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盛世隐殇-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晋王这时候正带着击退突厥的胜利战果返回大兴城。

    其实晋王其人,除了我这个后来者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很坏之外,他在公卿之中的名声很好,连老爹也忍不住要称赞他才智出众,因为他在江东的治理卓有成效——在陈朝被灭之后南方一直有反隋的力量,除了少数声势太大的用兵力镇压之外,其他蠢蠢欲动的反对力量都被晋王用极具笼络力量的手段分化得连影子都找不到了,他在扬州总管任上为隋帝国在江东的统治树立威信,而他自己则在南方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统治中心——江都。南方士人对太子被废普遍感到无所谓,除了我所知道的方先生,而他个人的反对根本是沧海一粟,起不到半点作用,历史的巨轮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方向,除非你是皇帝——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就算是皇帝也没用。

    寒冬已至,冷冽的风盘剥着空气中的最后一丝温度,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吹进脖子里的风非常尖锐,刺得人很不舒服。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冬天,我总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安静很多,书房的时光像静止了一样,蜡烛从天明到天暗一直烧着,偶尔映出一张熟悉的脸,在烛台上留下一条暗红的泪痕,而我则拿着书,时不时向窗外看看,光秃秃的树枝在颤动着。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对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开始留心起来。

    我猜测是因为遇到了许若修,这是我来到这里来之后遇见的第一个非姐妹同龄异性,她的出现使我的感受变得敏锐,或许是因为怕错过了什么,我对所有与她有关的事都很关心,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她的离开。我下意识地觉得那天在十业寺和她的相遇并不是偶然,或者就算是偶然吧,也十分不寻常。

    我记得她走出观音殿时的神情,带着一点决绝的味道,我那时候以为她是因为许了愿而满足,现在仔细想想更像是在和什么告别。联想起寺里的慧通和尚送我的东西以及他最后莫名其妙的死,我觉得有一个巨大的阴谋……也许不是阴谋,但肯定是某件事,正在发生着,并且与我有关。

    我的猜想立刻得到了证实,因为就在太子被废不久,府上就收到了一封信,是写给我的,没有署名。这就很奇怪了,因为不太会有人写信给小孩子,就算有,我在这里一共认识的人就没有几个,又有谁会写信给我呢?

    信的内容让我大跌眼镜,大意是说有一个叫做什么青釭阁的秘密组织曾经是秦王手下的一支秘密力量,如今秦王已逝,阁主慧通禅师遇害,青釭阁现在没有主人,而我手持青釭阁令,是慧通禅师选定的继承人,因此写这封信的人代表青釭阁所有人向我表达问候,并恭迎我继承青釭阁阁主之位。信的最下面落款是一个“柒”字。

    我翻出慧通给我的小盾牌看了很久,难道这个就是青釭阁令?我想了半天什么都没想到只想骂人,这都乱七八糟的什么人……不经过别人允许就随便决定别人的生活,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我是小弟我不能说什么,但是现在……我是唐国公府的长公子,怎么能你们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将手中的小盾牌朝桌子上猛地一扔,只听“咔嚓”一声,那个小盾牌居然直直地立在了桌子上。

    我吓了一跳,走过去瞧了瞧,原来是在盾牌的下方伸出了一截细长的金属条,就是这个金属条插进了桌子,才让这个小盾牌立了起来。我颇费了些力气才把它拔出来,下面的金属条有点长,完全伸出来大概有二十厘米,像一把窄刃剑的刀刃,不过更薄更细,这个……怎么把它装回去呢?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盾牌上的“柒”字原本是和盾牌平行的,现在却变成了斜向,机智聪明的我将这个字掰正了,那截伸出来的剑刃就“嗖”地一声缩了回去,有点像现代社会的卷尺,不过要比卷尺帅多了。

    我手里把玩着这个小玩意很久,直到蓉儿进来说到了晚饭时间,我还在想青釭阁是个什么东西……或者说是个什么地方。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做了青釭阁的阁主,这在我的感觉里当然很不真实。

    我并不知道做了这个什么乱七八糟的阁主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好奇,但是我不知道是谁给我写了这封信,所以也只能够好奇一下,这个好奇心可能一时半会还得不到满足。但是我想错了,过了没几天,我就遭遇了一件我自从来到这里以来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事。

    这天晚上我和平常一样吃过晚饭回到房里,随手翻了几页书,觉得有点困了就去睡觉,本来这一切都很正常,可是我在睡梦中却觉得脖子凉凉的,非常不舒服,最开始我以为是在做梦,可是梦里的感觉不可能这么真实啊。

