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若是换了一个和朱常洛不一条心的人去说的话,那事情可就不一定如何发展了!

    尤其是通过锦衣卫的口来说,就更加不同了……

    朱常洛情愿将骆养性得罪了,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不过如今看来,显然是他多虑了,他就说嘛,骆思恭那个老家伙怎么可能会如此不智,让他的亲儿子来做卧底这种跌份的事儿,一点都不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能够干出来的!

    骆养性究竟为什么会向他效忠,朱常洛现在没时间探究,不过他相信以后总会知道的。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安抚众人,毕竟他以后还要靠着这帮人来替他办事,威是立下了,但是想要马儿跑不能不给马儿草,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才是王道!

    收敛心神,朱常洛望着底下的一众王府官开口说道。

    “诸位,本王知道你们的出身都不是什么正途,最好的大概就是勋戚子弟和生员秀才了,连个举人都没有,王府官或许对现在的你们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既然踏入了仕途,谁不想往上爬呢?”

    朱常洛循循善诱,就像是一个诱骗小红帽的大灰狼一样。

    底下的一众官员也是一愣,他们又何尝不知这一点?事实上,在他们当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来当这个王府官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被吏部直接点过来的,尤其是像杨涟这样的生员秀才,他们心中怕是还想着能参加科举,成为举人乃至是进士。

    对于每一个读书人来讲,入阁都是他们的终极梦想,代表着人臣之巅!

    可是这些梦想,当他们成为王府官的那一刻,都破灭了!

    因为从永乐以后,王府官调入朝廷的例子就已经逐渐减少了,英宗皇帝之后,吸取自己弟弟谋夺皇位的教训,更是明文规定,王府官不得转调入朝,算是彻底绝了王府官的后路。

    以至于到现在,王府官只能从生员监生当中选拔,举人进士授王府官,只会被当做耻辱!

    而王府官的结局基本上也就没什么改变了,最多只能在王府当中升迁,就像赵士桢这般,从右长史递进为左长史,已经是顶天了,不可能再有更高的官职给他做了!

    最好的结果,大概就是年老之后,朝廷念其功绩,能够给个不错的虚衔罢了!

    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弘胤一开始就打算架空朱常洛,然后开始作威作福,压根没想过能够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可是朱常洛的话,却是戳中了所有人的痛处,当官的,谁不想继续往上爬呢?

    说不好听的,是想要更大的权势,说好听的,想要一展抱负,治国平天下!总的来说都是想要当更大的官。

    但是成了王府官,却让他们的仕途就此止步……

    望着底下的人有些失神的样子,朱常洛心中暗笑,既然这帮人清楚自己身处的形势,那就好办多了,面上陡然浮起一抹傲然,开口道。

    “或许你们以为,成了王府官,长史便是你们仕途的终点!但是本王告诉你们,大错特错!因为……本王可并非是寻常的亲王……”(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先画一个大饼!() 
王府大殿当中,一众官员面面相觑,皆是有些摸不着头脑,长史并非仕途的终点?

    暗自吞咽了口唾沫,有想象力丰富的已经在猜测,难不成这位主儿是要造反不成?当然,除了这种不靠谱的人之外,更多的人则是迅速的联想起了朱常洛的另一个身份。

    皇长子殿下!

    隐隐约约间,这些人有些仿佛猜透了朱常洛的言下之意,但是朦朦胧胧的,像隔着一层窗户纸一样捅不破!

    “想必尔等也知道,自英宗皇帝之后,王府官不准转调朝职,不过今天本王要告诉尔等的是,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袁公曾为兴王府右长史……”

    朱常洛望着底下微微有些骚动的人群,淡淡的开口道。

    算是彻底的将这道窗户纸给捅破了。

    或许有些出身杂流的小官不知道袁宗皋是谁,但是但凡是读过书的士子,岂会不知道这位袁阁老的大名呢?

    正是他首次上书裁抑内宦,罢各地镇守太监,让文官集团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除此之外,他还以清正廉洁,刚毅果断而著称……

    别的不说,单是一个文渊阁大学士的名头,就足以让人记住他了!就像是你去问后世体制之内的官员,肯定都知道政治局常委都有谁!

