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潘金莲开口歌唱起来。

    在宋代,诗词歌赋不仅是文人雅士之间的艺术,民间也流行浅显易懂却韵味深长的民歌。比如,《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白胜作为一个下层人士,扮作挑酒桶的汉子去骗杨志等人喝酒时,就一边走,一边吟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潘金莲此时所唱得诗歌,与白胜所唱的一样,都很浅显易懂。

    潘金莲的歌喉,和她的人一样美。

    听着她的歌,武松不由得赏心悦耳,情不自禁地想:原来潘金莲还多才多艺。这么好的女孩子,要是出身在穿越前的那个时代,一定会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星影星啊。

    潘金莲此时也是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毕竟,张家堡终于毁了,她终于免遭了张大户的毒手,脱离了那个魔窟,就像太阳冲破黑夜,鸟儿冲破牢笼。

    现在,她和武松共乘一骑,她确实感到,这一刻,就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尽管,她和武松现在是兄妹相称。但是,在歌声中,她还是大着胆子,唱出了“共郎骑”这样的句子。

    她的身子滚烫。

    然而,武松的心思却似乎没有那么细腻,没有听懂“共郎骑”的意味,或者就算听懂了也只当做是不懂。

    他只是觉得,潘金莲唱的歌确实旋律优美之极,歌声动听无比。

    尽管,才脱离张家堡,还会面临着马奎、赵尔的追击,但不论如何,他已经杀死了张大户,救出了潘金莲。前世小说中所写的潘金莲的命运,应该彻底改变了吧?

    他也不禁感到豪情起来,在潘金莲歌喉稍歇的时候,张口欲唱。

    然而,他没有唱出来。

    因为,他突然看到,就在前方的路上,一个他和潘金莲最不想看到的人站在那里,正冷冷地看着他和潘金莲。

第一百五十六章 斩此一獠() 
晨光之下,那个人披头散发,浑身血迹,一双眼睛看着潘金莲时,像饥渴的老虎充满赤热,盯着武松时,则如同狠毒的饿狼一帮充满了嫉恨。

    他的左右手,各握着一柄短刀,刀上的血迹都还未干。

    不是别人,正是马奎!

    看来,他和赵尔等人的恶斗,还是他最终取得了胜利。马奎在击败赵尔和蔡京派来的众多高手之后,还能准确追踪武松和潘金莲的出逃方向,并且提前赶到拦在路上,显见这厮的武功心计,比武松预料的还要强。

    马上的武松和潘金莲,原本沉浸在脱离魔窟的喜悦之中。突然见到马奎,都很是吃惊。潘金莲更是娇躯一颤,明显感到恐惧。

    马奎的声音低沉,明显是在竭力压制自己的怒火,指着潘金莲,对武松道:“放下她,赶快滚,饶你不死!”

    武松只是略微迟钝了一下,便道:“好!”

    潘金莲娇躯又是一震,怀疑自己听错了。而马奎也是大感意外,没有料到武松居然会答应得这么爽快。

    武松果然翻身下马,让潘金莲独自骑在马上,自己转身就准备离开。

    潘金莲惊叫:“武大哥!你。。。。。。”

    她虽然对武松居然会突然抛下她不管而感到震惊、伤心,但是,转念想到马奎这厮武功高强,心急歹毒,却也不忍要求武松再留下来为救她而送死。

    马奎的眼里,则顿时闪现狂喜的光芒。他开始对武松突然答应得这么爽快而大感意外,随即想到,武松见识过自己的身手,现在又突然被自己拦住,兴许是真的吓破了胆吧。

    因此,他立即迈步向潘金莲这边走过来。

    就在这时,武松突然一跺脚,便挑起路边地上的一块石头,向马奎射去。

    马奎连忙躲闪。武松却已经猛然转身,一步便欺到了他的面前,挥刀就凛凛生风,向马奎当头就砍。

    马奎大惊,只好放过潘金莲,舞动短刀,迎战武松。

    潘金莲又惊又喜又愧,知道自己刚才错怪了武松。显然,武松并不是真的要丢下她给马奎,刚才一切都不过是故意使诈的骄兵之计。

    武松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试探此时马奎的虚实,看看他在与赵尔等人一番恶斗之后,究竟还剩下多少战力。

