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生虽然在培植中国的棉纺行业与生丝行业的崛起,但是也不敢太过跨越,而是准备厚积薄发。
一点一点的用中国生丝来争抢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并且逐步的在棉纺工业的成本上扳回劣势,在成本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抢夺国内市场,甚至在全球与英日两国竞争。
这叫温水煮青蛙,李安生只盼着他能掌握大权的一天,只要用十年,十年的建设,以及十年的煮青蛙,日本将不足为患。
梁敦彦很不喜欢日本人,毫不掩饰他对日本人的厌恶,并不是作为外务部尚书之后,所遭受到的巨大的来自日本的压力,而是他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就有对日本人的一贯恶感。
梁敦彦在美国留学时,一同住在主人巴特拉家中的还有一个日本贵族子弟。一天,梁敦彦发现日本人在他的圣经上写了一行汉字:夷狄之书不可读也。梁敦彦很愤怒,他问日本人,那你到美国来做什么?
说到这梁敦彦,一个普通的广东小老百姓出身,叔父还因闹天地会跟追捕过,居然能够做到外务部尚书这样的大员,可谓是草根中的草根。
怎么评说这清朝的用人体制呢,说它满清权贵把持朝政,腐朽不堪吧,梁敦彦这样的人又比比皆是。
“日本人骄傲自大,蛮横粗俗,特别是没有情义可言,这等禽兽民族,将来必定是我们的大敌。所以,我们要联合美国,一东一西,来制衡日本这个狼子野心的国家。说来说去,美国还是太过豪富,希望万事用钱来摆平,而不是战争。日本的经济早晚要崩溃,而那个时候,便是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我们要期盼着日本的目标不是我们,而是美国。美国能够援助我们,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我们闷头大发财,壮大实力。让日本人知道我们也不是好惹的,才能免去灾祸。”
载洵很是认同,他不是不想尽快将海军发展起来,不是不想中国能够拥有几艘主力战舰,而是没有银子。
这财政收入也太少了些,加上还有大量的外债要还,拆东墙补西墙,根本就没有多少余力来发展海军。
不像日本,没有外债,没有不平等条约,没有外国殖民者来吸血,国民上下一条心,能够疯狂的将财政预算都放在军备上。
要是没有盐税以及厘金,中国的财政收入根本就无法支撑下去,入不敷出。
本来载洵对于李安生这样的激进分子执掌江苏这个财税重地,心存疑虑,一直游说载沣,想要将李安生调走。
李安生到任后截留了税银与海军开办费,让载洵大为光火,可最后还是落到了江南造船厂以及订造战舰上头,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国家尽职尽责,只是手段欠妥。
载洵倒是有些感激李安生,这年头,有个如此忠诚的汉臣,倒是稀罕。
重用,一定要重要。
载洵跟李安生谈起即将订造的两艘战舰,眉飞色舞,连眼神也是亲切了许多,刻意拉拢李安生的痕迹很明显。
他哪里知道,李安生打的是什么主意?这战舰可不是为你载洵,也不是为你大清订的,等战舰归来,谁知道你大清还存在不存在呢。
这次三人准备从上海出发,先经欧洲,然后到美国,穿越美国大陆,在旧金山坐船回国,跟载洵他们上次经西伯利亚铁路回国完全相反。
不过,正好上海银行正式获准发行钞票,并且允许经营官库,正好有个庆祝仪式,刚好让载洵与梁敦彦一同出席。
之前的官库银是要上缴到户部银行存起来的,各省都不许私自处置,户部银行因为这一点而掌握了实权,与交通银行一起成为了中国两大银行支柱。
如今上海银行因为江南造船厂以及中华钢铁公司的关系,获得了掌握两江官库的权力,还能发行钞票,可谓继大清银行(户部银行)与交通银行之后的又一巨无霸。
1908年7月1日,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资本增至白银1000万两,其中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
这倒是清朝比较进步的一个地方,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央银行,但是半数为民间股本,具备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两大职能。
如今上海银行的股本为三千万两银子,整合了江浙沪十余家银行,二十多家钱庄票号,目前正在北京、天津、汉口、江宁等地积极设立首批分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金融霸主。
李安生明确规定了上海银行的十大业务:1、短期拆息;2、各种期票之贴现或卖出;3、买卖生金银;4、汇兑划拨公私款项及货物押汇;5、代为收取公司银行商界所发票据;6、收存各种款项及保管紧要贵重物件;7、放出款项;8、发行各种票据;9、外汇汇兑;10、出口押汇。
上海银行发行的钞票也照搬了黑龙江工商银行为东北发行的钞票,同样使用了各种造币新技术,发行各种与银元同等价值的银元面值钞票,有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与一百元面值。
最起码在两江范围之内,要迅速普及流通上海银行发行的钞票,清朝想要统一币制不太容易,李安生也不想当那个出头椽子。
