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贵妃无子,所有的心思全寄托在这个女儿身上,看出女儿似乎不全是因为伤寒,倒像是得了心病后,她把跟随女儿出宫的宫女找来询问,这些宫女受了康国公主的吩咐,起初还瞒着不说,宋贵妃恼了,让人拉出去打板子,几个宫女才吞吞吐吐的将发生在仙桥的事说了一遍。

宋贵妃是过来人,一听便能确定女儿害的是心病,她再次对这些宫女下了封口令,自己在殿中暗叹,杨逸是新科状元,他所作的《雁丘词》在宫中传唱得最多,宋贵妃自己对这首词也异常喜欢,自然是知道杨逸这个人。

但正因为知道,才让她感到为难,在大宋驸马不得参政,所以但凡有些才华抱负的人,都不愿意尚公主,何况杨逸是十七八岁的状元,前程无量,而康国公主又非嫡出,杨逸若娶了康国,这一辈子就只能做个闲人,岂会甘心?

更重要的一点是向太后对杨逸极为不满,她若答应康国下嫁杨逸,赵煦必定会极力反对,因为杨逸是新党的骨干,赵煦不会愿意失去这样一个有力的臂助,宋贵妃在皇宫这个是非地生活了这么多年,这些事不用细想心里也一清二楚,即便在顺利下嫁杨逸,自己的女儿只能成为一个政治牺牲品,这是宋贵妃最不愿看到的。

想通这些,宋贵妃又暗叹一声,这才入殿去,康国公主侧躺在秀床上,脸色憔悴,一副病厌厌的样子,看得宋贵妃一阵心酸,她坐到床边轻抚着女儿的头发柔声道:“傻孩子,你这样让娘亲可怎么活啊?”

“娘!”康国公主顺势将头靠到自己母亲怀里,疲惫的她便再也不想动一下。

宋贵妇怜惜地抚着女儿的香肩,语重心长地劝道:“四娘,放弃吧,他就像天上的鸟儿,不是你的良配,你抓不住他的,听娘亲的,放弃吧,别再折磨自己了!”

“娘,你说什么呢?女儿听不懂!”康国公主瞬间变得局促不安,因为太窘迫使得她的脸颊浮上一抹不自然的潮红。

“傻孩子,娘亲是过来人,你这点小心思还能瞒得了娘亲?四娘啊,你年纪还小,许多事情你还都不明白,乖,听娘的,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康国公主只觉得脸颊好烫,双手紧紧抱住宋贵妃的腰肢,脑袋在她怀里乱拱着,一副忸怩难堪的样子:“娘,您都知道了?”

宋贵妃慈爱的点点头,康国公主接着嚅嚅地说道:“娘,女儿才没想他呢,女儿现在觉得他特讨厌、特可恶、特可恨,恨不得叫人揍他一顿。”

宋贵妃见她这小儿女的模样,心里又是伤感,又是好笑,真是百味杂陈,她抚着女儿的头发笑问道:“真的吗?”

“哎呀娘,当然是真的了,您怎么能不相信女儿呢?”康国公主有些心虚,又把头埋到宋贵妃怀里拱个不停,整个身子也尽量往里挤。

“你这丫头净会折腾,再这样娘这老副骨头快要散架了!”宋贵妃被她拱得酥酥麻麻的,身体有些难受,忍不住在她翘臀上打了一巴掌。

康国公主揉着自己的屁股蛋,终于安静了,不过她突然又抬起头来甜甜地说道:“娘,您一点都不老,看着象我的姐姐哩!”

