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浮生记-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一百五十里的路就要走上半天,怪不得日后蒙古人征服南方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敢情那时没有路让马来走还谈什么征服啊。

虽然说这一路甚是艰辛,但是赵师秀一直和谷永宁在一起,他还告诉谷永宁了许多关于朝廷上的礼仪:比如这宫中的官服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朝服是朱衣朱裳,内着白色罗中单,外束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佩、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着朝服时必戴进贤冠(是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还有官位目前最大的官就是韩佗胄的“平章军国重事”这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目的就是掌管天下的大权。而史弥远当时的官衔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也就是皇子们的老师也是皇家最亲近的人了。

了解了这些谷永宁已经感觉头快大了,可是赵师秀仿佛不想放过谷永宁就继续要跟谷永宁讲南宋朝的历史,害的谷永宁直呼“苍天啊,快把这个唐僧带走吧!不,应该是宋僧带走吧!”声音之响,惊起两岸野鸟直飞。

离开处州,翻过仙都,他们的车队很快就进入了婺州境内。婺州地处浙中,衢江、金华江横贯金衢盆地,并与钱塘江相通,可直达杭州,驿道密如蛛网,仅一天多的马程(以快马急递文书,称马程)可到杭州,因此水陆交通十分方便。金华府东与台州、绍兴为拱卫;南接温州、丽水为屏障,可直达闽、赣而赴东南;西傍衢州、淳安桐庐作靠山;东邻临安近郊,自古以来婺州都是天府之城因为动乱较少城市的建设规模在两浙东路也算得上是大城了。再说这里也是浙东学派的发祥地。陈亮、吕祖谦等人就是从这里开始名扬四海的。说起来跟永嘉学派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谷永宁们在经过金华的时候多留意了一下风土人情。

走出这个大盆谷后终于看到平原了,想来马车终于有用武之地,可是谷永宁一看发现谷自己又错了:说是平原,可是水网密布走不了几步就是这个桥那个桥的上上下下的颠死了,害的他还晕车。不过眼瞅着临安就到了也不顾晕车了,催促马车赶快前行。

终于在八月十日的早上谷永宁们来到了大宋王朝的心脏临安城不禁感慨良多。

“我说,我们就这样进去啊”韩振看看这么高大的城墙说“废话,我们不进去,跑这么远来这里干什么啊”谷永宁不乐意的说

“那就进城吧。”

“好啊,可是还是先到造纸厂看看纸存放好了没有吧。再说了我们的东西也不少啊。”谷永宁有点担心纸会出问题

“永宁说的对,还是先回造纸厂,回头再进城”赵师秀也帮谷永宁说。

“好,去纸坊。”一行人转了个身往城西行去。

这个临安城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开始在吴越国都的基础上扩建宫城及其东南的外城。临安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宫殿独占南部凤凰山,整座城市街区在北,形成了“南宫北市”的格局,而自宫殿北门向北延伸的御街贯穿全城,成为全城繁华区域。

而造纸厂是不可能在城里面,只能建在嘉会门外的钱塘江边。这样建厂第一是郊外空间比较宽阔有利于建厂,第二就是利用钱塘江的水运进行物资的交通,第三远离闹市就可以减少风争保证造纸的安全。

待他们来到造纸厂的时候,就看见厂外的空地上插上唐字大旗,谷永宁知道他们的贡纸已经安全抵达了。只见唐飞怒气冲冲的走到谷永宁面前说到“谷大官人,可把你盼来了,你要在不出现谷永宁可要上报朝廷派人去寻你们的尸体去了”

“唐押司见笑了,小人们一时贪念怕是误了大事了,该当死罪啊”说着谷永宁就靠过去递给他一张会子。他一看50贯,不少阿还是庆元的这个值钱,马上阴转晴说“这到不是什么死罪活罪的,主要我们也是担心你们的安全啊,再说了你们上京献纸也是谷永宁们温州府的光荣嘛,好了你们没事就好了,都散了吧早点歇着明天一早就要就去拜会一下韩丞相,这是手贴,谷永宁们周大人特意要谷永宁交给你的,韩丞相府里规矩多怕你出事啊”

“谢谢周大人如此关心小民”心想要不是给你钱,还会这么好吗?

“要是没别的事的话小民就此告退了,还要和这帮兄弟们去吃酒去的,唐押司一起来吗?”

“不了,看好纸要紧啊这里风大晚上主要别着凉啊”

“谢谢唐大人提醒,小民记得紧着呢”

从唐飞那边出来,回到队伍中间稍微吩咐了一下就让他们回去休息去了。谷永宁拉上赵师秀到一边说话:“先生如何看待明日相府一会?”

