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想想此事,不由得再次露出了笑容,他派人跟踪胡宗愈,保护还是其次,其实主要是监视,毕竟胡宗愈现在太关键了,他的一举一动杨逸觉得都有必要掌握。

只是没想到派去监视的人,竟然捡到了这个便宜,康五郎等人突然行刺,只要从此失踪,是个人都会联想到安陆郡王这些权贵身上,这对杨逸今后进一步控制这些人颇为有利,好事,好事啊!

第七卷 第738章 我也想要个孩子

扩建东京把南青城北面占去了一里多,不过对整个南青城皇家园林的格局影响不是很大,秦国大长公主所住的红叶馆位于南青城南面,更是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红叶馆是秦国大长公主给自己的住处取的名字,因为她住的地方有半山枫林,每当秋日便是红叶如火,美景难描。

同时,秦国大长公主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红叶馆,还有另一层意思:据说唐僖宗年间,宫女韩翠屏十分厌倦宫里的寂寞生活,向往宫外的自由天地,就在一枚红叶上题诗一首:“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写完后,韩翠异将红叶放入宫中水沟飘到护城河,有个名叫于佑的书生发现了这枚红叶,他对韩翠屏寂寞苦闷的宫廷生活深表同情,于是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从水的上游让它票进宫中。

无巧不成书,于佑题诗的红叶恰好被常在水边深思的韩翠屏捡到了,只见上面写道:“曾闻叶上题红颜,叶上题诗寄阿谁?”

韩翠屏得到这两句诗后,既高兴,又伤感,满怀思绪难遣,又在红叶上题了一首诗:“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断肠一联诗。”

就这样,一对男女常用叶红作信纸,以御沟为信使,来回传诗。

这件事被其他宫女知道后,在宫中传开。此时,韩翠屏和于佑虽为高墙深宫所隔,但双方都已暗生爱慕之心。后来,红叶传诗这件事终于传到唐僖宗耳里,他甚觉有趣,并没有为难这两个有情人,还下旨成全了两个年轻人的婚事。

秦国大长公主本是居于深宫之人,当初将南青城的住处命名为红叶馆,也有企盼自己能象韩翠屏一样,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意。

现在,虽然没有正式嫁入杨家,但对她而言,也算是得偿所愿了,这阵子杨逸主持京城扩建工程,却是很闲,出城查看工程进度时,时常会来陪她半天;身心得到滋润的秦国大长公主愈发清丽动人了,而且她身上那种皇家雍容尔雅的气质自小养成,别人想模仿都是模仿不来的,举手投足之间,自有尊贵气态自然流露。

这天杨逸陪她在雪地上蹴踘,赵倩发髻高挽,身着红色绣罗镶金边宽衫,下着湖蓝撒花长裙,脚穿金缕鞋,那绣球在她足上来回跳动,如有灵性,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各种花巧的动作眼得人眼花缭乱。

恍惚间,杨逸仿佛又看到了初见的那片绿茵场上,那如花间舞蝶般的俏娇娘,不禁随口轻吟道:“锦局平铺界萦庭,裙衫风度压骋婷。总立昭阳花树边,韶光婉媚属清明。”

好巧不巧,秦国公主正将球传来,神情恍惚的杨逸不及反应,那球已一下子砸在他脑门上,把他砸得不知东西南北,旁边侍候的柳儿和婉儿两个宫女不由得掩嘴直笑。

秦国长公主却没有当初的“嚣张”,连忙跑过来帮他轻抚着额头,一脸的怜惜地问道:“你想什么呢?人家传球给你,你竟然不看,你没事吧?”

“公主殿下,这可是你第二次砸我脑袋了,你是故意的,一定是故意的,不行了,我脑袋晕,怕是砸坏了,要是我得了失忆症,你可得养我一辈子。”杨逸双眼毫无焦点,看上去正处在极度眩晕之中。

“本公主才懒得养你呢,你这人吃得多,一个人的饭量比我和柳儿婉儿三个人加起来还大。”

“公主殿下既然知道我饭量大,就不应该砸我才是。”

柳儿和婉儿忍不住在旁边插了一句:“公主殿下若不砸,哪来的金龟婿……”

“你们两个臭丫头作死啊!”秦国长公主被说得红颜如醉,追着柳儿、婉儿戏闹不已。

现在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慢慢恢复着曾经活泼的个性,只是经历了这么多事,心性上终究成熟了许多,不复当初的刁蛮任性。

和柳儿、婉儿打闹一下,她便停下来,将杨逸拉回屋,让人取来热水帮他擦脸,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能学会侍候人着实难为她了。

洗完脸她撅了撅嘴问道:“你不是说让人家去向百姓推荐棉花种植吗?事情过去这么久,也不见你给人家安排。”

杨逸搂住她那柔软的腰肢含笑说道:“公主殿下急什么,是不是在这儿住着耐不住寂寞了?”