确实,宋贵妃才三十三岁,加上保养得法,看上去就像二十来岁的女人,和康国公主倒真像对姐妹花。

“你这丫头少来哄娘,还想找打是不是?”见女儿情绪好了不少,宋贵妃终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那成熟的风韵明媚无比,看得康国公主一阵发愣。

在《神宗实录》的重编工作中,各人分工明晰,杨逸主要是负责整理王安石的日常手扎和奏章;神宗即改革,而王安石是神宗改革的顶梁柱,所以这些东西就显得极为重要,它将作为《神宗实录》的主要史料之一。

在一干人日以继夜的努力下,加上时间只过去十来年,蔡卞等人还是当初新政的主要参与者,重编工作进展异常迅速,到八月份已经完成六成初稿,对此赵煦也是非常重视,这部《神宗实录》可以说就是革新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革新派的战略核武器,有了这份东西,革新派无论做什么事才能名正言顺,大义凛然。

随着手头整理出来的资料越多,杨逸的心态越是谨慎敬佩,有时看到神宗与王安石的几句对话,就能让你感觉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扑面而来。

当看到王韶的平戎策,你就仿佛看到了熙河开边的金戈铁马,千里奔袭。

看到了神宗的伐夏诏书,你会想起五十六万军民分五路高歌猛进的浩瀚场面,让人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看到悍将刘昌祚带军披荆斩棘直扑西夏心脏灵州,猝不及防的灵州大门已经在宋军面前敞开,胜利就在眼前时,你会拍案而起,大呼壮哉!

看到刘昌祚已经身先士卒冲进灵州城门洞,决定伐夏胜负的时刻只在毫厘之间,却被意欲抢功的外戚高遵裕叫停,以至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五路伐夏因此全面失败时,你会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高遵裕、也就是高滔滔的十代祖宗都挖墓鞭尸!

编史是个枯燥的差事,但当你全身心融入了那个时代,却能带给你畅游历史的感觉,特别是神宗朝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对外是一场场浩世大战,对内是一条条经天纬地的大改革,身处那个时代,是一种荣幸!

第一卷 第079章 隐忧

这天杨逸例行到宝文阁做‘起居舍人’,发现刘婕妤也在,正给赵煦喂药,杨逸眉头暗暗一蹙,他倒不是担心刘婕妤对赵煦不利,而是出于对赵煦身体的忧虑。

赵煦很好色,对于皇帝来说这一点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皇宫里就数女人不缺,汉武帝也好色,皇后嫔妃换得人眼花缭乱;唐太宗也好色,传言他连隋炀帝的萧皇后都没放过;问题是你赵煦没人家那样的好身体,你折腾不起啊!

这阵子他做起居舍人,得知赵煦还不时招些宠妃到宝文阁来临幸。杨逸当初说出肺结核会传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赵煦病好前少近女色,现在看来没什么效果,杨逸心里不禁暗叹,你不管这些嫔妃的死活也就罢了,可你总不能不管自己的死活啊,俺可是把宝全押你身上了。

见到杨逸到来,赵煦有些讪讪然,因为杨逸曾委婉地进谏过他几回,他抢过刘婕妤手上的药三两口喝完,然后对刘婕妤说道:“清菁先下去吧!”

刘婕妤顿时一脸幽怨,流露出来的那种依依不舍的媚态,让赵煦心儿发软,一时真舍得不赶她走了,他有些心虚地瞥了杨逸一眼,杨逸装着什么也没看到,坐到角落的桌案前开始写起居注。

刘婕妤一见赵煦心软,立即抽出手绢帮赵煦擦嘴,那十指细长如玉,她有意无意地靠上去,动人的胸贴到赵煦的手臂上,温软中透着幽香,让赵煦的目光流连于她那无限美好的身段上,许久舍不得移开,殿中静静的,而杨逸坐在帷幔那边看不到这边的情形,倒让赵煦莫名的生出一种刺激的感觉,忍不住伸手在刘婕妤的香臀上抚了一把,换来刘婕妤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吟,媚态万千的双眸水汪汪的一片。

刘婕妤名叫刘清菁,很小的时候就入宫,随着年龄渐大,她越长越动人,如今虽然只有十六岁,却已具备一代尤物的本钱,身材高挑、明艳无比,一副天生的媚骨,是那种让男人一眼看到便联想到床的女人。

