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一听“李彦”两字,心里戈登了一下。想不到,这个胖大太监,居然就是李彦。

    作为穿越者,武松后世看书,依稀记得,李彦也是宋徽宗时期的大太监,同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和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等并称为北宋的“六贼”。

    不过,也有种说法是,“六贼”中的另一人实际上是李邦彦,而不是李彦。但这李彦也是个大奸贼,却毫无疑问。

    亏得武松开始还在猜测他会不会是那位撰写《葵花宝典》的太监呢。不过,《葵花宝典》阴毒无比,害人匪浅,如果说是出自一位心术不正的太监之手,也说得过去。只是,这个李彦虽然会武功,但比起传说中的《葵花宝典》上所载的武功来,那就差得太远了。

    此时,李彦在太监中的地位,也显然远远不如童贯。因此,见到童贯,他的态度很是谦卑。童贯这样一说,他便唯唯诺诺立即答应,看了武松一眼,便退到一旁。

    童贯的脸上,却随即挤出几分似笑非笑的神情,对武松道:“武松,你小子真是有能耐啊,某真是小看了你!”

    不要说前世知道童贯是个大奸臣,对他本来就不顺眼,这一世,武松已经杀掉了童贯派在清河县的密使马奎,夺过了童贯很想要的三大奇书之一的《司徒遗书》,比武时又杀掉了童贯的爱将,双方的矛盾,早已经是不可调和的。

    听得童贯语气不善,武松也就没必要忍耐,冷淡道:“有什么旨意,就快说吧!”

    童贯似乎对武松的态度早有预料,并没有发作,反而嘿嘿干笑一声,道:“武松接旨!”

    此时,不仅李彦带来的御林军还在旁边,童贯又带来这么多军队,如果不想连累新禁军中的这些部下的话,即使有方金芝相助,武松也是很难顺利逃出去的。

    且听听童贯带来的旨意,看看昏君宋徽宗连下四旨,究竟想说什么。因此,武松还是暂时摆出了接旨的架势。

    只听童贯尖利的嗓音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松接连拒旨,擅自调动新军,本当严惩。唯朕听闻,武松比者于清河县勇救民女潘氏金莲,慕太祖送京娘之义。此番接旨延宕,擅调军人,乃是因潘氏失踪,情有可原。且武松训新禁军功绩卓著,人才难得。朕格外开恩,着开封府全力搜救潘氏,武松毋庸再念,速整军剿匪,戴罪立功!钦此!”

    考虑到武松是个武将,这道圣旨已经写得很通俗易懂了。意思就是:武松这次连番拒旨,甚至擅自调动新禁军到皇城之中找人,本来是重罪。但是,武松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寻找潘金莲,而武松在清河县救出潘金莲的举动,实际上是学习当年的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因此事有情有义的举动。加上武松训练新禁军有功,是个人才,所以皇帝宋徽宗格外开恩,命令开封府帮助武松寻找潘金莲,暂时不追究武松的罪过,要武松赶快带兵去水泊梁山剿匪,戴罪立功。

    说起来,也算是言之成理。因为,把武松寻找潘金莲的行为,和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行为挂起钩来,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宋徽宗以此暂时免除武松的罪责,也就说得过去。

    只是,宋徽宗为什么要这样做?

    诚然,比武之后,宋徽宗十分赏识武松,对他破格提拔,但要说到对武松的信任重用,显然远远比不上高俅、蔡京之流。何况,武松接连抗旨不行,还擅自调动军队在皇城之中到处搜人,甚至冲击歌风楼,这本来都是宋徽宗作为皇帝无法容忍之事。

    宋徽宗为何要对武松网开一面?难道真的紧紧是因为武松人才难得?又或者是宋徽宗赵佶刚刚提拔武松,不好意思立即严惩武松打自己的脸?

    此时,武松也想不到那么多。一听这旨意,居然是宋徽宗不追究自己,还命令开封府帮助自己寻找潘金莲,让自己继续带军出征,这也是意外惊喜了。

    要说,这宋徽宗虽然的确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昏君之一,但至少目前,他对武松还是相当可以的。

    武松心头一宽,王焕等新禁军将士们也立即都喜笑颜开。这样的旨意,武松自然没有再拒绝的道理。便接过圣旨,表示了对皇恩的感谢。本来还想禀明童贯,潘金莲已经有了下落,不劳开封府再去寻找了。不过,心中一动,又忍住没说。

    童贯传旨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就离开,他让李彦带着那些御林军先回去,便挤出几丝笑容,对武松道:“武将军,皇帝还有旨意!”

