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线索非常奇特。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前半部分就讲周旋慢慢成名的故事,但重点其实却没有放在周旋身上,而是放在了社会风貌上面,将一个几乎像是真实存在的民国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由于导演的巧妙串联,这样的剧情并没有让人觉得无趣,反而是充满了意趣。
电影的后半部分,却从那带着点靡靡之音的风貌急转直下,镜头瞄准了战争。和《华夏之三国演义》与《华夏之满江红》描绘战争场面的豪迈不同,在这部电影中的战争显得狰狞而丑恶,令人悲愤而厌恶。有人根据这一点表示实际上《华夏之周旋传奇》有反战片的含义。不过更多人赞同的是,这其实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电影,表现的是在战争中国民的抗争。特别是电影结尾,就是点明了这个主题。
无数人问过成秋屏这个问题,但是她引用了在《华夏之李白传》上映之后说过的一句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李白”,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这部影片有不同的看法,至于她表达了什么,那重要吗?
这是未来生的事情,此时此刻,重新回到放映厅座位上的成秋屏愕然现曹桓居然不在了。她自觉自己的电影魅力还是足够的,结果这家伙居然能看了一半就溜了?还真是让成秋屏感到心情微妙了。
银屏上,这一场漫长而苦痛的战争已经到了尾声。
无数生命在这一场战争中逝去了。能够留下一句悲壮的遗言而后捐躯赴国难的人终究只是少数。甚至于能够留下一个烈士的名字的人也是幸运。因为有太多人就这样死在战场上,最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无名烈士,说来轻巧的四个字。但是谁会愿意这样?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爱过,恨过,欢喜过。悲伤过,最终却一丝一毫的印记都没有留下,他们蹭付出自己的生命拯救这个国家,最终却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悲哀吗?只是莫名苍凉。
整个后半部分开始到现在,周旋再没有重新出现在镜头前过。所有的镜头,都是借由她的视角拍摄的,她不在镜头里。却一直存在在剧情中。
然而,竟然没有一个观众觉得有哪里不对。即使只是镜头中传出来的声音,或者沙哑或者甜美,那个女孩在这一场战争中的心理变化是那么明显。这是一场蜕变,一场就在所有人面前,他们也一起经历的蜕变。
那种感情太深刻了。
所以当日本本土遭到原子弹轰炸,当日军全线溃退,当战争的胜利近在眼前的时候。所有人再一次忍不住眼眶湿润。
紧接着镜头终于变换,时隔大半剧情之后,他们再度看见了周旋。
她瘦了。也黑了,看起来远不如电影一开始那么漂亮,她身上的气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好像是从钻石原石打磨成型,闪耀着无比的光辉。那光芒来自于无数的东西。坚韧、自立、博爱……
不漂亮,很美。
她拿着一张报纸,报纸上写着日军全线溃败,无条件投降书签订的消息。
她愣愣地看着那几个大字,一遍又一遍,似乎有些不相信会看见这样的文字。
镜头对准了她的脸,那张脸上任何一点情绪都那么清晰。只见泪水快积蓄在了她眼底,她几乎是立刻用手遮住了自己的眼睛,然后突然莫名地吐出了两个字:
“中国……”
那两个字,来得毫无理由,甚至无法让人明白是个什么意思,但是这两个字的语气中蕴含着太多东西。似是心酸,似是欣慰,似是幸福,似是太多太多,无数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终于变成了这两个字。
中国。
吐出这两个字的同时,周旋举起的手掌无法遮掩的脸颊部分,两行泪滑落,留下一路水光。
中国。
明明没有多少意义的一个名词而已,但是当这两个字被说出来的时候,观众们也几乎是无法抑制地落下泪水。百味陈杂,百味陈杂。谁会懂得这样的感受呢?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失却了自己数千年的荣光,好不容易才能够保全的土地上的人,即使是提起她的名字,也会遏制不住地颤抖哭泣。
中国。
这是个意思再简单不过的词,说的是神州,说的是亚欧大6东的那个国家,那个荣光过黯淡过,经历了无数风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传承至今的国家。
中国。
这是个意思再复杂不过的词,说的是数千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说的是他们的幸福和苦痛,说的是万国来朝,说的是四大明,说的是源远流长,说的是百年沉沦,说的是丧权辱国,说的是浴火重生。
叫人怎么办呢?这两个字,叫人怎么能够不流泪呢?除了泪水,除了泪水还有什么能够宣泄那无比复杂的感情呢?