    何况袁宗皋的时代和现在不过相距五十余年,他的德政还被人们所记得。

    但是对于大殿内的所有官员来说,他在入阁之后究竟做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袁阁老刚刚入仕的时候,就遭人算计,以进士之身被打发到了当时的兴王府充当右长史!

    而那时候是弘治三年,正是英宗皇帝下令王府官不得外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条律令几乎已成定制。

    袁宗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杀出重围,历任江西按察使,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最后走上了天下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道路,入阁!

    这当然不是因为袁宗皋本人有多么大的势力,能够不顾英宗皇帝的禁令!他之所以能够摆脱王府官的束缚,答案只有四个字!

    这也是今天朱常洛明白的想要告诉他们的四个字!

    从龙外迁!

    一般情况下来说,大明朝的储位都会很早的定下,然后除太子之外的皇子被封王就藩,这种情况之下,在王府官不得外迁的严令之下,长史自然是王府官的顶点。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

    从龙之功向来是所有的功劳当中最大的功劳,也是升迁最快的功劳,没有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以来,太子属官最为清贵的原因,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登基之后,自然要换自己的心腹上台,而这些心腹从哪里来?

    自然是从登基之前的属官当中来的。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明朝的皇帝子嗣大多艰难的很,能够被培养长大并且顺利登基的基本没有,故而因此自然产生了各种情况。

    比如,皇帝无子,从宗室当中选择子嗣承继帝位!

    而袁宗皋所侍奉的兴王就是这个幸运儿!如果说兴王这个名号很少人熟悉的话,那么世宗皇帝总没有人会陌生的。

    也正是因为世宗皇帝的顺利登基,导致兴王府鸡犬升天,袁宗皋只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已,基本上所有兴王府的人马,从正五品的长史道从九品的伴读,皆是在朝廷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而如今的境况和当时多么相似!

    当今陛下虽有好几个皇子,但是只要是仕途中人,甚至是一个有志于仕途的读书人,都不会不清楚这场闹了七八年的国本之争。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宗法制早已经根深蒂固的植入了所有读书人的骨子里,可以断定的是,只要没有嫡子出生,眼前这位皇长子殿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人选。

    到时候自己这等随着他潜邸之时的大臣……

    单是想想,大殿当中的众人呼吸都粗重了许多,之前他们之所以没想到这一点,是因为多年来王府官的惯例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还有一点就是国本之争虽然闹得轰轰烈烈,但是终究是那些大人物的事情,他们这些底层的人物虽然听说过,但是从来没觉得会跟自己扯上关系。

    如今朱常洛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他们立刻就反应过来,摆在自己的面前的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机遇!

    若是把握好了,何愁不能飞黄腾达?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心存疑惑,若是朱常洛真的能够正位东宫的话,如今又怎么会被赶来南直隶呢?而且先前徐长史对他的态度明显很不友善啊……

    这些人的心思,朱常洛自然清楚,不过既然要下药,自然是要下一剂猛药,他静静的看着底下的人议论纷纷,也不阻止,待得稍稍安静下来之后,才继续开口道。

    “本王不瞒尔等,此次本王虽就藩平安府,然陛下早有金口玉言,皇长子赴应天府读书明理,待成年后回京再行大典!”

    朱常洛傲然而立,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神色坦然,就差开口说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你们还不纳头便拜?

    再行大典?行什么大典?

    对于朝廷来说,能够称得上大典的仪式一共只有三个,登基大典自不必说,还有一个是封后大典,因为皇后一旦册封,意味着后宫稳固,天下有了国母,而若是像万历皇帝这样的,当太子的时候还小,等到登基之后再册封皇后的。

    那么象征意义就更大了,因为封后代表着皇帝成人,代表着亲政!

    当今陛下也正是从册立皇后开始,才从李太后和张居正的手中逐渐夺回了权柄!

    而这最后一个,自然是东宫大典了,这个也不用过多解释,中国向来是最有忧患意识的民族,要知道,如今神宗的皇帝还健朗的很,但是那帮大臣就已经闹了七八年,吵着要立太子了。

    所谓储君者,国本也!

    只有储贰有人,国本才会稳固。

    当今陛下早已经册立的皇后,而李太后如今安安稳稳的在慈宁宫当中,也就代表着皇后的地位稳固的很,封后大典压根不用想。

    那么能够让皇帝吐出大典两个字的,除了东宫大典,还能是什么?

