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微微一笑,上下打量着渊盖苏文:“哦,是么?若是你们渊家忠勇如此,为何渊公子你,作为渊家的嫡子,却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军的大营之中呢?你这算是被俘呢,还是通敌?”
渊盖苏文如遭雷击,一下子愣在了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世民哈哈一笑,上前拍了拍渊盖苏文的肩膀:“这就对了嘛,只要我们把你渊公子交给乙支文德,你渊家必会因为通敌而给满门抄斩,渊公子,跟我们继续合作,才是你,才是你们渊家唯一的生路!”(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骨肉重逢(38更)
渊盖苏文的双眼通红,一跃而前,紧紧地抓住了李世民的双臂,使劲地摇晃着:“不,不可以,你不可以把我交给乙支文德,我渊家的忠义之名,我渊家上下几百口人的性命,你不能这样断送掉!”
李世民一动不动,冷冷地看着渊盖苏文那血红的双眼,淡淡地说道:“这就得取决于你想跟我们做朋友,还是做敌人了!”
渊太祚全副披挂,在城门口向着身后的数千骑兵们发表着激动人心的演讲,靠着城门口一线的几千家民居,已经早就给拆迁一空,所有的砖瓦和土块,都成了守城的武器,所以这方圆十几里的城下,反倒是一片空旷,正好作为出击时集结兵力的地点。
渊太祚正讲到兴头上,城头的蒲鲜丑奴却突然大叫道:“主人,少主回来了!”
渊太祚本能地想要叫蒲鲜丑奴闭嘴,却突然浑身一震,看向了城头,喝道:“什么?哪个少主回来了?”
蒲鲜丑奴兴奋地叫道:“是长公子啊,去了隋营的长公子!”
渊太祚也顾不得再去演讲了,跳下了马,顺着楼梯直奔城头,甚至连金盔落地也顾不得去捡,渊盖苏武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弯腰捡起了那顶金盔,默默地跟着几十个亲兵的后面,走上城头。
渊太祚从城墙垛口探出了身,只见渊盖苏文一个人骑着匹瘦马,穿着丝绸衣服,站在吊桥前,而他身后三五里内,都不见一个隋军。
渊太祚连忙命人放下吊桥,渊盖苏文策马而入。却看到自己的老父正冲下了城楼,一边跑,一边叫道:“盖苏文啊,我的儿啊,真的是你吗?”
渊盖苏文终于忍不住了,这些天在隋营里。无时无刻不是在恐惧与自责中渡过,这回终于回到了老爹的身边,他再也不用压抑自己的情感,跳下马来,就扑进了渊太祚的怀里,号啕大哭起来。即使是凶恶残忍如渊家父子,这割裂不断的父子亲情,也让一边的高句丽将士们看得动容不已,想到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的亲朋好友。不少人也都跟着哽咽起来了。
久久,父子二人才停止了这份相对而泣,渊太祚拉着渊盖苏文的手,左看右看,说道:“你,你这是怎么回来的?隋人明明要逃跑了,怎么还会放你回城?”
渊盖苏文的脸色变得严肃而神秘起来,低声道:“父帅。这正是孩儿此次回来的原因,其中内情。还需要向父帅禀报。”
渊太祚勾了勾嘴角,沉声道:“跟我上城!”
城头有一段一百多步的空档,没有一个守军存在,父子二人在这里站定,渊太祚转头看着儿子的眼睛,沉声道:“盖苏文。你是不是在隋营里失了气节,真的投降了隋军,这次回来当说客来了?”
渊盖苏文连忙摆手道:“父帅,您怎么可以这样说儿子?孩儿宁可一死,也绝对不会做出有辱我们渊家声名的事情。”
渊太祚冷笑道:“那隋人难道是发了疯不成。让你回来?当初你出城是为了传信给乙支文德,现在他的大军来了,隋军却是一直在撤军,为什么偏偏留下了你呢?”
渊盖苏文咬了咬牙:“因为那李世民威胁孩儿,若是不跟他们合作,就把孩儿交给乙支文德,好让老贼有借口灭我渊家!”
渊太祚的嘴唇都在哆嗦,一抬手,重重地打了渊盖苏文一个耳光,厉声道:“你就因为怕这个,所以投降了隋军?!是不是!”
渊盖苏文一咬牙,脖子一梗,抗声道:“孩儿没有投降隋军,孩儿只是觉得那李世民言之有理,开出的条件也有利于我们渊家,所以孩儿拼着一死,也要回来向父帅禀报详情,若是孩儿说完之后,父帅觉得孩儿辱没了渊家,那孩儿现在就从这城上跳下去,一了百了,以示清白!”
