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李安生疲惫中带着些落寞,林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怎么?是怕老毛子欲将你除之而后快,朝廷卸磨杀驴吗?哦,朝廷当然做的出惩办你一人,来结友邦之欢心这等龌龊事。哼,那又怎的?大丈夫顶天立地,行得正站得直,问心无愧。若朝廷真要做出这种弃子之事,别忘了还有我们这帮兄弟,我们都站在你后头,哪怕钻山沟猫深林子,也无怨无悔。”

李安生心头一阵的感动,说不出的感动,原来林虎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决定在瑷珲城大干一场其实是在冒险,瑷珲城这盘棋活了,也许自己这条路就走入了死胡同。

林虎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支持他当初的决定,男子汉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为了收回国土为了造福百姓,拼命又何妨?

大不了重新做马匪胡子去,林虎便是这般的硬气,或许他舍不得来之不易的安定,但他有他自己的原则。

是啊,大不了造反去,凭借他们在黑龙江的威名与群众基础,朝廷也奈何不了他们。

李安生眼眶有些湿润,林虎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希望他尽快地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士为知己者死啊。

两人相对而笑,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坎而已,如今实力弱小无可奈何,等到他日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定然要让这天变一变,狗屁倒灶的事也太多了。

窦固也是个明白李安生心思的,自告奋勇的去俄军营谈判,自然是想探探对方的口风,最好能够想办法能让朝廷不予追究李安生与俄军开战的职责。

李安生与林虎等人还要忙着继续善后,洪老六却是传了消息回来,在城外找到了巴义鲁。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八十五章 此乃阳谋

李安生并不是不想趁机将巴义鲁也一并解决,而是他此时需要一个传声筒,在瑷珲与京城之间的传声筒。

他的声音京城许多人未必爱听,但是巴义鲁发的话,他们还是要听一听的。

他并没有将朝中那些大佬们当傻子的意思,朝廷虽然昏庸无能,但是人杰还是有的,比如袁世凯之类,未必不能看出瑷珲城的玄虚。

匪徒袭扰瑷珲城此事本身就是个疑点,鬼才会相信,有哪路马匪胡子会吃饱了撑着?即便是豁出性命与俄军多次生死相搏的红胡子老王林(此人可以百度王德林,不为后世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也没这么傻,瑷珲城两营俄军据城而守,谁去谁送死。

王林这样的抗俄红胡子霸主也不敢来,还有谁敢来?这匪徒一说根本就是在糊弄朝廷,可关键的是,这点有证人,这证人便是俄军与巴义鲁。

这是多么可笑的一幕啊,俄军居然会帮着李安生来圆谎,不圆不行啊,既然这匪徒并不存在,那么瑷珲城这场激战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不说俄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光是俄军伤亡如此惨重,就能让他们的颜面丢尽,更何况将这场激战拿到明面上来说,对俄方也是相当不利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朝廷只能有两种猜测,一是李安生与俄军勾结,袭扰瑷珲地方,谋害了查那图;二是李安生与俄军干了一仗,而俄军吃了大亏,只能忍气吞声。

聪明人当然都是后面一种猜测,所以这个案子哪怕疑点重重,也是没人出来质疑的,也自然会有人填补的更加好看些,比如匪徒来袭,俄军与清军都被攻击,查那图战死查家被劫掠等等,没有人会在意匪徒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

至于为何匪徒会如此猖獗,那便是两国打嘴仗的关键了,必定是有一方与匪徒暗中勾结,外务部能够死死咬住的,便是全家都死于匪祸的查那图家。

既然我地方协领都被匪徒杀害,那么通匪一事必然是没有的事,你俄军死赖着不走便算了,居然还勾结匪徒危害地方,就这么交涉下去,对大清是有利的,收回瑷珲城只是时间问题。

俄军无从辩驳,毕竟两营兵马的俄军在城中,居然放任匪徒从容杀官劫财,这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只能说明俄军无动于衷没有对匪徒采取措施。

俄军死赖着不走的借口,无非是保护中俄贸易商路,保护地方正常秩序,现在倒好,这个借口行不通了。

俄方又不能公开说,之前还派了一个团的军队过来,结果被匪徒打的大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鬼才相信。

第一条也有人相信,所以需要巴义鲁这个关键人物。

至于如何让巴义鲁就范,这倒也是件小事而已。

眼下就看巴义鲁敢不敢进城,他要是不敢进城,干脆便杀了他,还能发笔小财。

巴义鲁家中同样抄出不少财产,只是李安生并没有将这部分财产当作缴获分下去,而是等巴义鲁做出选择。

要是他够聪明,应该能猜到一些事情,尽快地回城他反而是安全的,要是他执意犯二,那就与李安生无关了。

而且他要是能够更聪明些,他的家财还能保住。

李安生等着巴义鲁的回音,也担心老毛子会不会迁怒于前去交涉的窦固,却不料一会的功夫,窦固便带了古辛回来了。

原来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古辛提出想要当面与李安生交涉,窦固无法,只能将他带了回来。