    望着端坐上位的寿王殿下,底下的一个个官员眼中都闪烁起无比炽热的光芒……

    ps:下一章九点发~(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再给个甜枣() 
朱常洛自然清楚的很,今天发生的事情,恐怕过不了几天就会传到京城里面去。

    这无关于在场之人忠心与否,所谓法不传六耳,知道的人多了自然会泄露出去的,但是问题是,他害怕自己的言行传出去吗?

    他压根不怕,徐弘胤不过是一个过了气的长史,抓了也就抓了,至于刚刚所说的那两句话?

    别说是传到京城去了,就是当着朱翊钧的面,他也敢理直气壮的这么说!

    因为这本来就是皇帝的原话,事实上,在过去好几年的拉锯战当中,朱翊钧之所以能够安抚下那帮执拗的文臣,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从来都没有否定过朱常洛的地位。

    虽然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皇帝有心让皇三子当太子。

    但是朱翊钧却从来不敢开口展露这个意思,最开始的时候他是用“中宫若有出,奈何?”来搪塞大臣,意思就是你们不要着急,先等等,等皇后生了嫡子再立太子不迟。

    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皇后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这样一来,大臣们就按捺不住了,要知道,明朝的皇帝大多短命,尤其是励精图治的皇帝,损耗心神和身体,更是寿命不长,今上已经驭极二十多年了,虽然看起来身体还没什么毛病。

    但是谁知道保不住哪一天就出点什么事情!到时候连储君都没有,怎么办?

    当然,这个时代的人,除了朱常洛以外,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他这个便宜老爹能够活那么长时间,几乎算是明朝皇帝当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人了。

    基于这种原因,朝臣之间的压力越来越大,皇帝也不得不改口,说皇长子德行不备,身体孱弱,待过几年再行大典!

    说白了就是拖字诀,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后年,反正一直拖着,事实上,皇帝在万历十八年,万历二十一年为了平息朝野汹汹的立储之议,都曾经下旨诏谕群臣,待皇长子稍长再议此事。

    而朱常洛到南直隶来之前,张位更是拼了首辅之位,硬是逼着皇帝定下了一个清晰的年限,待皇长子成年之后即行大典!

    虽然朱常洛本人对于便宜老爹践行承诺并不抱多大期望,事实上,皇帝自食其言,收回旨意在老朱家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拉大旗作虎皮,蒙骗这帮底层上来的王府官们!

    所以说他这个亲王实际上就是个临时的机构,待到成年之后就会收回,不然的话你以为皇帝和朝臣那么容易就让一个闲散皇子拥有这么大的权柄?

    开玩笑呢!

    不怕尾大不掉吗?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文官集团无奈之下和皇帝互相做出的妥协,毕竟寿王府这种半复洪武旧制的奇葩是必定要裁撤的,等到朱常洛成年之后,若是皇帝按照承诺立他为太子,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皇帝要是想反悔的话,那就要考虑如何安置这个奇葩的寿王府了……

    不过这些都是高层的事情了,朱常洛也是想了好久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更别提眼前这一帮不是被朝廷排挤就是连仕途都刚刚踏入的底层官员了,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

    自己正面临着此生以来最大的机遇!

    还有什么比一个板上钉钉的太子候选人更粗的大腿吗?

    至于朱常洛说的真实性他们压根没有怀疑过,要知道矫旨可是大罪,除非是精神错乱,不然的话鬼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这种短时间之内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的话。

    “臣等为殿下效劳,死而无悔!”

    这么明显的效忠的话,自然是只有如今的铁杆寿王粉赵士桢说出来的。

    而随着赵士桢跪倒在地,就像推翻了第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底下的一众官员们都纷纷推金山倒玉柱的拜倒下来,口中高呼。

    “臣等为殿下效劳,死而无悔!”

    朱常洛坐在上位之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就知道,所谓官僚阶级,压根不要期望他们有什么节操,所谓的风骨之士或许有,但是九成九的人都抵挡不住一个光明前途的诱惑。

    何况他给出的简直是一个不要风险的康庄大道!

    既可以混到从龙之功,又不用担负造反这样的高危风险,只需要老老实实的跟着自己这个寿王殿下前进,高官厚禄就在眼前,谁不愿意?