    靠,还有圣旨?这宋徽宗一连给武松下五道圣旨,真不嫌烦么?武松只得又准备接旨,童贯却道:“这次不必多礼,某带来的是皇帝的口谕!”

第二百七十四章 师师相助() 
童贯带来的宋徽宗的口谕,其实与别的无关,不过是要武松让童贯参观一下新禁军。

    虽然童贯现在位高权重,但新禁军毕竟不归他统辖。因此,他要前来参观,也还是得有皇帝的准许才行。

    实际上,这也是童贯会亲自来传旨的原因。他正是要借此机会,好好地看一看新禁军。看看武松这个来自清河县乡下的无名小卒,是怎么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大宋操练出这么强大的一支劲旅。

    对此,武松也没有什么好拒绝的。一来这是皇帝的旨意,二来新禁军的操练方法本身也不是什么秘密,只是,这毕竟是来自一千多年后现代军队的操练法,其中的许多科学道理,却不是那么容易被这个时代的人所领悟的。童贯就算是看了,也未必能马上理解得到。

    新禁军军营内高昂的士气、森严的秩序、整齐的军容,让童贯叹为观止。虽然他本来是抱着挑刺的心态而来,但真正看了之后,却不能不承认,与武松统帅的这支新禁军相比,其他的大宋军队,包括他自己统帅的军队在内,简直就是酒囊饭袋。

    “好!好啊!武松,某这是真的佩服你了!”童贯不由得大加赞叹。

    武松心中暗道:这厮明明是个大奸臣,对我必定是恨之入骨,却能如此称赞我和新禁军,可见其倒也有些肚量,难怪能在激烈的官场角逐中胜出,以一个太监之身,成为大宋权臣。

    其实,童贯心中嫉恨武松,这是真的。不过,在看了新禁军的阵容之后,他的想法又有了些改变。

    要知道,童贯作为一个阉人、太监,不可能有别的办法建功立业,带兵打仗、建立军功是他巩固权势、青史留名的唯一途径。因此,童贯是真心想要率领一支真正能打仗的军队的。

    武松在比武时做掉了他手下的一员爱将,固然令他恼恨。不过,所谓的爱将,也不过是他的一条走狗而已,他并不会真的为此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如果能够反过来把武松拉到自己的麾下,那么,之前的这些,他也未必不可以一笔勾销。

    毕竟,事实证明,武松确实是一员杰出的将才。这样的将才,如果倒向蔡京、高俅这边,对他童贯是不利的。

    更何况,童贯打算对武松刮目相看,还有另一层顾虑。

    他一边观看军营,一边对武松道:“武松,你果然是我大宋的杰出将才,皇帝这么器重你,也真是有知人之明。不过,你这次接连抗旨,皇帝还会如此宽贷,还是得感谢一个人啊!”

    武松也感到奇怪,见他主动提起,便问道:“请大人明示,是谁帮武松说话?”

    童贯轻声道:“师师姑娘啊!”

    武松一惊,道:“师师姑娘?你说的师师姑娘,可是李师师?”

    童贯一笑,道:“不是她还能是谁?若不是她在私下里对皇帝说,你在清河县救助民女潘金莲,又为了寻找潘金莲而屡次不接圣旨,在汴京城里一时传为佳话,皇帝又怎么会如此轻易饶恕你抗旨之罪?”

    武松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居然是这样。

    他也正奇怪,昏君宋徽宗这次为什么会如此格外开恩,不仅对自己几次拒绝接旨的重罪既往不咎,反而命令开封府帮助自己全力寻找潘金莲,还继续让自己统帅新禁军,准备出发剿匪。

    原来,这背后,居然是有人在帮他在皇帝面前吹了“枕边风”。而这个吹“枕边风”的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名妓李师师!

    作为穿越者,武松仍然记得,在前世的书中有记载,这李师师乃是汴京名妓,不仅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后来更成为宋徽宗赵佶的爱宠!后来梁山好汉们想投靠朝廷,还是找她给皇帝通信。

    那么,李师师为何会给武松说好话?

    武松想起了之前自己率领新禁军,到歌风楼搜查的一幕。当时,在门口遇到的两顶轿子中,后面那顶轿子中的主人始终没有露面,却答应让武松的人去歌风楼中搜查。

    当时,武松就猜测,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李师师。

    看来,正是因为这次搜查,让李师师知道了武松为寻找潘金莲而不惜到处搜查的事情,有感于武松对潘金莲的情深意重。

    对于李师师这样的风尘女子来说,每天都是逢场作戏,最难得的就是人间真情。因此,像武松这样,为了一个心爱的女子,居然不惜把大宋皇城翻个底朝天,甚至敢于拒绝圣旨,这确实难得,确实令她最为感动。

    她多么希望,堂堂的大宋皇帝,也能像他属下的将军武松这样,对心爱的女子能够动真情、有担当啊。

    难道,这就是李师师会为武松求情的原因?

