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能在公正即将重临欧洲的时候到柏林来,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将要实现的公正并不仅仅属于德意志,同样也属于圣斯蒂芬王冠所代表的土地和人民。奥托,我会支持你对圣斯蒂芬王冠的要求,同样也会让匈牙利尽可能恢复1918年前的版图……那是几百年上千年历史演变的结果,不应该被某个新大陆的牛仔用什么民族自决的错误观点轻易肢解!”

    同一时间,辉煌富丽的夏洛腾堡宫内,威廉皇帝正在同哈布斯堡家族的首领奥托皇储谈话。奥托。冯。哈布斯堡…洛林是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的长子,奥匈帝国灭亡时他只有7岁。而他的父亲卡尔一世在帝国覆灭后曾经寻求在匈牙利复辟(卡尔一世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但是却被协约国送去了马德拉岛(在大西洋),在那里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在1922年就因肺炎去世,终年34岁。此后,奥托皇储就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

    不过这奥托皇储因为反对德奥合并(他是奥匈皇位继承人嘛),因此在过去几年避居比利时。在德军攻入比利时的时候,他一度想去美国避难。但是德国提出的和平条件中有废除《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农条约》这两项,让他非常心动。特别是后者意味着匈牙利可以收复大部分的失地!这绝对会让每一个匈牙利人热血沸腾并且将威廉皇帝看成救世主。

    所以只要威廉一句话,奥托皇储马上就能戴上圣斯蒂芬王冠。哪怕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海军上将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听到威廉皇帝愿意支持自己做大匈牙利的国王,奥托皇储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站起身冲着威廉深深鞠躬。

    “我的陛下,哈布斯堡家族永远都感激您的公正,为此我们将自愿放弃对奥地利王国和其他皇室领地的一切权利。”

    威廉皇帝点了点头,其实他根本不担心哈布斯堡家族对奥地利皇冠领地的要求。因为奥地利人现在都把自己当成德意志人,没有谁想去和匈牙利人搞二元制帝国了。

    然后又看了看代理总参谋长赫斯曼元帅。重组巴尔干政治版图的建议其实赫斯曼提出的,他倒不是因为对哈布斯堡王朝有什么感情(克洛伊倒是对哈布斯堡王朝很有好感),而是知道历史上的匈牙利是德国的铁杆。历史上到了44年、45年都有一个匈牙利箭十字党上台追随德国死战到底(不过想想协约国是怎么整治匈牙利的,也就能理解箭十字党了)。既然是铁杆,当然应该好好壮大一下了,作为德意志帝国和未来的欧洲共同体在巴尔干地区的看门狗。

    另外,南斯拉夫王国下面的克罗地亚在二战中也追随德国非常卖力。所以赫斯曼就想着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是奥地利皇冠领地)和西巴纳特(现在属于塞尔维亚)从南斯拉夫拿走,然后让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组成联邦,西巴纳特也归还塞尔维亚。

    他的这个想法提出后,威廉皇帝就难得出来干涉了一次政务,认为应该让哈布斯堡王朝的奥托皇储去当匈牙利国王和克罗地亚国王。因为这两个国王的位子本来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奥托皇储都是合法继承人。

    匈牙利国王的位子现在空着,奥托皇储正好去继承,只要德国支持就没有问题。

    而克罗地亚并入了南斯拉夫,没有自己的国王。南斯拉夫王国的奥布雷诺维奇王朝的彼得二世算是克罗地亚人国王。

    但是这位国王对克罗地亚的王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既没有血统支持——彼得二世的祖宗是个领导造反的牧羊人,和古代克罗地亚王室没有任何关系,而哈布斯堡家族的克罗地亚王位是血缘继承而来的;也没有宗教上的支持——彼得二世是东正教徒,而克罗地亚人信奉天主教,倒是哈布斯堡王室一直信天主教。

    因此在克罗地亚没有什么人拥护彼得二世,也没有人想当南斯拉夫人。从1102年开始克罗地亚就和匈牙利组成了共君联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然后正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拿了个民族自决原则,把800多年克罗地亚…匈牙利联合的历史否定了,又把克罗地亚人“自决”成了南斯拉夫人。

