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伊尔库兹克等地缺乏大量的物资,东北的官方采购,也使得大量的华人开始云集到这里,等到明年春暖花开,这里的华人将会更多,李安生也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华人对东西伯利亚的开发。

李安生的主张,是迅速的安抚人心,让这些俄罗斯人成为开发东西伯利亚的主力军,甚至,将他们的部分人召入军队,将来对俄作战,让他们自相残杀。

将西部疆域推进到乌拉尔山与里海,这是将来中国大国崛起,在陆地上必须要有的举动。

沙俄到时深陷世界大战与内战,如此天赐良机,不取得这些土地,实在是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那些让他穿越的大神。

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去除或者削弱一个生死大敌,日本。

李安生从来就不怕再打一次战争,大不了再疯狂的借债好了,现在借债,用于战争的物资都是便宜的,等到世界大战开打,什么都会涨价,再用粮食与工业品、原材料去还债,这是变相的在投机倒把。

东北在前清时期由于要想方设法的截留财税,仍然无法避免向清廷上缴大笔的财税,现在不一样了,东北截留了几乎绝大多数的财税,在中央政府正式施行分税制之前,东北还能够独立的掌控这些财税。

预计明年东北的财税将会突破一亿六千万元,加上东北的秘密收入基本超过了日本的财政收入。

今年日本的财政收入估计不会超过一亿九千万日元,实际上,明年还会进一步下降,中国在不断的挤压日本经济的生存空间。

以此看来,日本似乎再不发动对华战争,将来就再难有良机,光是一个东北就能与其抗衡。

去年英国的财政收入突破了两亿英镑,折合华元为17亿多点,而去年整个中国的财政收入虽然没有能够统计出来,但是李安生的情报局还是能够估算出一个大概的范围,差不多在四亿到四亿五千万元之间,李安生对这个数据还是相当失望的。

北洋政府头几年的财政收入也能达到三亿元往上——即便中央政府连根毛都收不上来,靠着借债与发行债券过日子。

从目前发展的形势来看,中国实行分税制后,整体财政收入翻一番只不过是三五年的光景,而刚好恰逢一战开打的话,那就难说了。

目前能够有英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已经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也算是没落大国中国的一个心理安慰。

许多人都在担心中国的这种蓬勃发展的势头会给扼杀,尤其是担心日本,但是李安生却对之嗤之以鼻。

巴尔干打的正欢,俄国已经彻底的放弃了在东线重启战端的心思,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巴尔干上头。

而日本,也要有这个胆量才行。

日本的确很想打断中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要看自身有没有这个实力。

东北目前常备军三十个师,就是为了震慑日本而设置,中俄战争永远是一个警钟,警告那些轻视中国的列强国家,该醒醒了。

若是不能达到这个效果,那么李安生承认失败,这场中俄战争白打了。

对于蓝天蔚等人的担心,他还是好言宽慰。

“我们不要如此惊吓自己,也没什么大不了。俄国要真打下去,沙皇的统治还能不能继续下去,真得很成问题。为了避免国内的动员,沙俄是肯定不会将战争继续下去。他们无非会借着这次机会,与日本沆瀣一气,想要在停战谈判上占些便宜罢了。我们顶多不理会罢了,我们只要事实上占据伊尔库兹克,将前期的战果都慢慢消化,不签订停战条约也没什么。现在急的是沙俄,而不是我们。”

的确,现在好处都给东北得了,这是即成事实,谁也无法改变得了,占着地盘,几条铁路都在手上,开始了运营,沙俄只能干瞪眼。

吴禄贞等人都笑了起来,伊尔库兹克给一片漫无边际的白色给包围着,他们都穿着坚实的军靴,棉衣皮袄,裹的严严实实,一顶大皮帽一戴,还真分不清谁是谁。

他们的穿戴跟普通士兵都一样,只是吴禄贞等人腰间还扎着武装带,别着手枪,故而知道他们是出来巡视的军官。

积雪都给扫开来,不至于影响军队的正常操练,不过鹅毛般的大雪仍然在纷纷扬扬的下着,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团团一团团,密密麻麻的扑撒下来。

东北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么冷的天气作战,实在是个考验。

东北军可以说是最为适合在如此天气下作战的军队,对于防寒等措施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东北费尽力气只能保持三十个师四十多万人兵力的原因之一,东北军的军费标准实在有些高。

