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几个宦官,跟着崇祯共赴国难,不得不说是一个极端讽刺的事儿!

    收回已经飘远的思绪,朱常洛却是将心思收回到正事儿上。

    “宫里那边怎么样了?可传出消息了?”

    他要改变,就自己就必须先强大起来,否则的话一切免谈,而如今的计划,则是重中之重!

    “回殿下,今早宫中就传出了消息,说是昨日的行动很成功,郑氏果然毫无防备,掉进了我们的陷阱当中,不过可惜的是,昨儿太后娘娘招了郑妃去宫里,免了她的禁足!据说……还是皇后娘娘给求的情!还有一点就是,皇上回宫之后,单独召见了陈秉笔,据说两人谈了很久……”

    提起正事儿,王安不敢怠慢,连忙开口说道。

    朱常洛微微沉吟,却是并无意外之色。

    “郑妃那边不用担心,你且去永年伯府一趟,告诉那边,可以动手了!”

    关于郑氏,朱常洛心中自有思量,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非轻易可以动摇的,一个能够专宠后宫这么多年的女人,绝不单单是以色娱人,她和朱翊钧的关系,已经开始朝着亲情的方向转变,所以无论如何,只要皇帝还在一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没看太后也只是屡屡罚她禁足,最严重的一次也不过夺去了金印罢了,实际上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

    至于禁足什么的,不过是一时快意罢了,朱常洛这次的计划,是全面打击郑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从而换得一段平缓的时间,来让自己发展。

    皇后那边,的确是朱常洛的意思,归正既然皇帝已经去看望过郑氏了,估计她禁足的日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还不如把这个功劳揽在王皇后的身上……

    既然后宫的布置已经成了,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外朝的博弈了,他布置了这么久,终于要到最关键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毓德宫议事(5/10)() 
毓德宫本是西六宫之一,原本应当是住着皇帝的后妃,但是因着皇帝如今的后宫当中有资格独占一宫的妃子并没有多少,加上距离长春宫近,所以从万历十四年,皇帝罢朝开始,就代替了乾清宫成为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所在,因为身处后宫。

    所以对于大臣们来说,自然是非奉诏不得入内,而朱翊钧的耳边也因此少了无数的聒噪,每有政务需要和朝臣商议之时,便召有关朝臣入毓德宫觐见,论毕,诏内阁奉旨,从而绕过了朝会,开创了万历朝独有的政务处理模式。

    而如此一来,到内阁时候最多的,无疑是内阁的三位辅臣,毕竟大多数时候,皇帝的政令和诏命都是要经由内阁下达的。

    “诸位先生,如今孙暹入狱,东厂空缺,朕意命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矩提督东厂,诸位先生以下如何?”

    一大早上,皇帝便宣了几位阁臣觐见,开口说道。

    “可!”

    张位和王锡爵,沈一贯对视一眼,随后便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虽说东厂提督的任命乃是天子乾刚独断之事,但是照例还是要只会内阁一声的,毕竟东厂提督乃是大事,朝臣若是激烈反弹,皇帝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不过这只是走个程序而已,基本上内阁不会越权开口置喙这种事情,何况陈矩的为人,张位素有耳闻,出身李太后身旁,性情方正,廉洁奉公,最出名的是万历十一年,陈矩奉命押送被革去官爵的代藩奉国将军朱廷堂往凤阳高墙禁锢,一路上低调安静,不扰官不害民,在朝中风评很好。

    只是可惜并不受皇帝喜欢,如今由他来提督东厂,想必东厂也能平静一段时间了。

    于是,东厂提督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紧接着,张位上前奏道。

    “陛下,礼部已经再三上书,言及皇长子保定郡王出阁读书之事,如今殿下已经出阁半年,然读书之事陛下一直未曾示下,礼部已经具本推文,将人选上奏,请陛下御览!”

    说罢,从容的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上去。

    朱翊钧翻开一瞧,顿时眼角一抽。

    这件事情的确早就应该办了,但是鉴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拖着没有给礼部批复,看来这回是拖不过去了,不然的话,区区一份奏疏,应当先送到司礼监才对,如何能够劳动张位这个首辅亲自送过来。

    只是看着这礼部拟好的名单,他却是无奈的紧。

    先不说别的,单看这份名单里,不但囊括了内阁所有辅臣,就连还未到任的沈鲤都带上了,剩余的也都是翰林清流,完全是标标准准的按照太子出阁读书的礼仪安排的。

    要知道,内阁当中的文华殿大学士,名义上就是专门为太子讲学而设置的,所以发展到现在,内阁的大学士几乎都要轮流为太子讲学。

    这帮大臣如此安排,意图可想而知,这也是朱翊钧一直没有同意的原因,叹了口气,他将奏疏翻了过来,说道。

    “此事朕需要好好思量,暂且留中不发!”

