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着外邦索要赔银的确有些失君子风范,可这圣人也说了不是,仓禀实而知礼节,虽然在场没几个懂得打仗是怎么回事的,但是也对天子的烧钱战术有所耳闻,今上打起仗来,可不是什么惜银的主,想必这回赵尚书也是逼得急了,才会放下脸面这么讨要银子。

    宁愿牺牲自己的气节,也要为朝廷国库讨回银两,保证朝臣的俸禄,赵尚书这个户部大司徒也是不容易啊!

    一时之间,这殿中竟不少人生出了对赵尚书同情的目光。

    “荒唐,老夫在朝十余年,竟不知你赵象贤是如此贪利逐银之辈,更兼巧言善辩,蛊惑圣听,实乃国之大贼!”

    眼见得赵世卿一句话便令整个朝堂都转了风向,他对面的鸿胪寺卿更是怒发冲冠,再也顾不得什么殿前礼仪,喝骂道。

    这一下赵世卿也生气了,他好歹是六部尚书之一,而且掌管的是排名靠前的户部,平日里别说是被喝骂了,就算是被顶撞都是罕见的事儿。

    尤其是天子整顿吏治之后,户部的地位水涨船高,他这个户部尚书地位直追六部的龙头老大吏部,已经很久没有人跟他这么说话了。

    先前赵尚书是敬着这鸿胪寺卿年资颇久,可谁料这个老货竟然得寸进尺,所以赵尚书腾地一下就火了,冷哼一声道。

    “贪利逐银又如何?本官贪利逐银,是为朝廷,是为社稷,是为黎民百姓,总好过鸿胪寺卿你沽名钓誉,不惜为敌国说话,那土默特当初大军压境,擅杀大同总兵的时候,你怎么不去说君子礼义?我前线将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时候,你怎么不问问他们家中妻儿老小该如何过活?如今战事已毕,边境已平,你倒是出来一副君子堂堂的模样,让朝廷释放降军?你是当真不怕那数千马革裹尸的将士魂归故土之时,夜里会去你府中哭诉吗?何谓大奸似忠,大伪似真,何谓颠倒黑白,倚老卖老,本官今日真真是见识了!”

    应该说,在这朝廷之上,想要走到更高的位置,极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辩才,赵世卿能够走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嘴上功夫自是不会输给任何一个人的,只是到了他这等地步,口舌之争的意义并不大,朝廷大佬们也不大可能因为一个人说的舌灿莲花就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平日里赵世卿这等大佬们议事的时候,反倒是简洁明了,不多争论,颇有一股返璞归真的感觉。

    而且走到他这等地位,总是要讲究几分颜面的,破口大骂着实有失身份,只不过今儿这鸿胪寺卿是真将赵尚书气着了,一开口就是词锋锐利,步步不让人,说的前者脸色通红,不是羞的,却是气的,指着赵尚书身子都在发抖,忽而转过身来,一个噗通就是跪倒在地,涕泪横流。

    “陛下,老臣一心为国,却不料遭此逐利小人张口污蔑,实无颜再立遇朝堂之上,今日挂冠而去,只求陛下莫要被此子蒙蔽,行不仁不义之事啊!”

    得,老头子看来是真的被逼的没办法了,连挂冠而去这样的杀手锏都用出来了。

    不过想想也是,这鸿胪寺卿是出了名的老学究,一辈子研究经典,在朝政上也没什么建树,真要是论起朝堂争斗来,八个他绑在一起也未必能比得过一个赵世卿,一败涂地也是常事,只怪他自己急功好利,非要跳出来跟大佬们唱反调,这不是自己找死嘛……

    “陛下,老臣一心为国,却不料遭此沽名钓誉污蔑,实在羞于与此辈同朝为官,请陛下恩准,让老臣回归故里,也好保得晚年清名!”

    鸿胪寺卿这么一跪,赵尚书自然也不落人后,干脆利落的摘下头上乌纱跪了下来。

    于是纷纷扰扰的朝堂顿时静了下来,一干群臣的目光都汇集到了天子的脸上。

    而另一边,原本好好的坐在御座上看戏的朱常洛表示……

    他还没看够呢!

    都说大明的文官集团是战斗力最强悍的文官,真要是骂战起来,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往常朱常洛只在野史里头见到过,真正在朝堂上见到两个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这么撸起袖子对骂,还真真是头一遭。

    其实打心底里来讲,朱常洛还是很高兴的。

    至少赵世卿的改变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还是有用的!

