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女教皇-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影的力量是什么?

    真实就是力量!

    人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总喜欢规避一些镜头,怕对人造成太严重的冲击。成秋屏很理解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面对活生生的死亡或者痛苦都能够承受的。但是真实的确是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在电影分级制度还没有彻底确立的时候,她不介意疯狂一把,将一切的丑陋和直接展现在观众们眼前,而真实,特别是涉及战争的时候,只要尽力将真实的一切展现出来,即使不用任何加工,就这样,就足够让人们震撼!

    原本宏伟的大船在火焰的疯狂力量之下,生生被烧裂了。在剧烈的悲鸣声之后,那巨大的船只轰然四散,化为无数舢板,漂在江上。

    所有的观众脸上都是凝固的神色,他们或许见过无数的场面,却永远不会亲眼见到一艘大船在火焰之下是怎样解体的。这一幕是成秋屏动用了十几台摄像机从天上地下各个方向对着真实的被燃烧的船只拍摄的,没有任何加工,将一切的原始**裸地摆在所有观众面前。将所有人都震到说不出一个字!

    镜头凝固在一片小舢板上,它逃过了彻底的灼烧,飘荡在江中,偶尔从被泡胀的尸体旁边过去,偶尔从上面沾染了鲜红色泽的其他舢板旁过去,然后靠在岸边的某个地方,不动了。

    然后,一个声音响起,“经此一役,这一片悬崖竟被灼烧成了赤色。”是周瑜的声音。

    镜头缓缓抬起,定格在一副悠闲模样行走在江边的周瑜和诸葛亮身上。

    此二人本就是俊美男子,此时悠游模样,更添文士风骨。但就在之前,这两个人的命令摧毁了几乎已经定鼎天下的曹操的船队。八十三万大军对阵十几万的联军。而他们居然胜了?

    “哦?”诸葛亮抬头,正看见河对岸那一片峭壁。昨日来时,那峭壁上好歹有几株植物,也显得有些生机。但此时此刻,峭壁上已经空无一物,被剧烈的火焰灼烧过之后,那峭壁竟然变成了一片艳丽到刺眼的红色。

    “今日之后,此地怕是要名为‘赤壁’了。”诸葛亮脸上浮起笑容,对周瑜说。

    云淡风轻。

    此时有背景音乐,很激烈的音乐,有战鼓擂,有兵戈击,这样的音乐却不在之前那一场战斗中出现,偏生不协调地出现在了这样宁静的一刻,却更加让人感受到某种东西。

    战争啊,战争啊!这就是战争,这就是赤壁,这就是三国!

    有无数传奇的英雄豪杰,也有无数的冤魂鲜血,人们尽可以去崇拜欣赏那些英雄豪杰,也尽可以遗忘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切的人。因为一切斗不过是历史的车轮缓缓行驶,将英雄豪杰无名之徒一起在车轮下碾压成为带血的芥粉!

    这一条河叫做长江,但是当初成秋屏拍摄这一幕的时候,心里不期然想起的是地球的一位文人写下的一句话:

    流不尽的黄河水,是流不尽的英雄血!

    ps:明!天!交!作!业!不!要!催!更!我!焦头烂额。

    关于三国的古风歌……荐:沙拉莹…乱世情劫谱,沙拉莹…群英赋。三国,就是可惜后面那如果是汉子唱的会更带感?其实我很想听沙拉莹或者清响唱雨霁天青的那汉青……一定很带感就是了,现在的几个版本都不够让人动容,虽然词和曲实在都~~~~棒~!

    顺带说一句,查资料的时候看见舌战群儒这个百度百科里面孔明的配图看起来很……微妙。咳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第179章 何生亮()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像诸葛亮会在草船借箭之后让军士们喊“谢曹丞相”一样,在占了周瑜便宜之后,他居然就这样让军士们又喊出了这样的话。站在诸葛亮立场的人看到这样的情节,不免感到十分愉快,但是其他人,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成秋屏没有刻意美化诸葛亮的期望。他本来就不算是完人。实际上,在成秋屏的个人印象中,诸葛亮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个具有一点“爱现”特征的人。他这样的性格特征体现在很多细节里。就比如说草船借箭和刺激周瑜之后的喊叫声,实际上没有军士们的叫喊实际并不碍事,激怒对方也没有多少实际效果,但是他就是这样做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总是自己去做事,谁都知道他是蜀国的顶梁柱,这根顶梁柱一倒之后根本就没有替代品。事实上,真正合适的做法并不是完全外露地展现自己,而是适当调配手下。

