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仙田-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大的信息流涌入,唐墨有意识的过滤掉无关的信息,不做过多思考,重点寻找洛晴有关的线索。

    半个多时辰后,唐墨本尊终于找到了洛晴。

    洛晴正被绑在京城郊区的一间房子之中,房子的窗户完全封闭了起来,而房间之中,除了洛晴,还有一个男人,正拿着一根鞭子,在抽打洛晴。

    这个男人唐墨没有印象也不需要认识,发现洛晴之后,唐墨便直接飞向洛晴所在之地,几分钟后,唐墨赶到了这间房子上空,然后落在了房屋门前。

    没有丝毫犹豫,唐墨直接推开了房门。

    洛晴身上的衣服已经被她的血迹染红,此刻她脸色苍白快要昏迷过去,而那个男人则是回头看见唐墨本尊,眼中是奇怪和思索之意。

    “阁下何人?”男人镇定的看着唐墨本尊,并无慌乱之人。

    “杀你之人”唐墨说到,然后一指点出,一道法力扫过,男人的身体直接被粉碎,落在地上成为一片尘土,至于他究竟是谁,唐墨相信以后自己会知道的。

    唐墨走到洛晴身前,用手指一扫,将洛晴身上的铁链化成粉末,然后抱住了坠落的洛晴。

    “我什么都没有说,图纸……图纸还在……”洛晴说完,便昏迷了过去。

    看着昏迷的洛晴,唐墨爱才之心更盛,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她取出一瓶仙水,把洛晴放在膝上,然后喂着她喝了下去。

第九十六章 救人不留名() 
看着洛晴一点点的喝下仙水,唐墨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打碎了一般,让她喝下仙水,这一世她便只属于她所有了。

    唐墨看着喝下仙水的洛晴,身上的伤快速的恢复,鞭痕在几息内消失,皮肤也多了许多生机的色彩。

    唐墨抱着洛晴,最终落在一处无人的小巷,当洛晴快要醒来的时候,唐墨飞天而去。

    幽幽醒转的洛晴睁开了眼睛,她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处小巷之中,身上的伤痕似乎都消失了,感觉不到疼痛。

    洛晴摸了摸胸前,图纸还在。

    挣扎着从地上坐起来,洛晴看了下身边的环境,小巷里空无一人,救她之人早已离去。

    突然洛晴注意到,在她身边不远处,一根奇怪的丝线落在地上。

    自己几时有了这般敏锐的感觉了?来不及细细思考,洛晴捡起了掉落的丝线,丝线是红色的,上面带着淡淡的香味,救她的应该是一个女人。

    唐墨之所以选择不让洛晴知道是自己救了她,还是不想在洛晴面前暴露自己的武功,一直以来洛晴都以为唐墨本尊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和武林高手搭不上边的存在,所以洛晴看待唐墨本尊,更多是一种知心朋友的态度,唐墨不想改变两人间这种难得的关系,所以选择了悄悄离去。

    洛晴猜不出救自己的人究竟是谁,她心里感觉到庆幸的同时,也感觉到一阵阵后怕,如果这个人没有救她,那么也许明年就是她的祭日吧。

    洛晴离开小巷,发现自己出现的地方是距离自家宅院只有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洛晴很快回到了自家宅院,两名护卫看到洛晴,急忙行礼到,“见过主人。”

    “起来吧”洛晴让两人平身,心里想着自己以后一定要加强身边的护卫,绝不能再孤身一人外出。如果有必要,她自己也要修练武功,目的则是为了防身。

    回到书房,洛晴拿出身上的图纸,继续看了起来,在皇宫里面时,她只是匆匆一瞥,并没有看得太过真切,如今越是仔细看来,越是发现这图纸十分精妙,其结构之详细,构造之巧妙,都远超洛晴自己的想象。

    此时在皇宫之中,唐墨终于放心,本尊一直等到洛晴安全回到家里,才从洛晴宅院所在之地的空中离去,刚才唐墨本尊一直在高空用神念看着洛晴,直到确认洛晴彻底安全。

    火器之事告一段落,火器造出之前,唐墨没有对外扩张的打算,如今唐墨最想做的就是挣更多的钱。

    半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农民起义在中原燃起了烽火,起义的名号是唐墨不应该当皇帝,自古没有女子称帝的道理,所以要推翻女帝,恢复大明正统。

    这条消息传到京城时,起义已经发生了七天的时间,这个时代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全靠人力或者马力传递消息,因此消息滞后也并不奇怪。

    消息传到京城,震惊的不止是京城的百姓,朝堂之上同样乱作一团,有人提议安抚百姓,也有人提议立刻派兵镇压,更有人暗指唐墨应该退位让出皇帝宝座,被唐墨一气之下削了官职。

