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他故意扔出了些模棱两可的话,“通过结尾,你们应该可以看出柯布的现实生活和梦境十分相似,也就是柯布这个人同样值得怀疑。而且不管陀螺倒下与否,柯布都不用知道真相,因为他已经和孩子们团聚。”
说完这些,无论记者再问什么。杜克都牢牢闭上了嘴巴。
这些言论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网络上,此时影片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映,看过影片的人结合杜克的话,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为高涨的热情再次对影片展开了新的解读,而这次解读远远超过了北美和日本的范围。
解读和争论的焦点。杜克早在拍摄时就埋好了种子,被他的话诱导,有大批影迷发现了飞机上柯布醒来的那场戏有点怪异。
于是,柯布与妻子谁才是梦中人的争议出现了。
按照影片中男主角自己的说法,柯布和妻子服用了加强型药物在梦境中死去,所以双双进入了迷失域。
女人贪恋着无时间尽头的厮守就认为这是现实,不想回现实,柯布尝试在妻子脑中意念植入——这是梦,必需自杀回到现实——没想到意念植入的副作用产生了,妻子开始怀疑现实其实是梦境。认为只有死亡才能脱离,并在现实中后自杀身亡。
柯布因为妻子的死一直深感愧疚,以至于不能“造梦”,因为每当进入梦境,所有的场景都是一样的。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胆大的人,所以影迷对此大胆的猜想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妻子才是回到现实中的人”的说法就是这样。
他们认为,柯布妻子跳楼自杀正是在梦里,并非现实空间,而柯布其实没有认清这个事实。所以真正回到现实中只有他妻子一人,柯布在梦中不能面妻子自杀的“事实”,逐渐精神分裂臆想自己被通缉不能回家与孩子团聚等等,此后的剧情也只不过是柯布制造出来的梦中梦而已。
但是不同意的一方则认为。如果主角妻子回到现实中,完全可以直接刺激柯布,又何必让他做那么久那么多的梦呢。
甚至,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整部电影都是梦,是柯布在飞机上的一场梦。为此罗列出了一大堆证据。
最为典型的,就是柯布从梦中醒来后,与周围的人没有任何交流,而周围的人看他也像是在看陌生人一样,柯布根本不认识飞机上的人,只是诧异为什么飞机上的乘客都成为了梦中人,这点从他突然醒来惊恐的表情可以看出。
他们认为一切都是梦,一个柯布在回家途中做的一个精彩的梦,所谓他妻子的故事,他的罪名,盗梦师,全部是梦中的东西,和现实无关。
当然,这样的解读既有人支持,也有人反驳。
而杜克此后也不再回答这方面的问题,争论的力度越大,对于《盗梦空间》越有利。
日本东京的首映式之后,杜克并没有返回洛杉矶,而是和莱昂纳多汇合了其他几名演员,一起飞到了中国,参加《盗梦空间》在这边的首映式。
倒退五年,杜克能带着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的巨星级别的演职人员来中国举办一场大制作的首映式,简直不可想象。
那时候,中国只是好莱坞众多海外市场中不起眼的一个,好莱坞大牌明星对于中国都还不屑一顾。
随着《变形金刚》和《阿凡达》在中国的票房双双超过13亿rmb,以及去年年底,中美双方就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进口好莱坞影片的分账比例也从原来的百分之十三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一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每取得1000万元票房,分到口袋里的钱就多了120万元——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牌导演和明星纷纷出现在了中国。
能够吸引这些明星的,自然是中国越来越繁荣的电影市场。
也正是从《变形金刚》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电影市场就像发育期少年的身高一般,开始猛长,2009年全年票房为101亿,比2008年增加了40亿。
这一年的增加量相当于之前7年的增长量的 百分之八十!
相应的,好莱坞大片能在中国上赚到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在这种刺激下,好莱坞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用力,营销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往的那些老套路——找媒体发稿,汉化一些预告片和海报,买一些公交站牌,办首映礼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
杜克对此有着足够多的了解,华纳兄弟的大制作每在中国上映一部,他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华纳逼着这边的公司在宣发上做出一些新的创意。
比如结合这边的市场和社会情况,华纳兄弟就把《盗梦空间》在北美不是很响亮的一个宣传口号,打造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主宣传标语——聪明人才能看懂的电影!
