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

    为了执行斯大林“百分之几十”的肃反指标,赫鲁晓夫和梅尔库洛夫两人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修改肃反计划,调集更多的内卫部队。同时还要和负责每一个“解放州”的第一书记、内务部门负责人谈话。向他们交代“肃反工作的窍门”——这是很不容易的!相比历史上德国纳粹把犹太人送进死亡集中营消灭的粗糙办法,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肃反是一件非常细致和有艺术性的工作。

    和历史上主要依靠党卫军系统进行的灭绝欧洲犹太人的工作不一样,在乌克兰的肃反是不能只依靠不到15万个“蓝帽子”进行的。

    需要抓去古拉格的乌克兰人会有几百万,虽然依靠红军的力量去完成似乎也不困难,但那不是GC主义的路线。GC主义的路线是依靠人民,而不是依靠少数秘密警察。布尔什维克党的任何事业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哪怕是肃反。在乌克兰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必须要依靠乌克兰劳动群众,在资产阶级和地主乌克兰,他们是饱受压迫的奴隶,对他们而言,我们是解放者,是他们的希望。”

    曾经主持过左岸乌克兰和莫斯科州肃反工作的赫鲁晓夫虽然不是内务部门的负责人,但是对肃反工作却非常有经验——肃反工作绝不是少数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杀人狂、迫害狂背着党和人民进行犯罪。

    这是一项党领导下的,苏联人民拥护的,由内务人民委员部具体负责执行的革命工作。

    而且也不是什么犯罪行为,而是对苏联社会进行有益的清理,以便让苏联能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和发展。

    赫鲁晓夫说:“所以在右岸乌克兰建立各级党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坚强的党组织不仅可以保证肃反工作的高效率,而且还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镇压乌克兰反动势力的反扑。”

    在右岸乌克兰进行大清洗的第一步工作,原来是将右岸乌克兰的人民组织起来,并且在他们中间发展布尔什维克党员。有了右岸乌克兰党组织的帮助,肃清反革命的行动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了——实际上,右岸乌克兰一直有布尔什维克的地下组织存在!现在可以依靠这些“地下党员”加上从左岸调来的乌克兰族干部为骨干,建立右岸乌克兰的各级党组织。

    然后由这些乌克兰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领导右岸乌克兰的肃反!

    赫鲁晓夫强调:“逮捕在一开始应该是小规模的,只对证据确凿而且有民怨的反革命分子下手……对绝大部分右岸乌克兰人来说,一开始的几个月是让人安心的。因为坏人只是极少数,大约1%,不能多于1。5%。还要有一些人在被捕后又被释放,抓错了或者戴罪立功。我们要让绝大部分的人看到好好生活下去的希望,只有这样肃反工作才能比较容易地进行。

    而且,有一点我要再次强调。肃反工作必须要依靠党的组织,必须要依靠乌克兰族干部,必须要依靠右岸乌克兰人民。内务部队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代表,仅仅是肃反的执行者。”

    是的,整个内务人民委员部只是肃反的工具。大清洗并不是内务人民委员部决定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领导人也没有这样的权力,实际上他们自己有时候也是大清洗的受害者!

    而在右岸乌克兰的肃反工作中,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角色也是一样的。依靠人民群众(揭发),执行党的决定,有计划的消灭一部分人。同时还要让剩下的人保持安稳和感到有希望……哪怕被抓进去的人,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绝望。

    因为几百万人不会被送去毒气室,这不是苏联的作风。

    布尔什维克不是要消灭人,而是要改造人。等待绝大部分被捕的乌克兰人的前途不是处决,而是长期的劳动改造。即便他们被“三人委员会”判处了死刑,也有机会通过申诉得到减刑(减刑的几率很大,有95%或者更高),有时候不提出申诉也能得到减刑,因为递交上去的申诉实际上没有人会看,负责减刑的干部只管按照指标完成任务。

    当然在改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死去,也会有人坚持下来直到释放(大部分人无论判多久,都要等到赫鲁晓夫当上苏联一号大哥才能出来)。不过还会有一部分人在中途被放出来,在卫国战争中参加红军是一个途径(会有最危险的任务等待他们),被恢复名誉也是一个途径——也有恢复名誉的指标存在,这对已经被捕和积极被捕的人都是一种鼓舞。因为绝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是无辜的,认为是组织上搞错了……

    ……

    “老伙计,基辅能守6个月吗?”