    童贯对李师师会为武松求情,也感到十分惊奇困惑。毕竟,武松虽然最近飞黄腾达,但据他调查,本身不过是来自清河县乡下,祖宗三代都是农民,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来汴梁城更不是很久,原本应该和李师师毫无瓜葛才是。

    像李师师这样的名妓,既然已经被当今皇帝看中,等闲的人,包括童贯自己在内,都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以武松此时的地位,实在不应该有和她接触的机会,更没有会被她看上的理由。更何况,据他的线报,武松才刚刚带人冲击过歌风楼,按理说应该是得罪了李师师才是。

    想不到,李师师还会反过来为武松求情。此时此刻,若不是李师师吹枕边风,就是蔡京、高俅等人,也不会为武松求情了。因为武松抗旨、擅自在京城调动军队,这都是可以大得不得了的重罪!

    正是猜不透武松和李师师之间有什么关系,童贯才更加打算改变对武松的态度。

    如果武松只是以蔡京、高俅为靠山,童贯还不会怎么忌惮,毕竟,蔡京当初被皇帝冷落时,还是多亏他童贯帮忙牵线向宋徽宗推荐,才会东山再起,高俅现在虽然走红,也不过是最近的事情,论皇帝的亲近信任,也未必就已经超过他童贯。

    但是,如果有李师师帮助武松,童贯就不能不另作考虑了。毕竟,李师师的“枕边风”,就是他童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第二百七十五章 恼羞成怒() 
童贯一边参观新禁军军营,点头称赞,一边刻意打探武松和李师师之间的关系,问武松:“这次师师姑娘肯为你向皇帝求情,可见你们关系非同一般。可是据某所闻,你原来在清河县,来汴梁也不久,何以会与师师姑娘相识呢?”

    武松随口答道:“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师师姑娘了!”

    天知道,武松并没有说假话。早在穿越前,他就在书上读过有关李师师的故事,知道李师师的大名了。

    最终,童贯在武松这里什么也探问不到,只好悻悻离去。离去之前,却似有意又无意地对武松说:“皇帝命令你尽速率军剿匪,同时,你剿匪所需军用物资,将由某处保证供给。你放心,某一定全力支持你!”

    说着,童贯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

    武松当然听得出,他这话中的威胁之意。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物资保障,若物资保障跟不上,将士们饭都吃不饱,还打什么仗?

    这个宋徽宗赵佶,难怪是个昏君。明明知道武松打死了童贯麾下爱将,与童贯有过节,却还让童贯来负责武松军队后勤物资的供应保障。

    看起来,这是对新禁军的制衡,可以防止武松统帅的新禁军不受节制,实际上,却相当于是把武松和新禁军置于险地。可以说,如果童贯能够在粮草等军用物资上卡住武松的脖子,正常情况下,武松还没有出征便注定必败无疑。

    然而,对于童贯的话,武松听了就好像没听见,丝毫不为所动。

    童贯本来想放下过节,拉拢武松,但武松却对他不冷不热,实际上仍然让他碰了软钉子。因此,临走前才点明这个关键。不料,武松似乎仍然充耳不闻。

    童贯心中恼怒不已,暗暗道:好小子,老夫在朝廷上混时,你还不过是个乡下农民,居然真的敢对我敬酒不吃吃罚酒!老夫会让你有求我的一天!

    童贯满怀怨恨地往军营外走。不料,才走到军营门口,突然听到一声断喝:“狗官!休想带走我武松兄弟!”

    断喝声中,只见一道黑影,舞着寒光,直奔童贯而来。

    童贯虽然是个太监,却是带兵打仗,真正上过战场的,胆子其实并不小。但这时,却感到一股杀气陡然而至,全身汗毛直竖。慌得大喊:“救我!救我!”

    不待他那些护卫上前,武松已经飞步过去,拦住来人,叫道:“大师且先住手!”

    来人一见武松,紧急之中,立即硬生生守住攻势,停了下来。众人这才看清,那是个又高又壮的和尚,却不是鲁智深是谁?

