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霍家势大,卫家嚣张,王家霸权,朕这四五年虽然积攒了不少力量,但终究无法抗衡他们。现在王莽借助所谓的仁义异军突起,横空出世。只要他入得庙堂,朕还怕他不替朕做事不成?”
刘安回道:“陛下,只要那王莽入朝,其余各大诸侯世家必定会针锋相对,暂时顾不得和陛下您对抗。如此一来,陛下您借助他们相互对抗吞并之势,便可稳操胜券渔翁得利。”
“嗯,这群乱臣贼子必须要铲除,特别是那个王莽。自古以来,只有死人才能称为圣人,活人如何称得?现在他在百姓当中,隐隐有了圣人称号,若是再让他膨胀下去,那将朕处于何地?
此子比其他诸侯更为可恨,竟然直接釜底抽薪,挖断我大汉根基。刘安,宣王莽入朝之事你有大功劳,理当重赏。等天下平定之后,相位你由可坐。”
“多谢陛下隆恩,微臣愧不敢当。”刘安回道。
本章完
第161章 朝会议事,借刀杀人(上)()
到了第二日,例行早朝,各位公卿王侯大臣皆都鱼贯入得未央宫。
刘欣穿龙袍,坐龙椅,俯视下方,其左右各有一名宫女执扇。
内侍太监上前一步,对着下面诸多文武大臣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八王爷帐下的一个文官率先站了出来。
此文官名叫李常,官居太史议郎,并无实权,乃是专门为天子出谋划策,相当于幕僚。
刘欣问道:“爱卿有何事要奏?”
李常回道:“启奏陛下,那匈奴单于三番五次举兵南下入侵中原,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还望陛下速速发兵甘肃、陕西,镇压蛮夷。以免他们坐大,伤我大汉根基。”
刘欣思虑了片刻,故问道:“当年在元帝时期,匈奴来犯,然后元帝命昭君出塞,下嫁单于。那时元帝和匈奴单于定下互不侵犯条约,因此匈奴岂会入我边境?爱卿之所言,可为真实?”
李常答道:“回陛下,此事乃千真万确。当代匈奴单于违背当初约定,再次入侵中原,还请陛下速速决断。”
刘欣点点头,对着其他各位大臣问道:“诸位爱卿,匈奴猖獗,祸乱边境,哪位爱卿有对策应之?”
“哼,小小蛮夷有何惧哉?”
卫家族长卫宫寒,也就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他站出一步,朗朗说道:“当年汉武帝出兵贺兰山,一举击溃匈奴,致使漠北再无王廷。现在来犯之匈奴只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可完全不必忧虑。”
“不然!”八王爷摇头道:“卫大人,匈奴和我大汉乃是世仇。现在他们再次出兵跨过漠北,犯我边境,由此可见他们这次定然有了充足准备。若是我们小视他们,只怕不妥。”
官居三公之首相位的霍家家主霍江海瞟了一眼八王爷,皱眉道:“八王爷,那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为好?”
八王爷闻言,淡淡一笑。在早几年前,他手中无兵无权,根本不敢在朝堂上发表言论。
但是现在不同,他和冯家联手,在梁州谋划多年,麾下已有许些兵将,不惧霍江海,淡声道:“霍相爷,匈奴以游牧为生,素来骁勇善战。当年汉武帝也是以举国之力才一举击溃匈奴。因此依我愚见,我们当同样以举国之力伐之才行。”
说到这,他对着刘欣道:“陛下,臣素闻辽宁王莽甚有威望,德行甚高。因此陛下可召王莽入朝,让他领兵出征匈奴,平定漠北。”
“王莽?”
刘欣摇头道:“八叔,朕闻那个王莽年纪才不过二十五六,又无征战边疆之经验,他焉能统兵?将士岂能信服?”
“陛下岂不闻冠军侯霍去病之名?”
八王爷笑道:“那王莽年纪虽轻,但颇有才华。现在我大汉许多百姓都奉他为圣人。若是他亲自领兵出征,必定可增我军士气,百姓也会大为振奋。
且王莽当年离开青州,只用五六年时间,就将辽宁那片蛮荒之地经营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百姓举家安业,由此可见他之能耐。”
刘欣点点头,又问道:“八叔,照你所言,那王莽虽然有些才华,但以他一己之力,恐怕也难以奈何匈奴吧?”
“陛下此言不差,以王莽一己之力,他当然奈何不了匈奴。因此臣的意见是,霍家、卫家、王家以及其他各路诸侯都要出兵相助,谁也不得在这个关头藏拙。”
“嗯?”
