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给战马套好铠甲之后,所有的骑兵也开始束甲,他们的甲都是三层,第一层是铁锁甲,环环相扣,样式精致,锁甲在对劈斩的防护十分出色,但戳刺防护较弱,留在身体最里面,是最后的一条防线。

    再然后是套上长身罩甲,这是浮山将作处甲仗局经过无数次捶打试验后成型的目前的最佳甲型,铁鳞层层叠叠,穿在身上后,再套上一层棉甲,加上披膊,护腕,护胫等,每一样都是精心打制,扣好之后,所有的骑兵都成了一个闪闪发亮的铁人。

    此时骑兵上马已经不方便,敌人已经接近到里许范围,所有辅兵开始帮着骑兵上马,最后再递给骑兵武器。

    一瞬间,刚刚还半躺着或是蹲着的人们就成了杀气腾腾的重甲骑兵,这样的变化,令得一边观看的黄斐呼吸都沉重起来,当他再看到每个骑兵都扛着一杆骑枪的时候,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长达七尺甚至是九尺的长枪,被每个骑兵轻松的拿在手中,而这些重甲骑兵还在不停的调整着队形,尽可能的与伙伴们靠的更近一些,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在黄斐的眼前发生着,穿着重甲,手持巨大长枪的骑兵们居然很轻松的排成了三排,而且队形十分密集,简直是浑然天成,犹如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

    三排骑兵从给战马束甲,到在辅兵的帮助下自己束甲完毕,然后排好队列完毕,在这个时候,对面的曹州兵才在越来越激烈的鼓声中逼近过来。

    但见刀矛如林,锋锐的矛头密密麻麻,寒霜似雪。

    两排大鼓在阵后不停的敲响着,激励着将士们的士气,同时也是一种协调步伐的手段。

    大明军中,天鹅号用来协调火器发射与步阵协调,不过多用于北边边军,而更常用的当然还是鼓声,击鼓而进,鸣金而退,虽是上古流传,至今仍然行之不变。

    北虏与东虏则是以海螺号声为集合及冲击的信号,规矩各有不同。

    浮山军中,号声与腰鼓,大鼓等信号轮换,不是军中人物,不大会明白其中蕴藏的含意。

    在此时此刻,看到敌兵步阵凸前,两翼骑兵在后,一样束重甲于队前的朱王礼高举手臂,在半空中连劈晃动劈斩了几下。

    这是一种指挥的手式,在一边观战的胡游击当然看不懂,当下便是把目光转向马勇。

    马勇就是纯粹的看客了,感觉上还没有胡斐紧张,见其如此,便是笑着道:“这是朱参将下令成突击阵形,直突中阵。”

    “啊?”

    胡斐的嘴巴里能塞进一个大大的鸭蛋,感觉有不可思议之感。原本想质疑,但转念一想,自被俘前后,浮山军的表现已经颠覆了自己很多既往的认知……在曹州这样的一隅之地横行多年,大家都自以为是强军了,连刘泽清自己也是自视甚高。若非如此也不会一直想着入主济南,掌控东昌和兖州济南三府,成为与登莱镇抗衡的山东镇总兵官。

    天下行将大乱,有不少曹州将佐私下议论起来都是自信满满,以后用武夫之处甚多,以曹州兵将之精锐,将来之事大有可为。

    谁知道自己真是坐井观天了,曹州兵以前的对比对象是河南兵和丘磊的山东镇兵,相比起来确实在这两镇之上,但在登莱镇这样的强兵面前,只有被人家摧枯拉朽的份了。

    见胡斐不吭声,马勇反而向他解释道:“按理来说,当以骑兵遏敌骑两翼,打退两翼之后,再斜插至步阵之中,败敌不难。但现在这情形,我军以不足三百骑对敌,势必不能分散力量,唯有集中主力,一击破敌阵中,打破中央之后,再向左或向右翻卷回来,胜局便是在手了。”

    “虽然如此,”胡斐还是狐疑道:“两翼步骑不足千,张国柱个性鲁莽,但今次用兵持重,毕竟是开阔地形,他将步阵展开,纵深严密,刀牌手弓箭手长枪手彼此配合,如此阵而后战而骑兵可以直突阵中吗?”