    以马奎的心计,对于他和武松之间的恩怨,绝无轻易放过之理。马奎恨武松入骨,如果此时还能够吃下武松,就绝对不会说只要武松放下潘金莲就可以饶武松一命。

    武松假装放下潘金莲,马奎居然真的打算让他离开,一来说明这厮对潘金莲确实极其痴迷,二来也说明,这次此时的实力,未必能够吃定武松。

    因此,武松已经知己知彼,摸清了马奎的大概实力,判断出他在和赵尔等人的恶斗中必定已经大耗元气,甚至可能已经受伤。这种情况下,武松自然不会再犹豫,立即转身进攻。

    果然,和马奎一旦短兵相接,武松便明显地感到,马奎的力气已经大不如前。

    武松已经突破《达摩心经》第一层,精力恢复比常人快得多。因此,以他此时的实力,尽管在武功技巧、战斗经验上仍然要比马奎相差很远,但是,论气力,却要略微胜过此时的马奎。

    马奎已经是强弩之末,越是打斗,就越会衰竭。而有《达摩心经》上的心法武功托底,武松此时却可以越战越强。

    不过,马奎毕竟不是等闲之辈。知道自己的实力已经被武松瞧破,刚才又被武松戏弄了一下,他原本对武松的滔天怒火再度激发。而且,他也知道,今日和武松已经是你死我活之战。

    因此,一咬牙,他拿出了浑身家底,迎战武松,仍然是有守有攻,章法丝毫不乱。一开始,他凭借着武功的精奇和战斗经验的丰富,还把武松逼得连连倒退,稳稳地压制住了武松的进攻。

    好几次,他手中的兵刃擦着武松的皮肤而过,把武松手臂、胸口的衣服都划破了,可以说十分惊险。

    潘金莲骑在马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两人的恶斗,对武松的安危充满了担忧。她很想喊武松,要武松别管她快快离去。刚才她为武松居然答应马奎放下自己而震惊伤心,此时却也是真心地希望武松能够独自离去,不要为了她而送了性命。

    但是,她也知道,武松是不可能真正丢下她而去的。她也不敢呼唤武松,生怕自己的叫喊让他分心,反而增加武松的危险。

    武松此时全力迎战马奎,自然是没有心思去顾及马上潘金莲的心思变化。但马奎的眼光却扫过潘金莲,看到潘金莲一双美目始终望着武松,充满担忧之色。这使得马奎心中更加妒火中烧,恨不得寝武松之皮吃武松之肉。

    躁怒之下,他的攻势更加凌厉。潘金莲终于忍不住“啊”地惊叫一声,十分担忧武松的安全。

    武松的心中,却是欢喜。

    表面看,马奎攻势更加凌厉,他就更加危险。但实际上,他知道,马奎这是怒火攻心,乱了章法。如此凌厉攻击,一方面只会使得马奎的体力消耗得更快,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奎招数中暴露出的破绽更多。

    武松连连被马奎逼退,一连退出数步。马奎大喜,怒吼道:“狗贼技止此尔,拿命来吧!”更加疾风暴雨般攻击过来,完全放弃了自我防卫。

    “中!”

    武松大喝一声,避过马奎数刀,趁此间隙,猛然一刀当头劈出。

    “啊!”潘金莲又是惊叫一声,捂住眼睛不敢再看。

    原来,武松这一刀,居然把马奎的整个脑袋,都劈了下来!这厮的脖子之上,献血喷射数尺,身子扑地而倒。如此血腥的场景,潘金莲如何敢看!

    杀掉马奎,比武松自己预料到的还要轻松些。

    这不知道是因为马奎在与赵尔等人恶斗后的实力消耗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还是因为他修炼《达摩心经》的进步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快。

    此时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奎断首倒地,潘金莲不敢看,武松却顾不得许多,立即上前,便向马奎身上摸去。

    那本《司徒遗书》,他也是很想得到的。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得其二() 
用刀挑开马奎的衣物,武松不禁感叹:马奎这厮长年累月潜伏在清河县,不显山不露水,却原来也是个巨贪!

    他的身上,不仅随身带着份量不轻的金叶、银子,还有好几张房契、收据。那房契乃是此时的大宋都城里的宅院,原来马奎虽然人在清河县,却已经暗中在都城里置办了好几处房产。

    至于那几张收据,则表明在都城里,马奎分别在不同的商家那里,存下了数笔巨款。

    武松还依稀记得,穿越前的历史课本上介绍说,这个时候的宋朝,已经出现了“交子”、“钱引”,相当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实际上,交子的流通范围比较有限,主要局限于四川省内,而且,在流通中也出现了不少弊端。

    因此,民间更常见的还是在别人那里存下大量钱物,而仍然以双方契约、收据之类为证的。这个时候并无银行,但这些存下钱物的商家,一般都是实力比较雄厚,信誉有保证的。

    想不到,武松就这样发了财!

