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天启连忙点了点头;可紧跟着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道:“温老亲自问我;郎主是不是不待见西陉关那旅帅段广真?”
    杜士仪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温正义沉不住气了也罢;趁着这次的机会;把如今署理州学经学博士的张兴一块叫上;再加上李太白他们四个
    应下此事后;吴天启突然想起什么;一时笑吟吟地说道:“对了;长安还有一个好消息;说是圣人下诏赦免囚徒;降诸囚之罪;徒刑以下全都宽宥。这样一来;是不是宇文少府就可以回长安了?”
    杜士仪闻言一愣;连忙让吴天启找出了疏决囚徒诏的正文;细细一看;他的眉头便完全舒展了开来。
    “你说得不错;正是如此。这诏书按理日行两百里;二十天之内就能送到岭南;宇文融总算是出头了”
    总算礼没有白送

第六百四十七章 雁门赋
    身处勾注山上的西陉关;就连代州本地人也有不少从未去过。盖因此关虽连通朔州和代州;上山下山不算很好走;而且又是驻军之地;商旅或是行人绝对不会选取这样一条路来往的缘故。因此;杜士仪所挑选的州学十名士子大多都是第一次来到这儿;至于其他人中;张兴造访过这座关城;李白则是喜欢凭吊古迹一览名山大川的;甫一到代州没多久就到西陉关来赏玩过;而卢望之王之涣和颜真卿就都是第一次来此了。
    一别数月不见;镇守西陉关的旅帅段广真还是一如从前那样冷淡。依足礼数行礼迎接之后;他得知今天这一行人来此是为了文会;立时就借口今日要练兵回避了。而来到这座百年之前大唐立国方才修建起的关城;一行人老老少少一时就分成了几拨;赏玩了一阵子;杜士仪就示意众人跟着自己来到了关城的最高点;登高望远;看代州腹地;望两侧青山;又听到下头一阵阵的喊杀声扑面而来;刚刚还只是游兴大发的一众人等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今日我引诸位到这西陉关来;一是瞻仰这固若金汤的雄关;二来是让大家看看这些辛苦操练的将士;三来;则是让代州儿郎们登高望远;看一看这数百里代地河山生于雁门;长于雁门;然而;你们中的一些人;很快就要走出这雁门去;领略一番大唐山川地理人杰地灵之妙;也能够真正开阔眼界视野;不至于坐井观天所以;我不是单纯的凭你们岁考成绩简拔一人拔解;而是把你们带到了这里。今日便以雁门二字为题;诗赋均可;不限韵;两个时辰之内完成即可。”
    说完这话;杜士仪便丢下那一个个面色各异的代州州学士子;笑着对李白等其他人说道:“难得来这里踏青;据说这关城另有小路通往勾注山最高峰;各位体力可充沛否?陪我一游如何?”
    卢望之第一个笑着答道:“我哪一天不登个几回山;自然不在话下。倒是季凌兄;如果不行就不要勉强了。”
    王之涣没想到卢望之竟然又和自己抬杠;尽管一想到爬山就腿脚发软有些发怵;但他还是不落人后地冷哼道:“什么勉强;你别落在最后面就好”
    李白好酒;同样很能喝的卢望之和王之涣让他很有知己之感;更何况两人动不动就抬杠让他觉得很有意思;倒是颜真卿年纪最小却最稳重;让他有些不好接近的隔阂感。此刻;他就笑吟吟地说道:“季凌兄如果半途扛不住;自有我帮忙”
    这边几个人都答应了;杜士仪目视张兴;见其同样爽快答应;一行人便在一个熟悉路途的老军引路下;顺着山道开始登山。最初众人还有说有笑兴致盎然;但两刻钟之后;锻炼最少年纪最大的王之涣便果然走不动了;卢望之嘴上对其嘲笑不已;但手上却和李白一样迅疾;一左一右拉着人继续往上攀爬。即便如此;王之涣依旧狼狈得够呛;但他一面攀爬一面还要和卢望之斗嘴;渐渐就变得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
    而等到将近一个时辰之后;体力原本不错的颜真卿也有些汗流浃背;杜士仪亦是觉得膝盖发酸;好在这山路只是崎岖;山高却并不算出众。眼看前头那个引路的老军停下步子;指了一指不远处的小路尽头时;杜士仪也不知道是争胜之心大发;还是一时玩性大起;竟是三步并两步赶在了最前头。当他终于站在那勾注山顶时;竟忍不住振臂高呼了一声。而气喘吁吁被身旁两个健步如飞者拎着登上了最高点的王之涣就没那么好雅兴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没好气地看着卢望之亦是如同顽童一般加入了嚷嚷的行列。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其他人在杜士仪和卢望之叫喊过之后;竟也跟着瞎嚷嚷一气。