    以历来的骑兵战术而言,不论是匈奴或是突厥,又或是蒙古,都是轻骑重骑配合,以轻骑不停骚扰,投掷武器和射箭来扰乱步阵阵形,而对应的步阵不论组织怎么严密,总有疲惫懈怠之时,一旦出现机会,重骑兵才会破口而入,以斜插战法撕裂步阵,然后待严密的阵列崩溃后,就是收割人头之时。

    而以重骑直当敌锋锐,并且是最厚重的步阵正中,黄斐心存疑虑,也属应当。

    马勇用赞许的眼神看了这个年轻的敌将一眼,被俘之后不卑不亢,已经算是有难得的胆气,能在曹州镇中驾驭住一定部下死守到最后,也是将材,在此时还能关注战局,根本不管自身境遇,这份痴劲就很难得了。

    他不再说什么,只是轻微点头,道:“你看着便是。”

    两人与辅兵们都不再说话,每个人都看向那些开始在鼓号声中缓缓前移的重甲骑兵们。

    马铠沉重而厚实,在马开始迈蹄向前的时候,整个人身上的重甲甲叶和马铠甲叶都是一齐哗哗的晃动起来。

    这样的晃动声响中,二百六十九骑骑兵排成了密集的三行阵列,开始向着敌人的步阵中间地方迎击而去。

    “真是……壮观!”

    在最后的时候,黄斐的最后一句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马勇在内,还有所有的辅兵眼中都闪烁着狂热和骄傲混杂的神情。

    这就是浮山重骑,真正的突骑精锐,在调往湖广的一部份突骑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冲阵战法,在他们与流贼的一战中,还没有真正的展露出突骑的实力,在此时此刻,在朱王礼的指挥下,张守仁一手打造出来的这一支重骑兵,终于是展现出了它应有的狰狞面目!

    “杀!”

    朱王礼骑枪斜举,怒吼声起,在他身边,身后,所有的骑兵都是发出了相同的怒吼!

    杀声之中,近三百骑以三条半圆阵列的突骑齐齐斜举骑枪,开始控马加速。

    “确实是精锐啊……”

    在对面的骑兵现身之后,张国柱和他身边的将领们都显露出羡慕及吃惊和愤怒夹杂的感情,羡慕自然是因为对方展露出来的顶级阵容……战马整身束甲,骑兵包裹在厚重的铁甲之中,这样的装备,很多曹州兵将还是头一回见到。

    哪怕是少数经历过登州之战的,也只是在辽东过来的援兵中见过一些铁甲,在将领身上见过山文甲和冷锻瘊子甲等上等铁甲,山东地方,就算是当年孙元化在登莱练兵时也是只注重火器而不重肉搏兵种,对刀盾手和长枪手疏于编练,更谈不上装备多少铁甲了,只有辽兵确有不少铁甲,十分精锐,看的当时的曹州将士们狂咽口水。

    不过辽东的铁甲只是对襟棉甲多,有时候就是一层布甲加上铜钉,棉甲再内里镶嵌铁叶算是主流,这种甲用铁少,但十分沉重,穿着之后动作不便,就算如此,也是十分难得了。

    要是正经的铁叶环环相扣串成的铁鳞甲就十分难得了,每副这样的甲价值都在百两以上,加上头盔,肩膊、护腹、护胫和铁手套等,一套甲费用当真不少。

    而对面的骑兵阵列却是前所未有的全副铁甲,甲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简直是亮瞎双眼,在看到马身上都有披甲时,所有的曹州兵将都是发出一声惊奇的叫喊声,这种声响汇成一股声浪,简直类似一次冲刺时的呐喊。

    “这就是具甲铁骑啊!”

    “自唐之后,还真没听说过哪一朝有此物。”

    “怪不得他们敢用三百骑当我四千,原来是甲骑!”

    刘泽清派过来的赞画毕竟是读书人出身,最少也是有秀才功名的,和纯粹的老粗比起来当然有一定的优势,最少在张国柱等人惊叹时,这些赞画已经说了不少了。

    具甲铁骑,在中国两晋南北朝时是顶峰,不少传世的文档和图画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南北朝到隋唐时中国重骑兵的发展,在那时,中国的重骑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不论是战术战法,还是装备,都是当时的世界顶峰,无有可比拟者。

    赫赫有名的罗艺就是掌握了数千甲骑镇守隋的北方边境,突厥部落无能当其锋锐者。

    这个时候也是中国重骑兵最光辉的时代,在其之后,便是渐渐走向末落。

    总体来说,中国的冷兵器战争最高水准在隋唐开始下坡,宋朝就成了瘸子,重甲步兵十分犀利,可以与辽国骑兵在平原相峙,但缺乏养马地的后果就是根本养不起骑兵,所以只能重视步兵和弓弩,先天便是不足。

    至明,一腿泥腿子起兵,渐渐以骑克骑,打跑了曾经横行天下的蒙古铁骑,但当时的蒙古人也远非巅峰时可比了,而且明的武力值下降的太快,不要说重骑兵不曾恢复,就连宋人军事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所以在明末时,拥兵百万以上被几万人的小部族打的满地找牙,尽管这个小部族托名是金人女真之后,其实和真正的金国女真比战力,恐怕就该这个通古斯部族被打的满地找牙了。

    “说这些做甚!”