赵师秀想了想说:“此次前往永宁只需如此”。

第二节 双府会

谷永宁和赵师秀一起来到韩府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了,不过算来也不会太早,因为这些大官可都是要上早朝的。这朝廷的事谷永宁可能不懂,但是礼节还是明白一些的。这个时节应该这些大官大抵上是回到了府上的。于是他轻轻的叩响了丞相府的大门。见出来一个小童,他就递上名贴说道“草民谷永宁奉温州知州周令先周大人之委托前来献纸,望通传一声”说完有递了钱过去。

那小童接了名贴和钱看了看来人,面无表情,大概来府上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么一个,就回去通传去了,不一会儿门就开了,说“我家主人叫你们到偏厅侯着。”

“是,有劳了”他们跟着那小童进了韩府。

这府第气派非凡由大堂、二堂、照壁、门厅、东厢、西阁、后堂、偏厅组成。进门的大堂正中挂着“慎终追远”的匾额这可是皇上的御笔阿老值钱的。韩府不愧是京城第一的豪宅,从房屋的构建到室内用具的考究程度都表明了主人的显赫家氏。

转过一个弯就到了偏厅,说这是偏厅还真的偏,大概算是角落了吧不过布置上面还是挺雅致的,靠里角的位置放了一张八仙桌,桌上陈列的是一套龙泉哥窑的清花瓷器;窗户是楠木打造的镂空雕花图案,这种典型的宋代风格让这个小房间更显得古朴雅致;可最吸引谷永宁的是正门的柱子上的对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范仲淹的名句,要知道韩佗胄也是个附庸风雅之人可是以范仲淹自诩就有点托大的味道了。

房间的布置是挺好的,只是这里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连个伺候茶水的妞都没有,谷永宁就问赵师秀“怎么韩丞相家里也没有个人管管我们的,就让我们自生自灭啊?”

赵师秀小声的说“韩府可不是一般的人能来的,瞧见了没有,虽然我们是正门边上进来的但也算是是从前门进的,有这样的规格是不错的了,估计是看在拜贴的份上有这样的礼遇了,若不然在门口呆着去吧。”

“哦,原来如此啊,”想想这个周大人对自己也还好不错,毕竟这也是他们花了钱买回来的系列服务吧。“可是这个韩丞相怎么还不来呢?”

“也许在接待贵客吧,再等等吧”

“恩,在等等吧”。

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都快到中午的时候,韩佗胄才缓缓的走过来。看他的神色估计有什么好事了。在历史上开禧三年七月至八月除了四川还有战事其它各路都已经趋于稳定,和谈的时机也越来越好了。唯一麻烦的就是在四川李好义被人毒死,太皇太后也与日前驾崩。但总的来说还是好消息多一点,心情愉快一点。

韩佗胄走到他们面前,谷永宁连忙站起身来行礼“韩丞相。”

他们低着头表示一种尊敬,韩佗胄也不客气地应付了一下就自顾自的坐在主位上面,谷永宁面向而坐,赵师秀立在他身后。因为距离的问题,谷永宁才有机会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毁誉参半的韩佗胄。

近看这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异像,五十多岁的人还是那样的光鲜亮丽,脸上的肥肉似乎是多了些,但是身体健壮的很,要不是知道历史上他的岁数的话,还真看不出他的真实年纪来的。对于这个人谷永宁本来就没有什么好看法,只知道他是个权相是一个对权利非常贪婪的人,如今见之却有所改变。

“你们就是周知州所派来的到殿前献纸的人吧”听他的口气似乎有些傲慢。

“正是在下,不知韩丞相有何指教?”

“说到指教吗我只能说有点建议而已了” 韩佗胄依旧是这般的轻慢。

昨天晚上赵师秀所提的办法就是他们装作很虚心就让他一个人在那里乱侃就行了,毕竟人家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了,说起话来是一套一套的。

“在朝堂之上献纸可是莫大的恩宠啊,要知道如今皇上圣明君威浩荡才有你们的今天。这个造纸既是给皇家使用目的也是为了造福百姓嘛。所以到时候在殿前就好好的说啊,但千万要记住说这是由韩某人在里面出过的力气啊”

“这是当然,要不是韩丞相为我们提供了这旷世难寻的造纸秘方他们怎么能够造出如此优良的的纸。”顺风拍马这谁不会,只要高兴怎么说都成。

“对对对,说的很好,但是可不能太露了,要含蓄,含蓄一点”韩佗胄迷起了小眼睛得意的说“你知道怎么做了吧,不要让我失望哦?这里有点钱你们那去花吧,这么就了造点东西也怪可怜的。”

说着拿出了一叠的会子交到谷永宁手上说“事成之后定在皇上那边美言几句给你安排个好差使作作。”谷永宁拿过钱,知道自己又被卖了一回,在这样的乱世里谁不是被卖来买去的呢?谁又能过自己想象的生活呢?

