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样的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8年,宋哲元在军阀混战时期;率部攻克陕西凤翔后的第二天,宋哲元马上就找部下张维玺商议,要把俘获的,盘踞凤翔的党玉琨部5000多官兵全部杀掉。张起初并不同意,认为这样未免太残忍和不人道,但在宋的一套,为震慑各地陕军,建立自己的地盘的"理论"鼓惑下;张亦随即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于是由宋主导的,一场骇人听闻的凤翔大屠杀便开始了。

    哪儿作为大屠杀的刑场呢?宋哲元等事先经过视察;在凤翔城东八里纸坊镇东头关帝庙前;有一片七、八十米处的空场,空场南边有一眼约几十丈深的大枯井,宋哲元等觉得这是坑杀俘虏的一个理想场所。当时冯部第十三军手枪营,即大刀就队驻在关帝庙西侧一民房大院里,在那里看押着党部500多名俘虏官兵。宋哲元宣布由手枪营执行杀人任务,并亲自参加监斩。

    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上午8时,这本是一个夏季的普通一天;但凤翔城东关帝庙前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宋哲元等将领坐在庙门前,宋哲元亲自下令开刀。每个俘虏由两名士兵架着胳膊飞跑到枯并边,喝令跪下后,由预先排列好的50名手执大刀的刽子手轮流行刑,手起刀落,人头立即滚入井中,接着将尸体踢入井内。杀完一个,紧接着又架上来一个,照样依次行刑。执刀的刽子手每杀上十个八个,就已满身溅血,刀钝臂酸,手也软了,遂由后面的刽子手依次接替。

    有的俘虏被架到井旁喝令跪下时,为了避免挨刀断头之苦,连跪也不跪就活生生地扑进井去;有的俘虏被架到井边时,早已神魂离窍像泥块一般,使刽子手无法下手,也就只好一脚,不死不活地把俘虏踢入井中;有的俘虏跪下之后,脖子挺得较硬,只消一刀即可人头落地,立时毙命;而有的俘虏由于吓得魂不附体,脖子挺不起来,一刀不能断气,以致连砍数刀,被砍头者因疼嚎叫,垂死之哀号;这种惨叫之声使人惨不忍闻;像是千里之外都能听见;而有些刽子手则是初次杀人,当手举刀落时,手腕忽而软下来,只能砍进二三分深,这就使得被杀的人,遭到了最大的痛苦,当然更会哀嚎乱叫起来。

    在大屠杀进行中,宋哲元坐在关帝庙前,一边喝茶,一边和部下谈笑,一付若无其事之壮。宋还召集各部营以上军官,到现场观看行刑,且让数千群众站在警戒线外观看。井边的500名俘虏大约杀到多一半时,有一年青俘虏被架至井边正要行刑,忽然从人丛中冲出一位农民老汉,抱住那位俘虏大声哭喊说;“我的儿子是被党拐子'(指党玉琨)'拉去当兵的,你们凭什么要杀我儿,真是天大的冤枉。一定要杀,就请把我老汉杀掉吧。”经苦苦哀求,坐在宋哲元旁边的张维玺抢先说“请总指挥饶他一条性命吧”。这个青年才成了此次井边大屠杀中唯一死里逃生的人。

    当井边500名俘虏杀完后,宋哲元立即集合在场的营以上军官下命令说,各师、旅、团所拘押的俘虏,限令在今天夜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许留,一个也不许放!于是另外4500名俘虏中,就有3000多名都在当天夜里惨遭杀戮。唯有张维玺十三军第十七师赵凤林师长,认为这种作法太惨无人道。他不敢公然抗拒宋的命令,只好暗示所属旅、团长严守秘密,趁夜深人静,悄悄放走一千数百名俘虏,使他们得以死里逃生。

    盘踞凤翔的党玉琨,称霸一方,作恶多端,他和其部下头目被杀,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然而凤翔大屠杀,杀普通人过滥,一定要受到历史的谴责。

    这场战火,不仅使凤翔这座千古名城遭到严重破坏,又死伤了许许多多无辜老百姓,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那一夜,黄土高原上有多少冤魂在游荡,有多少贫穷的农家在哭泣?

    如果我们把这些在凤翔军阀混战中所杀的所谓战俘,重新编成军队去打日本鬼子,又将如何?就是2比1,我们还能干掉数千鬼子,中华民族就是在1884~1949这半个多世纪,因统治者的腐败造成人们起来反抗,不断内耗,而让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列强有了可趁之机,进而使我们全民族落入愚昧、贫穷的深渊!

