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露了真实身份,其居然是蔡卞门下之人,也志在夺取《司徒遗书》,自然就不能再协助他推行变法,他正感到为难。
现在,赵尔还要他调动全县之力去追查马奎的去向,更使他愁上眉头,道:“密使大人,我的变法举措筹划已定,明日就要铺开了。这时候调动全县之力去追查马奎那厮下落,变法的事情怎么办?”
赵尔不屑一顾:“变法自然是重要的,但公相大人现在更想要的是那本《司徒遗书》,你敢误了公相大人的事么?”
第一百另六章 武松不服()
徐恩乃是蔡京一手提拔,对蔡京不仅感恩戴德,而且也发自内心的敬佩。赵尔这么大一顶帽子压下来,他自然不敢承担,忙解释道:“赵大人息怒!公相大人对下官实有再造之恩,但凡他交代的差事,下官就是粉身碎骨,万死不辞!只是,这变法改革,也是公相大人交给下官的差使。。。。。。”
武松从后世穿越而来,情知按照后世史书记载,蔡京乃是历史上挂得上号的特大奸臣之一,徐恩却对他如此推崇,颇让武松为之不值。
这时,却听得赵尔冷冷打断徐恩,道:“徐恩呀徐恩,本使说你是榆木脑袋,你还真是!变法乃是朝廷之事,夺取《司徒遗书》则是公相所欲。我们忝为官员,自然应该为朝廷分忧、替朝廷办事,但没有公相大人的提拔庇荫,我们又哪来为朝廷办事的机会?变法与夺书之间孰轻孰重,你难道还不会掂量么?”
武松一听这话,心中不服,忍不住出言相抗,道:“赵大人此言差矣!变法改革不仅是朝廷之事,也是为了给百姓减轻负担、谋求福利,是百姓之事。这比起蔡京为了一己之私夺取《司徒遗书》,当然要重要得多!”
赵尔大怒,斥道:“大胆!武松,你居然敢直呼公相大人的名讳,撺掇徐恩抗拒本使命令,难道是想造反吗?”
武松也大怒,叫道:“难道不听你的命令就是造反吗?蔡京不过是。。。。。。”
徐恩大急,唯恐武松说出更多对蔡京不敬的话来。那天晚上他和武松夜谈,知道武松对蔡京颇为不服,坚持认为蔡京是大奸臣。他能欣赏武松的耿直,容忍武松出言不逊,赵尔却断不可能包容武松。
武松本来想说“蔡京不过是个大奸臣”,但徐恩已经一声断喝,把他的话打断,道:“武松住口!无论是变法还是夺书,都是公相大人的命令。公相大人一心谋国,深谋远虑,自有他的道理。赵大人乃是公相大人的密使,我们一切自然唯赵大人之命是从!”
武松仍不服气,还欲再说,徐恩再次一声断喝,道:“武松!赵大人可不是本官,这里没有你胡乱说话的余地!还不快快给我出去,按照赵大人的指示,调动全县捕快衙役,去调查马奎那厮的线索下落!”
武松听得徐恩说“赵大人可不是本官”,顿时意味到这是在暗示自己,与赵尔争辩无益。毕竟,徐恩乃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上司,而查找马奎去向下落,乃至夺取《司徒遗书》,也是他想要的。因此,他只有愤然出来,按照徐恩指令,紧急布置人手,去调查追踪马奎等人的下落。
这一忙碌,便直到半夜。待一切部署已定,武松才想到回家略作休息。现在,潘金莲已经住在县衙里,他自然不便再在衙门里过夜,以免遭人闲言碎语,就还是回到自家的住处来。
武松提着一个灯笼,穿街过巷,望见家里一片漆黑。心想,哥哥武大定然是已经睡下了。轻轻推门进屋,顿时吃了一惊。
只见武大郎就坐在门口,头歪在一边,嘴角流着口水,却是就这样睡着了。
武大郎这幅样子,在常人眼里是猥琐,在武松眼里,却是哥哥年龄虽大,仍然带着几分纯真萌态。
屋里突然有了灯光,武大郎顿时惊醒。一见是弟弟武松回来,顿时喜不自禁。原来,自从武松担任都头之后,工作越来越忙碌,兄弟俩平时也难得在一起。武大郎夜里担心弟弟,想着等弟弟回家,却又舍不得灯油,便熄了灯独自坐在门口等,不想却睡着了。
这一见到武松,他立即跳下椅子,欢欣鼓舞,去给武松倒茶、打洗脚水,却当武松仍然是处处需要他照料的小弟弟一样。
武松心中感动,原本已经极疲累,却还是坚持着,与哥哥说了一阵话。武大郎却不愿和他多说,催他去睡,唯恐耽误他的睡眠。
看到哥哥的样子,武松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此时还在衙门里的潘金莲。哥哥这模样,和潘金莲确实不配啊。但哥哥淳朴善良,却的的确确是个好人。
这一世,潘金莲还会嫁给哥哥吗?
