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邦彦等一班文人,还专门把武松这次征服芒砀山,编成了词曲,在军中传唱:
霜天清晓。望山寨故垒,寒云衰草。汗马嘶风,边鸿翻月,将士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难报。转瞬间,尽荡平山中,战事了了。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常送平安报。圣主无忧,武将军在,残匪等闲即讨。新军士气如虹,忠义报国天晓。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尊频倒。
新禁军将士们一路向着梁山行军,一边唱着周邦彦等人新编的词曲,更加显得士气如虹。歌声嘹亮,传出很远,引得路人纷纷赞叹:不料大宋竟然有如此雄壮的军队!
这一天,前锋却遇到了一些小情况:官兵们正在边唱歌边行军,突然听到路边有人喊:“军爷们,可否等等,等等!”
却原来是个老者,背后跟着一个蒙面的女子,在路边向新禁军官兵们招呼。那老者倒普通,蒙面的女子却虽然蒙面,但身段袅娜,一看就是个大美女。
这也是因为新禁军军纪严明,这些官兵们不敢有非分之想。要是别的大宋军队,见倒这么美丽的姑娘,只怕早就有人风言风语,甚至有人上去动手动脚,霸王硬上弓的现象也很常见。
可是,新禁军的官兵们见到路人,却一律都是热情相待,亲如一家。此时见到这两人,虽然其中有个大美女,官兵们的态度也没有两样。有士兵就亲热和气地问那老者:“老丈,你有什么事?”
老者笑道:“我父女两人,从东京来,在东京时,小女也是唱曲为生。适才路过此地,恰逢大军歌唱,曲调甚是雄壮,词儿也是前所未闻。所以,斗胆一问,这词儿竟是谁人所作?”
新禁军士兵立即含笑相告:“这词,应该是我们军中的大词人周邦彦先生所作!”
老者和那蒙面女子一听到“周邦彦”三字,竟然为之一震。那蒙面女子附身在老者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老者点点头,却是满脸惊讶,道:“真是周邦彦先生么?在东京时,便听的说美成先生居然加入了新禁军,原来竟是真的?只是,美成先生的词,一贯是温婉见长,很少写过这么雄壮的词呀!”
新禁军士兵道:“这些我们就不知道了。如果不是周邦彦先生写的,那也是跟着他的那帮笔杆子写的。我们只知道写得好,其他就不敢乱说了!老丈,你问这些怎得?”
老者笑道:“适才说了,我父女二人,也是卖唱为生。听得大军唱这词曲俱佳,忍不住就想学习一二。竟然是周邦彦先生所填得词,那更加不敢错过了。敢问军爷,可得容许通报一声,让我父女二人前去军中拜见,一瞻美成先生风采么?”
第三百三十六 因为金莲()
那一老一女两人在向新禁军官兵请求拜见周邦彦时,武松正和周邦彦等一般人在讨论他们新填的这首词。
这首词里,明确提到了“武将军在”一句,典型的是在歌颂武松。
作为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武松在前世就听惯了“东方红,太阳升”、“的军队战无不胜”之类的歌,因此,对于周邦彦等人在歌词中旗帜鲜明地歌颂自己,并不反感,反而在内心里觉得自己招揽周邦彦等人,果然没有错这些人,懂事啊。
武松要在这个时代打造一支能够改变历史、挽救大宋百万百姓的铁军,就必须树立自己在军中的绝对权威。因此,周邦彦等人填词歌颂他,让新禁军的官兵们传唱,这是符合武松的心意的。
不过,武松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他对周邦彦,以及在座的张耒、贺铸、朱弁(biàn)、陈与义、晁元礼、方惟深、李重元、汪藻等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新禁军出来剿匪,固然是当今皇帝和朝廷的命令,这不错。不过,也不完全是为了报答军恩嘛。我们更是为了报答百姓,让大宋的普通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对不对?”
周邦彦等人只能点头称是。武松道“所以呢,这首词中说的什么‘尽道君恩难报’、‘圣主无忧’啊之类,我也不能说你们错,但总是觉得,还不够好。我看以后还是要突出我们新禁军,不只是皇帝钦命组建的军队,更是一支心向百姓的军队,属于大宋百姓的军队,是百姓的子弟兵,这一来可以体现皇帝爱民如子,二来更可以拉近我们新禁军与百姓的距离,让广大老百姓更加支持拥护我们新禁军。你们觉得如何?”