    朝堂之上,看着下面乱哄哄的群臣,唐墨不由烦躁异常,摆了摆手,旁边宣旨太监心领神会,一声尖利的高喝,“退朝——”

    然后唐墨甩袖从小门离开,留下太极殿群臣依然争论不休。

    太极殿上,宰相刘云芳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陛下已经走了”然后转身离开了太极殿。

    群臣这才熄了争吵,彼此都有些不安,因为惹怒了陛下究竟有什么后果,他们还不得而知。

    第二日,惹怒唐墨的后果出现,群臣都已经在朝堂上等待多时,唐墨依然没有上朝,大臣们以为这是皇帝要给他们下马威,个个敢怒不敢言,一个个在那里焦急的等待着。

    这时,太监的报传声从外面传来,“皇上驾到!”

    大臣们不由一起扭头向门外看去,就看见女皇脸上不显喜怒之色,施施然的走了进来。

    大臣们又急忙低下头,不敢继续盯着唐墨看去。

    唐墨走进太极殿,看着低着头们的大臣,冷哼一声,然后向着宝座走去。

    登上龙台,唐墨坐在宝座之上,用手凑起下巴,说到,“昨日之事,诸位可商量出什么结果了没?”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面面相觑,没有谁敢说话,见此唐墨不由冷笑一声,知道这是群臣知道她发怒,不敢触及。

    唐墨缓缓开口,语气充满上位者的优越感,“诸位既然不说,那我就拿主意吧。这些人试图把我推下帝位,却不知我的帝位来自先帝托付,受之于先帝,合乎天理道义,他们之举,乃是叛国之罪,当诛九族!”

    当唐墨说出诛九族三个字的时候,太极殿上似乎有寒风刮过,太极殿上的诸位大臣,身体都不由打了寒颤,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对反叛者的惩罚,也是对他们的警告。

    看着大臣们噤若寒蝉,唐墨嘴角露出冷笑,此时的唐墨,颇有冷艳之美,可惜满朝文武,无一人敢抬头,哪怕瞧上一眼,也是不敢。

    接着唐墨念出了一位武将的名字。

    “琅青”。

    “臣在”一位年轻的武将走了出来。

    他是军中少有的先天高手,之前只是一位边关统领,在唐墨改革军制之后得到重用,成为大明京城外驻军,大明京卫所的大统领。

    “这一次朕派你去平叛,所有叛军,全部剿灭,一个不留,之后查其九族,尽诛之。”唐墨说完,看着站在那里的年轻武将。

    琅青心中有着一股子闯劲,他知道这是一次立功的难得机会,叛军的命,在他眼中,只不过是功绩薄上的数字,他根本不在乎,只要能得到女皇的欢心,他杀再多人,也无所谓。

    琅青躬身说到,“琅青领旨。”

    “好,圣旨随后会由中书省下达,诸般粮草兵器,也不会缺少,这一次平叛做的好,朕准你升职一级。”唐墨承诺到。

    大明军制分为将,偏将,统领,大统领,往上还有都司,元帅等等。

    唐墨说的升职,是升为职称上更高的将军,而非升官,这一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琅青领旨离去,唐墨也宣布退朝,中书省很快拟好了圣旨,然后交给唐墨盖印批字。

    看着面前写着军令的圣旨,唐墨微微叹息一声,其实她远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果决。

第九十七章 平叛() 
这些人原本不过是贫苦的农民,他们之所以反叛,肯定是因为有人鼓动,鼓动之人才是真正为恶之人,但唐墨却要连这些农民一起杀掉,因为唐墨明白,妇人之仁只会害了自己,害了天下。

    只有铁血手段,才能够震慑那些宵小之徒。

    琅青是唐墨挑选出来的一位年轻将领,本身有着先天境界修为,派他去镇压叛乱,是最好的选择。

    唐墨在圣旨上盖上了印玺,然后把圣旨放在了左侧,明天就会有中书省的太监过来取走,然后前去传旨,琅青接旨之后,就可以带兵前去平叛了。

    第二天,琅青在府中接到了圣旨,他立刻带着圣旨,前往卫所领兵。

    兵部的文书也跟着下发到了户部,要求户部拨给相应的军粮。

    此时的大明元气尚足,打一次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户部很快拨出了军粮,派到了京城卫所之中。

