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煊瘢实溃骸澳愀詹潘嫡獍ā逗菏椤罚俏掖笏迨浊恢傅暮菏费Ъ衣穑课医裉炜吹侥抢蠲芷锱Hゼ┳抛钇胀ǖ乃砍褚路乖谂1成峡醋拧逗菏椤罚馐俏俗急负桶幕崦姘伞!

    安遂玉虽然是突厥人,对汉学也不是太熟,但极重情报,这些年在大兴城内的情报搜集工作一大半是由她来进行的,她听到王华强的问题,笑了笑:“包恺的俸禄不高,只是个国子学的助教,而且他的藏书很多,所以他在城内也租不起房子,只能在城东十里处的一处庄园寄居。

    李密是堂堂的柱国家族,蒲山郡公,在包恺面前自然是不能锦衣玉食,那样只会让这些文人反感,没准直接打出门呢。”

    王华强有些明白了,他笑道:“那个骑牛看书的事,我看八成也是做给别人看的吧,他要是在路上才开始看《汉书》,那再怎么也不可能应付即将到来的见面,文人么,很多就是求个名,这李密也应该是沽名吊誉,谋一个好学上进的好名声罢了。此人小小年纪,却有如此的心机,真是不得了。”

    安遂玉的秀眉蹙了蹙:“行满,你怎么突然对李密和包恺感兴趣了?难不成你也想走清流的这条路线?我劝你还是省省吧,文人最是清高,看不上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你就是主动去示好,他们也未必肯理会咱们。”(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17点。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太学的前世今生(三更)

    王华强一时间没有说话,他想到了在这个时代的学术环境,穿越之后他才明白,隋朝这时候还是没有科举制度的,做官完全是要靠拼爹,袭承了三国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由地方上的名门望族推荐州县里的长史,司马,县尉之类的官员,而州刺史则是由朝廷派员担任,如此一来,由中央委派的官和代表着地方利益的吏就初步形成了分离。

    象李密这样的高级世家子弟,成年之后(文帝时期二十岁男子成丁,行冠礼)往往会被选拔入宫担任宿卫,替皇家站岗放哨,比如唐国公李渊,级别比李靖稍稍高一点,身为国公,就进了专门负责皇宫守卫的左翊卫,担任了八品的宿卫官,站了十年岗之后,被外放到下州直接当了四品的刺史。

    至于蒲山郡公李密,应该也是年满二十以后就要走这条路,在他正式走上仕官之路前,云游天下,结交名士,是当下不少世家子弟的流行做法。

    但有些汉人世家的子弟,不象这些关陇军事贵族那样,自幼让子弟习武射猎,或者是象李密这样体质羸弱,无法骑射,所以除了入宫站岗外,他们还有另一条上升通道,就是进太学和国子监。

    自从汉武帝接受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也相应地设立了太学和国子监,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最早的太学设博士五人,博士弟子五十人,以讲五经明义为主。一直到了西汉末的王莽时。太学的规模前所未有地扩大。博士弟子高达一万多人,这些博士弟子还可以在地方官职出现空缺时入选补官,可见此时的太学已经不仅仅是个学术机构了,而成为职业官僚的预备队。

    东汉一代,太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外新建了太学,历经几任皇帝,数十万民伕的不断扩建。汉末时的太学规模扩展到了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余室,所招收的太学生数目达到三万余人。

    和后世的大学生们一样,太学生由年轻人构成,怀有着对社会不公,政治黑暗的天生愤慨和理想主义,东汉时期的太学生也多次聚集议论时政,甚至上街游…行,在汉末的党锢之祸里起了重要作用,也正因此。太学一度被东汉皇帝废弃。

    到了三国时期,战乱不休。洛阳残破不堪,直到曹丕代汉后,才恢复了太学,当时只有博士十九人,一直到魏明帝曹睿时才恢复到了千余人的规模。依汉制实行五经策试,考试通过后可以担任一些低级文官职务,如掌固,太子舍人,郎中等。

    西晋建立后,承继了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在太学制度上也相应地作了重大改变,分设国子学与太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国子学,通过考试者可以直接候补任官,而太学则成为普通士子们的求学场所,毕业后不包分配,如此一来,等于断了普通士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路子,导致几年后,太学仅存博士而无生员。

    五胡乱华乃至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东晋和南朝继承了晋朝的制度,继续国子学与太学分离,国子学成为官二代青训营,出来后直接进入体制内。

