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武帝决定给陈庆之一次单独表现的机会。河阴惨案后,北魏宗室接连投奔南梁,“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梁武帝封北魏北海王元颢为魏王,命陈庆之为飚勇将军,护送元颢北上称帝,想以此达到控制北朝的目的。耐人寻味的是,他只给了陈庆之不到一万的人马,却险些闹出个天翻地覆。

十六、昙花一现
  所谓“护王还北”,实际上是梁武帝想要通过培养傀儡的方式,控制和占领北魏的国土。这跟北魏立刘昶为宋王伐齐,立萧宝夤为齐王伐梁,没有本质的差别。后人或惊叹、或推崇、或不屑于陈庆之以少胜多的表现,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梁武帝只给了陈庆之那么少的兵,这次北伐对于梁国意味着什么?
  我们需要从梁武帝的角度来考虑和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这是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梁武帝屡屡不惜代价地进攻淮水下游各城,根本目的是保障自身的战略安全,即所谓“守江必守淮”。重镇寿阳入手后,梁国就失去了继续进取的利益驱动。黄河下游能否拿下来,拿下来能否守得住,宋文帝的三次失败是前车之鉴,梁武帝既无把握,也不指望。因此,基于“打输了不亏,打赢了稳赚”的心理,发动全面的动员,还不如派少量战斗力强的步骑兵北进,最好能在河、淮之间建立一个受梁国掌控的缓冲国,最差也能把你北魏搅得更乱些。
  其次,陈庆之不具备统领大军团的资格。而论能力,陈庆之是优秀的将领,却未必胜任统帅之职。若真动员了数万甚至十万以上的兵马,在人才严重凋零的国内,梁武帝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托付重任。于是,把人数不多的军队交给自己信任的陈庆之,并让他充分发挥敢打逆仗的优点,乃是最佳搭配。梁武帝的安排看似匪夷所思,其实是有良苦用心的。
  此外,梁武帝知道北魏内部的乱象,但囿于传媒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大部分信息来自于投奔他的北海王元颢,以及之前投降的宗室元法僧等人的口述。梁魏两国此前虽有和解的趋势,但仍是敌对国,从敌国获得的信息是要打上问号的。如果交给元颢过多的人马,不仅容易失控,而且可能引火烧身,自取其辱。陈庆之此行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对傀儡元颢进行严密的监视。
  陈庆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兢兢业业执行这项胜算无几、玄机重重的任务,把战场变成了创造奇迹的舞台。
  陈庆之的白袍护卫队从铚城(今安徽宿州西)出发,于梁大通三年(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首战告捷,攻克荥城(今河南商丘南),进抵梁郡(今河南商丘一带)。梁郡位于北魏徐州的西北,西接司州,北连兖州,地扼交通要道。梁郡的睢阳城及其北部的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共有数万魏兵,分别由都督丘大千和济阴王元晖业把守,其中元晖业率领的是朝廷的羽林兵。
  北魏的主力此时在洛阳附近,由尔朱荣的亲信元天穆统领。元天穆丝毫没把人数不足一万的陈庆之放在眼里。由于青州的邢杲正在济南一带作乱,人数众多,他与手下商议后,决定先灭了邢杲,再回来救援梁郡,解决元颢与陈庆之。