或许,前世《水浒传》中,潘金莲和哥哥武大郎之间之所以会成为悲剧,只是因为她受到了太多的侮辱伤害,性格已经被扭曲,因此没有能够再发现哥哥的优点吧?
这一世遇到的潘金莲,美丽而又善良、淳朴,她有可能会接受哥哥武大郎吗?
这样的假设性问题,现在没有答案。武松觉得,如果潘金莲这一世能够接受哥哥,那么,他或许并不应该反对他们再在一起;但,如果潘金莲确实无法接受哥哥,那么,他就一定要避免前世的悲剧重演。
武松回到房里,继续修炼了一阵《达摩心经》。吐纳一阵,似乎没有感到有多大进展。但是,现在他已经知道,《达摩心经》与《司徒遗书》、《玄女天书》并称为三大奇书,所载的武功定然是非同凡响,当然决心要加紧修炼。
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他知道这是一个冷兵器时代,也就是武力称雄的时代。他不太记得,前世《水浒传》中,究竟谁是第一高手。但他知道,自己要在这个世界保护亲人、出人头地,就必须加快增强自己的武力。
第二天一早,武大郎就出去卖炊饼了。武松起来,看到灶台上哥哥依然给自己留了早点,是几个炊饼和鸡蛋。武松只吃了一点,就把其余的用一个食盒装起来,匆匆赶往衙门。
他先来到捕快班房,看望潘金莲。潘金莲已经起来。值班捕快知道她是武都头特意关照的人,对她也特别照料,正准备领她去衙门里的食堂吃早点,在门口便碰到了武松。
“武大哥!”见到武松,潘金莲确实就像见到了亲人,格外欣喜。
武松问道:“潘家小娘子,在这里还住得适应吗?”
潘金莲低下了头,轻声道:“谢谢武大哥!奴,从来也没有想昨天晚上这样,觉得好安心!真的很谢谢你!”
听了这话,武松心中顿时一软。潘金莲其实真的很有可怜之处,过去独自照顾生病的父亲,住的是透风漏雨的茅棚。后来,为了给父亲治病,又寄人篱下,要随时担心被张大户逼迫。或许,昨晚在衙门里的这一夜,真的给了她从来没有过的安全感。
武松道:“既然你觉得这里还适应,那就继续住下吧。来,我从家里给你带来了早点,也许比衙门食堂里的好吃一点!”
潘金莲美丽的大眼睛里满是光彩,接过早点,正要对武松说谢谢,便见有衙役过来喊武松:“武都头,请你快来,知县大人有请!”
第一百另七章 大管家来()
武松来到县衙正堂,只见徐恩独自坐在那里,脸色很是难看,老态显露,就像那晚武松在他府上曾经见到过的一样。
见到武松,徐恩第一句话便问:“武松,你觉得本官如何?”
武松一时不知他大清早找自己来,问这句话是何意思,道:“徐大人对武松有知遇之恩,清正廉洁,一心变法,勤政奉公,处事果断,算得上是当今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好官!”
他这话自然不是刻意奉承徐恩,而是到目前为止,徐恩给他的真实感觉。作为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在北宋的这个年代,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天下五官不贪,像包拯包青天那样的好官早已经死绝。作文清河知县的徐恩,在为人和官品上,的确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虽然徐恩是天字号第一大奸臣蔡京的门人,这一点为武松所不值,但至少目前为止,武松还没有发现他有什么贪官污吏的劣迹。这,也是武松愿意继续在他手下效劳的原因。
听了武松的话,徐恩面色略微好了点,但还似乎长叹了一口气,道:“你过誉了!本官县衙之中,一个县丞是蔡卞大人的门人,一个机密是童贯大人的密探,可我却毫无知觉,也算得上是无能了。承蒙朝廷和公相大人信任,要本官在清河县推行变法,如今虽然筹谋已定,本来马上就可铺开,但现在姜后和马奎这厮闹这一出,许多计划又被打乱了!这,也是本官无能!”
武松正色道:“大人不必如此自责!无论是姜后也好、马奎也好,这都是朝廷上那些大人做事好弄阴谋诡计,巧取豪夺,与大人又有什么干系?再说,变法乃是为国家为民生之事,夺取奇书乃不过是蔡京和童贯的一己之私。赵尔横加干涉,逼迫大人调动人手去追查马奎下落,耽误变法推行,这也不是大人之过!”