    作为带头者的杜士仪着实没想到自己这一声后;别人竟然群起效仿;瞥见那带路的老军想笑而又不敢的样子;他便笑着说道:“刚刚我给那些州学的学生布置了那样一个题目;不知道各位可有诗兴否?我打算来日印发雁门集;今日各位佳作正好可列印其上。”
    杜士仪笑眯眯的这么一句话;顿时让李白笑了起来。他倒不在乎什么诗集不诗集的;但他本来就是文思如泉涌的那种人;此刻竟是第一个满口答应了下来。有他打头;王之涣自然不甘落后;颜真卿被卢望之撺掇得不得不答应;而张兴原本无可无不可;别人都答应;他也就顺嘴应了下来。一时;众人各自到旁边;一面眺望这代州河山雁门风光;一面冥思苦想即将到来的佳作。
    “使君好计策啊。”张兴悄然来到杜士仪身侧;感慨了一句后;见杜士仪回头看他;他便嘿然笑道;“使君在云州;一部云州集;使得云州之名家喻户晓。据说在使君离任云州上任代州之后;涌入云州凭吊瞻仰昔日北魏古迹的士子不知凡几。如今若是再来一本雁门集;代州可比云州更加富庶;再加上有东陉关和西陉关;来此赏玩的士子岂不是会更多?。”
    杜士仪笑着反问道:“你怎么不说今日这诸位名士的名声再上一层;对我也会心怀感念?”
    张兴狡黠地答道:“使君待人以诚;只会想如此能够让诸位郁郁不得志的名士有机会打开仕途;而不会想让别人念使君的好。”
    “果然不愧是代州州学中;人称狡狐的张博士。”杜士仪似笑非笑地挑了挑眉;想到张兴主持代州州学这大半年来;不但在招收学生以及岁考和考评等等上都兢兢业业;而且这个年纪不大的青年竟然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让那些不少出自本地大户抑或代州裴氏这等世家旁支的子弟对他服服帖帖的。要知道;比起李白文采风流才华横溢;张兴本就要逊色很多;能够做到现在这一点;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经学博士一职你做得很不错。若是你愿意;署理二字要去掉也并无不可
    “兴虽通经史;然谈不上精辟;经学博士一职;愧不敢当。听得使君可辟署巡官;兴愿自荐一试。”
    杜士仪登时笑了起来。河东节度副使和他之前担任的云州宣抚使不同。云州宣抚使只管着云州一地;所以;他辟署的判官如陈宝儿;究其根本辟署容易;奏请朝廷为其挂试衔却难;而河东节度副使就不同了。太原尹李量虽说为人清高刚正;但对于他这位管辖代州等六州的副使还是给了相当的自由;再加上他乃是李隆基亲自所命;所以;他不但能够征辟较高一级;管辖诸曹的实权判官;也能够征辟较低一级的掌书记和推官、巡官。至于再下头的;那就是几乎相当于吏职了。
    端详着这黑大个那张貌似憨实的面孔;他仔细考虑了一下;最终颔首道:“可。不过;代州州学之事;暂时不可荒废。在我尚未有好的人选之前;你先辛苦一些兼理吧。”
    “是;多谢使君信赖”张兴一时精神大振;忖度片刻后便直言不讳地说道;“使君上任以来;重农事;安人口;然代州长史判都督事;乃是军政一肩挑;兴斗胆谏使君一事;这军中冗员;有能之将不得展才;种种弊病同样不可轻忽。”
    “你就直说你想为镇守西陉关的旅帅段广真抱不平吧”杜士仪一句话直截了当一说;见张兴登时为之哑然;想想这黑大个虽有些和个头面相不一样的狡黠;但心思却无不可对人言之处;他便哈哈大笑道;“你呀;要兜圈子也得先问问温老。他可比你更心急;在我的从者吴天启面前探问过好几回了好了;既然到了西陉关;我自然有我的道理;你就不用多言了”
    杜士仪给了那些代州州学的学生们两个时辰来考虑诗赋;但今天随行他登勾注山的这些人;即便是如今尚名不见经传的颜真卿;也不是凡夫俗子;因而在他和张兴说话之际;已经有人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纸笔;若有所思地开始写写画画。至于李白则是气定神闲地东看看西走走;最后来到了他的面前。
    “太白这是已经有了?”