    我终于在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中醒了过来,才睁开眼睛就看见一双鬼魅一样的眼睛盯着我看,我一惊差点从床上跳了起来——却发现根本就跳不起来,因为我瞥见一把刀就压在我的脖子上,刀背抵着我的脖子,就是这把刀把我弄醒的。

    我张口想叫出声来,却见到那个像鬼魅一样的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他蒙着脸,黑黢黢的我也看不清他长什么样,万一我叫出声来,他就一刀杀了我怎么办?我只好把张开老大的嘴巴合上。

    他压着声音说道:“阁主勿惊。属下乃护剑使荀一,今日为太子殿下而来。”

    我眨眨眼睛,又点了点头表示我知道了。我想这个太子殿下怎么这么能耐,因为太子殿下在我的想象中就是个一点本事也没有的脓包。

    那黑衣人继续说道:“阁主有所不知。太子殿下被废实则有人诬陷,太子殿下想请青釭阁出面查出究竟是谁构陷了太子殿下,因此来请示阁主。”

    我听他把话说完了才知道他来这里的大致目的,他们想找出究竟是谁陷害了太子……等等,构陷太子的,不正是我老爹吗?

    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那黑衣人见状道:“阁主可能不知道,青釭阁如今效忠太子殿下,如今太子殿下身陷囹圄,请阁主下令彻查此事,一定找出幕后之人。”他的声音低沉缓慢但非常坚定,感觉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

    “查出来之后呢?”我问。

    “杀无赦。”他的话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我想这不是叫我和老爹对着干嘛?这怎么行?再说了,历史上本来就是晋王后来做了皇帝,你们还挣扎个什么劲?可我总不能这么跟他说吧。

    我不知道这个青釭阁的力量有多大,所以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查得出是老爹搞的鬼,但万一他们查出来了,那我该怎么办?看这个荀一手里的刀,我有点慌,这肯定和“七不杀”山庄差不多,他们能放过老爹?不可能的,“杀无赦”这三个字绝对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我想我不过多去了几趟十业寺就遇到这么大的麻烦,这叫我怎么信佛?佛要是真的有灵,我这么虔诚地去拜,为什么没有得到我想要的,反而碰到了这档子破事?

    我犹豫着想拒绝他又不敢拒绝,只好试探性地说道:“看样子太子殿下大势已去,你们为什么还效忠他?”

    荀一道:“阁主之命,不敢有违。”阁主之命?现在我是阁主了,我可不想效忠那个没有希望的太子。

    我示意他把刀收起来,道:“现在的阁主是我?”

    “是。”荀一的回答很简短。

    我从枕头底下摸出青釭阁令,道:“那好,我要你们不再查这些事,你能听吗?”

    他显然是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为何?”

    我耸耸肩道:“我也不知道。”

    耍无赖是我以前的一大本事,特别是在周围的人都十分无理的时候,只有比他们更没有道理才能够占据主动权。现在我看青釭阁也是这样,前阁主慧通就是通过耍无赖的方式逼着我接了青釭阁令,阁主都是这样,手下的人怎么可能讲道理?那我只好比他们更无赖才行了,这也不能怪我。

    荀一道:“属下不解,请阁主明示。”

    我对他翻了一个白眼,“这世上可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理由的。如果真有的话,也应该是你先解释给我听,为什么你们会让我一个小孩子来做这个阁主?”

第26章 东宫易主(二)() 
荀一道:“前阁主曾说过,公子是有缘人。”

    这个回答听上去倒的确像是出家人说的话,可是也跟没有回答没什么两样,我提取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好接着问道:“什么叫有缘人?”

    荀一如鬼魅的眼神中也露出一丝困惑,道:“阁主并没有说清楚,只是说公子若为阁主,能解青釭阁之危。”

    我总算理解了一点,只好十分无奈地答道:“我……”才说了一个字,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刚刚那样说话也太有失身份了吧。

    我低声咳嗽了一声,道:“在下手无缚鸡之力,恐怕不能如慧通禅师所愿。”

    荀一道:“无论如何,请公子先听某一言。”

    我煞有介事道:“长夜漫漫,听也无妨。”

    他接着讲起了青釭阁目前遇到的危机,当然了,鉴于我连青釭阁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所以他非常详细地讲述了青釭阁的历史。

