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兵一撤,炮击肯定就要开始了!这一次他们一定不会吝啬炮弹,所以不能傻傻的守在阵地上挨炸。

    所以他们也和美国人一样向后撤退,这一轮短暂的交火并没有给勃兰特的排造成伤亡,不过之前的炮击却让勃兰特损失了3个人。而美国人一边,损失也不是很大,有3辆坦克中弹后被遗弃(是可以修复的),另外还损失了十几个坦克兵。

    不过这些损失数字并不是整条战线上,美德两军的损失情况,仅仅是勃兰特负责的700米战线上的情况。同样规模的交火在整条战线上都有发生,而双方的交换比也和勃兰特负责的战线差不多,是大幅有利于德军的。毕竟德国伞兵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而美军大多是头一次上阵的新兵。

    但是双方的火力对比,却是极为悬殊的!所以初战得胜的德军全线向后退却了大约1500米,这一退虽然躲过了一阵猛烈的炮轰,可同时也失去了阵地。因为布防的时间太过仓促,德国伞兵们根本来不及挖掘上几道堑壕,只是挖了些散兵坑,修建了一些简易的火力点,现在全部丢掉了。

    不过在机械化步兵和装甲部队的交战中,坚固的阵地并不是决胜的必要条件。

    在放弃了防御阵地后,德国伞兵们又领到了一些地雷,趁着美国人炮击的机会将之埋设在了新的防线的前方,这些地雷可以用来迟滞美军追击。

    同时,29辆E…25坦克歼击车和4号H型坦克全都开上了一线,不过没有再分散开来打冷炮,而是集中到了战线的中央——经过之前的试探**火,德军基本确定了美军的攻击重点在中路。所以现在可以集中装甲兵力给美国人来一记狠的了!

    29辆坦克和坦克歼击车拉出了个不到1000米的横队。一百多门57mm炮(缴获的)和105mm无后座力炮则松散地摆在防线的两翼。

    勃兰特少尉和他手下的30多人现在都变成了掩护装甲集群行动的“装甲掷弹兵”,被配属在了“施瓦辛格集群”中。这是以第101空中突击营营长古斯塔夫。施瓦辛格中校的姓氏命名的团级装甲战斗群。除了拥有29辆坦克和坦克歼击车之外,还有二十多辆轮式装甲车和指挥车,其中包括6辆装备了50mm火炮的“美洲狮”装甲车。

    而勃兰特的排则配属给了一个拥有4辆E…25坦克歼击车的坦克歼击排。借助昏暗的夜色,勃兰特观察了一番这台看上去显得有些低矮的钢铁巨兽。它的外形有点类似“追猎者”和“奥丽加小锤”,不过明显“胖了一圈”,主炮也更长,达到了70倍口径——这意味着更强的穿透能力!

    另外,每台E…25坦克歼击车上都安装了2具涂黑的探照灯,勃兰特知道这是红外线探照灯,可以让使用红外线夜视望远镜的德军在黑夜中看清1000米开外的目标!

    现在4辆E…25一字排开,8具红外线大灯也都已经打开了。借助这8具红外线大灯,勃兰特可以用自己的夜色望远镜看到更远的目标了。

    很快美国装甲部队的进攻又一次开始了,这一次美国人似乎要动真格的了。炮击刚一停止,勃兰特就听见了从远处传来的坦克引擎的轰鸣声。又过了一会儿,勃兰特就从夜视望远镜的目镜中看到了几辆外形看上去和M4坦克明显不一样的大家伙——这几辆坦克的炮塔和主炮都显得很大,远远看上去有点像是苏联的JS…2“斯大林”坦克!

    勃兰特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夜视望远镜,转身跑到了一辆顶部舱盖打开的E…25坦克歼击车旁,对从车身顶部的舱门中探出半个身子的一个党卫军少尉大喊:“施密特少尉,你看到了吗?美国人的重型坦克!”

    “看到了,是它们的T…26型坦克。”姓施密特的党卫军少尉也正在通过夹在车辆顶部的一架夜视望远镜观察,“不过遇上了E…25算它们倒霉……E…25就是为对付这样的大家伙而制造的。”

    “但是它们的数量好像很多!”勃兰特有些担忧。

    现在出现在战场上的是M…26“潘兴”坦克(T…26的改进型),战斗全重41。9吨,装备了一门70倍口径的90mm大炮,拥有在1000米距离上摧毁E…50坦克的实力。

    实际上这种重型坦克就是为了对付E…50而开发的,不过它们今晚遇上的是E…50的小弟弟E…25。如果现在是白天,战斗全重仅有27吨的E…25肯定没有办法对付巨大的M26,幸好现在是晚上。

    “多也不怕,”施密特少尉说,“现在是晚上,咱们有夜视装备,而它们没有!”