谷永宁也只好笑着说“小民定当遵循韩丞相的嘱托办好这件事的。”

“知道就好。都快吃中饭了要么留下来吃一点?”

“谢谢丞相大人好意,他们纸厂还有要事要办不能留在这里太久的,望见谅”

“这样啊,那谷永宁也不好强留二位了,那下次再说了。”

离开了丞相府,赵师秀问谷永宁为何不留下来吃,谷永宁的回答是“鸿门宴”。师秀笑而不答。

他们匆匆赶回来的时候,又有人通报说礼部侍郎史弥远邀请晚上到府中一叙。谷永宁就纳闷了他和史弥远素不相识,再说自己也就是一个造纸的他是怎么认识呢?是福是祸难料。其实谷永宁也想见见这个将来历史的掌舵者究竟是怎样的胸襟,他对韩佗胄是彻底失望了,这样的人早该死了。而史弥远对他来说还是一个谜。

晚上,史府内。华灯高上一派歌舞升平。这里歌是指歌伎,舞是舞娘。这些可都是临安城内最红的了,今天都聚到这里就是专门为他而准备的。

桌上丰富的宴席都可以赶上国宴的。这些谷永宁都不敢兴趣,他最在意的是两个人:一个坐在史弥远的左边那是曹豳,自从曹村一聚到如今也有3个多月的时间,能在这里见面说的上是缘分,更多的是惊喜。

“东畎先生,真是山水又相逢啊,想不到在这里也能相见。”

“哈哈,永宁你说笑啊,没有我你会在这里吗?”曹豳的话似乎让他很是尴尬,虽然曹豳没有说,但是也能猜的出其中的一二。

“曹西士是我同僚曹时远的表侄,他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现在正在我这里当门客啊”说这话的就是史弥远,当时才45岁年富力强的不过说来也奇怪,他天生就很聪明为什么把国家搞的一团糟,在他统治的年代外国史学家都哀叹那是一个黑色的时代。但是如今他还没有走上权利的最高峰,或者说快要接近的这个样子,他还是表现出一种包容与博大,让人看到了一个政治家的两面。

谷永宁其实最奇怪的是坐在史弥远右手边的那位,便又问“那这位是?”

“他你也认识,就是你最想见的人——国子监学录曹时远。”曹豳向谷永宁介绍起他的亲戚来了,就好象他是主人一样,曹豳似乎是告诉他这场宴都是为了他而办的。

想来谷永宁感动的不行“时远,真的是你?我终于找到你了。”

“永宁兄,我已听家母说起过了,器远何德何能要你如此看重啊”

“器远过谦了,你可是我们温州的大名人啊,仰慕你也是应该的啊”

“好啦两位不要在客气了菜都凉了”史弥远笑着说“看来你们如此投机,这顿饭是请对了。”

“多谢史侍郎厚爱,草民也有礼物相送。”谷永宁说完就站起身将带来的礼物拿出来:那些都是一本本书,当然是用谷家的纸和王家的印刷术而成的。

史弥远见到这书自然爱不释手,谷永宁趁机介绍道“这书是用谷家的贡纸制成,全天下史侍郎是第一个享用此书之人。”这句话出口不得了啊,这等于说谷家支持史弥远的政变,再加上所印的书大多是理学经典这也和他的恢复理学不谋和合了自然高兴万分。

政治永远是商人口袋里掏不完的零用钱,就这样的投住,却保证了日后数年的平安。

“永宁,这纸真是天下第一,皇恩浩荡,如今有此纸面世,真乃社稷之福。”听了史弥远的表态心里放松了许多,最起码谷永宁将不是他所打击的目标了。

谷永宁又接着说“这纸虽好,但用在军队里恐怕不是很好的选择啊,还望侍郎三思。”

“这个嘛,是个问题,再还要研究研究”史弥远聪明的避开了关于北伐的评论,他知道还不是时候。

“永宁,还是要在纸上多下功夫为是啊。”一听也知道其中奥妙

“史侍郎所言甚是,小民回去自然多加参详能造出更好的纸,为国家效劳。”

“恩。你能明白就好。来吃菜,奏乐”史弥远忙着招呼,史府一派热闹。

在韩家,一个下人在向韩佗胄汇报“谷永宁这个家伙又跑到史弥远那边去了,很晚才回去听说还送了东西给史侍郎。”

“该死的家伙,”韩佗胄忿忿道“要是明天在朝堂上说错话看我怎么收拾你。”

明天,又会怎么样?