刘清菁因此成为赵煦最宠爱的女人,地位从普通宫女一下子提到了婕妤,杨逸在宝文阁碰到她已经很多次了。

好不容易等赵煦把刘婕妤打发走,刘婕妤走过杨逸身边时,还俏生生地盼了他一眼,如同一枝解语花,杨逸垂下眼帘施了一礼,等她出去后便到赵煦面前再不客气地进谏:“陛下自己的家务事,臣本不该多管,但臣作为郎中,有必要提醒陛下珍惜自己的身体,您现在病情虽然有一些起色,但尚不宜过多流连女色,否则后果难料,臣这是实话实说,请陛下勿嫌忠言逆耳。”

赵煦正了正神说道:“朕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杨卿一翻好意朕明白;神宗实录修得怎么样了?”

见到赵煦把话题岔开,杨逸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的那份隐忧怎么也抹不去,自己把宝全押在了赵煦身上,这太危险了!

由于自己的出现,许多事情已经不是原来历史的模样,杨逸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出什么意外,看来必须提醒章惇,有些事情的步调一定要加快才行,否则赵煦真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这一帮人怕是死得很惨。

出于这种忧虑,一下值杨逸就直奔章惇府上,章惇的家人如今已经跟进京来,热闹了不少,他的长孙章瑶十四岁,相貌堂堂,性格与章惇比较相似,甚得章惇喜爱。

章瑶代祖父出来迎客,对杨逸以晚辈自居,执礼甚恭。

杨逸见他叫自己叔叔,大觉有趣,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小瑶啊!我大不了你几岁,你叫我叔叔这可是叫错了!”

章瑶连忙谦恭地答道:“杨叔叔是状元出身,且与我阿翁交情深厚,小子岂敢逾越以兄弟相称。”

杨逸诡异的一笑:“谁让你以兄弟相称了?既然你知道我与你阿翁交情不浅,那你知不知道我与你阿翁是平辈论交?虽然,我大不了你几岁,但是,你得叫我叔翁才对!你嘀明白?”

章瑶愣住了,有些憋屈地说道:“可是……是家父都快四十了,我若叫你叔翁,家父岂不是也得叫你叔叔,那可不行!”

“不行也得行!要怪你就怪你阿翁去,谁让他和我平辈论交呢?”

为了父亲的颜面,章瑶还想分辨,厅中适时传出章惇的声音:“痴儿,还不快把客人引进厅来。”

章瑶终于回过神来,没错呀,恶人还得恶人磨!呃,不妥不妥!自己的阿翁怎么能说是恶人呢?罪过罪过!

章惇已换上常服,坐在太师椅上微阖双目喝着茶,杨逸大笑着走进厅来,他连瞥都不多瞥一眼,杨逸毫不在意,泰然自若地找了个位置坐下才说道:“章相公,您这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章惇双眉一竖反问道:“你把自己当客人了吗?”

“呃,这倒也是,我是小瑶的叔翁,还真算不得什么客人;小瑶啊!这次叔翁来得匆忙,没带什么见面礼,这样吧,明个儿你到叔翁府上,叔翁教你几式‘乾坤大挪移’的绝世武功,这可是我好不容易从青云老道那儿得来的绝学,这事你阿翁是知道的,男子汉大丈夫,要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才行,你嘀明白?”

看到自己长孙被杨逸忽悠得不分东西南北,章惇为之气绝,想起当初杨逸欺负明月、明智,还有覃子桂的情形,章惇有些怜悯地看了看自己的长孙,悠悠一叹!

“状元郎这次不是专程来欺负小孩子的吧?”

“当然不是,是这样!最近我手头有点紧,这次来主要是想……,咱们都不是外人,就不用我说得太直白了吧?”

“那状元郎就请随我来吧!”

看着自家阿翁把杨逸带往书房,章瑶还在厅里发愣儿,亏自己对他还那么尊敬呢,敢情是来打秋风的!