    “嗒嗒嗒……”

    两人的交谈被一阵刺耳的枪声打断了,开火的是一辆E…25坦克歼击车的同轴机枪,曳光弹仿佛一条闪光的链条,猛地抽打在巨大的坦克正面,溅起一片火花。然后就是“轰”的一声炮响,一枚75mm口径的尖头钨芯弹猛地撞上了800多米开外的一辆M26坦克正面厚达120mm的上装甲板,毫不费力就打出了贯穿,炮弹在车体内部爆炸,虽然没有殉爆弹药,但还是让这台看上去坚不可摧的战车瞬间失去了战斗力。

    首先开火的E…25是由施瓦辛格中校亲自控制的,是全体开火的信号。

    看到首发命中,剩下的E…25坦克和4号H坦克也都马上开火。同轴机枪的子弹和75mm的穿甲弹仿佛雨点一样打了出去,冲在前面的七八辆“潘兴”和“谢尔曼”坦克顿时就被笼罩其中,纷纷中弹起火!

    大概是“潘兴”坦克被毫不费力的摧毁吓到了美军,战场上所有的美国坦克同时都停止了前进。然后就是一排照明弹打了过来,将战场中央和德国坦克集群周围照得犹如白昼一般。

    “轰!轰!轰……”

    德国坦克/坦克歼击车继续开火射击,又有几辆“潘兴”和“谢尔曼”中弹,其中还有2辆坦克发生了殉爆,燃起了大火。剩下的美国坦克已经借助照明弹的光线找到了德军坦克的位置,开始转动炮塔。

    “烟雾弹!快打烟雾弹!”站在一辆斯太尔指挥车上的施瓦辛格中校对着通讯器大吼。

    他的这个命令不是下给勃兰特这些伞兵的,而是直接下达给战场上的各型战车的。原来E…25坦克歼击车、4号H坦克、美洲狮装甲车这些装甲作战车辆上都安装了烟雾发射器,可以由车长直接控制发射烟雾弹。

    实际上这种设计在二战初期就有了,不过那时的德国装甲车辆在战场上占尽优势,也没有遇到太多的威胁,所以就雪藏了这项设计,免得被对手抄袭。直到苏德战争结束,德国国防军装甲兵司令部才把被他们雪藏了好几年的烟雾发射器安装上了坦克和装甲车,准备在接下去的美洲作战中,用烟雾掩护坦克转移。

    所以战场上美国坦克兵也是第一次遇上会放烟的坦克,面对一下子变得烟雾弥漫的战场也有点发愣,有点不知道炮该往哪里打。

    趁着对手发愣的机会,施瓦辛格立即下达了后撤的命令——他手里的本钱太小,是不可能和美国人硬碰硬的打。只要能拖延到第1空中突击军的主力占领了卡伯尼尔港和格雷斯港,也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第1240章 且战且退() 
“快撤,法国人,快撤退!”

    密特朗听到有人在用法语冲自己大喊,但是他仍然没有起身,还是在用手中的M1步枪胡乱开火——他知道德国佬“打败”了,现在正是投奔自由的机会。

    可是机会又同他擦肩而过了,他被人一把拽了起来,拖着就往后跑,那人一边跑一边还用生硬的法语说:“现在不是拼命的时候,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

    密特朗扭头看了那人一眼,原来是刚刚晋升少尉的排长弗拉姆(就是勃兰特)。他刚想要假装跌倒,然后甩开这个讨厌的纳粹,“轰”的一声巨响就从背后传来。

    密特朗连忙回头望去,就看见被照明弹照亮的战场上,爆炸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硝烟之中,一台体型巨大的T…26(M…26)坦克似乎趴了窝,正面右侧的装甲板上一片焦黑。很显然,这台倒霉的坦克压上了德国人的“泰勒磁性反坦克地雷”。“泰勒磁性反坦克地雷”是一种威力很大的磁性地雷,装药多达5公斤,足够炸穿M…26坦克的底盘。

    不过这台41。9吨的大家伙并没有完全失去战斗力,炮塔顶部的M2勃朗宁重机枪依旧在猛烈开火。而战场上其它的M…26和M4A3坦克都停止前进,开始用机枪和火炮疯狂射击。

    和这些坦克一起开火的还有美军的自行火炮,可能还有一些牵引式火炮。炮击来的迅速而且猛烈,和苏德战场上苏联火炮的“迟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苏德战场上苦战过的勃兰特甚至认为美军的炮坦协同水平几乎和德军不相上下!