古辛倒是胆大,他满腔的不服气,想要看看清军指挥官何等模样,居然能让他吃了这么大的暗亏还不能声张。

古辛站在李安生面前,没有起码的礼节,只有冷冷的对视,看着这位年轻到惊人的清军指挥官,恨不得扑上去咬上几口,自己的仕途蒙上了一层阴影,都是拜对方所赐。

他被认为是哥萨克当中少有的智勇皆备,古思敏很看重他,准备让他在阿穆尔地方治理政务,从而摆脱骑马驰骋挥舞马刀的出生入死生涯,他不是怕死,只因为他有另一番抱负。

可现在倒好,他可是应了清国那句谚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都不知道眼下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

“古辛长官,匪徒刚刚退走,城内还不安全,要是有什么闪失,可不是我们的过错啊。”

古辛没想到对方一上来就含沙射影语含威胁,不由一愣,又看哪狗腿子翻译结结巴巴对李二愣一付畏畏缩缩的样子,倒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哼,李大人,事情到了如今这一步,我们都不用再虚伪了。将我军阵亡将士的尸体交还,并交出俘虏。还有,如果你们有虐俘行为的话,我是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李安生这家伙明明是个乡土气集中的土包子,却偏要装出一付市侩模样,淡淡的说道:“哦,那我也不跟你虚伪,士兵死尸一条一百卢布,军官死尸一条最高五百卢布,俘虏不管轻重伤或无伤,一名三百卢布,一手交钱一手交死尸交俘虏。”

狗腿子翻译哭着脸结结巴巴的翻译完,惊恐的看着脸色血红连脖子都粗大起来的古辛,生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抖的腿往旁边挪了挪。

古辛两眼血红,咬牙切齿,他从来就没有遇到如此阴险毒辣又无耻的清军指挥官,让他长了见识,在他印象中清国官员从来都没有任何一人会作出这样的事来,这和清国所宣扬的正统道德观念是相悖的。

“哦,对了,我差点忘记,最好是用金币结算,因为贵国的信誉实在太差,明明说好我国民众也能用卢布兑换等量黄金的,可华俄道胜银行似乎觉得对我们清国人根本就不用讲什么国际信誉礼仪道德,万一拿了大把的卢布纸币不能兑换黄金,不是跟废纸一样?”

其实沙俄此时还是顾及颜面的,还没有禁绝东北民众用卢布纸币兑换黄金,只是有所限制罢了,卢布纸币当然也不是废纸,只是李安生不乐意捏着大把的卢布购买力,仍然为沙俄做贡献,全部用卢布金币不但能保值,还能够直接兑换黄金。

古辛是哥萨克,当然不会讨价还价,他这时倒是吃了辩论的亏,后悔没有让懂得交涉的辩才过来,叶先林是一个,可这废物是不行的,上次都被对方骂到吐血。

“李大人不觉得太过分了吗?你这分明是在敲诈勒索,哪里还有半点诚意?你要是不怕,我便通知我国外交人员,告发你勾结匪徒攻打瑷珲城,杀害我国官兵,看你怎么说,我国官兵的尸体与俘虏便是你的罪证。”

古辛想来想去,也只有这点能够对李安生起作用,不管怎么说,数百具尸体以及一两百名俘虏在清军大营,这也的确是太过诡异了些,硬说李安生勾结匪徒也是说的过去的。

俄方可不管这些话有多少可信之处,他们要的就是能够理直气壮的借口,历次交涉都是如此,谁来管真相如何。

李安生目视对方,眼神忽然凌厉起来,之前的那点淳朴乡土气荡然无存,“是么,那匪徒的尸体呢?清军阵亡将士的尸体呢?匪徒的尸体当然可以毁尸灭迹,但清军活人俱在,有卷册可查。总不见得俄军伤亡如此重大,连尸体都无法抢回,匪徒与清军却毫无伤亡吧?这查那图大人在城内被匪徒杀害,家财尽失,这难道也是假的?”

古辛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慌不择路饥不择食,随便找条幼稚可笑的借口就要用来发难,实在是被人所耻笑。

“你如此苦苦相逼,能有什么好处?还不如释放些善意,让双方都能缓和,说不定对你有利。”

见对方硬的不来来软的,李安生肚内冷笑,无论如何俄方都是不占理,还能改变什么不成?

