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浮生记-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军主力早已经分批到澎湖和高雄港避风了,只是因为风太大了他们的几艘大型的战舰居然被吹沉了。”

“怎么可能?是哪几艘?”谷永宁大惊,这些船怎么这么不结实。

“是他们缴获的四车车船和8艘二车车船。”余潇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都是属下办事不力,请大人责罚。”

“这怎么能怪你呢”谷永宁叹了口气。

想后世的蒙古人东征日本国都是因为飓风的原因而失败,失败的原因现代人归咎是当时东征的船只使用的是南宋朝的战船,这些战船也是存在着豆腐渣工程。现在看来是这些纯木制结构的战船也许存在着结构上的问题,这可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一旦没有解决好就有可能造成日后北上的全军覆没的啊。这可要好好研究。

于是谷永宁对余潇说“你马上组织人手对所有的战船做一次整体的检查在确保船只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让船下海,不然以后出了事故为你是问。”

“是大人,我一定检查每一艘船,保证安全。”

“好,大家也辛苦了,不过现在飓风刚刚过去,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现在大家要做的就是集中人力物力加强对已经损坏的堤岸、道路的翻修工作和对于灾民的安置和恢复生产的工作。他们现在不光光是靠打海贼了他们要懂得如何去学习治理他们身下的这片土地的。希望大家都能够以此为目标继续努力。”

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谷永宁却还是挺满意的。首先是这些部下都能够去了解这次灾难的一些细节,表明了他们是想将这个地方给搞好的;第二他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这里面的问题了。谷永宁突然间想起了严新跟他所提的那个设计城门的那个工匠了,或许他能给自己提出一些更加另人匪夷所思的想法的。于是谷永宁修书一封给远在高雄的严新,要他将那个工匠带到谷永宁这里来。

接下来的工作谷永宁是和大家一样参加了灾后重建工作:他们的堤岸和水坝都已经是多年没有修补了,谷永宁将阿美族的士兵全部抽调上岸组织起来做河工的工作;被水淹的土地因为沙碱很重不适合生长农作物,谷永宁有组织有经验的农夫开始对庄稼地进行抢救,期待明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船只的大修工作也在进行。

通过这次的修补谷永宁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船当中有些船不适合在海上航行,河船吃浅水的,它的舵,舵叶是比较宽,海船就不一样,海船舵杆很长,舵叶不是宽而是长,长就是到深水里面去。河船的形制为:圆短船形、平底,首尾稍狭,中部宽,甲板上建有屋棚。船舷用木板交错钉成。整个船体遍布排钉。桅、篷、舵、橹、锚、帆、篙以及索具等行船设备一应齐备。舵为能升降的平衡舵,桅座呈人字形,根据需要可以放倒或竖起。海船则不然,海船用十二道隔板分为十三个水密舱。上部扁阔,两舷下削的尖底船一改沙船的平底形制,首尖尾方,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底尖上阔,呈“V”形,并有贯通首尾的龙骨,吃水深,稳定性好,并且容易转舵改变航向,便于在狭窄或多礁石等水域较为复杂的航道中航行。尖首尖底还利于破浪,受到的阻力小,航速快,并可抵御风浪的冲击,尤其在开顶风船时,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不足之处是不适于较浅的水域。台湾境内是小溪流域只能使用河船(淡水河除外),而外海要用海船行使,所以各有不同各取所需在船只的分配上面就要作到“内外有别”了。

正当他们的救灾工作展开的时候,听说台北府外来一个怪客,手里拿着谷永宁的亲笔书信说要见自己。谷永宁正感到纳闷呢,但此人有谷永宁的亲笔书信自然大有来头,谷永宁最后还是要下人把这个怪人请进了府内。

第二十四节 怪人奇想

谷永宁坐在正位上,几位提举也在一旁坐着。见到谷永宁请来的怪人,不禁有点吃惊。这个人长的还算是很魁梧,但是身上的衣着就有点怪异:他上身穿了的是普通的文士,背着一个奇怪的木箱,但下面却只穿了短裤,和草鞋。这样的装束放在他们这个时代也是很难想象的,何况是南宋这个这么注重理制的朝代看到这样的人自然是要当作怪人来看待了。

那怪人对于他们的眼光自然有心理准备,或者说是看多了,也就不理会这些直接向谷永宁行礼“小人黄楚字远望,参见安抚使大人”