章惇让人远远地守着自己的书房,紧闭起门窗,杨逸才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关于赵煦的身体状况,对外是绝密,别说旧党尽量瞒着,就连新党之中了解情况的也只有杨逸与章惇二人,如今赵煦还能坚持五日一朝,奏章也能照常批阅,对外宣称是染了风寒还能瞒得住人。

“章相公,找机会你也必须去劝劝陛下,他身子久病本来就虚弱,若是在女色上再不节制一点,恐有不忍言之事发生,咱们输不起啊!”

章惇稀罕地长叹一声道:“实话跟小友说吧,此事老夫劝过了,听小友道来,在此事上看来老夫的话也无甚作用。”

俩人说到这都沉默了下来,色之一字,多少英雄好汉都过不了这一关,赵煦压抑了这么多年,一朝脱开束缚,在这方面难免放纵一点,而且这么多年养成了他偏激的性格,他认准的事,别人很难左右得了。

就像现在他认准了新政,就绝不会像他父亲神宗皇帝那样顾虑重重,谁反对,立即贬谪谁,严厉打压,绝不会退缩或手软,他的偏激对新政、对新党极为有利。

但有利就有弊,在女色上就是如此,杨逸已经当面说得很明白,但赵煦看上去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偏偏他那副身子骨经不起这种折腾,令人担忧万分,赵煦就是新政的核心支柱,他一倒,后果想都不用想,原来的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突然死了,连继位诏书都没留下,使得向太后有机会控制住局面,章惇一干人等再次被贬谪,直到郁郁而终。

“章相公,时不我待,必须再加快布局,以防万一,否则……

章惇双目烔烔地看着杨逸,沉声问道:“小友有何见解?”

杨逸收起凝重的表情,淡淡地说出三个字:“朱太妃!”

章惇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杨逸出了章府,回家的路上细想朱太妃的为人,突然发觉这个女人在性格上、与自己的母亲杨氏几乎同出一辙,一样的出身贫贱,一样的柔弱,一样的逆来顺受,都属于那种典型的贤妻良母。

这样的女人缺少主见,容易左右,若能成功将她扶起来,即便赵煦真有个三长两短,新党也足以控制住局势。

但光将朱太妃扶起来还不行,还得把另一个人打下去,向太后不倒,即便朱太妃成了两宫太后之一,也无济于事,朱太妃在向太后淫威下生活了半辈子,加上她向来不问世事,万一赵煦有个不测,掌握局面的还会是向太后。

而要把向太后打下去,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向太后没有临朝视事过,一时找不到她的死穴,没有充分的理由、大义的名分,想动她绝不可能;她与高滔滔一脉相承,想打击她只能从高滔滔身上着手,而要掀翻高滔滔的牌位,这更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这需要足够的耐心来布局,同时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契机才有可能达成目的。

机会不会坐等你上门,必须得自己去挖掘、去创造。

杨逸回到家,意外地发现马汉卿回来了,他连官服也顾不得换便把马汉卿叫到书房。

等杨逸坐定,马汉卿一抱拳道:“大人,在下跟着谭愿从京城到安肃,一路上并未发现他与什么人有接触,到了安肃后,谭愿落脚在一个叫赵财生的茶商家中,其间深居简出,极少露面,经在下细查,赵财生是谭愿的表兄,十多年前从沧州搬到安肃,一直从事茶叶生意,主要是从江南一带进货,然后销往辽国,在当地人面极广,与安肃知军何泗宗也素有来往。”

赵财生既然做越境生意,与边境官员有来往很正常,这算不得什么线索,杨逸蹙眉问道:“就这些吗?没查到有关弥勒教的线索?”