    成秋屏的影片,体现的当然是她的想法,她照搬了关于喊话的部分,却没有给诸葛亮任何解释或者洗白。甚至刻意在周瑜之死的部分进行了渲染。

    美周郎如今看起来很憔悴。他还很年轻,但是属于死亡阴冷的力量已经侵蚀了他的身体。

    小乔在他窗前,双眼通红。

    他已经是油尽灯枯之相,因为诸葛亮那一句“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孙权的不信任,收回兵权。

    他与东吴曾经的领导者孙策是连襟,原本因为这一层关系,在东吴他算是如鱼得水。可是后来孙策意外身亡,他的孩子还小无法承担起东吴领袖的责任,最终孙权上位。

    即使有亲戚关系。身为曾经领导者的亲信,周瑜知道自己是不被信任的。即使他有才能,即使他的确忠诚。而后到了这一出,当曹魏大军压境,除去他周瑜,东吴还能用谁?他想着要稳固自己的地位。要取得孙权的信任。费尽心思,好不容易和那诸葛亮联手,取得赤壁大捷,而后本想着要借孙刘还未彻底破裂的机会解决刘备这心腹大患,甚至将弓腰姬孙尚香都嫁给了刘备。最后却得了这么个结果。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他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但是一两句话怎么会让他到油尽灯枯的地步。使得他走到如今的。是明明采用了计策最终却搬弄权术将一切归于自己身上,那位自己效忠的主公,夺了自己兵权的主公孙权!

    他以为自己先效忠孙策,再来孙权当会是一场佳话,却不知对方未必想要这个佳话!

    只是他能说什么呢?周瑜看着自己美貌的妻子。他要庇佑自己的妻儿,要庇佑家族,要庇佑孙策留下的孩子。所以他不能有埋怨,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刻。

    听说人死的时候是从脚死起的。一点一点往上,最后思维停止。

    而他已经无法感觉到自己的双足。

    他想起屡次和诸葛亮相比拼,却总是落败。想起整个蜀国对诸葛亮的信任,原本已经失却了往日光芒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带着一点慨叹。一点遗憾,一点疑惑,一点嫉恨,说出他这一生的最后一句话——

    “既生瑜,何生……亮!”

    这是极度精彩的一出戏。成秋屏采用了另外一家电影公司的当家男星来出演周瑜,这个人其他的都好说,从微表情表现心情和场景的功底非常强,饶是如此,这一幕也是连续拍摄了接近八十次才成功过关。为的就是在只有一句埋怨诸葛亮的台词中,如何以表情和氛围暗示出周瑜死亡背后的真相。展现东吴阵营的内部斗争。这一点的要求非常高,这位演员竭尽全力也只做到这个地步,不过在后期剪辑中,成秋屏以闪回画面的方式对应了这个主题,倒是不虞观众难以理解。

    好吧,总有人喜欢说不要以为观众什么都不懂,要求给观众足够的思考余地。但是成秋屏总喜欢把什么都解释清楚一点,倒是正好应了那句话:想要拍大片挣大钱?把你的观众当做幼儿园小孩看吧。

    然而,虽然周瑜之死谁都知道实际上不算是诸葛亮的错,但还是有不少喜欢周瑜的观众们开始迁怒了。如果不是诸葛亮,周瑜的计策未必会失败,他的计策不失败,就不会被孙权推出去当挡箭牌。这并不是多有道理的想法,只是每个人都有立场,难免如此。

    剧情并不因为人们的感情而改变,依旧进行着。

    这一场横跨整个中原的战乱依旧在持续。战乱、天荒、瘟疫、异族、中原已十室九空,但战争依旧不停止。

    曹操自华容道逃生,关羽败走麦城,丞相挥泪斩马谡,刘备白帝托孤。三国之间此起彼伏,当初的英雄们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下,是属于后辈们的时代。