    而北方的胡人统治者们则为了宠络汉人的世家大族,也设了太学,郡国学等,国学只限于汉人公卿大臣的子弟就读并做官,郡国学则让地方豪强和次等世族的子弟们能在州郡为吏,以便继续维护其家族的地位。

    这就形成了北朝所特殊的“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的政治格局,胡人负责当兵打仗,汉人世家与地主的子弟们担任文官,而种地纳税的任务则交给普通的汉人农民。

    隋朝建立以来,也效仿北朝的制度,在大兴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进国子学需要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进太学,四门小学则面向七品官员的子弟,根据其父亲的官职,毕业安排七品到九品不等的官职。

    而其他低等官员及庶人子弟则还可以进律学,书学,和算学,分别学习律法,文字和算术这三门专业技能,只是不象前面的那三个官家子弟学校一样包分配。

    不过,有了这个正规的毕业文凭,起码到州县里混个吏员还是不成问题的,王华强的父亲王何,当年就是打算盘打得好,在北周时混了个算学生毕业,才最后做到了下州长史。

    王华强想到这里,笑了笑:“我看那李密身体文弱,是个标准的读书人,这辈子不太可能征战沙场,冲锋陷阵,他八成是没法进宫里当卫士,走标准的军功贵族的路线,以后很可能是进国子学,毕业后做文官,所以早点结交身为天下大儒的包恺,在清流士人们中间混一个好名声,这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啊。”

    “这些读书人并不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这个国子学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天下的读书人们提供一个做官的道路罢了,自从晋朝以来,国子学更是成了专门给达官贵人的子弟们保送到官场,接替他们父亲留下官职的机构,所以这些学校的博士们,也不可能只治学,不谈钱。”

    “那个包恺不是穷吗?他老家在东海,来大兴都没钱在城里租房子住,我就花笔钱给他赞助他一下,让他在城外能买下一个大庄园,也花不了多少钱,最多就二三十万吧,然后供他开馆授徒,这些读书人,就是想混个名声,弟子越多,他的名声越响,不仅是当世大儒,说不定还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呢。”

    安遂玉一听要花钱,本能地皱了皱眉头:“行满,是不是再好好想想?二三十万钱也不是小数目了,足以雇佣四五百个伙计一年呢,拿这个去讨好那个教书匠,且不说他会不会接受,就算他接受了,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呢?你要知道,你开这个极乐山庄的事情迟早会让他知道的,到时候没准他还会嫌这钱来得脏呢。”

    王华强微微一笑:“如果我不直接找包恺,而是让李密去花这钱呢?”

    安遂玉吃惊地张大了眼睛:“行满,你脑子没有坏掉吧,这是为他人做嫁衣,包恺不会感你的恩,而李密也未必会承你的情,据我所知,他并不缺钱。”

    王华强点了点头:“不错,李密有一张很庞大的情报网,他当然不可能缺钱,但我需要用这件事向他表示,我王华强不止是个商人,更不是个普通的胡人武夫,而是一个尊重知识,想要结交汉人士子大儒的人,是愿意和这些世家大族,乃至文坛领袖们结交的,这对我以后的发展,肯定会有好处。”

    安遂玉沉默了一会儿,眼神中光芒闪烁,显然是在思考,过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可是如果那李密不想带你进入这个汉人士子圈子,要么不收你的钱,要么收了钱后不提是你出的钱,那还不是把这钱打了水漂了吗?行满,不是我小气,我只是觉得现在我们还没有到挥霍的时候,葡萄酒生意赚不了多久的钱了,你也知道的,还有……”

    王华强摆了摆手,打断了安遂玉的话:“阿玉,钱不一定能带来权势,但权势可以让我们这样的人一夜之间就一贫如洗,以前你们兄妹在突厥和西域富可敌国,可现在呢?所以我只有想办法用钱砸开一条进入朝堂的通道,我不能在高熲这棵树上吊死,只有通过李密和杨玄感来想办法搭上杨素这条线,这才能保平安。”

    安遂玉的娇躯猛地一抖,失声道:“你想投靠杨素?”(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19点。

第二百八十三章 滴血雄鹰(四更)

    王华强点了点头:“也不算投靠,但是我觉得以杨素的目空一切,迟早会盯上高熲的位子的,他也有这个能力,既然高熲已经明确站在了太子一边,不排除杨素以后倒向晋王的可能。你可别忘了,上次仁寿宫的事情,高熲可是在皇上面前告过杨素一状的。”

    安遂玉还没来得及说话,只听到张金称兴奋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东家,打听到了,打听到了!”