“我有什么好处?捞上一笔便是好处,难道你以为我料不到,我这官也做不长了吗?还不如多拿些钱财,回家养老去。”

的确,这些赎金加上之前所获得的武器弹药卖掉,加起来不下二十万两银子,足够李安生与几个主要手下养老所用。

古辛与撒列桑商议之时,便也肯定一点,那就是继续赖在瑷珲不走的话,要看李安生能不能继续留下来,如果将他调走或者让他罢官,换其他人来,那么还是从前的鄂龄一样的故事,清国的官员像程德全、宋小濂以及李安生这样的是极少极少。

要是给李安生继续留在瑷珲城,他们就站不住脚,迟早会被对方挤出城去,凭借这次交手下来,基本可以判定这是个极为难对付的对手。

只要能站住脚,继续存在于瑷珲城,清国换个软弱的官员来,到时就能够扳回劣势,重新掌控瑷珲城,今日之败也就能挽回。

他们这是在亡羊补牢,成与不成,就看驻华公使廓索维慈向清国外务部交涉的结果。

李安生走,他们留,李安生留,他们走。

古辛见李安生点出这一点,默不作声,他们要挤走李安生到了台面上是阳谋,李安生今日敲诈勒索,也同样是阳谋。

他也只能答应下来,毕竟一场激战下来,总不见得都是俄国人的尸体,难道匪徒都是俄罗斯人不成,对方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有恃无恐的敲诈。

至于延伸到清国京城中的交涉,似乎可以从查那图被杀一事上做文章,查那图是李安生所杀无疑,如果能够找到巴义鲁,向他挑明这一点,通过巴义鲁的证词,来扳倒李安生,这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古辛前脚刚离开,巴义鲁后脚就进了衙署大营。

巴义鲁是个极有城府也有决断的人物,手段毒辣但也懂得转圜,他与查那图所做的事情要是李安生彻查的话,他也没好果子吃,加上他与查那图带兵作乱,企图挑起清军与俄军的争斗,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要是李安生被俄军击杀倒好,可关键是俄军落败,他现在极为被动,好在洪老六找到他时,直接向他挑明,只要他肯配合,那么所有罪名都由查那图来背,李安生也既往不咎,任凭他找关系调往别处。

他是个聪明人,当然第一时间跟着洪老六进城来拜见李安生。

无论如何,李安生在边境闹出了这大的动静,这二愣子也在瑷珲留不住,或许官职都要给罢掉,那时自己便不用再怕他揭发自己。

巴义鲁一付十分配合的样子,倒是让李安生刮目相看,怪不得查那图闹得人憎鬼厌巴义鲁却名声要上许多,看来都是巴义鲁出主意,而查那图被当做枪使。

这样的人本然是条毒蛇,如今的形势,再毒也由不得他。

李安生与巴义鲁心照不宣,很快就确认下来,俄军勾结匪徒袭扰瑷珲地方,查那图因公殉职,这事就这么的定了下来。

一切的一切,都是阳谋,俄方也是如此。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八十六章 走一步看一步

李安生并没有因为与俄军达成了初步和解而掉以轻心,俄军说不定会来上一次反扑也不定,要是阴沟里翻船,那就哭都哭不出来。

尸体与战俘是约定在城外交接,一手交钱一手交尸,前提条件是除了明面上古辛过去驻防在瑷珲城的俄军,其余秘密“偷渡”过来的都要在夜里出城。

本来古辛还准备让李安生交出缴获的武器弹药的,或者直接抵赎尸钱,可是这位哥萨克贵族还是没有具备商人的资格,反过来被李安生套出来俘虏中有哥萨克贵族,多加了五百卢布一个,又是小赚一笔。

这次其实光是武器装备就值不少钱,那几门火炮倒在其次,最值钱的反而是拿缴获的一百多匹战马,其中有十几匹都是良种,哥萨克贵族所骑的高头大马,李安生最为看重的大宛马与哈萨克马,并没有骟成太监,还好。

其中当然也有奥尔洛夫马,但这**良虽良,体格并不十分彪悍,并不如大宛马神骏。

后世大宛马近乎绝迹,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而哈萨克马则曾经是汉唐盛世时皇汉骑兵的主要战马,有汉唐情结的李安生当然最为看重这两种骏马。

他本来就准备建养马场,为后世保留珍贵的纯种大宛马等稀世品种,并培育良种军马与挽马。

最好的挽马之一是三河马,这是种多次杂交马,培育出来不是一般的难,对于李安生来说当然不算什么。

古辛实在是后悔莫及,没有想到清军很是干脆接管了瑷珲城的防务,并且开始颁布了一条又一条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政令。