听到这里,霍江海和卫宫寒愣了一愣,然后深深看了一眼八王爷和刘欣。
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反应了过来,知道王莽最近肯定要入朝。现在八王爷和刘欣只不过是在唱双簧,故意演戏罢了。
他们心中清楚,若是自己所管辖的兵马交予一部分归王莽统领,等大战之时,谁知道还能剩下多少。
“好一个借刀杀人之计。”霍江海脸色一沉,冷冷道:“八王爷,看来你早已安排好了王莽入朝之事吧?”
八王爷摇头道:“相爷何出此言?我只不过是依事说事罢了。王莽素有忠心,若是陛下下诏,他必定会入朝为国出力。
当然,若是你霍家有英杰可以服众,愿意领兵出征,那我自是赞成。但我估计你霍家应该没有此等人物吧?你霍家这般情况,卫家定然也是如此。当然,我皇族也没有此等人物。眼下只有王莽来统兵出征,此事才算安稳。”
卫宫寒哼了一声,沉声道:“八王爷,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究竟欲意何为?若是你要继续这般打哈哈,那也休怪我等不讲情面。”
听到这话,八王爷才收起了那种淡然姿态,一字一顿沉声道:“卫大人,诚如你所言,我们明人不说暗话。匈奴乃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必须要联手灭之,然后我们才可慢慢相争。
现在满朝文武,谁还不知道你们的那些心思?但是,你们的那些心思此刻需得放一放,要顾全大局。若是你们愿意背负遗臭万年之骂名,不肯出兵匈奴,不肯固守边疆,那我也无话可说。
因此我的意思是,你卫家和霍家以及王家各自出兵十万。其余各路诸侯最少出兵一万,王莽本人也同样最少出兵五万。
这样总计算下来,约莫也能凑出四十来万大军。如此兵力,想来交予王莽以外的任何人统领都大为不妥,目前只有他才最合适但此大任。
还有,剿灭了匈奴之后,这些兵马还需得继续征战北狄、南蛮、东夷、月氏等诸国蛮夷,彻底扫平九州外围所有障碍。”
“哼,我等出兵十万,那你呢?莫非你一毛不拔?”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尉,也就是王家家主说话了。
现任王家家主乃是王先念,老家主在一年前便彻底放权于他。
现在他听到八王爷说要自己王家出兵十万,王莽也要出兵五万,顿时心里不爽。
王莽始终是薛凤怡的亲生儿子,虽说这些年王莽也没有和王家有过来往,甚至关系冷淡到了极点,但他终究向着王莽。
并且他料定,这凑出来的四十万大军,征战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月氏、楼兰等诸国之后,能够剩余十分之一就已经顶了天了。甚至有可能还远远不够,后续需得再次增兵。
这样一来,也就相当于把各大世家都托下了水,彻底陷入到了战乱当中,无力顾暇朝廷之事。
本章完
第162章 朝会议事,借刀杀人(下)()
“八王爷,那王莽乃是我王家之人,我王家已经出兵十万,为何王莽还要出兵五万?你和陛下,又出兵多少?若是你们不出兵,那我王家也无惧背负骂名,同样不出兵。”王先念沉声喝问道。
“不错,王太尉言之有理!”
其他诸多有些权势的诸侯纷纷点头,附和道:“诚如王太尉所言,出兵匈奴之事,我们都得出兵,谁也不能例外。若是有谁例外,那么我们当共同伐之。”
“我也赞成此条。”霍江海冷冷道:“八王爷,陛下。这几年来,你们在梁州图谋,建立基业,此事做的的确是妙,我也不得不佩服。现在既然要出兵匈奴,那你们也该拿出一部分兵力出来吧?”
八王爷和刘欣对视一眼,有些为难。
他们不想出兵,只想到最后捡便宜。
沉思了许久,刘欣说道:“霍相爷,朕这些年虽然在梁州积攒了一些实力,但具体情况如何,想来也肯定瞒不过你的眼睛。目前朕手中兵马也才不过十余万,如何出得?且梁州接壤南蛮,朕手中之兵,还要镇压他们,无法分心他顾。”
“哼,陛下,照你这么说来,你是不出兵了?”王先念眼神冷了下来,也懒得在乎什么礼仪不礼仪的,寒声道:“陛下,你要借刀消磨我等实力,然后你自己暗中继续积攒实力。等我等实力损耗下来之后,你再来挥动屠刀,恩将仇报,将我等斩杀,此事还有谁不知?