  元天穆失算了。陈庆之人少,却尽是精锐。他乘虚猛攻丘大千的梁郡,丘大千在绝对人数上占有优势,但他犯了致命错误,数万守兵分散在九座堡垒,被陈庆之集中兵力,一天之内攻破三座。丘大千破了胆,不敢再战,请降献城,陈庆之拥元颢进入睢阳城。元颢就在睢阳城南即位改元,做了梁国扶持下的“魏国皇帝”。陈庆之被元颢“封”为卫将军、徐州刺史。
  任务看来已经完成,陈庆之没有就此停息。他立即北上击败考城的羽林兵,生擒了守将元晖业。
  梁军挥师西进,所过各城望风而降,很快就来到了荥阳城下。荥阳是洛阳以东最后一座大城,重要性不言而喻。元天穆这时刚刚干掉济南的邢杲,赶在回军的路上,北魏朝廷只好将洛阳附近剩余的七万兵力调到荥阳及其西面的两个关隘——虎牢和轘辕,由东南道大都督杨昱死守荥阳,尔朱荣的两个堂弟尔朱世隆和尔朱世承则把守虎牢和轘辕。
  荥阳攻城战异常艰苦,城中军队多过陈庆之数倍,梁军的第一拨攻势被击退了。更为不利的是,元天穆与尔朱荣侄子尔朱兆的援军即将到达,旌旗招展,远远已能望见。梁军士卒上下惊恐,出现了怯敌心态。
  唯有陈庆之一点不慌张,他命士兵稍事休整,人马吃饱喝足,然后登高呼道:“我军至此以来,攻城略地,着实不少;诸君杀人掠女的行径,也数不清了(由此看得出梁军战斗力虽强,军纪却很糟,一路胜仗却没有收取魏国民心,最终失败不可避免)。元天穆的援军,都是我们的仇敌。我军才七千,魏军三十多万(这是虚指魏军总数,而不是荥阳一城守兵的数量,也不是城外援军的数量。有人以此质疑战争的可信性,实际上是误解了陈庆之以众多的敌军人数激励将士奋发作战的本意)。今日不是我死,就是敌破!不可与敌军骑兵在平原上交锋,先把城池拿下。诸君切勿迟疑,以免自取灭亡!”
  说完,陈庆之下令擂鼓攻城,七千将士个个精神抖擞,如发了疯的蚂蚁一般涌向荥阳的城墙。城内的杨昱正盘算等援兵一到便出城夹攻,哪里想到梁军如此凶狠?仓促之间布置守备,根本来不及了。梁军打头的士兵已经从城墙缺口处翻了进来,气势如虹地杀向城内。荥阳的魏兵死伤惨重,杨昱也做了阶下囚。(战后元颢念他忠义不降,放了他一条生路。但梁军大杀城中俘虏的部将,却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仇恨)
  梁军控制了荥阳,元天穆的前锋也兵临城下。陈庆之乘敌军立足不稳,突然率领三千骑兵出城迎战。魏军远道而来,还没摆开阵势就遭到痛击,一下子崩溃了。
  荥阳之战是陈庆之名震中原的经典作品,在攻城和野战中他都做到了出其不意,速战速决,把军队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很有现代“闪击战”的风采。洛阳城的儿童也因此唱起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北魏守军望风而逃。元天穆率部退往河北,尔朱世隆放弃虎牢,他的弟弟尔朱世承放弃轘辕,在逃跑途中被杀。
  洛阳以东再无一险可守,北魏孝庄帝在洛阳待不住了,他带着亲信秘密逃往河内(今河南沁阳),继而北上并州,与尔朱荣会合。附近的城池纷纷向元颢投降。元颢与陈庆之进入洛阳,接受北魏百官的朝拜。南朝军队最后一次占领了洛阳城,以前,桓温、谢玄、刘裕等人都曾攻克洛阳,然而只有这一次,洛阳是作为北朝的首都被攻取的。
  傀儡元颢在洛阳做的唯一一件好事,是杀了河阴惨案的罪魁之一费穆(恶人自有恶报)。他坐稳了皇位,就不想再受梁国的管束,但毕竟四面都是北魏军队,还得倚仗陈庆之的辅佐。陈庆之也意识到打得过狠了,完全超出了预期的目标。他向元颢提出:“我军人数太少,深处敌人腹地,若让敌人知道了虚实,哪里还挡得住?早向南方请求精兵救援才是正道!”
  元颢身边的安丰王元延明说:“陈庆之兵不过数千,已难以驾驭,若再让他增兵,哪里还能听我们的?”
