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罗瑞卿-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瑞卿一想到这,精神为之一振。

不一会儿,人都到齐了。

罗瑞卿环视了大家一遍,说:“同志们,现在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了。一定要振奋精神,做好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接着,他把毛主席的讲话内容又向大家讲了一遍,然后说:“现在,大家把情况说一说,好做到心中有数。”

罗瑞卿的这个要求,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有的说:“现在最要命的是搞不到粮食……”

有的接住话头:“派出去寻找粮食的人,不是找不到人家,就是虽然有人家,主人却早逃得不见了……”

有的加上了分析:“这地方的人对红军的误解太深了……”

还有人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大家身上带的盐巴也快用完了,有的战士连舔一舔也舍不得了,有的战士出现了身体发软的症状……”

大家七嘴八舌,忧心忡忡。

罗瑞卿听着大家的议论,思考着,思考着,……天色渐渐暗下来。罗瑞卿在同志们的议论声中站起来,高大的身躯已显得瘦削。

他用手一挥,打住了大家的话头:“同志们,情况就是这么严重。为了保存力量,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想办法搞到粮食。各班通知下去,出去搞粮食时,如果主人不在,可以进房子里去找,找到粮食给人家写个条子,留下买粮食的钱。意思就说:我们是红军,现在很困难,不这样不行。还要加上,革命胜利以后,我们一定加倍偿还。”

说到这里,罗瑞卿顿了顿,用刚毅的目光扫了大家一眼:“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把现在的困难告诉同志们,把克服困难的办法告诉同志们,更要把克服困难走出草地的重要意义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一定要坚定钢铁意志。我们也一定能够走出草地。我们一定要把这支队伍带到川陕甘地区去。”

罗瑞卿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这时,警卫员抱着一摞饼子走到了他的身边。

“罗局长,借回来了。”

警卫员的声音里透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好!陈光师长够朋友。”

“有您的借条,他还能不借么?”

“借?”

在座的保卫局干部都疑惑起来。

“是啊,罗局长真逗,要就要呗,还打个借条。”

“别耍舌头。刚才急出来的眼泪都抹到哪里去了?”

罗瑞卿“将”了警卫员一军。原来他白天因为实在找不到吃的东西,急得哭起来了。

罗瑞卿接着说:“好了,办法已经讲过了,现在也有了这八个饼子,可解燃眉之急喽。

咱们把它们按各班人数切成小块分开,带回去,再把找到的野菜洗好,点起簧火,让同志们热热乎乎地吃一顿吧。“

分完饼子,会就散了。在保卫局的营地上,一会就点起了好几堆熊熊簧火。在浓重的夜色中,火焰显得特别明亮,特别旺盛。

战士们围着篝火,互相靠着,挤着,有的还枕着别人的腿。火堆上搪瓷缸、瓦盆里煮着野菜饼子末汤,有的在烤衣服,有的在整理枪械,有的给大家讲起了民间故事,战斗经历……有的哼起了家乡的小曲,有的畅谈起将来……营地上一片生机。

罗瑞卿知道小会的精神已传达了,他的脸上渐渐地浮起笑意。

夜色越来越深,夜气越来越重,营地上仍然篝火旺盛。不知是谁带了头,大家唱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

歌声越来越深沉悲壮,越来越充满力量。

1935年8 月下旬,班佑、巴西地区。

罗瑞卿带着保卫局的干部战士随红军先遣队终于走出了茫茫的大草地。

眼尖的战士,已经看见了前面矮小的房屋、成群的牛羊、葱绿的树木。

“看,前面有人家了。”

这一喊,大家都兴奋起来,欢呼起来:“我们胜利了!”

“我们终于战胜草地了。”

罗瑞卿的心情也是同样的激动。他眼里闪着泪光,回头对骑在骡子上的侦察科长谢滋群说:“小谢,我们终于走出来了。”

谢滋群感动地点着头,哽咽地说:“罗局长,是您把我拖出来的。”

谢滋群的话是有来头的。在过草地时,他不知什么原因,吐了很多血,身体虚弱得走不动路。有些同志就按以前的做法,建议把他寄养在老乡家里。

罗瑞卿不同意,说:“一定要把谢滋群带走,不能走就用担架抬!”随后就亲自组织人抬担架。谢滋群坐了几天的担架后,身体状况渐渐好转,罗瑞卿又拨给他一头骡子骑。现在,当谢滋群终于随大家踏上这干硬的土地时,他怎能不激动呢?