    完待未续)

第十一章五千颗人头和三千鬼子的头(下)() 
(二)。

    “九一八”日本鬼子占领东北后,按照东京最高当局的部署,逐步向中国的腹地——长城方向及华北逐步蚕食。

    1933年1月1日,日军攻击榆关,热河危急,2月18日宋哲元通电全国,决心抗击日军,奉命开赴北平附近参加长城抗战。3月11日宋哲元部赵登禹、王治邦旅之大刀队夜袭喜峰口外潘家口附近之日军一个炮兵中队,大获全胜,“喜峰口抗战大捷”的战绩轰动了全国,宋哲元特意写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已”两幅条幅,立即被多家报纸制版刊载,成为传诵全国的壮语,对全国人民起了激励作用。在随后3个多月的战斗中,29军和其他参战的中国军队一齐,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下,阵地虽时有得失,但始终不退,给鬼子以大量杀伤,拒不完全统计,29军大刀队每到关键时刻,总出现阵地前,共砍了约3000颗鬼子的人头。到4月24日宋哲元部收复滦阳,日军撤出喜峰口,长城抗战结束,二十九军“大刀队”名扬天下,宋哲元、赵登禹等将领成为抗日英雄,获得了当时青天白日勋章的最高荣誉。批准以赵登禹旅为班底新成立132师,打虎将军赵登禹晋升陆军中将,担任师长。

    1935年,中共地下党员麦新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唱遍了全中国。特别是那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口头禅。

    (三)。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与其说1937年平津失守,倒不如说1933年平津就已失守!

    为了保卫华北,1933年的长城抗战,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国29军确确实实开了几千日军的瓢,取得了局部战场的胜利。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不利用大好形势,老子不做非要做儿子,却和日本签订了《何梅协定》,南京政府和中央军的势力,竟撤出了华北,华北交给了宋哲元的29军单独承担。宋哲元也小“诸侯”的私字一闪念,也不希望南京中央政府插手了,等于承认了日本在华北驻军的合法性。

    1937年7月卢沟桥一开打,开始29军下层将士在不少爱国将领的率领下,奋勇杀敌,日本鬼子也没占到多大的便宜。但又有汉奸之流,出来讲和什么的,而日本呢,却乘机完成增兵。宋哲元患得患失,当7月28日鬼子全面进攻时,一切都晚了,只有在打不赢的前提下,撤!

    (四)。

    南苑惨败后,29军撤出北平、天津,退至保定一线。第二,三日,这两座大城市相继落入敌手。华北的民众开始了整整八年的亡国奴生活。

    29军遭受如此重创,好久没缓过劲来。“小委员长”宋哲元再也没有了那杀5000人头如草芥,砍三千鬼子头守长城的“英雄气概”了,他告病请假了,并于1940年因病去世。

    今天,你看了以上的文字,不知各位对宋哲元这位历史人物有如何的看法?

    (五)。

    1937年7月28日,29军南苑惨败,一直到整整八年后的这一天——1945年7月28日,中国第29军和第20军及第94军收复桂林,日军第58师团及独立混成第22旅团等全部退往全州。

第十二章宋哲元放了习仲勋(上)() 
这不是一段戏说的章节名,这段往事源自中央文献的记载。2013年8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刚出版的《习仲勋传》中,详细描述了这件往事。初看好像让人觉得不可思忆,但中央文献的严肃性不容置疑。是否会招来麻烦?笔者踌躇半晌,觉得还是应该把它摘录下来,一是为了表明事物的两面性,更何况历史人物?二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鱼龙混杂,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高喊革命,挂着为人民旗号的的人又有多少?他们甚至把真正的革命者说成是反革命,而给与打击;大浪淘沙,真正的革命者,一定是在大风大浪中,勇往直前的真正猛士:

    “三师学潮

    1922年春,习仲勋进入富平县都村小学读书。1926年春进入立诚公学高小部上学,并在这里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时年不到13岁。1928年1月,习仲勋考入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三师诞生于‘五四’运动的潮流之中,于右任、胡景翼等民主主义革命家和一批留学生,把许多新鲜的的教育内容和先进的办学方式带给了这所学校。在这些革命和进步人士的影响下,这所学校从一成立就具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拥护孙中山护法运动的进步思潮。

    1928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学校当局准备开展纪念活动,进步师生出于对校长王潘臣、训育主任魏海不满,即以不参加校方组织的活动表示抗议。结果,习仲勋等9位共青团员身陷囹圄。

