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不知道,“开玩笑”乃是现代词汇,武大郎一时没有听懂,问道:“什么是开玩笑?”
武松顿时失笑,不知道如何给哥哥解释。便正色对武大郎道:“哥,你虽然个子矮些,但心是最好的。你对武二的教导,武二会牢记于心!哥哥的恩情,弟弟一定竭力报答!”
武大郎笑起来,道:“二郎,才说你聪明,你却又犯痴病了!你我兄弟手足,谈什么恩情,说什么报答?”
既然弟弟说不需要担心小偷,武大郎便略微放心,但还是小心翼翼地把钱在床底放好,出来后又拿起了针线,继续为武松缝补衣物。
武松看到哥哥那朴实勤劳的样子,想道:我的哥哥除了个子矮小些,样貌丑陋些,实在是最朴实最善良最顾家之人。
这样的人,若是穿越前书中所写的那个潘金莲,真的懂得好好珍惜,安安稳稳地和他过日子,又何尝不是一种平淡而幸福的人生?
哎!只是感情和欲望这种东西,人自己很难掌控得了。加上当时又有西门庆这种厉害角色的勾引,潘金莲自然很难把持得住。
穿越前书中的那个潘金莲,当然是罪不可赦。不过,如今自己穿越过来后遇到的这个潘金莲,却依然是如此善良、淳朴、美丽,如果她不落入张大户之手,不被张大户逼迫嫁给哥哥武大郎,性格和命运也许都会有所不同吧。
至于哥哥,如果不娶潘金莲,也完全可以娶上一个更加贤惠、更加懂得欣赏他的好嫂子,这一生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第八十章 一家禽兽()
夜已深,兄弟俩又说了几句话,武松便准备回自己房子。他今天也很忙碌,明天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以后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也想早点休息了。不过,在休息之前,他自然还得坚持练一练《达摩心经》。
他知道欲速则不达,《达摩心经》只能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修炼。
不过,想到白天的遭遇,在那些蒙面人面前,在方金芝这样的娇滴滴的女孩子面前,他居然都没有一战之力,而在庭院遭到包围时,对方人一多自己便也只能选择先逃,这些都在提示他,必须加快提升自己的武力值。
武松潜心修炼了一阵《达摩心经》,感觉进展不大。心知练功只能一步一步来的道理,只好收功睡下。
第二天一早起来,天才刚亮,武松发现哥哥武大郎又已经挑着炊饼担子,出门卖饼去了。
虽然如今弟弟已经做了清河县都头,能够拿不少的钱回来,但武大郎并没有打算从此游手好闲。弟弟的钱,是要给弟弟买房子娶媳妇的。武大郎还是决定自己养活自己。
在他看来,如今弟弟武松走入正道,不需要他再来操心了,已经是可以告慰死去爹娘的莫大之幸,他已经非常知足了。
灶台上,依然有他为弟弟武松准备好了的早餐。武松吃过早餐,便快步往衙门而来。
他先来到捕快班房,听取昨晚审讯的汇报,金剥皮张武和荡妇李金莲都招供了,昨晚他们是受黄历指使设局,想要让武松身败名裂、无法再为知县徐恩所用。
李金莲原本是个有夫之妇,但丈夫老实本分,对她根本不敢管束,只好任由她和金剥皮张武等地痞流氓们混在一起,落得一些钱财使用。她和主簿黄历,其实也有一腿。
武松心中厌恶恼怒,心道:这才是真正的“潘金莲”啊!
他吩咐负责监守审讯的捕快和狱卒们,对这个鲜廉寡耻的妇人,要严加审讯,给点苦头吃。
不过,同时还要给她讲讲做人的道理,进行教育,让她洗心革面。
这种做法,其实是借鉴了穿越前现代社会惩治和教育相结合的做法。武松道:“这也叫做挽救失足妇女!”