“倒也不是,只是你提起了这件事,人家便想着出去走走。”秦国长公主一对玉臂环着他的脖子,细腻如玉的香腮贴着他的脸颊,轻轻厮磨着。

杨逸抚着她那曼妙的娇躯,口中含着她左边的耳珠轻轻撩拨,含糊不清地答道:“公主殿下别急,这隆冬天气,让你四处奔波我怎么放心得下,等来年春和景明,气象更新之后,我自会安排公主殿下出京的。”

秦国长公主的耳珠很是敏感,被他含在口中撩拨,呼吸很快就变得急促起来,那贲起的酥胸上下起伏着,很快就落到了杨逸手中,虽然隔着衣物,仍能感觉到那柔软而不失弹性的美好。

在细碎的娇惴声中,赵秦国长公主突然说道:“我也想要个孩子。”

杨逸怔了怔,正色地说道:“倩儿,皇家体面总是保存的,你若是突然有了个孩子,到时只怕朝野难免非议。”

秦国长公主俏然笑道:“这有什么,你不是让人家出去走走吗?人家先收养一两个孤儿,等咱们有了孩子,到时也向外间宣布是本公主收养的孤儿好了。”

“这样不好吧,这样一样,孩子岂不是没有父亲,倩儿,不如这样,真有了孩子的话,让我带回家中抚养……”

秦国长公主不等他说完,立即否定道:“才不呢,人家要亲自来抚养,到时你常来看看就是了,不然人家一辈子岂不是要孤零零一个人?若能有个孩子,你不来,我也好有个寄托,你放心吧,我仍让孩子姓杨就是。”

凭杨逸的能耐,将来给孩子弄个假身份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赵倩刚才的提议也很好,先收养一两个孤儿,外界习惯了她收养孤儿的举动,将来再突然冒出个孩子来,别人也就习以为常了。

这辈子赵倩以长公主之尊是不大可能光明正大的进入杨家了,杨逸觉得自己给不了她名份,给她一个孩子,这也算是一份补偿吧。

第七卷 第739章 咱不拼爹行不?

年关临近,东京城中千骑万众,轻车飞盖,往来交驰,街边商铺客栈也都装扮得焕然一新,货物琳琅满目。坊里人家也开始提前置办一些年货了。

杨逸主持的扩建工程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原来内城墙的土都运出去了,沿护城河两边修筑的第一环道还在夯实下层路基,只有南面铺上了青石和大砖。

年关的临近使得各地的货物蜂拥入京,汴河、五丈河、蔡河、惠民河上舟楫如过江之鲫,首尾相接,船上尽然装满了货物。

新宋门、南薰门、新曹门、万胜门等各大城门前同样是车水马龙,无法通过水路运输的货物便通过形形色色的马车、牛车拥入京城。

这无疑使得东京城交通压力倍增,同时运送扩建工程用料的上万辆车马也是每日进出不停,造成街上车马拥塞极为严重。

有鉴于此,杨逸及时调整了施工方案,调集十万劳力,紧急将第一环道的下层地基铺平夯实,上层砖石可以慢慢铺,下层地基夯实之后,就可以暂时供车马通行了。

第一环道是在拆迁后内城墙遗趾上筑起来的,环绕整个内城,而且按杨逸的规划,护城河两则各有六十米宽的路面,合计一百二十米宽。

第一环道临时投入使用,它的强大功能立即就体现了出来,宽敞的路面可容数十辆马车并排奔驰,你想从城南去城北,不必再象以前一样穿街过巷,忍受那堵车之苦了,直接驶上宽敞的第一环道,放蹄北去就是。

同时杨逸还强行实施一项单向行驶交通规则,南行的车辆走护城河内则的道路,北行的车辆走护城河外则的道路,就像后世的高速公路一样实行单向行驶。不准逆行。

两条单向车道刚好有一条护城河隔开,很象那么一回事。因为第一环道还属于在建期间,这项全新的交通规则杨逸不用征求朝中百官意见,就可以在第一环道上实行了。

当然了,每一项新规章的出炉,一开始总是有些人无视或故意来挑战的,特别这是在京城,高官满地走,权贵不计其数,杨逸派人到各个路口竖起了交通指示牌,贯彻这条新交规,很多权贵不但不听,派出的人多说两句,还被打了,然后这些权贵的车马肆无忌惮的在第一环道上逆行。

“谁?谁打的?”看到自己派出执勤的人竟被打得鼻青脸肿而回,杨大提举不由得暴跳如雷,整个礼部都在瑟瑟发抖。

“大人,是尚书吏省部司知事家的衙内……”

“我管他什么衙内,敢到本官头上来撒野,我就让他变成牙内,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牙内。”

杨大提举可不是光说不练的人,他立即纠集了一帮人马,嗯,都戴上红袖章,然后气势汹汹地杀到第一环道上。

“怎么回事?灰尘怎么这么大?”

