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宫燕-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妾在认识殿下不久便知——殿下是曣国难得一遇的明君之材,如果殿下有天执掌山河,便是山河社稷的福气。愿殿下永葆这份心志……

    看到后来,太子的目光模糊,眼前的字体也跟着模糊了,他将信折好,放进口袋,朝着闻莹愫的床直直跪下,仰头向天嚎啕大哭。

    ……………………。

    五天后,恭州判官沈君的妻子金氏收到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当即呆住。

    包裹里,有闻莹愫给她的一包银子、一副白玉手镯和一封信。

    信里,闻莹愫感谢她当年对她的救命之恩,并说因为她当年的出手相救,她才得以遇到爱情,得以看到父亲被害案真相大白和重遇哥哥。

    金氏依然记得自己在河边看到闻莹愫时的情景,当时闻莹愫穿着男装,披头散发,已经不省人事。

    但即便不省人事,她看起来依然美艳生动、纯洁如莲。

    那时候金氏便在心里想——这个女孩是值得万千宠爱的。

    后来,闻莹愫进了京,但偶尔还会给金氏写信。虽然闻莹愫极少在信中谈及自己,但金氏依然能从她的只字片语中窥探得到她的生活情况。她以为她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了,没想到她竟然忽然没了。

    从这封信来看,闻莹愫是早就知道自己会有这么一天的。

    可是,金氏还是不能接受。

    多么年轻、善良又美丽的一个女孩子啊,她竟然死了,她怎么会死的呢?

    这位妇人看着信纸喃喃地说,始终不太明白,或者说不太敢相信。

    …………………。。

    太子厚葬了闻莹愫。

    下葬那天,李元也来了。他是撑着病体来的。

    得知闻莹愫死的消息后他如雷轰顶,当天便病倒了。

    或许是因为最后的一点不忍吧,皇上同意太子将闻莹愫安葬在皇家墓园。

    闻莹愫的墓地坐落在一个山坳里,面朝东宫,背靠高山。

    太子让人在她的墓地旁边建了一座小塔,以便他站在东宫的观景台时也能看得见那个地方。

    自从闻莹愫死后,太子保留住了太子之位,但太子有好长一段时间里都闷闷不乐。

    那段时间里,太子每天登上观景台,默默地望着闻莹愫的墓地。

    那里,葬着他最爱的女人啊。

    每日与她的墓地遥遥相望便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份痴情也折损了他的健康,他不久之后就病倒了,一度病到不省人事。

    等他恢复过来时已是三个月之后的事。

    他没有再为自己添加娘子,也依旧很少宠幸其他娘子。

    他关闭起了心门,像个入世的高僧般。

    不过,他的这四位娘子却像转了性一样,越来越团结了。对于他对她们的冷落,她们不仅不再计较,还常常主动来陪他说说话。

    太子依照闻莹愫的嘱托,将小世子交给太子妃抚养。太子妃也不负所托,把小世子当自己的孩子般对待,有时对他甚至比对小郡主还要好。

    。。。。。。。。。。。。。。。。。。。。。。。。。。

    亲们,更新来了。下一章应该就是大结局了。这一本书,我留下了许多遗憾,也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这些遗憾和不足,希望在下一本里尽量避免。接下来这两天,会写几章番外。亲们还想看谁的番外?欢迎留言,谢谢!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了解(全文终)() 
暮春,十岁的太子赵健平由父皇和母后带着首次踏入东宫。

    他未满一岁时先帝病逝,他便随着父亲的登基而搬进了皇宫,自那之后,东宫一直是空置着的。

    现在,他已十岁,再过五六年便要搬回这里住了,因此皇上想带他回来走走。

    东宫里由于有专人管理,一切事物倒也整整有条,只是由于里头常年没住人,因此处处显出一股荒凉之气。

    三人沿着长长的廊庑走,接着穿过宽宽的花园。一路上,太子赵健平走走停停,似乎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感兴趣。

    当他们走到邀月居的门口时,太子忽然站定,道:“这里,我好像在梦里见过。”

    皇上便转头望着他,语气温和地道:“这是你呱呱落地的地方。”

    太子那张酷似他父亲的脸上便露出了一抹欣喜,表示一定要进去看看。

    屋子里面一切如十年前,甚至闻莹愫当年穿过的衣服也依然整整齐齐地叠放在衣柜里。

    皇上在靠窗的椅子坐下,望着屋子里的一切,触景生情,悲不自胜。

    莹愫,转眼你已经离开我十年了呢。

    这十年里,无论我见过多少年轻貌美的女子,可我都没有办法再动心。莹愫,你去了之后,我失去了再爱其他女人的能力。

    曾几何时,我也想就这样随你去了,可当我想到我能有今天是因为你以你的性命做交换得来的时,我无法不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恍恍惚惚间,皇上感觉自己的手臂像是被人挽了一下,他忙朝身旁看去,却不见任何东西。他欣喜若狂般在心里道:“莹愫,是你么?是你回来了么?”

