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众人皆没有异议,瑾王赵聿珣便出列对皇上说:“承蒙父皇将儿臣的禁足期减掉了一年半,儿臣既感激又惭愧,愿将功折罪,以谢圣恩。”
说罢又跪了下去。
皇上笑着说:“你有这份心朕很高兴,如今曣国要用人的地方很多,不愁没有你施展拳脚的地方。平身吧。”
赵聿珣这才起来,继续说道:“听说北疆的战事依然没有结束,儿臣愿意亲自出征北疆以支援兵部尚书郭大人,望父皇批准。”
北疆的战事要数曣国眼下最严峻紧迫的一件事了,赵聿珣在此危难之时请求去前线支援也确实是说得通的事,只是在场的人皆知赵聿珣心思深沉,只怕他这自动请缨的背后并非仅仅是为了立功这么简单,因此众人皆议论纷纷。
皇上听了赵聿珣这话后并没有马上表态,显然,他也在仔细地斟酌着。
在皇上看来,赵聿珣此人的居心如何还是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好做定论。即便赵聿珣是他的儿子,但他自问他对赵聿珣的了解是极其有限的。
他这几个儿子的心思都藏得很深,不是他能轻易了解的。当然,他的心思也同样很深,所以他的儿子们也猜不透他。
他们是相互防备又相互依存的,他们是最不像父子的父子。
在天家,政治上的权衡往往是大于亲情上的牵绊的。
这无奈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终其一生也难以逃脱。
一直冷静地观着和听着他们的太子终于缓缓出列道:“陛下,儿臣反对瑾王在此时支援北疆。”
皇上一愣,众臣也愕然。赵聿珣假装漫不经心朝赵聿梁看去。
这个哥哥显然是从他一出来就做好了对付他的打算了。他在心里哼了一声,静静地等着赵聿梁的下文。
皇上望向太子赵聿梁问:“太子为何反对?”
太子赵聿梁道:“眼下北疆的战事激烈,战况复杂,加上气候和地形的原因,只有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在那里撑得下来,如果瑾王此时赶去恐怕并不能帮得上什么忙反而给大队伍造成压力和拖累。”
赵聿珣微笑着接话道:“殿下的关心让臣弟感激不尽,只是臣弟这些年里都有积极锻炼身体,且也熟读地理书,对北疆那边的气候和地形是有所了解的。”
太子赵聿梁也笑着说:“这我也知道,不过北疆那边已有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这两位常胜将军在坐镇,实在不需要三弟这般积极掺和了,曣国需要用人的地方还多着呢。”
皇上笑着对众臣道:“众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啊?”
众臣皆不敢表态。
皇上便对太子道:“太子,那你认为瑾王去哪里立功比较适合?”
赵聿珣顿时一脸的紧张,忙朝皇上看去。
但见皇上目光炯炯地看着赵聿梁,眼睛里透着期待。
看得出来皇上是在乎太子的意见的。
太子赵聿梁淡定答道:“回父皇,从这个月开始直到八月份都是沿海沿河地区的洪水高发期,每年的这个时段朝廷都得派治水专员去协助赈灾的,若瑾王带领这批治水专员去赈灾的话倒是个很好的立功机会,而且还能助他了解各地的民情。”
众臣听了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云一亭和宫泽哲还出列表示支持太子的这个建议。
其他大臣见内阁首辅云一亭都出来说话了便也都纷纷出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从众臣的反应来看,支持太子的建议的人占了大多数。
皇上轻咳了一声,对赵聿珣说:“瑾王对他们的建议有异议吗?”
赵聿珣忙跪下道:“陛下,若论治水的经验儿臣是远远比不上殿下的,赈灾之事派他去显然比派儿臣去更适合。”
赵聿梁立即回应道:“你只是去协助指挥而已,你的背后还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治水专员在。”
皇上笑道:“对啊,有他们在你怕什么?”