而且随着新的备忘录的签订,以往一些因为预算不足而无法实现的创意,在市场变大之后也变得更容易实现。
华纳的大中华区有更充足的预算用来购买更多的户外硬广,邀请更多的明星主创来华,举办规模更大的首映礼,或者支持更多本地化的创意。
尽管预算变多了,但真的做起事来,好莱坞大片相比本土影片的营销,仍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一种限制来自公司内部,好莱坞影片在华的整体策略要与北美总部沟通讨论,美国方面面对的北美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市场,而中国市场相关产业链上还没有这么建全和完善,更先进的营销方法和手段有的时候远不如因地制宜更好用。
杜克就很清楚,目前好莱坞大片在华普遍采用的买硬广、借助明星、办首映等市场做法的移植,整体上还是简单粗放的,缺少真正定制式的营销。
“中国市场和其他国家太不一样了,体量又非常庞大,你必须单独看待它。”
早在去年的时候,杜克就在华纳兄弟的董事会上专门强调过这一点。
从整体上来看,中美两个市场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电影营销渠道的不同。
在美国,好莱坞传统的营销渠道还是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但是在中国,电视广告中的电影广告却少得可怜。
相反新媒体、互联网、百度、腾讯这些巨头的参与使得整个中国的营销渠道和美国完全不同。
这些东西都是北美方面所不了解的,如果不是有杜克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想要说服他们去利用这些渠道变得非常困难。
在北美市场上,一部电影的营销在电影开拍前就已经展开,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电影进行持续的曝光。不过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营销上做了再多的事,但是最后这部大片没有被引进中国,那么这个营销做得再好也没用。
即使一部电影确定将被引进,也不能高枕无忧,在相关部门确定这部电影的档期之前,电影的宣传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宣传所能发布的预告片和海报总是有限的,档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本无从知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这些预告片和海报。
而在公映许可证下发之前,大剪刀也会密切“监视”影片的一举一动,大规模的推广是不被允许的。
在各种限制条件下,一部好莱坞影片想要在中国取得大卖,可谓十分艰难。
好在,杜克的影片从来都不缺乏中国观众的支持,而且在他的提点下,华纳的远东分公司很早就与一系列的网络媒体和社交网站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和推荐票!
。。。
第七百五十六章 口碑营销的经典之作()
影片在中国的首映式与北美没有多少区别,无非都是红毯、放映以及新闻发布会等等,而且首映式之后,为了进一步宣传影片,杜克还带领剧组的主演演职人员接受了某家号称用户数世界第一的网络社交媒体的专访。
专访以网络直播形势面向所有的中国观众,并且在一些例行的采访问话之后,特别选出了一些网友提出的热点问题。
让杜克没想到的是,他在中国的号召力似乎还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之上,被网友提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各位演员对跟他这个导演合作的看法。
当然,剧组在这种场合只会发出类似的同一种声音。
首先被那位来自芒果卫视的著名主持人问及的查理兹?塞隆,就毫不掩饰自己对已杜克的崇拜和钦佩。
“我是杜克的大粉丝,所以能加入他的团队工作令我雀跃无比。而且剧本本身也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
