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火1906-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是要控制在美国佬手中,当然,为了拉拢英国人,分化英美同盟,也许还要加上英国佬。这条铁路落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我们不借款,自己造。”

锡良沉默着点头,中国的铁路事业异常的艰难,都给洋鬼子控制的死死的,但比过去有了长足进步,至少中国有了詹天佑,有了一批自己的人才。

材料、机车等都是问题,虽然能够自己外购,但是无论哪个洋行接手这生意,都要宰上一笔,除非自产。

锡良叹息了一声,锦瑷铁路非同小可,不借款是不可能的,给美国人控制,也好过于日俄,更何况美国急于让这条铁路修成,条件什么都很宽松。

能够凭借这条铁路的修建,促成一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是件功德,现时就有修铁路花一万两银子就能促成十万两银子资本的实业开办,这千万两就能有上亿两,但愿能够争取到足够的份额。

“其实这条铁路能够成功修建的可能性极其微小,主要的阻力来自于日本,美国佬不一定能如愿。”

锡良听得李安生开始泼冷水,心头一惊,问道:“这是为何?难道美国征求英国的同意也不行吗?”

李安生很清楚锦瑷铁路在后世没有修成,主要的原因除了哈里曼突然逝世,也跟美国资本家们忽视了日本的阻挠,将突破口放在了俄国与英国身上的原因。

“美国人的野心太大,锦齐铁路其实并不足以让日俄拼命阻挠,关键还是塔夫脱政府想要吞吃整个东北的铁路网,他们早就想要购买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这让俄日无比警惕,美国资本要是大举进入东北,将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压力。为此,他们不得不联手反抗,逼迫美国放弃,也就连累了锦齐铁路。要是美国人能够谦虚些,谨慎些,一步步来,或许还有机会。”

是啊,要是只是修筑锦齐铁路,美国资本也不控制铁路利权,利权由东北自主,或许日俄还不会拼命阻挠,只会在敲诈到足够的利益后,默许这条铁路的修建。

美国佬不修这条铁路没事,可他李安生一定要修,为此,他不惜略为夸大,吓唬善良的锡良。

他必须要想办法说服美国佬与锡良,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先将锦齐铁路修起来再说。

锡良从接见李安生到现在,一直都神情专注,态度虽然和蔼,但是李安生还是深深的感觉到了他勇于任事,做事便要做好的心态。

“是啊,我们想要引入美国人的势力来牵制抗衡日俄,可美国人何尝不是在欺我们。不将锦瑷铁路贯通,如何能进一步的将美国势力拉进来?”

李安生这才明白,锡良作为一代名臣,并不是徒有虚名,他已经看到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铁路要先修,修了才能够更好的利用美国人。只是,如何说服美国政府先修铁路,而不是一下子就提出东北铁路中立化,这就是个难题。

“对,铁路要先修,我们可以用向俄日妥协来向美国施压,甚至拉入德国资本,法国资本,将局势搞混。我们要做的,是先将锦齐铁路从美国的整个东北铁路计划中分离出来,不然的话,让美国政府胡来,这条铁路就一直修不起来。”

美国政府比司戴德或美国银行团的眼光更宽广,它在东三省的视野所及,不单纯是这条或那条铁路,而是那里陆路交通的全局以及那整个地区。

它是想利用东三省总督府同意“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签定,在此基础上拟订一个所谓满洲铁路中立化的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两个方案:

第一,建议由美、英、日、俄以及其他“愿意参加的国家”一起借款给中国,赎回东三省的“所有铁路”,将其置于一个“经济的、科学的、公正的管理机关之下”;铁路所有权属于中国,但应受借款各国的监督,有关各国并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用人、购料等各方面的优先权;在东三省已占有铁路的日、俄两国由此就要“把过去为了保护其本国商业及其他利益而负担的个别义务、责任与费用移交给一个由各国(包括它们自己)依照利益大小联合组成的公正机关承担”。

如果这个建议不能全部实现,则第二,“可由英、美两国对锦瑷铁路计划在外交上给予支持,并邀请赞同满洲完全在商业上中立化的有关国家共同参加投资修筑该路及将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其他铁路,同时贷款给中国,以赎回可能被纳入这一系统的现有铁路。”

可以看到,这两个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在于促成东三省铁路的“中立化”,只是步骤有所不同:第一个方案是一下子就实现该地区已有铁路的全部“中立化”,而第二个方案则是从锦瑷铁路的修筑入手,逐步扩大该地区“中立化”铁路的范围。