    面对这样的火力,勃兰特不敢继续奔跑,他拉着可能被猛烈的炮火吓懵一起跳进了个刚刚被炮弹炸出来的弹坑——战场上的老兵都知道,弹坑是个躲避炮击的好地方,因为不大会有2发炮弹落在同一点上(在炮击火力密度不够大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

    就在勃兰特和密特朗为躲避炮击跳进弹坑的同时,施瓦辛格中校已经指挥着装甲集群退到了一处小小的湖泊旁边。狭小的湖泊和沼泽在纽芬兰岛上非常多见,不过现在还是气候比较寒冷的4月,大部分沼泽还未解冻,但是湖泊上的坚冰却已经开融,现在漂满了浮冰,成了难以通行的险要。

    一条便造公路从小小的湖泊旁边通过,这通往南面的格雷斯港的主要通道。虽然纽芬兰岛的地形主要是台地,谈不上险要(从海滩进攻就险要了,在台地之上活动并不困难),有许多地方可供坦克通行,但是走公路还是最快的,而且美军的装甲师和步兵师里面还有大量的轮式车辆,并不适合越野。

    此外,现在格雷斯港正在遭遇德军猛攻,给予救援的美军多半也不会选择从野地通行。

    所以施瓦辛格中校就决定在公路边上依托满是浮冰的湖泊设个埋伏,再次拖延一下美国佬。

    当施瓦辛格中校忙着把自己手下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布署到位的时候,美国人的炮击再次停止了。勃兰特和密特朗运气不错(他们俩凑一块儿,运气自然不会差),毫发无损的从弹坑里面爬了出来继续撤退。在撤退的途中,两人还看见两辆正在燃烧的德国装甲车和散落在周围的正在发出焦臭气味的残缺不全人的尸体,还有其他一些损害的武器和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碎片。

    看到这一幕的密特朗心想:在刚才那轮炮击中,德国伞兵还是蒙受了一些损失的。

    “法国人,”勃兰特这个时候突然对他说,“别担心,这些损失不算什么,美国人的行动还是太慢了,他们打得太小心了,没有俄国人的那种狠劲,要不然咱们可就惨了。”

    他的分析一点儿也不错,现在正在进攻的美国第16装甲师其实拥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碾碎阻击他们的德军——只要拼着损失上一百多辆坦克再加两三千伤亡就行了。

    别说换成苏联红军来打,就是换上打过夏威夷群岛血战的美军精锐,德军阻击部队也已经被打垮了。可是从太平洋战场上调来的精锐却大多去了加勒比战场,开到纽芬兰岛的部队都是没上过战场的,连指挥作战的罗斯少将本人也没有在这一次世界大战中上过战场。

    他虽然是个装甲部队的师长,但是思维方式仍然是阵地战的。在今天晚上,他采取的作战方式也是非常一战化的“步炮坦结合推进”,打得小心翼翼,遇到德国人的“顽强阻击”就立即用压倒性的炮火轰上一阵,然后再用坦克、步兵碾压。在这样的稳扎稳打下,不过三四个小时就推进了将近5公里。这样的战果放在一战时期是不错了,可是在眼下却显得非常保守。毕竟第16装甲师是一支拥有充足机械化兵力的装甲部队啊。

    “将军,我们的推进速度还可以加快一些。”罗斯少将的苏联顾问卡巴耶夫上校在几个小时前比罗斯少将还胆小,不过现在却胆肥起来了。

    “还可以加快?”罗斯少将站在一处高地上,抱着胳臂看着正在下方平地上组织进攻阵型的坦克和步兵,笑着问,“现在还不够快吗?按照这个速度,天亮前就能推进到格雷斯港了。”

    卡巴耶夫摇摇头,说:“少将,德国人没有多少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大概就三十辆,只要我们不怕损失,绝对可以很快打垮他们,然后再花一个小时就能冲到格雷斯港了。”

    “不怕损失?”罗斯少将眉头皱了起来,他听说过一些红军在苏德战场上不顾伤亡的打法。

    “对!我们还有55辆可以开动的M26,M4A3、M10和M36的数量超过150辆,集中起来突击一波,最多损失100台车辆和一千百到一千五百名士兵,就能彻底打垮眼前的敌人了。而且大部分的车辆都可以修复,德国人没有88mm和105mm的火炮,对车辆的损毁能力有限。”

    这位苏联红军坦克兵上校虽然非常年轻,是大清洗后提拔起来的干部,但是经过了苏德战争的洗礼,对于德军的了解和装甲兵战术的运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明的水准。不过他那张东方化的娃娃脸(他是个哈萨克人)和GC主义战士的身份,还是让他的话缺少那么点可信度。

    “车辆不是问题,”罗斯少将摇摇头,“不过为了节约两三个小时就损失1500人还是太多了……”

    他的装甲师人数并不多,还不到14000人,现在已经伤亡了三四百,要是再拼上1500,那么一个晚上的伤亡率就高达14%上下,这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少将……”卡巴耶夫上校皱皱眉头,他实在不能想象一个少将师长会在乎一千几百不到两千条人命的损失。“时间紧迫,如果不抓紧一些,格雷斯港和卡伯尼尔港很可能会被德军占领。”

    两人交谈的时候,一个师部的参谋坐着辆吉普车到了跟前,大声报告:“将军,刚刚接到军部的通报,德国人已经占领了卡尔伯尼港。”

    “什么?”罗斯少将一愣,“这么快?”