    这种不尊重历史和现状,随心所欲改变一国版图的国际法规则,当然应该废除。

    “皇储殿下,”坐在威廉皇帝左首第四个位子上的赫斯曼元帅这是微笑着对奥托皇储说,“我们认为1860年前的匈牙利…克罗地亚联合体系是非常合理的,应该恢复起来。而且我们还认为塞尔维亚、黑山和波斯尼亚(波斯尼亚是奥地利皇冠领地,但当时却是以塞尔维亚族居多)也有权组成联邦。塞尔维亚人应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不是被外族统治。”

    赫斯曼当然知道巴尔干是个火药桶,处理不好就会引火烧身。所以他并不想把南斯拉夫王国彻底拆了。只要求南斯拉夫王国把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吐出来就行了,在解决了克罗地亚和巴纳特问题后,欧洲共同体也应该给南斯拉夫一席之地。

    他接着又说:“皇储殿下,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能让所有欧洲人都和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并且可以享受经济繁荣的共同体。这是一个欧洲人的大家庭,没有谁应该天生受到排挤……只要他们是欧洲人,并且信仰上帝!”(未完待续。)

第380章 理想() 
“雷诺先生,您不应该如此软弱!”

    5月7日,在图尔属于法国前总理保罗。雷诺的住宅中,刚刚从英国返回的戴高乐正费尽口舌在劝说雷诺。

    “您怎么能这样轻易的就放弃历史赋予的责任呢?”他看着萎靡的前总理,心里就有些冒火,“法兰西的命运现在就掌握在您手中,是永远臣服德国成为一个二流国家,还是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获得新生,就在于您现在的抉择了。”

    保罗。雷诺看了看戴高乐,“将军,我现在不是总理了,我还能做什么?”

    “您可以离开法国本土,去阿尔及利亚组建自由法国政府!”戴高乐看着雷诺,一字一顿地说,“英国人会支持您的,整个法兰西海外帝国也会站在您一边,美国也会支持您。自由法国政府将会获得很多的支持,足以领导一场反对德国的长期战争。”

    “可是没有人想要一场长期战争啊!”保罗。雷诺摇了摇头,“德国并没有提出让人难以接受的要求,而且法德联合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核心也是颇为诱人的前景……”

    建立欧洲共同体对工业化且拥有庞大殖民帝国的法国而言,的确不是坏事情。如果能够实现,不仅能确保法国的长久安全,还能带来很多经济上的实惠。

    “不,没有什么法德共同核心,”戴高乐一挥手,“法国应该是欧洲的中心和首领,如果法国不居领导地位,欧洲共同体就无法形成。因为法兰西民族已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了!”

    “夏尔,你的意思是你不反对欧洲共同体?”雷诺听出了戴高乐的话外音。

    “当然不反对!”戴高乐说,“欧洲的确应该团结起来,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同美国和苏联这样的洲际大国竞争!但是这个欧洲共同体必须由法国而不是德国领导!”

    “但是现在是法国被打败了……”雷诺摇摇头,“打败了就是打败了,军队已经彻底失败,再也没有力量打下去了。”

    “不,德国还没有胜利!”戴高乐在雷诺的会客室里走来走去,开始分析起了形势,“欧洲大陆上还有一个超级强国苏联,苏联和英国一样,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欧洲共同体出现。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定也持同样的观点……因此德国人想要统一欧洲的野心将会在未来的什么时候遭到美国和苏联的联合打击。

    而单靠德国目前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美国和苏联的,除非他们能在美苏联和起来之前打败英国,获取英国在中东、北非和印度的特权,从那里得到足够的资源。有了资源,欧洲的生产力才能得到最大的运用,才能生产出足够多的武器弹药,德国才能获胜,欧洲共同体才有可能真正形成。”

    戴高乐深吸口气,“而德国想要在短期内打败英国,就必须得到我们法国的支持,所以我们不能支持德国!”