你想杀我们稳固皇权,我们也同样想登位,这事大家摆明了说开也无妨。然而,我们之间的这些争斗,不应用如此之奸计。要斗,大家都堂堂正正来斗。
那三王爷、七王爷、十三王爷虽然落败,但他们终究是以正当手段和我们争斗落败,并无什么差池。若是陛下你要违反这个潜在规则,那我等也自不容忍。我就一句话,陛下也要出兵,王莽不可出兵,因为我王家已经出了十万。”
“不行,王莽出兵之事不容再议。”
刘欣说道:“王太尉,既然你都把话说开了,那朕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王莽在辽宁图谋,已经拥兵二三十万。他有如此之雄浑实力,岂能不出兵?你刚刚说朕也要出兵,那好,朕就答应你,出兵三万,白银五万。这样总行了吧?”
“恩,陛下此言有理,王莽是得要出兵。”
霍家和卫家等诸侯此刻站在了刘欣这一边,齐声道:“王太尉,那王莽虽然是你王家人,但我们心里都清楚,他基本上已经和你王家没有关系了。两三年前,我等出兵收复豫州六郡之时,你王家为何不出兵护佑王先至?致使他失去五郡?
我虽然不知道王莽怎的也和王先至交恶了,使得他当年竟然同样不出兵相救。但看目前情况,你和王莽已经毫无关系,因此他相当于是另外一股势力。
刚刚八王爷说,剿灭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强贼,大家都要把以前的恩怨放一放。先齐心协力灭了这些外敌,然后我们再来慢慢相争。这样说来,那么在我们九州当中,凡是称霸一方的,都要依照自己大致实力出兵,谁也不能例外。
王莽占据大半个辽宁,拥兵二三十万,现在让他出兵五万,倒也说得过去,并无不妥。”
“混账!”王先念恶狠狠道:“这么说来,我王家要平白吃这个大亏了?”
“呵呵,话也不能这么说,王莽之事,你没理由多言。”霍江海淡淡道。
“好了,王莽之事就这么定了,谁也不能多言。”卫宫寒当年和王莽有些仇怨,因此他自然是要王莽也出兵了。
“陛下,你刚刚说出兵三万,白银五万,此事还要再商。我等皆都出兵十万,凑出四十万大军。那么想都不用想,兵将征战之所需辎重粮草我们也需要跟着出一部分,毕竟国库里也没有这么多银两来支撑。
这样一来,我等到最后最少也要出白银四五十万,甚至还远远不够,此乃一笔巨大消耗。我等虽然统领一个州域,但也没有那么多闲钱来消耗。因此,陛下你最少也需得出兵五万,白银二十万才行,这样才算公平。”
“不行,朕哪里有那么多兵马和钱财?此事万万不行。”刘欣果断拒绝道。
八王爷见得气氛有些紧张,连忙出言道:“霍丞相,王太尉,卫御史,陛下始终为九州之主。虽说你们现在各自割据一方,但说到底还是臣子。既是臣子,理当要为陛下分忧才是。”
“哼,荒谬。”
襄阳刺史钱中阳冷笑道:“陛下既为九州之主,那理当更要为国分忧。否则又岂能担当的了九州之主称号?若是陛下委实觉得无才,那尽管退出大位,让贤人当之。”
这个钱中阳管辖三郡,手底下也有一些兵马,属于相对中立势力,两方都不得罪。
现在他见得霍卫王三家齐齐发难,料定刘欣肯定应付不了。
他盘算着万一这三家真个逼迫到了刘欣,那么自己若是没有及时微微向三家靠拢,日后定然富贵难保。
他已经看出来了,霍江海等人根本不允许刘欣坐山观虎斗,一定要拉刘欣下水。
“钱刺史此言大善!”霍江海等人齐齐赞赏道。
刘欣眼瞅着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需得和支援自己的冯家商议,于是开口道:“此事还需三商,可容后再议。再说了,那王莽还未入朝,朕还不知他有何看法。朕看可等王莽入朝之后,再行商议。”
内侍太监见状,立马吆喝道:“退朝。。。”
“哼!”