各省督抚之所以牢牢把住货币铸造权,“抵制”中央统一币制,主要原因是铸造利益在各省财政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本来清政府建立“解款、协款”制度,即由中央来控制各省的财政收支,实行中央集权。太平天国时期,各省的财政实权落在督抚手中,其结果导致了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的完全瓦解。
各省拥有不受中央控制的各种收入,而其中货币发行的收入占重要比例。
于是各项陋习沿袭下来,朝廷也是无可奈何,大清银行已经是向前了一大步,如今上海银行来继续推动,也分了一杯羹。
之前朝廷急着想要进行币制改革,是因为巨大的磅亏,以及混乱的币制。
但银价在1903年初暴跌后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1905年平均一海关两等于36.1便士,1907年等于39便士,维持在比庚子赔款的基准汇率36便士更高的水平上。虽然可能因为银价的变动而有其他损失,但是镑亏问题却不存在了。
至少关于庚子赔款的偿还在1905年以后中国反而可以享受“镑盈”,基于这个原因,李安生也暂时不想去推动清政府对于银本位制的坚持。
他并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但是多少还是清楚一些后世的基本金融知识,所以,他心中有数。
上海银行自从开办之后,就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热,从橡胶股票风潮之中劫后余生的许多华人资本纷纷将钱存入上海银行,反而是外国银行不太可信。
外国银行本来组织了一次阻击,那就是进行大笔的挤兑,但是在上海银行拿出的库存——大笔英镑与美元的打击下,这次阻击虎头蛇尾。
李安生对江南造船厂大笔的投入,以及中华钢铁公司在上海、安徽马鞍山、江西萍乡等地的大手笔,让整个江浙沪的富商们兴奋非常。
几个新颖的金融运作手段,也让他们啧啧称奇,不为别的,就为了南洋等地的富商华侨也纷纷前来上海购买公司债、信托产品以及各种债券与股票,就能看出市场对上海银行主导的几个大项目的普遍看好。
江南造船厂连续得到了大批的订单,一直在处于高速扩张中,甚至扩张到了连各国资本家都纷纷找上门来,想要洽谈业务的地步。
包括求新造船厂也是如此,朱志尧将求新机器厂与求新造船厂一分为二,银行给出的分别信用等级依然很高,依然是个融资的热点,这可把他给乐坏了。
接连的又一大批的华人资本投资于造船、钢铁相关行业,甚至有资本家们集资兴办钢铁厂,各种钢材加工厂,甚至是锻造、铸造行业。
李安生对未来钢铁价格的强烈看好,以及坚定的预期,带动了整个江浙沪资本家们对投资重工业的信心。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第三百零三章 对民族工业的扶持
普及了点知识,多加了几百字的添头,算是补偿,我很厚道的,求票求支持。
~~~
“将来海军重建计划中的许多小型舰只都将采用招标的方式,给民营造船厂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朝廷也将出台类似于日本的造船业扶持政策。下面,有请我们的海军大臣,年轻的郡王为我们讲两句。”
要是李安生穿身中山装,倒真像是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的国家领导人,气派非凡。
中国官方的采购早晚要走向公开招标这一关,这样一来,才能够使得民族工业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日本民间的机械制造工业中,造船业由于《造船奖励法》的颁布获得了最显著的发展。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向国内船厂发包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三菱长崎和川崎神户两家大造船厂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视。
据李安生所知,后来在日本海军首级超无畏舰“金刚”级4艘战列巡洋舰当中,有两艘是由这两家船厂建造的。
李安生也想着要扶持江南造船厂与葫芦岛造船厂一样,成为中国两大造船巨头。
载洵对于李安生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江南造船厂也很是叹服,难得这家伙不贪污,还大力整治腐败,如今看来,倒是真有成效,而且,他心中也隐隐认同,正要有李安生这样的人物来大力整顿才行。
庆祝仪式在上海银行的大楼前,这里是之前上海滩地产大亨哈同的产业,结果给上海银行买了下来,占据了南京路上最为豪华的一大片地皮。
载洵向到场的富商士绅们略为透露了一些这次将赴欧美订造战舰,并且引进港口、船厂技术的目的,聪明的人当然能猜到,载洵他们去年才出去了一趟,今年又要出去,必定是有大动作。
李安生在旁束手静立,不介意将风头让给载洵。
其实载洵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后世,他拒绝了日本人以及宗室的反复利诱,死活不肯到伪满洲国去出任伪职,做到了一个身为中国人的骨气,没有做汉奸。
李安生对于这样的人,还是有几分好感的。
想到这朝廷就如同兔子尾巴长不了,他也有些伤感,载洵虽然因为个人面子问题,在订造战舰上头略微倾斜了有些向他表达敬意的外国公司,但是他总体还是劳心劳力,为海军重建计划奔忙的。
载洵也没有多少银子捞,就那么点,他虽然免不了伸手,但还有些分寸。
“看样子,朝廷是要进一步投入江南造船厂,将来说不定能成为当世屈指可数的造船厂,看看那长兴岛与高昌庙同时动工,都是大工程。我说,朱兄,怎么样,你们求新造船厂也能插一脚吧?”