    看着眼前这遮天蔽日,甲光耀眼的甲骑,张国柱倒并没有害怕,反而是一副红光满面的模样显露出来。

    他看向诸将,笑道:“这是人家送大礼过来了,收是不收?”

    “哪有不收的道理!”

    一个千总向来得宠,十分骄狂的道:“几百具铁甲,咱们全收了,怕是大帅都眼红啊!”

    “看柏副将还不得羡慕死!”

    “谁叫他迟来一步来着?哈哈,活该咱们捡便宜发大财。”

    “大帅当然要得一半。”按大明的军制规矩,战场缴获向来归武将和部属私人所有,看着眼前几百匹上等好马和铁甲,张国柱并不打算独吞,打算上交一半给刘泽清,然后就可以放心装备给自己的部属。

    一旦他的直领装备了这些铁甲,战斗力自然就会上升几个层次,到时候他张国柱便一跃而成为曹州镇和未来山东镇最要紧的副将了。

    “他们直冲到我们中阵来了!”

    议论声中,对面的铁骑突然加速了,两边现在相隔半里又二三百步的距离,而对面的骑兵开始了明显的加速,战马的四蹄开始从小跳步伐变成大跳,再过一点时间,就会从大跳变成冲刺步伐。

第六百五十一章 破阵

    “前阵止住,结阵待敌,弓弩手准备!”

    张国柱虽然骄狂,觉得以四千对三百是稳操胜券,甚至已经在考虑战后瓜分战果的事,但现在一见敌骑开始异动,也是立刻开始应对,不敢有丝毫大意。

    “以三百骑冲我完整的步阵,敌将太狂妄了啊。”

    在调动的时候,看到步阵因为他的谨慎仍然保持着完整的队列,弓箭手们在军官的吆喝下开始准备射箭,刀盾手们掩护着弓手,长枪手则是保持炮灰的本色,直接将密密麻麻的长矛架在最前列。

    这个阵列叫张国柱感觉十分放心,那种隐约的不安感觉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阵势虽不能与辽东蓟镇宣大的车阵加火器再配骑兵的阵形比,最少也是很稳固的,加上人数优势,张国柱不觉得对面的骑兵有什么机会。

    “叫两翼骑队应旗,”他漫声令道:“一会敌骑突入阵中纠缠之时,两翼包抄过来从其侧后夹击,一战克敌!”

    “是,应旗!”

    在张国柱身边,他的副手开始向两翼骑兵们挥动旗帜,整个战场纵深并不是太深,但宽度超过六里,这样的距离指望每个命令都用传令是不可能的,曹州镇的训练再不靠谱,战场的指挥仍然是可以用旗语来进行。

    只是明军的旗语一般是一路师承下来,只有丢失而没有补充和创造,军人素养一代不如一代,不少将领到总兵一级仍然大字不识一个,真正聪明的读书人也不可能到军中去,那些文职的督师巡抚只讲控制将领和保障后勤就不错了,能在战场上指挥兵马的都是了不起的几个文职督抚中的杰出之士,就算是这些人也不可能去改革金鼓和旗语等事,这毕竟是太有辱自己身份了。

    在几轮旗语之后,两翼的骑兵首领才挥动旗帜表示已经收到命令,同时他们也开始传令给自己的部下。

    按理论来说,一切都应很顺利,可惜训练程度不足,导致第一环节顺利之后,接下来就是一片的混乱。

    骑兵们自己挤成一团,上下应旗时一片混乱,不少应旗兵屡次搞错了内容,然后被上官喝骂责打。

    看到这样的情形,张国柱自然大怒,不过此时不是他发怒穷治部下的时候,在对面,重骑兵们已经开始冲刺了。

    在这些重骑兵冲刺之前,他们不过是一群耀眼的穿着铁甲的不自量力的家伙,三百人不到还分成三队,阵形还特别密集,在相隔半里开外看过去时,就象是一只竖起了尖刺的刺猬,虽然看着可怕,但不会有人觉得一只刺猬是什么威胁。

    也就是在那时,张国柱一群人还在议论怎么分配俘虏来的战马和铁甲。

    就在此时,骑兵开始提速。

    战马的蹄声不再是嗒嗒的脆响,而是轰隆隆的轰鸣声,所有人都被这种声响和威势震慑住了,没有人再敢说笑,所有人都是呆征征的看向远方冲刺而来的铁骑。

    “大约还有四百步……”

    指挥弓手的军官们都是满头大汗,所有人都变的神情紧张起来。

    距离在三百步的时候,对面的重骑兵齐涮涮放下了骑枪,所有的枪尖都对准了步阵这边,距离近了,所有的骑枪都看的十分清楚,长而锐利,近三百支骑枪层层叠叠,枪尖星光点点,刺的人眼都睁不开。