周邦彦等人还在沉吟,思考武松说这番话的用意,一旁的闻焕章已经明白了武松话里的意思。武松这分明是要淡化新禁军对朝廷和皇帝愚忠的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让新禁军忠于武松,关爱百姓。所以,他立即附和“极是!极是!我虽然愚钝,不懂填词,但深觉武将军说得在理。毕竟,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新禁军首先还是要关爱百姓,这与皇帝爱民如子也是一致的嘛!”
武松的本意,是要效仿后世现代人民军队的宗旨,把新禁军打造成一支真正热爱百姓、而不仅仅是对宋徽宗忠诚的军队。闻焕章的话,可以说正合他意。
这时,贺铸也点头道“闻参谋说得不错,我们确实应该如此。今后填词谱曲,不能只是说要忠诚于朝廷皇帝,也要突出对天下百姓的关爱。这样我们新禁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样才能战无不胜!”
武松意味深长的看了贺铸一眼。凭借对前世读书残存的记忆,他知道,历史上的贺铸,少年时就怀有戍边卫国、建立军功以“金印锦衣耀闾里”(《子规行》)的雄心壮志,但因为宋朝奸佞当道,他始终沉沦下僚而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更对国家民族命运充满忧虑,因此最后是辞官归故里,对宋朝充满失望的。
也就是说,贺铸这个人,聪明得很,并不是那种读死书、一味对皇帝愚忠的人,而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百姓的忧乐看得更重。所以,他才能够理解武松和闻焕章的话。武松觉得,这个人,今后也可以更多的重用。
武松招揽的这些文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之士,不过,其中,尤以周邦彦、陈与义和贺铸最为突出。贺铸在他们之中,也很有声望。因此,他此言一出,其他人立即纷纷表示认同。周邦彦最后也点头,表示今后填词谱曲,乃至整个新禁军的宣传,都应该按照武松所说,突出新禁军和武松关爱百姓,而不仅仅是效忠朝廷。
这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却关系到整个新禁军今后的建军理念和发展方向。
也是因为,此时的新禁军,朝廷还并没有照着大宋一般军队的惯例,派来监军。一来是宋徽宗确实想创新军队管理方法,二来也是由于蔡京、童贯、高俅等人在朝堂上博弈,对派谁来新禁军中担当监军意见始终没有统一。所以,没有监军的新禁军,才一切更加由武松说了算。
要是朝廷派来了监军,对于这种监军理念和发展方向,肯定是不会同意的,甚至还会报告朝廷,说武松有不臣之心。
武松和周邦彦、贺铸、陈与义等人正讨论到这个时候,有士兵前来报告,说那个老者和蒙面女子因为听了歌曲,想要拜会周邦彦。
武松一听,心里便禁不住猜测,这一老一少,自称是卖唱的,又是东京口音,会是谁呢?
他仔细搜索记忆中残存的前世水浒故事中的记忆,突然想起一人,便对周邦彦道“美成先生,既然别人慕名而来,你还是去见见吧。看看来的这父女俩,是不是姓白,那女的叫白秀英。如果是的话,不妨让我也见见!”
周邦彦道“白秀英?莫非,这是将军的故人?”
武松笑道“故人也谈不上。不过是听说过她的名字,有点好奇,想要见见真人罢了!”
武松确实是有点好奇。
他记起来,前世的水浒故事中,从东京来到梁山一带而又是卖唱的父女,应该就是白秀英父女。
白秀英原来在汴京卖唱。因为与山东郓城县的县令有旧,所以才从汴京前来郓城投靠县令。却不料,在郓城卖唱时,遇到插翅虎雷横。雷横听歌时忘了带钱,与白秀英父女俩发生口角斗殴,县令把雷横枷锁了,雷横的母亲前来探望,又辱骂白秀英,与白秀英发生对骂,结果雷横一怒之下,就把白秀英给活活劈死了。
也就是说,白秀英的故事,在水浒故事中很短,却也是水浒中美丽而不幸的女子之一。
武松不太完全相信前世水浒故事中所说,雷横劈死白秀英的过程。所以,既然自己现在穿越过来,到了这里,确实有点好奇,想看看这个白秀英,究竟是不是前世书中所写的那种女人。
因为潘金莲的缘故,他现在对前世水浒故事中所写的那些美丽而结局悲惨的女子,都充满了同情。毕竟,潘金莲就是个典型。在前世水浒故事中,被写成水性杨花、穷凶极恶的荡妇。但穿越过来的武松却知道,潘金莲是如此美丽善良纯洁,简直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一个少女。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为打赏加更:不是秀英()
(感谢大卫先生和书友20180805223614924打赏,谢谢。有你们的支持,我努力写好)
周邦彦得知有人专门求见自己,也很高兴。这就好比后世的作家和影星,得知有所谓粉丝这么追捧自己,自然是高兴的。
他出去会见了那老者和蒙面女子两人。
然而,等他回来时,却报告武松“那父女二人,却不是姓白,那女子并不是白秀英!”