一位华人船舶修造厂的老板朝着朱志尧挤眉弄眼,在他看来,求新造船厂的好运气又要来了。
朱志尧的发迹简直让人眼红,虽然求新两家工厂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一千六百,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地步,但是,求新造船厂有着无比的运气,首先是吉祥银行给出的信用评级,又有上海银行的融资保证,还有江南造船厂的船舶业务分包,等等。
美国又来了两艘两千多吨炮艇与驱逐舰的单子,江南造船厂将大清海军的10艘1000吨炮艇的单子转了一半给求新造船厂。
这实在是让人眼红啊。
别说是朱志尧,很多人都能预见到江南造船厂的远大前程,甚至是上海造船业的一次莫大机遇,关键是要在这次机遇中找准时机,在大机遇中找小机遇。
求新造船厂喝粥,他们喝点粥汤,也能乐上一阵。
朱志尧这些日子忙着跟一帮工程师研究燃油锅炉呢,江南造船厂的燃油锅炉厂以及舰炮厂、柴油机厂等都是独立运营的,朱志尧也在燃油锅炉厂入了一股,没别的,求新造船厂之前在燃油锅炉上的研究很有成果,为李安生所看重。
其实中国人的头脑很聪明,要不是工业基础薄弱,只怕民族工业早就发展了起来。
上海的许多小型机械厂都很有独到之处,比如几家研究内燃机的工厂很有独到之处。
有些技术甚至可以说领先世界,只是没有办法将他们变为资本,变为动力,就这么的消散、遗忘,很是遗憾。
李安生在江南造船厂的例子之下,提出了发展实业奖励,凡是在科研上有创新有成果的华人企业,都可以凭借这些技术获取科研补贴,以及税收优惠。
他也将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将有用的技术拿到国外去申请专利,并且给予贷款,提高信用评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也要将这些科技转化为动力才行,要给它们舞台,给他们用武之地。
李安生本来就在为了燃油锅炉以及蒸汽轮机发愁,这技术得到之后,多久才能自己制造出来,在功效与质量上达到德国水平。
可看到了上海几家民营机械厂的技术水平之后,他忽然有了信心。
甚至是柴油机的研发,他决定同时交给几家民营机械厂。
他甚至认为,上海的民族工业科技水平要超过日本,日本只是凭借着生丝与棉纺织品的出口,一个刚刚起步的工业国而已,根本就无法与人口基数大的中国相比。
当然,要是中国再不在教育上奋起直追,将来就要给日本超过,甚至是大步拉开距离。
载洵在讲话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着李安生的一举一动,如今李安生已经给奉若神明,凡是跟他关系近的,都飞黄腾达了。
李平书,江苏布政使,而且还是上海银行的董事之一。
虞洽卿,整个家产都并入了中华航运公司之中,身家迅速翻了几番。
甚至还有上海滩极为说得出来的大佬,都成为了李安生的坚定支持者,他们也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李安生这会正在跟张謇在一旁窃窃私语,引起了有心人的关注。
李安生过去都是大手笔运作,都是重工业,以及金融业,除了帮着国内的几家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药吆喝几句之外,还没有在轻工业上有所举动。
这烟草公司以及云南白药好歹还是轻工业吧,但是江浙沪历来是棉纺织业与生丝业的根基之地,生丝老板与棉纺织老板比比皆是。
这些年随着日本的竞争,生丝业很是不景气,加上英国与日本联手向中国倾销棉纱棉布,中国轻纺工业的状况并不理想,除了张謇的大生纱厂这样的牌子过硬信誉够强的大企业,别的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
要怪就只能怪国内的民族工业自己不争气,在成本上没有优势,给洋货给挤压的喘不过气来。
“说来说去,还是成本问题。机械设备不如人,棉种棉花不如人,资本不如人,竞争太过激烈。在英、美、德、日四国势力交相抢夺的情势下,辛丑年之后的五年中,华资棉纺织厂竟无一家成立。前几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倒是件好事,棉纺织业也在原有基础上稍有进展。这几年分布在江浙等地的棉纺织厂多了几家,纱锭也增长到了10万余枚。但是面临外资兼并和压迫的处境,中国棉纺织业经营的困难有增无已。”