    事实上,要是摆在几年以前,朝廷当中压根不会因为降军的问题产生争议,因为放归降军是惯例,也是大明作为大国的泱泱气度。

    但是自从辽东一战以后,朱常洛却是给出了一个不同的处置方案,赎买进贡……

    简单来说,就是刚刚赵世卿所说的,想要人,拿钱来!

    辽东一战,倭国战败,为了赎回被羁押的数万军队,向大明赔付了上千万两的白银,这其中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赵世卿这个户部尚书了。

    往常国库里总是空空荡荡的可以跑老鼠,他这个户部尚书当的是生不如死。

    但是有了这笔银两,纵然是回回都被皇帝拿走了大头(赵尚书的怨念……),可到底银子还是有一半流进了国库里头的。

    有了银子,赵尚书才真正感受到户部尚书应该有的威风,大笔一挥的感觉岂是一个爽字了得。

    更何况,这肉总是烂在锅里头的,无论是今上还是先帝,虽然都出手阔绰,可到底都不是挥霍无度之人,无论银子在内库还是在国库,只要有,不管赵尚书使出什么法子来,进宫里哭穷也罢,赖着不走也好,总是能弄得到银两的。

    但是要是这银子压根就没有,他赵世卿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子!

    所以早在这场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赵尚书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既然今上能从倭国身上刮下一层油,那为何不能从土默特的手中也如法炮制呢?

    何况这次的大胜,是较上一次和倭国更为辉煌的胜利,总不能白白的放过这么个机会,想必天子也是如此作想的……

    于是赵尚书欢天喜地的就上了奏本,岂料突然冒出来鸿胪寺卿这么个又臭又硬的石头,真是气煞了赵尚书也!

    而站在朱常洛的角度来说,既然赵世卿已经有了这种观念的转变,那么就证明,大明还不是无可救药的,他所做的努力,还是有意义的。

    所以这朝堂上虽然闹的凶,可朱常洛却没当回事儿,只是在旁乐呵呵的看戏。

    不过事到如今,怎么处置倒是让他犯了难。

    要说罚吧……

    朱常洛是打心底里想把这位老鸿胪寺卿给打发回家去,这种书呆子就回家去老老实实读书去最好,可是一来,这鸿胪寺卿年资高的很,这么打发回去不大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跳出来的是一个鸿胪寺卿,但是没跳出来的,但是和他想法一般无二的,却是大有人在,他总不可能一个个的全都罢免掉。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虽然他对于赵尚书勇于改变的态度十分欣赏,但是遗憾的是,他并不打算采纳赵尚书的建议。

    因为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倭国撮尔小国,孤悬海外不谈,丰臣秀吉穷兵黩武,屡次大战已经耗尽了倭国的元气,他们外无援军,内无实力,打了败仗自然是任人蹂躏。

    但是土默特不一样,虽然同样是打了败仗,但是土默特至少还有上万的大军驻守在王城未出,何况土默特也不是一个独立的邦国,它名义上还是属于蒙古的一个部落,真要是把它逼急了,回归到蒙古左翼,跟察哈尔等部联起手来,反倒是朱常洛不希望看到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朱常洛上次之所以从倭国的身上榨油,是因为他们有油可榨,倭国是出了名的银矿丰富,但是土默特是草原之地,纵然和大明互市多年,实力的增长更多体现在牧民和地盘上,真要说财富也未必有多少。

    所以虽然朱常洛很欣赏赵尚书的建议,但是他并不能采纳。

    用后世的说法,这叫十动然拒?

    所以该如何处置眼前的局面,让朱常洛犯了难。

    因为他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不合适,鸿胪寺卿那边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他要是站在赵尚书这边,难免会让群臣以为,赵世卿是他指使的,纷纷附和赵世卿的意见,这却也是朱常洛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想来想去,朱常洛最终还是选择……

    甩锅!

    底下群臣静静的等待着天子开口,却见天子眉头紧皱,久久不言,有胆子大些的悄悄抬起头,却见天子使劲儿的朝着老首辅的方向打着眼色,只是可惜的是,后者却是依旧站在原地,稳如泰山,一言不发。

    与此同时,眼皮都有些发酸的朱常洛终于意识到自己甩锅失败的这个事实,心里不由得有些沮丧。

    照理来说,现在的这种状况,老首辅出面是最为合适的。

    不管是赵世卿还是鸿胪寺卿,在老首辅的面前都是矮一头的,以老首辅的声望资历,出面收拾这个烂摊子,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但是可惜的是,今儿老首辅却不怎么买朱常洛的帐,他都示意了半天了,老首辅还是动也不动。

    “咳咳……”

    无奈之下,朱常洛也只好自己出马了,轻轻咳嗽了两声,群臣顿时提起了注意力,这场朝堂大战究竟该如何结束,就看天子的意思了。

    “降军一事,的确须得妥善处置,但是朕既已答应了忠顺夫人盟约一如往昔,自是不可借机索取赔银,不过赵尚书亦是忠心体国,一片赤诚,鸿胪寺卿言辞未免偏激,着罚俸三月,闭门禁足一月,以示惩戒!至于辞官归去之事,岂是儿戏之言?休要再提!”