回答的过程中,她一直在看着杜克,很容易让人产生某些联想,“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融入剧本里,读完后,一身的汗。这个故事构思独辟蹊径,而且感人至深,故事的情感主线令人觉得跟自己息息相关,能跟他这样一个极具创造才能的导演,在一个假设的世界里工作,看到的一切是你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这是一种至高的享受。”
虽然杜克自己知道这些所谓创意的来源,但在好莱坞其他人,特别是与他合作过的人眼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查理兹?塞隆的话是最恰当的形容。
詹姆斯?弗兰科也不掩饰自己的杜克的钦佩,“杜克给我打电话让我加入他的团队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因为之前我就很喜欢跟他一起工作。尤其当我读完剧本以后,我更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于情于理我都百分百愿意加入这个电影的拍摄。”
“看到剧本我真的很兴奋,杜克还给我介绍了其他参演的演员,我就知道这个电影绝对错不了。”这是希里安?墨菲的话,他已经与杜克合作过两次了,似乎特别有感触,“我觉得杜克的作品一直都很有想法,而且具备很高的观赏性,这部更是超越了他惯有的风格。”
话筒转到了斯嘉丽这一边,她回避了与杜克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只对他导演的身份说了几句,“他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这是一个非凡的导演和编剧必要的条件之一。像这么一部极具想象和创造力的电影,对演员来说,最需要一个可信赖的导演,一个可以拉着你分享他视野的导演,我百分之百的信任他,他会不断的启发你,给我所有通向理想之门的钥匙。”
“杜克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电影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则适时的对斯嘉丽的话进行了补充。“难以置信,我能有这个机会跟一个才华横溢的团队紧密合作。我们曾经就角色进行过漫长的讨论,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过去和互相之间的关系。杜克非常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不管角色的大小,戏份多少,他希望每个人都能跟角色融合在一起,给出自己的想法。让角色和演员真正意义上做到合二为一。”
问题不可避免的来到了杜克这一边,只是换了一个角度,他要谈谈对主演们的看法。
“看到演员们能够按照角色的需求发展成一支符合故事人物关系的团队,实在是种难以言喻的享受,这种和谐非常有益于现场的拍摄。丰富了角色的表演。”
杜克没有具体到个人,而是将所有演员当成了一个团队来评述,“作为导演,特别希望看到人物跟人物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不过这种反应不到现场看到,是感受不到的。当看见人物在剧情中所体现的自己独有的气质,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对于每部电影,这就是灵魂。尤其是对《盗梦空间》来说,至关重要。我觉得我们的演员完全做到了,非常真实。”
他稍作思考,又说道,“电影里的这一组人物是非常具有各自特色的,无一相同,每一个又都身怀绝技,他们被召集到一起去完成一项极为特殊的任务,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失手,后果不堪设想,这是一个紧密合作的团队!我们能体验到他们的感受,因为我们一路与他们同行。”
随后又有些针对各个人的问题问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查理兹?塞隆以及斯嘉丽?约翰逊等人也一一做了相应的解答。
只是最后的问题来到杜克这边时,让他微微有些皱眉。
那位芒果台的支持人问出了一个这边的影评人提问的问题,“有人认为动作戏和特效效果拖累了整部影片,它们对于深化影片的主题没有任何作用,而是起到了反效果。”
如果从深化主题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错,《盗梦空间》的动作戏和特效场面,其实对于深化主题没有任何帮助。
只是没有了这些,《盗梦空间》还是《盗梦空间》吗?