赵聿珣一时间无言以对。
皇上随即道:“朕正式指派你于五月至八月间到各洪水灾区去赈灾。”
赵聿珣只好领命跪谢,心里却十分的不快。
下朝后,众大臣纷纷离开了太和殿。
赵聿珣看了看走在前面的赵聿梁,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
等着瞧,赵聿珣在心里恨恨道,转身去了皇贵妃那里。
云一亭快走几步跟上前面的宫泽哲,用低得不能再低的声音道:“殿下这一招真高,既避免了瑾王与郭茂在北疆勾结,又成功地将瑾王支开京城数月,让他没有机会在京城谋划事情。”
宫泽哲点头道:“嗯,殿下现在终于不像以前那般隐忍了,这是好事。”
“不过陛下看起来是已经完全宽恕了瑾王当年的罪行啊,这想必也会给殿下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云一亭道。
宫泽哲拍了拍云一亭的肩膀,道:“殿下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放心吧。”
云一亭笑。
宫泽哲这话他倒是认同的。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殿下这些年的历练是肯定可以对付得了瑾王的。”宫泽哲又笑着说。
云一亭却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未必,殿下为人太过正直、宽仁,若对方使的是阴招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对付得了了,而瑾王恰恰就最擅长……”
宫泽哲当即明白了他的话,道:“是啊,小人防不胜防,日后我们就擦亮眼睛帮殿下盯着这个人吧。”
云一亭点头。
。。。。。。。。。。。。。。。。。。。。。。。。。
亲们,一更来了,二更大约在18:00。求订阅、月票和推荐票。(。)
第三百四十五章 瑾王的打算()
下完早朝后瑾王赵聿珣便直接去了皇贵妃的住处。
阔别一年半,母子两本应该是有许多话可说的,但他们见面后的话却少得可怜。
其实并非无话可说,只是他们似乎再也不敢说那些不经权衡的话了。然而有些话一旦经过反复权衡后又觉得不说比说还要好,于是他们把许多话都压在了心里。
皇贵妃忽然觉得坐在自己眼前的儿子是如此的陌生,心里不免有几分失落。
他变了,变成一个她不懂的人了。以前,即便他有些想法她无法理解,但他的大致心思她还是知道的。
但现在不是了,她发现她根本摸不着他的心思了,她一点也不懂他了。
他在她的面前巧妙地关起了心门。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除了还是他的娘亲之外便什么也不是了。
孩子长大后就不属于自己的了,皇贵妃对自己说。
身为父母,当孩子不再表现出需要父母时父母就应该得体地退出,这或许便是相互的成全与尊重吧。
即便当父母的再不舍,也应该明白当孩子对这世界拥有自己的判断时父母就不应再强行地做孩子生命的主宰了。
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即便做父母的永远也没法放心,但依然得表现出信任来。
皇贵妃慢慢地想通了,心里便不怎么难过了,她给赵聿珣的茶杯续了茶,温声道:“我的贴身宫女青莲你是认识的,不知你对她的印象如何?”
赵聿珣马上明白了皇贵妃的意思,脸上微微一红,随即道:“是个聪明伶俐、知谋善断又美丽可爱的姑娘。”
“你喜欢她吗?”皇贵妃问。
赵聿珣的脸上又是一红。
实在话,他这十八年里虽然在梦里无数次梦见过女人,也曾无数次渴望过女人的接近,可他却并没有真的和哪个女子发生过实际性的那种关系。
他没有也不敢告诉任何人——他心里最爱的就是坐在他眼前的这个人,他的娘亲。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他早就知道,可他没有办法将这种想法从心里根除掉。
他很清楚,除非是自己遇到了一个能完全取代掉皇贵妃的人选,否则他的心里永远都没有办法将心目中这最理想的妻子形象给变换掉。
“怎么说呢。”赵聿珣挠了挠头,他实在有些难以下决定。
青莲是挺讨喜的一个女孩,他承认,可她对他不具备像皇贵妃对他所具备的那种女性魅力。
他喜欢的是皇贵妃这种风情万种的女子。
有时候他静下心来想时不禁为皇贵妃而不甘——明明这般风情万种,才华也不输宫里的大部分妃嫔,为何皇上还是会移情别恋呢?
他总觉得若论女人味的话全皇宫里除了敬庄皇后之外没有谁能比得过皇贵妃的。如今皇上竟然迷上了风韵和女人味都远远比不上敬庄皇后和皇贵妃的张昭仪,这不禁让他觉得皇上的品味下降了。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什么难决定的?”皇贵妃轻声责备道。
“孩儿当然也是喜欢青莲的,只是不算是很深的喜欢。”赵聿珣答道。
皇贵妃笑了,望着他说:“那就够了,反正你以后还要娶妻的。”
“母亲是想把她许配给孩儿?”赵聿珣问。
皇贵妃点头道:“正是,我看这丫头颇聪明伶俐,又有些政治头脑,跟在你身边说不定会对你有帮助。”
“好,只是这事恐怕还得问问陛下吧?”
