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眉头一挑,看向朱由检道:“皇兄的意见呢?”

    朱由检听着周应秋的话,见他没有扩大,也没有挑拨离间的意思,心里稍宽,看着朱栩道:“皇上,如今要士子公布财产,古之未有先例,恐引起士子不满,且要地方官府核实,耗时长久,难免发生徇私舞弊之事。南方人文斐翠,本就有所不平,再次压缩名额,南方诸省定会不平,与朝廷不睦。”

    大明南北的文化有差异,北方文气弱,中第少,南方文风盛,士子多,为了平衡,以前搞出了‘南六北四’,现在又进一步压缩,南方定然会不满,甚至不忿。

    曾经出现过进士及第的全是南方人,南方在科举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是万万不愿意放弃这种优势的,更何况,天下官员中,南方是最多的,尤其是最大的朋党东林党!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思飞转。

    朱由检的话,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立场,代表了天下大部分的士子,因为大部分士子都是南方人。

    可越是这样,越需要解决的办法。

    过了一阵,他抬头看向周应秋,道:“说说明年。”

    朱由检眉头一皱,忍着没有打断。

    周应秋早有准备,躬身道:“皇上,吏部有了个草案。在各个布政司,可设立有朝廷批准的书院,分成三等,县府省,层层考核选拔,最终在每个省完成学业的士子,可进京参考,中第之后,再入皇家政院,结业后,方可由吏部安排入仕。”

    “这只是大致想法,其中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关于税赋,廪膳,年龄等,都有待细定。还有就是今年的武举,臣还在与同僚细细推敲。”

    “臣计划,召集各地知府,知州,进京,进入皇家政院进行考核,若是考核不过,将进行惩处,若是优异,可加以提拔重用。”

    “这些臣都与文昭阁商议过,王爷……有诸多迟疑之处。”

    朱由检默默的听着,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即便不是朱栩的授意,他肯定也是早就知情。

    这样的变动,前所未有,科举之事,关乎太大,说是‘国本’一点都不为过,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万难答应的。

    朱栩见朱由检不说话,也能明白他的心思,科举重大,不亚于裁撤南/京,甚至影响更大,不止是朱由检要慎重,满朝文武,哪怕是朱栩的人,也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在朱栩看来,大明人才济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人才断层之类。他要做的,也不是简简单单为了选士,如同设置三司衙门,除了分权,还有打击遏制腐败,提高行政效率等原因。改革科举,朱栩是想要打破富人垄断,普及教育,削弱现有的官商集团等。

    朱由检没有说话,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抗议。

    朱栩手指在桌面敲着,说服朱由检,非常重要。他需要朱由检去说服东林党,消减反对声,至少,不能让天下士子来反对他这个皇帝。

    “皇兄,”

    朱栩抬头看向朱由检,目光坚定的道:“科举改革,势在必行,朕意已决。今年的科举,朕不再插手,全权交给皇兄来处理。”

    朱由检眉头紧拧,听得出这是朱栩的让步,可涉及到朱家的万年基业,他还是不能妥协,却也清楚不能硬顶,沉色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臣认为,当开廷议商讨。”

    朱栩端起茶杯,神色冷淡,语气中有了压迫,道:“皇兄,你认为,廷议能拦得住朕?”

    朱由检脸角动了动,眉宇间有了凝色。

    他醒悟,六部九卿,都察院,大理寺,顺天府,凡是有资格上朝的,大部分都是朱栩的人,真要是开了廷议,也根本拦不住他。

    朱由检还是不甘心,心里出现了一点慌乱,微低头道:“皇上,臣……议缓行。”

    朱栩见朱由检还是不肯答应,默默的喝了口茶,抬起头,语气冷冽的道:“皇兄,除了今年,日后每年的科考都由文昭阁派人主持。你回去之后,写一道奏本上来,若是皇兄下不了笔,朕就换一个人来写!”

    朱由检脸色微变,朱栩的‘换一个人来写’,可不是字面的意思,背后的言简意赅,就是要换了他这个总理大臣!

    朱由检内心剧烈挣扎起来,有愤怒,有不甘愿,却又十分理智的压抑着。

    他很清楚,朱栩已然决断,他难以劝说。可科举事关天下士子,乃是大明的根基,决不能妄动!

    大明朝号称‘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空话,尤其是到了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力量,足以左右皇朝更迭,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以外廷胜利告终就是鲜明的例子!

    朱由检心里有着迫切的念头,他不能让朱栩继续‘折腾’,继续挑战‘国本’,他必须要遏制朱栩!