第二个方案实现的机会很大,但是关键就在于美国太过急切,野心太过昭著,为俄日所警觉。

李安生这么一分析,锡良立即就豁然开朗,不管美国人如何,他们要做的,就是要迫使美国暂时先从第二个方案入手。

美国所设计的这个所谓“中立化”,堂而皇之的说法是贯彻在中国门户开放、各国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使铁路从国际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摆脱出来;而其实质则是排除日、俄的独占,借助于把东三省的中、日、俄分别经营的三个不同的铁路系统归并在一起,实行有美国参加的国际共管的办法,使美国自己的资本和势力得以伸入该地区。

锡良也明白,美国人想的太简单了,阻力太过巨大,连英国都恐怕会因为怕得罪盟友日本而保持冷眼旁观的态度,除非俄日愚蠢到毫无所觉,让美国能够凭借庞大的资本进入东北,用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争夺东北权益。

第一个方案所要达到的将东北所有铁路“中立化”,它的最后依托又放在锦瑷铁路的建筑上,所以,李安生还是准备尝试下,能不能说服美国政府。

“我希望能够去一趟美国,与美国政府以及银行团背后的几家财团商讨下,看看有没有办法先将铁路修起来。只要这条铁路能够成功修建,不管其他如何,这就是我们的胜利。唯今之计只有先将美国人拉进来,让他们无法脱身。等到俄日真正的警觉,那就太晚了,我们再想修这条铁路恐怕就很难。”

李安生想要去美国,固然有避祸的意思,但是,也有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尽快的加速布局。

铁路大王哈里曼恐怕命不久矣,要是将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那么无论现在如何努力,将来都会随着他的死去而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只有他知道历史走向,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个缺憾重现,能够去美国运作的,也唯有他而已。

更何况,他还有杀手锏,那就是吉祥银行。

实在到了危急的时刻,可以让吉祥银行主导对锦齐铁路的借款,毕竟吉祥银行还是有大笔现金的,只要保持锦齐铁路的利权在东北自己手中,即便俄日阻挠,也是没有办法的。

在关系到将来东北命运的这条大动脉上,别说东三省,就连清廷都敢下决心面对俄日的威逼,哪怕是动武。

为了中国修建一条铁路,而派兵进行干涉,只怕世所少见,也许是在其他地方,比如间岛问题,利用这些纠纷来进行武力威慑,达到目的。

要是能够将锦齐铁路真的修起来,哪怕暂时让出些主权,也是可以的,这是李安生的私心。

锦齐铁路与葫芦岛对李安生称霸东北的野心来说无比的重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改变历史的走向,清廷愿意为了让日本承认对延吉拥有主权,居然会放任日本修建吉长铁路并拥有将来延长至会宁的权力,在他看来是遥不可及。

一个承认又能怎样?将来日本想要侵吞多少土地就吞多少,因小失大啊。

将来国力强大了,看小日本还承认不承认,不承认就打,打到你承认为主。

他宁愿搁置间岛问题,当个缩头乌龟,也要迫使日本找不到借口来发飙,得到铁路利权,只要不形成协议条约之类的白纸黑字,将来总有办法将失去的领土拿回来。

他当然不能跟锡良说这些,毕竟在领土问题上,这可是要犯禁忌的。

锡良想到李安生曾经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经历,心想或许让李安生去美国真能收到效果也不定,反正司戴德准备回国一趟。

他也不会随意就让李安生去美国,当然要好好的考察一下李安生,要是连他都无法说服的话,只怕美国国务卿诺克斯那个顽固之人以及财团大佬们更加不会同意。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二百二十七章 旧金山

第二百二十七章 旧金山

锡良不是对李安生不放心,而是太过慎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能够忍受美国提出的锦齐铁路借款草案中的过分侵犯利权的条款,生怕这条无比重要的铁路无法修成。

自从新法铁路修建案失败之后,东北的铁路问题一直很敏感,难以再继续承受失败,1907年8月7日订立一备忘录,双方议定,清政府向美国贷款两千万美元,修建一条从新民屯至法库门再延展至齐齐哈尔的铁路,同时成立银行,经营铁路和实业。

日本得知此备忘录便立刻表示反对,多次向清政府提出抗议,美国爆发了1907年经济危机,无力继续新民屯至法库门的铁路修建计划,英国也不愿因为一条铁路破坏双方关系以致影响欧洲局势的。