    保罗。雷诺说:“可是我们就算能搅了德国人的好事,也不可能代替德国成为欧洲共同体的领导者啊。”

    “可能性是存在的!”戴高乐斟酌着说,“我们要拖垮德国,打败德国,肢解德国,到了德国不得不依靠我们法国才能生存发展的时候,再联合德国。这样就能建立一个法国领导的欧洲共同体了!”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保罗。雷诺看着戴高乐,苦笑道,“夏尔,你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我不是那个能够实现这种想法的天才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平庸的人。我打输了战争,我的政治生命结束了。如果你真的想实现你的设想,那就自己去做吧,去实现你的理想。”

    ……

    “为什么要在贡比涅的火车上进行和平谈判?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赫斯曼在5月7日,也就是法国新任总理贝当提出求和的这天,在统帅部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举行和平谈判的地点提出了异议。

    “适合的地点只有日内瓦。”赫斯曼非常确定地说,“和平谈判的过程应该公开,各国驻日内瓦的代表都可以知道谈判的内容。我们要全世界知道德国的理想……要让整个世界都知道我们德国不是魔鬼和战争狂人。我们发动战争是被迫的,是为了追求公正,是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欧洲和世界。”

    从现在开始,国际联盟不再是英国的工具而是德国的工具了,赫斯曼当然不会将这个领导世界的工具扔在一边了。

    他想了想,又说:“而且我们也不应该对英国关上和平的大门,虽然我们不欢迎英国参加欧洲共同体。但是我们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并没有毁灭英国的打算。如果英国同意废除不公正的《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我们就可以和英国握手言和。”

    “和英国握手言和?”施莱彻尔一愣,“路德维希,你不是一直都主张彻底打败英国吗?”

    “是的,我现在仍然主张彻底打败英国。”赫斯曼冷淡地一笑,“因为英国人绝对不会同意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的。但我们还是要在日内瓦提出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因为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就是建立强大、团结、繁荣的欧洲共同体的基础!”

    赫斯曼显然是非常善于给侵略扩张搞包装的,他提出的理论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强加给其他国家的条约,都是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应该予以纠正,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状态(并不一定要完全恢复,但是应该大部分恢复)。然后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状态为基础,合理调整各国边界——比如将历史上本就属于德国的卢森堡和奥地利皇冠领地的一部分合并入德国,以及恢复大匈牙利。

    完成了合理调整之后,德国和被德国控制国家,如波兰(包括立陶宛和西乌克兰)、斯洛伐克、丹麦、比利时等,再加上德国的盟友,比如意大利、大匈牙利、保加利亚、西班牙、瑞典、挪威和芬兰等等,还有被打败而被迫选择和德国站在一起的法国,基本上就把整个欧洲给凑齐了。

    “但是英国不会同意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说,“他们甚至不会和我们进行和平谈判。”

    这些日子,驻日内瓦的德国外交官一直奉命(奉希特勒政府之命)和英国驻日内瓦的代表团接触,可是却没有任何结果。

    赫斯曼说:“可以由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可英国是国联政务院常任理事国,”里宾特洛甫说,“他们可以行使否决权。”

    “那又怎么样?”赫斯曼一笑,“只要国际联盟中的大部分成员国都投了赞成票,我们就可以认为那些条约已经被废除。而为了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我们甚至可以在国际联盟中提出决议: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解放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很好……那么《比萨拉比亚条约》看上去平等吗?”

    克里姆林宫内,苏联伟大领袖斯大林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正在接见德国大使舒伦堡伯爵。

    舒伦堡伯爵带来了德国皇帝威廉和总理希特勒的亲笔信,信的内容主要是三点:1。通报西方战役(法兰西战役)的进程;2。表示愿意调停苏芬战争;3。提出了在日内瓦召开由国际联盟主持的和会,并且寻求苏联的支持。

    对于德国提出的要求,斯大林当然不能拒绝了。苏联的慈父领袖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过得相当郁闷,一方面红军对曼纳海姆防线的进攻遇到了挫折,伤亡惨重,而且进展缓慢(其实比历史的情况好多了,毕竟不是在冬季作战);另一方面德军在西方战役中大放光彩,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军在他们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而苏联还得捏着鼻子给德国在西方的胜利大唱赞歌!