    王华强的脸色不太好看,他站起了身子,等到一脸兴奋的张金称跑进来后,直接撞上的却是王华强那张冷冷的脸,张金称先是一愣,然后一下子意识到王华强以前交代过,不可以在庄内大呼小叫,咽了泡口水,转瞬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王华强轻轻地叹了口气:“金称,你也跟了我有三四年了,还是这么咋咋呼呼的沉不住气,一会儿到账房那里罚半个月的工钱。”

    张金称拱手低声道:“是。”

    “打听到了什么?说来听听。”王华强走到了窗边,看着已经开始西沉的日头,不经意地问道。

    张金称一下子来了劲:“东家,那李密去了包恺的庄子后,找了个包家的仆人回了趟大兴,我跟着那个仆人,他直接到了城东咱们开的跑马射箭场,订了三天之后的两个靶位,看起来是要请人过来了。”

    王华强微微一笑:“金称,辛苦你了,可以先回去啦。你一会儿去一趟射箭场。三天后不公开营业了。只接李密这一单。”

    张金称微微一愣:“东家,就为他一个人,一天的生意都不做了?”

    王华强的脸色一沉:“按我说的办就行了,还有,三天后加强射箭场的安保,绝对不能出任何安全上的问题,知道了吗?”

    张金称带着一脸的疑惑不解退了下去,王华强看了一眼站在边上。秀眉深锁的安遂玉,脸上现出了一丝笑容:“你也不同意我的做法吗?”

    安遂玉点了点头,眼睛中透出一丝不满:“行满,我一向很支持你,但这回还是有意见,咱犯不着这样上赶着结交一个小孩子吧,你不觉得这样有点丢份了吗?而且人家未必会领你的情。”

    王华强笑了笑:“杨玄感这个人我不清楚,但是李密却是个极重名声的人,我如此结交他,他要是再当面拒绝。就有失风范了,既然他主动来我的射箭场定了三天后的位子。那就是有心在这种场合与我,还有越国公世子杨玄感见面。

    杨玄感是个喜欢舞枪弄棒的人,也常来我的射箭场,而李密是个文弱书生,所以他有心结交杨玄感,从而搭上杨家这棵大树,而我正好借这做东的机会也跟着贴上去,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外人打扰呢?”

    安遂玉的嘴角微微地勾了勾:“我要说的正是这事,这一年多来杨玄感在大兴城里和高熲的三公子高表仁掐得不可开交,而高熲和杨素对此事都不闻不问,显然是默许他们这样做。你现在结交了李密和杨玄感,有可能就是要与高熲对立,这个后果你考虑清楚了没有?别忘了,只要高熲一句话,我们的生意都做不下去。”

    王华强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掐得不可开交?我这里看高熲和杨素在朝堂上的关系一直不错,没有斗的迹象啊。”

    安遂玉叹了口气:“两家大人能和平相处,不代表两家的孩子也能这样想。年轻人么,总是争强好胜,那高表仁也是个文弱书生,看不惯杨玄感在城里成天带着一帮兄弟鲜衣怒马,走马放鹰,几次三番地嘲笑杨玄感没有脑子,去年底的时候高表仁迎娶了太子的女儿大宁郡主,更是找一切机会在杨玄感面前炫耀,行满,你应该已经听说了杨玄感跟高表仁斗气,才冒险去骑黑云马的事吧。”

    王华强摆了摆手:“小孩子斗斗气无妨的,只要高熲和杨素不为了储君之争的事情弄得你死我活,就不至于因为我去结交杨素而对我赶尽杀绝,阿玉,你有没有打听过杨素在储君之争中的立场如何?”

    安遂玉摇了摇头:“好象杨素是严守中立,现在没有表现出偏向任何一方。在朝堂之上也对高熲很客气。”

    王华强点了点头:“这就是了,阿玉,你帮我安排一下,三天后想办法我还要送杨玄感和李密两张上好的弓作为见面礼,黑云新被驯服,弄一套镶嵌珠宝的鞍鞯辔头也是需要的,拉拢了杨玄感,以后杨素一定会对我另眼相看。”

    安遂玉的表情中仍然见不到喜悦:“那玉儿就恭祝夫君一切顺心如意。”

    三天之后,王华强换了一身劲装,早早地守候在了射箭场的门口,张金称跟在他的身边,场内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而麦铁杖则守在蒲山郡公的府外,一有消息就会及时遣人回报。

    昨天李密已经去过越国公府了,在里面呆了足足三个时辰才出来,而杨素为了安排与李密的会面,整个一天都没有接见一个客人,足见他对此次两家结交的重视,而按照惯例,今天杨玄感作为越国公的嫡长子,应该会回访蒲山郡公府,然后李密就会带着他一起来这里,就算是正式结交了。