中国啊!
电影院里泣不成声。这并不是一个悲剧,但是这个故事的情绪令人想要哭泣。这样的冲动甚至难以压抑,因为触动人们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转折,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伟力之下,谁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最后的结尾在一个舞会上。
周旋站在台上唱歌,乐队伴奏着。
她唱得婉转动听。
“许我向你看,向你看,多看一眼,我苦守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今天才回到我的面前。”镜头中闪回,她少女时居住的房屋,上海这座城市经历了这样一场战争,这座小屋却保存了下来。只是战火终究留下了痕迹,那墙壁上弹痕斑驳,还有火药的焦黑色。
“许我向你看,向你看,多看一眼,我度过了多少寂寞的春天,今天才伴在我的身边。”三七年,东北沦陷,而后战火烽烟,肥沃的土地上荒草丛生,春日寂寥。而如今,却重新开始耕作了。
“你的面貌,还像当年,我的苦痛已积满心田。”快闪现的,是大好河山,有峰峦叠翠,有湖光山色。而后一转,那被战火灼烧的景色,如此破碎。
“你不让我吐露一言,只能对你多看一眼。”无数因为战争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含着热泪一次有一次回望家园,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却只能是一块牌位,孤立他乡。
“许我向你看,向你看,多看一眼,我度过了多少寂寞的春天,今天才伴在我的身边。”无数英雄就义的画面飞快闪过,大义凛然者,侠骨柔情者,那是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简单地逝去了。
“许我向你看,向你看,多看一眼,我度过了多少寂寞的春天,今天才伴在我的身边。”最后一个镜头,是在陵园,那个镜头中先是出现了穿着白色旗袍的周旋的背影,然后,镜头渐渐拉开,周旋身前出现了墓碑。
看不见边际的,占满了整座山的墓碑。
周旋一个人站在这空荡荡只有坟墓的墓碑群前,显得是那么渺小。
她面前有一个稍大的纪念碑,上面写着一句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她把手里的一朵白菊,轻轻摆在了这个纪念碑前。
屏幕一暗,演职人员表开始出现。
电影院中,先是一个人轻轻拍了两下掌,然后就好像潮水涌起,巨大的掌声几乎要将电影院的屋顶掀翻。
成秋屏就在这个时候伸手,轻轻擦掉自己因为看见自己拍摄出来的最后一个镜头不由自主浸出的一滴泪。
易水舆安抚地拍了拍她的背。
电影完了,还有话要讲。剧组成员再度上台,因为布会之前开了,所以现在不会回答太多的问题,而是比较自由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时间也会很短。却不见记者们言,观众那边有人叫了起来:“成导,之前不是说的不拍悲剧吗?怎么这么让人撕心裂肺的啊!”
有些压抑的情绪因为这一句话而瞬间被打破,成秋屏的心情也轻松了起来,她勾了勾唇角,回答说:“我没有拍悲剧啊,中国走向复兴了,周旋继续她的生活。这是个大团圆结局。”
这么说也对?但是无论如何,大家的感觉都非常微妙。这一场电影弄哭了太多人,而最后那个结尾是那么令人感到沉重。却不算是悲剧嘛?
有人被成秋屏虐习惯了,也懒得管悲剧不悲剧的问题了,径自问了另一个问题,“成导,民国时期的书你什么时候出,会写哪些人物啊?”