    原来青釭阁可以追溯到司马氏代魏的时候,距今已有三百多年。青釭阁初建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曹魏建立晋朝的咸熙二年,当时国政已为司马氏把持,在位的元皇帝曹奂即位之初就为司马氏的傀儡,司马昭于咸熙二年病逝,几个月后其子司马炎效仿魏文帝代汉之举篡魏,元皇帝被迫迁居邺城,做了陈留王。王后卞氏一族为了保存曹魏的力量,联合当时忠于魏武帝的七大家族组建了青釭阁,青釭阁的信物青釭阁令,便是由当年武帝佩剑青釭剑熔铸打造而成,第一任阁主是王后卞氏,卞王后小字柒儿,便是青釭阁令上那个“柒”字的由来。

    最初青釭阁以复国为念,但是因为司马炎对元皇帝实在很好,元皇帝并无复国之心,因此青釭阁在当时只是保护元皇帝的一支力量,后来战乱频仍,青釭阁遂隐于乱世之中不再出现,但是青釭阁的门人还是一代代传了下来,到如今已经有七八代了。

    “这与如今太子和晋王之争有什么关系?”我听完荀一讲述的历史,一脸茫然。

    荀一道:“原本并无关系,但……青釭阁门人丁余,以勇力为秦王亲卫,数年前秦王在并州曾遭行刺,丁余为保全秦王杀了行刺之人,当时与丁余一道的慧通禅师为秦王府门客,也出手相助,后来丁余被仇家所杀,慧通禅师避祸出家,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还是被人发现了身份,并且据说有人扬言要将青釭阁灭门。慧通禅师知道仇家已经找上了门,因此将青釭阁令传给公子,希望公子能够化解为难,保全青釭阁。”

    也就是说,慧通和尚其实是丢给了我一个烂摊子?那些个刺杀秦王的刺客不用说一定是“七不杀”山庄的人了,老爹说要是有人杀了他们的庄客,山庄所有的人都会不计代价为其复仇,而现在青釭阁就是被仇家找上门来了。

    说我能够解决危机简直是在开玩笑,上次那些来找老爹麻烦的人都是被老爹给打发走的,要我上估计还没出手就被一剑砍成两截了。我很怀疑慧通是搞错了,忙道:“你们得罪了‘七不杀’山庄?若果真如此,想必是慧通禅师弄错了,在下不过……”

    我话还没说完荀一就道:“慧通禅师不会弄错,下一任阁主就是公子。”

    我想了想——荀一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我发号施令,让他们有正当的理由去追查太子被构陷的真相,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查找太子被构陷这件事跟解决青釭阁遇到的问题也没什么关系,而且据他所说,青釭阁的人不是都隐藏起来了吗?就算“七不杀”山庄的人想要怎么样,恐怕也不能够吧。

    我正要说话,荀一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又道:“本来青釭阁门人并无危险,但阁中出了叛徒,正是这个叛徒出卖了慧通禅师。”

    “你们找到这个叛徒了吗?或者有谁嫌疑较大吗?”

    荀一摇摇头,“没有。组建青釭阁的七大家族为——曹氏、卞氏、夏侯氏、荀氏、丁氏、张氏和许氏,慧通禅师俗家姓许,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并不多,但是没有一个人有嫌疑。”

    我听到“许氏”这两个字,想起许若修也姓许,几乎可以肯定她一定和这个阁有什么关系,她急急忙忙从岐州搬走,大概是为了避祸。这个想法实际上安慰了我自己,我几乎是立刻就原谅了她的不告而别。可是再想一想,我还是搞不懂。

    “我还是不太明白,这仿佛和储君之争无涉。”我听了半天,不但没有想明白,反而更加疑惑了,就算“七不杀”山庄与青釭阁为仇,这感觉像是帮派之间的打打杀杀,与上层权力的斗争没有半点关系啊。

    荀一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秦王殿下之所以英年早逝,乃是中毒所致,下毒之人便是‘七不杀’山庄的人,他们并非完全为了晋王,部分也出于报复的私心,只因当年他们想杀慧通禅师,却因秦王殿下的处处阻挠而未能得逞。秦王殿下临死之时仍希望太子殿下能顺利继承大统,因此我们才找到了太子殿下,希望助太子殿下一臂之力,以告慰秦王殿下在天之灵。”

    他说着拿起桌上的杯子倒了一杯水喝,我接过他的话道:“时逢晋王出征在外,你们以为太子定然无事,谁知竟有人暗中构陷,导致太子被废。”我说这话的时候心虚得一塌糊涂,我怀疑我的脸一定红透了,幸好是在晚上荀一看不见。

    荀一连连点头,道:“公子说得正是。”