捕快狱卒们听不懂什么叫“失足妇女”,不过还是听懂了武松的意图。武松虽然痛恨厌恶李金莲这样的荡妇,却没有一味对她进行惩处,而是想教育感化她,让她重新做人。
虽然,这种做法过去没有过,捕快狱卒们都有点不以为然。一个放浪成性、自己丈夫都管不了的妇人,哪里还能回头?但既然武都头这么命令,他们也只好去做。
知县徐恩已经决定让武松去掉代理、正式担任清河县衙门都头的消息,早就传开了。现在,捕快们对武松自然是更加敬畏服从了。
审讯中还得知,金剥皮张武本身只是清河县一个小混混,但他是张家族人,为人又阴险狡诈,与黄历臭味相投,所以很得黄历的信任,黄历因此才把设局陷害武松的事情交给他来做。
他在张府奴才中的地位,也远远比没头蛇和地瓜鼠这种泼皮为高,加上又是张家族人,因此出入张大户府上的机会更多,也了解到更多张大户府上的消息。
据他交代,对于徐恩在清河县衙门大肆清洗作为本土保守实力爪牙的贪官污吏,准备在清河县推行变法改革,张大户其实很恼怒,肯定会反扑。不过,张大户究竟打算怎么做,就不是他能了解的了。
他所知道的,只是黄历和清河县本地的一些土豪劣绅中的代表人物,最近频繁去其姐夫张大户府上,商议如何对付徐恩、破坏即将到来的变法改革。
不过,以前黄历对张大户是恭恭敬敬,但最近却接连和张大户争吵了几回,张大户和他家的母老虎、也就是黄历的姐姐张黄氏,最近也吵了几架。
武松想多了解一些有关张大户的情况,因为,为了把潘金莲从张大户的魔爪中救出来,为了协助徐恩搞变法改革,必须摧毁张家堡、严惩张大户。所以,对于黄历、张大户、张黄氏这一家人狗咬狗的事情,武松觉得有必要弄清楚背后原因,问道:“他们究竟为什么吵架?”
昨夜负责审讯的捕快向武松汇报道:“据金剥皮张武偶尔听说的情形,他们吵架,乃是为了一个叫潘金莲的女人!”
武松一听到潘金莲三字,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负责汇报的捕快道:“据说这女人是清河县从来没有过的漂亮女人,原是潘裁缝之女,因为潘裁缝治病欠了张府大量钱财,这才被迫要卖身给张大户。清河县的人都知道,过去张大户好色成性,糟蹋了不少良家女子,只是他非常惧怕悍妇张黄氏,所以被他糟蹋过的女子,最终都会被张黄氏变卖发落。但这一次,因为那潘金莲实在太美,张大户居然舍不得,有心正式纳她为妾,作为第二夫人,因此与张黄氏争吵了起来。至于主簿黄历,自从见过潘金莲偶,也已经魂不守舍,一心想把她从他姐夫张大户手中夺过来,因此撺掇姐姐张黄氏与张大户吵闹!”
武松怒道:“这一家畜生,实在无耻!”
这个捕快平时守在监牢里负责审讯,消息并不灵通,此时还不知道武松早就认识潘金莲,还在哪里喋喋不休:“据金剥皮张武说,这也难怪黄主簿和张大户,只因为那潘金莲确实是清河县有史以来最美的女人,比李金莲美得多了。唉,真不知是如何个美法。。。。。。”
武松一拍桌子,喝道:“住口!你去继续给我好好审讯,看看还能问出些什么,张大户和黄历这狗贼究竟还有什么违抗知县大人的诡计?”
那捕快不知道武松为何突然发怒,赶紧去了。
武松离开捕快班房,便往衙门正堂方向而来,要向知县徐恩报告。徐恩却身着官服,正准备上堂审案。
原来,这一段时间,衙门里的各种诉讼案件,突然大量增多。什么家庭纠葛、田产纠纷、刑事案件等不一而足。
第八十一章 暂且忍他()
武松在穿越前对历史也不是特别精通,因此,并不知道,在历史上,宋代百姓其实是很喜欢告状的,衙门里的诉讼案件确实很多。而现在,来清河县衙告状的人突然急剧增加,更显得有些反常。
徐恩刚刚对清河县衙门里的僚吏杂役们进行了一次的洗牌,新上任的一些人还在适应过程中。面对突然增多的诉讼案件,特别是其中不乏一些疑难大案,只好请知县大人亲自来处理。
不过,精明强干的徐恩看上去一点也不担心。他对自己审案断案的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见武松前来,他便不急着上堂,先问武松有什么事。
武松便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和今天审讯的情况,都向徐恩进行了汇报,提醒徐恩道:“大人,照这样看,张大户这厮和黄历确实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想方设法破坏大人施政,阻挠大人变法改革,不排除会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我们不可不防啊!”