    很明显,皇帝还是不满意,只可惜这次张位却是没有像往常一样领命,反而上前一步说道。

    “皇上,不可在拖了,如今皇长子出阁已经接近半年,若往常尚可以年节将至而说,但是如今却是不得不定下讲授礼仪人选了!”

    从朱常洛出阁的时候,皇帝给的理由就是年节将至,等年后再说,如今已经是三月了,无论如何不可以再拖下去了……

    王锡爵也上前跟进,开口说道。

    “陛下,老臣亦是如此认为,如今殿下已然十三,从古自今,岂有子弟十三尚不读书?”

    反倒是一向支持朱常洛的沈一贯,这一次却诡异的保持了沉默。

    不过两位辅臣的意见已经够了,朱翊钧也意识到,再拖下去也不合适,只是这份名单若是核准的话,岂不是像天下昭明了朱常洛的储君身份?

    朱翊钧摇了摇头,却是想起了前几日在郑妃宫中听说的话。

    顿了顿,皇帝脸色重新变得温和起来,开口说道。

    “诸位先生,读书自然重要,可是如今内阁当中事务繁忙,朕实在不忍再往诸卿身上加上讲学的担子!何况如此一来,也会影响朝事!”

    这倒是实话,大明朝虽然不重视皇子的教育,可是对于太子的教育却是十分严格的,朱翊钧本人就是这么过来的,他幼时便是在张居正的教导下长大的,课业繁重的很,除了学习经典,还要尝试处理政务,几乎都没有休息的时间。

    而作为太子的讲师,内阁的一众辅臣自然也是会更加繁忙,每天一大清早就要进宫讲学,朱翊钧拿出的这个理由,倒也算是勉勉强强。

    “陛下放心,老臣等身在其位,自然要忠心王事,讲学乃是大学士分内之事,莫说是内阁尚有四位辅臣,便是只有一位,也不可轻慢!”

    不过勉勉强强毕竟是勉勉强强,张位的一句话就让朱翊钧没话说了,人家忠于王事,你还能说不行不成?

    想了想,朱翊钧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元辅,朕尝读圣贤书,对往昔士子游学之风十分向往,若非下体民情,如何能知圣贤道理,可惜朕冲龄践祚,国事缠身,无此机缘,如今元子渐长,朕思若任其苦读死书,未免不美,不若放其就藩,历练之后,方可当大任!”

    不管前面如何的拿捏,到最后皇帝还是忍不住露出了狐狸尾巴。

    的确,明代却有士子游学之风,但是大明朝的藩王就藩之后,就只能在一座城市中溜达,和在京城有什么区别?

    再说了,皇帝此举明显是想要将朱常洛赶出京城,简直是司马昭之心。

    “陛下,此举不妥,皇长子既然羸弱,如何能够就藩?何况如今储位空悬,殿下身为元子,不可远离京城,何况若殿下就藩,无有资历,学识足够之臣教导,反而不美,请皇上三思!”

    不管皇帝承认不承认,在朝臣的心目当中,按照礼法,皇上没有嫡子,故而未立太子之前,长子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如何能够远离京师!

    是以朱翊钧的话音刚落,张位就出言反对道。

    ps:第五更,求订阅,求打赏~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意外(6/10)() 
第六更,求订阅啊啊啊~

    朱翊钧的脸色顿时就不大好看,要知道,他可是皇帝,虽然首辅权位不轻,但是接连两次反驳于他,的确是让他的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好在王锡爵及时出来打圆场道。

    “元辅,郡王就藩乃是祖制,皇上此言倒也有理!何况保定府就在直隶,距离京师并不算远,让殿下去学习一下军政之要也并非不可,至于学业,请殿下辛苦一些,时常回来便是!”

    这就是瞎扯了,保定府虽然属于北直隶,理论上是距离京城不远,可就是这个不远,也足足有六百里!

    这个时代,来回四五天都算快的,这般来回奔波,别说学业了,朱常洛自己先不会愿意!