    此后,学生们和魏海的矛盾冲突升级。为了应对这一事态变化,党团组织开会研究新的斗争方式和策略。县委学生运动负责人武廷俊在东关操场召集宋文梅、习仲勋、程建文开会,研究对策,做出毒杀魏海的决定。行动方案得到了县委负责人的同意,并指定由程建文执行。1928年3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程建文将一种叫“人缘巴豆”的毒药投入三师教师灶的稀饭锅内,部分教师餐后呕吐腹泻,轻微中毒。毒杀魏海未达目的,反而行动暴露。地方反动当局当即派人追查。三师“毒杀案”在渭北以至全陕西地区反响强烈。习仲勋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因此受到审查,而不得不作出必要的说明。

    “三师毒案”从它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动机和目的,似乎长期不为人所理解。但如果穿越近70年的历史烟尘,看到事件的的行为人仅是一群刚刚步入初级师范的十三四岁的热血少年,人们就难以苛求他们做出更为周密、更为成熟、更为准确的举动了。

    被宋哲元赦免

    1928年4月,“三师毒案”发生后不久,习仲勋等人被三原县政府关押,后被关入军事裁判所。在狱中,由于表现出色,习仲勋被地下党发展为中共党员。

    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宋哲元放了习仲勋(下)() 
(接上一章)

    8月的一天,看守长来到狱中告诉学生们说:萧振瀛处长准备亲自带你们去见宋哲元主席(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政府主席)。见了宋主席,你们就苦苦哀告,宋主席会释放你们的。

    稍后一天清晨,他们由萧振瀛带领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面见宋哲元。萧在行前说:‘你们见了宋主席后,他问你们有无保人,你们就说有,回来后,我就赦放你们。’说完萧振瀛先去省府,两名法警带习仲勋等人来到新城宋哲元的办公室门外等候。

    宋哲元出来后先看了看每个人,然后高声说道,过去总司令(指冯玉祥,是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把路走错了,致使后来的青年误入歧途,现在只能回头是岸。共产党煽动无知的青年学生捣乱,扰乱社会秩序。你们年龄这么小,不在学校好好读书,闹什么学潮?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给国家做事。接着问道,你们有保人没有?同学们回说有。宋哲元最后说,好几个月了,你们的父母日夜盼望你们回来。现在就可以回去安慰安慰家里人了。说完,他摆了摆手,转身走进了办公室。

    宋哲元对第三师范学潮案处理如此宽容还有一个内部传言。据说,那天宋哲元推门进入办公室时,一阵风吹来,把摆放在案头的一沓公文吹落在地。他捡起一看,见是关于三原省立第三师范的呈文。颇有迷信的宋哲元,便认为此案‘一风吹’是天意使然,因而即刻下令释放学生。”(选摘到此)

    (二)。

    虽然宋哲元做过释放习仲勋等进步青年的好事,然而他一手操纵的凤翔大屠杀,公然违反古今中外共同遵守的“优遇已无战斗力俘虏”的人道主义原则,杀普通人过滥,一定要受到历史的谴责。要知道大多数所谓俘虏,都是黄土地上善良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他们不满意地主、土匪的压榨,拿起枪出来参加军队,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是文盲,觉悟很低,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成为民主革命者。

    在抗战前。违背历史规律的军阀混战,消耗了中国本来就已非常虚弱的国力,不论谁胜谁败,都不是正义的。和历史上所有腐朽没落的势力一样,根本不应该、不值得去称颂!大小军阀、新旧军阀,他们都是腐朽的清朝皇帝被推翻后,产生的土皇帝,虽然他们也做过一件或几件好事,但他们只不过是新中国的黎明前产生的怪胎而已;他们会写入历史;但不能主宰历史。

    他们不可能像习仲勋这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

    当宋哲元1937年失去了包括平津在内的华北“地盘”,1940年因病去世的时候,习仲勋同志已经是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人之一,投身于火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之中。解放后,习老前辈担任了共和国早期的副总理,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奉献。

第十四章半天的胜利——天津之战() 
(一)

    了解华北的人都知道,天津是北平的门户。北平中日开打时,三十八师师长、天津市长张自忠因病在北平休养。天津的防务由副师长、天津市警察局长李文田负责。这也是一段时间张自忠受人诟病的地方,说他假抗日,甚至有人说他是汉奸。

    那几天,李文田整天焦躁地在官邸的会客室里走来走去。鬼子已在天津外围动作,占领了大多数战略要地,并在修建新机场。面对日益危险的局面,李文田虽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难于做出决定,但他还是立即命令驻在塘沽、汉沽、小站、东大沽,韩家墅及廊坊七处的师属部队向天津市靠拢,随时听候调动。连一位副师长都知道收缩兵力,攥起拳头好打人的道理,不知当时宋哲元想到过没有?