渊太祚沉吟了一下,说道:“你说吧。阿大听着!”
渊盖苏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指着隋军的大营,说道:“隋军确实是撤军了,因为杨玄感在后方谋反,情况远比上次李世民说得严重,叛军势如破竹,已经在围攻隋都洛阳了,后方求救的文书如雪片一样地发到辽东,所以杨广才会连夜出逃,把百万大军扔给薛世雄,让他组织撤退。”
渊太祚的眼皮跳了跳:“然后他们就派了李世民入城,以高压姿态来逼我们投降,实际上是迷惑我军,以掩护自己的撤退?”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可是这个情报,乙支文德一早也知道了,就在杨玄感起兵消息传来的当天,隋营之中就有与杨玄感暗通的重臣,叛逃到了乙支文德那里,所以乙支文德才会接到了消息,并核实之后亲自率大军北渡鸭绿水,来摘桃子啦!”
说到这时在,渊盖苏文勾了勾嘴角,把李世民的话几乎一字不差地复述了出来:“这乙支文德若真的是想要消灭隋军,再来一次萨水大捷,肯定会星夜全军出动,趁着隋军刚退,人心惶惶的时候,一鼓而破,但那样也会面临隋军鼓余勇反击的风险,所以他一开始按兵不动,直到现在隋军大部已经撤离,只留下少量殿后部队的时候,这才出动大军,这不是来对付隋军的,而是冲着辽东城,冲着我们渊家来的!”
渊太祚的眼皮跳了跳,沉声道:“说下去!”
渊盖苏文继续说道:“到时候乙支文德一定会率兵入城,现在辽东城兵力不足,又缺粮草,没有拒绝他的理由,一旦他控制了辽东城,就会罗织罪名,最起码可以拿出上次我们陷害杨万春的事情,强行把我们渊氏一族收押,到时候,我们要么公然反叛,要么只能成为阶下之囚!”
渊太祚来回踱了几步,清风吹着他的那两只贴着面颊的老虎尾巴,最后,他停了下来,双目炯炯:“那李世民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此局?”(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收买(39更)
渊盖苏文微微一笑,说道:“李世民说,我军此战损失了大量的战士,军械,但是父帅,还有我们渊家这回却是收获了巨大的声望,大王的部队迟迟不到,是我们辽东渊家在以一已之力对抗百万隋军,至少在辽东,我们是得人心的,只要有实力,即使是乙支文德的大军,也无法为所欲为!”
渊太祚的两眼几乎要喷出火来:“可是现在我手上只有四万兵马,如何敌得过乙支文德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城中的粮草已经不足,百姓们已经到了吃糠咽菜的地步,上次为了装模作样,迷惑隋军,把最后的一些牛羊都给你放了出去,城中的情况你不是不清楚,你要我拿什么对抗乙支文德?他只消把粮草往城里一运,我这里除了开城门还能做什么?”
渊盖苏文笑着一指隋军的大营方向,说道:“所以说李世民这回是真的帮了我们的忙,他说,他在大营之中留下了十万人的军械,五十万石军粮,算是对我们渊家的一点补偿,也算是对我们渊家和他们李家友谊的一种维系。”
渊太祚的双眼一亮,激动地说道:“什么?他们怎么会留下这么多军粮与军械?李世民的脑子昏了吗?”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正色道:“孩儿一开始也不相信,但李世民后来说,现在他和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打辽东是杨广的一意孤行,并非众将,尤其是他们唐国公家族所愿,谁也不愿意到这天寒地冻的地方去国万里地远征,现在杨广自己先跑了,却要留他们断后。他们也没有理由再为这个****来拼上自己的性命。”
渊太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这话倒是不假,上次谈判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李世民的言语中对杨广颇为不敬,他们唐国公家族,只怕也是心怀异志啊。”
渊盖苏文微微一笑,说道:“父帅所言极是。李世民说,现在中原叛乱四起,而杨玄感这个大世家,大贵族叛乱,更是给隋室的沉重一击,只怕后面多年,隋朝自顾不暇,只能在国内平乱了,所以他并不想大隋和我辽东世代为敌。这次把这些军械和粮草留下,而不是焚毁,就是留给我们做个见面礼。”
渊太祚冷冷地说道:“他隋军侵我辽东,杀掳我士民,这样的深仇血恨,岂是十万人的装备,五十万石军粮所能弥补的?”