武松一听,微微感到有些意外。随口问道“不是白秀英,那她是谁?”
周邦彦道“那老者自称姓梁!少女的闺名,我却不好问得。既然老者姓梁,她自然也姓梁,却肯定不是将军所说的那个白秀英了!”
武松一听那女子姓梁,好像前世水浒故事中并无一个姓梁的女子,因此便不在意。
然而,他毕竟是个穿越过来的人,对历史毕竟还有记忆。随即脑海中灵光一闪,暗道姓梁?在宋朝,在这个时代,可不是有一个著名的姓梁的女子么?
真会是她吗?
武松随即在心中否定不应该是她。按理说,她的父亲此时还在禁军中任职,她的家道还没有中落,因此不可能沦为歌女。再说了,她后来即使沦落为歌女,那也是军中歌妓,不会随着自己的父亲到处流浪奔波。那时,她的父亲应该已经被朝廷斩首了。
但是,抱着一点好奇心,武松还是问了句“这父女俩都走了么?”
周邦彦道“走了。他们急着去郓城县,说要到郓城县去会见朋友。”
武松忍不住又沉吟起来从汴京来,去郓城县,又是卖唱的。怎么说,这对父女都很像前世水浒故事中的白秀英啊,怎么偏偏又不是,而是姓梁呢?
反正此时是在行军途中,一路平安无事。武松来了兴致,便对周邦彦道“其实呢,我过去也听说过一个姓梁的女子,是个非常杰出的奇女子。不知道,这个蒙面姑娘,会不会是呢!”
周邦彦一听,忙道“既然如此,我想那父女俩还没有走远,就让人再把他们叫来,见一见将军就是!”
武松点头同意了。
就武松而言,他此举纯属作为穿越者的一点好奇心理。但是,在座的周邦彦和闻焕章、陈与义、贺铸等人,却不免个个心有猜测按理说,这武将军是个真正的英雄好汉,并非好色之徒。新禁军中那么多女兵,特别是刚被林冲休了的张真娘,堪称绝色,武松却秋毫无犯,怎么现在反而对一个路过的蒙面女子,这么上心呢?
那对父女果然没有走远。听说是新禁军统帅武松要见他们,更何况是周邦彦有请,他们也就跟随前去呼唤他们的士兵,前来军营拜会武松了。
见到武松,那个老者显得礼数周到,蒙面少女却落落大方,一点都没有寻常女子进军营的紧张害羞。而且,她依然蒙着面。对于武松来说,这多少显得有点不礼貌。
此时,张德胜、王焕等人也来向武松汇报事情。见状,张德胜便要那女子除下面纱。
那女子的一双秀目,清澈明亮,却透露着几分冷漠,对张德胜的话居然不屑一顾。
那老者忙解释道“我这女儿,虽然随着老朽到处奔波,但自小便蒙着面纱,不愿意随便惊扰别人,还请将军恕罪!”
武松越发感到好奇前世水浒故事中,确实不曾有一个姓梁而又蒙面的女子啊。
他好奇心起,突然对那蒙面女子问道“姑娘,你是不是叫梁红玉?”
一听此话,老者和那蒙面女子都为之一震,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女子的一双美丽明亮的大眼睛里,更是情不自禁露出惊讶之色。
武松原本以为,从种种情形来看,这个女子不应该是梁红玉。他突然这样问,也不过是作为穿越者的好奇而已。
但老者和女子的惊讶之色,却似乎反而证实了,他问对了!
难道,这个女子,真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梁红玉?
