虽在河陇暂且止兵;却仍图谋安西。因而;我已经请得陛下制令;鄯州之内;鄯城河源军从两千增至四千;鄯城西面的安人军从八千增至万人;此外绥戎定戎;各增兵马;以勇将卫戍。”
    这些话都是平常镇西军中将卒不会知道的机密;此刻虽不明白杜士仪为何说起这个;但众人还是无不竖起了耳朵。
    “故而;今拔擢陈锡海为河源军副将;路名博为安人军副将;吴峰为绥戎城戍主……”
    一口气便在刚刚赞叹的十余人中;挑出了五个功劳尤其卓著的;分派到了鄯州那些分别增派重兵的重要军镇;一时下头一片哗然。有羡慕嫉妒恨的;也有彼此窃窃私语不解其意的。至于那几位从偏裨一跃而守御一方的;那心情别提多激荡了。等到杜士仪一番勉励之后单独留下了郭建;他方才看着这个犹在震撼中的镇西军正将;似笑非笑地说道:“如何?这些镇西军中最具勇武的人一一拔擢;兼且得了实职调出;你可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
    郭建今天还是第一次从镇西军将卒眼中收获了对自己的敬畏;可他更知道这些敬畏都是从这子虚乌有的举荐而来。尽管不知道杜士仪是如何对这镇西军了若指掌的;可他何尝不知道;这是个大好机会?他慌忙单膝跪倒低下头道:“大帅提携指点之恩;末将没齿难忘”
    “吐蕃求和不过是为了一时喘息之机;安西四镇也好;河陇乃至于剑南道也好;全都是他们势在必得之地;故而在如今的时机;非但不能就此以为高枕无忧;反而要厉兵秣马;严加守御不日我将行文河西牛大帅;河西陇右大阅兵马;你给我打起精神来;区区一个苗延嗣又有何惧?”

第八百零二章 千金易取,人才难得
    。5。
    尽管在镇西军一口气拔擢了五人;但杜士仪自然不会贸贸然在回程时就将他们带回去。军中交接就和文官上任交接一样;都有相应的步骤;不能操之过急。而他在河州停留期间;固然就连前来于谒的士子都不吝拨冗一见;可见苗延嗣这位河州刺史的次数却少得可怜;更加坐实了外头人对于两人关系的猜测。即便当他动身回鄯州时;苗延嗣也只是在最后露了个面相送;多余的话都没说上一句。
    因此;出了柏罕城走了半日;一众人饮马休息时;王昌龄便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帅就算和苗使君有些旧日龃龉;可大帅从前素来都是颇有容人雅量的人;怎至于和苗使君便是如此水火不容?”
    这话也就比较心直口快的王昌龄敢说;高适在肚子里思量这问题已经很久了;愣是没问出来。此时此刻;同样很感兴趣的他便不动声色地凑了上来。
    王昌龄和高适;一个率性洒脱;一个意气激昂;又和杜士仪年纪仿佛;如今有了上下之分;人前固然不能露出亲昵之态;可少外人的时候;两人就随兴多了;杜士仪也不以为忤。此时此刻面对这样的探问;杜士仪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说道:“当初我于尚书省省试后状头及第;其后应吏部关试;乃至于制举知合孙吴科的时候;正是张嘉贞当政;苗延嗣为其谋主的时候……”
    将苗延嗣给自己使的几次绊子简略说了说;他继而便又说道:“而且;王摩诘从太乐丞突然贬为济州司户参军;也是因为张嘉贞想要借此牵连岐王;动摇张燕公的相位;故而方才用了苗延嗣的这一条妙策。王摩诘由此一出京师;竟是为此蹉跎仕途十余年。我倒也罢了;恐怕尚在洛阳的王夏卿;比他那兄长还要更恨苗延嗣。若非因为父过不及子;况且苗延嗣的两个儿子都和其父性子不同;一个沉稳端方;一个虽自负;却也急公好义;我也不至于在云州时并未迁怒;而是善待了他们。”
    这些关节;王昌龄和高适都是第一次听说。两人都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人;半点都不觉得杜士仪对苗延嗣的敌意有什么不对;高适甚至还为此对苗延嗣生出了更深的厌恶:“苗延嗣当初为中书舍人时何等神气活现;可那位张河东一倒;他十几年兜兜转转都在外任;竟然还不知道收敛”