渊盖苏文摇了摇头:“李世民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再说战争的决定是杨广做的,他们臣子只能服从。更何况父帅为国独守孤城,却要被那乙支老贼所暗算,现在您得了这些装备和军粮,就有抗拒乙支文德的资本,乙支文德这次吞并我们辽东不成,后面一定也会有更多的后招。我们与其去跟隋军拼命,不如把精力放在维护我们辽东的统治,恢复战争的创伤上!”
渊太祚咬了咬牙:“我也可以先收了这些军械和军粮,再去追击隋军,到时候。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渊盖苏文正色道:“父帅,那李世民说了,他们也不怕我军追击,早已经作了充分的布置和准备,若是我们继续追杀他们,不管是我们辽东军,还是乙支文德的部队,他们都有办法化解,这次跟上次的萨水之战不同,隋军并无补给问题,殿后部队因为未克辽东,也心有不甘,若是我军此时追杀,只会是自取其辱。”
渊太祚的眼皮跳了跳,沉声道:“盖苏文,你在隋营之中,可曾见过隋军的殿后部队?”
渊盖苏文咬了咬牙,说道:“是的,临走之前,李世民还特地带孩儿去看了看他们的最后一批殿后骑兵,足有五千骑,全是剽悍骁勇的重骑兵,战士们的斗志高昂,装备精良,看起来,隋军是把最强的部队用于殿后了,孩儿同意李世民的说法,我军若是强行追击,不会占什么便宜,反而可能吃大亏!”
渊太祚长叹一声,重重地一拳击在城头的土垛之上,打得灰土四溅,恨恨地说道:“真的是天不助我也,上天居然降下李世民这样的奇才保护隋军,本想着此战能打出另一个萨水大捷,震慑乙支文德,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也罢,盖苏文,传我将令,现在大开城门,去隋营中搬运粮食和装备,迟了别让乙支文德给抢跑了!”
渊盖苏文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笑道:“李世民说,为了防乙支文德前来抢东西,他把大部分的装备和粮草留在了北门,方便我们出城去取!”
渊太祚点了点头,沉声道:“传令,渊盖苏文领两万人出北门,去隋营中劫营,渊盖苏武领五千人出西门,去劫隋营,记住,这些都是我们辽东军的战利品,谁也不许得,还有,派人出城,去城南乙支文德那里,告诉他辽东城很安全,粮草也充足,请他的大军绕道而行!”
李渊和李世民并辔而行,走在长龙一样的大军的末尾,不时地回头看着五十里外的隋军大营中,腾起了冲天的黑色烟柱,这是李世民与渊盖苏文的暗号,一旦高句丽的辽东军选择与本方合作,开始搬东西,就一边烧营,一边点起烟柱,以示合作。
李渊叹了口气,说道:“二郎啊,为何你坚持要与渊家合作呢?我看这个渊盖苏文也是文韬武略,以后会成为中原的一大劲敌,何不趁这机会把他除去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把他杀了,那渊太祚一定会因怒而发兵,与乙支文德合兵一处,来追击我军,到时候渊家骑兵打头阵,乙支文德的大军继之,我军虽然有五万精锐断后,但也不能保证全胜啊,毕竟渊家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复仇之军,也可以发挥远高于平时的战斗力。”
李渊点了点头:“那你看现在要是渊家军不追了,这乙支文德的部队,会有何作为呢?”(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洞察敌情(40更)
李世民的变得严肃起来,若有所思地说道:“这几天的探查发现,乙支文德的大军几乎全是步兵,只有两万不到的骑兵,虽然说这回他们没有了蛮族仆从骑兵的帮忙,但也不至于只有两万不到,要知道上回的平壤到萨水之战,他们光是高句丽本部的骑兵就不下十万的。”
李渊的脸色一变:“二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乙支文德的骑兵现在有可能隐藏了起来,或者正在包抄我军的侧翼?”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别的解释了,乙支文德也熟悉我军的内情,知道我军以精兵断后,他若是硬打,讨不得什么便宜,所以如果我是乙支文德的话,就会以骑兵奔袭,去截我军的结合部。”
李渊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满脸的皱纹都在抖动着:“结合部?二郎,你觉得这个结合部在哪里?”
李世民正色道:“按兵法和人的心理,一般刚撤军的时候,警惕性是最高的,防范也是最严,走了八到十天左右的时候,随身带的干粮将要吃光,而一路之上没有受到攻击,防范的心理也会放松,这个时候,就是最危险的!如果此时有大河或者高山相阻,利于突袭和埋伏的话,那一战可以大胜,就如萨水之战!”