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才发现,这里只有十几座蒙古包式的矮房子,墙壁都是用牛粪糊成的,但并没有臭味。屋内除了有几堆干牛粪外,并没有人,也没有可吃可用的东西。大家都戏称它为“牛屎房子。”

“牛屎房子也不错啊。”

大家都为终于有了房子可住而兴奋不已。

于是,大家纷纷动手,打扫房子,燃起干牛粪,煮饭,烤衣服,洗脸,忙得不亦乐乎。

晚霞在天边燃烧起来,营地上笑语喧哗,热气腾腾。

罗瑞卿把保卫局干部召集在一间牛屎房子里来,他要告诉大家一个严重的情况。

待大家坐定后,罗瑞卿低沉地开了口:“同志们,我现在向大家通报一个情况:有人不同意北上,同中央闹矛盾,说我们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后,是打掩护战,纪律松弛,人员疲惫,减员太大,有失败悲观情绪,应当放弃进军川陕甘的计划南下。这是错误的。

我们要坚决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要跟着中央走,跟着毛主席走,别人的话我们不要听!“

大家都听说20日左右中央已开过了毛儿盖会议,心里都明白罗局长是在传达会议精神了,神情不由得都严肃起来。

罗瑞卿又想到有人企图挑动红军打红军的行为,又含而不露地对大家说:“我们是中央红军,要顾全大局,不能乱来,即使避免不了,也要听中央、听军团部的指挥,绝不允许自行其事。这话大家要记住,带好部队,严守纪律。”

大家刚刚放松的心弦又绷紧了。

“是谁在同中央闹矛盾呢?”

罗瑞卿在会上没有说出张国焘的名字。这是中央的纪律。

1935年9 月下旬。甘肃宕昌县哈达铺。

中共中央于9 月20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阐明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在会上,毛泽东正式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决定部队改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同志当司令员,他兼政委、下属三个纵队。红一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红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中革军委直属纵队改编为第三纵队。罗瑞卿任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接受任命后,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更加踏实地进行工作,率领二纵队指战员向陕北进发。

路上,罗瑞卿接到了一个报告,说五团特派员周贯五痢疾加重,不仅不能走路,而且骑马也坐不住。

“怎么病成这个样子?”

罗瑞卿关切地问来人。

“周贯五同志在进草地时就拉肚子。进草地别人背三十斤粮食,他只背了八斤粮食,然后省着吃,坚持到哈达铺。休息两天,病不但没好,反而加重了。”“多好的同志啊!”

罗瑞卿能深刻地感受到周贯五是以多么大的毅力走出草地的。

他立即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赶到周贯五住处。

周贯五身体已经很虚弱了,颧骨突出,面色煞白。可当他知道罗瑞卿的来意后,坚持着说:“罗主任,不碍事,我能走。”

“别硬撑,我们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们的目的就要达到了,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毛主席说,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说到这里,罗瑞卿回头对带来的战士们说:“快,你们把周特派员抬到医院去,让他随医院前进。”战士们用强健的手臂搭成了“担架”,抬起周贯五就走。周贯五坐在“担架”上,频频回首,眼里禽满了滚烫的泪水。

罗瑞卿向他挥挥手,叮嘱道:“老周,好好养病,到陕北再见!”

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

简陋的伙房里,罗瑞卿正在扒拉着饭。他此时已调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今天开会、布置工作回来晚了,过了饭时,伙夫老王刚把饭热好端上来。

这时,在旁边的房子里传来了不满的咕哝声:“罗局长也真是的,没收资本家的东西有什么错。”“哼,资本家的东西,是剥削别人来的,还叫咱们送回去,真想不通。”

罗瑞卿听着听着,眉头就皱起来了。他放下筷子,走进房去。

屋里的几个人一看局长皱着眉头走进来,全都一愣,立即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罗瑞卿一看他们的样子,心里想笑,却又平静他说:“你们别忘了一句老话:隔墙有耳。看来,三天的检讨时间还太短,应该再加两天,好好闭门思过 。”众人面面相觑,再不敢多说。

“怎么,哑巴了?不满就倒出来啊。”

他摆摆手:“坐下,坐下,别愣站着。”

几个人又都坐回原来位置。罗瑞卿语气更加平和起来:“同志们,你们出去执行任务,很辛苦。但必须掌握政策界限。苏区的商人不一定都是资本家,就是资本家也不能采取没收的办法。我们的政策是没收地主的。你没收了商人的,将来商人都怕我们,都跑了,苏区的商业会受到影响。毛主席说,我们红一方面军是革命的核心,我们还要在这里创建根据地,大家都像你们这么去做,把军民关系搞僵了,我们怎么立足,怎么开展工作?”

