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名叫万智光,本王自幼时就跟着本王了,是个长随,也读过些兵书,蜀地的獠人作乱时也跟着去平定过几次叛乱,还算有些本事,这次父皇下令,要我蜀地出兵二万协助将军的大军平叛,本王有意让智光带兵跟着将军学学兵法,不知史将军意下如何?”
杨秀说完后,向着万智光使了个眼色,那万智光连忙长身而起,越席而出,脸上挂着一丝谦恭的笑意,冲着史万岁深深地一鞠躬,双手端着酒杯,声音尖细:“史将军的虎名,如雷贯耳,万某这回要多承将军的指教了。”
史万岁上下打量了那万智光两眼,这人身形瘦弱,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走,说话也是一股娘娘腔,怎么看都不象个军人,心中顿生厌恶,他放下了酒杯,沉声道:“指教二字不敢当,请问万将军,现在在军中居何职?”
万智光的脸色微微一变,恭身回道:“史将军,万某一直是跟着大王左右的,现在还只是白身,并无军职。”
史万岁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没有理会万智光,而是转向了杨秀:“大王,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我朝有军制,白身者不得从军为将,更不能统领一军,您应该不至于不清楚这点吧。”
杨秀的脸也拉了下来,把酒杯往面前的案上重重一顿,酒水四溅,沉声道:“史将军,凡事都可以变通,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王没说要让武通统领大军,只说让他跟在史将军的身边,学学兵法,这个难道也不行吗?”
史万岁“哦”了一声:“可是本将刚才听到大王金口玉言,是要这位万,万先生带兵跟着本将,不知道是不是本将听错了。”
杨秀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没想到这个史万岁如此教条,声音提高了一些:“领兵之人自然会是朝廷的将领,刚才本王酒后一时兴起,可能说得不是太严密,史将军是要较真吗?”
史万岁连忙起身拱手道:“不敢,本将失言,唐突之处,还请大王见谅。”
杨秀咬了咬牙,说道:“既然史将军说了,没有军职的人不能带兵,那本王现在就以蜀王,上柱国的身份,征调万智光入我蜀王府行营,授开府将军之职,掌兵两万,随史将军南征,史将军,这回你可满意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欢而散
王世充的心里“格登”一下,尽管他早就知道杨秀是个不按常理出牌,凶猛暴虐之徒,但没想到嚣张到了这种程度,得理不饶人,无理争三分,以史万岁的这个性格,只怕要当堂发作了。
果然,史万岁气得长须无风自飘,朗声道:“大王,按我朝军制,您作为上柱国,有开府之权,但也不代表您可以私相授受五品以上的将军之职,即使您要保举这位万,万先生当将军,也应该上书兵部,得到皇上的批准和兵部的任命之后才可以,哪能在这种酒宴上直接就给个开府将军的职务,让一个内侍独掌两万大军?这种事情传出去,我大隋军威何在?”
杨秀冷笑一声:“哼哼,史将军,我大隋的军威来自于我大隋的铁军,天底下能打仗的可不是只有你一个史将军,就是我的这个内侍万智光,也曾经在巴蜀平过叛,打过仗,怎么就不能带兵出征了?
你刚才口口声声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也不过是个标准的文人,骑不得马,只能坐四轮小车,这样的人还不是照样能带兵深入南中,七擒孟获,有一种人叫做儒将,你难道不明白吗?”
史万岁给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愤愤地说道:“就算这位万先生熟读兵书,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毕竟我朝有法度,非大将者不得领兵,大王要是让他当个中兵参军,参议军机是没有问题,但要说作为两万大军的主将。这个实在不合我朝军制。皇上也不会答应的。还请您收回成命。”
杨秀傲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王裂土封疆,父皇曾授本王在蜀地便宜行事,独断专行之权,史将军,你的讨伐大军是父皇派出的,孤管不了。但孤的这两万蜀地部队,本王愿意让谁当主将,愿意给他什么官职,都是孤的事,你可明白了?”