马汉卿一脸惭愧地答道:“没有,谭愿到安肃后基本没出门,在下只能转而跟踪赵财生,但赵财生除了与当地官员应酬外,其余的就是忙于生意,在下实在没法查到什么可疑之处,请大人责罚。”

杨逸期待了许久,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心里不免大感失望,他摆了摆手接着问道:“谭愿呢?可是回京了?”

“正是,因为没有大人吩咐,又找不到什么疑点,在下没有动他,便一路跟着他回京来。”

杨逸也有些拿不准了,谭愿那次试探自己,难道真的只是偶然?自己的让小厮去探问时,王诜府上的人明明说谭愿是回沧州老家,那他为什么又跑到安肃去呢?难道只是临时改变主意?

杨逸不死心,对马汉卿说道:“辛苦汉卿了,你先歇两天,然后继续盯着这个谭愿,看看他在京里都与些什么人接触,我总觉得此人非常可疑。”

“在下遵命!”

第一卷 第080章 隆佑宫之暗流

隆佑宫里,向太后斜靠在软榻上,榻前用一面镏金屏风隔着,她头不梳髻,长发有些零乱地披散着,身上只穿一袭薄薄的汗衫,松散的领口处露出一片白腻,向太后今年四十八岁,良好的保养使得她平时看上去还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但这次宣德门事件给她的打击太大,此刻满脸憔悴,几日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尚清仁正跪在榻前小心地给她喂药,嘴里轻声劝解道:“太后不必多想,保重身体才是正理。”

“唉!官家翅膀硬了,我也拿他没辙了,想当初连神宗皇帝都不敢如此强硬,不想那个怯懦的女人却生了这么个倔强的儿子,世事难料啊!”

“太后慎言,官家可是太后您的儿子!”

“我的?”向太后脸上满是苦涩和无奈,这种话说给外人听听也就罢,自家事自家知道。

向太后喝完药,慢条斯理的漱过口才接着说道“这回倒是小看了杨逸这个奸佞!自太祖开国,我大宋就与士大夫共天下,此乃立国之本,如今这奸佞推出的新法比王安石更甚,分明是要把我大宋基业毁了,此獠不除,国将永无宁日!”

向太后说得大义凛然,尚清仁立即投其所好道:“太后,杨逸本是李清臣孙子,据韩治所言,杨逸为人悖逆不孝,对自己的祖母竟然动手打骂,如同禽兽……

“真有此事?”不等尚清仁说完,向太后便迫不及待的打断他,原本灰暗的脸上竟多了几分神采。

尚清仁佝偻着身体答道:“太后,此事千真万确,就在前些天,李清臣夫人到杨逸府上,数十随从个个被打得鼻青脸肿,李夫人被杨逸大肆辱骂,从主位上拎下来,态度之恶劣闻所未闻,李夫人本想告到衙门,后来被李清臣阻止,韩忠彦之子韩治去探望姑母时,李夫人才一五一十的将此事说出,绝对错不了!”

“好好好!太好了!”

向太后霍地站起来,神色十分亢奋,腰间衣带未束,这时胸前泄露出白花花的一片她都没注意到,她连声吩咐道:“清仁,你立即去找韩治,让他替自己的姑母出头状告杨逸,此事闹得越大越好,最好是闹得天下皆知,清仁你再联络其它正直的大臣,一齐弹劾,我倒要看看官家怎么保这个奸佞,记住,杨逸是受了章惇教唆,明白了吗?”

向太后越说越开心,最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尚清仁一边上前帮她系衣带,一边说道:“太后说得是,此事正是章惇教唆,奸党中李清臣与章惇声望不相上下,章惇担心李清臣与自己抢夺首相之位,因此刻意结交杨逸,并教唆杨逸背叛李家,极力给李家制造丑事,以达到打击李清臣的目的,此事不容置疑,奴才相信天下人迟早会看清章惇的险恶面目。”

“好好好!就这么办!清仁快快去办!”

看到向太后病情竟不药而愈,尚清仁也是满心欢喜,他本是入内内侍省都知,结果赵煦刚亲政,他就被赶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