    而那些骑士则是端坐于马上,身体纹丝不动,身上的甲胃可以看的清楚了,也是十分的坚固,厚实。

    再看战马,则是嘶声长吼,四蹄翻飞着疾驰向前。

    这样的情形,令得曹州将士这边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所有将士都没有看到过眼前这样的情形,这种情形连他们的噩梦也不会梦到,而亲眼看到时,那种被钢铁聚集起来的展露出来的威力和杀伤力震慑的感觉却是叫他们在这暮春时节的温暖天气和阳光之下感觉到浑身冰冷,虽然是白天,却是如同在噩梦里一样。

    在最前头的是向来在大明各营中都被当牺牲品和炮灰的长枪手们,他们排成了稀疏的阵列,长枪长短不一,保养极差,而站姿也谈不上,更不必说队列,所有人都不过指望他们能将敌人多挡一挡,等敌骑慢下来的时候,刀牌手才是上去肉搏厮杀的主力。

    在阵中,还有一些拿着拍棍和狼牙棒的壮汉,这些兵才是对付骑兵的主力,他们负责把人打下马来,或是把手中沉重的武器砸向马头。

    这些兵在边镇多一些,曹州镇这里只是有极少数,毕竟他们遭遇东虏马队的机会太小了。

    大地在抖动着,而长枪手们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很多人都和被震动的土地一样,浑身发着抖,脸色惨白,手中的长枪都开始摇晃起来。

    “二百步了……管不得了,敲梆子,全体弓手,给我射!”

    弓箭手的有效射程在仰射下可以到二百步甚至二百五十步,不过那只是极少的情况,大多数步弓还是在百步以内杀伤最强,但此时在重骑兵的威胁之下,负责指挥弓箭手的曹州军官也是按捺不住,匆忙下令。

    在急促的梆子声中,三百多弓箭手把步弓举向半空,用力拉开弓弦,得到指令后一起松开手指,在尖利的啸声之中,三百多支弓箭发出“嗡”的一声巨响,然后如群蝗一般,飞向半空。

    箭矢飞向半空的时候,不少人都情不自禁的仰头去看,在这个时候,弓箭手已经把第二支箭矢搭在弦上,而指挥官开始看半空箭矢的落点,待箭矢落地之后,才能调整角度,使得第二轮弓箭更精准一些。

    箭矢在半空中疾速飞掠着,曹州的射手还是基本合格的,毕竟是内地军镇,火器少,在大明前期和中期,按朝廷的规定是不准地方军镇自造火器,不论是铳、炮,都是在工部或是内廷火器局中铸造,然后再下发给各军镇。

    到中后期之后,火器才准边军自铸,象登莱镇也是受到特许才铸有不少火器,在现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法纪废驰,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指挥人才亦没有铸造人才,内地军镇仍然是以弓弩为主,火器稀少或是完全没有配给。

    没有火器,弓手就是主要的克敌利器,现在看起来,曹州的弓箭手还算犀利,大半的箭矢在飞掠了不到二百步的距离后从半空中往下,然后准确的射在了奔驰而进的铁流之中。

    “好!”

    “射的不坏!”

    一时间士气大振,第二轮又开始了,紧接着第三轮,近千支箭矢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射出去,一直到射中目标为止。

    射的确实不算坏,但那些欢呼的人们很快就是目瞪口呆。

    重骑兵们仍然是若无其事的纵骑前行,战马中箭的亦是不少,但显然没有受到一点影响,重骑兵们的阵列连一点破坏的痕迹都没有。

    看着这些骑兵不论人马身上都插着弓箭,只是或多或少,但形若无事的模样,自是给人强烈的冲击之感。

    “最少也是三层厚甲!”

    曹州将士中不乏识货者,可惜此时的论断已经过晚,而且不合时宜,只能引得身边的人们怒目而视。

    “奇数仰射,偶数平射,快,快快!”

    三百多弓箭手在命令下分为两股,一股继续仰射,另外一股开始举弓平射,现在敌骑已经逼近百步,这样的距离已经可以用平射法了。

    急促的射箭频率使得不少弓手已经胳膊酸软,他们在拉动弓弦之前,开始用力的甩自己的胳膊。

    又经过三轮急速射击后,带队的军官满头大汗,所有的弓手也是神情紧张起来,他们收起弓箭,开始退向后阵,在他们身边,刀牌手们开始涌向前方,每个人都是喘着粗气,神色慌乱,临阵之时,平时训练不足的恶果已经呈现出来。

    在队伍最前的长枪手们已经接到命令,端平长枪,集结成阵,要将这些冲阵的骑兵拦在阵外,急促的鼓声不停的响起来,前阵的那些小军官们都是不停的发布着命令,整个步阵的最前方开始不停的扭动起来。

    “破阵,杀!”

    在重骑兵第一列中,朱王礼就在最中间的部份,在距离不到二十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