王世充一看气氛不对,心中暗暗叫苦,这次南征他早就不报着建功立业的想法了,而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看这接风宴上杨秀就和史万岁这样杠上了,以后八成也好不了。杨秀毕竟还负责了后方的粮草和后勤转运的事情,万一在后面做点手脚。那前线的大军可就只能在深山老林里摘野果子吃啦。
于是王世充赶紧站出来打圆场,对史万岁笑道:“史将军,今天是蜀王殿下为我等特地设下的接风之宴,不谈公事,不谈公事。”他又迅速地站起身,对杨秀说道:“来,蜀王殿下,感谢您今天的盛情款待,末将敬您一杯。”言罢将自己面前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坐在右首边的一些杨秀的属下也都纷纷站出来打圆场,向着史万岁敬酒,杨秀和史万岁虽然还是心中恨恨不平,但也多少清醒了一些,连着干了几杯酒后,也都各自坐回了座位,只是再也无眼神和言语的交流,而那个万智光,讨了个没趣后,还是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一场本来还算宾主尽欢的酒宴就此便失了气氛,杨秀饮了几杯后,推说自己身体不适,便离席而去,益州总管府长史元文都出来代替杨秀继续招待史万岁等人,史万岁也不多说话,低头只顾喝酒吃肉,磨蹭了小半个时辰后,便以军务繁忙的理由带着一众平南的将帅离开了益州总管府。
回到了城外五里处的大营之中,史万岁一路之上都没有说话,进了中军帐后就往帅位上一坐,面沉如水,王世充、麦铁杖、刘全、鱼俱罗、鱼俱赞兄弟倆,杨武通、冯孝慈等一众这次征南的将军个个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许久,史万岁才缓缓开了口:“今日之事,各位将军有何看法?”
双目重瞳的上开府将军鱼俱罗性子最为暴躁,站了出来,他上次平定江南高智慧之乱时,还跟史万岁位列同班,同为一军主将,可是杨素出征前一天,自己的后军里出现了炸营,不仅挨了几十军棍,整个平叛作战中也成了绝对替补,只能在后面看守粮道或者是打打掩护,几年下来,好不容易才靠着在闽越剿匪平叛升了一级,到了上开府将军,而史万岁却都到了柱国了,比自己足足高了三级。
好在史万岁和鱼俱罗平时的关系还不错,也知道鱼俱罗是员猛将,这次出征时鱼俱罗第一个上门求将,私下里也给了史万岁不少好处,史万岁念着旧情就把鱼俱罗兄弟带了出来,在众将之中位置极高,,而军职和资历更是只逊于史万岁,杨武通二人。
只听鱼俱罗的大嗓门响起:“史大帅,依末将看,蜀王殿下实在是太不把咱们关中军人放在眼里了,那个姓万的小子,一看就是个娘娘腔,只会溜须拍马之辈,这种人怎么可以领军为将,当个参军都不够格,您今天说得对,咱们不听他的,干脆就率这一万将士现在拔营出征。”
麦铁杖,冯孝慈,鱼俱赞也都应声叫好。
史万岁看了一眼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将杨武通,说道:“杨将军,您对此有何高见?”
杨武通五十上下的年纪,身形中等,黑脸长须,他是关中华阴人,性情刚毅,弓马娴熟,在北周时就是镇守边关的左武卫大将军了,入隋之后,多次在甘州,岷州一带任行军总管,与叛乱的羌人和吐谷浑作战,威震一方。
可是杨武通也面临李广难封的那种局面,因为羌人后来畏服他,不敢闹事,而灭南陈,平江南,战突厥这些大战他又没捞到参与,所以二十年下来,他还是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史万岁的父亲跟此人曾经自幼交好,所以这次平定宁州,史万岁也特地请旨把这位老将调了过来,本来是准备接掌那二万蜀兵担任主帅的。
杨武通想了想,开口道:“末将以为,这次平定宁州,后勤补给是关键,蜀王殿下看来已经下了决心,要把这蜀兵的指挥权交给那个万智光了,我们要是这时候跟蜀王殿下起了冲突,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让他怀恨在心,这后勤补给之事上他要是做些手脚,或者怠个工什么的,那我们大军在前面可就麻烦了。
所以末将以为,这种时候还是不宜跟蜀王殿下直接翻脸交恶,可以作出点让步,比如让那万智光以参军之职行指挥蜀兵之权,参议军机时也带上他,这样给蜀王殿下一个台阶下,想必他为了自己的这两万将士,也会尽心竭力,确保后勤,至于其他的僭越违规之事,史元帅可以回朝后再向皇上禀报。”
史万岁的气消了一些,点了点头:“杨将军所言甚是,就依你的意思办。一会儿我会派人到益州总管府上向蜀王殿下致歉,并把这个意思转达。”他看了一眼王世充,说道,“今天的宴会大家都喝了不少,先各自回营休息,整理装备,明天和蜀军汇合后,大军拔营出征。”
众将都齐声拱手道:“是!”
