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莽传记-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邳彤见得火起,必定会以为我们要趁势袭击,因此也会多加防备。之后,当他见得我军从他右翼杀出,更是会联想到大人您又要施展上次声东击西之谋,认为我们要分兵两路,或者三路出击。

    因此,他面对此等情况,只能继续严阵防守。如此一来,我们以四千兵马,对阵他三分兵力,却是可以给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

    王莽眉头一皱,“你之此计,为奇谋,风险甚大。其一,邳彤此人善于布阵,因此他之五行阵法定当玄妙。如此一来,那队百余人之死士,必定危险重重。一个不慎,将要全军覆没。

    其二,就算死士之计成功,当我军从右翼杀出之时,你又如何你能够保证邳彤不会合军一处?一旦他识破了计谋,合兵一处,那我们岂不是要陷入对方包围之中?”

    “哈哈哈,王大人有此忧虑,我岂能不知?”公孙策笑道:“邳彤之五行阵法的确厉害,但是我早年也见识过一二,知其破绽所在。至于那队死士,在万军当中冲阵,的确是危险,这也是没有办法,所以我才要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才能担此重任。

    最后,若是邳彤合军一处,那我们后方之百姓岂不是可以快速穿过防线?邳彤此来,只不过是要拦截我们,不让我们过去而已。因此,他是无论如何都要分兵挡在前面。如此说来,对方虽有九千兵马,但其实可用兵马并没有如此之多。”

    “不行,此计不行。”

    王寻和何进等其余谋士皆都摇头道:“先不说其他,就说我军从右翼全部杀出,此举也甚是危险。一个不慎,宛如进入泥潭沼泽,难以脱身。”

    “奇谋,奇谋?何为奇谋?出其不意也。此计皆都要在转瞬之间布置完成,不可拖延。我军从右翼杀出之后,敌军防备不及。霎时间,必定能够给予对方重创。

    而后当敌军增兵而来之时,我军当迅速撤离,固守跟脚。眼下,我们只有暂时以全军攻其两翼,不断扰之,延续军心。当年孙膑和田忌赛马,用的就是此计。要是我等一直避而不战,军心定要大乱。”

    袁庆问道:“若是敌方败过一阵,放弃阵法,合兵一处,我等如何抗之?”

    “大军可四面散开,藏匿起来,依旧不断扰之。”公孙策道:“他们合兵一处,是为强,我等当避之。若是他们不合兵一处,是为弱,我们当齐攻之,此乃当年赛马之要义。还有,我军不可在此地拖延太久。否则李忠必定会亲领大军杀来,到那时,我们将无一成算。”

    公孙策说完,暗暗对着王莽使了一个眼神,示意后面还有安排。

    王莽见得眼色,先是愣了愣,而后心中有了计较,对着众人道:“此计虽有危险,但依旧有可行之道。

    加之我等目前也无甚好计策,只能行此险计,观其后效。诸位将军,你们可先行回去安排。还有,招募死士之时,须得和他们说明情况,征其同意。”

    众将见到王莽点头同意这个危险性十足的计谋,也不好再劝。只得领命听从,各自离开大帐前去安排布置。

    待到众将走后,公孙策才放低声音道:“王大人,邳彤此人狡诈。他军明明有绝对优势,但却就是不进兵来伐,只是拦截道路,迫使我们主动攻伐。此乃他釜底抽薪之计,要一举斩断大人您的威望。”

    “此事我也知晓,只是苦于兵将不足,难以奈何。”

    王莽苦笑道:“依照目前局势,我军根本不能轻易往后撤退。虎牢关虽有天险,但对于我等来说,实则是一祸害。我军一旦展开后退之势,民心定要生变。届时,我要想再度乘势而起,定然无比艰难。”

    本章完

第101章 、密计定心,万事俱备() 
“的确如此。”

    公孙策道:“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凡是有心改革天下之人,皆都要背负骂名。此险计一旦实施,将士定要折损五六成以上,这也是没有办法。若没有将士牺牲,哪里还能那么容易就能成功?