    他伸手去摸,想要摸到一点实体,但是什么也没有。

    但他还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十年里,他一直忍着没有回来这里,是怕自己太过伤心。现在,他忽然后悔自己为何不常常回来看看。

    从邀月居出来,皇上带着太子和皇后登上了观景台。

    尽管暮春时节烟雨濛濛,但皇上还是依稀能看到闻莹愫的墓地,便指着那里对太子赵健平说:“那是你娘亲的墓地。”

    太子赵健平不知这里还有个可以眺望娘亲墓地的地方,顿时大喜,他用力地揉了揉眼睛,以便能将那里看得更清晰些。

    皇后也看向那里,目光深沉而平静。

    太子忽然很想知道自己的娘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便问皇上和皇后:“父皇、母后,我娘亲,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因什么而死的?”

    这些年里,他们极少在他面前提起她,好像那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般。其他人就更是不敢开口提她了。

    他不知道闻莹愫的死对于赵聿梁来说是最痛的失去。

    现在,他觉得他有必要知道多一些关于他亲生母亲的事了。

    “你的娘亲,她是一个非常了解你父皇的人。”皇后微笑着答道。

    “就像父皇的知己一样?”太子偏着头问。

    皇后点头道:“嗯,她不仅是你父皇的知己,也是你父皇今生最爱的人。”

    接着,像是犹豫了一下,皇后道:“她……得了一场大病,不治身亡。”

    皇上却忽然道:“不是,她是因为想要保住朕的太子之位毅然喝下先皇的毒酒而死的。”

    这……

    太子顿时愣住。

    皇上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地跟他讲起了那段往事。

    听完,太子陷入了沉思。

    未几,他好像忽然长大了几岁般,语气坚定地道:“她真了不起!”又问:“她漂亮吗?”

    皇后接话道:“非常漂亮,后宫佳丽数百人,没一个比得上她的。”

    后宫的那些佳丽,一个个可都是绝色美人来的啊,如果她比她们还漂亮,那该是怎么样的长相呢?太子不禁浮想联翩。

    于是太子笑着问:“比母后您还要漂亮吗?”

    皇后毫不犹豫地点头,道:“比母后还要漂亮。”

    皇上听毕忍不住笑道:“皇后,你这么一说,他就只好把他的娘亲想象成仙女了。”

    皇后噗嗤笑,认真答道:“她本就美若天仙,臣妾这么说可没有错。”

    太子继续眺望着母亲的墓地,陷入了无边的想象之中。

    一个能让父皇心心念念十年的女人,她到底长什么样的呢?

    大家都说他长得跟皇上很像,那么,他的样貌应该跟他的娘亲不怎么像,因此他即便了解自己的长相也无法得出娘亲的长相的概念来。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他的娘亲和他的父亲是非常有夫妻相的一对。

    回到皇宫后,年轻的太子便斗胆请求皇上为他画一幅母亲的画像。

    这位十年来根本不敢动笔画那人的君王终于拗不过太子热切的期盼,动笔画了一幅那个已逝女子的画像。

    “哎呀,果真是美若天仙、倾国倾城!”太子惊叹道,如获至宝。

    他虽然从小就失去母亲,但因为有皇后的关心和疼爱,因此倒也没有觉得自己缺少母爱,如今见了这幅画,知道她就是自己母亲的样子,依然有种失而复得的感觉。

    太子将这幅画挂在卧室的墙上,整日地看,加上后来又从皇上和皇后的口中得知了许多关于她的事,便越看越痴迷,越看越伤心,生平第一次为她流下了眼泪。

    他似乎理解了——为何父皇极少亲近后宫诸妃,为何母后提起她时不仅没有丝毫的妒忌,反而满眼的赞赏。这个已故的女人,从她的画像来看,她温和的目光里透着见识和悲悯,柔和的面部曲线里又隐隐透着坚毅和英气,这是一个剔透又大气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怎么能不让人心生喜爱?