每部电影都有的朝代补充资料,成秋屏当然不会错过的。只是民国这部分很复杂,值得立传的人物过多。而单纯从人物角度来描绘民国是绝对不够的。所以成秋屏摇了摇头回答说:“恐怕至少要等好几个月了,内容太多。”
“成导……”
“成导……”
这一夜,依旧是属于成秋屏的。
但这一夜,也是属于那经历无数坎坷的中国的。
第219章 一篇 影评()
电影最重要的是讲述故事,而一切的画面镜头都必须为讲故事服务,否则这就必然不会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这句话来自于成秋屏导演早期电影拍摄专著,事实上一直以来,大凡电影圈的人都将成秋屏导演写下的这些言语奉为圭臬,但在《华夏之周旋传奇》这部电影里,偏偏自相矛盾地出现了镜头语言并没有为剧情服务的情况。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一些镜头语言。
先,即使是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影迷,在观看《华夏之周旋传奇》的过程中,提到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的话,一定会想到三个镜头。
第一个,是电影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分界点处,周旋参与游行的镜头。
第二个,是南京大屠杀之后以周旋的视角看见的惨象。
第三个,是最后周旋站在漫无边际只能看见整整齐齐的墓碑如军队队列一样排列的镜头。
这三个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而令人讶异的是,实际上这三个镜头中,身为电影主角的周旋都是个纯粹可有可无的存在,镜头语言中瞄准的是那些背景,而非周旋本身。而如果以电影名《华夏之周旋传奇》来判断整部影片的话,这部影片应当是对准周旋的生活,以她的人生作为主线进行剧情。按照成秋屏导演的理论来说,镜头就应该是以描绘周旋这个人的生活作为目的。
第一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好歹还是有周旋的存在,虽然她基本上给人的感觉比较背景化,但好歹也是描绘了她的。最过分的镜头就是第二个镜头,由于没有任何任何心理准备,大部分观众直接面对了南京大屠杀之后的惨烈景象,而至于周旋的存在,根本就是被人彻底遗忘在脑后了。整部影片说是“周旋传奇”,其实整部电影都是在淡化周旋的存在感,她的存在并不是主角。而仅仅是一条线索,借由这条线索,观众们才能一步一步了解民国,了解华夏。实际上,这部影片如果改名为《华夏之民国传奇》要比现在这个名字准确许多。
但是,难道成秋屏导演就真的推翻了她自己的理论。将镜头对准了各种本该是属于大背景的东西,却没有专心讲述故事吗?假如一个专业人士有了这样的认知,只能证明他的分析和技术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领会《华夏之周旋传奇》这部电影的精髓和其中精妙的手法。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成秋屏导演的那句话:电影最重要的是讲述故事,而一切的画面镜头都必须为讲故事服务。
记住这句话。然后让我们来看《华夏之周旋传奇》这部电影。先,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抛开电影名对我们的干扰,实际上我们会现一个细节。这部电影的表面主角是周旋,说的是她的所见所思所想,但如果从整部电影描绘的主次和深度来说,《华夏之周旋传奇》的主角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是华夏这个国家。整部电影的故事并不是周旋的人生,而是一个民族的抗争和复兴。
找准主角之后,之前镜头描绘的一种偏移就找到了解释。我们会认为成秋屏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自我矛盾的情况。是基于我们将故事定位在周旋身上,将她作为主角看待的缘故。但是当我们现这部电影的主角实际上就是华夏本身的时候,很多镜头语言的独到之处就能够被我们所现。
我们再回来看那三个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在未来也必定会在影史上留名的经典镜头。
第一个镜头,以周旋为主角的角度来描述,这就是她加入游行的镜头。但是如果将主角放在华夏上面的话,那么这个镜头的实际内容就是“觉醒”。这个镜头,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在经历了迷茫之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组成国家的人开始逐渐领会到国家的需要,开始有了转变。从宏观上来说,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身体中,大脑出了命令。当然,非常巧妙的是,成秋屏导演采用了一种以小见大结合以小衬大的拍摄手法来表现她想要表现的故事。