    朱由检狠狠咬牙,脸庞抽搐的生疼,强压心底的各种怨愤,拧着眉头看着朱栩,忽然气势一变,有些恭敬的道:“皇上,臣请调袁崇焕驻扎遵/化。”

    朱栩眉头动了动,遵/化到山海关的距离,还没有到京城的近,它是夹在喜/峰/口与蓟/州之间。

    不过旋即他就道“准!”

    朱由检生性谨慎,这次也是被朱栩给逼的,心里的怨气稍稍出了些,便站起来道:“臣告退。”

    朱栩微笑点头。

    朱由检出了景阳宫,假装平静的脸色,终于变的铁青,乘着守卫不在意,在墙角狠狠的踢着揣着,咬牙切齿的嘀咕许久才整理衣服,沉着脸走向文昭阁。

    偏房内,朱栩也长吐一口气,朱由检要是真不妥协,他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入主文昭阁,这件事,多半只能拖着。

    周应秋见皇帝压服了信王,也没有意外,继续说道:“皇上,一旦各地书院建立,臣议以这些书院的生员逐渐替代各地衙门人员,每个官位都设定要求,比如,知府,必须要有通过皇家政院考核,知县必须要通过省书院的考核……”

    朱栩听着,神色渐渐就变了,这不就是变相的‘文凭’吗?

    他是深受其害的,连忙道:“除了这个,察举,征辟也很重要,要丰富举士渠道,量才委用。”

    周应秋倒是没有意外,道:“是,对于各级生员,臣也议议定了考核纲目,品性,财产等等,每次升院都会公开一段时间,准许举告……”

    朱栩不时的颌首,他要改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现在还远远不够,不过,事情终归不是一蹴而就,还得慢慢来。

    听了好一阵子,朱栩也了然,这些都是照着他的意思整理出来的,只是大概,详细的步骤与细节,还得进行一步步的推敲,完善。

    周应秋说完了这些,看着朱栩又道“皇上,臣斗胆问一句,科举之后,皇上是否就要清丈天下田亩?”

    朱栩知道这位是聪明人,六部尚书中,属他最是聪明,微微一笑,道:“你倒是看的透彻,不过,接连的变革太过急切,影响过大,还得慢慢来,先从山/东,山/西,陕/西,几省开始。”

    第二更,求票,求订阅,求打赏,求收藏~

第三百七十五章 集权、叛变() 
科举的重要性,是一个王朝的一大支柱,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那一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这场改革,势必会惊起滔天波澜!

    还好有信王在。

    朱栩现在深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一边无声无息的消除他‘任性皇帝’的帽子,一边不断的推动着他的既定计划。

    朱由检回到文昭阁,坐在班房内,沉着脸,盯着桌子,双拳握的紧紧,发出咯咯响动。

    从改军,废除内阁,打压东林,改盐政,亲征辽东,收缴宗室田亩、私产,撤南/京,桩桩件件,哪一个都涉及到大明‘国本’!

    在朱由检眼里,身为皇帝的朱栩,竟然天天想着挖大明的根基,要毁了太祖打下的基业,他越来越难以忍受!

    尤其是今天,朱栩居然将主意打到了科举上!

    这科举涉及到天下万千士子,每一个读书人,甚至是每一个人!

    他坐在那,腰杆挺直,双目里尽是愤怒之色。

    “遏制!遏制!”

    他低吼着,咆哮着。

    钱龙锡,施鳯来等人都在外面,隐约听到朱由检的声音,每一个都默然无语。

    他们与朱由检熟悉了,也渐渐的了解这位王爷的性格。性情隐忍,万事藏于心,越来越难以捉摸。

    半晌之后,朱由检走出来,面色平静,看了眼不远处众人聚集过来的目光,道:“召集文昭阁所有人,温体仁也叫来。”

    钱龙锡看着朱由检毫无笑容的脸色,心知是又出事了,连忙安排人传令。

    文昭阁这次坐的满满当当,前后放了三排椅子,从钱龙锡,施鳯来,到周延儒,温体仁,再到范景文等人,近有二十多人。

    朱由检坐在那,目光如剑,扫过众人,漠然开口道:“皇上有意修改科举制,改设书院,分层次考核,然后京考,统一由文昭阁与吏部署理,排除礼部。”

    周延儒一听就脸色一变,沉声道:“王爷不可!”

    朱由检面上不变,淡淡道:“周大人是什么意见?”