    但是这个法子虽然不可行,却也表明了一种态度,即便是让皇长子来回奔波,也不会让他就地学习,还是要按照太子的规制来教导。

    朱翊钧的脸色这才稍稍好看了几分,不过还是有些生气。

    紧接着,沈一贯也站了出来。

    “皇上,臣以为元辅所言甚是,如今储位空悬,国本未定,皇长子岂可离京!臣恳请陛下早定国本,以正皇长子名分!”

    若是说方才张位的话还有几分含蓄的话,那这一次沈一贯的话可就算是露骨的很了。

    话里话外直接将朱常洛置于太子的位置上来看,根本没有觉得如此有何不妥,只是这一句话出,王锡爵却是暗道不妙。

    说实话,闹了这么多年的国本之争,说的比沈一贯更加露骨的不少,但是问题是这个节骨眼上,如此说可就大大的不妥了。

    且不说开年以来,朝局动荡未平,他们一直都在竭力是朝局平稳,以期修生养息,这个时候态度强硬的闹国本并非合适之时,故而他和张位都一直在避而不谈立太子之事,只是就事论事,请皇长子读书!

    但是沈一贯这么说,无疑是直接把话挑明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加上先前张位在此事上强势的态度,很容易会被皇帝以为是首辅蓄谋要和皇帝掰腕子!

    如今的朝局本就不平静,若是皇帝和首辅再不一条心的话,那可就麻烦了……

    王锡爵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沈一贯的话音刚落,皇帝的脸色就变得阴沉下来,不过只是一瞬间就变回了平常的温和,轻声开口道。

    “既然元辅担心皇长子就藩会耽误学业,朕思虑之下也觉得内阁诸位先生繁忙的很,不如让皇长子坐镇应天如何?应天府六部皆是朝廷重臣,平时也比京城清闲,想必教导一个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件事情,他原本是不打算就这么抛出来的,毕竟如此容易刺激朝臣反扑,但是现在看来,自己不动,这帮朝臣也未必会安生下来,那他还顾及什么?

    “这……”

    张位微微一愣,他先前倒是没觉得沈一贯的话有什么不妥,毕竟沈一贯的来历他很清楚,浙党的一贯政策就是拥立皇长子。

    只是皇帝的这番话却是让他有些踌躇,因为南北二京名义上来说,都是大明朝的帝都,若是他此刻开口反驳不让皇长子离京的话,也就等于说应天府不如顺天府。

    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大家虽然都明白,顺天府才是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但是名义上却是南北二京同时并立。

    可是若是就这么答应下来的话,恐怕正应了皇帝的意,将皇长子赶出京城,政治这种东西瞬息万变,若是皇长子真的离开了京城,那局势可就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陛下,应天虽为帝都,可多年未修,若使皇长子去,未免难以适应,何况历朝无此先例,臣以为……”

    张位斟酌着字句,开口说道。

    毕竟他今天的确有些不给皇帝面子,本想借着首辅之威快刀斩乱麻,将此事定下来,谁知道皇帝竟然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而且他今天已经驳了皇帝两次面子了,若是再有的话……

    顿了顿,张位继续道。

    “臣以为此事当明示诸臣,下发朝议!”

    这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至少张位让了一步,皇帝的脸色好看了几分,但是还是有些不高兴,闷闷不乐的说道。

    “那就按元辅的意思办吧!”

    这般事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不过皇帝明显已经很不悦了。

    见此情景,沈一贯的身子一动,目光当中却是划过一丝火热,上前奏道。

    “陛下,如今朝中物议,皆是弹劾吕坤党羽,然此事并无实证,被弹劾之人不过捕风捉影之事,着实不妥!今日臣接到了礼部主事郑承恩的辩驳奏疏,言语当中直指朝中重臣,臣不敢擅专,故而将奏疏奉上,请陛下圣裁!”

    说罢,同样拿出一份奏疏,递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开始的时候,朱翊钧是有些不屑的,这件事情在朝中已经起了势,区区一封辩驳奏疏,能起什么作用。

    只是翻开一瞧,却是脸色顿时阴沉下来,望着底下几个辅臣的目光也有些阴晴不定……

    …………

    郡王府。

    朱常洛正在自家府邸当中试验后世记得的一大杀器,王安却是匆匆跑进来说道。

    “殿下,朝中已经传来消息,说是陛下有意将您放去应天府读书,由应天府六部来当您的老师,如今已经将此事下发廷议!”

    “好!”