    但掌握着华北包括平津命运的“小委员长”宋哲元,执行的是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只是想和日本鬼子搞妥协,保住他的“地盘”。

    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天津20里内驻扎,这就是当时半殖民地的现状。因此,天津仅有装备简陋的保安总队,下辖3个中队和武装警察共1500人。卢沟桥事件后,二十九军独立二十六旅驻天津西南的马厂一带今河北省青县,属沧州市管辖,只有两个步兵团和—个警卫连,和几门小口径平射炮以及18挺高射机枪这样一些装备。

    27日,李文田接到二十九军部发出的“自卫守土”命令,决心立即抗战。

    28日,李文田得知日军已在平津及华北发动全面进攻,又得到军部命令:“固守津市,即行抵抗”。但没有任何支援,如果这时宋哲元能想到他熟知的孙子兵法中的围魏救赵之计,派出一到二个团的区区兵力支援天津,起到的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在天津广大官兵强烈抗日要求,和中共地下工作的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张克侠、旅长何基沣(就是近代电影《佩剑将军》的原型)督促下,于当日晚7时,在他前几日整天踱步的会客室里,召开了紧急军政头脑会议。

    会议决定乘鬼子攻击的重点放在北平,驻天津兵力空虚,分几路打击驻天津的鬼子。重点是海光寺日军华北驻屯军的司令部和东局子机场。我军兵力5000余,鬼子兵力5000余,兵力之比约为1:1。

    7月29日凌晨1时,各部队按照指定任务,分四路同时向驻津日军发动攻击。由于突然袭击,初战进展较为顺利,连连取胜,收复了不少鬼子占的地方。

    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刻,北平方向偶尔的枪炮声像是点缀。

    这一路负责攻打东局子机场的朱春芳团第一营与保安二中队的战士,按照要求每人准备—小壶汽油和一盒火柴,飞速奔向东局子机场。为了抢时间特地选派两名排长跑在部队最前面。当接近机场门口时,他们为了不惊醒里面的鬼子,先用大刀,咔嚓几下,砍死了两名日本哨兵,又见从机场里开来一辆汽车,随即被我方击毁。

    凌晨2时,参战大部队赶到,全体一同冲向机场停机坪。当时日本鬼子的飞机驾驶员都睡在飞机身下,听见枪声立即惊起,爬上飞机进行发动企图紧急起飞。中国战士扑向机群,泼上汽油点燃。七月底正是天气炎热吃西瓜的季节,加上跑步前往,战士身带的火柴被汗水浸湿划不着火,仅有七、八架日机起火。战士们便从已点燃的飞机上引过火种继续点燃其他飞机,或用手榴弹炸毁日机。日军见状立即进行疯狂扫射,中国军队安排兵力顽强抵御,但仍有12架日机起飞。有10余架日机被烧或炸毁,机场内烟火冲天、弹声隆隆。有10余架鬼子的飞机被毁啊,虽然和高志航率领的飞行员们击落鬼子的飞机战法不同,但在中国的抗战史上也是很不错的战果了。

    3时许,中国军队攻进日本航空兵团司令部,缴获了大量机密文件,包括航空兵正在使用的电报密码。中国军队将日军压制在机场办公楼和营房工事里,占据了飞机场。天亮后毫无遮掩的中国军队被暴露,加上飞起来的12架日机连连向中国军队疯狂反扑,龟缩在办公楼上的日军居高临下配合扫射,中国军队伤亡很大。

    另一路进攻驻海光寺鬼子司令部的部队,虽未能冲进鬼子的巢穴中去,但包围了海光寺,同样给鬼子给与较大杀伤。

    日本驻津总领事掘内干城在密集的枪炮声中给日本驻北平大使馆参事森岛守人发电报:“从29日午夜即凌晨12时左右起,由于中国方面的攻击,我方处于甚为危急的状态”。

    这时如果再有一、二个团的有生力量拿下鬼子司令部,平津的战局可能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

    但天津的胜利,只持续了短短的半天,15个小时。到29日下午二时许,大沽口的援军遭鬼子舰炮的攻击,没能及时赶到天津市区作战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