    “虽只是一首古风;谈不上如何佳作;但一时半会也就是这一首了。”李白耸肩一笑;当即信口吟道;“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鹛;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这一首古风让杜士仪为之一愣;随即笑着说道:“太白这仿佛若有所指吧
    “没错;我和这西陉关的旅帅段广真这是第二次见了;话说得不超过十句;但他练兵加上今次;我是第二次瞧见了;着实进退裕如。虽说他从前那苦战功不赏;和君礼你没什么相于;但你如今既督雁门;总该好好甄别一下将才吧
    “好好好;就冲着你们一个个都荐这段广真;我自然会给他机会的”
    杜士仪哑然失笑;等到其他人亦是纷纷各有诗赋;他一一默诵后记在心中;当即笑道:“时候也差不多了;下去看看那些州学的学生们可有佳句”
    仿佛是被这雁门雄关军容风情给感染;当杜士仪一行人从山上下到关城的时候;学生们的诗赋竟是基本上都有了。由于不限韵;在下头的军阵操练喊杀声声中;每个人做出的诗篇长赋竟然都颇为可观;杜士仪一时满意得很。
    然而;当看到间中一个学生献上的一套五首五言绝句中;其中第三首赫然是“雁飞雁门山;马啸马邑阑。边关未宁日;不敢卸金鞍”的字样时;他不禁为之动容;再细细斟酌其余四首;一时大为可观;顿时击节赞赏道:“好;以这过雁门五首为上;诸位以为如何?”
    这一传看众人;无论李白王之涣;还是卢望之颜真卿;包括张兴在内;全都觉得这五首五绝为所有人之上。当张兴笑着解说;那个年未弱冠的瘦弱士子;便是代州州学中的头名时;杜士仪不禁端详了对方好一阵子;发现仿佛不是上一次自己巡视代州州学时见过的人;不禁欣然一笑。
    “果然好才俊今科代州拔解非你莫属;你是什么时候入代州州学的?”
    “学生曾经于嵩山读过书;只不过未曾有缘拜入卢公门下;后来起意游历到了代州;因见代州州学不拘一格收纳学生;就一时兴起寄籍于舅家入学。”那瘦弱的士子举手一揖;有些腼腆地说道;“学生刘长卿。”

第六百四十八章 拔解,军阵
    刘长卿?
    这个名字对于其他人来说;分外陌生;但对于杜士仪来说却仍是如雷贯耳。他忍不住先扭头朝李白王之涣颜真卿三人扫了一眼;把这三个人看得莫名其妙;他才欣然大笑道:“看你年岁似乎不大;如今几岁了?”
    “学生今年正好十九岁。”
    杜士仪正想要赞一声少年俊杰;却发现其他人都用某种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想到自己便是十七岁登进士第;十八岁再取制头;他于脆于笑一阵略过此事不提。然而;他直接点了刘长卿拔解;其他州学的学生们免不了有些不服气的情绪;他扫了一眼这些人;当即出言勉励道:“尔等此次做的诗赋;都大有可取之处;即便拔解不得;今年州试必定能取前列。然而;代州第一;放在人才济济的两京却未必算得了什么;须知这几年的省试及第人数再次锐减;若要登科;就要有相应的觉悟。今日尔等诗作;我会和在场太白和其他各位评点之后印制诗集;然则是否能名动天下;却还要看你们自己的天赋悟性;勤勉与否
    听到这话;其他人方才算是领悟了过来。代州拔解算得了什么;要知道即便两京之中;重长安而轻洛阳;京兆府试的解头几乎无一落榜;而河南府试的头名落榜的却从来不在少数;更何况是他们?有时间在这排挤别人;让杜士仪看在眼中生出不好的观感;还不如好好向这位考场上无往不利的老前辈取取经
    一时间;杜士仪身边挤满了打探试场的人。除了他之外;今天同游西陉关的众人就没有一个有过科场经验;不论是颜真卿这样打算回长安尝试京兆府试的;还是李白这样根本不打算下科场的;全都饶有兴致听杜士仪说着那些试场中的种种门道。等到杜士仪笑吟吟地说完了自己从县试府试省试一直到制科的种种经历;最后从关城上下来的时候;演武场上旅帅段广真仍在进行军阵操练
    发现这一行人仿佛要回代州城;段广真便迎了上前;冷淡而不失礼数地拱了拱手道:“使君这是要回去了?”
    “本来是要回去了。”杜士仪见段广真一时面露错愕;他便微微笑道;“只不过;前后我到西陉关来过两次;还未真正见识过你的军阵操练。眼下看情形还未结束;可否让我见识见识段将军的本事?”
    段广真从一介军卒起步到今天;各式各样的人也见多了;也曾经有人表示过赏识他;可最终他仍是落得个默默无闻的下场。就比如上次杜士仪查到西陉关粮秣军械短缺;借着他提供的证据拿人立威;可接下来却把他撂在一旁;他也并没有任何怨尤和不满。所以;当杜士仪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往心里去;答应一声后便驰马回归军阵。这时候;早来过一次的李白一指旁边的高台便建议道:“各位到上头来看吧?”