“只要你答应就好办了,陛下那边我明天就给你请示去。”
“好,那就多谢母亲了。”
皇贵妃顿时眉开眼笑,拍着赵聿珣的手背说:“母子之间这么客气作甚?我现在就跟青莲讲讲这件事。”
说罢,皇贵妃便让守护在外间的青莲进来。
由于先前皇贵妃就曾跟青莲提过这件事,所以在听得皇贵妃说这件事时她没有再作过多的犹豫,听毕便含羞道:“奴婢没有意见,一切但凭贵妃娘娘做主。”
说这话时青莲朝赵聿珣悄悄地看了一眼。
不想赵聿珣正好也抬眼朝她看去。
两人的目光便猛地撞上了。
这一对视,赵聿珣瞬间愣住。
一年半没见,这青莲竟然比先前显得有味道多了。
赵聿珣心头微颤,忙将目光收了回来。
“那我明天就去跟陛下说。”皇贵妃笑着说。
“好,多谢贵妃娘娘的抬爱。”青莲忙说。
正说话间外头有一宫女进来道:“张公公来了。”
三人同时一惊。
张公公乃皇上身边的公公,他来的话就应该是陛下那边有什么事了。
青莲忙退至皇贵妃的身后。
张公公走得很快,三步并两步地便来到了他们的跟前,笑着对皇贵妃和赵聿珣说:“陛下有请两位,两位请现在就到英华殿去吧。”
皇贵妃和赵聿珣立即往英华殿去。
待皇贵妃与赵聿珣坐定,皇上便说:“珣儿,你今年已十八岁,可以考虑娶妻开枝散叶了。”
“是。”赵聿珣忙点头道。
“你心里可有喜欢的?”皇上问。
赵聿珣沉思了将近半刻钟后答道:“儿臣曾与兵部尚书的二女儿有过两面之缘,对她的印象还不错,不知她现在是否定了人家。”
皇上立即和皇贵妃对视了一眼。
皇贵妃忙说:“去年还没听说她有定人家的,今年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可以派人去了解了解。”
皇上忙摆手道:“这事朕再考虑考虑,等朕考虑好了再说吧。”
兵部尚书郭茂是个什么样的人皇上的心里是清楚的,如果郭茂的儿女与天家有了亲戚关系势必会进一步加强郭茂的势力,这就值得皇上警惕了。
见皇上还要考虑,皇贵妃和赵聿珣就有些着急了。
皇贵妃忙说:“只是先去了解一下对方是否有婚约而已,结果会怎样还不知的呢,望陛下准许,了解了之后就算如何我们也心甘的。”
赵聿珣也忙说:“是的,儿臣只是想先了解一下她的情况,至于娶不娶的事都全由陛下做主,儿臣断不敢说半个不字。”
。。。。。。。。。。。。
亲们,二更来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瑾王哭了()
在说这话时瑾王赵聿珣朝皇贵妃笑了一下。
母子连心,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就默契起来了。
皇上静静地看着他们,目光中带着探究,脸上的表情深不可测。
他们的心思他是懂的,他也在转着心思呢。
好一会儿之后皇上对张公公说:“你派人去跟户部主事了解一下,速去速回。”
户部主事乃兵部尚书郭茂的侄子,他对郭茂家的事比较清楚。而户部又在皇城之内,所以可以很快获得消息。
显然,皇上没有直接派人到郭府去问的原因是他并不想马上给皇贵妃和赵聿珣一个明确的答复。
关于赵聿珣的这个请求他还是要细加考虑的。
既然皇上愿意派人去问,这在皇贵妃和赵聿珣看来就已经是有三分之一的机会了,因此两人忙向皇上跪谢。
在等待消息的当儿皇贵妃对皇上说:“陛下,妾的身边有位宫女叫青莲,和瑾王同龄,读过一些书,为人聪明乖巧又善解人意,妾很喜欢她,想将她许给瑾王做妾,特请陛下批准。”
皇上便问:“就是平日里一直跟在你身边的,鹅蛋脸,眼睛大大的那个?”
“正是。”皇贵妃忙答道。
皇上的手摩挲着茶杯,并没有马上表态。
皇贵妃又和赵聿珣交换了一个眼神。
赵聿珣便朝皇上跪下道:“陛下,儿臣对她早有意,有心想将她纳到身边来,望陛下成全。”
皇上终于缓缓开口道:“既是喜欢,那就纳了吧。你还有四天就要前往水灾现场了,是想在去之前与她举行成亲礼还是回来再举行?”