明年的预算要北洋海军分去两千万元,故而吴禄贞等人都在担心,东北军(包括库伦军区在内,山西与陕西也都属于库伦军区)明年会不会进一步裁军。

毕竟中俄战争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东北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不能将宝贵资金用于军费开支。

李安生也说,打赢了中俄战争以后,基本上中国就没有保持太多陆军常备军的必要,真的要与日本作战,凭借目前的常备军以及后备役,足够了。

李安生所判断的,还是有根有据,只要俄国不应和,日本光跳腾也不必太过在意。

事实上,日本已经开始闹腾起来。

日本驻上海领事将这次恶**件汇报到驻华公使日置益,而日置益在紧急向中华民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的同时,立即将此事汇报给了国内。

日置益亲自赶往上海,处理善后事宜。

死伤的日本军警要处置,被烧毁的日侨房屋要清理,受精的日本侨民——这里头许多都是日本妇女要安慰,日本在华的军队都接到指令,严阵以待,在上海的日本军舰更是二十四小时生火待命,随时准备炮轰上海。

程德全也赶往上海,希望能够平息这次事件带来的恶劣影响。

深夜,日置益接到了来自日本国内的指令,必须用最强硬的态度来处置此事,绝对不能轻易善罢甘休。

日置益疯狂的叫嚣着,他被赋予了全权,将此事作为一个机会,尽可能的讹诈中国。

从北京尾随而来的陆徵祥连日置益的面都没有见着,而随后赶到的唐绍仪,在反复的恳求下,才见到了日置益本人。

对于南方卫国军的这次糟糕表现,唐绍仪很是不满,给即将重新开始的中俄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日本这会肯定会漫天要价,动辄以战争威胁。

果不其然,刚见面,日置益就无比激动地向他申诉,日本军队需要尽快的上岸护侨,否则,这个事情没有谈下去的必要。

本来日本是要这么干的,从苏州与杭州紧急调来的军警以及武装侨民想要登岸以“护侨”的名义驻扎下来,但是给卫国军赶了回去。

日本也好,其他列强也好,在租界的军队数量都是需要民国政府批准的,也应该符合惯例,小鬼子来这么一手就有些不地道。

“让程德全亲自来跟我道歉,他这种行为是在玩火,再不镇压南方卫国军,我事先声明,大日本帝国的忍耐性是有限度的,我们的军舰随时会克制不住海军官兵的怒火,用炮弹来发泄不满。是的,我们非常不满,这次事件非常恶劣,这是在践踏大日本帝国的尊严,挑战大日本帝国的权威。如果你们不怕付出代价,那么尽管任凭事件恶化下去。”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八十八章 艰难的抉择

第三百八十八章 艰难的抉择

程德全到了上海之后,既没有前来拜会日置益,也没有能够很好的弹压住南方卫国军,显然不是很热心,这种态度自然让日置益无法接受。

事实上,程德全是得到了李安生的关照,任凭事件发展下去。

照道理,他这个两江总督的确应该主动的将这件事情的恶劣影响消除,出台善后措施,比如该赔礼道歉的赔礼道歉,救治伤者,慰问日侨,查明事情原委,给双方一个交代,然后凭外交手段说话。

但是,既然唐绍仪与陆徵祥都来到了上海,那么他也没有上门去跟日置益扯皮的必要,虚与委蛇他也不愿意。

日本未必不明白,中国的海岸线太过漫长,日本没有办法彻底封锁。

现在不仅东北与两江发展迅速,就连华北与华中(武汉周边)也开始发展起来,日本哪怕集中力量对付东北与两江,依然无法彻底破坏中国的战争潜力。

占领土地是需要陆军的,而日本的陆军眼下显然还没有这个能力。

若是中国还是那个清末积弱的中国,那么或许他这个两江总督眼下也只得向日置益低头,答应对方一系列的苛刻条件。

在唐绍仪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日置益果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可以说是在进行疯狂的讹诈:立即逮捕参与暴*的卫国军将士,将为首的军官交给日方处置,蔡锷等为首指挥官永不叙用;在虹口四周划出土地,作为护侨日军驻扎之用,将来作为专门的日租界,所有伤亡日本军警与侨民以及财产损失,都要一一赔偿,并且支付慰问金;所有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向来日中两国,屡起警察案件,比如这次中日人民互相斗殴,没有警察妥善处置,使得卫国军介入暴动,因此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中国允许南昌到杭州杭州到潮州的两条铁路修筑权交给日本。