徐恩却不以为意,信心满满,笑道:“这原本就在本官的预料之中。本官蒙公相大人信任,要在清河县主持变法改革,必然要损害到他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抗。就是眼前衙门里诉讼案件突然增多,本官也料定是张大户他们在背后指使,目的是要趁本官刚刚调换人手,让本官疲于应付。哼,下三滥的伎俩,又怎么难得到本官?”
他昂首挺胸,对武松道:“武松,你不用担心,一切本官自有把握。现在,本官上秉当今万岁爷旨意,受公相大人信任顾托,下有你们这些幕僚衙吏们忠心协助,已经把张大户和本土势力基本上清除出清河县衙门,又由本官亲自掌控了土军,更何况变法改革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事,必然得到清河县百姓的拥护,我和姜县丞静心谋划已定,各种变法举措即将有条不紊的展开,张大户这厮就算有心抗拒,那也只能是螳臂当车,能奈我何?”
和徐恩打了这么一段时间的交道,武松知道,他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清官。不过,对于他如此踌躇满志、自信爆棚,武松还是直觉上感到有些不妥。
作为穿越过来的人,他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人,但也知道,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而在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并没有听说北宋后来还有什么成功的变法改革。
而且,在穿越前,他所处的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尽管作为一个都市小职员,他并不怎么关心政治,但也经常听说,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要啃硬骨头”、要和既得利益做斗争,绝对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还想提醒一下徐恩。但是,此时的徐恩已经成竹在胸,道:“武松,你看着吧,我们很快就要把方田法、盐钞法、茶叶专卖法、免役法在清河县全部铺开,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哪里还有反抗阻挠的余地?哼,我观之前王荆公变法,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不懂先整顿吏治、雷厉风行。我已经吸取了他的教训,一定叫清河县面貌全新,成为我大宋全境变法改革的样本,以报朝廷和公相大人厚恩!”
武松略微思索了一下,问道:“敢问知县大人,何为方田法、盐钞法、茶叶专卖法、免役法?”
此前,武松听徐恩说,蔡京是要继承王安石的遗志进行变法改革。他虽然不是很精通历史,但穿越前在中学课本上也学习过,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他以为蔡京要在清河县推行的变法既然是继承王安石,那内容应该就是一样。
听徐恩所说,却并非如此。所谓方田法、盐钞法、免役法等等,武松都是第一次听说。
实际上,从历史上来讲,蔡京的变法和王安石的变法确实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但也多了很多新的内容,在变法改革的目的上也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过,这些复杂的历史背景,更不是武松所了解的了。
徐恩也意识到,他虽然已经把武松作为自己的亲信,要他参与变法改革,但他的任务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并没有具体参与变法改革的措施谋划,自己也未曾向他详细介绍。
因此,他简单地向武松解释了一下这些变法举措的内容和意义,道:“还有什么不懂的,你去向姜县丞请教吧,本官要上堂去处理诉讼了!”
武松趁他还未离开,忙再请示:“大人,黄历这厮暗中设局,试图谋害武松,阻扰变法改革,现在人证俱在,要不要马上将他缉捕归案?”
徐恩略微沉思了一下,道:“暂时再等等吧。他毕竟是主簿,单凭这些泼皮们的证词,就把他逮捕归案,他必然不服,且他毕竟是张大户的舅子,若现在就直接对他动手,那就是直接与张大户翻脸,节外生枝,恐怕影响变法大局。你密切观察,暗中加强对这厮的防备监督就是,待时机成熟,本官自有处置他的办法!”