赵聿珣忙说:“去之前举行吧。”
皇上点头,命人将此事记录在谱子上。
这头才刚将此事记录在谱,那头张公公派去的人便回来了,向皇上汇报道:“兵部尚书郭大人的二女儿尚没有订婚。”
赵聿珣听了不禁精神一振,笑着说:“这太好了。”
皇上的表情却很复杂,他揉了揉额头,道:“这事待你赈灾回来后再做决定。朕有点累了,你们先退下吧。”
赵聿珣忙说:“陛下,郭家二小姐已到适婚年纪,如果我们不早点定下的话恐怕……”
皇上再也忍不住,冷声喝道:“你别得寸进尺。”
赵聿珣忙低头道:“儿臣不敢。”
“这事朕自有主张,退下吧。”皇上不耐烦地说。
皇贵妃和赵聿珣只好怏怏地退下。
在前往皇贵妃的住处的路上时皇贵妃问赵聿珣:“你真的喜欢郭家二小姐?”
赵聿珣想了一下方淡淡点头。
皇贵妃笑道:“万一陛下不同意你娶她呢?”
“我会尽量争取的,望母亲也多在陛下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这你不说我也会,只是……”
赵聿珣心头一惊,忙侧头望着皇贵妃问:“只是什么?”
“兵部尚书这人十分之复杂,我们跟他扯上关系是好是坏还真不好说。”皇贵妃不无担忧地说。
“现在,放眼曣国的文武百官最有势力又最有能耐的就是他了,我们不和他扯上关系还和谁?”赵聿珣放低声音说道。
皇贵妃望着他低声问:“那么,你并非真的很喜欢郭家二小姐是吗?”
赵聿珣淡淡笑道:“爱不爱都是次要的,母亲,经过这么多事后我对爱情看得很淡了。”
“你心里还是忘不了冯玉姑娘。”皇贵妃感慨道。
冯玉乃前吏部尚书冯宏的女儿,长相与皇贵妃十分之相像,因而赵聿珣当年与她一见钟情。两人曾有婚约,但因盲人歌谣事件的缘故皇上将他们的亲事给取消了。
瑾王赵聿珣在被禁足的初期也曾恨过皇上,但后来慢慢地又不恨了,只是,这种恨其实并没有从他的心里消除,不过是转变成了对王位的疯狂渴望而已。
听得皇贵妃这话后赵聿珣的眼眶微微泛红,感慨地说:“是,我的心里依然还有她,可是……还是别说了。”
“你既然有心事那就说出来吧,我又不是外人。”皇贵妃忙拉过他的手说。
“真的没什么事了。”
“我不信,你有没有心事我难道看不出来?”
赵聿珣终于忍不住问:“母亲,她……定亲了吗?”
“就在你禁足不到三个月时就定亲了,然后在当年秋天出嫁,听说是不太愿意嫁给男方,所以得知定亲的消息后还曾断食抗议过呢。”
“是我害了她。”赵聿珣的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
“或许你们有缘无分吧。如今她已嫁作他人妇,你就不要再想太多了。”
“她嫁的是谁?”
“吏部主事方闻健。”皇贵妃答道。
方闻健当年乃冯宏的部下,是冯宏挺器重的一个年轻人,两家人也常有走动。
冯玉嫁给他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只是,她不喜欢方闻健。
赵聿珣又想起自己曾经和冯玉的那几次见面以及两人曾说的那些花前月下之话,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她既然不喜欢方闻健,那想必她婚后过得也不太幸福。
赵聿珣一想到这些就肝肠寸断,悔恨交加。
可是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
“是我害了她啊。”赵聿珣再次说,眼泪如潮水般夺眶而出。
皇贵妃忙递给他一条手绢,轻声道:“方才是谁说已经对爱情看淡了的?现在又在这里哭。”
赵聿珣没有做声,只管边走边擦眼泪。
皇贵妃叹道:“想不到你也会为一个女人这般伤心。”
在这之前她极少看见赵聿珣为谁流过眼泪。
……………。
赵聿珣求娶郭茂二女儿的事很快便被张公公秘密递话给了敬庄皇后,敬庄皇后当即派人去请太子赵聿梁来商讨此事。
听了敬庄皇后的讲述后赵聿梁很坚决地说:“断不能让他娶了郭茂的二女儿。”
敬庄皇后也是这个意思,便说:“那我们得马上去阻止才好。”
“孩儿现在就去跟陛下说。”赵聿梁起身道。
“我也去。”敬庄皇后也立即起身。
“不用,儿臣一个人去说就好。”太子赵聿梁忙说,又补充道:“儿臣不想母后卷入这件事。”
若是被皇贵妃知道敬庄皇后有出面阻止此事的话日后肯定又会跟敬庄皇后斗起来的,他实在不想敬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