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只锦鲤来入梦-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他起来了没有?”

    小蓉轻轻摇了摇头:“他一直都未曾出过房门。”

    锦鲤咬了咬嘴唇:“不行,我得去看看他。”

    她在肖投茗房门前站了片刻,终于轻轻推开房门。

    圆桌上的菜仍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锦鲤探头看向里间,肖投茗半倚半靠地躺在床上,任凭锦鲤走近也无动于衷。他那双以往清亮的眼睛变得十分迷茫。

    锦鲤叹了口气,低下头,看见床脚不远处的凳子上搭着一套脏兮兮的衣服,上面全是干涸的血迹。那些暗红色的污血痕迹让锦鲤心里一揪:“这衣服……怎么没让他们帮你拿去洗?”

    隔了半响,肖投茗才应道:“衣服被刮烂了,补都不好补,没法穿了。”

    “哦……”锦鲤点点头,“那还放着?干嘛不扔了。”

    肖投茗靠着床柱,闭上双眼,轻声道:“……不舍得。这套衣服是我娘特意给我缝的。她死的时候我还没成年,她就揣测着我的身量做。十几天前出发的时候,我把它从柜子里拿出来穿上,发现大小胖瘦都正好合适。”

    锦鲤愣住了,她轻轻走到肖投茗跟前,也在床沿坐下,望着肖投茗苍白憔悴的面容,嘴张了几下,却说不出话来。

    肖投茗苦笑一声:“那时候我娘已经病得不轻了。可她不肯休息,硬撑着坐在床上,抱着一堆衣料,幻想我成年时的样子,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她说,娘不能看着你中状元了,到时候,你就穿着这套衣服去考试,去看榜,让它替我陪着你吧,这衣服是我做的,到时候我也能泉下有知。

    ……可我现在,不但考不上,连衣服都毁了。”肖投茗紧握双拳,指尖深深扣紧自己掌心。他的双手冰冷,心里却有如经历着重锤和烈焰,难受极了。

    锦鲤伸出小手,覆在他的拳头上,柔柔地、缓缓地掰开他的拳头。

    肖投茗掌心清晰可见一连串月牙形渗血的指甲印子。

    “疼不疼啊?”锦鲤轻声问道。

    锦鲤的手软软的,暖暖的,此刻正紧紧捏着肖投茗的手指,以防他再用力扣手心。

    融融暖意传递过来,肖投茗不由身子一动,睁开眼睛,迎上锦鲤的目光:“……我……我心里苦。”

    两个人静静对望。经过一夜一日的苦熬,肖投茗下颌已生出许多细小的胡茬,他面色苍白,眼眶泛红,形容枯槁。而锦鲤什么都没有说,往日活泼的大眼睛此刻严肃下来,目光水盈盈、沉甸甸的,似乎能一直望到人心底去。

    肖投茗有些承受不住她的目光,低下头:“不关你的事情。你已帮了我很多。是我自己不争气,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不待他说完,锦鲤突然跳起来,叉着腰,气势汹汹地打断他:“够了!什么扶不起来的阿斗?受到挫折就整天躺在床上长吁短叹?我认识的小透明可不是那样的人。”

    肖投茗被她突然扬起来的语调震慑,怔怔不语。

    锦鲤继续说下去:“我认识的小透明,失败了那么多次,但依然不放弃希望;我认识的小透明,从未出过远门,独自背上个竹筐就敢闯京城,面对神童吴仁贤等公子哥儿毫不示弱,绝不会妄自菲薄;我认识的小透明,他曾经对一条小鱼说,别看你现在运气不好,困境重重,但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我也要靠自己努力。等有朝一日,一跃龙门,那就不一样了。”她说道此处,眼神冷冷地睥睨着肖投茗,仿佛在说,那才是我认识的肖投茗,你是什么人?

    在锦鲤鄙夷的目光下,肖投茗唇边渐渐涌起苦涩的笑意。他被狠狠打击到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

    他神色复杂地望着锦鲤。缓缓游离手心的小鱼,同吴仁贤几次比试时周围高低不绝的赞叹,父母殷切的希望,还有爷爷死不瞑目的眼神,这些情景悉数浮现在肖投茗眼前。难道自己能这么轻易的被打倒?明明已经失败了十次,自己都爬起来了,现在只不过是重复爬起来的那个动作,难道自己都做不到?