    刘禅继承了蜀国。但这个国家是负担在诸葛亮肩头的。

    诸葛亮的年纪已经大了,当初那位风度翩翩的谋士,如今也有了白。

    他要北伐了。刘禅并非雄主,他顶多能够守成,但开拓不足,假如没人能够在他之间完成北伐之举,日后就应当是曹魏南征了。

    他写了一封《出师表》,就是那一封被无数人拿出来品了又品读了又读的《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这样说自己,太过谦卑。水镜先生门下卧龙之名,谁人不知?他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谋士之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英雄无不投奔明主,但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明主,就像郭嘉选择了曹操,至死不悔。就像周瑜因孙策早逝,最终也不得施展。这些谋士们是忠诚的,他们忠诚的其实不是某一个主公,而是忠诚于他们自己,忠诚于他们想要于这天下棋盘上下子的**。但这样的忠诚无比稳固,就像诸葛亮。与刘备多年君臣。以刘禅之资质哪里值得他辅佐?以他的名望,即使想要篡位也并非难事。只是在他心中,既然被刘备托孤,既然将阿斗视为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原来都已经这么久了。他曾经是南阳隐者,如今却是蜀国丞相。早已习惯了事事为蜀国做打算,为这个国家费尽心血。他的确是将阿斗当做儿子看的,即使是写一封呈上的《出师表》,也在字里行间说着先帝,没有半分真正的臣子痕迹,分明是身为长辈对后背的谆谆教诲。

    刘备又何德何能竟得卧龙这样的人才相助?

    他在《出师表》最后写“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不是真的不知所言,只是知道自己说了太多东西,他想要将自己的阅历灌输到阿斗脑子里。但是却又知道阿斗不懂那么多,于是只能用一句“不知所言”作为纵容,不急着这样逼阿斗。那是他看大的孩子。终究他应该可以为这个孩子铺好路的。

    成秋屏左右看看,在银屏上多彩的光芒映射下,无论是曹桓还是易水舆的表情都有些不赞同。她知道这两个人的想法,无非就是如果他们是诸葛亮,绝对不会如何如何。但是有点时候,越是完美的人越不会被喜爱。人们之所以喜爱诸葛亮,一方面是为他惊采绝艳,智计出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他的这些不完美。对蜀国的忠诚也好,对阿斗的纵容也好,逞强也好,当人们喜爱一个人的时候,这都是能够被理解的。而谁又会真正讨厌一个和你一样内心有着种种弱点的人呢?

    只是观影者们已经知道恐怕最后的结局要来了。

    因为他们知道在映式上诸葛亮的那句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们不知道为何诸葛亮会出师未捷,也不明白他是怎么死去。回想成秋屏曾经拍摄过的电影,如李白者未逢伯乐,如嵇康者当权不容,如岳飞者遭遇奸佞。难道这蜀国也会出现排斥诸葛亮的人,使得丞相落入那样的境地吗?只是以诸葛亮在蜀国的名望,怎么都不像是会生那样的事的样子。整个天下,谁人不知他的忠诚和能力?朝中所有人都服他,坐在皇位上的阿斗更不会害他。那,还能如何呢?

    对于成秋屏来说整个答案非常简单。**之外,还有天灾。而天意如此的时候,一切更加无可挽回。诸葛亮一生顺遂,但终究也挡不过天意。就像当初他千叮万嘱却最终只能痛失街亭斩马谡一样。有的事情注定了,就难以改变。

    这个战乱的,四十岁已经算是老了的时代,诸葛亮的年纪已经够大了。而他多年一肩挑下整个蜀国的举动,终究让他太过劳累,积劳成疾。

    ps:先嚎叫几句。杏仁豆腐杏仁豆腐好想吃杏仁豆腐!

    我中国文学的期中作业终于写完了。还有其他科的作业,所以这段时间更新不会很有力。嗯小小声告诉你们我的作业写的是什么——现代版牡丹亭的后传。我成功让杜丽娘和柳梦梅因为生活消磨而和平分手了。(真是毁名著啊(真是没有少女心啊(但是我的确不太喜欢牡丹亭就是了(反正就这样啦)有机会我把这个故事套到文里来玩。夹带私货是我的爱好之一。

    以及,ro君你也看见了我那悲剧的差几秒钟的更新时间了呀,痛苦挠墙,这就是先写了一会儿作业后写文的后果。我写文是这种轻松**风,写作业式的小说就是矫情文青风了,麻烦的。

    本章写文背景音乐:沙拉莹…东风祭。话说你们从我这里收了几歌了吧?还合听咩?

