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谋天下-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和所有人都想象的不同,朱常洛并不打算维持传统的国子监教育模式,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当然,无论他要将国子监如何改革,摆在他面前的都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监生的出路!

    方从哲的话诚然是犯了忌讳,但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国子监祭酒,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问题,国子监出身的官员,先天便低人一等,在官场当中的发展潜力受到严重的阻塞,几乎没有上升的空间,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监生无心向学,只求肄业。

    但是与此同时,朱常洛也不会因为要提升国子监的地位,而盲目的打压科举,还是那句话,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具有十分成熟的模式,也具有十分牢不可破的地位,毫不客气的说,科举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早已经刻入大明朝的骨子里,若是要动科举,分分钟就会影响到整个大明朝的基石。

    何况科举制度独尊一方,自然有独尊一方的原因,它的残酷性,是国子监完全无法相比的。

    一个毫无功名的白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六轮考核,才能正式成为进士的一员,拥有正式踏足官场的资格。

    除去只排名次而不刷人的殿试,前五道考试,足以将九成九以上的士子挡在官场的门外,能够得中进士者,无一不是万里挑一的人物。

    经历了如此艰难的考试,到最后却和在国子监进学了几年的监生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难道算是公平?

    所以即便要改革,也不能搞一刀切,作为皇帝,朱常洛需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清醒,他绝不会为了改革而忽略现实状况,更不会觉得自己拥有后世的知识和经验,就自大狂妄。

    “依朕看来,方先生刚刚所说,肃学风,提学业,重品德是该当的,朕没记错的话,如今国子监祭酒尚且空缺着吧?”

    “回陛下,的确如此,自方编修调任礼部侍郎之后,国子监祭酒便暂时空缺,吏部尚未铨选官员到任!”

    天子开口一问,孙天官顿时有些讪讪,上前两步道。

    细论起来,这算是他的失误了,要知道,原本的国子监祭酒是方从哲,但是自从方从哲调任礼部侍郎兼管翰林院之后,这个位置便空了出来,无人填补上去。

    不过这也不能怪孙天官,国子监祭酒这种职位,并非是什么繁难紧急的职位,因为先帝久居深宫,所以朝廷这些年来空缺的高级官员多了去了,吏部也只能先紧着紧急的职位安排,至于国子监祭酒这种职位,就先放着吧,拖些时日也出不了乱子。

    只是此刻天子开口发问,孙天官却是忍不住老脸一红。

    “既然如此,这几日孙爱卿便递个奏疏上来,列几个候选之人,此次与往昔不同,国子监学风不彰已久,此番铨选,当以手段得力,正直廉明为要,另外,方先生所说召民间大儒入国子监教学之事,朕记得当初登基之时,便曾下诏求贤,怎的过了这番时日,尚且毫无动静?”

    朱常洛摆了摆手,也不计较,这的确不能怪孙丕扬,要怪他那个惫懒的父皇,久居深宫之内,总有些政务难以及时通达,比如一些高级官员的铨选,非要皇帝亲自点头不可,但是这几年他那位父皇身体越来越差,错非军国大事都不怎么上心,也就导致了朝廷当中有大量的官位空缺,吏部也算是尽力了。

    不过孙天官算是逃过了一劫,但是方从哲的脸色却是顿时苦了下来。

    因为天子当初登基之时,的确曾经下诏求贤,广招天下精于数算,格物的大儒进京入国子监教学,而这档子事儿,本该是他去做的,可这些日子下来,他忙着跟李廷机呛声,却是把这档子事儿丢到脑后去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手笔的天子() 
如果说大明一直以来犯过什么错的话,那么十有**的人会觉得,这是由于太过重视文章锦绣,而没有意识到科技发展为社会变革所起到的作用。【。m】

    作为后世之人,朱常洛清楚的知道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十分重视对于科技的培养。

    甚至在当初他还是亲王的时候,所出的题目当中都必有一道数学题目,而自入东宫之后,朱常洛更是要求所有的东宫属官演习数算,这也是他在登基诏当中单独将数算和格物列出来的原因。

    但是要知道,当今的时节,数算格物一向是小道,若是要在朝堂当中找能写文章的人,必定是一抓一大把,但是要找精于数学物理的,可谓难上加难。

    唯一能够沾的上边的,就是钦天监的那帮官员,可朱常洛心里清楚,钦天监发展到现在,其中真正精于数算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数是精于星象之辈,对于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却是连徐光启这种白手起家的人都未必有用。

    所以朱常洛才下诏求贤,想要招纳民间的学者大儒入京教学,因为相较于guān g氛围浓厚的朝廷而言,反倒是民间的风气相对宽容。

    当然,这也和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发展脱不开关系,正是因为商贾日益增多,才会有更多的人开始研究数学,毕竟数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易工具。

    而且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万历三十年,民间还有一位数学届的泰斗级人物尚且在世……

    “诸位爱卿可听过,程大位这个名字?”

