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四十九章 晓得()
听得皇上这么一问,太子反倒更有信心说下去了,于是他抬眼迎着皇上的目光道:“他是个人才,儿臣希望父皇留住这样的人才。”
“笑话。”皇上冷笑道,接着说:“区区一个李元死了于曣国算得了什么?然而在律法上走了破例却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太子遂道:“律法也是人定的,总该有因事而议的一面,李元此番做法是有不对,理应得到惩罚,但他也同样为大理寺破了好几个大案,望殿下念在他的功劳上免去他的死刑。”
他只求皇上能留李元一条命。
皇上听毕又冷笑了几声,道:“梁儿,你当真以为朕全糊涂了么?”
在皇上看来,李元算是太子一手提拔上来的,日后肯定会死忠于太子,如果皇上此次饶了李元的命,就等于是为太子保住了一名忠臣,这对皇上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至于对李元的判决,皇上当然知道并非不能商量,他只是不想让太子如愿罢了。
而太子自然也是明白皇上的打算的,但也知不管如何也应该尽力去挽救一下李元。
往公来说,是为了朝廷和自己日后着想。往私来说,是不想闻莹愫伤心。他知道,失去父母已经让闻莹愫伤心得无以复加了,如果再失去哥哥,她不知能不能承受得住。
既然爱她,当然不希望看到她这般伤心。何况他也知李元之行为及动机尚没到非得判死刑的地步。
太子斟酌了一下皇上这问话,低声答道:“儿臣不敢。”
“哼。”皇上带着怒气哼道,很不客气地说:“你哪里不敢?你的胆子大着呢。”
太子道:“父皇这么说,儿臣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但是父皇,杀一个人容易,要想再找一个这么会查案的人就未必容易了。”
“你这是要挟朕吗?那朕就明确地告诉你——他这种人才朕不稀罕。”皇上大声道。
随即,皇上觉得太阳穴突突地跳疼起来,赶忙用手去揉。
太子见状忙问:“是不是头疼?”
皇上暴喝道:“滚。”
太子就当没听见似的继续目光关切地望着皇上道:“儿臣马上派人去请御医来。”
说罢,太子就将话传了下去。
皇上冷冷道:“你都敢跟朕对着干了,过些日子想必就连朕这条命也敢谋了。”
太子没有看他,淡淡道:“儿臣并无此意。”
“你无。”皇上忽然哈哈大笑,目光中带着几分凶狠冷声道:“自你娘亲过世后你就一直这么想了,别以为朕不知道。”
皇上最近精神失常得厉害,时常会产生太子要来谋他命的错觉,这种错觉在他神志清醒时自然不会说出来,可是他现在又开始狂躁了,因此忍不住就说了出来。
太子知道他现在又发病了,便也不做计较,半哄半拉地将他给带到了床上。
待服侍皇上躺下后,太子坐到了旁边的凳子上。
御医很快便到了,太子便站在御医的旁边静观御医给皇上号脉。
诊断的结果跟以前的一样——只能靠药汤和药膳来调理了。
当然,大家都知道——皇上这病情已很严重,靠药物恐怕很难治愈得了的,只不过吃药总比不吃药要好一些罢了。
皇上头疼得厉害,开始扔东西,开始无故发火,太子知道自己此时上前去安慰也没有什么用,遂离开了房间。
太子大步流星地往东宫赶,进得客厅,便派人去请宫泽哲、云一亭来。
两人不多时便赶到。
太子对他们道:“本宫下午去跟陛下说了那件事,但是陛下还是坚持己见。”
云一亭道:“要不这事就算了,也省得惹陛下生气了。”
宫泽哲忙说:“如果李元真该死,那就可以算了,可是,他还不足死啊。”
“这该不该死的也得陛下说了算,我们还是别在这个节骨眼上给陛下添堵好了。”云一亭说。他当然也希望李元被免去死刑,可是一想到皇上的脾气,就有些退缩了。
“陛下现在头脑并不时时都清醒,我们不能只由着他来。”宫泽哲坚持道。
太子便开口道:“这样吧,明日朝堂上你们将这事提出来,看看陛下是否肯改变决定。不管如何,希望大家尽力帮李元争取一下。”
文武百官中有不少人是欣赏李元的才能的,也有不少人是拥护太子的,只要这两位老臣开口,想必会有不少官员附应,到时看看皇上这边会不会肯适当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吧。
宫泽哲听了忙说:“好。”
云一亭也点了点头。
送走了两位,太子来到邀月居。
现在,由于步寻案正在结案阶段,所以对于李元以假冒身份参加科考的事还没有提上议程,但是也用不了多久了。
这事,现在似乎还不适合跟闻莹愫说,毕竟明天还会有群臣帮李元争取。
可是,要免除死刑的可能还是有些悬啊。
太子望着在临窗处坐着专注地给未出世的小孩做衣服的闻莹愫,心里有些愧疚。
他虽然身为太子,虽然在这件事上已经尽了力,可仍然觉得有些愧疚。
太子从闻莹愫的背后将其抱住,轻轻地亲她的鬓角。
闻莹愫觉察到了,立即转头望向他,笑着道:“殿下回来了?”