    原来,鲁智深本来挂念林冲,想再来找武松商量林冲的事情,路上却听得说朝廷派人到新禁军中来,据说是要抓走抗旨的新禁军总指挥使武松。

    这让鲁智深如何忍得,不及多想,便直奔新禁军军营而来。一见童贯和他带的那些军卒,便只道是抓捕武松的,立即攻将上来。

    童贯虚惊一场,碍于武松的面子,也不好立即过分发作,心下更加恼火,怒气冲冲地走了。

    武松这才向鲁智深说明原委,边说边赶快回到中军帐,却发现方金芝不知何时,已经离去。

    她这次来见武松,本来就是为了传递潘金莲的口信,恰好遇到武松被庞大太监李彦围攻,这才挺身相助。此时,潘金莲的下落已经对武松说明,武松也解除了危机。特别是听到帮助武松的居然是京城名妓李师师,想不到武松和李师师还有一腿,更让她又气又恼,因此不告而别。

    对于方金芝的不告而别,武松感到有些惭愧,可也无可奈何。

    应该说,他相信如果不是自己自作多情,方金芝对他是有好感的。就目前来说,他对方金芝其实感觉也很不错。方金芝美丽聪明,武艺高强,而且关键时刻帮助了武松。

    只是,方金芝乃是方腊的女儿。

    方腊迟早会造反的。历史上,方腊的造反声势,比起真实的梁山水泊宋江造反来,其实要大得多。正是由于方腊的造反,震动了北宋朝廷,使得宋朝更加防内重于防外,国力进一步消耗,而在金军南下时毫无抵抗之力,酿成生灵涂炭的惨祸。

    所以,从维护大宋稳定、防止金兵南下、保护百姓安宁的立场出发,迟早有一天,武松很可能会和方腊成为对手。

    当然,方腊是方腊,方金芝是方金芝。依稀记得前世的书中所载,方金芝的结局其实也很凄惨,令人同情。

    武松已经改变了潘金莲的命运,拯救了潘金莲,也正在努力拯救林冲娘子。或许,将来有机会,希望也能改变方金芝的命运,让她不要那么凄惨。

    这些都是后话。眼下,潘金莲已经有了下落,虽然令武松相思,但安全暂时应该可以不用担心,要紧的,就是一边加快整军,做好出征去梁山泊剿匪的准备,一边设法保障林冲娘子的安全了。

    林冲娘子就在军营之中。武松原本想到,如果自己因为抗拒皇帝旨意必须迅速逃走,那就会设法把林冲娘子也一起带走,以确保她的安全。

    武松和鲁智深赶来见林冲娘子时。却见林冲娘子满脸也是担忧之色,道:“武松兄弟,我刚才听到军营里纷纷嚷嚷,都在说因为你要救金莲妹子,拒绝接旨,朝廷派人来抓你,我好担心。现在,没事了么?”

    武松道:“让嫂子担心了。放心,事情都已经处理好了。金莲是被一个武林高手带走学艺去了,安全暂时无忧。至于皇帝那边,也已经原谅了我,要我继续带兵出征,嫂子不用再为我担忧!”

    林冲娘子美丽的脸上神情顿时一缓,放下心来,道:“那就好。武松兄弟,都怪我耽误了你。。。。。。”

    武松忙道:“嫂子千万别这么说!再这样说时,就是不把武松当兄弟了。我来是与嫂子报告一声,请你还是先安心在这军营里住下,免得又遭高衙内那狗贼骚扰。我和大师这就去开封府一趟,打探林冲大哥的情况!“

第二百七十六章 刺配林冲() 
武松和鲁达出了军营,便径直来到开封府。

    之前林冲刚刚被捕时,他们两人也来过这里,找的是宋江和孔目孙定,请他们在府尹面前为林冲美言,关照林冲。

    但这次,武松却先不找宋江,而是径直要见府尹。

    要是普通人,府衙那些守门的军吏哪里肯理睬。但一来武松和鲁智深都气概不凡,二来武松穿着新禁军总指挥使的将军服,守门的却不敢怠慢,赶快去报知府尹。

    那府尹姓腾。要知这滕府尹,本不是个趋炎附势的人,更何况他身为开封府的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燕京市高官,权力也是很大的,一般朝廷官员,他都不放在眼里。像武松这种四品武将,他也是可以直接无视的。

    然而,听说来者是武松之后,他却连忙说有请。

    原来,他也刚刚接到圣旨,说是皇帝有令,要开封府全力帮助武松寻找潘金莲的下落。作为开封府尹,他的信息也很灵敏,知道了武松擅自派遣军人到京城到处找人、又三番拒绝接旨,却有李师师为武松求情,皇帝居然既往不咎。

    实际上,最开始得知武松居然派遣军队在汴梁城里到处找人,滕府尹也是很恼火的。毕竟,汴梁城是他管辖的范围,如何容得军人乱来?

    但既然是皇帝有旨,他也只得服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