    他有如醍醐灌顶,心中越来越澄明,眼神越来越清亮,他的面部也逐渐柔和松缓,唇边渐渐轻轻勾起:“大不了就是再考一次喽。反正我已经考了这么多次,再多等一年也没什么。你也还未用过晚饭吧?扶我起来,我们一起吃点东西吧。”

    锦鲤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才对嘛!”她豪气万丈地一挥手,一把拍在肖投茗腿上:“好样儿的!”

    肖投茗一声嚎叫,栽倒在床榻之上,抱着腿不住翻滚,两行清泪顺着脸颊缓缓流下,他再一次语带哽咽:“你你你,你怎么能打我伤口!”

    锦鲤吐吐舌头,为自己的粗犷而羞愧,脚底像抹油一样,飞速从肖投茗屋中逃离,留下满脸悲愤的肖投茗独自咬牙忍痛。

    傍晚凉风习习,一个小厮应小王爷所差,将今天新为锦鲤购置的十几件红白衣裙送来,并说道:“小王爷还让我捎句话。今天晚上如薇姑娘有表演,送了请帖过来。你们两个都有伤在身,多有不便,小王爷就自个儿去捧场了。晚上想吃什么吩咐厨房就是,只有一样,生冷辛辣、油腻荤腥、重口调味,这些一概要忌口。”

    锦鲤瞬间哭丧着脸,说不出话来。

    待那小厮走之后,锦鲤憋着嘴,又冲小蓉磨了半天,最后小蓉终于点头同意,转身去了厨房。

    锦鲤兴高采烈地拉肖投茗在听荷小居临荷花塘的一侧的凉亭里坐下。

    不多时,几个侍女端着各色菜式过来,将菜依次摆在锦鲤和肖投茗面前。

    一眼望去,菜色依然那么平淡。肖投茗叹了口气,提起筷子,索然无味地准备开饭。

    锦鲤按住他手腕:“再等一等。”

    端菜来的几位侍女纷纷退下,过了一会儿,小蓉端着个托盘,步履稳稳地走过来。托盘上面摆着个小碗,盖着盖子,看不出里面是什么。

    锦鲤伸长脖子,遥望着小蓉,眼神中包含着期盼和询问。

    迎着锦鲤的目光,小蓉忍俊不禁地点了下头。

    锦鲤立即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调整桌上的菜盘,最中央的位置空出来。小蓉将小碗摆放在中央。

    “里面是什么美味佳肴?”肖投茗忍不住问道。

    锦鲤笑呵呵地站起来,伸手按在盖子上想要掀开。小蓉出言阻止时已经晚了,锦鲤被烫得一缩手,冲手指尖猛吹。

    看到这一幕,肖投茗不由想起林间给锦鲤烤馒头的场景,笑道:“面对食物,你怎么总是这么心急?”

    锦鲤这几日来被小王爷整日甜言蜜语地哄着,不再是以前逆来顺受的摸样。她气鼓鼓地哼了一声,正待发脾气,小蓉忙插话道:“隔水蒸了三炷香的时间呢,当然烫啦。快尝尝香不香。”

    她说着,用一块抹布垫着手,将小碗上的盖子缓缓掀起来,露出里面的食物。

    肖投茗探头一看,碗里像装着颗蒸化了的太阳,色泽金灿灿的、还泛着水光,正中心撒着细细的绿色葱花做点缀,还淋有几滴浓重的颜色,光是菜色就让人眼前一亮,闻起来也很香。

    “蒸水蛋啊。”肖投茗笑道。

    锦鲤纠正他:“这叫蒸蛋膏儿!”

    肖投茗点点头:“南方北方叫法不同罢了。这个啊,宇文拓的娘做得最拿手了。小时候我常常去他家蹭饭,最爱和宇文抢这个菜。说起来,我也好久没有一饱口福了……”想到久别多日的好友,再想到宇文拓一直都强烈反对自己考科举,肖投茗不由黯然叹了口气。

    锦鲤忙说道:“快尝尝。小蓉做这个也是最拿手了,倒不知道南方的第一和北方的第一相较,争个高低,会是什么结果呢?有请肖大裁判。”

    肖投茗被她无厘头的话逗乐了,沿着碗沿伸出勺子,轻轻舀了一勺,吹了吹,这才缓缓送入口中,点头道:“看菜*泽光鲜,品口感鲜嫩爽滑。小蓉确实好手艺!”

