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莽传记-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此女年纪还小,再加上一般的小姐人物都身居闺阁,不抛头露面,外人哪里还能知道太多?

    然而,王莽却能在千里之外的皇都凭空说出阴丽华这么个名号出来,并且还能说出大致面貌,知晓其才德,这就令得无崖子感到恐惧,不得不佩服。

    无崖子想了许多,把今后要做的事情一一整理了一个思路出来。过后他才提起纸笔,书写情况,传讯给王莽。

    …

    甘肃玉门关方向!

    王莽领着五万精锐骑兵忽然出现,发动猛烈攻击,全力攻打甘肃和内蒙交界的防线。

    镇守在这条边境线上的匈奴士卒并没有太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有敌军从这边攻打,因此在他们还未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抵抗之前,王莽就已经领着大军以闪电般的速度突破了防线,冲到了玉门关东门。

    玉门关乃是大汉一处重要关口,拥有鬼斧神工一般的天险,是大汉北门的象征,历年来都是阻挡匈奴侵犯的第一线。

    数月前,自当这个关口被匈奴联军突破占领之后,他们就势如破竹,一夜之间连续突破六大关口,冲到了定西关,占领了将近一半甘肃地界。

    他们占领了玉门关后,也把这个关口当作了一处重要战略领地,派了重兵镇守。

    大单于就想着,万一自己在前线失利,不得不退缩防御之时,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在那个不利局面之时退回到玉门关,利用玉门关的天险来防御汉军攻打。

    先前一直都是汉军利用玉门关防御匈奴大军,现在大单于也想着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利用玉门关来防御汉军。

    大单于考虑的十分之周到,进可攻,直入中原。退可守,返回玉门关。攻守兼备,万无一失。

    他心里十分清楚,要想彻底拿下大汉,绝对没有那么容易,肯定需要很长时间,甚至还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拉锯战。

    今日我占领你的关口,明日你又把关口夺回去。

    大单于把玉门关当作了底线,最多自己只能退到这里。

    他之所以有这个打算,纯粹是看到玉门关实在是天下第一关,天险之厉害,几乎毫无破绽,万难攻打。

    是以如此,他把许许多多的粮草辎重囤积在了这里,分量可供五六十万大军食用数年之久,甚至更多。

    大单于一开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辎重粮草都有足够的供应。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他万万没料到王莽竟然不在前线攻打,而是绕道千里,领着两路大军来到后方夹击攻打。

    因此他在定西关五十七万大军全部出关之时,判断错了形式,以为王莽要在前线和自己决一死战,于是直接下令,让玉门关八成兵力会同其他关口兵力一起出关驰援前线。

    就这么一道命令,整个玉门关瞬间就空虚了下来,防御力弱到了极点。

    一招之差,仅仅是一招之差,就把大好局势给葬送。

    若是他不下出兵命令,王莽也没有办法攻打玉门关,必定会退而求其次,攻打其他关口。

    王莽突破边境防线后,当他见到驻扎在玉门关的匈奴大军离开了大半,顿时他便料定大单于中计了,被定西关的那些大军欺骗。于是便趁此良机,兵临城下,全力攻打玉门关。

    镇守玉门关的匈奴统领忽然见到王莽领军来攻打,他大大吃了一惊,十分惊愕王莽的这些大军是从哪里来的,竟然能够忽然出现在自己城下。

    他当机立断,点燃求救烽火,传讯大单于,请大单于派兵增援。

    同时,他看到只有五万大军来攻打,心里也不是那么的担忧。料定凭着玉门关天险,加上城中万余将士,足足可以抵御漫长一段时间而不被攻破关口。

    但是,他虽然及时求援了,可已经出关的那些兵力要想沿途返回,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四百三十三章、烽火起,变故生() 
王莽不给玉门关统领拖延时间的机会,他在领军刚到关口的时候,就不计兵力损失,直接用将士性命来当突破关口的利器,打得惨烈万分。