在前世水浒故事中,丝毫没有提到梁红玉。
但是,说起来,梁红玉却确实属于这个年代。这个年代,除了梁山有人造反,更有名的造反是方腊。梁红玉的父亲,原本就是在追剿方腊造反军队的过程中,失误渎职,被朝廷问罪斩首,而梁红玉也因此被发配到军中,做了一名歌妓的。
可是,这个时候,方腊根本还没有正式造反。就是梁山,也还是王伦占山为匪,宋江造反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也就是说,此时的梁红玉,其父亲应该还是大宋的一名军官,她本人也还没有沦落为歌女,不应该会成为一个卖唱的。
所以,武松仍然不相信,眼前这个蒙面女子就是梁红玉。也许,她只是认识梁红玉吧?
却见那老者和蒙面女子惊讶过后,老者回过神来,和蒙面女子对望了一眼,便对武松道“将军何以会认为小女是梁红玉?”
武松一听,心道这老者说“是梁红玉”,说明他也知道有梁红玉这么一个人,至少是认识梁红玉的。真有这么巧吗?
便笑道“我以前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叫梁红玉的奇女子,虽然是个女子,却豪迈仗义,聪明果断,不让须眉,又且十分美丽。我见到姑娘,不知道为何就想起了她,所以有此一问!”
武松这当然是随口编的借口。他总不能告诉对方我是个穿越者,所以知道这个时代有个梁红玉。这个时代有几个特别有才的女子,文的就是李清照,武的就是梁红玉。
此前,武松也说过,自己曾经梦见过九天玄女娘娘。
周邦彦等人对他的话,感到将信将疑怎么武将军老是在梦中梦见这些女人呢?都听说他此前钟情于一个叫潘金莲的女子,乃是绝色美女,怎么还这么多情?
闻焕章也不禁暗暗苦笑这个武松啊,怎么老是玩这个借口?
然而,那老者和蒙面女子,却不知道武松之前也说过梦见过九天玄女娘娘的事情。听武松说,居然在梦中梦见过梁红玉,两人不免又惊又疑。
那蒙面女子却是个聪明绝顶、敬鬼神而远之的奇女子。略感惊疑过后,明亮的眼睛随之一闪。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是梁红玉()
蒙面女子一双格外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盯着武松,突然说道“你堂堂一个将军,怎么能用做梦这种无稽之谈来骗人?你究竟是怎么知道我叫梁红玉的?”
她的声音不卑不亢,与一般少女相比,略显醇厚中性,但仍然非常动听。
武松心头忍不住一跳,暗道我的天,原来还真是梁红玉啊!
梁红玉,那简直可以说是武松穿越前从小就很崇拜的女性偶像,因为,他从小就从影视、书籍乃至大人的口耳相传中,熟悉了梁红玉的故事!
只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把梁红玉和水浒故事中的宋江、武松等联系在一起,因为前世水浒故事中根本没有提到梁红玉。
但实际上,梁红玉与水浒故事是存在着交集的宋江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的军队前去征剿方腊。
而梁红玉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有关资料记载,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
梁家正是由于在镇压方腊起义中获罪而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这个地方,寻欢作乐,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与韩世忠两人一见钟情,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此后,梁红玉伴随韩世忠,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赫赫战功,成为南宋著名的抗金女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妓女和最著名的女将军之一,留下千古佳话。
所以,梁红玉其实基本上和水浒故事中的英雄好汉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并且在镇压方腊起义中命运发生交集梁山英雄有许多正是在镇压方腊起义中死去,而梁红玉一家也是由于镇压方腊起义而败落。
想不到啊想不到,武松随便一猜,居然真的猜中了,他居然现在就遇到了梁红玉!
此时的梁红玉,其祖父和父亲应该还没有获罪,依然在军中为官。那么,遇到武松后,她是否可以改变全家获罪、自己不幸沦落为官妓的悲惨命运?
如果,武松帮助她改变了这个命运,那么,她还会遇到韩世忠吗?有关她的一切故事,又将如何改写?
武松此时无暇去想这些。他只是感到内心颇为激动。尽管作为穿越者,穿越过来后已经见过不少历史上的牛人,在女性方面,他也完全痴情于潘金莲,并不是那种见一个爱一个的人,也不可能立即就打梁红玉的主意、要与大名鼎鼎的韩世忠去抢梁红玉。
但是,前世童年时梁红玉传说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是让他为在这里意外遇到梁红玉而感到兴奋。
面对梁红玉的质问,武松当然不能告诉她我是个穿越者,我是随意猜测碰上的。因此,他只能轻轻咳嗽一声,掩盖自己的尴尬,坚持自己确实是在梦中见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