    于是鸿胪卿这个老头高兴了,也不提辞官的事儿,捧起乌纱穿戴好,高声呼道。

    “陛下英明!”

    而相对的是,赵尚书的脸却黑的锅底一样,闷闷的起身站回了原位……

第八百四十章:辞官也要花心思() 
安抚了这么两位,降军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当然,具体该如何处置,以后肯定是还要继续商议的,但是鉴于这件事情已经让两位朝堂大员如此恼怒,也就自然不适合在这个当口继续说下去了,所以众臣都默契的不再提起此事。

    待得赵世卿和石星等人都各回朝班之后,内阁当中几位大臣对视一眼,老首辅叹了口气,往前出了一步,道。

    “陛下,老臣有事启奏!”

    包括朱常洛在内,众臣的心绪都提了起来,朱常洛微微沉吟,还是道。

    “元辅请讲!”

    “启禀陛下,老臣仰赖先皇仁德,出掌揆阁已有数年,处政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怠慢,惟愿不负先皇重托,辅佐陛下圣明,然近日老臣自感精力不济,年迈体弱,病体缠身,难当大任,请乞骸骨,望陛下恩准!”

    一言出,群臣皆惊,议论之声纷纷而起,文渊阁当中顿时变得乱糟糟的。

    虽然早已经有了风闻,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老首辅竟是真的要辞官归隐了……

    要知道,辞官也是分很多种的,很明显,像方才赵世卿那等和别人吵架吵着吵着就嚷嚷着要辞官的,就是在变相的让皇帝做主,意思是我都用辞官来明志了,您老人家看我有多冤。

    还有就是被人弹劾为了表示自己清白的,也会用辞官来作为武器。

    但是如此种种,其实都是用辞官来表达一种决心,而并不是真的要辞官。

    所以既然有假辞官,那就肯定有真辞官,像老首辅这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缘故,只是自承年迈体弱,精力不济的,就是真正辞官的表现。

    有些时候,越是简单的理由,越难以驳斥……

    不得不说,即便早已经通过气了,但是真的听到王锡爵在这朝会上说出来,朱常洛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愣怔了片刻,才重新提起了心绪。

    王安看着天子的脸色,赶忙上前开口道。

    “肃静!”

    这才止住了文渊阁当中纷杂的议论之声,朱常洛吸了口气,却是开口道。

    “元辅何必如此,朕幼年与元辅相识,亦曾受元辅教导,可谓亦师亦友,先皇驾崩之时,曾执朕手言,元辅可托重任,往后谏诤纠错,勿复令朕行差踏错,朕登基以来,操劳国务,不敢怠歇,幸有元辅辅佐,方才能令朝政蒸蒸日上,不负先皇所愿,今日元辅请乞骸骨,朕不能准,朝廷社稷,百官与朕,皆望元辅能身体康健,执掌揆阁!辞官一事,勿复再提!”

    虽然这是例行的挽留程序,但是朱常洛说的却是情真意切,说句实话,如果可能的话,他真的不想让老首辅离开……

    群臣亦是跟着附和道。

    “是啊,元辅大人,朝廷需要您啊!”

    “请元辅顾虑江山社稷!”

    一时之间,文渊阁当中尽是挽留之声,只可惜老首辅这次明显是下了决心了,轻轻咳嗽了两声,便压下了文渊阁当中喧闹,再度大礼而拜道。

    “陛下仁德聪睿,此乃先皇之言,老臣虽负辅政之托,然年纪愈大,力不从心,况陛下虽则年轻,然雄心壮志,当世少有,必定可以令我大明重回强盛,臣已年迈,万望陛下顾念,准臣致仕!”

    说完之后,为表决心,老首辅甚至摘掉了头上的乌纱,深深叩拜下去。

    “不准!”

    朱常洛皱了皱眉头,道。

    “元辅不必再言,朝廷社稷尚需元辅支撑,朕亦年轻气盛,须得元辅时时劝谏,还请元辅以大局为重!”