    就在赫鲁晓夫同志过河的时候,在已经快要陷入包围圈的基辅,右岸乌克兰最反动的两个人,彼得留拉和耶夫汗。科诺瓦莱茨正在基辅市中心一座由大马路改建的临时机场旁的一个地堡里面说话。

    沉闷的轰鸣声不断传来,这是苏联的轰炸机在扔炸弹——乌克兰防卫军是没有空军的,所以制空权一开始就落在了苏联红军之手。

    不过苏联红空军的轰炸也早在预料之中,乌克兰人花了20年时间把基辅从一座大都市变成了一座大要塞,自然也预料到了会面临大轰炸——大部分的基辅市民和工厂都已经在过去的20年中陆续迁往利沃夫了,还留在基辅城内的几乎都是穿军装的乌克兰防卫军官兵,而且有足够的防空洞可以躲藏。

    “西蒙,我想你知道答案。”乌克兰“白匪”的二号人物耶夫汗。科诺瓦莱茨苦苦一笑,“我们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是武器装备和训练都不行,也没有足够的军官。”

    乌克兰自由邦虽然是波兰联邦的主体之一,但是波兰人并不真的信任乌克兰人,对于乌克兰人的武力自然要进行限制。因此乌克兰防卫军一直以来就是波兰的“杂牌军”,没有什么好武器,波兰的军官学校给乌克兰人的名额也很少。

    不过基辅城内也不是没有重武器,这里毕竟是波兰军队经营了快20年的要塞,自然有许多重炮,都是法国人援助的老爷炮。大多是1890年式和1898年式的155mm加农炮,射程不过6…7公里,数量有一百二十一门。另外,还有少量(18门)施耐德155mm1917年式长管加农炮,它们是1938年时由法国援助给波兰的。

    这一百二十九门重炮都安放在由法国工程师精心设计的炮垒里面,是不大容易摧毁的。

    另外,水冷式机关枪、迫击炮的数量也足够。但是反坦克炮、中轻型的野战火炮和山炮却没有多少。至于坦克,更是一辆也没有!

    而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就是一种简易******——把汽油倒入酒瓶,再用布条封住瓶口,作战时点上火丢出去。

    “6个月如果不行,那就3个月吧,”彼得留拉拍了拍耶夫汗。科诺瓦莱茨,“我们只能靠拖,以拖待变……拖到德国和苏联反目,我们乌克兰人的机会就来了!”

    拖延的办法,一个是守坚城,除了基辅,文尼察和敖德萨也都做了坚守的安排;而另一个方法则是游击战,一半乌克兰防卫军的部队都已经化整为零,散到了各地去建立游击据点了。

    不过苏俄内战的经验告诉彼得留拉和耶夫汗。科诺瓦莱茨这样的“老白匪”,游击战对布尔什维克的作用不大。他们有契卡战士,有各级党组织,可以镇压一切反抗!

    所以坚守据点,以及尽可能将人口迁往西乌克兰,也就成了彼得留拉他们的主要抵抗手段了。

    “好的!”耶夫汗。科诺瓦莱茨点点头,“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坚持的……基辅这座城市已经被改造成了堡垒,它就是我们最大的王牌!”

    基辅在沙俄时代就是大城市,拥有非常多的坚固建筑物,现在这些建筑物都被加固成了堡垒。这些坚固建筑物的地下还有数十公里的坑道相连。想要占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外,”彼得留拉最后又对耶夫汗。科诺瓦莱茨说,“别死在基辅,乌克兰还需要你!市中心的飞机场什么时候快守不住了,就发电报来利沃夫,我派容克52来接你,晚上降落,然后立即离开,稍微冒点风险就行了。”(未完待续。)

第300章 正义 七() 
“元帅,你是最了不起的军人,可以和毛奇元帅媲美!”

    柏林,夏洛腾堡皇宫,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现在成了陆军元帅,由德国皇帝威廉亲自授予军衔,同时还得到了一枚新设立的“大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高于“蓝色马克思勋章”的德意志帝国最高级别的军功勋章,授予对国防战略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赫斯曼是第一个得到它的人。

    威廉皇帝的话一说完,掌声就在富丽堂皇的觐见大厅中响起。赫斯曼向威廉皇帝行了抬手礼,然后说道:“陛下,我会和毛奇元帅一样打败法国!明年的今日,您将是凡尔赛宫的主人!”