李渊的双眼一亮:“你的意思是,辽河一带?”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地方了,乙支文德如果分出骑兵走南线,经过安市城,插到辽河南边的入海口,然后趁夜北上,在黎明的时候突袭过河的我军。一定可以收到奇效!若是给他突击得手,立营固守,则我军辽河以东的部队,都无法渡过河去,到时候乙支文德的主力大军从后面追上,两面夹击。我军这十几万还没有过河的部队,尽成人家的囊中之物!”
李渊叹了口气:“二郎,你这是从哪里学到的兵法?竟然把高句丽人的动向,算得如此准确?”
李世民微微一笑:“孩儿只是时不时地把自己放在乙支文德和渊太祚的立场上来考虑,如何才能一口吃掉我军,现在渊太祚暂时算是稳住了,可是乙支文德绝不甘心只是把我军这样礼送出境,他既然吞并不了渊太祚,就只能再次通过大败我军来争取一个军功了。不然这回高句丽劳师动众,把举国之兵交由他指挥,却是一无所获,下面的将士也不会答应,他上次萨水大捷的人望就付之东流啦。”
李渊点了点头:“那如何防范他的这一招呢?要不要我们的后卫骑兵火速驰援辽河一线?”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可,后卫部队的骑兵若是尽撤,那乙支文德就会挥军攻击我们,我们这支部队一旦顶不住。那前面的诸军也会相继崩溃,所以我们这四万人的后军。万万动不得。”
李渊勾了勾嘴角:“那以二郎的意思,如何处置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这里还请阿大来领军,孩儿带上百余名部曲与世家子弟,驰援到辽河一带,还有五天,就是杨义臣将军过河的时间了。料那高句丽军也不可能在五天内赶到辽河,孩儿只需要向杨将军晓以利害,请他不要急着过河,而是留在辽河一带助守,以他们朔州部队的强悍战力。只要作好准备,那就不会被高句丽军偷袭成功!”
李渊摇了摇头:“可是你又有何权力,去命令和指挥杨将军呢?他可是只听至尊和薛大帅的命令,连阿大我都没办法指挥得动他!”
李世民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要是别的将军,那多半只顾自己的安危,不会听的,最多是在自己过河的时候加强一下戒备,可是杨将军不一样,他赤胆忠心,一心为国,这点从他上回宁可抗旨也想要继续攻城可以看出来,他是不会拒绝我的提议的,而且,如果能和高句丽的精锐主力痛快打一仗,恐怕也是能缓解他心中的郁闷吧。”
李渊点了点头,但眉头还是紧皱着:“可是现在我军各军的粮草都不足,只带了十二天的干粮,却要一路走到营州,算上时间,也不过是勉强到达而已,杨将军若是留在原地,没有了军粮,那可怎么办?”
李世民微微一笑:“这也容易,还请父帅下一道诏命,以您大军副帅的名义,要各军在经过辽河的时候,给杨将军所部都留下半天的军粮,现在还有六军没有过河,每军留下半天的粮食,不会影响他们到达营州,但加起来就可以为杨将军争取三天的时间,有三天的时间,也差不多可以撑到父帅的这支后卫部队过河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和杨将军一起渡过辽河,只要到了辽西,进入大隋境内,我们就安全啦!”
李渊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就依你说的办,二郎,见到杨将军的时候,一定要客气,尊重,若是他不肯留在辽河固守,那你就留在辽河,让每一支过河的我军部队一定要当心敌军偷袭,明白了吗?”
李世民收起了笑容,行了个军礼:“孩儿遵命!”
四天后,辽河西侧,杨义臣军大营。
中军营帐处,一面写着“杨”字的高大帅旗迎风飘扬,辽河之上,十余座浮桥已经架起,而河东侧的隋军士兵们,正整理着各自的军械与行装,做好了过河的准备,这座大营是前面过河的各军所留下的,遗弃的辎重与装备在河边堆积如山,可见前面各军过河时的匆忙。
可是杨义臣的军队却是井井有条,无论是在营中固守的军队,还是在河边准备过河的军队,都一如平时的行军作战一般,沉默而有序,只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中军帅帐的方向,等着本方大将杨义臣的军令下达!
杨义臣一脸的严肃,手里拿着李渊的令牌,仔细地看了几遍,终于抬起头,看着站在帐中的李世民,缓缓地说道:“李千牛(李世民此时的官职还是上次入城谈判时的千牛卫),请问你不陪着令尊做后卫,却是远道来此,有何贵事呢?”(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留守辽河(41更)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卑职奉父帅之令,有一桩要事,要来提醒一下杨大帅,希望能引起杨大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