“可是,罗局长……”

说话的人满脸委屈。

罗瑞卿知道他们还想不通,就挥挥手说:“行了,再联系政策,联系大局,继续开会,把思想搞通。”

说完,罗瑞卿又返回伙房。老王把菜重热了一次,又端上来。

屋里的会继续开。

罗瑞卿边吃边听,其中一个声音使他又放下了碗筷:“我又没拿多少东西,不就是做了件衣服穿嘛。”

旁边的人也附和起来,把爬雪山、过草地时没衣穿的苦处都说出来了。

罗瑞卿脸色严肃起来,他想到了中央在榜罗镇会议上重申加强纪律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多么有预见啊。

他走进房去,语气严厉起来:“你要拿多少东西?你不是做衣服了吗?做衣服就不对嘛,就违反了纪律嘛。来,你背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检查一下,是不是违犯了纪律?”

说话的人脸腾地红了。他低下头,看着脚尖,脚尖搓着地上的黄土。

其他几个人也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屋子里霎时静了下来。各人的心里都在“检查”了。

罗瑞卿见同志们已经开始认识错误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的神情缓和下来,走过去,拉着刚才说话的人坐下来。

隔了一会儿,那个同志抬起头,对罗瑞卿说:“罗局长,我错了,犯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一条。”

“你拿的何止是一针一线啊,你把千针万线都披挂在自己身上了。”

罗瑞卿这句话,逗得大家都“扑嗤”笑出了声。

罗瑞卿见气氛缓和了,就朗声说道:“你们是保卫局的干部,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战士们都在看着我们哪。

陕北的老百姓都在看着我们哪。想想我们过彝民区,过哈达铺回民区,不是因为严格执行了红军纪律和民族政策,才得到当地人民的衷心拥护吗?中央要求我们继续发扬遵纪爱民的优良传统,是有针对性的,也是为长远着想的大家听着罗局长的话,神情都开朗起来。

罗瑞卿拍拍那个同志的肩膀,说:“好啦,继续开会,不但总结一下已经犯下的错误,更要想想以后该怎么做。你们使我快成‘周公三吐哺’了,老王也要向你们提意见了。”

罗瑞卿站起来,走出门去。

屋里的人目送着罗局长的背影离去,互相看看,做个鬼脸,齐声说道:“罗局长,请您放心吃饭吧。”

罗瑞卿早已坐下来,一看饭不见了,他喊到:“老王,有意见说说嘛,不能不管饭哟。”

“来喽,罗局长。”

老王把热气腾腾的饭送到了罗瑞卿的手里……

1935年11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大捷,为在西北开辟革命根据地举行了富有历史意义的奠基礼。罗瑞卿参加了这次战斗。此后,他又参加了东征,开始了新的战斗历程。

第六章办学校赴西安文韬胸中藏1936年6 月1 日。陕北瓦窑堡米粮山上一座庙宇门前。

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的开学典礼即将在这里举行。校门口,用青翠的松柏搭成的彩门生气勃勃,门楣两边,各插了一面红旗,在清新的风中猎猎飘扬。门楣中间,悬着“主席您好”四个大字,墨色鲜亮,苍健有力。

红大的学员们在教育长罗瑞卿的带领下,正仁立在门口,等着主席的到来。

罗瑞卿挤在人群中,回头望望坡上那十几眼修整一新的窑洞,白生生的窗纸,红英英的窗花,鲜亮中透着喜庆的气氛。平整的操场上,已洒过了清水。一排排砖砌的长凳,像整齐的队列。操场边上新栽的松树,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士兵,挺立着接受阳光和清风的沐浴。

“总算像个样子了,主席会很高兴的。”

罗瑞卿的心里一阵宽慰。他又想到了连日来还领着学员们找校址,修窑洞,砌凳子,平整操场,栽树浇水的辛苦,感觉到办成一件事真难啊。

他也看到了那位向他指点校址的老汉,仍然带着他的牧羊犬“黄儿”,也挤在人群中,白羊肚毛巾挽在头上,枣红色的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

罗瑞卿走过去,拉起老汉的手,诚恳地说:“大爷,真该感谢您,您帮了个大忙啊。”

“哦,罗同志,满意就好啊。这窑洞放着也是放着,现在红军同志用它,它也高兴呢。”

老汉花白的胡子一抖一抖地说。

“那,大爷,你们几个现在住哪儿啊?”