    玉门关匈奴统领一面将剩余兵力全部集中到东门防御,发表战前演讲,鼓舞士气,组织将士作战。一面发信求援,等待时机,指挥的十分有水准,堪称名将。

    匈奴守关将士一开始见到汉军排山倒海般忽然杀来,都有些惊慌失措,胆颤心惊,十分惧怕,士气低落,负面情绪弥漫。

    但是,经过匈奴统领的一番高谈阔论演讲之后,士气又很快恢复到了巅峰水准,战力大幅度提高。

    不过,他却是小看了王莽,没有料到王莽的另外布置。更没有料到攻打东门的五万大军并非王莽全部实力,而是一个诱饵。

    因此就在他集中兵力到玉门关东门防御之时,王先至率领的五万天汉营大军便如同天兵天将驾临西门,凭空出现,大大震惊了所有匈奴守军的心神。

    一时间,匈奴统领猝不及防,失了一招,来不及分兵去西门镇守,从而导致西门失守,被王先至领军占领。

    西门被攻破后,王先至便马不停蹄领军奔赴东门,里应外合,斩杀镇守在东门的匈奴守军,相助王莽入城。

    匈奴守军因为失去了天险防御,因此在兵力偏少的情况下,自然是挡不住王先至部下将士冲杀。

    一招错,招招错,满盘皆输。

    玉门关区区一万将士,岂能挡得住十万虎狼之师?

    就这样,从王莽领军出现在玉门关,直到攻破玉门关,还没用到三个时辰,他便已经顺利完成预定计划,夺回了这个重要关口。

    玉门关彻底失守,剩余残活下来的那些匈奴守军更是没有了抵挡勇气。他们要么向大后方逃窜,要么跪地投降,乱糟糟一片。

    王莽军纪严明,分出一部分兵力收拾残局,清点战利品,打扫战场,主持玉门关大局。过后他便抓紧时间,领着剩余人马冲出玉门关,杀向嘉峪关。

    狼烟起,西北望,射天狼,夺玉门!

    天汉营五大统领在王先至的率领下,火速夺取了玉门关后,他们这才对王莽心服口服。

    仅仅只战死了不到一万人马,就从匈奴手里夺回了玉门关,这个不可想象的成就,使得他们对王莽敬若神明。

    “王大人,您料事如神,运筹帷幄,此次末将能跟随您征战沙场,讨伐蛮夷,真乃是末将三生有幸啊。”大统领说道。

    王莽道:“夺回玉门关之事也并非全部是我之功劳,若是没有定西关那些将士死守数月,为我争取时间,我的计划又岂能这般顺利展开?大统领,眼下匈奴大军主力战力依旧强横,根基并未受到多少损伤,你等切勿掉以轻心,莫要因夺回了玉门关就心生大意。”

    “是,大人,末将谨尊大人教诲。”

    “如此甚好,我们抓紧时间赶路吧,多多夺取几个关口。”

    王莽道:“这次我们拿下了玉门关,此事必定会使得大单于警觉。如此一来,他肯定要调拨兵马驰援其余关口,增强那些关口的防御力度。我们必须要赶在他的援兵到达之前,多多拿下几个关口。若是拖延时间过长,恐生变故,于我军不利。”

    “驾。。。。”

    王莽高喝一声,策马疾驰。

    天汉营诸多统领齐齐叹道:“王大人真乃神人也,我大汉有此人镇守,还何惧四方蛮夷?”

    史秀英看到玉门关果真被夺回,她彻底打消了各种杂念,料定此次匈奴联军已经没有了翻盘的机会,不再奢望奇迹出现,彻底做好了名义上嫁给王莽的准备。

    王莽领着大军急速赶路,奔赴嘉峪关。

    约莫过去了三个时辰左右,忽然,一道道直冲天际的烽火冲腾起来,划破天际,照亮了整个天空。

    这些烽火从威武关开始升腾,连绵千里,直达嘉峪关终止,像是一条天龙在飞腾。

    王莽见到这些照亮了半边天的烽火后,大惊失色,“不好,匈奴联军要孤注一掷了。”

    他几乎在一瞬间想通了问题关键之处,看透了大单于的布置。

    王先至不明其意,不知道这些烽火代表着什么,于是问道:“莽儿,你为何如此惊慌?匈奴点起这些烽火,有何深意?”

    王莽道:“大单于果真是非凡之辈,深通取舍之道,看来定西关那边的将士要遭到重大打击了。

    叔叔,若是我所料不差,这些烽火应该是大单于汇聚兵力的讯号。他已经知道了玉门关失守,搞清楚了我的布置。

    他不想被我军前后夹击,不想分兵和我们对抗。所以他在下令,让其余关口的所有兵马全部撤出,齐聚武威关。也就是说,我们下一个要夺回的关口,已经没有了匈奴将士镇守,乃是一座空城。”

    “空城?”王先至不解道:“大单于汇聚所有关口兵力,齐聚武威关,这对我们来说不是更好吗?省的我们要花费更大代价去拿下其他关口。

    既然现在那些关口已经没有了匈奴大军镇守,那我们岂不是可以长驱直入,全部夺回?”