太子趁势亲了亲她的眉心,无限温柔和溺宠地道:“嗯,我想你了。”
闻莹愫玉脸微红,道:“妾也想殿下。”
太子将她轻轻抱在怀里,问:“最近你哥哥有给你写信么?”
“三天前有写来一封。”闻莹愫如实答道。
太子松了口气,笑着说:“哦。”
“殿下要不要看?”
“不用。”太子随即又说:“孔武立这次是要判死刑了。”
闻莹愫点头,望着他说:“妾让厨房那边炖了金针菇红枣鸡汤,已经炖好,殿下要不要先来一碗?”
她不是没想过李元会主动亮出身份这件事,从李元这几天没有给她写信来她就猜到了,她心里忐忑得很,但因为怕太子担心,所以装作不知。
但是,她的心情他如何不知?看见她这般强装镇定,他的心就疼得像被刀子割了似的,忍不住将她搂紧了几分,道:“好,我们一起喝。”
。。。。。。。。。。。。。
亲们,二更来了。
第四百五十章 真相大白()
步寻的案在三天后经过了三司会审。
在太子、宫泽哲和云一亭的监视下,三司一致通过了对孔武立的死刑判决。
于三司会审后的次日清晨,孔武立接到了午时斩首的裁决文书。
看完了文书上的内容,孔武立如释重负般长舒了一口气,招手让禁子1过来,道:“砍头这种事情你也见得多了吧?”
这名禁子叫皮超,是分配来专门监管孔武立的,因此经过这些天的接触,跟孔武立也算有几分熟了。但他非常不喜欢孔武立这个人,尤其不喜欢他额头上的那颗黑痣。他见孔武立这么问,便淡淡答道:“这里有重兵把守,你可别动逃跑的心思。”
孔武立哈哈大笑,道:“皮小哥,你把我想成什么样的人了?”又像是对自己说一样道:“据说嵇康在临刑前弹了《广陵散》,庾宏远临刑前戴了帽,我临刑前要做点什么特别的呢?”
皮超讥笑道:“人家嵇康、庾宏远是何等人物?你也敢跟他们比?”
孔武立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皮小哥,我再卑贱,可也是一个人啊。”又问:“听说临刑前允许犯人跟亲属见一面?”
皮超道:“是。”
“我的爹娘……他们都来了吗?”孔武立降低声音问,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现在还没到,到了午时应该能到。”皮超漫不经心地答道。
既然是朝廷派人去通知孔武立的父母,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能在犯人执行死刑前到达的。
孔武立的身子忽然剧烈地颤抖起来,用哀求的眼神望着皮超道:“我能不能不见他们?”
皮超瞅着他,好一会儿才说:“如果你不愿意,我们也不勉强。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强烈要求呢?你不想让他们见你最后一面吗?你没有话要跟他们交待吗?”
孔武立摇了摇头。
皮超看孔武立的眼光便有些奇怪。
极少有人在临刑前也不肯见父母一面的。
不过既然是孔武立的要求,他们会尽量满足他这个要求。
孔武立又问:“能不能将临刑前的那顿饭安排在这里吃?”
皮超摇头道:“要在刑场上吃的。”
“在那里我恐怕会吃不下。”孔武立在找借口。
其实是担心自己到时候紧张。
“不行,这个是不能破例的。”
“那我可不可以点我喜欢吃的菜?”