所以在日本政府的抗议下,美国推出,英国保龄公司也放弃其筑路权,于是,新法铁路计划完败。

这个创伤使得锡良无比谨慎,小心的审视每一步的动作,是否会重蹈覆辙。

“此行若是能说服美国最好,万一美国不肯接受我们的条件,反而不肯借款修路,那么我们自己是没办法修的,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没有了引入美国抗衡俄日的依仗,外务部对日本的强硬态度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给日本捅穿。”

是啊,吃些亏也没事,只要能让铁路成功修起来,可别把美国人吓走了。

李安生为了取信锡良,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总裁,新兴的美国之星财团的领袖,布鲁斯?李,又名李吉祥,是他父亲当年收的义子。

锡良是个信人,正是他以往的信誉,才使得李安生愿意将这个秘密告诉他,让他保密。

锡良当然清楚这个秘密对东北来说有多么重要,只要美国资本能够成功凭借锦齐铁路的修建进入东北,那么东北将赢来更多的机会。

虽然吉祥银行还没有足够的强大到可以影响美国银行团中其他财团银行,但总可以作为一枚重要的棋子。

他当然也听说了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奇迹崛起,最近又在阿拉斯加发现了几个之前没有被发现的金矿,还在荷属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发现了格拉斯贝格铜金矿,这是个世界级的大铜矿,世界级的大金矿,再次的震惊了世界。

美国总统塔夫脱接连两次会见了美国之星财团的总裁布鲁斯?李,称赞他为真正的美国之星,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就连洛克菲勒财团与摩根财团等庞然大物也纷纷向美国之星财团伸出了友谊之手,将它纳入了真正的美国富豪俱乐部,美国上层架构中的核心位置。

光是吉祥银行就足够凭一家之力提供修建锦齐铁路的资金,只要铁路大王哈里曼能够同意。

凭借这一底牌,李安生与司戴德一同踏上了从旅顺到日本长崎的邮轮,准备从那里转船到美国旧金山。

司戴德是美国驻奉天总领事,更是铁路大王哈里曼的女婿,他与妻子的情缘也与中国有关,他妻子在周游世界游经中国的时候,与他相识。

对于李安生与他同行前往美国,他充满着信心,这是一个充满着奇迹的中国人,有着美国背景。

更为可贵的是,这个中国官员已经默不作声的连续修了多条支线铁路,尤其是齐瑷铁路,硬生生将本来的铁路计划可以少修400公里。

这些成就多么的令人兴奋,这是个志同道合之人。

这次胖叮当依然随行,同行的还有王喜儿。

王喜儿这次想要到美国去学习电影艺术,想要将戏剧搬上银屏,这是李安生给她出的主意。

她穿着洋装,热烈奔放,傲人的身材以及那妩媚动人的姿态,使得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的她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位女士,您好,请问,您是日本人吗?”

两位穿着和服的日本年轻人走到了王喜儿的身边,殷勤的询问。

“我们是中国人,快滚开,日本狗。”胖叮当本来正在跟一大群的美国佬吹着厉害,唾沫四溅,没想到居然有人去勾搭他的女人,真是愤怒啊。

“你,你怎么能够这样无礼,真是没有礼貌的支那人。”

其中一名日本人用夸张的语气喊着,似乎看到了一只苍蝇一般。

另一名日本青年则冷漠的看了一眼胖叮当,仿佛看到了一个死人一样,满脸堆笑的对着王喜儿说道:“这位小姐,不知道是要到哪里去啊?我叫三浦健,我家在日本可是有不少的产业,也有不小的名气。要是你到日本旅行,我可以全程为你安排,你将是最为尊贵的客人。”

这厮卖弄着,拼命的要显摆他是个日本富商之子。

不过他的中国话倒是说的蛮靠谱,看来的确不是个等闲之辈。

“啊,对不起,我丈夫刚才让你们滚开,你们没听见吗?”王喜儿终于开口,她对于这两个日本人身上的味道很反感,更加不能容忍他们说胖叮当半个不字。

“什么?他,他是你丈夫?”

两名日本人眼珠子都要蹦了出来,指着胖叮当惊讶的问道。

“怎么?不像吗?别人都说我们很有夫妻相,你们眼睛瞎的吗?”胖叮当手叉着腰,挖着鼻孔,吧唧着嘴。

三浦健一脸恶心的看着他,仿佛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朵鲜花居然插在了牛粪上,还是一堆臭烘烘得牛粪。

天哪,这个世界也太不公平了,低贱的支那人,居然能够拥有如此美貌的女子,没天理啊。

胖叮当一把搂过王喜儿,在她脸上“啵”一下亲了个嘴,声音响得几乎大半个甲板都能听到,得意洋洋的嚷道:“喜儿,走,咱们回舱室里头努力努力,好生个儿子,理这些不入流的货色作甚?”