“回大人,这路面只是夯实了路基,尚未铺上层砖石,加上这大道宽敞笔直,往来车马放蹄交驰,这灰尘难免会大些。”

“好啊,原来是超速行驶造成的,罚!但凡超速的一起罚!”

“罚款?”那些戴着红袖章的家伙如闻天方夜谭。

“不罚款让你们来干什么?此路是我开……,反正现在这条路归本官管辖,我让他们走已经是不错了,竟然还敢超速、逆行,无视本官制定的交通规则,罚,给我重重的罚!”

杨大提举叫嚣着,一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气派,结果刚喊完,一辆豪华马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立即扑了他一脸的灰。

杨大提举抹去脸上的灰土,指着那豪华车马怒不可遏地吼道:“拦下,给我拦下,这也太嚣张了,比老子还嚣张,不但逆行,还严重超速,罚!狠狠的罚,罚到他一丝不挂……

那辆豪华马车很快被拦了下来,车上的李大衙内正抱着美人上下其手,车子突然被勒停,李大衙内差点没滚下车来。

“怎么回事?刘二你怎么赶的车?小心我扒了你的皮……李大衙内打开车门,厉声喝骂到一半,这才发现自己的马车是被两个戴着红袖章的壮汉勒停的,“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挡本衙内的道,不想活命了吗?”

“我们是第一环道交通纠察队的。”两个红袖章好歹把这新名头给报完整了,难为他们了,这‘第一环道交通纠察队’是杨大提举刚吃了一脸灰之后,临时决定成立的,还没到半盏茶功夫呢。

李大衙门没听过这名头,立即叫嚣道:“什么?什么?第一什么纠察队?哪里冒出来的不长眼的东西,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

“瞎了你的狗眼,连本衙内都不认识,我告诉你,我爹是刑部郎中李双缸,识相的赶紧滚开,不然将你们通通打入刑部大牢去,滚!赶紧滚!”

“我们不管你爹几缸,你的马车在第一环道上逆行,还严重超速,属于严重的交通违章行为。按照我们提举大人规定,要对你实行暂扣车辆、并处罚金二十贯、另外十日之内不得再驶入第一环道的处罚。”

“扣车?罚钱?十日内不得进什么环道?哈哈哈……个傻帽……哈哈……死我了……

“很好笑是吗?”杨大提举突然从车边探出头来,把李大衙内吓了一跳。

“你是什么人?”李大衙内厉声喝问道。

“瞎了你的狗眼,连我都不认识,我告诉你,我爹是……杨大提举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没爹可拼,拼爹的话还真拼不过人家。

“哈哈哈……呀!怎么不说了?你爹是谁?”但李大衙内似乎就喜欢拼爹。

好吧,我承认,拼爹我拼不过你。杨大提举诡异一笑道:“我儿子是正六品上阶的朝议郎,官阶比你爹高,从论理上来说,你见了你爹得磕头,你爹见了我儿子得作揖,我儿子见了我又得磕头,按此推理,你应该给我磕头。”

围在四周的红袖章听了不禁暴笑如雷,和谁比官大不好,来和杨太傅比,人家杨太傅五岁的儿子就能压你爹一头。

“找死,竟敢占本衙内便宜……李大衙内厉声喝叱起来,同时对车边的奴役吩咐道:“打,给我打!这天子脚下,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公然在大街上劫道,给我往死里打……

杨大提举没料到他突然下此命令,好吧,命令下达,咱就得严格执行,在李大衙内的奴仆向红袖章的同时,杨逸一个巴掌抽在了李大衙内脸上,一边抽还一边斥道:“我让你打,我让你打……

杨逸左右开弓,一点没客气,把李大衙内抽得跟猪头似的,谁让你找死呢,俺本来还想文明执法的,你却先让人动手,这不是找抽是什么?

象这样的情形,在第一环道上多次上演,“红袖章”有了杨逸这面大旗,个个扬眉吐气啊,别的街道咱们不管,但你上了第一环道就得听咱们的。

宜秋门。

“停下,停下,没看到路口的大牌子吗?第一环道禁止逆行。”

“什么是逆行?本衙内觉得。与本衙内走相反方向的才是逆行。”

嚯,这是顺我之昌,逆我之亡啊,够嚣张!可惜红袖章却不吃这一套了。

“衙内?衙内就不起呀?说你是逆行你就是逆行,有本事找我们大人理论去。”

“大胆……家大人是谁?”

“你这不是废话吗?这一环是谁主持修筑的?”