    周延儒也有些后悔抢先说话,迟疑着道:“王爷,科举涉及太多,贸然改动,怕是会引起巨大反弹,得不偿失。”

    周延儒的话很含蓄,实则上,封建王朝施行科举千年,自有一套体系,要想打破,不知道要损害多少人的利益,尤其是官僚集团,这是他们控制朝政的重要手段,岂可就这么失去。

    别说文昭阁了,就是景阳宫,也不会贸然去动。

    文昭阁安静的可怕,没有人再说话。

    这件事太大,稍一不慎,传了出去,就会遭到整个士林的‘追杀’。

    朱由检对眼前的这帮人失望透顶,脸上越发的淡漠,看向温体仁道:“温大人,你怎么看?”

    温体仁知道自己失宠了,肥胖的脸上一如往常,沉吟一声,道:“王爷,此番改革,当以礼部,翰林院为主。”

    朱由检微怔,旋即皱眉道:“还是推卸责任?”

    文昭阁内的人都是神色微动,眼神尴尬一闪。

    温体仁倒是不受影响,继续道平静的:“王爷,科举乃是礼部的职责,还涉及翰林院,贡院,提督学政等,想要改制,必须要先从他们开始。”

    朱由检看着温体仁,眼神动了动,没有说话。

    对于这件事,其他人的态度大部分都是默然,不想去碰,这是一个危险区,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朱由检对这群人越发的不满,暗吸口气,抬头看向温体仁道:“温大人乃是礼部侍郎,此番改制,还需大人大力协助。”

    温体仁神色不变,躬身道:“下官义不容辞。”

    朱由检也知道商议不出什么,一挥手道“好了,这件事严令不得外传,更不得提及景阳宫!都散了吧。”

    钱龙锡等人也清楚信王需要时间来想清楚,都应了一声便散了。

    范景文坐回桌前,看着朱由检走回班房的背影,稍稍一想,提起笔,打算给叶向高写信。

    温体仁走出了文昭阁,小眼睛眨动,光芒闪烁,迈步向宫外走去。

    朱由检站在班房内,推开窗户,望着外面,眉宇间尽是烦扰愁绪。

    王承恩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双耳间隐现的白发,走过来,轻声道:“王爷,还请保重身体。”

    朱由检望着外面巍峨的宫殿,默然一叹,道:“整个大明也找不出一个忠心为国的,每个人都有私心,都清楚的摆在本王面前,没一个可以信任的……”

    王承恩听着朱由检的话,没有出声。

    要是说对文昭阁最为清楚的,也就是他这个一直冷眼旁观的大宦官了。

    “走吧。”

    朱由检又叹了口气,转过身就要出门。

    王承恩跟在朱由检身后,道:“王爷,这是要出哪里?”

    朱由检眉宇间越发沉凝,漠然道“去见赵南星,杨涟,没有他们的帮忙,本王也做不了事。”

    王承恩知道朱由检一直都觉得束手束脚,上面受制于皇帝,下面受制于六部,哪怕是东林党,他也只能上门求着办事。

    王承恩只是一个家奴,并不能多说什么,只能安静的跟在身边。

    消息一出,自然是一片哗然。

    几乎是在半个时辰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凡是读书人都知道了,文昭阁的信王企图要改革千年以来的科举制,汹涌如潮汐般的一股巨浪在京城掀起,然后向京城之外,四处八方的飞速蔓延。

    有信王挡在前面,周应秋暗辅,朱栩丝毫不担心,任由外面议论纷纷,谣言满天飞。

    两天后,平台。

    朱栩坐在那,鲁王恭敬的站在朱栩身前,心里甚至有着一丝忐忑。

    外人不清楚宫外那些流言,他可清楚,信王绝对没有魄力改革科举制,更没有那个能力!

    “放松,放松。”朱栩看着鲁王紧绷的身体,笑着道:“没什么大事。”

    鲁王微微躬身,越发的担忧了。

    朱栩喝了杯凉茶,没理会鲁王的神色,一只手缓慢的拍打着腿,道:“靖王过几日就要回京了,朕对他这一趟很满意。是朕以前对宗室有些偏见,行为偏激了一点。”

    鲁王抬头看了眼朱栩,然后躬身更低。

    皇帝在你面前检讨,绝对不是要跟你道歉,多半是有求于你,或者说,有艰难的任务给你。

    鲁王深知这个道理。

    朱栩很清楚,这位鲁王也不是简单的人,以一种很缓和的语气笑道:“平王皇叔多次在朕面前说鲁王能力非常强,在督政院帮了他不少忙。”

    鲁王没有说话,套话越长,就表示事情越严重。

    朱栩绕了几句,也到了主题,道:“山/东巡抚李精白上奏,山/东布政司,按察司,济/南府多有不法,只是他多有掣肘,难以成事,奏请朝廷再派钦差,严厉查处。”