    比发财更让他重视的,是马奎的随身藏物之中,还有上好的金疮药,以及两粒小还丹。另外还有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盒子,里面却是用上好的丝绸层层包裹着,一枚黑糊糊的药丸,不知道是什么。

    但这枚药丸会被马奎贴身收藏,还包裹得这么严密,肯定也不是等闲之物。不知道是毒药还是补药,先收下再说。

    遗憾的是,武松并没有看到那本最重要的《司徒遗书》。

    此前,武松其实已经看到过《司徒遗书》,那就是当初在清河县郊外的坟地大战之后,马奎从崔浩墓中夺得了遗书,但后来却又被第四个蒙面人抢走。

    之后,马奎又暗算了第四个蒙面人,趁机逃走,第四个蒙面人又去追马奎。按理说,第四个蒙面人武功之高,远超马奎。但马奎心思深沉,狡诈多端,完全有可能再从第四个蒙面人手中,把遗书设计夺回。

    从后来赵尔等人无论如何要抓捕马奎来看,《司徒遗书》又被马奎从第四个蒙面人手中夺回,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至于这中间的具体过程,武松一时就无法弄清楚了。

    莫非,这本书,最终还是被赵尔等人抢走了?

    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如果《司徒遗书》真被赵尔等人抢走,马奎绝不会善罢甘休,放下赵尔等人来追武松和潘金莲。

    毕竟,马奎虽然痴迷潘金莲,但《司徒遗书》乃是童贯所要之物,为了此物他在清河县隐姓埋名潜在这么多年,可见此书之重要,他断然不敢轻易放弃。

    蔡京派赵尔前来清河县抢夺遗书,后来又派人前来增援,而马奎却仍然没有把自己已经夺得遗书的事情禀告给童贯,一来是因为他痴迷潘金莲,还想在清河县多呆几天,二来是因为他担心禀告给童贯后,童贯另外派人来接应,可能抢了他的功,三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自己的武功智谋有充分的自信,不认为赵尔等人还能把遗书从他身上抢走。

    很有可能,这本《司徒遗书》被马奎藏在了别的地方。

    马奎已经身首异处,不可能再亲口告诉武松,遗书究竟被藏在哪里。不过,武松相信,只要暗中调查马奎的行踪,未必就不能发现新的线索。

    所以,虽然感到遗憾,但能够斩杀此恶贼,去掉一个心头大患,又发了一笔横财,武松还是觉得,应该知足了。

    先把潘金莲和哥哥武大郎安排好,再相机回来找遗书好了。

    为了毁尸灭迹,防止被官府特别是赵尔等人发现马奎被杀的线索,武松还是决定将马奎草草掩埋。

    趁着天还没有大亮,山野路上行人罕至,武松匆匆在道旁就着一块洼地,挖了一个坑,就来拖马奎的尸身。

    他抓起马奎的一只脚,拖着尸体前行,马奎的衣服便翻起来,露出了腰部的一个大伤口。那伤口被用布条密密包扎,布条上还有血印,显见伤得不轻。

    原来,马奎确实是受了重伤,这样,此时的武松才有斩杀他的可能。

    武松看了一眼马奎那伤口上的包扎,突然觉得有些不对。

    那个包扎实在太大,哪怕马奎伤得再重,似乎也不需要包扎得如此严密,否则密不透风,只会影响伤口愈合。以马奎这种老江湖,刀口上舔血过活的人,应该不会缺乏这种疗伤常识。

    更何况,那个包扎鼓鼓囊囊的,若是包裹在衣服中还不让人觉得突兀,但此时显露出来,却就让人觉得,如果包扎中是上了药,那这药也上得太多了些。

    事有反常,必有蹊跷。武松便一抖手腕,手中的刀轻轻一割,便把那个包扎给挑开了。

    果然,包扎里包得密密实实的,并非是药物,而是一个油纸包裹。

    那个油纸包裹被马奎贴身绑着。武松一刀挑出,拿在手中,觉得十分轻便柔软,看形状便像是一本书。

    撕开油纸一看,大喜过望!

    一本黄色的古籍,上面写着古朴的文字。此时的武松,虽然不能完全认出那些文字,但是,由于他之前已经见过,因此还是能够一眼就断定,这本古书不是别的,就是——

    《司徒遗书》!

    这本书,当初被第四个蒙面人抢走,后来果然还是又被马奎这厮给夺回来了,贴身藏着。

    想必,马奎和第四个蒙面人之间也有恶斗,这才使得他在和赵尔等人的争斗中,一时难以脱身,进一步消耗了实力。

    这样,武松也才能击杀他,才能夺得这本《司徒遗书》!