    琅青点齐一万军队,然后携带军粮,离开了京卫所,前往叛乱之地进行平乱。

    琅青带着军队,并没有着急行军,虽然知道前方战事紧急,如果不尽快赶到会让叛乱越来越广,不过他更明白,如果带去一支疲惫之军,只会让情况越来越遭。

    一支疲惫之军解决不了问题,琅青镇定的带着军队,以每日三十里的速度向着叛乱之地而去。

    经历二十日时间之后,琅青终于去到了叛乱之地,而此时叛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在皇宫之中,唐墨并不太担心这一次平叛之事,她相信琅青的实力。

    前线的军报不断传回,琅青每日三十里正常行军,叛军规模越来越大,朝堂上的气氛也因此变得紧张了不少。

    有人指责琅青行军不利,行军速度太慢,应该予以撤换,被唐墨驳回。

    也有人说叛军势大,朝廷应早做准备,多备战争物资,也被唐墨驳回。

    不少大臣感觉女皇独断专行,心中渐渐生出不满。

    其中就有京城都司指挥使王耀祖。

    王耀祖本就不满唐墨越过他直接命令他手下大统领前去平叛,现在女皇又不听劝告,孤注一掷,更让他心中不满。

    王耀祖修为不高,只有后天五阶,之所以能当上都司指挥使,靠的是祖宗荫蔽。

    唐墨早对王耀祖感觉到一些不耐,想要把他撤换下去,但是一时间又找不到理由。

    毕竟王耀祖的父亲是开国元勋之一,没有充足的理由,唐墨也没有办法随意撤去他的官职。

    王耀祖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当着女皇的面说出来,只是不发一言,看起来满脸阴云。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到,“陛下,琅青无名无望,此次让他前去平叛,是最大的错误,还望陛下撤回琅青,另换他人。”

    这样的话语唐墨已经听了好几遍了,当然不会有所触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摆了摆手说到,“无需多言,朕意已决。”

    这时,王耀祖突然走了出来,说到,“陛下,琅青如此缓慢行军,恐怕目的是为了让叛军做大,然后他就跟随叛军一起反叛,以臣之见,现在就派人抓回琅青,还为时不晚。”

    这是诛心之言!

    唐墨一时感觉到有些难以回答,王耀祖这是故意逼她和琅青反目啊。

    如果她问王耀祖有何证据,王耀祖一定早有准备,他已经是挖好了坑,等着唐墨跳进去,然后害死琅青。

    唐墨的思维高速运转,终于想到了应对之法。

    “王爱卿,你为何如此肯定琅青有反叛之心?”

    “陛下,臣有证据。”

    唐墨顿了顿,说到,“琅青是否反叛,不可听信一人之言,再等几日看看吧。”

    说完,唐墨摆了摆手,示意退朝。

    “退朝——”太监尖细的声音落下,百官散去,唐墨也起身离开。

    这虽然看起来只是普通的缓兵之计,但也恰好是解决王耀祖计策的方法,只要时间过去,琅青自然能够平叛成功,到时候无论王耀祖能拿出什么样的证据,也都不再重要了。

    琅青此刻已经来到了叛军占领的永洛县西侧,远远望去,永洛县城已经被叛军攻陷,城门洞开,无数叛军聚集在县城下面,将永洛县城围的水泄不通。

    叛军显然没有行军的章法,他们都是乱民聚集,没有经历过任何训练,而且缺少兵器,士兵更是良莠不齐,什么样的人都有,老人孩子,女人都在其中。

    但是叛军胜在人数多,足足十万人聚在一起,光是声势都显得十分可怕。

    琅青带着一万军队,在距离叛军几里外扎营,他并不担心对面的叛军前来袭营,他们没有专业的训练,指挥都成问题,想要袭营不外乎白日做梦。

    琅青在中军帐中,拿出地图仔细的看了起来。

    他只有一万人,对面却有十万人,虽然对面都是乱民,但是寡不敌众,如果直接进行战斗,他的一万军队绝对无法阻挡十万叛军的冲击。

    所以要打败叛军,必须要借助地势。

    永洛县周围的地势,有一条山谷,两座大山,还有一条河谷。

    琅青的目光流转,最终落在了山谷之上。

    他准备借助这条山谷,然后使用诱敌之策,击败叛军。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去山谷中亲自查探一番,好确立接下来战斗的详细方略。

    三骑从琅青军营后面悄然离开,其上所乘之人是琅青和他的两个副将。

    三人离开军营,一路走向山谷方向。

    不久后他们进入山谷,开始观察这里的地势,整个山谷呈现内宽外窄的葫芦状,越往里走,山谷越宽。

    到了山谷尾端,又猛地收紧,只剩下一个很窄的出口。

    这里简直就是天然的伏击之地,琅青嘴角不由露出了笑容,心中大叹,“天助我也!”