    我又道:“只是晋王权势日盛,想要扭转局面恐非易事。青釭阁远在朝堂之外,插不上手,而你们的阁主区区在下,年不过十二,也掀不起风浪,恐怕青釭阁注定要失义于九泉下的秦王殿下了。”

    我看见荀一黯然地低下头去,那如鬼魅地眼睛里识失去了神采,头仿佛极不情愿地点了两下,沉默了很久都没有再说话。

    听了荀一玄而又玄的故事我当然一点睡意都没有了,也只是注视着从窗户里射进来的泛白的月光发呆,根本不知道说什么。我又从来不会安慰人。

    “无论如何,请公子试一试。”荀一恳求道。

    我想了想,对他说道:“我能相信你吗?”

    荀一道:“能。”

    我道:“你们不必费力去查,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构陷太子殿下的不是别人,正是家父……”

    荀一猛地抬起头来,手按着刀柄,阴冷的眼神如利刃一般,刺着我很不舒服。

    我顿了顿接着道:“并非家父甘愿为之,去岁中秋刺史府遭人行刺,正是晋王派‘七不杀’山庄所为。晋王以全府上下性命相挟,家父此举实属无奈,还请你们谅解。”

    荀一将压着刀柄的手松了松,道:“公子如此坦诚,荀一拜服。”

    我道:“实不相瞒,依我之见,想要保全青釭阁,最好不再插手东宫之争,替晋王出力的‘七不杀’山庄,原本就想除了青釭阁。若此时青釭阁仍不放手,非要与晋王为敌,恐怕即便慧通禅师还在,青釭阁也不可能保全了。”

    荀一不说话,这些连我一个局外人都知道,他也一定明白。但是道理谁都懂,身在局中的人却往往想得清楚却行事糊涂,大概就是所谓“当局者迷”。

    我见他不说话,又道:“其实论智慧谋略,我更欣赏晋王。而且太子殿下已经失宠,秦王殿下遗愿恐怕难以实现,如今‘七不杀’山庄替晋王殿下效力,恐无暇顾及青釭阁,最好的办法是不去主动招惹他们。如果我的确是青釭阁阁主,我建议青釭阁还是不要再插手此事,你以为呢?”

    荀一似乎愣了一下,想要说什么但没有说,只答了声“是”。窗外的天色由明变暗,又渐渐似乎露出一丝微白,他望了望窗外的天色,道:“天色渐明,属下告退。”说完都不等我反应就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从这天晚上开始,我有了自己的秘密。

    事情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着,不管有什么力量想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干预,开皇二十年十月,晋王还是毫无悬念地被册封为皇太子,以晋王如今在朝中的势力,这意味着太子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他马上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就在晋王被封为皇太子没多久,朝中继虞庆则之后的另一个大臣——史万岁——也遭了殃,他也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废太子的一党。遭殃的过程像是游戏中设定好的程序一样,之前的陆开明,不久前的虞庆则,再是这位史万岁,都由一个既定的模式获罪,最后都毫无悬念地挂掉了。史万岁死得也很惨——被吊在宫门外活活打死。

    晋王……不对,现在应该是皇太子了,皇太子排除异己的手段凌厉而严酷,老爹说起来的时候都忍不住摇头叹气,为那些或遭贬谪或被弄死的朝臣们可惜,而我却很庆幸,因为我有一个深藏不露机关算尽的高级玩家老爹,能够在复杂的朝堂之争中保全我们。但是除此之外,尽管我那天晚上的解释说服了荀一,却没有办法说服我自己,实际上自从老爹参与了构陷太子一事,我对他的看法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第27章 兵行诡道(一)() 
我认同他为了自保而做出的选择,但是那些人呢?远的不说,就说我最熟悉的方先生,他当年为了陈国所做出的牺牲算什么呢?还有改了名字的仇家少公子,他当年刺杀杨素又是为了什么呢?做人总得有点信仰,老爹之前说他的信仰是心怀坦诚,可是连自己都不遵从的信仰能够叫做信仰吗?我有点迷茫,接着想到了自己,从前我的信仰是吃喝玩乐或者混得好一点当老大,可现在呢?

    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没有想过如果我处在老爹的位置究竟该怎么做才恰当,但随着老爹掺和太子之争的程度加深,我之前对于他的理解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我发现事情并不如老爹当初所言迫不得已,他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让我不得不怀疑他原本就想要参与其中。我虽然知道老爹说的没错——支持太子或者晋王与人品无关,在乎个人选择而已。但是我也有基本的是非观,就算不论什么忠孝仁义,陷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