“你就是黄楚?就是严新严大人介绍你来的吗?”谷永宁皱着眉头;心里确实打着鼓来。

“真是在下。我有文书为证。我想各位大人都是在想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打扮对吧。不好意思,我就是这样的人而已。”黄楚笑着说,并拿出了文书交给了谷永宁的卫兵。呈上来谷永宁一看,果然是谷永宁写给严新的书信,并且在后面严新还写了一写文字,告诉谷永宁这个拿信的人就是黄楚。

“很好,先生果然就是严军师所讲的奇人了。赐坐。”谷永宁手一挥,左右拿了张椅子过来放在了黄楚的身旁。他也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

“黄先生果然是性情中人,严先生的眼光不会错的”

“大人此次招小民有何事。是否有在下可以帮忙的吗?”黄楚坐下之后,就收起了刚开始的嚣张之气温和的说。

“黄先生,请问原来的台北城的城门是你设计的吗?”

“不错正是在下。”

“那好,先生可有想过将台湾所有的城门都变成拱券门如何?”谷永宁提了这个大胆的设想。因为拱券门将会是历史的潮流,领先历史就是对历史的一种贡献,谷永宁总要在这个时代留点什么印记啊,而城门就是最好的标志性建筑了。

黄楚一听果然大吃一惊,心想这个谷永宁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居然知道他这么多的事情这拱券门的设计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一般人可是不晓得是如何之作的。虽然是一惊,但很快的就恢复的原状说“大人说是要将台湾的几个城市的城门都换成拱券门我认为不可。”

“哦,先生可有赐教”

“原因有三。一台湾孤悬海外有宋室做护翼战乱不会燃烧到本岛,所以不必要过多的更换城门;第二按照台湾现在的力量还没有达到更换城门的实力所以也不适合更换;第三就是台湾根本就不许要城门,所需要的是一支天下无敌的舰队。”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谷永宁原本以为他会告诉如何建造这个门或者是造这个东西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财力的准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将台湾的出路归结到了海上的军舰上了。真是奇人有奇思妙想啊。但这样的想法足以表明 了谷永宁原来的决战海外的战略思想。对于小小的台湾来说,他赖以生存的就是一支强大的水上军事力量,没有水军,一切都不用说了。

“先生所讲的可是实话,永宁不得不佩服先生的才思敏捷”谷永宁赞叹道“只是先生只是一个工匠如何懂得军队的建设啊”

“虽然我只是一个木匠”他笑着说“但是对于船的建设我可是有一个心得的。此次来台北我特地带上了一件业以完成的东西献给大人。”

他从木箱里拿出了一个帆的模型,然后对谷永宁说“大人请看,这就是我说的一项发明”

众人都向前来看着东西。那不过是一片布和一根木桩子连在一起没有什么稀罕的,不明就里的人一看就开始嘲笑起来:“黄先生,这个不会是你在家里给孩子晒尿布留下来的吧,还说是什么发明呢。笑死了哈哈哈哈”

其实谷永宁一看这个东西就已经明白了他想说的意思了。

“这个是风帆,黄先生的意思就是叫我们的舰队都装上风帆”谷永宁冷静的说出了他的看法,黄楚看了看谷永宁,满意的笑了。

“谷大人果然是才高八斗,远望佩服。这可是天下第一面三角帆,却一语被将军点破。将军的见识在远望之上。”

“哪里,先生能想到军舰的最大的毛病才是难得一见的奇才啊”两个人客气起来了。

“大人的军舰如果说要在大型的海域上面有所作为必须要改造成风帆船。”黄楚看的出来谷永宁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就愿意将他所知道的告诉谷永宁。

“海上面积广阔,如果使用车船,他的机动能力差而且笨重,不是一种适合海上作战的船只有使用了船帆才能将机动性能提升到一个层次这样就能够称雄海内了。而楼船的抗风能力就更差了如果真的要用的话也许今天我就不能站在这里和大人相会了。”

“先生说的不错,这真的是永宁海军的一大软肋”谷永宁点头道“可是要将车船改成风帆谈何容易啊”

“大人现在有车船多少?”

“大约50艘”

“那楼船呢?”

“也有60艘”

“那么大人将这些船都交到远望的手上,不出半年就可以交付大人全新的帆船来。”

“此话当真”

“黄某何时赖过?”