    “哪有那么简单。”

    王莽紧紧皱着眉头,倍感忧虑。

    “若是匈奴四十余万大军分成两部分和我们作战,这对我们来说极为有利。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以为大单于会这么安排,会分出一定的兵力来和我对抗。

    我没料到他竟然这么果断,直接放弃那么多关口,根本不管后方之事。叔叔你想想,大单于集中这些兵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想也不外乎是要孤注一掷,全力攻打我们定西关的那些将士。这样一来,定西关众将士必定要损失惨重。”

    王先至道:“两军交战,死伤难免。这次匈奴联合诸国汇聚数十万兵力南下,我们领军抵挡,岂有不损伤之理?

    莽儿,你大可不必忧心。依我看,他们汇聚了所有兵力更好。因为他们的后路已经被我们切断。只要前方将士严防死守,不给他们突破机会,那么匈奴必败无疑。”

    “王将军说得不错!”天汉营大统领道:“王大人,匈奴此举,纯粹是在自寻死路。只要我们这边稳扎稳打,定西关那边死死防御,时间一长,匈奴联军必定会自乱阵脚。依我看,大单于此举完全是作茧自缚。

    王大人您想想,匈奴那么多兵力汇聚在一起,后路又被我们切断,他们今后吃什么?对于大军来说,粮草才是最重要的,我就不信在武威关那边,大单于还准备了数年的粮草辎重,打算要在那个关口永久防守下去。

    因此,眼下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的便是定西关那些将士能不能挡得住他们的冲击。若是挡得住,我们便可高枕无忧。若是挡不住,那我们的确是有些麻烦。”

    “肯定可以挡得住。”

    慕容先生道:“定西关那边足足有五十七万大军,并且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前来助阵驰援。那边有如此之多的兵力,加上各种优良军备,只要他们不起内讧,死守城池关口,挡住匈奴大军一段时间绝对不成问题。然后只等时间一长,匈奴大军必会自乱阵脚,溃不成军。”

第四百三十四章、推测动静,料敌先机() 
“哪有那么简单。”

    王莽绝不相信大单于会想的如此之简单,他料定大单于肯定有奸计,断然不会无故放失。

    “诸位且想想,你们能够想到这些问题关键点,大单于还能想不到?就算他想不到,他帐下那些谋士呢?那些诸国督军呢?难不成他们一个个都想不到?既然他们能够想到,那么他们又岂会露出如此巨大破绽给我们?”

    王莽不怕他们严防死守,就怕他们敞开大门不妨守。因为这样的敌人,才会让人感到恐惧,感到不安,心里没底。

    王莽止住了马匹,静静思考着问题关键点。

    “众所周知,匈奴那边优势十分明显,战力强横,粮草奇多,善于山地作战。本来依照正常情况,他们在失去了玉门关后,理当要全力防守剩余城池,打持久防御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凭借稳固的联盟关系,充足的粮草供应,有大约四成左右的机会反败为胜。

    大家仔细想想,目前大单于掌控着近乎半个甘肃,玉门关外又是他们的王庭所在。据说大单于在王庭那边也准备了许多的援军,以备不急之需,规模不小,兵力最少十万以上。

    若是他们打定主意严防死守,等待援军到来,我们岂能奈何?最少三到五年内,别想收复所有失土,无法将他们战败,只能维持这种平衡局面。

    现在他们却放弃这种优势,不固守了,似乎要和我们一决生死,孤注一掷,这里面肯定有大问题。我敢断定,大单于肯定有惊天动地的算计,可以让我们的优势荡然无存。或者说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领着剩余的所有大军安然无恙返回王庭。

    根据我的推测,这次诸国虽然出了不少兵马,但是他们国内绝对没有那么大的底蕴可以长久支撑。他们资源不足,不敢让这些将士全部覆灭在关外,否则必定会内乱。大单于虽然是他们的联军盟主,但也不能一手遮天,他必须要受到诸国督军监管。

    既然诸国督军不敢让自己派出的兵马死伤过多,那么他们应该会更加注重防御,稳扎稳打,等待翻盘机会,或是寻找突破时机。但是现在他们似乎没怎么经过思考讨论,快速做出了这么一个危险决定,这就足以说明其中厉害。

    我现在担忧的就只有两点。第一,我担忧定西关那边的将士守不住,会被匈奴大军突围出去。目前各大世家已经无法快速调动大量兵力来抵挡他们,一旦被他们突围了出去,九州危矣。当然,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他们大约也就只有三四成的机会突围出去。