史万岁道:“王将军,你留一下,我还有事找你商量。”
王世充在史万岁刚才看自己时就能猜到这点,微微一笑,站在原地,目送各位将军们纷纷出帐,史万岁又把自己的几个亲兵也打发了出去,很快,帐内只剩下史万岁和王世充二人了。
史万岁叹了口气:“行满,你说得果然没错,南征最麻烦的事情不是蛮夷,而是蜀王,刚才你不发一言,应该是有了主意,依你所看,这事该如何解决?”(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统战之法
王世充刚才一路回来的路上,已经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看了一眼帐外,上前两步,压低了声音道:“史元帅,末将愿意这回主动留在后面,以保证大军的后勤运输,之前咱们在大兴商量的那个办法,可能行不通了。”
史万岁有些惊讶,看了一眼王世充:“怎么就行不通了?”
王世充叹了口气:“事情很明显了,蜀王要的是在这次平定宁州的作战中有所作为,他和我们要的不一样,所以自己虽然来不了,但就是要把那个亲信万智光给派过来当监军,史元帅要是还想着让这两万蜀军拖在后面当运输队,只怕会惹怒蜀王,到时候会使出无数小伎俩来对付咱们。”
史万岁脸色一变,恨得牙痒痒,沉声道:“他敢!坏了朝廷平叛的大事,就算他贵为王子,皇上也是不会徇私情的,当年秦王杨俊在扬州把事搞砸了,最后是个什么下场,大家都知道。”
王世充摆了摆手,眼中绿芒一闪:“元帅,犯不着跟蜀王这种人置气,事后皇上怎么处罚他那是以后的事,跟他杠下去,吃亏的可是咱们自己啊,再说了咱们打这仗主要是为了发财,其实跟他要军功是不冲突的,何不双赢呢?”
史万岁“哦”了一声:“怎么个双赢?那个姓万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鸟,让他一路跟着,咱们一路发财的事情只怕会给他知道,你觉得这个人是会给我们用些黄金收买得了吗?再说了,就算我们两个不要军功。这次跟来的这么多关中的将领还要呢。鱼俱罗和杨武通我就不说了。就是你举荐的那五个人,一听到消息就一天八百里的速度狂奔来了,你看他们是不想要军功的样子?”
王世充微微一笑:“这件事也好办,军功嘛,可以分的,这次最大的军功就是那个带头叛乱的西爨首领爨翫,最后消灭他的部落时,把斩俘算给各位将军。而爨翫本人则交给那个万智光,蜀王的人得了擒获敌首的大功,而各位将军则有斩俘数可以回去论功升官,大家皆大欢喜,岂不是双赢?”
史万岁低下头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宁州的蛮夷能有多少?这次可不是你上次平定岭南时那种整个岭南震动的局面,爨翫手下不过几万户,还分散在几千里内,我大军这次行动迅速,这才两个月的时间就在成都这里完成了集结。只怕爨翫也来不及召集各峒各寨,给我们一网打尽的机会吧。二十员将领要分这些军功。只怕分到每个人的头上剩不下多少呢。”
王世充低声道:“所以我们这次要杀个回马枪,一开始大张旗鼓地进军,爨翫无非两种选择,要么召集各部,甚至是想办法取得他哥哥东爨的首领爨震的支持,在昆州与我军决战,要么就是遁入山林,防守各峒,跟我们打游击。
要是前一种办法,那倒是省事了,一战可以搞定,要是后一种办法,就会很麻烦,需要一个个地剿灭这些寨子,很耗时间,不如派使者分别安抚这些寨子的首领,授予他们虚职,表示既往不咎,然后作作样子就假装班师,却留下精锐部队,这些蛮夷得知我大军返还,一定会聚在一起把酒庆功,到时候我们用奇兵突袭,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获得全胜!”
史万岁一直很仔细地听着,连连点头,听到最后时,抚须深思了一下,开口道:“这办法倒是可以速决,只是这样一来,战果不大,这点何解?”
王世充低声道:“这仗是攻心之战,皇上和高仆射的本意也是宁州能永远安宁下来,在取得军功的同时,能让南蛮顺服,那就不能大开杀戒,当年诸葛亮渡泸水时,碰到瘴疠横行,当时巫者说这是战死的蜀军鬼魂作怪,要杀南蛮俘虏,以首级祭奠才能前行。
结果诸葛亮用白面作馍,做成人头状,里面塞肉,称为馒(蛮)头,扔进泸水,这才使大军重新得已前行,加上七擒孟获的事情,让整个南中地区终蜀汉一世,没有再发生叛乱,我们大隋的皇上,还有高仆射想要的也是这样的结果。
所以末将以为,此战中斩首不一定要太多,俘虏多点就行了,到时候我们扣住那些蛮夷的首领,跟他们约定,让他们举族投降,把全峒全寨的人数都算成是俘虏,然后就地释放。
这样俘虏人数足够多,回去后向皇上交代时也只说是顾念着皇上的仁德,把俘虏就地释放,让他们感恩戴德,从此忠于我大隋,只带着几个首领回京,再把抓到爨翫的功劳分给蜀王,我想这样方方面面也能交代过去了。”
史万岁的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神情,他再次摸了摸胡子,笑道:“这办法确实不错,只是那金银财宝的事情?”