    他忽然好想好见一见她,抱一抱她,但他知道,他已永远无法再看到和抱到她了,不由得悲从心生,泪流满面。

    “如果你希望她在九泉之下能够瞑目,日后就做一个像你父皇一样的明君。”皇后抚摸着他的头慈爱地说。

    他用力点头。

    ………………

    亲们,本文到这里就完结了,明后两天会有几篇番外,把一些人的后续交代一下,请大家继续关注。感谢大家这大半年来的支持和鼓励。新书《棣棠花开》已开始连载,希望还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大家的支持!(づ ̄3 ̄)づ

    感谢乐小惠打赏的平安符,么么哒!

番外一、李元篇() 
五月十二日,是皇后的生日,李元偕同妻儿进宫来给皇后贺寿。

    因为皇后事先有令——生日一切从简,因此只邀请了一些近亲和德高望重的老臣前来庆贺。

    寿宴过后,皇上在养心殿接见了李元一家四口,此时,皇后和太子也在。

    当年,就在李元将要被执行死刑的前一个月,先帝病逝了,新帝上位后立即赦免了他的死罪。

    这样的一个契机,就像奇迹般,让李元相信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奇妙机缘。从那以后,他一直视今上为自己的救命恩人。

    既然好不容易保住了命,他自然十分的感恩,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曣国剩下的那五宗疑案跟查破了。

    因为这件事,再没有人敢拿皇上赦免他死罪这件事来做文章了。

    既然查破了那五宗案,且自己原来的身份也被大众接受了,李元才终于有底气组织家庭。他的妻子乃工部尚书郑玉松的女儿,长得端丽文雅,性情又极温柔,李元对她一见倾心。

    而她呢,早就从父亲的口中得知了他的光辉事迹,可谓是芳心早已暗许,因此当父亲主动跟她提这件事时她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后来郑玉松便主动跟李元提,表示自己有意与他结成亲家。李元求之不得,受宠若惊,当即表示愿意。

    因此,两家很快定下了亲事,并于那年的秋天,他们成了亲。

    婚后,李元(步锦海)与郑梅溪相亲相爱,生活过得十分之美满。

    他们的大儿子在次年秋天出生,二儿子在两年后的夏天出生,如今大儿子已七岁,小儿子五岁。

    步家有后了,李元也终于觉得自己熬出了头,有脸去向祖先交代了,因此这几年里越活越自信,越活越有盼头,模样也越来越有男人味了。

    以前,他可是出了名的文弱书生。

    他的大儿子叫步一山,二儿子叫步一峰,也遗传了李元的样貌,小小年纪就已长得十分的俊逸潇洒。

    皇上看着这两个孩子,心里也倍感欣慰,笑着问他们:“最近可有读书?”

    步一山恭敬答道:“有,最近我们在读乐府诗。”

    皇上便笑道:“读两首来给大家听听如何?”

    步一山本就对诗词歌赋特别感兴趣,听了爽快应道:“好。”遂吟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1”、“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2”

    他念得激扬顿挫,让听者有如身临其境,因此听了都连连赞许。

    轮到步一峰了,他跟哥哥相反,对诗词歌赋的兴趣不大,对轻功和剑术的兴趣却极大,因此,虽然他也和哥哥一样每天背诗,但总是过后不久就忘了,如今得知要在皇上面前背诗,不由得急得满头是汗。

    他看了看坐在龙椅上朝自己微笑的皇上,轻声吟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

    步一峰背得磕磕巴巴的,但也还是将整首给慢慢地背了出来。

    皇上见他背得费劲,没有让他再背第二首,而是笑着问他:“最近在玩什么?”

    步一峰顿时两眼发光,答道:“玩剑术。”

    “跟谁学的?”皇上又问。

    步一峰红着脸道:“就照着一本书里的招式耍。”

    皇上哈哈大笑,让他耍几招给大家看。

    他立即跟站在一侧的林公公要了一把剑,开始一板一眼地给大家耍招式。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爱练剑,于是在他耍完了招式之后皇上对他说:“朕给你找一位师傅如何?”

    “真的吗?”小家伙难掩满脸的兴奋。但他随即又担心父亲会反对,忙小心翼翼地朝父亲的方向瞅。

    李元噗嗤笑道:“还不快谢陛下?”

    步一峰赶忙朝皇上鞠躬道:“多谢陛下!”