    这不是赫斯曼第一次对威廉皇帝说这样的话了,但却是威廉皇帝第一次当真,毕竟赫斯曼领导德军只用了12天就打败了波兰这个“世界第二陆军强国”。

    “很好,”威廉皇帝说,“总参谋长,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军衔得到晋升的同时,赫斯曼的职位也有了提升,成为了德国国防军的代理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哈麦施坦因元帅在9月12日时亲自去担任西线总指挥,应付可能发生的法国入侵了)!现在德军总参谋长这个职位和国防部长其实是并列的,并且在战时“具有全权指挥权,总参谋长与战争部长下达的指令具有同等效力”。

    而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自然也是由赫斯曼领衔制定的。别看他现在大话说的挺满,实际上他心里面也没有底。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从阿登森林偷袭的《曼施坦因计划》是不是能行得通也难说。

    而且现在英法两国也拼命拉比利时——如果让他们得了手,大军进驻列日要塞,德军想从正面突破就有不小的难度了。

    ……

    “我的元帅阁下,我的侯爵大人,你真的做到了,我真是太幸福了,我现在拥有完美的人生。”

    从夏洛腾堡宫出来,刚一坐进奔驰770K大轿车,克洛伊就给了赫斯曼一个热吻。对于一个在少女时代就想嫁给一位伟大的德意志军人的她来说,今天无疑是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天。

    “亲爱的,你的幸福刚刚开始,”赫斯曼伸手揽着妻子不算纤细,但是和她的大胸相比也不算粗大的腰,也在她了脸颊上亲了一口。“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会为德国征服巴黎,然后是整个欧洲!”

    实际上这对赫斯曼而言是一回事儿!

    历史上德国并没有充分利用法兰西战役的胜利。希特勒总是对英国留手,而且还过分相信意大利——光看纸面上的力量,意大利在北非根本没有理由输。如果意大利顺利拿下了埃及,封锁了苏伊士运河,那么英国的势力就会被迫退出中东,而土耳其也只能倒向轴心国。这样轴心国就能轻易征服中东,再也不必为石油和有色金属操心了。

    不过在这个时空,赫斯曼相信自己不会重蹈希特勒的覆辙,也不会让克洛伊落个晚景凄凉。

    “真的吗?”克洛伊深情地看着丈夫,“那我一定得好好奖励你,不如让我再给你生个小赫斯曼吧。”

    “还要生?”赫斯曼在妻子的腰上摸了摸,“你已经四十多岁了。”

    克洛伊不年轻了,虽然保养得很好,仍旧很有魅力——皮肤什么的,自然是松弛下来了,不过她非常喜欢运动,身材仍旧保持得很好。而赫斯曼对她的身体,仍然是非常喜爱的。

    克洛伊甜腻腻地一笑:“那又怎么样?我的身体非常健康,就像一匹母马一样。”

    “是吗?”赫斯曼半开玩笑地说,“那我可要骑了。”

    克洛伊仿佛有些害羞地看了一眼驾驶座的方向——这辆770K大轿车的前排驾驶座和后面是用有机玻璃隔开的,不过克洛伊还是把声音压到最低:“尽管骑吧……”

    说完这话,克洛伊又给了赫斯曼一个长吻。

    不过这天晚上,赫斯曼元帅却没有“骑”上克洛伊。因为他们俩才回到夏洛腾堡的别墅,总理府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元帅阁下,”电话里的声音是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上校,他是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领袖下午会从意大利返回,希望可以立即召开统帅部会议。”

    “统帅部”是波兰战役开始后设立的,不过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威廉皇帝并不直接参与统帅部的活动。而是依据宪法,授予总理、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直面陈述权”,实际上就是让这三人代行统帅权——现在的德军统帅权实际上是属于一个“三人委员会”领导(海军总司令和空军总司令还有军备总局局长等人也是统帅部委员会的成员,但是没有直面权),而赫斯曼是三人之一了。

    ……

    召开统帅部会议的地点是威廉街73号的国防部大楼。在世界大战开始后,这个“三人会议”(出席会议的当然不止三人,但是所有的决策都必须由三人中至少两人同意才能做出)就是德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了。

    “我在罗马和意大利领袖整整讨论了两天,今天上午才达成一致,由意大利出面担保荷兰、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瑞士、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八国的中立。那么,我们现在能够确认它们的中立地位吗?”阿道夫。希特勒问。

    由于一直都无法控制国防军,因此波兰战役提升的主要还是赫斯曼元帅的威信。就是希特勒本人,现在也认为在军事上必须征求赫斯曼的意见——毕竟希特勒对如今国防军打仗的办法很不了解,12天征服波兰的战绩在他看来也匪夷所思。

    “应该确认!”赫斯曼说,“这八个国家的中立对我们有好处。”

    这八个国家,除了瑞士和葡萄牙外,都是比较亲德的国家。他们如果保持中立,德国就能从它们那里得到许多维持战争所需的物资,而且它们同时还能从海外贸易中获取维持本国经济需要的原材料。

    赫斯曼顿了顿,“那么意大利有没有表明中立的立场?”