    王华强自幼也习武,虽然算不得顶级的武者,但也毕竟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射术尤佳,刚才在那个最好的一号靶位上,试着用安遂玉特意准备的一张三石二分雕花紫檀木大弓射了十余箭,手感极佳。

    以王华强的力量,拉那三石二分弓比较吃力,但是听说杨玄感可是天生神力,拉三石弓毫无问题,王华强一边试射着一边暗想:这小子劲可真大,以后一定是个冲锋陷阵的主儿,要是手下有这么个猛将,下次再出征打仗时就不愁军功了。

    王华强眯着眼睛,缓缓地拉开了弓,拉到四分之三处,两臂如同被崩满的弦似的,尽管涨得满脸通红,却也再也不能拉动半分,这时,射箭场的大门那里却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让开,连我家公子的路也敢挡,不想活了是不是!”

    而张金称的声音也强硬地响起:“我管你家公子是谁,今天说了关门歇业,谁也不让进!”

    王华强被这阵声音搅乱了心神,手一松,一枝箭直接飞了出去,连靶子的边都没有挨到,他恨恨地把弓向地上一扔,回头沉声喝道:“什么人在后面喧哗,坏了我的兴致!”一边说着一边向着门口走去。

    七八个壮如熊罴,身着黑色紧身短袖缮丝衣服的壮汉子正站在门口,跟张金称带着的十余名射箭场的守卫相对而立,横眉冷对,而这些壮汉子的身后,却是停了一辆马车,透过车身侧面的小窗上垂下的竹制小帘,隐隐地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一个华服男子。

    王华强分开本方的人,走到前面,这回看清了对面站着的那些人,个个五大三粗,拳头足有钵盂大,远非一般的家丁仆役,比起张金称带的这些健仆都要高上半个头,为首的一人更是面如紫铜,眼放精光,一看到王华强走了出来,便沉声问道:“你就是这射箭场的管事?”

    王华强冷冷地说道:“我是这里的老板,今天本场有贵客,关闭一天,各位看不到这块牌子吗?”

    那紫面大汉沉声道:“我家公子说了,今天你这场不许关,必须要开!”

    王华强一听乐了:“我做生意还需要别人决定何时开何时关?”他的目光突然落到了这紫面大汉左臂上隐隐显现的一只滴血雄鹰刺青,脸色一变,失声道,“你们是什么人!”(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明早八点。

第二百八十四章 强占靶位(一更)

    紫面大汉得意地捋起了自己左臂的袖口,直褪到自己的肩部,而后面的那几个壮汉也纷纷效仿,把袖子拉了起来,七八只展翅欲飞的滴血雄鹰恶狠狠地展现在了王华强的面前。

    张金称哈哈一笑:“刺个老鹰了不起啊,看我的!”他把胸襟一扯,一只老虎头一下子跳了出来,而身后的健仆们也一个个把左青龙,右白虎的刺青给秀了出来,面露得意之色。

    王华强回头沉声道:“把衣服穿好,还嫌没给我丢够人吗?”

    张金称微微一愣,正要开口,王华强喝道:“都给我退下!”

    王华强转向了那个脸上挂着冷笑的紫面大汉,一拱手:“几位是骁果军的壮士吧,不知今天来此,有何贵干?”

    这些左臂上刺着滴血雄鹰的人正是骁果军的军士,当年王华强在突厥忽悠都蓝可汗时,在臂上也刺过一个,所以知道其中的玄机,骁果军是皇宫的禁卫军,平时极少出现,所以张金称也并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而王华强却是心中雪亮。

    那紫面大汉说道:“王仪同,我知道这射箭场是你开的,而你当年也跟我们骁果军的段将军,司马都尉都有过交情,所以这次提前向你表明一下身份,希望你能行个方便。”

    王华强看了一眼停在大门外的那辆车子,车中人显然也正对着这里张望,他的脸上堆着笑,对紫面大汉说道:“这位壮士既然知道我的身份,不知如何称呼?你们今天这样微服出宫。可是护卫哪位贵人?”

    紫面大汉用大姆指指着自己。傲然道:“某乃骁果军直阁将军雄阔海。奉了大宁郡马的命令,来此预订一个射箭靶位,一会儿郡马要带着郡主一起过来,王仪同,你听清楚了吗?”

    王华强的双眼一亮,连忙问道:“大宁郡马?你说的可是齐国公高仆射的三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