    大人,现在全天下群雄基本上都把目光注视到了这里,他们对于您从民间吸取威望极为担忧。毕竟百姓乃立国根本,谁也无法忽视自己管辖区域的百姓心向他人。若是您一旦败退而去,群雄定要生事,借机散布谣言蛊惑百姓。

    百姓见得您以大仁大义之心都兵败邳彤,定要心灰意冷。甚至,群雄还会借助大人您兵败之事,合围豫州。届时,虎威将军也难以抗敌。

    因此,目前之势,我们只能行险计主动攻伐,给百姓信心。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在和群雄浴血奋战,从未退缩,誓死在保卫民心和仁义。”

    “话虽如此,只是你之险计也难以长久支撑。一旦时日拖长,依旧无济于事。”王莽皱眉道。

    公孙策笑道:“此奇谋,只不过是暂时拖延时间,迷惑邳彤,保住民心而已。邳彤见得大人您不断挑战,自会以为大人您是在负隅反抗。”

    说到这,公孙策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附在王莽耳边,细声说了最为重要的安排。

    王莽闻言,顿时大惊,眉头皱了又皱:“急速千里行军他地,又无向导,又要保密,此事可行否?”

    “必定可行!”公孙策沉声道:“我们目前除了借用外力之外,也真个难以奈何邳彤。我在李忠帐下做事多年,李忠又和邳彤关系甚秘。因此对于商丘地界,我了如指掌。

    我有几个至交好友此刻就在商丘郡,待我修书一封,您转呈出去。请人来时,可依照书信指示行事,届时我之好友定会相助。如此一来,我们就可顺利摆脱险境。”

    “好,此事就依计而行。”王莽点头,对着王静烟低声说了几句。

    王静烟听闻过后,也不多问,拿起纸和笔写了起来。

    同样,公孙策也拿起一旁笔墨纸砚,写了许多密事。

    待到双方皆都写完,王莽对着帐外道:“袁庆安在?”

    不多时,袁庆来到帐内,抱拳道:“末将在,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王莽将书信递到了袁庆手中,低声言语了几句,嘱咐道:“你此去可要谨慎行事,不可让外人知晓机密。还有,你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若有迟延,我军难保。”

    “是,大人,末将保证,可在三五日之内将信送到。”袁庆回道。

    “如此甚好,此事成败,全在你身上。若是顺利,我军定无疑难。”王莽笑道。

    “末将定不辱使命!”

    袁庆脱下盔甲,换上便衣,将书信藏好,骑上快马。一眨眼之间,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事情安排妥当,王莽这才算是稍稍安稳了一些心思下来。

    “公孙先生,若是没有你来相助,即便是我用上此法,依旧无用,定要惊动四方。现在有你之好友充当向导,避开耳目,此计才算是天衣无缝。”

    “哈哈哈。。。。”公孙策笑道:“奇谋也要用对奇人,我此计,也就对王大人您有用而已。对于其他人,却无丝毫用处。”

    当下一时无话,各自安歇。

    到了第二日,公孙策统军,来到帐营,对着陈崇问道:“陈大人,不知昨日商定之策,都是否安排妥当?”

    陈崇回道:“公孙先生,事情皆以安排妥当,总计一百二十八人,可即刻出发。”

    “奇兵由谁统领?”公孙策又问。

    “领军之人乃是董武将军,董武将军深通战阵韬略,善于随机应变。现在有他亲自统领,料定无事。还有,此奇兵身兼捣毁敌军辎重粮草重任,因此大多数人都是军中将领。如张根、李胜、严尤、陈寿、燕羊等等,皆都亲身前往。”

    公孙策皱眉道:“若是大将都亲往,那我军还有何大将可以领兵?陈大人,你可让几位将军留下。以免我军当中无大将坐镇。”

    陈崇回道:“公孙先生,此事我也有所考虑。目前我军当中,还有大将高铭、子良二人坐镇。”

    公孙策思虑了一下,沉声道:“既是如此,你可速速传令董武,令他率军轻装简从,依山而进。务必要在靠近邳彤大军之前,不可暴露踪迹,否则难以起到奇兵效果。”

    “是,先生!”陈崇点头,接过将令,出了营帐。

    公孙策又对着王莽道:“王大人,您可去我军后方,同百姓一起缓缓前行,不用后退虎牢关。想来百姓见得你与他们同行,定然安心。”

    王莽自是依计而行,跨上马匹,朝着大军后方急速奔去。

    当下,公孙策传令完毕后,率领全军,依旧急速前进。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董武等人也已经贴近天龙山,隐藏暗处,只等天黑行动。

    在天龙山那方,邳彤大军严阵以待,军纪严明。将士有条不紊巡视、传令、排兵、布阵、演练。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此刻,邳彤坐镇大营,对着下方众将问道:“诸位将军,那王莽小儿可有甚动静?”

    话音刚落地,有一位将军起身道:“启禀大人,王莽大军此刻已经到了凤霞镇,离此地也不过只有二十来里路程。并且根据哨兵来报,王莽似乎并无退兵虎牢关之意。”

    “哦?他们到了凤霞镇?”