    锦鲤得意地就跟被夸的人是她自己一样,眉飞色舞地说:“当然啦!小蓉可是大隐于市的高厨!”

    小蓉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敢当!”

    肖投茗点头附和道:“这小小一碗蒸蛋看似简单,实则很多细节,许多人都做不好,要么水是水蛋是蛋,要么蒸出来跟蜂窝似的。做成这样光滑鲜美确实是很大的考验。”

    聊到做菜,小蓉不禁变得热情,也更爱说话了。她笑呵呵的说:“水和蛋分离,是水放太多了;蛋体成蜂窝状,说明蒸的时间太久了。要成功蒸出好吃的水蛋,需要控制好水量、水温、打蛋技巧和火候……”

    她还想细细讲下去,只听一声响亮的“咕噜”声,锦鲤举手提出:“不好意思,我……我饿了。”

    小蓉微微一笑:“你们快吃吧,我一会儿过来收拾。”说罢迅速退下。

【免费】【杂谈】那些年他们考过的科举() 
今天特意开个免费章节,聊聊科举的逸闻憾事,一方面聊点历史知识,一方面也是用趣事聊以博大家一笑。缓解一下被小透明的故事虐到的各位小伙伴。涉及到的资料和故事来源于网络,有些是直接引用,小帕不保证全都是真的哈。

    说到科举制,大家肯定会想到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的读书人对科举做官的欲望十分强烈,十分重视考试的结果,对考试的一些要求也提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地步。

    比如说,明代的大诗人杨慎,《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作者大人——他做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后来成为歌曲传唱。杨慎在科举考试的时候曾经连中三元。这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考中状元的有200多位,但是能够连中三元的屈指可数。

    由于杨慎的父亲在朝廷里边做官,而且恰好分管教育,所以很多人对杨慎的成绩提出了异议。于是皇帝下诏让杨慎在某月某日在皇宫前面的一个鳌,在一个鳌的头上站着,接受相关的官员的考试。

    那一日,杨慎独自就站在那个鳌头上,回答大家向他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场提问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杨慎都气镇神闲,对答如流。

    其中,有一个人拿着一个竹篮子问杨慎:“竹篮里边装的是什么?”

    杨慎答:“竹篮里边装的是东西。”

    那人反驳道:“这里边装的不是东西,而是南北。”

    杨慎微微一笑,解释道:“按照方位来讲,这个南是属于火,竹篮里边不能放火;这个北属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所以只能是放东西。那么东是金,西是木,里边可以放金木。”

    他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没人能够考倒他,杨慎得以独占鳌头。

    我们现在把考试第一名的人称为独占鳌头,就是从杨慎这里边来的。此外,把物品叫做“东西”的说法这个也是从杨慎这个故事来的。

    古时没有发明照相技术,科考时对考生身份的查验,是靠文字描绘的。

    清代有一姓胡的考官督学监考,他做事认真,监考时按照名册,对考生的年龄相貌等,查核非常严格。名册中将考生有须却不浓密者描写为微须,因此,他便把那些长着胡须的考生通通都拒之门外。

    某考生不服,据理力争。

    胡考官怒斥道:“你难道不懂得朱熹注微“无也”的意思吗?”

    该考生并不示弱,也反唇相讥说:“照大人的说法,《论语》中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说老夫子一丝不挂、赤身裸体经过宋国了!”