张謇并不是个喜欢吃独食的人,他希望看到中国民族棉纺织工业整体崛起。
说到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他是如数家珍。
创业于1895年的大纯纱厂到1908年为日本资本所兼并;1907年以中日合资开办的上海九成纱厂,开业不久便为日资所吞并,其他华商各厂也屡经改组。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张謇自然不会错过,同样向李安生提起。
这次李安生出去要半年的时间还不止,张謇也不想耽搁下来,希望能够提前得到李安生的准信。
“我的意思是成立一个棉纺织协会,根据最新的棉种棉花,确认生产工艺与标准,发动上海的民族工业,设计专门的机械,我们不能再各自为战,也不能再盲目下去了。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群策群力。我对我亲自参与研发的优质棉种很有信心,必须要大规模的种植,形成规模优势,成段下砍成本。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得自身产品质量提高,还能缩减成本。有了先进的机械设备之后,再集体摸索符合的配套工艺,争取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到最好。棉纺织业要走联合壮大的道路,而且,融资上也要想办法。张公,你看云南白药的融资案例怎样?”
云南白药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如今为数不多的几支股票中的一支,由于云南白药公司上来就被美国的几家银行评为信用等级最高级,愿意提供大笔贷款,凭借这一点,加上云南白药在美国的销售业绩,使得云南白药的股票一经上市,就得到了追捧,云南白药公司不仅成功得到大笔融资,而且成功的打开了国内市场。
引领了新一轮上海股市热潮的云南白药功劳卓著,使得橡胶股票风潮引起的整体银根紧缩以及市场低迷有所好转。
张謇眼前一亮,李安生亲自制定的各项证券交易所规章制度都属上乘,实施起来也很成功,不失为一大政绩。
如果棉纺织企业也能上市融资,倒是个好办法,只是操作不易。
“优质棉种的大规模种植,可以参照东北的粮食交易所,从各个环节降低成本,我就不信竞争不过洋货。大生纱厂是不是可以起个头,先走上市融资的道路?”
大生纱厂是民族棉纺织工业的领头羊,让它来先走上市融资的道路,也是个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张謇也很犹豫,毕竟这事关重大,不是件小事。
李安生自然不能说,你们赶紧步伐跨越大一点,一战开打了,就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外国棉纺织品输入减少,欧洲各国在华纱厂也无力增加投资,中国市场上纱布价格猛升,原来处于维持状态的旧有纱厂都在战争期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年年扩充并增设新厂。
但是战争一结束,日本就趁虚而入,外国资本也重新卷土重来,民族棉纺织工业的辉煌昙花一现。
李安生自然不希望看到中国的民族棉纺织工业只能如流星一般,短暂的闪耀。
到今年为止中国已有纱锭83 万枚,布机2000余台,初步形成中国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各种低支棉纱;供国内市场织布之用。由于机器织布的生产效率比手工织布提高不多,利润不大。棉布在手工织机上织造较为有利,故新兴的棉纺织工厂纺锭发展快,布机增加较少。
除了要大量种植优质棉种,在机器革新上也要加快步伐,后世中国在一战结束后的几年才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但是那个时候已近晚了,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若是大生纱厂能够走上市融资的道路,我可以让上海银行帮助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