    晚上,琅青在中军帐中和众千户以及两位副统领确定了第二日的诱敌和埋伏的方略,然后连夜分兵埋入到山谷两段,又派弓箭手登上两侧山崖,悄悄埋伏其上。

    第二日清晨,琅青带着剩下的一千士兵,向着十万叛军而去。

    一路上他们敲响行军鼓,声势浩大,并且大骂叛军不忠不义,人人得以诛之。

    终于,十万叛军被激怒,向着琅青的一千士兵冲了上来。

第九十八章 屠宰场() 
眼看自己的士兵就要被叛军包围,琅青便下令让士兵们跟着自己撤退。

    他提前并没有把计划告诉这些士兵,此刻撤退,士兵们惊慌失措,然而这正是琅青需要的效果。

    只有士兵们完全本色的表演,才不会引起叛军中首领人物的怀疑,毕竟是不是引诱的计策,每个带领军队之人都要会判断,对方就算是叛军,但也不能确定没有一两个懂得军事之人。

    琅青带着一千人的军队,拼命在前面逃跑,而十万叛军则在身后追赶,叛军已经基本失去了控制,叛军的首领叫做王元化,是一位擅长蛊惑民心的道士,他根本不懂如何管理军队,就是用三个基本原则来进行管理,吃光,拿光,一起干。

    十万叛军追着一千士兵往山谷方向而去,王元化也有点害怕被埋伏,但是他被裹挟在叛军之中,周围的人都在跑,他说话现在也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听到。

    王元化只能祈祷并无埋伏存在,这一千官军只是附近偶然路过的。

    显然王元化的算盘注定落空,十万叛军跟着一千士兵进入了狭长的葫芦形山谷之中,等到这十万人全部进入山谷,山谷两头便被早就埋伏其处的两边各自四千士兵堵住了出口。与此同时,山顶上两边各自一千士兵冲出,开始向着山谷中的人释放箭雨,他们放的不是普通的箭,而是沾了火油的火箭,点燃的火箭落入人群,点燃了叛军身上的衣服,火海一下蔓延开来,原本的十万大军,顷刻身处屠杀场之中。

    王元化身处其中,看着一个个叛军如割麦子一样的倒下,而官军没有一人的损伤,他心里又急又怒,然而此刻他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箭雨不断屠戮山谷中的叛军。这里面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然而此刻皆在被屠杀之列。

    站在山坡上指挥士兵放箭的琅青,眼中没有丝毫怜悯之色,在他看来,山谷中的叛军不过是一堆代表军功的数字,杀得越多,他的军功便越多。

    此刻那引诱叛军进入山谷的一千士兵,已经加入了山谷内侧出口处的三千士兵之中,一共四千士兵牢牢的守住了这一侧的出口,数十叛军想要重开缺口,但无异与以卵击石,根本没有丝毫效果,顷刻就覆灭其中。

    更多的叛军在惊慌中相互踩踏,彼此仇恨,面对山坡上连绵不绝的箭雨,他们惊惧着,内心深处只想从这里逃走,却被同伴的身体挡住,没有办法走出。

    叛军的数量快速的下降,每一波箭雨落下,都能杀死数千叛军,连绵的火海也在快速夺去叛军的生命,哭喊声,惊叫声,不断从叛军人群中传出。

    王元化心中万分后悔,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王元化艰难的想要从人群中离开,但是人实在太多了,人挤人,人挨人,根本没有可以逃走的空隙。

    他们就好像待宰的猪羊,被山坡上的箭雨一点点收割着生命。

    “我要施法了。”王元化知道今日凶多吉少,因此他打算耗费精血,施展那个他仅会的法术。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王元化一声大喝,然后咬破舌尖,将一口舌尖精血喷到手中短剑之上,然后他运转体内不多的内力,按照特殊法门,加在剑上。

    内力和精血起了反应,生成一股纯净的法力。

    王元化用手指抹过剑锋,然后用力向着山坡上一指,就见一道红色血光闪过,接着山坡之上一个弓箭手突然身体往后飞起,重重摔落在地。

    “隔空伤人,妖道啊!”旁边看到这一幕的弓箭手不由惊恐的喊到。

    琅青看到这一幕,知道如果不阻止的话,那么接下来极有可能就是自己这一方士兵溃散的结局。

    “什么妖道,武功罢了,我也能!”琅青大声喝到,然后他拔出腰间长剑,一挥之下,一道剑气射出,直接飞向王元化本人,王元化看到剑气,心中惊惧,急忙拉过一名亲信挡在身前,那剑气先杀两人,然后到了王元化身前,将其亲信击飞出去,王元化这才保得一名。

    看到自家将军也能隔空伤人,原本惊惧的弓箭手们又稳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