    希特勒看了赫斯曼一眼,然后摇摇头,“没有!意大利不会一直中立下去。”他用非常低的声音说,“实际上在罗马,我和意大利领袖讨论了让意大利参战的问题,我想他有可能会站在我们一边参加战争。”

    德国国防军在波兰打得太牛逼了,墨索里尼难免有点心里痒痒了。

    赫斯曼点点头,和施莱彻尔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赫斯曼说:“我们最终会需要意大利人,因为地中海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我们没有进入地中海的跳板。不过在法国战败前,我们不需要拉拢意大利加入。而在法国失败后,我相信意大利人一定会自己加入。只是……他们的战争准备情况非常糟糕!我们有这方面的情报。他们的海军没有足够的燃料驱动舰队;陆军没有足够的卡车和有用的坦克,训练也很差;空军的情况也不好,账面上虽然有2300架飞机,但是真正能作战的只有1000架左右。如果意大利人真正想在战争中得到什么,我想他们应该利用所剩不多的时间尽可能储备一些物资。”

    “真有那么糟糕?”希特勒想了想,“意大利给人的印象可是军事强国啊!”

    赫斯曼心说:在另一个时空,您老就是被这种印象给坑死了。

    “他们……”赫斯曼摇摇头,“如果不考虑意大利海军,意大利的军事力量不会强过波兰。”

    也就是说,打败意大利不过十天半个月的问题!如果不是没有把握俘获意大利的海军舰队,赫斯曼倒想把意大利推到英法一边,然后出兵把它打下来得了。

    “但是墨索里尼对此没有准确的认识,”赫斯曼轻轻叹口气,“这是一个麻烦。”

    “我们还是需要他的,”希特勒吐了口气,“现在他是欧洲的仲裁者了。”

    现在英法和德国看上去“势均力敌”,那么意大利作为“军事强国”,它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

    “他应该利用这个‘仲裁者地位’加快储备石油!”赫斯曼思索着说,“飞机、坦克我们可以给他,但是石油却给不了。他现在替八个国家担保中立,是不是应该向它们要点东西作为报酬?特别是荷兰……他们的荷属东印度有很多石油!”

    英国现在卡住德国的石油进口渠道,也不让荷兰往本国运输太多的石油。但是意大利的地位特殊,现在是德国和英法都要拉拢的对象。如果墨索里尼利用替荷兰担保中立的机会,索取100万吨东印度石油做报酬,英国、法国也不好说什么。

    “这倒是个办法,”希特勒点点头,“赫斯下个星期要再去罗马,我让他和墨索里尼去说。”

    “我和赫斯一起去意大利见墨索里尼!”赫斯曼想了想说,“而且我们还应该请墨索里尼出面调停和比利时、卢森堡的关系。”

    比利时和卢森堡也提出了中立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不敢给它们担保。

    “比利时和卢森堡?”希特勒愣了愣,“难道我们不打算从哪里通过了?”(未完待续。)

第301章 正义 八() 
“你们不打算从比利时和卢森堡通过?”

    9月25日,赫斯曼和克洛伊还有鲁道夫。赫斯夫妇一同住进了罗马的托洛尼亚别墅——这里是墨索里尼一家在罗马的住所。赫斯曼夫妇和赫斯夫妇是以贵宾身份住进来的。

    就在当天晚餐的时候,意大利领袖也问起了和德国“借道比利时、卢森堡”有关的问题。这位意大利领袖和英法的军事家们一样,都认为德国要从地面进攻法国,只有借道比利时和卢森堡,就如同上一场世界大战中那样。

    “为什么要从比利时和卢森堡通过?”赫斯曼放下刀叉,耸耸肩说,“杜黑将军的制空权理论是怎么说的?‘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而我们德国拥有比法国、英国更加强大的空军!我们现在有4000架最现代化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它们在波兰战役中只用几个小时就基本消灭了拥有1000多架飞机的波兰空军,而且自身的损失微乎其微。在9月3日,我们的飞机还轰炸了斯卡帕湾,击毁了3条英国航母,击沉了2条英国战列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