王世充低声道:“到时候元帅可以私下里跟这些蛮夷约定,让他们交出足够的金银财宝,以作为不杀他们首领的保证,还可以让爨翫的子侄继续统领西爨,反正有老爹扣在手上,估计儿子也不敢反,真要反了就把爨翫放回来收拾这个不孝子,只要宁州以后不出事,皇上和高仆射都不会在意这种小事的。”
史万岁的眉宇间终于舒缓了开来,笑道:“王将军,还是你有办法,就按你说的办,只是这样一来你完全可以随大军行动啊,为何你要拖在后面?”
王世充心中暗道:我能告诉你这是因为我想离你远点,以免给你牵连到吗?但王世充脸上却摆出一副无奈的表情,双手一摊:“史元帅,这也就是做做姿态给蜀王的人看看罢了,不然把他们全部打发在后面当运输队,只怕这万智光也会有意见,但要是我带着麦将军,冯将军他们,带个三千人拖在后面,这样蜀兵也没话说了。”
史万岁哈哈笑道:“王将军,我实在是弄不明白你的想法了,你费这心思把他们五个给弄来,却又跟着自己在后面看粮道,且不说你南征能得到什么,就是他们几个,能答应吗?”
王世充正色道:“到时候史元帅凯旋之时,把这些俘虏的账分给我们一部分就是,大军远征,粮道要紧,想必其他将军也不会有太多意见,而且我这样也是以防万一,蜀王就是真的想在后面搞什么鬼,有我在这里盯着,也不会逃过我的眼睛,这样可确保史将军在前方作战无虞。”
史万岁没有说话,站起身,来回踱起步来,走了几个来回后,他转头看向王世充,双眼中精光一闪:“王将军,你的提议我接受,但我也不能把你放得太靠后,毕竟这次深入宁州,瘴疫毒气很麻烦,你正好有办法对付这个,还是跟我先走一段再说。
象段达,司马德勘,冯孝慈他们这些人,先留在后面,隔个百余里,就让他们筑寨而守,放上一千多蜀兵驻守,再把我们的关中兵也放上两三百,这样混编,蜀王也没有话说。毕竟这次蜀兵是有兵无将,也需要我的这些将领来节制的。”
王世充心中暗叫一声:苦也。但脸上却是浮现出一丝笑容,行了个军礼,说道:“谨遵大帅军令。”
从中军帅帐中出来后,王世充就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低头进帐后刚一抬头,就发现麦铁杖等五人都盘膝坐在自己的帐中,一个个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呢。一见到王世充,心急的麦铁杖便嚷道:“行满,有消息了吗?这回我等担当什么任务?”(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章 请战争功
王世充不动声色地看了五个人一眼,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期待,眼神中尽是急切之色,他坐回到了自己的那张行军胡床上,平静地说道:“这一点为何诸位不在帅帐之中亲自去问史元帅?”
满脸横肉的司马德勘“嗨”了一声:“王将军,你就别跟我等绕弯子啦,这次南征,咱们哥几个可都是冲着你王将军来的,这些年我们在骁果军里成天站岗放哨,啥军功都没有,眼看着其他将军们个个都升了官,我们却还是原地不动,这个心急啊,多亏得这回王将军你记得我和段将军,把我们弄了出来,能不能进一步,就全看这次啦。是不是呀,老段。”
段达的脸上比起八年前,额角多了一道长达三寸的刀疤,那是当年在星星峡留下的,王世充总觉得当年欠了段达一份人情,上次从突厥回来后,这几年七七八八加起来给了他十万多钱,而这次也是第一个就是想到了带他出来混个军功。
段达瞪了司马德勘一眼,似乎是不太满意他在冯孝慈,刘全等人面前把自己的底细都说出来,但话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也只能转向王世充,点了点头:“司马兄弟说的是事实,王将军,你也知道我们骁果军士是皇家卫队,除非大战,是没有出来征战得功的机会,这次能不能向上动一动,就全指望宁州之战啦。”
王世充本待开口,却突然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