“杨……

崇明门。

“停下,停下!没看到路口的大牌子上写着什么吗?第一环道禁止超速行驶,按规定罚款十贯。赶紧停下。”

“岂有此理,竟敢挡本官的驾,来啊……

“要打人是吗?我们大人说了,谁敢公然‘袭警’,一律先拿下,谁动手试试。”

“反了,把了,什么袭警?谁给你们的权力让你们这般无法无天的。”

“我等是在执行当朝杨太傅的命令,杨太傅说了,第一环道尚在施工期间,有关第一环道的一切事宜皆由杨太傅作主,杨太傅说了,考虑临近年关,京中更加拥堵,暂时将施工期间的第一环道供大家行驶,但大家进入第一环道后必须遵守规则,你们违规行驶极有可能导致第一环道也堵塞,各种物资进不来,若是天天如此,会让工期无限期延长,朝廷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杨太傅说了,不管是谁,都不能因为一己之私,损害国家的利益。”

车上的官员听了一脸古怪,首先,杨逸他不敢得罪,只能平心静气听“红袖章”把话说完,凭心而论,红袖章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

但作为朝廷官员,让他接受一个“红袖章”的罚款,这面子怎么拉得下。

“本官公务在身,急需赶往粮料院,车驾稍快些而已,尔等将本官拦下,岂非胡闹……

“对不起,你这速度不是稍快,是很快,我家大人说了,第一环道若未铺砖石路面,车驾过快被导致尘土飞扬,目不能及远,极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整条环道堵塞,另外,如今四夷使者齐聚东京贺岁,作为上国帝京,应保持整洁,以维护上国形象,若是弄得尘土飞扬,则有损我大宋形象,因此,第一环道不许超速行驶。”

车上的官员被一通说教,又不敢与杨逸翻脸,脑袋都快炸开了,好吧,咱认罚总行了。

第七卷 第740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

杨逸在第一环道上又是扣车,又是罚款,有不少官员因此上表弹劾他,杨逸依然我行我素,谁违反了“交规”,照罚不误。

而且还聘请了王熙等公子哥儿来执法,这些公子哥儿上次刚分得不少钱呢,跟着杨逸也露了几回脸,这会儿自然是一呼百应,指哪打哪。

反正他们也闲得蛋痛,一个二个戴上红袖章后,骑着高头大马在第一环道上溜哒,这些公子哥儿本就够嚣张,再有杨逸在后面撑腰,管你多大的官儿,可别让他们撞上你有违规的行为;一遇到,必定是快马追上去,呼拉一下就围过来几十个,容不得你分说,扣车罚款,样样做得干净利落。

杨逸坚持这样做,首先确实是想缓解东京城的交通压力,年关上各种货物大量汇入东京,加上扩建工程每天有上万辆车马在向城内转运建筑物资,路上车马如流水一般。

若非有第一环道,分流了过半的车马,让内城各条街道的交通压力减轻了许多,工程早就被迫停工了。

另外他也是有意培养行人靠右走的意识,现在第一环道还处于在建期间,还没正式交付使用,名义上一切还得由他说了算,杨逸这回就充分行使了自己手上的权力,勒令所有人按他的规则来;这么做让第一环道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的同时,也让朝廷看到这么做所带来的井然有序的效果,为将来推行行人靠右走的规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外,也希望在这期间让市民慢慢习惯这种规则。若不如此,什么环道都是假事,大家你争我抢,横行竖撞,再宽的道路也经不起这等乱来,终究是堵塞。

这次罚款所得,杨逸全充入了工程款当中去了,没有私拿一分,尽管如此,弹劾他的声浪还是越来越高。

这天早朝,御使洪瑾就抢先出班,当堂弹劾起了杨逸来:“太后,暴秦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百姓处身残暴统治之下,不堪其苦,人心背向,乃有二世而亡之事;可见治理天下,当以宽仁为主,以仁义教化百姓,方可得万民归心,乃至太平盛世;然杨太傅如今未经朝廷允许,私设刑罚,百姓行路稍有不慎,便遭至重罚,甚至殴打,此举与暴秦何异?杨太傅功高喻隆不假,但这般恃宠而骄,恃功自傲,藐视国法,臣身为御使,有纠察百官得失之责,不得不向太后进谏,请太后下旨,彻查杨太傅私设刑罚等不法行为。”

刘清菁一看朝中大臣跃跃欲试,朝堂上又要掐起来了,她连忙直接问杨逸道:“杨太傅,洪御使弹劾你之事,你有何话要说?”

杨逸只得执笏出班奏道:“太后,朝廷将扩建京城的差使托付于臣下,内城第一环道亦属其中,目前第一环道尚处于施工期间,本不应开放通行以免误了工期,增加朝廷支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