    瞥了一眼额头全都是汗的方从哲,朱常洛却是没有过多苛责于他。

    数算在这个时节毕竟是小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前的眼光的,何况前一段朝廷着实是波澜迭起,他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是情有可原。

    “这……”

    不过听到这个名字,在场大臣皆是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就连胸中装着朝堂百官履历的孙天官,也是一脸迷惑,想不起这个被天子着重提起的人,究竟是何官何职。

    唯有最末的叶向高眉头微皱,有些不确定的道。

    “陛下所言,可是著有算法统宗的宾渠先生程汝思?”

    “不错,正是算法统宗的编纂者,叶先生识得此人?”

    朱常洛眼前一亮,点了点头道。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尽管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历史十分曲折,但是仍旧在不断前进,几乎每过两三百年就会出现一颗数学新星,而若要说明朝最有名的数学家,莫过于程大位莫属!

    他这一生最大的成绩,就是熔炼前人之精髓,著出了算法统宗这部被称之为家所必藏的数算奇书。

    这本书以珠算为基本计算方式,阐述了从古到今的将近六百个数学问题,在如今的数学届,可谓集大成者!

    不过可惜的是,这么一位旷古烁今的人物,却一生都隐居故里,从未出仕为官,甚至在算法统宗之前,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

    “回陛下,臣早年皆有幸见过宾渠先生,有过数面之缘,他对于数算一道的造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叶向高拱了拱手,开口说道。

    眼见其他人都朝他投来疑惑的目光,叶向高便又解释道。

    “宾渠先生并非朝廷中人,而是民间隐士,早年间经商为生,交由广阔,喜收集古籍,研习数算一道,老夫早年游学之时,曾到过徽州府,彼时宾渠先生已经归隐家乡,立志要集众家所长,著出一本简明实用的珠算篇章,当时老夫在宾渠先生乡里盘桓数日,深感宾渠先生学识博大,一直心存敬意,不过后来因为赶考之故,便渐渐断了联系,不过这几年倒也有几封书信往来,故而方才知晓,宾渠先生已经在两年之前,著成珠算集注,定名为算法统宗!”

    有了叶向高的这番解释,众人方才恍然大悟,感情这位程先生,压根不是guān g中人,而是真正的民间大儒,也就怪不得他们并不清楚了。

    说句实话,他们这些人当中,的确都对数算有过了解,不过也仅止于了解而已,唯有叶向高曾下功夫钻研过此道,他认识此道中人也并非不可理解之事。

    不过听了叶向高的话,方从哲却是狠狠懊恼了一番,他之所以一直拖着这件事情没办,也是因为无处下手的缘故,天子要召集天下大儒,总要有个名号才是,他对于数算一道并不精通,也不知道有哪些人精于此道,自然不敢贸贸然行动。

    可他怎么忘了,自己身边就有一个数算大家,要知道,当初天子潜邸之时,亲自到叶府拜师,最终将李叶二人一同请回王府,这件事情已经在朝堂当中流为美谈,而当初叶向高之所以能够得了天子的青眼,可不就是因为他在数算一道之上的造诣?

    “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叶先生来办吧,请先生跑一趟徽州府,务必将程先生请到京师来,朕欲以国子监博士延请于他,请他执教数算一科!”

    不过这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朱常洛可不管他方从哲是因为什么没有办好事情,既然已经给了他机会,没有把握好,也就不要怪自己将机会交给别人。

    朱常洛摇了摇头,又继续开口道。

    “另外,即日起,国子监数算,格物两科博士擢升为正六品官职,单独划出教舍学堂,程先生到京之后,品级待遇一律依照正五品待之,以昭朕广纳天下博才之心!”