    邳彤有些意外,浅笑道:“难道那王莽小儿打算和我们背水一战么?孙阳将军,王莽所带之百姓,他们又在何处?”

    孙阳将军回道:“这些百姓也并没有什么后退迹象,只是行进速度十分缓慢,距离此地还有五十来里路程。似乎他们有些犹豫,不想太过靠近大军,怕战事失利后,撤离不及。”

    “此乃投石问路之计。”

    邳彤点头道:“王莽此人也算是个奇才,竟然看透了我布军天龙山之真正用意,不肯退兵虎牢关防守。现在他让百姓和大军分开,只不过是想殊死搏斗一场,寻找机会领着百姓突围出去而已。”

    本章完

第102章 、攻防有章,见招拆招() 
“邳大人,那我们现在该当如何?依旧按兵不动,镇守天龙山吗?”邳彤帐下有一位将领问道。

    “不!”

    邳彤带着狡诈的神色笑了起来,“先前我布军此地,一直未曾有任何动作,这也是一个诱敌之计。现在很显然,王莽已经中计。在他心中,他已经认定了我们只会坚守天龙山,而不会主动出击。

    孙阳,苏安,你二人可领军一千,前进十里。一日过后,若是他军无甚动静,你等再前进十里,摆出攻势,但却不要主动出击。这一次,我要一劳永逸,彻底斩断像王莽这种企图借助民心起势之人心中念想。”

    “这是何意?”孙阳不解道。

    “上兵攻心,中兵伐谋,下兵借势。我让你们领军前进,乃是攻伐其心,给他震慑。他见我军竟然不固守天龙山,必定慌乱。若是他先前有一些针对我们按兵不动的安排和计谋,也必定会被打乱。”

    邳彤解释道:“战阵之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要让对方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把握主动权,迫使他们的一切计谋都无法实施。现在王莽急速行军,定然疲惫。此刻若是见得我军出动,惊慌失措之下,要么和我们立即展开决战,要么退兵而去。

    只要他们摆出退兵之势,我们就缓缓压上,将其逼入死角。此举主要意图在于消磨他们的精力,迫使他们主动投降。当然,若是能够将他们直接逼回虎牢关,那是最好,如此也可彻底斩断仁义后患。

    诸位且想想,若是王莽和我们对阵多日,到最后还是选择死守虎牢关,拖城中百姓下水。这样一来,以后天下百姓还有几个人会相信王莽这种人?他们定然会说,上位者主仁道,只不过是一时虚情假意罢了。一旦到了危险时候,还不是得翻脸无情,拖百姓下水?”

    “温水煮青蛙!”

    邳彤此刻用的就是此计。

    在他帐下,那些将领听得言语,个个都露出了佩服神色。

    先前不动,乃是故意让敌方布置各种计策。

    现在忽然一动,改变局势,就能使得敌方先前的计谋无法有效实施出来,迫使敌方在仓促之间做出重大选择。

    “大人,您用兵之神,布阵之妙,想来那韩信卫青之流也不过如此了。世人都言李忠和您齐名,但实则差了您许多啊。”一位将领由衷赞叹道。

    “不,李忠他的确也是一个雄才,不可小视了。这次他稍微吃了一点亏,纯粹是他自大了一些,也被他弟弟李义给坑了一下。否则王莽岂能逃过他手?”

    邳彤十分谦虚,连连罢手,给人一种儒生般的感觉,浅笑道:“曾经有一位老者点评过我和李忠。那老者曾说,李忠擅于用刚,拥有滚滚洪流碾压之势。凡是阻挡,一律横扫,无可匹敌。至于我,那老者却说我善于用柔,宛如蛛丝,慢慢缠绕,最后将敌人逼迫至死境。

    韩信和卫青两人,他们皆都刚柔并济,善于审时度势,精通奇门遁甲,都是天生统兵王者。我虽有许些小才,但却不敌他二人。除非我和李忠联手,方可挡住其中一人。此老者之点评也算公允,因此,诸位万万不可因为李忠败了两场就小视了他。”

    众将大惊,连忙问道:“敢问大人,那老者是何方高人?”

    邳彤摇头道:“不可说,不可说。此老者能量之大,绝非我等可以匹敌。就连他族中之俊杰,也多有能人。好了诸位,闲话也不去提他,各位前去准备吧。都谨慎小心些,莫要在这个关头吃了小亏,丢了颜面。”

    “是,大人!”