    朱常洛高兴的大叫一声,他布置了这么久,可不就是为了离开京城这个鬼地方吗?应天府虽然不如顺天府,可却是他计划的最佳实施地点。

    压下心中的激动,现在可还没完呢!

    要是他就这么灰溜溜的滚去应天府,只能成为一个被监视下的藩王而已,什么都做不了,他还需要继续做点什么,顿了顿,朱常洛继续道。

    “既然如此,你明日便将我早就准备好的奏疏送去内阁!想要这么将我赶出去,不付出些代价怎么能行!”

    “另外,准备车马,我要拜访元辅大人和王阁老!”

    朱常洛吩咐完,却见王安依旧站在原地没有动弹,不由得感到一丝疑惑。

    而王安犹豫了片刻,方才开口道。

    “殿下,朝中还传出了另外一条消息,元辅大人……被弹劾了!弹劾奏疏一并被下发廷议……”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大局已定(7/10)() 
求订阅,求打赏~

    “什么?”

    朱常洛的脸色微微一滞,沉声开口问道。

    这可就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范围之外了,要知道,他要成功让皇帝通过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首辅的支持是必须的,而他也有信心让张位帮他!

    但是此刻张位若是被弹劾的话,且不说朝臣的注意力会不会被转移,自己的地位都保不住了,哪还有心思会帮自己?

    若是没有张位的帮助,那他的计划必然会大打折扣!

    “你且说清楚,何人弹劾?以何罪名?”

    王安既然说了,肯定不是无名小辈弹劾,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到底何人会突然横插一脚。

    “是郑承恩!”

    这次王安倒是没有犹豫,直接开口道。

    “他上疏说京中最近的流言是首辅大人暗中授意,联合了戴士衡和一众官员,企图以此胁迫君上,让皇上立殿下为太子!”

    “郑承恩?他怎会如此大胆?”

    朱常洛眉头一皱,喃喃自语道。

    凭他对于郑承恩的了解,这个人有心计,但是也看得清局势,鸡蛋撞石头这样的事情,不像是他能够做的出来的啊!

    “对了,这份奏疏是沈阁老直接递到陛下案前的!”

    眼见朱常洛苦恼的样子,王安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开口说道。

    “沈一贯?”

    朱常洛微微沉吟,心中隐约有几分明悟,沈一贯此人,惯于往上爬,若是他想要扳倒张位的话,倒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浙党不是向来反对郑妃吗?怎么会和郑承恩勾搭到一起?

    这番答案自然是没有人能够解释,不过这也让朱常洛的心中更加想要离开这京城,因为只有离开京城,自己才有机会积蓄自己的势力,也就不会像现在这般。

    对于朝局只能通过无数个环节影响,其中的意外根本无法把控,甚至于意外出现之后,也只能束手无策。

    “走,去张府!”

    踌躇了片刻,朱常洛还是决定去一趟张府,只有如此,他才能了解到第一手资料,也才能够确定,自己的计划究竟会不会因为张位被弹劾而搁浅……

    崇德坊,张府。

    门房一如既往的打开大门,却并没有往日的热闹,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老仆有些察觉到了世态炎凉,自家老爷自从成为首辅以来,哪一天不是热闹的紧,全是来送拜帖求见的。

    现在弹劾老爷的奏疏才不过一两天,这门前就变得如此冷落,这般叹息着,却见一辆古朴的马车,在一队卫士的护持下朝着府邸缓缓驶来。

    从马车上下来的是一位锦衣公子,看起来不过十几岁上下,但是那股威仪,却是老仆没有在其他子弟身上见到的。

    “皇长子保定郡王来访,烦请通报!”

    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走上前,不卑不亢的对着老仆说道。

    朱常洛却是站在府门前,微微有些叹息,看来事情比他想象的要严重许多啊,若是平常的弹劾,张府何至于如此冷清?要知道,张位可是位高权重的首辅啊!

    待得被老仆引着进了暖阁当中,朱常洛却见张位瞬间老去了许多,原本的意气风发,如今却显露出了一丝老态。

    “见过首辅大人!”

    朱常洛上前见礼,无论如何,张位如今还是首辅,礼不能费。

    后者却是摆了摆手,示意朱常洛坐下,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

    “殿下这一礼,老夫就生受了,归正以后也受不到了!”

    话语中虽是玩笑,可其中的一丝落寞却是无法隐藏。

    “元辅大人,莫要灰心啊,小人诬蔑,自有真相大白的时候,何至于此啊!”

    朱常洛却是心中一沉,开口劝道。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