    鲁王终于明白朱栩的意思,想着靖王在南直隶提拔了一大波人,如今在宗室威望甚隆,心里也有些意动,强忍着没有说话。

    朱栩也没有说话,又端起茶杯,轻轻啜了口。

    山/东相对其他布政司来说,非常的小,只辖有六个府,并且离京城很近,想要处置也并不难。只是不同于江/苏,这个是真正的裁撤三司,改巡抚制,会对其他布政司有着极其大的影响,反弹声会大增。

    不过,朱栩现在需要集权,需要整合大明的所有力量,应对迫在眉睫的天灾。

    朱栩给了鲁王一阵无声的压力,继续说道:“你到了山/东,朕就会将布政司,按察司的一干官员都调走,刑部,大理寺也都会派人配合。另外,山/东总督阎鸣泰,卢象升的龙骧军,你紧急时刻也可以调动。有其他需要,你可以跟朕说。”

    鲁王听着就有些激动,有这样的权势,整个山/东就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自然,这是在朱栩允许的范围内。

    “回皇上,”

    鲁王强自压着激动,表面上很平静的道:“臣需要几个帮手,望皇上准允。”

    朱栩一摆手,大气的道“嗯,你拟个请旨的奏本就是,还有吗?”

    鲁王想了想,眉头皱了又皱,认真的看着朱栩道:“皇上,臣……请发还鲁王府。”

    朱栩双眼一眯,旋即笑道:“你乃是钦差,这点要求,朕许了。”

    鲁王这也是冒着风险试探的,见朱栩这么痛快的答应,心里反而又沉了一分。

    山/东这一趟,怕是远没有皇帝说的只是查处贪污那么简单。

    一来由不得他拒绝,二来他也不想拒绝。他抬手沉声道:“臣谢皇上,臣定不辱使命!”

    朱栩站起来,背着手道“嗯,去吧,给朕写一道详细的奏本,朕要知道你想怎么做。”

    鲁王应声,出了宫,便埋头写奏本,同时开始密会一些人。

    第二天一大早,鲁王的奏本就到了司礼监。

    朱栩一边翻着,一边暗笑。

    这位鲁王倒是不同于靖王,他想的是‘潜行’,先无声的到山/东,然后悄然调查,拿到证据,一击致命。

    “也好。”

    朱栩眯着眼,笑的有些诡异。

    边上的曹化淳神色动了动,他从朱栩的表情就知道,事情绝对不会向着鲁王希望的方向发展的。

    “皇上,这是今天的奏本。”刘时敏从侧门走进来,身后跟着五个小太监,每一个都端着盘子,盘子满满当当都是奏本。

    朱栩神色讶异,道:“今天怎么这么多?”

    刘时敏躬身,道:“皇上,大部分,是弹劾信王,要求罢免他总理大臣的。”

    朱栩顿时就暗感庆幸,要是没有信王,他该怎么办?

    想了想,他笑道“这就不必再给文昭阁了,你们司礼监处置吧。”

    刘时敏点头,又递过一道奏本,道:“皇上,这是今年武举的名单。”

    朱栩伸手接过来,打开翻了起来。

    明朝也是重文抑武,所谓的武举,早就沦为形式,但凡统领兵马,几乎都是文人,甚少有破例。

    这自然不是朱栩想要的,他翻开看着。

    人名,籍贯,履历,举荐人,每一个人都写的清清楚楚。

    朱栩看着,并没有熟悉的人名,倒是其中一个,引起了他的主意。

    彭明扬,原是一个捕头,得了襄/阳知府樊一蘅的举荐。

    这位樊一蘅朱栩隐约有印象,他举荐的人,应该有些本事。

    “这个人记下,到时候朕要见见。”朱栩将奏本递给刘时敏,在那名字上指了指。

    刘时敏看了眼,应声表示记下。

    朱栩翻着奏本,各地的都在表示灾情加重,粮食减产,民乱迭起。

    朱栩轻叹一声,自语道:“再等等,都再等等……”

    朱栩话音未落,右侧门一个内侍匆匆跑进来,在曹化淳耳边低语了几句。

    曹化淳脸色微变,挥了挥手,走到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建奴讨伐察哈尔,大胜,林丹汗据说逃走了,不知去向。”

    朱栩摇了摇,这才多久,一个回合只怕都没有,这林丹汗就败了。

    朱栩抬头望着外面,沉吟一声,道“建奴那边怎么想的?”

    曹化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