“那好”谷永宁兴奋的说“先生需要什么资助永宁当尽力配合”

“我只要暂借淡水镇一用,而所需的费用我到时在告诉你好了”黄楚见谷永宁如此大方,也深感其诚“大人对我如此信赖,我定不负将军所托。但是这改造工程我不想过早的泄露出来。希望大人能够配合。”

“这个自然,我将整个淡水镇水面外5里都封锁起来。所有的船只在没有受到许可的情况下不准进入淡水你看如何?其他的那就全拜托先生了”

送走了他之后,几个提举都纷纷上奏“大人,这个人可靠吗?那些船可是海军的宝贝啊”

“大人你再考虑考虑吧,要不要派人跟踪他,看看他能玩什么把戏。”

“我看我们还是要留意一下他,不知道他的来意如何,也许是金朝的奸细,想来偷车船的制造技术的”

“对对对,很有可能的”这些人说个没完。

“好了”谷永宁听不下去了,只好大声说道“你们就不要再议论这个事情了,我看还是让他来试试看吧。毕竟这个技术世上可是没有人会的。不过呢城里的军务还是不能松懈下来。你们还是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吧”听谷永宁这么说了大家自然没有话说就退了出去了。

谷永宁一个在大堂里想着黄楚说过的话,只听外面有人传话。

“报告大人,朝廷里来人了。”

“快快有请”谷永宁说。这个朝廷怎么选择这个时候来人,难道朝廷出了什么事情了?

“哈哈,原来是周大人啊,是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谷永宁笑着出迎,见到了故人自然心情愉快“来来来,屋里请。”谷永宁拉着他往屋里走。

“我说谷大人,你现在的官职可比我大多了。这样说下官怎么好意思相坐啊”谷永宁请他坐的时候,周令先推脱着。

“这有什么关系啊,你我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了何许客气,你坐就行了。来人啊,给周大人上茶”没有办法,他只能坐下了。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杯茶。

“大人你可知道我这次前来所谓何事啊?”他见谷永宁都不问只好自己说了“喔,请讲啊”

“近日来蒙夏交兵蒙古军自黑水城北斡罗孩关口攻入西夏境内。西夏王襄宗以皇子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领兵五万抵御。蒙古军攻势猛烈,夏兵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被杀。四月,蒙古攻下斡罗孩城,俘获西夏太傅西壁讹答。七月,蒙古军乘胜南进,直抵夏都中兴府外围要隘克夷门。”

周令先将来的时候的这一套又背了一遍。虽然谷永宁知道蒙古和西夏打的很惨的却不知其中的详细情况,听了他的陈述谷永宁不禁为西夏捏了一把汗。要知道西夏亡国之后就是全城的屠杀,最后是连这个党项族都给灭掉了。

“周兄所讲的,永宁也有所听闻,不知周兄何故说此事。”

“可是他们的皇上却说蒙夏交兵蒙金必然交恶。徐图北土的志愿又在朝中渐渐的庞大起来了。”周令先神秘的说,谷永宁顿时感到背后一阵冰冷。

第二十五节 西夏的仇恨

“周大人。金人最近什么动向吗?”谷永宁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嘛,你也知道我现在只是兴化军的统制而已可不晓得那么多的新鲜事的”他只管神秘的笑“我只听说金人拒绝了对西夏的求救。”

“哦。这么会这样。金夏的关系不是一向很好吗?”谷永宁有所思的说。

“是啊,说来也有些奇怪。这西夏一向来以金国马首是瞻,可如今西夏国有难,卫王却不派兵实在是坐山观虎斗。可这样一来就加深了两国的仇恨了。”周令先也同意谷永宁的看法,但从他的眼神中却看到了淡淡的忧虑。

“。恩这样一来,南边的压力会比较小一点了。看来这个就是为什么朝廷主战派所谓的利好消息了是吧?”

“大概是的。不知道将军是什么意见”这个周令先原来就是要来探听一下谷永宁的口风的。害的谷永宁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谷永宁还以为金国要乘蒙夏交兵之际,再背后捅蒙古人一刀的,现在看来这个金朝的主也是一个草包就跟刘表一样没有出息。毕竟这个卫王也真的是一个无能之辈,不然这百年的基业怎么会糟蹋成这个样子啊。虽然谷永宁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是在外人的面前,不好表露自己的一些的想法的

“我会有什么意见啊,我等为主戊守边疆,不敢有半点徐图之意。皇上若要我北伐中原我誓死效忠,台湾水军是皇上的军队以皇上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谷永宁耍着太极推手,丝毫看不出他的内心的想法。虽然是可耻,但是现实上就只有这样做的。

周令先听了很失望,原来他想拉上谷永宁这样在朝廷上的话语就会比较响一点,毕竟这两年以来谷永宁算的上是威风八面了,但太威风了也有时候会出乱子的。但没有得到正面的回答自然不好下注的。