以小见大很简单,谁都知道这一次游行不会是个例,而是全国到处都在生这样的“觉醒”。如果让一般的导演来拍摄,他们多半会选择拍摄周旋走入游行队伍,被感染到举起拳头喊出口号,然后或许是直接拍摄其他地区的游行情况,或许是周旋去参加其他的运动。这是大众思路,没问题,但是其表现力远远不如成秋屏导演采用的这个画面。通过拍摄人们不断汇集进入游行人群中的画面,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还会有无数人从外围不断汇集起来,最终这个队伍会越来越大。而整个国家,觉醒者越来越多,而未来所有人都会觉醒。这就是以小见大。
而所谓的以小衬大,属于生造词汇。要分析的话,就会现在这个镜头的一开始,是放在周旋这个线索身上的,她就是这个所谓的“小”,在经过电影前半部分有意无意的描绘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与众不同的,是杰出的。但是当她进入游行队伍之后,镜头立刻转换,直接选用高空拍摄,这个时候,周旋在人群中就被模糊了,可以说是泯然众人。这里的镜头语言有很深刻的含义——这是属于无数人的大势,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个人无论有多么辉煌,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镜头,南京大屠杀之后周旋所见的场景。这个镜头成秋屏导演可以说是明目张胆地直接将周旋这个线索要丢在一边了。如果不是镜头一开始的摇晃和抹泪的动作,很多观众都难以意识到自己现在就站在周旋的视角吧?不过,也正是在见到惨状之后的魔方人的动作的镜头拍摄,才让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真正体会到周旋的心情,或者说,是体会到身为华夏这个国家的一份子的国民的心情。进入这种状态之后,即使观众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电影主角是谁,却在欣赏角度方面站到了导演所希望的立场上。这样一来,就好像是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听众分外认真,说是没有意义,本质上却还是在为故事服务。
晃动的镜头过后之前,是惨象,我称呼这个镜头为“涅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根据调查,这个镜头之下百分之九十七的观众一没有产生悲凉的感觉,二没有产生恶心的感觉,绝大部分的观众的感受是“压抑的愤怒”。大家都站在了华夏人的立场上,希望能够雪耻。而这样的心态就是电影中华夏这个主角的状态,脱离了软弱和迷茫,要奋起,要涅槃。
如果把华夏看做一个人,电影到这里讲述了他从低潮的茫然到立志,紧接着自然是奋斗和成功了。第三个镜头,实际上是一组镜头中的最后一个。
成秋屏导演拍摄的这个结局,最令人有感触的是两点,结尾开头那里,周旋叫出的“中国”这两个字。说来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谁要是提起这两个字,我就有一种不自觉地鼻头酸五味陈杂不知如何宣泄自己内心感情的状态。这两个字伺机上就是一种对于主角华夏的经历的高度概括,从受欺辱到奋斗成功,即使只是读出两个字,却有了采用剪辑回顾画面的效果。这是一个采用台词塑造独特的镜头语言的手法。而紧接着,伴随周旋的歌声,真正的闪回开始,这是对之前那两字的阐释。是最后功成名就的盖棺定论。直到最后,不再是回顾,而是周旋站在无数墓碑前的那个镜头。
这个镜头同样采用了以小衬大的手法,以周旋个人来对比牺牲者,无数墓碑的存在自然让人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由此自觉卑微。而这个镜头,站在主角是华夏的角度来说,我只能说一句话——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含着泪微笑,回顾自己曾经经历的苦痛。
综上所述,表面上成秋屏导演这部影片的镜头几次都违背了为故事服务的基准,但实际上,这部影片才是真正将这个守则遵循到了极致的典型。
这一篇极为专业的影评来自于上华公司的展青衣,在刊出之后,就被诸多报社转刊。而后更进一步被人们认为是分析成秋屏这部电影的标准,有趣的是,这篇文章却遭到了不少影迷的投诉。其原因说来也好笑:
“谁叫他提周旋念‘中国’两个字的那个情节的?我缓了好几天才好不容易舒服多了,结果看见这两个字又没忍住哭了一晚上,第二天想方设法再看了一遍电影,又让我失魂落魄了一周多……”
嗯,影迷是顾客,顾客是上帝,谁都惹不起。成秋屏可以充耳不闻对于自己“美梦粉碎机”的绰号自豪不已,至于展青衣之类的……中枪就中吧。
ps:提一下,之前关于那些牺牲的军人们的话语全是史实,我只挑了几条写……书评区附完整版的这些军人的故事。请自备纸巾。另,我就是那个曾经把“中国”这两个字念出口,然后刷拉一下就哭到泣不成声的人。
欠账越来越多了但是又要去参加毕业生他们的告别晚会节目又要写这个文学那个文学的作业一堆,抹泪。
子啊……我这是造的什么孽啊……小内八掩面嚎啕奔走。
第220章 引发剧烈思潮()
身为普通的观众,自然是不可能像是展青衣那样去解析一部影片,他们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直觉直接给出这一部作品哪里最好看,谁演得最好的言论。资深的影评人会从一些比较独到并且一针见血的方向来分析一部电影,他们的分析通常富有趣味性,也是旁人最喜欢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