  元颢点头称是,他赶紧给梁武帝上表说:“如今河北、河南都已平定,只剩尔朱荣的小股势力,我与陈庆之足以将其擒获。各州郡新近归附,正需安抚,不宜增兵惊扰百姓。”梁武帝听了元颢的话,命其他军队停留在边境观望,断了增援的可能。(关于梁武帝是否应该继续派兵进入魏国,历来争议不小。陈庆之的冒险成功,具有相当的偶然因素,而且危机四伏。增兵并不意味着就能扩大战果,也可能会扩大损失)
  元颢与陈庆之的猜忌日益加深之际,尔朱荣的数十万大兵开到了黄河北岸。
  洛阳东北的黄河北岸有一座小城,名叫北中城,紧靠黄河上的河桥。元颢派陈庆之带着他的几千白袍军把守北中城,自己则率领北魏的降兵守在南岸。尔朱荣屡攻北中城不下(攻城都那么猛,守城更是梁军的拿手好戏了),又没有足够的船只从别处渡河,几乎打算撤军再作计较。
  黄门郎杨侃劝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岂可以小败而废大谋?元颢已失民望,四方百姓都指望明公早日收复都城。依我之见,不如征召附近的民众捆扎木筏,沿河东西排开几百里,教元颢防不胜防。一旦渡河,大功必成!”
  尔朱荣大受启发,他一面派人从附近找到了几艘可以作为向导的小船,一面命尔朱兆与贺拔胜监工,准备了大量木筏。一天深夜,尔朱荣大军从马渚渡口万筏齐发,扑向南岸,大败元延明的守军。元颢弃城南逃,随从失散,在临颍被县卒斩杀。陈庆之见大势已去,收拾几千步骑兵东还,尔朱荣一路穷追,途中梁军又被汛期的颍水冲没,陈庆之剃发扮作僧人,一个人抄小路才逃回了建康。
  白袍军的努力付之东流,身为南梁最后的骁将,陈庆之也徒叹奈何。洛阳城的两度易手,只是北魏末年的一段小小插曲,前后仅持续了六十五天。

十七、手刃权臣
  尔朱荣消灭了元颢,把傀儡皇位交还给了孝庄帝元子攸。孝庄帝加封他为天柱大将军。以前是国之柱(柱国),现在是天之柱,位极人贵。
  关东基本安定了,尔朱荣有意收拾关中,彻底平息六镇起事以来的混乱局面。关中路途遥远,他本人不愿轻动,便要选一位最为得力的干将。他手下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就数怀朔派的高欢和武川派的贺拔兄弟。高欢对他的心思猜得最透,适合留在身边;于是,他打算任命贺拔兄弟中的老三、武卫将军贺拔岳为统帅,领兵西讨。
  贺拔岳心中不安,尤其担心跟他结下梁子的高欢借机陷害。他私下对哥哥贺拔胜说:“关中的万俟丑奴乃是劲敌。倘若不能取胜,固然有罪;即便胜了,恐怕也会遭人嫉恨,为谗言所累。”
  贺拔胜问他怎么办。贺拔岳说:“你帮我向尔朱荣请示,找个姓尔朱的人担任统帅,我愿做副帅。”
  贺拔岳转达贺拔胜的意思,尔朱荣很高兴,便任命尔朱天光为统帅,以贺拔岳为左大都督,征西将军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共同入关,讨伐万俟丑奴。时任步兵校尉的宇文泰,也被派到贺拔岳军中。(关中的格局自此初见端倪)
  万俟丑奴是鲜卑人,靠着一批边镇上的士兵拥护,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称帝,后来又收留了造反失败的萧宝夤(这位老兄五十年如一日地不忘复国,乘乱把齐国建到了长安,还杀了朝廷派来监视他的郦道元(堂堂《水经注》作者),怎奈经不住打,战败后只好出逃投奔万俟丑奴),席卷关中四州,势力一度很盛。
  尔朱天光的大军一入关,万俟丑奴立刻显了原形,一路节节败退,逃往高平。贺拔岳以轻骑兵穷追猛赶,在平凉生擒万俟丑奴,又到高平捉住了萧宝夤。不到两个月,关中初定。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尔朱天光彻底清剿了万俟丑奴的残部。尔朱天光镇守关中,加封侍中,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则分别做了泾州刺史和渭州刺史。