另外,日置益还提出,立即组建中日联合调查组,调查此次恶**件的原委,并且保留进一步追加处罚的权力。

这无论哪条,都是在肆无忌惮的侵犯中国的主权,每一条都让分根本就无法接受。

一连几天,唐绍仪与陆徵祥反复与日置益磋商,希望能够修改条款,息事宁人。

而这次冲突的原委也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几名喝醉了酒地日本浪人疯狂叫嚣,嘲笑讥讽中国正在建造的“长江”级战列舰是个废品,中国连石油资源也没有,居然对外公布要全部选用燃油锅炉,讽刺中国完全是在自欺欺人,这种战列舰造出来也无法与日本的战列舰匹敌。

这种论调加上难听的话语,以及那蹩脚的日本口音中国话,自然激怒了几名民族自尊心无比强烈的百姓,与之理论。

这些日本浪人本来就是在找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宣泄心头不满的机会,准备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支那人,于是便有了这场冲突。

日本方面强硬的污蔑,是中国方面首先在言语上侮辱了日本浪人,然后才爆发了冲突,至于卫国军将士介入,则根本就是中国理亏,而卫国军进而在制造暴*之后,还围攻虹口与日本领事馆,这就是大错特错。

唐绍仪也不想去计较是谁错在先,关键还是卫国军太不理智,他此时将蔡锷等人掐死的心都有。

你好好的冲突一场就算了,居然还围攻虹口的日本领事馆,这是在明着给对方借口升级事态。

这个事情绝对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为此,他立即召见了蔡锷等人,希望能够了解到真相。

“总理,当时发放枪支是我下的命令,日本军警太过嚣张,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将来遇上类似情形,该如何处置?”

蔡锷决定替陈炯明隐瞒下来,陈炯明得罪的人太多,在广州的时候由于坚决镇压黑恶势力,并且清除贪腐分子,使得能为他说话的人太少,要是陈炯明给顶了出去,谁知道唐绍仪会不会给陈炯明一些教训。

他好歹跟李安生等人相交莫逆,程德全也对他另眼相看,将这事承担下来,对他的影响不是太大。

陈炯明连忙挺身而出,“不,总理,这个命令是我下的,与松坡不相干。要惩罚,就惩罚我吧,是我收束手下不力,才出了这等变故。”

的确,卫国军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冲击日本领事馆,杀伤侨民,并且还有些杀千刀得趁着这么会功夫强X了上百名日本妇女,这些日本妇女还都是日本外交官、富商以及日本军官的女人。

一下子有上百名日本上层阶级人物戴上了绿帽子,这怨气腾腾的,真的很让是扎眼。

他们是在江边的军营营房谈话,此刻外头的江涛起伏,胜过了屋子里的声音,可见静谧无比。

蔡锷吃不准唐绍仪的态度,但是他隐隐感到不妙,之前唐绍仪就坚决反对对俄开战,中国赢的侥幸,到现在还在受中俄战争的影响,国力疲乏,而卫国军平白招惹事端,更加的让唐绍仪脸色铁青,咬牙切齿。

看样子,唐绍仪是主张对日妥协的,也对,总不见得跟俄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就有陷入对日作战吧?

这也太过疯狂了些,中国应该稳步发展,而不是到处招惹仇敌。

唐绍仪是外交出身,自然深深的清楚弱国无外交,中国现在国力不如人,只能隐忍妥协。

日本的强硬态度也是应有之意,唐绍仪自然也明白要尽快的平息对方的愤怒,自身将事情处理妥当了,才能给对方一个交代。

虽然将领头的军官交出去这是侵犯中国主权,唐绍仪断然不会答应,但是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也要拉一批犯下恶事的卫国军官兵出来,严加惩治,作为对日本的交代。

“好了,你们别争来争去,你们现在尽快将那些杀人放火强X妇女的兵痞找出来,严加惩治,向日本赔礼道歉,平息他们的愤怒,这才是正经。”

日本提出蔡锷等人永不叙用,唐绍仪清楚这不属于他能做主的范畴,自然是略过,想要交给内阁讨论,但是眼下要尽快落实一些措施,让日本方面满意才是。

不过,将领头的军官交出去,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这么做,他眼下不想刺激蔡锷等人,故而咽下下去。

蔡锷等人给唐绍仪的答复,让唐绍仪很是无语,他们只是承认出于义愤的卫国军部分官兵行为过激,虹口地区的日本侨民伤亡也与这些侨民恶意攻击卫国军将士有关。

唐绍仪给夹在中间,日子很不好过,短短的几天,眼睛都红肿着,胡子拉喳,日本方面对于他的赔礼道歉毫不买账,更加对于唐绍仪无法对卫国军官兵加以惩治感到极为不满,进一步施压,要求尽快给予答复。