“这你不用管了,咱们这放羊的,四处为家。倒是红军同志是好样的,不嫌窑破,不嫌羊粪臭,硬把这破窑整治得像洞房一样。凭这一点,我老汉服红军,服毛主席,你们真是干事儿的哪。”

“看,毛主席他们来了!”

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人群的喧哗变成了欢呼,也打断了罗瑞卿和老汉的谈话。

毛泽东已经带着警卫员同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健步走来。

罗瑞卿趋步上前,向毛主席一行敬礼:“欢迎主席来讲话。”

“辛苦了,罗长子。”

毛泽东还礼后,朗声说。他抬头看到了门楣上的大字,风趣地说:“我好什么?白天开会,晚上办公,早上又来给你们上课。我的讲话提纲还是昨晚突击出来的,这叫临时抱佛脚,信口开河。哪像你们,严阵以待嘛!”

彩门旁的学员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主席讲什么,大家都欢迎!同志们说,是不是啊?”罗瑞卿大声说。

“是——”人群中又一片欢声笑语。

“好嘛,我讲罗长子当教育长,是我提议的!”毛泽东今天兴致很高,又开了一句玩笑。

大家在笑声中簇拥着毛泽东一行进了校院,来到操场上。毛泽东一行在讲台上就坐。学员们有秩序地坐在了亲身砌起的凳子上。会场上肃静下来。

罗瑞卿宣布典礼开始后,请毛泽东讲话。

毛泽东站起来,笑吟吟地说:“同志们,今天红大开学,我首先代表中央向大家恭贺开学之喜!”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办这么一所学校,是长征结束后就在考虑的事。怎样把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作为种子,加以培训和提高他们的水平,使之成为即将来临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的骨干,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5 月初东征结束,中央开会决定了这件事,并且决定:应利用抗日高潮到来之前的时机,抽调大批干部,从军团到连排基层干部,进红大学习,培训提高其军事政治程度。这个设想今天成为现实了。”

毛泽东说着,把右手插在腰里,身体一俯一仰,头上黑亮的长发一忽闪一忽闪地动,宽阔的前额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稍稍一挥左手,扬声说道:“大家知道,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北伐成功,但到现在它的革命使命还未完成。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

大家以有力的掌声回应主席的讲话。

中央领导和校长林彪先后也讲了话,勉励大家刻苦学习、迎接抗日的高潮的到来。操场上气氛热烈极了。

“现在,我提议,让罗长子,不,应该是罗教育长讲几句吧,他最有发言权嘛。”

主席的话又引起台上台下一阵欢笑。

罗瑞卿向台上、台下敬了一个严整的军礼,开始讲道:“首长们,同志们,主席说我最有发言权,实际上最有发言权的,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主席已经为我们红大确定了明确的教育方针,就是‘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并重,少而精’。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按中央的方针进行学习与锻炼,学好本领,提高军事政治程度,争取在抗日救国中的发言权。”

台下台下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罗瑞卿挥挥手,继续说:“我们在认识到自己的使命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现在,校舍是大家修补好的石窑,我们制好了石黑板,石粉笔、石床、石枕,油灯也是石头做的……大家的书桌,是活动的,就是我们的两个膝盖。

任务是艰巨的,条件是简陋的。但是,同志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大家也许还不怎么清楚,据老乡说咱们的窑洞是当年北宋名将、大文豪范仲淹戍边时住过的。大家还记得范仲淹的那两句话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我们就要在这里以这两句话,锤炼革命战士的高尚情操!”

罗瑞卿结束了他的讲话,激动地坐下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毛泽东望着罗瑞卿,频频点头。、毛泽东扭头对坐在身边的聂荣臻、耿飚等人说:“古人云,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们可成神仙了。好好‘修炼’吧,天下无事,你们就在这里参‘禅’悟‘道’;天下大乱,你们就出洞下山,救苦救难。”耿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