    皇上示意他起来,道:“即便给你找了师傅,你也还得认真读书认字,不可偏废。”

    “是。”

    皇上说到做到,次日便给他找了一位剑士,教他独门剑术。

    而步一山呢,皇上知道他是读书的料,便亲自挑选了二百本典藏书籍赠送给他。步一山得了这两百本书,乐不思蜀,从此一头扎进了书海中。

    看着各有特色的两个儿子,李元拍着夫人的肩膀道:“据说一个家里有两个儿子的话,最好是一个善文一个善武,如此便可文武双全,小可振兴家业,大可救国安邦。”

    夫人便仰头望着他道:“所以夫君可以安心地查你的案了。”

    李元笑道:“自从娶了夫人,我没有一日不安心的。”

    夫人含笑搂紧他,脸色娇怯地道:“夫君,你恐怕不用多久又要当爹了。”

    李元惊喜莫名,俯头紧盯着她问:“怀了多久了?”

    “快两个月了。”

    “太好了!”李元将她搂进怀里由衷道。

    未几,李元说:“都说闺女是父母的小棉袄,真希望老天能赏我们一个闺女。”

    夫人笑,更紧地抱住了他。

    七个多月后,李元的夫人果然诞下了一个女婴,这女婴眼睛又大又水汪,小鼻子又秀气又笔挺,竟然跟闻莹愫小时候有七八分相像。

    李元看着这个小女婴,欣喜交加,感慨万千。

    据说长相可以隔代遗传,看来这小娃是遗传了她姑姑的长相呢!

    备注1:出自李白的公无渡河、2:出自两汉佚名巫山高、3:出自李白的蜀道难

    。。。。。。。。。。。。。。。。。。。。。。。。。。。。。。。。。。。。。。。。。。。。。。。。。。。

    亲们,番外来了。关于女主的死,作者君先前也犹豫了很久,还修改过几次大纲,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个版本。她的死,有她的特殊意义,虽然让人惋惜,但当我们想想她这个举动所带来的新希望、新局面,或许也能低叹着释怀和祝福了吧:)人生聚散无定,她能做到问心无愧,也是值得欣慰的。

番外二、皇后篇() 
在太子赵健平十岁这年秋天,流产过多次的皇后终于奇迹般地再次怀孕,一时间整个皇宫都轰动了。

    难得地怀上,皇后自然非常小心,立即请有经验的养胎师来照顾自己。

    皇上也非常高兴,每日不管多忙也要过来陪陪她。

    当年为太子妃时,皇后就以深明大义、端庄贤淑而出名,如今当了十年的皇后,更是日见威仪,浑身上下都透着母仪天下的气度。

    人们纷纷说――如果说前朝皇后是以个人魅力取胜,那么今朝皇后则是以其毫无瑕疵的德行取胜。

    这两位皇后,都可以说是近百年来难得一遇的类型,都同样深得人心。

    如今皇后怀孕,不仅天家的人高兴,百姓们也很高兴。

    人们在高兴之余也不禁猜测――假如皇后诞下的是男婴,会不会出现新一轮的太子之位之争?

    虽说历来由长子为太子的多,但也不乏将次子、三子立为太子的事例,尤其是当次子的生母是皇后、长子的生母是妃子时。前朝的沛王赵聿贤和今上之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也难怪乎大家纷纷猜测。

    皇上和皇后是怎么想的呢?没有人知道。

    但有不少大臣的心里是很着急的,比如宫泽哲。

    这天傍晚,宫泽哲便来步府找李元。

    “皇后怀孕之事你知道了么?”宫泽哲一进门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他还有两年就得致仕了,心里没别的想法,就是特别希望太子赵健平能一直稳稳地坐在太子之位上。

    在宫泽哲的眼里,赵健平跟今上的性格十分之相似,所以相信他日后定然也能像今上一样励精图治、爱民如子。可是,万一皇后生的是男孩,情况可就变得十分之微妙了。

    闻莹愫是宫泽哲的义女,始终有一份父女情在,他当然是帮着赵健平的。

    李元一边给宫泽哲倒茶一边说:“此事在下昨日听说了,顺其自然吧,不要着急。”

    宫泽哲是个急性子,听了他这话后便横了他一眼,道:“这种事情如何能不着急?”

    李元便微笑着宽慰道:“以今上之聪慧和眼光,不会不晓得该选什么样的人来做接班人。”又说:“上个月在下和今上聊了一会儿天,今上说他不会像先帝那般对待自己的儿子,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