日本国内以换防的名义,进行军队调动驻防的同时,向东北与天津等地增兵,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架势,一付随时都准备动武的样子。

返回到北京的唐绍仪马不停蹄的拜访了袁世凯等人,希望能够统一意见,尽快就此事给日本一个明确的答复。

否则,要是日本以此为借口,兴师动众,用武力解决争端,那么形势将会恶劣到了极点。

沙俄谈判代表格维斯切夫再度的张扬了起来,在重开的中俄谈判上继续提出了让中国难以接受的条款:中国军队退回到买卖城,交回海兰泡、伯力、庙街、双城子与海参崴等要地,等于说,双方重新回到战争之前的出发点。

这回格维斯切夫还是认为俄国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中东铁路与库张铁路作价卖给中国,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让步,如果中国仍然不接受,那么只能让战争继续下去。

就连段祺瑞在听说了这些条款之后,也是暴跳如雷,接连骂娘。

俄国佬怎么就这么的不识时务,愚蠢之极,想要趁火打劫吗?

日本也是与俄国一吹一唱,日置益接连的提出一封又一封措辞愈加强硬的声明,希望中国尽快予以答复。

日本不仅重复之前的要求,还提出由唐绍仪亲赴日本赔礼道歉。

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明摆着是在欺负中国。

一旦唐绍仪真的赴日本赔礼道歉,那么今后中国在外交上总是要矮人家一截,处处都要吃亏,只怕日本的嚣张气焰更加的甚嚣尘上。

不过,还是有一大批的软骨头选择支持唐绍仪,甚至鼓动唐绍仪对日妥协,在他们看来,日俄联手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国这是在自取灭亡。

他们固然是看不清形势,给日俄联起手来一吓唬立马吓的屁滚尿流,只是,他们何尝不是软弱惯了的。

李安生最恨的就是这种有劣根性的人,对内专制对外软弱,对待外国人跟亲爹一般,对待自己的子民却残暴非常。

故而,不借着这次机会来上一次官场清洗,也真对不起那些卫国军将士。

吴禄贞以陆军部在库伦发出通电,要求追认在那次冲突中牺牲的六名卫国军将士为烈士,英灵牌位入驻英烈祠。

这是东北的首发声音,第一次开口就此事进行表达。

目前全国上下最为关注的还是东北的态度,谁都知道,目前两江程德全的态度与东北是一致的,只要李安生表态,局势立马就能明朗起来。

面对吴禄贞的这种态度,日本立即叫嚣起来,要求交出以陈炯明为首的一干卫国军将领,并且将蔡锷等人撤职。

某些**党人居然恬不知耻的站在日本那边说话,要求严惩破坏与日本关系的野心份子,矛头直指蔡锷等人。

由于蔡锷之前与梁启超等立宪派走的比较近,又跟李安生政治集团靠的比较拢,孙大炮为首的一干人等都是亲日派,选择了在背后煽风点火。

这其实很不明智,不过想到某位所谓的伟人后世不惜向日本摇尾乞怜,准备奉上卖国条约,以换取日本的资金与军火,这些也都能释然。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之下,唐绍仪内阁终于做出了决定,向日本赔礼道歉,并且支付了一笔为数两百万元的慰问金,让蔡锷与陈炯明等人引咎辞职,这已经算是相当客气的了,不过,唐绍仪内阁还听从了某些伟人的建议,严惩挑起事端的卫国军官兵,交由中日联合法庭审判。

至于日本提出的,在虹口四周划出土地,作为护侨日军驻扎之用,将来作为专门的日租界,所有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中国允许南昌到杭州杭州到潮州的两条铁路修筑权交给日本等条款,唐绍仪决定亲自赶赴日本,与日本外相紧急磋商,看是否能有转圜的余地。

其实唐绍仪是准备牺牲自己的名声,来换取一时的息事宁人。

这也是保守派与激进派的一次激烈交锋,李安生被认为是激进派的领军人物,正是凭借他的激进,麾下迅速的聚拢了吴禄贞、蓝天蔚、蒋方震等一干人物,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而保守派则得到了部分士绅资本家以及**党人的支持,认为目前应该稳定发展,对外妥协,换取一时的安宁来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唐绍仪其实并不是笨人,他也知道有些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