    “格雷斯港呢?”卡巴耶夫上校忙问。“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非常危急。”参谋回答,“德国人不顾死伤,攻势很猛!”

    “少将!”卡巴耶夫马上劝说,“如果德国人占领了格雷斯港,他们就有了2个可用的港口……一旦让装运增援部队的舰艇开进康塞普申湾,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罗斯少将显得有些犹豫,想了一会儿,还是摇摇头说:“卡伯尼尔港比格雷斯港更大,而且附近还有一个名叫‘期望布里斯托尔’的渔港,估计也会很快落入德军之手。这样德国人在纽芬兰岛上就有了两个可以运用的港口……有没有格雷斯港都不重要了,所以我们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

    卡巴耶夫在心里面叹了口气,他知道眼前这个美国少将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这是经验不足但又居于高位的“老人”常有的过错……这下美国人恐怕要在纽芬兰岛陷入苦战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在纽芬兰岛上的最高指挥官弗雷泽海军中将已经乘坐一艘费尔麦尔B级炮艇抵达了激战中的格雷斯港。

    港区的战斗已经到了尾声阶段,和罗斯少将的16装甲师的小心翼翼不同,德国人在格雷斯港的猛攻可谓是不计死伤!4号坦克直接投入了巷战,冒着被反坦克火力摧毁的风险靠近美军据守的建筑群,用75mm火炮猛轰每一栋房屋!他们的伞兵也如黑夜中的食人猛兽一般,顶着所有射向他们的子弹、炮弹,冲向被坦克炮打成废墟的建筑物,将之占领,然后就没有人能把他们再从那里赶走了。

    短短几个小时的战斗,小小的格雷斯港大部分都已经落入了德军之手,美军被压缩到了靠近码头的狭长区域,只是靠着20公里外贝尔岛上的240mm火炮的支援,才没有被赶下大海。

第1241章 陷入苦战() 
“炮击!”

    不知道是谁突然在希普尔空降兵上将耳边吼了一嗓子,正在靠近格雷斯港的一片高地上指挥作战的希普尔上将马上从自己的临时指挥部——一个环形的重炮阵地(只有阵地,没有大炮,这里是一个203mm榴弹炮的预备阵地)内跳了出来,站在一个实现良好的高处向南往去。

    康塞普申湾的南部,那一片黑暗当中,突然就是一阵黄色的光芒闪过,如同闪电一般映得南面的天空忽然亮了起来,然后就是闷雷一般的响声接二连三传来,紧接着是一阵阵火车开进的声音在天空中响起,这是240mm的大炮弹从空中飞过时发出的让人心惊胆颤的声音。炮弹落在了地上,整个格雷斯港都抖动起来。远远望去,炮弹落下的地方就如同突发了火山爆发一样,夹杂着火光的烟柱高高腾起,冲上了半天高。爆炸威力波及的范围之内,被德军占领的建筑物就像纸糊的一样,一下就被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弹坑。

    开火的正是美军布署在贝尔岛上的240mm重炮,数量总共有12门,并不算多,但是打得很准!

    贝尔岛位于康塞普申湾内部,距离海湾入口处有二十多公里,距离格雷森港大约有20公里,全都在240mm大炮弹有效射程之内。

    而美国人把12门M2型240mm加农炮布署在那里,目的就是为了用火力封锁海湾入口并且支援康塞普申湾西岸的作战。格雷斯港本来就是它们的预想目标,早就测量计算好了诸元,现在只管依着诸元打出去就是了,自然精准无比。

    幸好240mm大炮的射速不快,炮弹落下的不是很密集,使得战场上的德国伞兵有机会转移或是干脆跳进巨大的弹坑躲避。但不时落下的巨型炮弹,还是把进攻格雷斯港的德军震得东倒西歪。所有的人都是一脸仓惶的神色,只要这些美国大炮没有被消灭,格雷斯港就不可能被德军占据!

    不远处格雷斯港机场附近,德军的大炮也在吼叫着,那里有4门施耐德1943型105mm山炮,32门布朗德M1943型120mm迫击炮,还有十几门缴获的128mm和90mm高炮,组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可观的炮群,打得也非常起劲儿。德国人的炮弹落在了格雷斯港的码头和海滩附近那些还在盟军控制的区域,打出一片密集的相对比较小的闪光。看起来那里的盟军守军也不会好过,现在大概损失惨重了。如果能够压制贝尔岛上的美军重炮,占领整个格雷斯港应该是没有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