    “党争原本就是如此;更何况;他看我不顺眼;我看他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杜士仪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再多做纠缠;继而就词锋一转道:“如今最重要的是募兵之事。我之所以会向陛下上书;安人军和河源军增兵;却是因为这几年迁居河陇之地的逃户日渐增多。虽然朝廷政令严明;一有察觉便立时严惩;可却抵不住越来越多的人户逃亡。与其让其中那些壮健的丁口成为佃农黑户;还不如放宽募兵限制;让其家中能够减免租赋落户;如此陇右既可以补充兵员;又可以招募到更多的人口开垦田地。”
    之前杜士仪在武威堂召见镇西军众将;王昌龄高适全都在场。可那道请在河源军安人军增募兵员的上书;是杜士仪亲自草拟撰写的;两人都不知情;故而难免心头疑惑;当听到这样的理由;两个人终于明白了过来。于是;在接下来回程的路上;杜士仪少不得对他们剖析宇文融当年括田括户的利弊;犀利得入木三分;纵使两个人从前对于寡学术的宇文融并无多少好感;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要说财计第一把好手;宇文融竟还在如今的侍中裴耀卿之上。
    “如今的中书令张子寿张相国固然辞赋出众;文采斐然;可在财计上头的造诣;不如裴相国;更不如宇文融远矣。去岁年初;他甚至还因为铜钱不足;请开铜钱之禁;不禁民间铸钱;若不是裴相国以及众多有识之士上书劝止;这一条一推行;则必定遗患无穷。所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若是宇文融还在;能够将之前括田括户之后一度稳定;其后却又再次逃亡的那股风潮给稳定下来……”
    杜士仪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再继续往下说。可王昌龄和高适全都是何等聪明的人;早就脑补了下面那半段。可杜士仪自己知道;他却还有一句话不曾说。
    在每个丁口成年之后;那一百亩口分田加永业田的制度再不可行的基础下;现如今的租庸调税制早已千疮百孔;可即便如此;真正要完全推行户税地税这两税制;却依旧难如登天现如今不是他出任成都令踌躇满志;敢于大刀阔斧的时候了;朝中李林甫已经登上了相位;他自己也身在高位;绝不会赌这种改革
    这一次回程;杜士仪没有选择再从积石军的临津古渡渡过黄河;而是特意轻骑绕到了黄河之上吐蕃人据有的盐泉桥东;远眺这一座吐蕃人在黄河上造起的可供兵马通过的木石所制大桥。登高远望;这一段黄河河面狭窄;地势险要;正是兵家必争之地。
    河湟之地素来是大唐和吐蕃来回拉锯的中心之一;因此赤岭分界固然是从贞观开始就有;可真正的边界究竟如何;却是得依两国实力而定。如中宗在世时;竟然将河西九曲之地当成嫁妆送给了吐蕃;因此吐蕃一度在积石军西一百四十里的黄河上造起了洪济桥;成为了兵马随时可通过的东西要道。直到开元二年;大唐吐蕃屡屡交战之际;因此桥乃是吐蕃进兵要道;这才在姚崇卢怀慎的建议下被拆毁。而这座盐泉桥也是同样道理;两国交战时;围绕此桥的争夺战打了多次;却是几次三番都是唐军失利告终。
    “如若大唐和吐蕃能够如今天这样暂时止戈息兵也就罢了;倘若再起战端……”杜士仪手提马鞭一指那座盐泉桥;一字一句地说道;“那么一定得先将此桥拿下;断了吐蕃进军之路”
    “光是拿下此桥还不够;若要在此坚守;恐怕吐蕃人还会不时进击以图夺回。大帅容我僭越说一句;河州柏罕城内不若湟水城中宽广;镇西军一万一千人驻守城中;还有不少则要分驻清水乡。倘若如此;如若拿下盐泉桥;不如分镇西军在这盐泉桥附近驻守。”高适见杜士仪闻言竟是点了点头;不禁更加来了精神;“至于河州柏罕城的防务;西北也就是这盐泉桥由镇西军驻守;东南面则有平夷守捉;如此只需在正西面再设一军镇;如此互为犄角;柏罕城则可稳若泰山……”
    高适这次到河州;也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此时侃侃而谈;自然显得深有把握。大约是看到李白等人虽在博学鸿词科中大放异彩;可却实质上并没有进入朝廷中枢;而是只作为词臣;他反而由此发奋;在军务军略上花的功夫远胜于王昌龄;此刻他从盐泉桥开始说起;到整个河州的防务;再到陇右以及河西;到最后他终于觉得心满意足的时候;这才发现杜士仪和王昌龄全都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
    是他太过得意忘形;于是其中漏洞百出?