  宇文泰在战斗中奋勇杀敌,军功不小,被升为征西将军,代理原州事务,到万俟丑奴的老巢高平一带安抚军民。宇文泰恩信并重,体恤民情,处处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百姓们十分感动,都说:“要是早点遇到这么好的领导,我们又怎么会去参与叛乱呢?”宇文泰在关中渐渐积累起名望,而这年,他才二十四岁。
  北魏恢复了统一,孝庄帝却高兴不起来。尔朱荣身居晋阳,在洛阳广布党羽,通过他们遥控朝政,孝庄帝的举动尽在掌握。孝庄帝就是想劳心多做管点政事,都会引起尔朱荣的不满和掣肘。尔朱荣每次入朝,就拉上皇帝嫔妃一起在宫中摆起酒宴,歌舞作乐,又表演骑马射箭的把戏,搞得孝庄帝又烦又厌。
  尔朱荣要把自己家乡的人派到河南各州做官,拟好名单让孝庄帝过目,孝庄帝不同意,又派元天穆当面要求,孝庄帝还是不同意。元天穆说:“天柱将军大功在身,又是宰相,就算要把天下的官全换了,陛下也不可以违背,现在不过换几个人而已,为何不行?”
  孝庄帝气不打一处来,正色道:“天柱将军如果不想为臣,那就把朕也换了吧;如果他还想为臣,那就没有替换天下百官的道理!”
  尔朱荣听说后,大怒:“天子是靠谁立的?如今居然不听我的话了!”
  孝庄帝在朝上受尔朱荣势力的压制,回到宫中又要被尔朱荣的女儿尔朱皇后斥骂。尔朱皇后有了身孕,整天说孝庄帝不识抬举,还敢宠幸其他嫔妃。孝庄帝让尔朱世隆去给皇后讲道理,皇后却说:“天子是我家立的,居然这么搞;父亲本该自己做皇帝,现在哪有那么多麻烦!”
  尔朱世隆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是啊。要是堂兄做了皇帝,我也早封王了!”
  各地叛乱不止,孝庄帝不得不倚仗尔朱荣的力量,只好妥协让步;现在叛乱都解决了,他越来越忍不住这口恶气,想方设法要扳倒权臣,做名副其实的皇帝。
  孝庄帝虽是傀儡,却很有办法。在尔朱荣重重眼线之下,他还是联系了几位憎恶尔朱荣的大臣,包括城阳王元徽、侍中李彧、侍中杨侃、尚书右仆射元罗等人,共同谋划杀掉尔朱荣。
  尔朱世隆觉察到孝庄帝不太对劲,就故意写了封匿名信,说天子与大臣密谋杀太原王(尔朱荣),警告尔朱荣。尔朱荣不屑一顾,说:“尔朱世隆太没胆了,谁敢杀我!”他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反而宣称要进京照顾皇后生产。
  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尔朱荣带着五千名骑兵,从并州出发前往洛阳,一路上听到人们传言:“天子图谋尔朱荣。”
  尔朱荣到了洛阳,径直冲进皇宫,劈头盖脸地问孝庄帝:“外面的人说你要杀我,是么?”
  孝庄帝相当镇静,反问道:“外面的人还说你要杀我,难道可以相信么?”(孝庄帝的反诘实在太妙了。他若是生得早些,至少能做个中上水准的皇帝,可惜生在人人思变的末世,仅靠聪明也无法力挽狂澜)
  尔朱荣被皇帝这么一说,反倒没了疑心,每次入朝面君都只带几十个随从,而且也不拿兵器。
  孝庄帝有点想放弃,城阳王元徽说:“纵然尔朱荣不造反,又怎能容忍他的行为?更何况我们有什么能力保证他不造反?”考虑到元天穆还在并州,如果轻举妄动,恐怕会遗留后患,孝庄帝就下一道圣旨,召元天穆来洛阳。
  他把同谋者聚集到一起,又秘密拉中书舍人温子升入伙。温子升与孝庄帝分析了历史上杀权臣的成败得失,包括王允杀董卓、高贵乡公杀司马昭等案例,孝庄帝感叹道:“杀尔朱荣,即便我死了,也是应该做的,何况未必就死!我宁可像高贵乡公(曹髦)那样死,也不要像常道乡公(曹奂)那样生!”