    第二,我担忧大单于有大计划,可以翻盘。虽然我想不出他们拿什么来翻盘,但我心里总是有些不安。并且,我感觉他们有这个计划的可能性达到了八成。

    也就是说,他们汇聚全部兵力的用意是想试探一下,看看能不能突围出去,若是不能突围出去,那就立即撤退。

    若是真被他们全身而退,那么他们以后肯定还会寻找机会再下九州。到了那时,我们九州必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战乱状态,不利百姓休养生息。

    当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大战匈奴三四十年,之后所留下的那个千疮百孔的九州,令得天下百姓饱受饥饿和痛苦,数十年都没办法恢复元气。若是九州还将出现那个局面,再加上九州内部那些群雄混战,天下黎民百姓岂不是再也难以翻身?”

    “这不太可能吧?”

    众将听到王莽这么一番说法,不由得毛骨悚然起来,心里甚是不自在。

    “王大人,我看你这是杞人忧天了。”天汉营右都统将军说道:“匈奴岂有那等逆天本事可以翻盘?依我看,大单于之所以会做出目前这个决定,应该是他们真的想要孤注一掷,不想拖延下去了。

    现在他们大军被我们困在甘肃境内,前不能进,后不能退,他们怎么全身而退?长对翅磅飞吗?这显然不可能。并且我想王大人您也不会那么乖乖的让开道路放他们离去吧?

    甚至可以说,若是能够用五六十大军的性命换取他们全军覆没,大人您或许都会换。因为换过之后,九州最少在今后数十年内,不会再有外敌虎视之险。因为只要我们全灭了这些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了,功大于过。

    既然大人您不会乖乖放他们离去,那么其他人更不会了,他们也不敢,还没有那个能力。所以说,怎么看他们都没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右都统所言不差,我也认为他们此举纯粹是孤注一掷,企图置之死地而后生。”

    南疆候、临渊候等诸多天汉营统领纷纷赞同右都统的说法,不太相信他们可以突围出去,更不相信他们有能力可以快速击破所有阻碍,直捣黄龙,夺取九州。

    大统领道:“王大人,此事我看您是多虑了,肯定不会和您说的那样。”

    天汉营的人都出言否认了王莽的说法,出奇的一致。

    至于辽宁的那些将领,他们则不发表任何意见。

    在他们看来,王莽既然有这种推测,那么他肯定可以想到对策。自己只管听命冲锋陷阵就好,没必要费那个心思去考虑各种细节问题。

    同时,他们也觉得王莽一向是料事如神,他的推断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差错。

    当然,他们虽然十分相信王莽,但此刻他们也不好明着反驳天汉营众多将领,要保持团结。有什么问题,只让王莽去说就好了。若是自己去说,去争辩,倒是有些喧宾夺主,不太合适。毕竟天汉营的人不在此次出征之列,而是临时借过来的,相当于是客人。

    王莽说道:“诸位将军,虽然我也不太相信他们有这种逆天手段,但我们也不能直接给无视掉。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考虑的多,才有更大机会战败他们。”

    大统领问道:“王大人,那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该怎么应付?”

第四百三十五章、将士埋骨,血浪翻涌() 
王莽道:“我们下一个要夺的关口乃是嘉峪关。我推测嘉峪关现在肯定没有匈奴将士防守。因此我们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尽早抵达嘉峪关。若是真如我推测的那样嘉峪关空无一人,那么我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到武威关,不给大单于任何翻盘机会。

    并且我料定,定西关那边的人现在应该夺取了兰州关,正在攻打白银关。这样说来,在白银关那边,肯定会有一场大会战。我们需得在匈奴后方给予匈奴大军凌厉打击,减轻那些攻打白银关将士的压力。只要我们早一天抵达,我们也就能够多安一分心。”

    说到这里,他来到慕容孝跟前,对着他耳语道:“慕容孝,看目前情况,我需要再度提前推行一些计划,你先做好一些准备吧,免得到时候会出现漏洞。”

    慕容孝道:“大人您放心,我随时都准备好了。”

    “好!”王莽叹道:“真英雄者,当不惧各种污名加身。计划推行之后,你将要在慕容世家背负不忠不义不孝不仁之名,从此以后有家族不能回,甚至还不能和他们有任何联系,不能够见他们,这事倒是我亏欠你了。”

    “只要能够和史姑娘在一起,只要能够助大人完成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