    “陛下明鉴,大明之江山社稷,非系于一人之身,乃上托天子圣德,中有百官兢兢业业,下得黎民百姓拥戴,方得江山永固,陛下体恤老臣之心,老臣感激涕零,然如今陛下英明神武,百官清廉奉政,百姓安居乐业,老臣在否,非是朝局所必要,内阁诸公,外朝诸臣,皆乃国之栋梁,定能辅弼陛下,再现我大明盛世,老臣年迈,只愿回归乡里,安享晚年,还望陛下能体念老臣之心,念在老臣为朝廷操劳半生,放臣回乡安居!臣……叩谢天恩!”

    话毕,老首辅整了整身上的衣衫,回身瞥了一眼端正的放在一旁的乌纱,大礼叩拜,不待众臣反应过来,便转过身,径直退出了文渊阁,再也不给任何人劝留的机会……

    其间,朱常洛几次想要开口阻止,却最终没有任何动作。

    事实上,打从刚刚的上朝的时候,朱常洛就明白过来,老首辅是铁了心要走了,不然的话,刚刚赵世卿和鸿胪寺卿吵的那么厉害,他早就出面阻止了,老首辅一生最重朝廷稳定,岂会对这等事情坐视不理,放任两个朝廷大员吵的不可开交?

    朱常洛明白,老首辅是在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已然要离开了,朝政之事,他便不会再干预,而朱常洛也是时候展现自己作为一个帝王的气魄,而不应该一味的讲究所谓的平衡之道,却只希望老首辅替他出面摆平事端……

    “王安!”

    深吸了一口气,朱常洛压下心中纷乱的情绪,开口叫道。

    王安赶忙答应。

    “奴婢在!”

    “传旨,准内阁大臣王锡爵乞骸骨之奏,王公一生为国为民,心怀社稷,历仕四朝,辅弼天子,功勋卓著,满朝敬重,着加封上柱国,太师,准以上柱国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之衔……致仕!”

    朱常洛的这一声也惊醒了一旁的群臣,见此状况,群臣纷纷上前,道。

    “陛下……”

    不过此刻天子的心情明显不怎么样,他们还未开口,御座上天子就不耐烦的道。

    “退朝!”

    说罢,起身径直离开了文渊阁,留下底下群臣面面相觑,各自叹息摇头着离开了,毕竟这老首辅一去,这朝中恐怕又将是一场明争暗斗啊。

    不过这都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吃瓜群众的想法,直到退朝,内阁的一干大佬都没有反应过来,老首辅怎么就……就这么走了呢?

    说好的要向皇帝进谏呢?

    说好的要让皇帝不要重用厂卫呢?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呢?!

    “兴许,元辅是一时兴起,辞官之志过于坚定,所以,一时忘了吧?”

    半晌,次辅衷贞吉犹犹豫豫的开口道。

    却顿时惹来其他人的一阵白眼,老首辅是何等样人,虽然他自己说自己年迈体弱,可总不会真的到了连这等事情都记不得的程度了吧……

    不过这种事情,现在多说无益,众人沉默了半晌,沈鲤皱着眉头开口道。

    “不管如何,如今元辅已经请乞骸骨,天子也已经恩准,必定是不适合也不会再插手朝政了,但是厂卫之事,终是遗祸,元辅已去,然吾等尚在,此事,吾等断不能坐视不理!”

    话是这么说不错,可事情又真的是那么简单的吗?

    要是有人愿意去跟天子进言,方才他们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老首辅的身上了,虽然心里有些不大愿意承认,但是数遍整个朝野,能够令天子改变主意的人,也就只有老首辅了。

    如今老首辅撒手不管了,谁又能做得到这件事呢?

    “次辅大人,元辅如今辞官而去,朝廷大局当由次辅大人主持,如此大事,还请次辅莫要推脱!”

    朱赓往前一步,走到衷贞吉的面前拱了拱手道。

    次辅大人的脸色顿时黑了黑,心道你怎么不去?

    衷次辅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虽然名义上来说,他是内阁的二号人物,但是要真论起影响力来,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天子面前,他跟老首辅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就是去了也压根不可能劝的动皇帝。

    更何况现在是个什么时候,老首辅的离去,明显让天子深受打击,朱赓这个时候让他去进谏,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别说是这个时候了,就是过一段时间,天子的情绪好了,衷次辅也未必就会去进谏。

    无他,老首辅走了,那么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自然就空下来了,作为内阁的二号人物,衷次辅岂能不想这个人臣之极的位置?

    平心而论,衷次辅这些日子以来跟皇帝的关系处的不错,又有次辅这个位置的加持,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上位的,这个时候又怎么会去干这种得罪皇帝的事儿。

    这个朱赓,刚刚在偏殿的时候不鼓动自己,如今老首辅一走,就开始鼓动自己去进谏,用心不良!

    心中轻哼了一声,衷次辅的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叹了口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