    最后,明日催泪,自备纸巾。

第180章 七星灯()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们,多少有些神话了。天文地理无一不通。而如观星这样在后世几乎神化的神秘学手段,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信手拈来。

    如司马懿夜观天象,竟能现诸葛亮大限将至。如诸葛亮为实现北伐大业,竟然在五丈原点起七星灯续命。

    五丈原。南靠秦岭,北临渭水,缀于八百里秦川。在其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就像是光洁皮肤上被锋锐的刀切割出的伤口。

    而诸葛亮此时就率蜀国大军屯兵于此,静待后续安排。

    一点灯火如豆。

    “咳,咳咳!”本来正是伏案处理军务,诸葛亮却忽而挺直了身体,从袖中抽出一张白帕,掩住口鼻,然后侧过身体,剧烈地咳嗽起来。

    诸葛有风仪,不管如何境地,他总是挺直了背脊。然而在这样的咳嗽声中,这位蜀国丞相却不由弯曲了背脊,透过那衣衫的痕迹,所有人都看得见背脊一线突兀地展现了它的存在——原来他已经瘦削至此了。此时不用说,谁都明白诸葛亮的身体情况不太好。而当他抬起脸,用那手上的白帕擦去嘴角的一点痕迹的时候,所有人都看见他唇角残存的血色。

    触目惊心。

    谁都不愿相信那个算无遗策也从来表现得健康的人居然会有这样的一面。如此憔悴,如此劳累。根本就不像是所有人印象里的那个诸葛亮。反而更像是在诸葛亮出山那一年归于星辰的那个绝代谋士。郭嘉。即使是这咯血的动作,也无一不像是那个人,不详的预感笼罩了所有人。

    而,即使是看不见那白帕上的血迹有多让人震撼,仅仅以诸葛亮这样熟练地擦去血迹的动作,足以想象他到底是咯血了多少次才会如此?竟然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了。

    不管观众们喜欢或者讨厌诸葛亮,但无可否认的,诸葛亮几乎就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他们见着他从当初默默无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每一个计策。每一次战役,直到当今蜀国丞相,架梁天椽,三顾茅庐隆中对,火烧空城安天下。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他是如此传奇,又是如此让人亲近。每一个人心里多少对诸葛亮都是有着感情的。在见到他咯血的时候,他们心里都不由揪了起来。

    “丞相!”守在帐外的军士听见他咳嗽的声音,快步进了帐内,见他抹去嘴角残血的举动,不由叫起来:“我这就去叫军医!”

    却在他回身欲去之时。被诸葛亮一口叫住:

    “回来!”

    那军士当即站在原地,却犹疑着回头,“丞相。您的身体?”

    “便是叫了军医又有何用?”诸葛亮轻声说了这样一句,昏黄的灯光下他脸上的阴影游移不定。这一句话似乎是在对自己说,又似乎没什么意思。然后他对军士挥挥手,“好啦。没事,你下去吧。”不经意之间,到底体贴。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不是隆中对时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廿年时间疏忽而过,此时的他青丝间夹杂白。当年面如冠玉如今也多了沟壑琢磨。亏得这一张面皮还不似这八百里秦川一般沟壑纵横。时间果然是凡人无法违抗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雕琢着每一个人。从当年归于刘备到如今,诸葛亮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几乎不堪重负。养生之道他是懂的,只是偌大蜀国都需要他负担,即使有再多的方式。也没有时间去实践。由是一点一点落到这个地步,到如今,这具身躯竟然已经不堪重负。

    “可是您的病这样下去不行啊!”军士争论着。他并非是大将之流,只是在面对这一个真正缔造了蜀国的智者,整个军中谁人不敬?为了他的身体,一时之间也顾不得那么多礼节了。更何况原本军士就是粗豪之士,未曾有多注意这些。

    “病?”诸葛亮顿了顿,然后笑着摇头,“我没有病。”

    听着这样像是在逞强的话,军士当即皱起眉,大声说着:“都咯血了!”眼见是急了。

    “这不是病。”诸葛亮依旧摇头,然后起身,将那白帕丢到一边,缓步走出大帐。

    正是深夜。镜头追随着他的背影。当那帘子被掀开,就看见那那在夜色中化为一个又一个幽影的帐篷。他向前走两步,缓缓看向天空——没有光污染的时代,一抬眼就看得见无尽苍穹中如一条大龙一般横跨夜空的苍莽银河。即使它在人们眼中是静止的,即使是轻轻抬手就有一种接近的感觉,那无边无际没有界限的无数星辰之集合,依旧给人一种无比浩大的力量之感。

    夜之晴空,自来是人最无法抵抗的伟力之一。任是谁看见这渺远星辰,无限苍空,都会有一种天地之大,我独渺小之感。即使这样的景象并非亲眼看见,仅仅是透过屏幕得窥一角。这样的力量,并非是人力,而是天地造化的无限力量。是这样的力量操纵着人间改朝换代,是这样的力量改变着山川河岳沧海桑田,是这样的力量控制着天下间的命运。

    极致的伟大。

    就是诸葛亮这样一世之英雄,在这星空之下,未免凭生感慨。

    他终于缓缓吐出了下一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