蔡京、童贯如今都是权势熏天的大官,可武松情知他们都是大奸臣,因此直呼其名,毫无敬意。
此时,旁边并无他人,徐恩知道武松对蔡京有“误会”,却喜他直言诚实,因此并未计较。又叹口气,道:“昨晚我们连夜派出衙役捕快和土兵,到处追查马奎等人的下落,现在还一无所获。密使大人很是生气,今天一早便亲自启程去州府,要从州府调人继续追查。可是,密使大人既然已经情知马奎乃是童贯大人的密探,姜后原是蔡卞大人的门生,这天下人都知道,公相大人与童贯大人关系极好,蔡卞大人又是他的亲弟弟,大家原本是一家,何以赵大人和马奎、姜后等却会彼此争夺?我看赵大人的意图,乃是必欲将马奎除之而后快,难道他不怕这会得罪童贯大人,导致公相与童大人心生嫌隙吗?”
武松道:“蔡京也好,童贯也好,原本就是大大的奸臣,这些朝廷上的奸臣贪官彼此勾心斗角,也属正常,又哪是我们能够管得了的!”
徐恩沉默片刻,道:“你说得不错!朝廷上大人们的你争我夺,我们自然是尽可能避之为上。变法改革,上是朝廷旨意,下为万民期盼,这才是当务之急。清河县的变法,已经拖得太久,如今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前有许多事情,都是姜后协助本官在办。现在他走了,本官今天叫你来,就是觉得衙门之中,你最为忠厚耿直,敢作敢为,因此想和你继续商量一下如何推动变法的事!”
武松知道,徐恩来到清河县担任知县,一心以推动变法改革为己任。现在,既然知道马奎、姜后都是大有来头之人,他就更不愿意过分追究,以免弄巧成拙,得罪童贯或者蔡卞。他虽然对蔡京感恩戴德,但赵尔毕竟只是密使而非蔡京本人,对于赵尔的指令,他不敢违抗,却也不愿意在追查马奎和姜后一事上表现得过于积极。
毕竟,作为官场中人,最好能左右逢源,他虽然忠于蔡京,却也不愿意轻易让童贯或者蔡卞对他记恨。更何况,童贯、蔡卞和蔡京之间的关系原本就很密切复杂,他更不能轻举妄动。
所以,昨晚他虽然顺从了赵尔的指令,喝止了武松,但内心里其实却是赞同武松的说法的,就是应先公后私,以推行变法改革为上。
武松在穿越前本就身处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改革在他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正确性。穿越过来后,虽然对这个世界还不是完全了解,但凭借前世在书上看到的知识和眼前的印证,他也确实感受到,这个北宋现在已经积累了许多社会经济矛盾,变法改革确实是当务之急。否则,就难逃不久之后被金国灭亡的命运!
为了改善民生、振兴国家,武松支持变法改革。而为了摧毁张家堡、严惩张大户、解救潘金莲、改变潘金莲以及自己和哥哥的命运,武松也会支持在清河县的变法改革。
他当然也很想得到那本《司徒遗书》,防止它落入大奸臣蔡京或者童贯之手。因此,对于赵尔调动人手追查马奎下落的事情,他也不是很坚决的反对。但,如果徐恩现在还要推行变法改革,他也一定支持。
他正要和徐恩商量如何继续推行变法改革的事情,这时,突听得门外有衙役来报:“禀知县大人,大管家前来拜见!”
徐恩一愣,道:“大管家?谁的大管家?”
那衙役连忙道:“是张家堡的大管家!”
原来,这张家堡的大管家在清河县也是一霸,以致平时人们往往就用“大管家”称呼,连张家堡三字都省略了。
徐恩一听,微微动怒。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和武松正要商量,如何对张家堡动手,推动变法,这张府大管家便不请自来,那借此机会探探对方虚实也好。便下令:“让他进来!”
听到是张大户的管家,武松也心中动怒。想不到,张家堡居然连管家都有两个,可见其规模之大。此前,武松只见过二管家,那家伙三番五次与武松作对,武松本来已经十分厌恶。这大管家既然比二管家还大,那肯定是比二管家更穷凶极恶的人物。
第一百另八章 谁在造谣()
很快,那衙役便将大管家“请”了进来。之所以说是“请”,是因为这衙役在大管家面前,点头哈腰,无比殷勤,竟似比对知县徐恩还要恭敬些。
武松坐着不动,看那大管家,不禁有些意外。只见那人身材颀长,斯斯文文,分明是个温尔文雅的秀才,哪里像是大土豪大地主家的恶奴?