  正巧尔朱荣和元天穆进宫与皇帝一同用餐,孝庄帝赶紧安排杨侃等人在殿东埋伏下来。没想到两人没吃完,就起身离去,伏兵上殿晚了一步,刺杀失败。
  过了几天,宫内宫外又开始散播皇帝要杀尔朱荣的消息。孝庄帝怕夜长梦多,决定早作行动。元徽献计,以皇后生太子为由,请尔朱荣入朝。
  孝庄帝心中犯嘀咕:“皇后怀孕才九个月,这么说行么?”
  元徽说:“妇女不足月产子的事很常见哪,尔朱荣肯定不会怀疑。”
  孝庄帝便派元徽到尔朱荣府上传话,同时在大殿东侧再次布置了武士。尔朱荣正在府里与元天穆玩赌戏,听说皇后产子,高兴坏了。元徽摘下他的帽子放在手里耍玩,两旁官员一个劲地道贺,更让他坚信喜事临门。他当即拉上元天穆和长子尔朱菩提,带着三十来个随从进宫。
  孝庄帝听报尔朱荣来了,坐立不安,脸色惨白。旁边温子升提醒说:“陛下脸色变了!”
  孝庄帝连忙要了酒,咕咚咕咚喝下几大口,脸上才恢复了血色。他命温子升起草赦令(事成之后要大赦天下),带下殿去,然后在大殿东面坐正,膝下藏好防身匕首,面朝西静候尔朱荣。(注意当时的坐姿是跪坐)
  尔朱荣把随从留在大殿门口,见温子升迎面走来,便问他手中拿着什么文书。温子升面不改色回了一个字:“敕(即圣旨)。”
  尔朱荣合该倒霉,没再细看,就与元天穆走进大殿,坐到了孝庄帝的西北侧,面朝南。元徽从后面跟了进来,刚拜了一下,一队武士从大殿东门冲入。[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尔朱荣“啊呀”一声,心说不好。他反应极快,一个箭步向孝庄帝扑了上去。孝庄帝正好酒劲上涌,略一欠身,抽出匕首,一刀捅进尔朱荣前胸……
  血溅大殿,凶神倒地。武士们蜂拥而上,一阵狂砍,尔朱荣和元天穆当场身死。大殿门口的随从们也全部赔上了性命。(傀儡皇帝手刃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的一幕,何况过程如此惊心动魄,完全不亚于荆轲刺秦王。真希望将来能有人精心改编,让我们看到一部《刺荣》的大片)
  事毕半晌,孝庄帝心脏依然怦怦直跳。他捡起尔朱荣手中的手板,上面有几份奏折,凡非尔朱荣的心腹,都在清理陷害之列。孝庄帝叹道:“这回要不杀他,将来就更难了。”
  尔朱荣和元天穆死了,孝庄帝的噩梦并没有结束。尔朱氏的势力遍布四方,洛阳城中人心惶惶。事变当晚,尔朱世隆带着部众烧了西阳门,逃出城去。
  孝庄帝派人给尔朱世隆送去铁券,向他表示:尔朱荣谋反,但只惩首恶,余者不究;只要投降朝廷,依然可以官复原职。
  尔朱世隆不吃他这一套,心说:“太原王功盖天下,还不是想杀就杀了;几行铁字有什么用!我一定要为太原王报仇,决不投降!”他攻了一阵洛阳,双方各有损伤。尔朱世隆毕竟人少,就收兵北上,向汾州(今山西汾阳)刺史尔朱兆搬救兵。
  尔朱氏叔侄在长子会合,两人就近推举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做皇帝,整顿兵马杀向洛阳。徐州刺史尔朱仲远是尔朱世隆的哥哥,得到消息,也出兵奔赴洛阳。
  孝庄帝本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