    “臣遵旨!”

    天子话音刚落,孙丕扬的心中却是着实惊了一惊,擢升两个国子监博士的品级不算什么,但是由此可见这个程大位在陛下心中的位置,竟然为了他一人,而直接提升了一个官职的品级,不可谓不看重。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还没完,天子顿了顿,似是犹豫了片刻,继续道。

    “还有,叶先生去的时候带着朕的密旨,就说如若程先生愿意入京,那么今岁恩科的数算一科主考官,亦由程先生来兼任!”

第七百二十四章 :见缝插针李阁老() 
大手笔!

    孙天官倒吸一口凉气,心中不由得升起这三个字。【。aiyoushenm】

    如果说直授程大位正六品的国子监博士官职仍孙天官震惊不已的话,那么天子有意让他来主考恩科数算的旨意,就不得不说是彻彻底底的出乎了孙天官的意料之外了。

    要知道,国子监博士在朝廷当中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官职,它特殊就特殊在虽然在吏部名册当中,但却不入朝臣序列,国子监分为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科,当然,加上天子新晋加入的格物一科,一共八门,每一门都设有自己的国子监博士教授学生,这些博士享受朝廷官员待遇,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却并非朝廷官员,因为他们不入朝廷铨选序列,所以授官相对自由。

    这也是刚刚孙天官毫不犹豫的就接下天子旨意的原因,若是天子要提升的不是国子监博士的品级,而是国子监司业或者是国子监祭酒,那么孙天官是万万不敢应承的。

    因为这牵涉到了朝廷的升迁程序和品级序列,就算孙天官想应承,他也做不到。

    不过也正因如此,国子监博士也是天子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授予的正式文官职位之一,而不会被视作是传奉官之流的违制诏谕。

    但是任命程大位为恩科的主考官,这意义就大不相同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向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清流大臣方能担任,可以说,没有担任过主考官的大臣,几乎不可能有踏足内阁的机会,当然,某李姓阁老这种意外状况除外!

    可见主考官在官场当中的重要程度,若是将程大位拔擢为国子监博士还算朝臣可以接受的话,那么任命他为主考官,就着实有些过火了……

    不过所幸看出这一点的不止孙天官一个人,正在孙天官纠结是不是要跟天子说明情况的时候,叶向高已经开口道。

    “陛下,臣斗胆不敢奉旨,恩科乃国之重务,宾渠先生虽在民间素有清名,然并未踏足官场,若主考恩科,既难镇大局,亦难令群臣天下信服,故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旨意!”

    “仅是数算一科,也不可吗?何况数算本为国子监招生考试,并非国家抡才大典,程先生若为国子监博士,如何不可主考数算?”

    朱常洛眉头微皱,口气隐隐有些不悦。

    他料到了会被人反对,但是却没想到,就连叶向高都会站出来反对,在他想来,数算一科和其他的四书五经不同,朝中大臣多不熟悉,未免闹了笑话,不如干脆让程大位来主考,反正以后都是他的学生,索性让他来挑便是,却没想到,他们的反应会这么大,就连素来脾气温和的叶向高也变得如此直言不讳。

    “陛下明鉴,国子监招生与会试同时进行,乃历年未有之事,如何实行并无确切规矩,但是即便是国子监招生,也当由国子监祭酒主持,宾渠先生初来乍到,未免威望不足,难以服众,何况既然国子监招生与科考一同举行,便同为国家重典,自当由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否则必会惹群臣非议,请陛下三思!”

    方从哲也站了出来,谨慎开口道。

    不是他们太小心,实在是只要沾了科举这两个字,都是朝廷大事,会被士林无比重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惹出大祸来。

    既然天子将恩科和国子监招生放在了一起,那么两者便都是为国家选才,有些事情该避讳的还是要避讳的……

    “李先生觉得呢?”

    朱常洛心中叹了口气,情知自己方才有些冲动,口气也微微缓和下来,只等着李廷机递个台阶,他便顺势下了。

    而李阁老显然是很有眼色的,拱了拱手道。

    “陛下容禀,臣以为此次考试既是恩科,便是天子隆恩,广招天下贤才,何必非要囿于德高望重之朝臣主考,不如由陛下亲自主考,以彰陛下招贤纳士之心,至于同考官,阅卷官等职,自可挑选才德出众之大臣担任!”