转念一想:《水浒传》中,白衣秀士王伦,天机星吴用,也都是秀才,不也都上山做了土匪,杀人放火?人不可貌相,越是这种看起来斯文温和的人,只怕越心机厉害。
徐恩却不是第一次见这个大管家了。虽然心中不快,但见他进来,却还是努力把脸色放缓和了些,挤出一丝笑容。虽然,他推行变法改革,必须打破清河县的既得利益者,势必要和张家堡斗争,但在撕破脸之前,他却还是得虚与委蛇。
那大管家气定神闲,走了进来,就好像这不是进衙门,而是进他自己家的宅院一样,可见其平时并未把堂堂的清河县衙门放在眼里。
但他进来之后,见到徐恩,却是礼数周到,看起来很是恭谨,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向徐恩见礼毕,他又想武松拱手行礼,微笑道:“这位想必就是武都头吧?”
武松情知此人口蜜腹剑,十分虚伪。他可不是徐恩,懒得与他啰嗦,只是冷哼一声,让他碰个硬钉子。
大管家却似乎一点也不计较。与武松见礼毕,便对徐恩道:“知县大人,小民今日贸然前来,是有一事,务请知县大人开恩!”
徐恩微笑道:“你有什么事,与本县直说无妨!”
大管家微微一笑,道:“小民先谢过知县大人。大人勤政爱民,秉公执法,清河县上下无人不知,小民也一向是十分敬佩的,那这就直说了。大人,小民的主子张大户,向来宅心仁厚,乐善好施,造福桑梓。。。。。。”
徐恩眉头略略一皱,道:“本县既然要你直说,你就直说,何以绕这些弯子?”
大管家从容道:“大人恕罪!小民这不是绕弯子,说的就是正题。小民要说的正是,张大户积德行善,实在是清河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善人。奈何天不佑善人,像我们张大户这等积德行善之人,居然年过花甲,犹然膝下无子,真是令人叹息。善人反遭如此境况,老天何以劝人为善!”
徐恩忍不住再次打断他道:“你来见本县,就是要说这些么?这生儿育女的事,都是上天注定。但凡真正积德行善之人,上天总不会让他断子绝孙。这张大户膝下无子,总是他自己福缘浅薄,本官也爱莫能助!”
大管家面对徐恩,礼数周到,但言辞从容,竟似并没有把这位清河县最高长官放在眼里,从容道:“大人此言差矣!眼下大户老爷能否生儿育女,传承香火,的的确确,要请大人主持公道才是!”
徐恩道:“这是从何说起!”
大管家道:“大人容禀。大户老爷平时一心行善,心道天佑善人,对于生儿育女,原本也是顺其自然。但现在年事渐高,膝下犹然无子,不免心焦。他与夫人原本恩爱甚笃,堪为楷模。但由于夫人总无所出,所以,大户老爷这才有心再续一房,好生下一儿半女,以尽孝道。有个潘裁缝。。。。。。”
武松和徐恩一听他提到了潘裁缝,终于知道他所为何来了。果然,大管家接着道:“潘裁缝久病在床,全靠张大户好心周济,替他出钱延医。潘裁缝感激万分,知道张大户尚无子息,因此自愿将女儿潘金莲嫁给大户老爷为妾。那潘家小娘子也早就感激大户老爷长年周济其家,积德行善,乡里传遍,兼且大户家丰衣足食,尽可让潘家小娘子一生锦衣玉食,所以,潘家小娘子也一心期盼,早点过门,好为大户老爷传承香火。。。。。。”
武松一听,这家伙凭着一张利嘴,简直是完全颠倒黑白,忍不住怒斥道:“你放屁!”
大管家并不动气,微微一笑,对徐恩道:“大人,此事正好与武都头有关,可还容许小民继续陈情么?”
徐恩此时也大致猜到了这家伙的来意,但面子上的工夫还是要做的,不能不容许他说话,也想看看他到底怎么说,道:“但说无妨!”
大管家道:“多谢大人!这潘家小娘子金莲家境贫寒,全靠大户老爷接济,一心想早点嫁入张家。但大户老爷是个对自己要求最严之人,万事最讲求一个礼字,总希望潘裁缝好起来,这才明媒正娶,堂堂正正。无奈最近潘裁缝病重不治,潘金莲孤苦无依,大户老爷这才打算早点迎娶她过门。不料,就在这时,潘金莲居然失踪了!大户老爷担忧她一个弱女子,遭遇什么意外,派人到处查找。这是却有人撒播谣言,说是。。。。。。”
说到这里,他故意看了武松一眼,道:“说是由于潘家小娘子过于美貌,居然被新任的都头武松看中,被武都头强行接进衙门中来了!”
武松勃然大怒。若是前世《水浒传》中所写的那个武松,听得有人如此当面污蔑自己,只怕立即就要跳起来杀人。但此时的他,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