附近的百姓不再被允许供应各种生活必需品,甚至不允许被俄军所雇佣来做各种工作,比如重建军营之类。

正是因为地方上无法得到伤兵治疗用药材等物品,撒列昂才干脆的带着部队返回了北岸,犹如被赶回去一样,让他生感蒙羞。

清军也开始贴身对俄军进行监视,已经有数次肢体冲突,差点就擦枪走火,简直就是千钧一发。

但是古辛不得不下了死命令,不准引发冲突,毕竟在交涉还没有得到结果前,瑷珲又爆发军事冲突的话,他们会很被动。

只有交涉胜利,才能够增兵,现在增兵只会给清国侵略的借口,双方不得不将冲突升级,无限扩大到国家层面。

有了这一败,古辛想的很清楚,城内清军还是有着强悍战斗力的,没那么轻易就能击败。

清军逐渐的掌握了主动,处处压制俄军,而真正的整修房屋也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不说程德全带着北上的难民,就连前几年一直逃散在各处山林野地的江东六十四屯难民也在陆续的回来。

李安生为他们划出了安置的地方,准备在来年开垦土地,眼下忙着组织他们搭建房屋,迎接寒冬。

估计明年开春前回来的难民会更加的多,大胜俄军的消息是纸包不住火的,就像瘟疫一样会迅速的传播出去,要是俄军撤出瑷珲城,恐怕回来的难民会达到好几万,瑷珲都收回了,江东六十四屯也就看到了希望。

这次战事也涌现出了一批军事人才,相比那些经过正规军校教育的留洋生或是保定生,这些人的天赋反而更加出众,真是草莽出英雄啊。

这更加坚定了李安生赶紧成立黑龙江陆军讲武堂的决心,这几日他忙着成立了黑龙江新军混成协随军学堂,作为军校的雏形。

教育农事培养农技人才交给了丁午望(丁大叔),呼玛那边的金矿有铁匠等人照应着,银行则有春桃跟丁小黑,几家作坊与工厂则有韦明同,围绕他们又都培养出了一批自己人能够顶上去,李安生现在反而空闲了下来,能够忙于整军之事。

过去忙是劳心劳力,他现在则学会了识人而用,他不要做韩信,而要做刘邦。

从老毛子那里敲诈了一笔钱,又从查家发了笔小财,正好都用在难民身上。

一连十余日,瑷珲附近的百姓都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在辛勤的劳作,照道理这时候他们都应该躲在房子里过冬,可此时拼命,正是为了应付更冷的冬天。

窦固与奚文山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政务能力,将李安生交代下去的事务办得井井有条。

梁文达也愿意留下来帮李安生经营地方,瑷珲这样的重要枢纽,将来开了商埠前途远大,他也听说了李安生之前办银行等举措,倒是颇为激赏。

解冷则独自南下,将家里安顿好,再做打算,不过有梁文达在此,倒是不怕跑了这个人才。

如此搭建房屋,囤积取火所用的木柴与煤炭,一日也不得空,李安生也不管朝廷准备如何处置此事,总要在任一天便做一天的事,虽说他只是临时巡检瑷珲地方,以兵备防御为主,但迎接难民回瑷珲这样的事情功德无量,傻子才不做。

就像他当初执意兵进瑷珲城,在他人看来是自陷死地,但做了才知道好处多多。

也许他会丢官,说他为国为民也不全对,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私心,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他并不在乎官位高低,只在乎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

黑龙江这样的偏远地方,能够拥有一群肯跟着自己的兄弟,拥有坚定跟随的民心,比什么都重要,过个几年清廷就要崩塌,那时才是自己的机会。

又过得几日,程德全总算是带着难民队伍姗姗来迟,大雪早将道路几乎封堵,可见一路行程之艰难。

但让程德全欣慰的是,由于准备充分,只有两个难民因疾病死去,其余的都活蹦乱跳的返回了故里。

李安生等人出城迎接,见程德全身上满是积雪,胡子眉毛上也尽是冰花,但再次相见,总是多了许多感动与安慰。

两下见过,尽了礼数,便紧接着开始安顿难民起来,也幸好勇于任事的干吏不少,将难民妥当的安置起来。

程德全见这边果然准备的充分,颇为感慨,便随着李安生到衙署大营来歇息。

“安生,看来这次我是要离开黑龙江了。”

“什么?”

李安生忽然大惊,望着程德全那张憨厚的胖脸,发现曾经的大智若愚不见了,多了许多的落寞。

“今年徐世昌与载振等人到东北三省考察改设行省事宜,对我颇有冷淡,我便已经知道,如今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