    现在德国在西线的作战看来是大获全胜了,意大利也迫不及待投靠到德国一边,大半个欧洲已经处于德国的支配之下。而且在欧洲大陆的西面已经没有可以和德国对抗的陆军了——这意味着德国不再有“两线作战”的危险,他们强大的陆上武力中的绝大部分都能用来攻打苏联了。

    不过即便在苏联的西部面临巨大威胁的情况下,斯大林还是没有忘记在比萨拉比亚省——这是第七次俄土战争时俄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取的土地,但是却根据一份由英、法、意、日和罗马尼亚签订的《比萨拉比亚条约》归属了罗马尼亚。(未完待续。)

第381章 火药桶() 
“许多年来指挥法国武装力量的领袖们,已经成立了政府。

    这一政府断定我国军队失败,已经开始和敌人进行交涉,以便停止敌对行动。完全可以肯定,无论是在地面还是在天空,我们过去和现在都被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压倒。迫使我国军队撤退的是德国人的坦克、飞机和战术,而远远不是我们人数不足,正是德国的坦克、飞机和战术提供了袭击的因素,才使我国的领袖们落到现在这种不幸境地。

    但这是最终的结局吗?我们是否必须放弃一切希望呢?我们的失败是否已成定数而无法挽救了呢?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不!”

    收音机里传来的是夏尔。戴高乐将军的演说:《告法国人民书》。

    戴高乐将军是5月8日跳上一架英国飞机,几乎以叛逃的方式从法国飞抵伦敦的。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9日,他在伦敦公开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呼吁法国军队和人民继续抵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

    啪嗒一声轻响,英国首相丘吉尔关掉了办公室里面的收音机。

    “上校,”矮胖的首相缓缓转过身体,看着一位身材高大,有一只大鼻子和一双非常有神的大眼睛的五十多岁的男子,微笑着说,“法兰西还是有人愿意抵抗的,很快会有更多的法国人和我们站在一起。”

    被丘吉尔称为“上校”的男人名叫威廉。约瑟夫。多诺万。他是罗斯福总统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候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多诺万参加过军队,跟着潘兴将军打过墨西哥,还晋升到了上校军衔。从军队退役后,多诺万一度从政,选过几次州长,但都没有选上,1924年时他还担任过美国司法部副部长,后来又在华尔街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华尔街的律师),赚了不少钱。

    现在他则是从老同学罗斯福总统那里拿到了一个密使的头衔,跑到欧洲来实地考察战争——是替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来考察的!

    “首相,”多诺万上校眉头皱得很紧,显然对战争的前景感到忧虑,“法国海军现在还在土伦吗?”

    丘吉尔点了点头。将海军舰队留在土伦是德国的要求,一心求和的贝当政府当然只能照办了。

    “法国政府会把它们交给德国吗?”多诺万上校又问。

    “我们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丘吉尔说,“戴高乐将军也向达尔朗海军上将发出了呼吁,请求他将舰队开往北非的阿尔及利亚。”

    “达尔朗海军上将会听从戴高乐的命令?”多诺万感到有些奇怪。

    “可能不会,”丘吉尔低声说,“但是我们有办法解决这个巨大的难题。”

    有办法?多诺万上校实在想不出丘吉尔的办法是什么,不过英国首相却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而是将话锋转向了即将开始的“日内瓦和会”。

    “德国人想把国际联盟变成他们的工具,”丘吉尔说,“他们想利用国际联盟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对此,罗斯福总统有什么意见?”

    “我想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多诺万摇摇头,“总统正在为他的第三个任期而奋斗……在这个时候,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美国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且美国也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和《洛桑条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难在国际联盟主持的和会中发声。至少美国不能对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和《洛桑条约》提出不同意见——1940年的美国还不像后来那么不讲道理,要求别人遵守美国自己也不认可的条约。

    “不过总统还是会派代表前往日内瓦,”多诺万上校说,“因为美国是《特里亚农条约》的缔约国。”

    “哈哈,这就够了!”丘吉尔笑了笑,说,“只要美国反对《特里亚农条约》,我们就能开辟一个反对德意军事集团的新战场了。”

    “是巴尔干?”多诺万扬了下眉毛,“那里可是个火药桶啊!”

    “那是德国人自找的!”丘吉尔笑着点燃了雪茄,“他们竟然想恢复上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格局……还把奥匈皇位的继承人奥托皇储请到了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