    登上高台;这军阵操练的名堂方才一览无遗。演义小说中那些如同奇门遁甲一般能够陷敌于无形的军阵;现实中自然是不存在的;但武侯八阵图却是真实存在;只不过效用远远没有那样神奇。此时此刻;段广真演练的有骑兵的锥形阵突击凿穿;宿营的偃月阵;以少敌多时防守的圆阵在金鼓以及军旗等等的指挥下;杜士仪等人就只见下头数百名军卒在段广真的指挥下;仿佛如臂使指一般灵活机动;久而久之竟是有这些人本为一体的错觉。
    见杜士仪看得目不转睛;张兴便低声说道:“段将军的军阵;代州军中堪称第一。”
    这样的称赞杜士仪知道并不过分;可这时候;一旁有一位代州州学的学生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军阵演练得再好;真正大军出动的时候;却不能单单以此定胜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兵者;谋也;更何况能让几百人如同一体;并不代表着能让几千上万人如同一体。”
    尽管这位学生话音刚落便自知失言;赶紧闭嘴不再说了;但杜士仪扫了一眼其他人;竟发现露出赞同之色的并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至少六七人;就连王之涣和颜真卿竟也露出了赞同之色。他眉头一挑;转瞬间就明白了这是为何。
    大国用兵;少则三五万;动辄十余万;真正用到军阵厮杀的;那都是裨将偏将这一层级的中级将领;而真正的主帅大将;往往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所以;重谋略而轻军阵;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三五百人的小规模军阵演练能够如臂使指;在不少士人眼里不算什么。遥想日后;中国自己的军阵大多数人只能说出个武侯八阵图;具体是哪八阵却大多都记不清;只有戚继光的鸳鸯阵和三才阵流传颇广;而日本源自八阵图的武田八阵却是深入人心。
    时不同;势不同;人不同;则用兵者的侧重点不同;这本是无可厚非。然而;能够熟练运用军阵的将领;却未必没有用武之地他当初在云州时;曾经多次看过王忠嗣练兵;相比那时候尚年少资浅初识战阵又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的王忠嗣;现如今这段广真所演练的军阵;着实透出一种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压迫感。最重要的是;其麾下士卒的那种从容显而易见。
    端的是练得好兵
    当军阵演练随着鸣金终于结束;段广真纵马回来;脸不红气不喘地登台拜见之际;杜士仪轻轻吸了一口气;随即便沉声说道:“我一个月之后要去巡查大同军;你随我同行。西陉关防务;你可自行挑选一人署理。”
    段广真闻言大讶;瞥见其他人仿佛也都一脸意外的样子;他连忙答应的同时;心里不禁有些异样。杜士仪以河东节度副使兼任大同军使;这不是向来的惯例;而是特例。而大同军管兵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匹;也是整个太原以北最大的一股军力;仅次于太原城的天兵军;远远胜过蔚州横野军以及岚州岢岚军。等到他依礼送了杜士仪离去之际;眼看着那些来自代州城中的人一个个上马;他正有些怔忡;却发现上了马背的杜士仪竟然拨马缓缓来到了他的面前
    “你之所能;我今日已经见识过了。区区数百军马能够如臂使指;与你数千兵马又如何?你且自思能练多少兵马;来日报我”
    这是什么意思?
    远望那一片烟尘完全消失在视野之中;段广真只觉得整个人呆若木鸡;一直到旁边的几个心腹小校见状不对上来探问;他才终于回过神。尽管心中不无期待;可他有过太多希望而又失望的经历;只能强压下心头蠢蠢欲动的激动和兴奋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他没读过多少书;不懂得多少兵法;只能一遍一遍将自己从一次次大战中学到的经验融入到从前军中前辈们教授的那些战阵之中;可要问他真正能带多少兵马;他竟是自己也不知道昔日他收容各路溃兵回到幽州的时候;麾下曾有三千人;可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能带过那么多的兵马;没人给他那样的机会。他既非杜士仪嫡系;又不是什么名门大姓;甚至孤僻到只有麾下这数百名袍泽;杜士仪真的看得上他?
    今天点了刘长卿拔解;而后又发现了段广真确实在军阵上头也是个不容小觑的人才;当杜士仪一路疾驰赶在日落之前从西陉关回到代州城的时候;自然是心情很不错。在代州都督府门前下马时;他还没站稳;就只见一个人影一下子冲了过来;正是刘墨。
    “使君;赤毕大兄回来了”
    听到赤毕回来;杜士仪先是一喜;随即便为之一惊。赤毕的为人稳重老成;不论交付什么样的任务;此人都一定会好好完成;而赤毕跟着宇文融去岭南;随行保护;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来?顾不上这些的他慌忙快步冲进了都督府;等到进了书房看见那个无论身形还是脸庞都瘦削了一大圈的心腹从者时;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赤毕;你这是……”
    站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