说完,徐恩昂首挺胸,大步上堂去了。
其实,武松很想现在就把黄历这厮拿下。这厮鲜廉寡耻,觊觎潘金莲,还暗中设局,妄图用下三滥的手段陷害武松,这些都已经触及了武松的逆鳞。
拿下黄历,也相当于是剪除了张大户的一只臂膀,无论是对于拯救潘金莲,还是对于协助徐恩推行变法改革,都是有利的。
但是,徐恩可能有他的考虑,可能是怕现在对黄历就动手,那是提前与张大户翻牌,打草惊蛇,小不忍则乱大谋,影响变法改革措施的整体部署。
他毕竟是知县,他的意见,武松不能不尊重。如果他没有下定决心,武松就不好立即动手拿人。
暂时抓不了黄历,武松只好按照徐恩所说,选拔一两个细心的捕快,要他们暗中观察这厮的动向。
不管怎么说,这厮,已经在武松的心中被判了。
第八十二章 为谁变法()
武松暂时没有去动黄历。反正,清河县变法改革马上要启动,徐恩就要对张大户发起挑战。张大户一倒,黄历就失去了靠山,到时候再来和他算账也不迟。
按照徐恩的指点,武松前来找县丞姜后,向他请教清河县变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尽管姜后目前是徐恩变法改革的得力助手,但是,武松对他的戒心始终没有完全除去。姜后会不会是暗杀胡勤的那个蒙面人、也就是大奸臣童贯埋伏在清河县的密探?这个疑虑依然存在。
不过,见到姜后时,武松的这种疑虑又减少了一些。
姜后正在忙碌,审阅各种即将推动变法改革的文书,安排县衙官吏们做好各种变法改革的准备。他的案头,堆积着大量文书。如此勤政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确实很支持徐恩,不太像一个深藏不露的奸臣密探。
看到武松前来,姜后立即放下手里的文书,热情相迎。
见礼毕,武松便直陈来意。姜后也不推辞客套,就简要地向武松介绍起清河县即将推行的变法改革的具体措施来。
比如,即将推行的茶叶专卖法,又称禁榷制。北宋前期,许多地方的茶叶主要实行官购商销的交引法,宋嘉佑四年后,又实行了四十余年的通商法。现在,要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宫购商销的禁榷制。虽然允许商人与园户直接交易,但商人贩茶必须向官府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篰,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
今后,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朝廷,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茶时盛茶的笼篰也仍由官府制造。商人贩茶先向官府买引,再向园户买茶,用官造笼篰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商人只能到指定的贩茶地启封贩卖,卖茶还有时限,如没有按期卖完,就要缴回茶引、笼篰。
再比如,即将推行的方田法,与武松穿越前在中学课本上学习过的王安石变法旧制倒很相似,目的是为了均税。具体办法是按土地成色面积等加强征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地主们巧取豪夺,又想方设法偷税逃税,或方量不均,或均税不等,或官吏乱法,等等,导致朝廷税赋流失,百姓怨声载道。
推行方田法,就是要对土地重新进行丈量、评等,根据面积和肥沃程度来征收税赋。这既可以增加朝廷税收,还可以把各种土地兼并情形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兼并,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关于盐钞法等其他变法措施,姜后也一一为武松解释。显然,他是既把武松作为知县徐恩的亲信,也是把武松当做了在清河县共同推行变法改革的同道,所以毫无保留。
武松在穿越前只是一个普通的都市小职员,缺乏足够多的历史知识,也不是很懂经济、政治。但是,这并表示他缺乏领悟力。
听完姜后的介绍,他想了想,道:“其实,所有的这些变法,都只有一个目的!”
姜后一听,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武松,问道:“哦?武都头且说说,是什么目的?”
武松道:“所有这些变法,最终都有利于朝廷增加赋税,把天下的财富都集中到京师也就是朝廷手中。县丞大人,武松愚钝,不知道说得可对?”
“啪!”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县丞姜后居然一拍手,站起来,由衷地赞道:“武都头果然聪明,难怪知县大人对你这般破格赏拔!”
武松却叹了口气。
姜后一愣,道:“武都头何故叹气?难道你觉得这些变法改革的举措还不够好么?”
武松心里知道,自己刚才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他知道清河县的这些变法改革措施,真正的设计者显然不是徐恩和姜后,而是朝廷里的蔡京。蔡京推行这些变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朝廷赋税,给皇帝多赚钱,那么,这就坐实了他确实如后世历史书上记载,是个大大的奸臣,而非徐恩所说的改革家。
原本,听了徐恩对蔡京的评价,加之觉得徐恩本身清廉能干,武松确实曾经也想过,也许后世的史书记载有错,历史上真实的蔡京可能不是奸臣而是能臣,自古大忠似奸的人很多。但现在看来,他只有失望了。
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按照清河县的这些变法改革搞下去,最终得到好处的只会是朝廷,普通老百姓不但在变法改革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将来反而还可能增加负担。这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名义上是为了天下老百姓的变法改革,最终却不过是满足了权贵阶层!
这,也让他情不自禁地叹气。
第一方面的原因,此时的他当然不方便告诉县丞姜后。但是,第二方面的原因,他却情不自禁地说出来,道:“这些变法改革,除了增加朝廷赋税,让当今皇帝更有钱花,老百姓似乎得不到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