    不得不说,李阁老果真是有几分急智的,短短片刻之间,便想到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朱常洛沉吟了片刻,觉得倒是颇为可行。

    群臣争得是一个主考官的位置,恩科是科举,所以主考官的意义重大,不可能交给清流词臣之外的人来担任,若是朱常洛真的坚持给程大位的话,那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

    但是反过来想,若是主考官由自己来担任呢?

    天子亲自下场主考恩科,这是隆恩浩荡,士子们只会高兴,这可是真真正正的成为天子门生的机会,百年不遇的机会,至于朝臣们,天子重贤选才,是圣君作为,谁敢多说一个字。

    而除了主考官之外,其他的同考官,阅卷官之流,虽然同样重要,但是终归可操作性大了许多,至少把程大位安排成数算一科的阅卷官,还是勉强能做到的。

    如此一来,有这位老先生亲自把关,当可以保障这批监生的质量!

    “几位爱卿以为呢?”

    面上浮起一丝笑意,朱常洛转过头问道。

    “陛下圣明!”

    一群人暗暗腹诽李廷机见缝插针之余,也只能低头称颂。

    天子都表示的这么明显的,谁敢不说好?

    不过这些人心底的腹诽,朱常洛却是毫不在意,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明日朕便诏谕内阁,此次恩科,朕亲自主考!到时候,李先生便来做同考官罢!”

    “谢陛下!”

    李廷机顿时大喜,开口谢恩道。

    不瞒其他人说,李廷机心里的确打着谋求这次同考官的主意,要知道,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他是唯一一个没有主考过会试的阁臣,资历之上总是有所欠缺。

    而这一次的恩科本来是他最大的机会,但是因为上次廷议的事情,天子恼怒于他,已经有让方从哲来主考的意思。

    最明显的信号就是调任方从哲主管翰林院,这让李阁老感到了空前的危机。

    虽然说方从哲要是主考了这次会试未必就会超过他,但是总算是有了可以和他叫板的资本,所以李阁老早就盘算着怎么把这次差事给他搅黄了,没想到今天竟恰巧让他碰上了这么个机会。

    既然主考官是天子亲自出任,那么方从哲肯定是混不上了,而同考官有足足好几个的名额,他只要努力争取一番,怎么也能混上一个,到时候即便方从哲也混上了同考官,那也是不分伯仲,自己还是压他一头,何况有了这层资历,他在内阁的短板就算是补上了。

    可谁料他还没开口,就被天子洞悉了用意,而且大大方方的就遂了他的愿,岂能让李阁老不高兴?

第七百二十五章 :力争上游孙天官() 
对于李阁老心中的想法,朱常洛自然是洞若观火,但是他并不反感,反而愿意适当的遂了他的愿,所谓用人者,不外乎大棒甜枣两个办法,李阁老受够了大棒子,现在既然幡然醒悟,自然要给两个甜枣。【。aiyoushenm】

    更何况,作为君上,一定要做到的就是赏罚分明,既然李廷机替他解决了麻烦,缓和了气氛,那么给他些好处是应该的,相反的,像方从哲那样犯了错的,哪怕是情有可原,也须得有所惩戒。

    事实上,真正坐上这个位置之后,朱常洛才发现,他越发喜欢真人了,无论是真小人还是真君子,都有该用的用处,反倒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肚子里却男盗女娼的伪君子,最是坏事!

    “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的想法?”

    不过这些都扯远了,叹了口气,朱常洛继续开口问道。

    国子监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他今天真正想要说的,只不过恰逢其会,方从哲提了起来,他便稍稍提前了些来做这些事情,但是今天的主题是肃清吏治,虽然李廷机等人都说了不少,但是终归是没有讲到朱常洛想要的点子上。

    在场的大臣们都是老狐狸,又岂会看不出天子的神色变化,也自然知道是缘何而来,不过这个当口,他们却是眼观鼻鼻观心,静默不言。

    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天子的心思实在是太难猜了,他们已经把能想到的都说了,可看这副样子,天子却是仍不满意……

    朱常洛心里有些失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不到自己所要说的,而是在感叹大明的官场已经颓废到了如此地步。

    明明他想要的话,是历朝历代都不会忽视的问题,但是偏偏到了如今,满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提起,无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