对方没有说提问的影评人是谁,杜克也懒得去问,相比于北美,这边的影评行业刚刚起步,就面临着死亡的局面,在网络时代,留给职业影评人生存的空间也无限狭窄。
不过,杜克还是就此说了几句。
“电影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讲究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增强记忆。”
这些话杜克说的都很现实,而市场也确实就是如此,“如果《盗梦空间》中没有城市卷起来的特技效果,没有倒塌的楼房与激烈的枪战,没有追逐的车战……”
他微微摇头,“我们不能说这是商业大片,这样进影院的人就会少一半还多。”
杜克强调道,“《盗梦空间》首先是一部科幻动作商业大作,然后才是其他。商业大片一定要有冲击力,如果缺乏视觉特效,是卖不出那么高的票房的。”
“卖不出票房就要亏本,亏本就没人投资。”杜克说的是电影圈最正常不过的规律,“没人投资,再好的想法也只能停在你的脑子里。没办法,做为品牌,特别是电影品牌……”
他开始了信口开河,“我们要做的是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商业化的艺术,艺术化的商业,艺术为商业加分,商业为艺术销售,双方联合才能产生效益。”
因为接下来还有一部影片要筹备,杜克在中国待了两天,就带着剧组赶赴另一个国度进行宣传。
与此同时,《盗梦空间》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五月初,全世界的电影院里没有了大牌续集凑热闹,看不见各种漫画书里跑出来的超级英雄满天飞,再加上诸如《特工绍特》之类野心勃勃的影片票房哑火,让这个暑期档的开端着实显得有些冷清。
而在这种冷清当中,《盗梦空间》则显得鹤立鸡群,这部电影从开拍之日就开始受到影迷的关注,乃至随后一拨接着一拨的宣传短片、无处不在的病毒营销宣传,都撩拨这观众的神经,华纳兄弟对这部电影可谓下了血本来宣传——1亿2000万美元的宣传费用。
这对于一部对象不是家庭观众,不是以大场面夺人眼球的电影来说,已经相当高昂。
华纳兄弟的宣发是《盗梦空间》引发强烈反响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它太有争议性了。
如果从广告的消费心理模式来分析,影片绝对是成功的。
同时还巧妙的增加了一项,那就是争议!影片中引发的对梦境、对现实的疑问,让很多观众久久回味,沉迷其中。
也唤起了观众们在观影后的兴趣与热评,这种余温对品牌的影响是深远的。
比方说抛出的几个疑问:现实世界与梦中有什么不同?人生不是一场梦吗?片尾的陀螺转动是否说明男主角依然在梦中?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世界已经越来越虚拟了,网络交友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网络游戏与暴力的不同?在博客与虚拟社交如此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都会互动交流,这些都促进了《盗梦空间》的快速传播。
“你一旦开始希望了解自己梦境故事的意义,势必会不断回忆自己做过的梦并试图搞清楚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地把对真实世界的理解放进头脑里,提出一连串自己可能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的有趣问题。”
杜克在伦敦接受采访时扔出去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影片的许多狂热影迷最好的诠释。
这些人看过影片提出的各种问题,别说杜克这个导演觉得匪夷所思,甚至他们以后自己都无法理解。
毫不夸张的说,媒体、网络和现实引发的各种争议口碑宣传,是《盗梦空间》低成本高效率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
这部影片可以完完全全说是一次宣传营销方面的巨大成功,也足以成为好莱坞口碑营销的经典之作。(未完待续。)
PS:最近感冒了,难受的要死,求点退票和月票安慰下……
第七百五十七章 钻石招牌()
“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这是爱动脑筋的人看的电影!”
“莱昂纳多和杜克?罗森伯格带团盗梦,影片不怕剧透玩残iq?”
这些都是《盗梦空间》在海外市场打出的宣传口号,配合影片的口碑营销和病毒营销,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点从影片的海外票房上就可见一斑。
《盗梦空间》大范围在海外上映的首周末,几乎没有任何悬念拿到了绝大部分上映地区的当周票房冠军,特别是很多媒体提及影片时,都用“这是用来崇拜的电影”来做开场白。
“紧凑的故事情节让人无暇眨眼,120多分钟精彩纷呈,到电影结束,你会感觉时间转瞬即逝。”法国一个影迷接受采访时的话,可以说反映出了大多数走进影院的观众的看法,“你必须紧紧盯着银幕,不放过任何细节然后反复地思考。这感觉就像看《黑客帝国》+《黑暗骑士》,让人头痛却又非常痛快。”
在出色的营销以及爆棚的口碑的面前,《盗梦空间》海外的票房统计纷纷出炉。
在中国,《盗梦空间》周末三天的时间里就收获近2000万美元,这也是《阿凡达》和《变形金刚》后中国电影市场最好的三天票房成绩。
其他地区,《盗梦空间》首周也都是高开高走,英国拿到1600多万美元,法国收获1200多万美元,德国报收近1500万美元,澳大利亚斩下900多万美元……
《盗梦空间》在海外放映的首周,豪取近1亿8500万美元!
这样的票房数字也证明了杜克和华纳兄弟制定和采取的营销策略是正确的,这场口碑营销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而在北美,《盗梦空间》也如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