第三节 献纸

“谷永宁接旨”

一个黄门的公公站在纸厂的中堂大声的宣读的圣旨,所有人都跪在下面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谷永宁奉旨造纸业已完成,命八月十八日早朝,入宫面圣,并献平顺纸于朝堂。钦此。”

“谢主龙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谷永宁起身接过圣旨,并递上会子对公公说“敢问公公如何称呼?今日来小民草舍辛苦公公了,日后当好好报答才是”

这些黄门中人见到钱自然乐意就说“如此这般太见外了,在别人面前就叫声张公公私地下叫声老张不就行了啊”。

“这如何可以,张公公不知上朝堂要如何面圣啊?”谷永宁也是真的不太清楚见有人在就问问,反正也给了钱问一点也不会亏。

“这个嘛,只要皇上开心如何面圣都是可以的。如果皇上龙颜触怒就不好办了”

“是这样啊,感谢张公公提醒,草民紧记。还有就是不知早朝几时上殿啊?”

“早朝都是日出之时开始的,千万不要迟到啊那可罪大了。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送公公。”谷永宁将张公公送出去。心里忐忑不安,毕竟这一次去见的是皇上。

平旦的时候他们就起来出发往皇城方向进发。经嘉会门入城。

在皇宫门外有禁军看护,见他们来路不明上前拦路“这里是皇宫,闲杂人等不准进入。”

“军爷,我们今天可不是闲杂人等,我们是奉旨进宫面圣的”说着就拿出圣旨。

禁军头领知道圣旨的摸样,就放他们进来了。在紫宸殿外,文武官员列班而立。能在朝中议事的都是国家的一品大员哪个不是国家栋梁啊,可在谷永宁看来就象是兵马俑一般可爱。

突然间走过来一个人对谷永宁说“永宁,今天来献纸了啊”

谷永宁一看那是曹叔远“器远兄,是你啊,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啊?要知道我可是在国子监教书的。自然可以出入皇宫了。”

“那也不用这么早吧?”谷永宁警惕道心言肯定是有目的的,果不其然曹叔远靠近谷永宁悄悄地说:“我是来提醒你的,现在的朝堂上纷乱繁杂要小心一点为是,最好是”

“曹学录今天怎么也来的这么早啊?”他们的谈话被打断了。只见曹叔远脸色顿时惨白谷永宁一看原来是韩佗胄韩丞相。

“韩丞相好。”

“恩。准备好了吧知道怎么说了吧?”韩佗胄傲慢的很

“草民明白。”

“知道就最好,小心点别说错话。”

说完,瞪了一下曹叔远就走近人群之中,阿谀奉承的话顿时不绝与耳。这个韩佗胄,蹦达不了几天了。看看曹叔远涨红的脸对谷永宁说“永宁你自己多加保重,我先走了。”说完就匆匆离去。谷永宁感到了背后飕飕的冷风和无影的刀剑。

早朝准时开始了,诸位文武大臣按照品阶高低依次进入,谷永宁只能和随扈一起站在紫宸殿外等候。

刚才一进来天还微亮看不清四周的景致,现在天色渐明倒是可以欣赏起皇宫的美景起来:这个紫宸殿是皇上的早朝正殿,在建筑上出现斜袱,木结构内部空间及朔造形式及精炼,为创造力的高度发挥。建筑屋顶坡度加大,大胆使用减柱法,瓦用琉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烂的印象。楼层结构一个外二层内三层的结构,跟滕王阁相似,但比他宏伟的多,怎么说也是皇家宫殿啊。可惜的是宫门还是老样的仍为梯形木桩支撑,表明拱券式结构还没有在南宋出现或者说是普及。谷永宁以后要修城门就要修成拱券式,这样的城门才够坚固。紫宸殿的正面有汉白玉的阶梯雕刻工艺上面小巧精致成为主题,四周的亭台楼榭各有千秋真象是将东京城搬到了临安一般。

谷永宁正在流连宫中景致的时候就听通传“宣,温州府谷永宁携新纸入宫面圣。”

终于轮到谷永宁了,谷永宁打起精神,带上平顺纸入宫了。

走入大殿,两旁站立的都是朝廷的重臣,谷永宁头也不敢看旁边,直接走上前,在天子脚下的台阶前两米处跪下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谷永宁才敢站起来。抬头看着皇上。

虽然说在历史书上记载宁宗“不惠”但远远观之也还好啦看上去也象个贤君的样子。

“听说你造出了一种遇水不化的纸张?”宁宗问道。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难的是怎么回答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