    众将缓缓散去,各自领兵坚守阵地。

    那孙阳和苏安两人点了一千精兵,扬起旗幡,擂起战鼓,大摇大摆朝着王莽大军方向急速行军。

    藏身暗处,准备偷袭大营火烧辎重的董武等将领,他们见得邳彤大军竟然出了天龙山,顿时大惊,急忙商议起来。

    他们此次计划,正乃是见到邳彤大军按兵不动,才有此行。

    但是现在,邳彤大军竟然动了,这就使得他们微微有些惊慌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有一种人算不如天算的念头衍生出来。

    “董将军,现在我们该如何行事?”严尤略有焦急道:“这邳彤委实狡诈,令人防不胜防。公孙先生的计谋虽说有很大风险,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可行之道。但是现在,这个计划恐怕要。。。”

    “是啊董将军,要不我们急速返回吧。”项眴同样满脸惊慌,十分不安道:“目前我军当中,领兵之大将只有高铭、子良二人。若是邳彤大军全线压境,只怕王大人要陷入危险之境。且公孙先生事先也没料到对方竟然会离开天龙山,由此可见我们此行已经毫无意义。”

    董武眉头紧皱,魁梧的脸庞上露出丝丝冷峻,沉声道:“诸位将军切勿惊慌,莫要乱了阵脚。俗话都说战阵之道,千变万化,难以预料。现在他们只不过是出动了精兵一千,何须忧虑?

    依我看,他们此举只不过是想要试探王大人罢了。现在我们且先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之势看看情况如何。根据他们的行军气势,王大人必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动静。而后我们根据这个动静,再来判断要不要执行原先计划。”

    “也只好如此了。”严尤等人点头,把手朝着后面挥了挥。

    顿时,在他身后的那些将士更是深深隐伏了起来,几乎就要和丛林融合在一起。

    邳彤大军有了动静,不出数个时辰,公孙策便已经知晓。

    至于王莽,他此刻也知道了动静,但是却不去过问,任由公孙策去安排。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王莽当初听说书人说过无数遍这句话,深得其中三味。

    陈崇有些忧虑,问道:“公孙先生,探马来报,说孙阳、苏安领兵一千离开天龙山,朝我军进发,现在我等该如何行事?”

    “此乃邳彤先声夺人之计,陈大人无需惊慌,可令士卒稍微放缓一些脚步行军,以此迷惑邳彤。”公孙策回道。

    “这是何意?”陈崇不解道。

    本章完

第103章 、明争暗斗,步步惊心() 
陈崇有些不理解公孙策的安排,十分疑惑,开口问道:“公孙先生,邳彤令麾下两员大将领兵一千而来,此事正可谓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好良机。我们可趁此机会,全军出动,一举拿下这一千精兵。”

    “不可!”

    公孙策解释道:“陈大人,对方虽然只领一千精兵而来,但他们定然稳扎稳打防御健固。我军虽多,但要想在他们有全面防备的情况下,将他们全部拿下,绝非易事。

    他们此行,只为压迫而来,想要给我们造成心理上的紧张错觉。使得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全力应付战局变化。如此一来,战场主动权将要全部归于邳彤一方,于我军大为不利。

    现在我让士卒稍微放缓脚步,这乃是迷惑邳彤。邳彤见得我军继续朝天龙山进发,但速度却放缓了,他定然以为我们已经中计。认为我们想背水一战,只是心中还有些犹豫,不好抉择。

    我军战斗力比不上邳彤大军,在他们有全面防备的前提下,基本无望击溃他们。现在他们率先做出动作,这是我们的一个大好机会,因为他的左右两翼必定会有一丝松懈。

    陈大人,你要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邳彤根本不愿在天龙山以外地区,和我们展开真正决战。因为他在天龙山能够稳稳占据绝对优势,而且还不需要折损多少兵力。

    若是在其他地方,他军虽然可以获胜,但损失却要加重,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甚至,他最想要的结果,就是让我们退兵虎牢关。

    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点不放,其他的一切变化,我们都可以应之。你且去做好全军杀出准备。只等时机一到,避开这一千精兵,全线杀向他的右翼阵营。”

    “是,公孙先生!”

    陈崇听得解释,这才明白过来,急身领命而去。

    在邳彤军帐大营,当邳彤得知王莽依旧不曾后退,只是行军速度稍微放缓了一些,他先是一阵错愕。

    过后,他忍不住爆笑了起来,大笑道:“哈哈哈,好你个王莽。你我双方兵力悬殊相差如此之大,你还依旧想要和我背水一战?我倒要看看,你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来人啊,传我将令,继续增兵五百。”

    “是,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