诸位有权有势的大臣冷哼一声,连向陛下道安都懒得说,礼数也不去管,把拂袖一甩,出了大殿。
本来依照礼仪,这些大臣听到太监吆喝退朝后,定要跪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现在他们自恃自己完全和刘欣平起平坐,甚至还稳稳压制刘欣一头,因此也不去跪拜行礼。
就这下,众人不欢而散,各自回家计较出兵之事。
本章完
第163章 人无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汉哀帝刘欣和诸位大臣因商议出兵之事不欢而散后,他直径来到了御书房。
在这些年里,他借助冯家的力量,明面上倒是发展的非常快速,底蕴颇为丰厚。
比如说这个御书房,在以往的时候,御书房里面,大大小小尽是各家探子。甚至后宫,都一片混乱。
但是现在,整个御书房再无一个卫家探子,各位贵妃娘娘们也都老实了许多,外人眼线再也难以安插进来。
刘欣放眼瞧了一瞧,看到有一个青年人站在案桌跟前,微微闭目沉思。
这个青年人正是当代冯家家主冯异,年纪约莫二十七八,正值有为青年的大好时光。
他一身羽衣飘飘,静静站在那里,竟然给人一种仙人风范般的感觉。
“咳咳咳。。。”
刘欣假意咳嗽几声,来到案桌跟前椅子上坐定。
冯异听得声音,终止了沉思,回了过神。然后对着刘欣行了一个礼,缓缓说道:“陛下,今日早朝,可有疑难?”
刘欣回道:“冯家主,朕照你先前所言,宣王莽入朝。数日前,王莽已经答应此事。估摸着再有个把月,他就应该要到了。刚刚朝会之时,朕提出让各大世家出兵十万,合计四十余万。然后由王莽来统领,远征匈奴,平地九州四方边境祸乱。
但是,那些世家却要求朕也得出兵五万,白银二十余万。此事朕还未打定主意,故拖延之。冯家主,这事你有何高见?”
冯异微微扼首,淡笑道:“陛下,那各大世家有此说法,实为正常。若是他们不这般要求,那还真不符合他们乱臣贼子的身份了。关于出兵之事,我看可等王莽来了再议。若是到最后,他们一口咬定要这般行事,那陛下可以依之。
要想平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好。根据估算,最少要投入六十万以上大军,时间最少也得要两三年。这么算下来,他们几大世家也就相当于被拖住了一部分手脚,消耗了许多财政。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利。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我们完全可以彻底扼杀王莽。此子说来其实比其他各大世家更具威胁,万万不能久留,否则必有灾祸。”
“朕也知道王莽有大害,只是此子行事基本上滴水不漏,把大仁大义发挥到了极限,很难在他身上找到漏洞。现今他在九州百姓当中颇有威望,相当于半个圣人。若是再给他一些时间发展,保不定他就要成为真正的圣人。到时候皇权不为皇权,社稷颠覆。
只是可恨,当年邳彤不曾斩断这个祸根。若是他当年将王莽逼回到了虎牢关,把仁义之道彻底冥灭,那么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王莽了。冯家主,依朕看,天下世家都已将王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毕竟他的做法委实伤到了各大世家的根基。”
“这是自然,上位者若不和下位者分清界限,那还要上位者称号干什么?”冯异冷冷道:“王莽提倡百姓永久获得自由,永久获得自己的田地。人人参与理政,限制奴隶买卖,把贱民和贵族混为一谈,这简直就是荒唐,天下有谁能够容得他继续逍遥?”
刘欣挠了挠眉心,沉声问道:“你刚刚说可以一举斩断祸根,不知如何斩断?你有何妙计,可说于朕听?”
“这有何不可说?”冯异冷笑道:“王莽的威望在普通百姓当中的确是很高,这点我们也没必要会怀疑。毕竟他当年率领颍川全城百姓,硬是披荆斩棘到了辽宁,还真的给了那些百姓田地和房产以及钱粮。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使得他有一个致命弱点。
我已经和辽宁大连郡蛮王取得了联系。想来只要王莽一离开辽宁,然后我们用点心思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如此定可使得辽宁民心发生变化。之后只等王莽去了贺兰山边境,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蛮王起兵,辽宁必定要大乱。
届时,霍家和卫家等世家也肯定会落井下石参与进去,瓜分辽宁。这样一来,任那个王莽有天大能耐,只要他失去了根基,那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陛下,我敢保证,只要王莽离开了辽宁,领兵去了边境,他将再无任何威胁。
王莽一除,我们便趁势吞并王家,先把这个王家扫除。然后再来和霍家、卫家慢慢计较。”
刘欣听得言语,不停点头,赞赏道:“朕有你辅佐,何愁大汉不兴,天下不定?冯异,此事你可好生操办,务必要彻底斩断这个祸根。要使得今后乃至永久,再也不能有外人借助仁义的名声起势。
这个仁义对于皇权来说,终究是个祸害,是动摇江山根基的最大利器。普天之下,也只能由皇族之人借助仁义行事,这才是真正的根本。”
“是,陛下。微臣敢担保,王莽此子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