    “达夫;很不错;回头把这些整理出来;写一个条陈给我。”杜士仪相交的文人墨客既多;自然常常会由此试探众人所擅长的方面。不得不说;心高气傲是所有才子的通病;所以很多想法大而无当;像高适这样能够在上任未久就有这样战略眼光的;至少他相交的这许多鼎鼎有名大诗人中还没出现过。所以;见高适顿时喜形于色;他就冲着王昌龄努努嘴道;“少伯;达夫已经找准了方向;你呢?”
    “所以我说;若达夫早些及第;断然不会像我这样;一任校书郎就在京城呆不下去了”
    王昌龄自嘲地笑了笑;随即漫不经心地说:“经世济国的大志;我在两京为官期间就差不多断绝了;现在只想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先把陇右节度掌书记于好。我固然赶不上张奇骏;可总不能让人笑话大帅识人之明。我有一个想法;大帅节度陇右;前来谒见的士子无数;其中多有心慕我们这些幕府官的。既然如此;大帅既然在陇右精英堂中设甲乙丙丁四班;又以月考定升黜;何妨在那些谒见士子当中;考察贤能与否;若肯留者则随侍左右;以备赞襄?而留下赞襄的人;也每月考核;择贤者用之;甚至于举荐于朝堂?”
    陇右精英堂的制度和当初代州州学又不一样;因为面对武官子弟;大多数人的经史底子极差;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基础;他让杜广元等人在其中入学;更多的是为了安定上下军官之心;然后通过等级选拔英才;两年间已经颇有成效。王昌龄用精英堂来比喻那些四方慕名而来的士子;无疑是暗示;杜士仪可以收拢一班人作为自己的班底;然后按照考核学生那样考核贤愚不肖;把最优秀的人留在身边。
    话音刚落;甚至都不等杜士仪回答;高适便遽然色变道:“少伯;你这是想让大帅为人指摘聚集私人;谋为不轨吗?”
    见王昌龄为之大讶;杜士仪也点了点头道:“少伯所言虽然甚合我心;可你要知道;节度判官及掌书记推官巡官乃至于其他低级幕府官;也是从前没有;随着朝廷置节度;这才渐渐风行的使职;说到底就是有官身的。若是我聚集大批没有官身的士人在身边;而且还对其进行升黜考核;选贤者参谋机密;那么;达夫的顾虑很可能就会变成现实。到那时候我就是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说到底;他当初把李白等人推荐回朝应试博学鸿词科;还不是因为这一重顾虑?
    可是;不等王昌龄为之沮丧起来;杜士仪却又笑道:“不过;既然你提出来了;你便自己出面替我甄别甄别;那些来拜见我的人当中;究竟谁人贤能;谁人不过尔尔。从前奇骏初来鄯州;曾经赴遍了城中邀约饮宴;如今你既然已经在掌书记一职上正式上了手;那就不妨拿出遍交天下友人的豪情来至于达夫;你既有如此军略眼光;我正好有事要请凉州河西节度牛大帅帮忙;回到鄯州之后;你替我前去河西;拜上牛大帅”

第八百零三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乃是中都督府;管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文州、芳州这八州。这其中;凉、甘、肃、瓜、沙乃是最重要的五州;余下三州稍有不及。因为当年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和妻子一起奔凉州;而铁勒契部、思结部等;连番败战后;也多有在凉州杂居依附大唐的。故而凉州人口十万有余;其中迁到这里的各部族民就有两万多;再加上原本就定居于此的胡人;竟是如同大杂烩一般;汉胡杂居;历来便最难管理
    如今的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和杜士仪一样;都不是以勇武;而是以理事精于闻名的。当高适由鄯州北上抵达凉州姑臧城;于凉州都督府外求见后不久;就有人出来接待了他。来者约摸三十余岁;面貌俊秀肤色白皙;看上去不像是陇右本地人。而当对方自报家门之后;高适方才生出了一丝惊叹。
    来迎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河西节度判官姚闳。更重要的是;姚闳乃是开元初名相姚崇的孙子
    虽说姚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