这简直就是在摧残那两个日本人的心理,如此倾国倾城的女人,居然给一头猪一样的粗鲁汉子给糟蹋了。

三浦健忽然窜到了前头,拦住了胖叮当与王喜儿,嚷道:“这位小姐,你是不是受了这个歹徒的胁迫?你放心,只要你说出来,我会解救你的,你千万不要怕这个歹徒。”

其实在场许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胖叮当这样的猥琐之徒,居然能够有这么美貌的老婆,肯定要猫腻,说不定真是拐卖。

王喜儿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个日本人居然如此的认死理。

“来人,来人啊,快来抓住这个歹徒,他肯定是胁迫了这位小姐。”

日本人叫喊起来,以为凭借这样,他们就能将王喜儿留下,最好是这些清国奴害怕了,主动来乞求。

不得不说,这王喜儿还真是千娇百媚,让他们心痒难忍。

这艘船上大部分都是日本人,自然是一呼百应,气势汹汹,想要前来浑水摸鱼。

胖叮当哪里肯王喜儿给人揩油,立即冒了真火,三拳两脚就打倒了一大片。

“我们是美国公民,是美国派驻中国的外交官员,你们无权这样对待我们。”

司戴德当然要出面,这些日本人真是讨厌,到哪都像蝗虫一样。

他最为痛恨的当然是日本人,日本是美国资本进入东北的最大阻碍。

美国对东三省的经济扩张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当时美国对华棉纺织品的90销往东北。到1905年,通过牛庄输入的美国货比其他各国货物的总和还要多。

日俄战争后日本并未像美国所期待的那样为美国资本进入满洲敞开大门,反而敌视外国资本,企图独霸南满。

从哈里曼计划——美国与日本共同经营南满铁路遭到拒绝开始,日本在东北的做法让美国越来越失望。

去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排日运动,许多日本报纸甚至鼓吹对美战争,美日关系在日俄战争之后迅速恶化。

邮轮上的日本人当然对司戴德一行人很是忌惮,并不敢过分难为他们。

日本仍然在许多地方依赖美国,对美作战只不过是个构想而已,日本高层可没有正面与美国敌对的勇气。

邮轮到了长崎,三浦健等日本人恨恨的下船,贪恋的看着王喜儿的动人身姿,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清国奴他们可以随意欺压,但是有美国人罩着,他们自然要掂量掂量。

等待换邮轮赴美的时候,李安生等人忽然发现日本浪人在码头追砍数名华人,被李安生救下,原来是长崎造船所的华人老技师,由于日方拖欠工资,带头组织罢工,所以遭到了对方的追杀。

李安生动员他们带着华人员工回国,并且答应安置他们,他正好想要凭借李吉祥提供的美国船厂设备与技术,在葫芦岛办一家造船厂呢。

一路横穿太平洋,邮轮终于到达了三藩市(旧金山的粤语发音),李安生决定在这里停留两天,先帮王喜儿联系到合适的电影公司。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对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很快就得到了重建,由于大量艺术家的聚集,这里倒是变成了艺术之都。

这个时代的三藩市唐人街倒是在最为繁华的地带,前几年的大地震引起的火灾烧毁了唐人街,三藩市政府便策划把华人从这一地区驱赶出去以发展房地产,好在这一计划最终在全体华人的强烈抵制之下流产了。

于是,唐人街仍安然无恙地呆在最繁华的金融区隔壁,许多中国人凭借着这里的繁华赚了不少钱,形成了属于华人的初步繁荣。

他们自然要到三藩市致公堂的堂口拜会,这些地头蛇可得罪不起。

不过,李安生可没有想到,三藩市致公堂堂口大佬徐超居然是保皇派。

徐超上来就问:“几位大人,可是为了康公的募捐会而来?”

原来康有为最近在西海岸活动,想要募集一笔资金,然后回国伺机而动,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募捐会,都是当地的中国富商。

听徐超的口气,这里的华人对康有为是相当礼敬的。

这大概就是康有为的过人之处,能忽悠,当年逃亡到美国之后,没干什么好事,就是一天到晚都忙着骗捐,然后不断的赚钱,拿着华人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去挥霍,为他自己的政治抱负所服务。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躲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