皮超望了他一眼,道:“可以。”
于是孔武立一口气点了十几道自己喜欢吃但又极少吃得到的菜。
皮超听得脸直抽搐,但还是默默地将他的请求报了上去。
午时前一刻钟,孔武立被带往刑场。
当孔武立的人头落地时他突然喊了句:“各位兄弟,我来啦。”随即双眼闭上、嘴也闭上。
当皮超上前来看时他已没了气息。
步寻被杀案就此划上了句号,紧接着,三司开始翻查步寻当初被贬的事情经过。
李元将他这一年里搜集到的资料一一向刑部尚书钟士卿呈上。
钟士卿随即安排人去进一步核查和搜寻资料。
不出十天,事情的真相便大白了。
原来步寻在京城任通政使时曾接到有人秘密举报,说发现当时任吏部尚书的冯宏、吏部左侍郎的方文东和大理寺卿白泽葵相互勾结,营私舞弊,私吞的白银共达十万两之多。
步寻得知后非常吃惊,立即派人暗中展开调查。
他本想先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的,但也知目前证据不足,皇上是不会受理的,且知冯宏和白泽葵的官职都比自己大,万一自己上报一事被他们知道了反而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决定先悄悄地收集证据,等拿到足够的证据时再一举将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给举报上去。
然而,就在他的手下偷偷地搜集他们的证据时却不小心被他们察觉了,他们立即集合商议,最后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他们联手制造了步寻贪赃的假证据,并联名上报给皇上。
由于这些证据太逼真,且人证物证皆充足,所以皇上不得不相信。
步寻死不承认,但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毫不让步,也不松口,案子一度没法再展开下去。
后来,皇上被这事弄得很烦了,便念在步寻一直为官清廉的份上,没有再追究。
但步寻不服,他需要一个说法。
冤枉就是冤枉,对于步寻这样刚直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清白更重要的呢?
为了平息风波,皇上下旨将步寻调往凉州去当知府。
整个事情就是这样。
如今,当年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私吞公款的证据已确凿,他们联手制造的栽赃证据也已备齐,三司立即将调查结果上报给皇上。
这天中午,皇上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看得这份由三司呈上来的报告时不禁愣了许久。
那么说,步寻确实是清白的,当年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提上来的证据是假的。那么说,他也间接冤枉了步寻。
“可是,朕当时也给了他活路了,谁想到半路上还会有人杀他的呢?”皇上喃喃道。
他忽然想起了步寻的面容。
那是一个无论任何时候都一脸凛然正气的男人,那个男人曾为朝廷和百姓尽心尽力地办过许多实事。
然而,事已至此……
皇上忽然觉得头很疼。
张公公见状忙上前几步问:“陛下可是哪里不舒服?”
皇上摆手示意他走远点,重新睁开眼睛看着那份报告。
良久之后,皇上提笔在报告的下方写道——将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斩首处理。
由于冯宏和白泽葵早已贬为庶民发配边关,所以皇上下旨让他们两个直接在边关受刑,而方文东尚在吏部任吏部左侍郎(盲人歌谣案时他没参加,所以当时没被处置),皇上下令立即撤去他的职权并于三天内行刑。
当刑部尚书钟士卿看到皇上的批复后忙派人去请李元来。
他知道李元看到这个处置结果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备注1:禁子在旧时指在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也称狱卒。
。。。。。。。。。。。
亲们,更新来了。作者君上午在写新书的存稿,写着写着就忘了时间,更新晚了,很抱歉!下一更可能要到23:00。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不忍()
李元收到钟士卿的邀请后立即前往刑部。
钟士卿将李元拉进客厅,将门关上,道:“孔武立被执行死刑的事你想必也知道了。”
“嗯,在下当时就在刑场外边。”李元点头道。
他亲眼看到孔武立的父母拿着那个装了孔武立人头的袋子哭哭啼啼地从他的跟前走过。
看得出来,他们非常的伤心。
钟士卿拉李元坐下,接着道:“陛下批示了对冯宏、方文东和白泽葵的处置——全部斩首处理。”
这个批示钟士卿才刚接到,他猜测李元应该还没知道。
果然,李元听毕大为感动,含泪望向窗外的苍天道:“阿爹,当年陷害您的那三个人全部都被斩首处理了,您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他边说边流泪,样子颇是狼狈。
自从父母死后,他是第一次哭得这么凶,这么畅快的。
钟士卿笑了笑,给他倒了一杯茶。
等李元终于恢复了平静将脸转向钟士卿时后者说:“那么,接下来便到处理你以假身份参加科考的事了。”
提到这个事,两人的表情都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最坏的结果是被腰斩,李元不是不知道。
那天,由宫泽哲和云一亭等众多老臣在早朝时向皇上就此事做了请求,然而皇上并没有接纳大家的意见。
既然如此,那他要被腰斩的事就是不可更改的了。
李元不想死,他还那么年轻,连女人的嘴都没亲过,也还没有成家,他当然不甘心死。可是,自己当初的这个举动又确实触犯了法律,他对这个惩罚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估计不出三天自己可能就得面对这个事了。他打算明日上午约闻莹愫出来见一面。
不过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为何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做了批示,却迟迟没将他抓起来呢?