    没看见这帮人态度转变的有多快,就算是一直站在朱常洛这边的赵士桢,方才还在下官下官的自称,这转眼之间就变成了臣,这小小的称呼变化,就可以看出许多东西了。

    至少代表着他们心中认可了朱常洛这个王的地位,开始将他们当做寿王府的人,而不是朝廷派遣来的官员!

    更不要说方才这帮人还是作揖为礼,现在就跪伏在地,态度简直不要相差的太大!

    何况要知道,现在跪倒在他面前的人当中,还有片刻前坚定的站在徐弘胤那边的官员。

    而到了现在?

    徐弘胤是哪根葱?谁敢挡我前途我跟谁拼命!

    这恐怕是底下那几个官员的真实写照,不过朱常洛究竟会不会真心重用他们,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毕竟他现在初到应天,还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望着眼前的局面,朱常洛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笑了笑开口道。

    “本王又不是让诸位去造反,何必搞这么大的阵仗,都起来吧!今天本王召集诸位前来,实际上还有另一件事,诸位应当知晓,本王承朝廷旨意,寿王府复洪武旧制,故而平安府的税赋从今年起,由寿王府管理,此事平安府知府已经屡次上门询问本王的意见,本王也有意派遣王府官负责此事……”

    话到此处,朱常洛微微一顿,满意的看到底下一个个蠢蠢欲动的目光。

    要知道,如果说方才朱常洛是画了一个大大的饼给他们的话,那么现在这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谁不知道在朝廷当中除了管官员升迁铨选的吏部之外,最有实权的部门就是管着税赋的户部了,平安府的税赋既然以后由寿王府来管理,这意味着什么?是个人都清楚,这其中的油水有多么大!

    再说了,知府大人亲自登门?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自家殿下和其他亲王的不同吗!

    一念至此,一众官员对于朱常洛的最后一丝怀疑也荡然无存,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能够讨好眼前的这位亲王,让自己能够在其中掺一手。

    当然,已经被朱常洛煽动起来情绪的他们自然没心思去探究究竟要如何管理,朱常洛也不会告诉他们刘守友压根没打着什么好主意。

    今天的议事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他的目标,这些人已经初步归入了他的麾下,至于到底能不能用,品性如何,以后要怎么处置,那都要在以后慢慢来了。

    轻咳一声,底下的骚动立刻便安静了下来,朱常洛微微颔首,开口道。

    “今天便到此结束吧!诸位回去之后各司其职,写一份本司应该如何管理的疏议,送到本王这里!赵长史和骆指挥使,还有杨纪善三人留下,剩下的人都先回去吧!”

    此言一出,大多数人都有些垂头丧气,同时也把羡慕的目光投向了杨涟,赵长史和骆指挥使留下是应有之理,毕竟他们是王府当中的高层官员之一,不出意外的话,有关税赋的事情,殿下肯定是要和他们商议决定,相比之下,杨涟一个小小的纪善也能被留下,就让人羡慕的多了!

    这代表着殿下认可了他,不过众人也没有办法,谁叫自己最开始没有站出来力挺殿下呢?

    不过还有更机灵的人,已经开始在心中盘算着,殿下刚刚说的那份管理本司的疏议该怎么写了,这明显是殿下在考验大家的能力,或许能不能更进一步成为殿下的亲信,就要靠这个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骆养性的自辩() 
大殿中的人少了,朱常洛也就没有方才那么严肃了,笑呵呵的开口道。

    “诸位都坐吧,不必拘谨!”

    但是虽则朱常洛这么说了,但是在场的三人却是没有一个人坐下,赵士桢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道。

    “多谢殿下恩典,然礼不可废,臣还是站着为好!”

    望着三人紧张的样子,朱常洛微微一愣,旋即便是明白过来,感情他们是以为自己又在试探他们呢!

    也对,如今他和这些人的交流都不多,没有到那种十分熟络的关系,拘谨一点也是正常的,再深一层的意思就是,赵士桢是个知趣识礼之人。

    别说他现在还算不上朱常洛的心腹了,就算真的是心腹,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大大咧咧的直接坐下啊!

    君上给你脸面,叫礼贤下士,但是你要是坦而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