    《司徒遗书》,《达摩心经》,《玄女真经》,传说中的当世三大奇书,武松现在就已经获得了其中的两本!

    其中,《达摩心经》是穿越过来就发现在身上了的,究竟如何落在武松手中,此时对武松自己来说都还是个谜。

    不管是个什么谜,总之,《达摩心经》是奇书那是货真价实的。武松就是凭借这本书,武功已经突飞猛进。

    那么,《司徒遗书》既然与《达摩心经》齐名,自然也肯定是一本了不得的书!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再见大朗() 
《达摩心经》帮助武松提升武功内力,《司徒遗书》则可以帮助武松提升智慧谋略,这两部书,将让这一世的武松成为文武双修的全才,而不只是穿越前书中所写的那个一介武夫!

    如果,有机会再把那本传说中的《玄女真经》弄到手,据说《玄女真经》主要是讲军事兵法的,那么,武松还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不过,此时的武松暂时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他把《司徒遗书》藏好在身,依旧把马奎的尸体埋入坑中,把马奎的首级也一并埋入,给马奎留了个全尸。

    马奎虽然邪恶,但人死了,武松也就没有了怨恨。

    埋好马奎之后,武松准备再上马带着潘金莲前行,却发现潘金莲看他时,美丽的眼睛中情不自禁地流出了一丝恐惧。

    潘金莲为什么会对武松感到恐惧?

    武松随即释然,这是因为他刚刚杀了马奎。此时的潘金莲,毕竟还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亲眼看到身首异处的杀人现场,难免会心生害怕。而刚刚一场恶战杀掉恶徒的武松,身上隐隐露出一股强烈的杀气,自然更难免让潘金莲恐惧。

    不过,此时,武松也顾不得潘金莲恐怖不恐惧了。为了赶时间,他还是一跃上马,和潘金莲共乘,策马前行。

    赶在清河县张家堡毁灭的消息传入贝州之前,武松和潘金莲顺利地进了贝州城。

    当日武松和哥哥武大在贝州分别,自己独身返回清河县救潘金莲,曾经对哥哥武大说过,如果武松三天内没有回来,武大就可以离开贝州外出谋生,只是不要去阳谷县。

    阳谷县对武大来说是个不祥的地方。在前世的书里,武大就是送命于斯。

    武松在清河县停留的时间早已经超过三天。不过,他还是不确定武大郎是否已经离开贝州,因此,仍然到当初与哥哥分别的地方来找。

    结果,并没有见到武大郎。

    武松暗道:哥哥离开了也好,免得被我连累。哥哥有做炊饼的手艺,为人又和善,与世无争,外出也应该还能自己养活自己。毕竟,连武松都是哥哥从小带大的。

    等武松躲过现在清河县的这阵风头,安全之后,再去寻找哥哥吧。

    所以,他虽然很担心牵挂哥哥,但还是决定,带着潘金莲,立即离开贝州。

    事实上,在来贝州的路上,他就已经划算好。此时,他在清河县闹出了大事,官府无论如何是不会放过他的,更何况赵尔对他十分痛恨。因此,他和潘金莲必须远走高飞。

    能去哪里呢?

    按照前世书中所写,他在清河县与机密马奎发生冲突,以为把机密打死了,所以就逃到了柴进庄上。

    因为,柴进是个专门收留天下好汉的大侠。

    现在,他穿越过来后,已经使得许多事情发生了改变,比如,潘金莲就被他救出了,没有再被张大户逼迫嫁给武大郎。

    但,历史的脉络仍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这回是实实在在地打死了机密马奎。而且,这个马奎的来头,还并非真的只是清河县衙门里的一个小小机密那么简单。

    那么,他是不是还是应该去投奔柴进?

    至少在目前,这似乎是一个可行的出路。因此,武松拿定主意,先带着潘金莲去投奔柴进,安顿好潘金莲,再来寻找哥哥武大郎。

    他和潘金莲在贝州没有过多停留。简单地买一些吃食和衣物,就准备出城,离开贝州,前去找柴进。

    潘金莲实在太美丽了,一路上引得行人纷纷注目,回头率百分之两百。为了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潘金莲又买了一些纱巾,蒙住了面部,还戴上了一个大斗笠,一为遮阳,二为进一步掩盖自己的真面目。

    武松也戴上一个大斗笠,压得低低的,尽量不被人看见,避免引人注意。

    “二郎!”

    就在武松牵着马,马上坐着潘金莲,两人就快出贝州城,却突然听到街边有人弱弱地喊了一声。

    这声音十分虚弱,若是旁人,恐怕还不会听见。然而,武松对这声音,却无比的敏感。

    他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