    奇葩考官哪个朝代都有,有些是昏庸,而有些,则是有才任性。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个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即:“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最可怕的还是无才又任性的考官,闹出的荒唐事更加可笑。

    清人武某是个文盲,因左宗棠保举做了松江县令,主持县考时,他把枪手列的试题放在靴筒里,等到要公布考题时,却忘了考题在哪。秘书问他知不知道考题的内容,武某称只记得开头是个“马”字,秘书遍访《四书》中“马”字句,武某皆说不像,后来突然想到在靴筒,拿出一看,原来考题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道光年间主考官穆彰阿,录取考生不是看卷子答得多好,而是取决于他的鼻烟壶。他有两只外形相同而颜色不同的鼻烟壶,一为琥珀,一为白玉。考官有推荐上来的卷子时,他就从装有两只鼻烟壶的口袋里摸出一只,如果是琥珀的,谢天谢地,这份卷子被文曲星看中了,便录取为进士;如是白玉的,则对不起,只好和这份卷子的主人说拜拜了!取足了名额,下面的考卷再好,也都一律作废纸处理。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才标准却有点怪。《选举志》提出的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有次岳父家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衣服,换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唐朝末期,举子包谊文采不错,他但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曾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刘太真想缓缓,第二场考试再将包黜退,让他多高兴会儿。第二场考试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儿。第三场考试后刘太真没录取包,拿着名单去找丞相,当时正值朱泚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宰相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惊惶之下,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举子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宋朝秀才柳冕超级看重忌讳,考科举时从来听不得“落”或是与“落”同音的字,怕弄成“落第”。他自己也常把“安乐”说成“安康”,仆人们都跟着他这样说。考试完了后,老柳打发仆人去看榜,仆人回来后,老柳急忙问自己中了没有,仆人就回了一句:“秀才康了也。”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各地到开封参加国考的人有几万人,政府任命60位考官,但考试时,签名簿上却有61个人名。主考官查来查去,发现不知怎么的多了个叫宋应辰的人名,于是交代说:“宋,是我大宋国号,又叫应辰,就是顺应良辰吉日之意,这是老天爷提醒我们,这一届考试中有杰出人才呀,大家评卷时一定要注意。”结果,考官们对任何考生都不敢敷衍,所以这一年录取的进士多。

    再来说点儿名人的八卦故事。

    贺知章做主考官,录取的进士和举子们的期望不符,引起公愤,举人们围攻贺府。贺知章架起梯子爬上墙头,趴在墙上回答举子们的质问。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次,次次不中,到第四次才考中。别以为这下光明了,要成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考一次。韩愈又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三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回来接着考。32岁时,考上了。

    王维参加科考,想走后门无门,听说公主喜欢音乐,于是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打扮成乐师,抱着琵琶去见公主,被公主相中,一举而登第了。

    唐朝诗人李贺的老爸叫李晋肃,这“晋肃”和“进士”谐音,犯了家讳。就因为这,李贺一辈子不能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

    欧阳修国考那天,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李考生和欧阳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雕塑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这北宋的国考监考怎么这么松啊!

    宋真宗时期的宰相晏殊天资聪慧,从小就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政府。后来被推荐去见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试进士,就让他也参加。晏殊一见试题,就说:“这题目我几天前做过,您还是换个题目吧。”宋真宗这个欢喜啊,诚实不仅是美德,还是能力。晏殊就这样进入了政府高层。

    柳永参加科考,落第两次,管不住自己的舌头,说了点对中央不利的话,宋仁宗决定永不录用他。没官做的柳永只好天天泡妓院,幸好他歌词写得不错,妓女们抢着跟他交往。

    关汉卿一生不得志,大部分时间是在青楼中和妓女厮混过来的,他的作品,他既是编剧,也是导演,牛逼死了。

    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徐渭,考科举连战连败,郁闷之下自杀了九次,用利斧击破脑袋,用利锥刺破双耳,均自杀未遂。后来发狂要杀老婆,被逮进监牢关了七年。老了后没钱,只有一只狗做伴。

    写《聊斋志异》的作家蒲松龄,有次参加科举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嘛,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于是蒲松龄落榜。(是的,肖投茗也是这样,但小透明是自己粗心大意,小伙伴们不要学他呦!)

第七十章 在该高调的时候低调,那就是跑调() 
锦鲤拍手笑到:“吃了这么多日没味道的东西,今天终于可以稍微改善一下啦。”

    肖投茗笑了下:“不过是一份蒸蛋膏子,至于激动成这样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锦鲤说着,提起勺子舀了一勺蒸蛋,对肖投茗分析道:“这蒸水蛋香、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