其实谷永宁也有自己的打算的,这台湾收复不久,人心为定不能冒着风险出来做出头鸟。再说了夏蒙之间的故事还有好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金国这个庞大的势力,虽然说开禧之战让他损失了不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宋朝现在也没有实力在北边开战了。这样的僵局不是一支部队所能解决的,再说了。蒙古人比女真人还要来的野蛮,没有金国做为掩护,宋朝还会这样的安稳吗?想到这些,谷永宁也只好暂时放弃了心中的冲动。

可是蒙古人的冲动却全部都发在了西夏人的身上了。

西夏中兴府。大雨已经下了一个月了。黄河暴涨,就连地势比较高的中兴府里都已经涨满了积水。这积水除了雨水以外,还有就是蒙古人的铁骑在黄河大堤外再筑堤决定引水灌城。这可是后来南宋的端平入洛的时候宋人用的一招,不过那时是为了逃命,现在是为了攻城。

李安全站在城头,看着外面的蒙古军队不停的在搭筑着堤坝,无可奈何。三个月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站在城头抵抗进攻已经三个月了。他看了看自己的手,那双曾经白皙的手如今都已经磨出水泡来了身上还中了一箭流矢。城内的百姓都已经被动员起来加入了城市的保卫战中来了。这样的局面让这位一国的皇帝脸上看不到一点的神情。

几个月前蒙古大军攻破了黑水城杀了大都督府令公高逸。接着太傅西壁讹答被俘,克夷门也丢了还搭上了嵬名令公和数万西夏兵,如今兵临城下难道西夏真的完在自己的手里吗?他痛苦的闭上了双眼,眼前都是先辈怒目的眼神。西夏国从来没没有这样的难堪过,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以后的难堪会越来越多。

“皇上,外面雨大,小心身子,还是先回宫吧”一名太监打着伞站在后面说。

“黄四,你说这蒙古人要作什么啊,围着城就是不上来拼,你说我能安心吗?”襄宗说道,目光总是看着远处的蒙古大营。

“外面的蒙古人不管要做什么事,可是宫里还有众位大臣在等皇上呢,皇上要保重龙体为是。”

“那好我们就先回去吧”转身就准备下城楼。只听得城外轰隆巨响只看见黄河的堤岸瞬间崩解。

黄河决堤了!

其实应该说是有意将堤坝炸开引水入中兴府。襄宗在城楼上看的真切,立刻就对身边的太监说“快去通知林丞相叫大家快点转移上高处去。”

“是皇上。”小太监马上就下到城里去了。

只是洪水很快就满了进来整个城市淹没在了洪水之中。蒙古人的军中发出胜利的欢呼声。洪水越来越高越来越大都已经淹没了一层楼房上去了。城市顿时不见了踪影。李安全现在要庆幸他的名字叫“安全”了,再大的洪水都不可能会漫过城墙来的吧。只是可怜了他的臣民啊,都要有许多惨死在这场洪水的浩劫之中了。

“皇上,皇宫已经漫进水来了,大臣都已经躲到阁楼去了好几个贵妃被淹死了”那个小太监哭着回来报信。

“那你是怎么回来的”

“我担心皇上的安危,偷偷的从宫内夺了件木盆划水过来的。”

“真是忠义可嘉啊,等蒙古军退了以后朕定当重重有赏”他感叹到这个时候了还有这么多忠义之士在自己身旁心中有点宽慰。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水势越来越大,更有可能是已经开始要漫上蒙古人自己修建的堤坝上去了。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他冷笑道,看你们这些蒙古鞑子怎么再水上打仗。不过呢心中的怨气却由然而生,为什么金朝不派兵来,为什么他们要拒绝呢?

在金国的中都,一大堆人正在为是否发兵的问题在争论。金国群臣说:“西夏若亡,蒙古必来加我。不如与西夏首尾夹攻,可以进取而退守。”

大家都不说话了,因为他们正在等英明的皇上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最错误的决定。卫王到底还是决定不派兵去救西夏,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西夏国和蒙古向争正好可以削弱了双方的实力,对于自己很好“好处”。

于是这个梁子就这样定下了导致了金国的覆亡。

正如清人评论说:“夏弱则蒙古强,于金亦有不利焉。乃金主以两国相争为福,是岂唇亡齿寒之义哉!不特启夏人之构怨,而金之亡于蒙古亦于是决矣。”

走出大殿右丞相仆散端拉住了御史大夫张行简“敬甫,你说皇上这个决定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行简拉沉了脸说“虽然皇上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要是说西夏就这样被蒙古打下来的话,那真的是唇亡齿寒吧。”

“不过丞相,我看还是要在北边多加派一些兵力好牵制一下也好。”

“言之有理啊,要么向乌沙堡一线增派守军如何?”

“也只好这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