他并不知道原来是因为太子从中做了通融。
但他在和钟士卿这般交谈着时他隐约意识到了。
“假如真的腰斩,你有什么要嘱咐的么?或者还有什么人想要见一面的么?”钟士卿关切地问。
钟士卿很欣赏李元,所以很乐意为他尽绵薄之力。
李元摇了摇头。
“你京城里应该还有亲戚吧?”钟士卿问。
“有是有,但是关系很一般,再者,我现在这状况,并不想让他们看到。”李元说,目光有些黯然。
钟士卿叹气,为自己对此事的无能为力。
忽然,钟士卿想到了什么,拉住李元的手低声问:“你的妹妹……她的下落你去查过么?”
据钟士卿所知,在步寻案发生后朝廷派了人到大望河的下游去打听,都没听说有谁发现有漂流来的尸体。
因此,钟士卿大胆地猜测——李元的妹妹说不定还活着。而且,他发现李元从来不去查妹妹的下落。这一点更让他起疑。
李元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妹妹的身份被暴露,因此摇头道:“没有。我妹妹不懂水性,应该是没了。”
“可是下游并没有发现她的尸体,你不觉得应该去好好地查查吗?”钟士卿又道。
李元摇头道:“算了。就算她真的活了下来,在下也不希望她被他人知道。那对她毕竟很不利。”
“我明白,我只是想说——假如你真的很想找她,我这边愿意帮你的忙。”钟士卿微笑道。
“多谢你!可是不用了。”
钟士卿犹豫了一下,道:“那么,按照程序,我这边明日便要审问你了,你做好准备吧。”
其实皇上已经下了批示,三司只是象征地走一趟流程就可以了。
但是,钟士卿还是希望借此机会尽量拖延一下时间,看看事情还有没有转机。
“好。”李元点头。
“殿下那边为这件事也暗中使了不少劲,但是最终的判决权在陛下那里,他也没办法。”钟士卿看着李元说。
李元道:“在下知道,殿下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在下很感激他。”
钟士卿微笑。李元能这么想就好。
李元忽然想起太子今日上午派人给他秘密送来的信,信中太子表示等李元拿到三司会审的结果时就安排他秘密地逃亡西南那个小岛上的事,李元眼中的表情微微变了变。
假若他真的按照太子的安排逃走了,那么皇上势必会很快便想到这乃太子所为,届时太子免不得遭受重罚。那么,他不就连累了太子吗?
假若太子有个三长两短,闻莹愫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想到这,李元的心便隐隐发疼。
他们这个家已经破败了,他们兄妹两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好不容易在太子和一群好人的帮助下给父母翻了案,这些苦都熬过来了,他便希望妹妹能一直这般幸福安定地活下去。
再也没有什么比幸福和安定更让他们兄妹两向往的事了。
所以,李元决定今晚连同太子也一起约出来。
告别钟士卿后李元便回了住处,拿起笔给闻莹愫写信。
写完,他立即派人将信送走。
他所住的地方距离东宫并不是很远,因此他估算着太阳下山前闻莹愫就能收到这封信。
确实,闻莹愫在太阳下山前就收到信了。
那时太子还没有回来,她便边给未出世的小娃做布鞋边等。
太子回来时天已全黑,闻莹愫立即将李元写来的信给太子看了。
李元在信中表示自己此时就在距离东宫不远的杏花村茶馆里等他们。
太子立即带着闻莹愫赶往杏花村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