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肥羊不肥羊的,胡说什么,咱们成什么人了?”

“嘿嘿,大人教训的是,末将知错了,咱们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坚决不做那种宰肥羊的事……

他娘的,这不是欲盖弥彰嘛,若不是当着敌古烈等人的面,杨逸肯定会把这家伙踹到碎叶川里去游几个来回。

杨逸打马到东门下,状如一马当关,万夫莫开,只听到他突然扬鞭道:“我宣布,今后这座城叫碎叶。”

士卒们微微一愣,然后齐声大吼起来:

“碎叶!”

“碎叶!”

“碎叶!”

……

这来自东方的怒吼,震动了碎叶川,震动了碎叶城,满城的胡人在瑟缩,在颤抖,上了年纪的人或许还记得这两个字,是的,这是唐军用无数血汗建起来的碎叶城,它本不叫八刺沙衮。

碎叶城中的格局效仿大唐长安城,中间一条大街为中轴线,两边坊巷依次罗列,显得非常整齐。

刘武和折里哥六千人马一到,城中守军得知哈桑全军覆后本就惶恐不安,再被刘武命人炸开了南面的城门,便崩溃了。

这在杨逸的意料之中,没什么奇怪的,若是哈桑都被俘了,碎叶城的这些残军还誓死顽抗的话,那杨逸只有下令屠城了,因为那样的抵抗意志已经到了令为生畏的地步,不屠城不足以摧毁这种抵抗意志。

杨逸入城了,敌古烈却坚持留在城外,杨逸不用想也知道,这又是赤贴儿的意思了;城中的财帛虽然动人心,但这巍峨的碎叶城同样可以成为他们的坟墓;

杨逸这次把哈桑玩弄于股掌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谋略让赤贴儿心惊肉跳,设身处地,换了自己是哈桑,也必定难以逃过杨逸的算计,这使得赤贴儿对他更是十二分的忌惮。

到了这一步,别说城中的财宝了,赤贴儿只求杨逸能真的把几万俘虏给他就阿弥陀佛了。

杨逸倒是很光棍,敌古烈不肯进城,他装作不知个中原由,自己带上美酒美人,出城到敌古烈的大营中找他畅饮。

敌古烈见他只带几十个护卫,便到自己的大营中来,相比自己对他的猜忌之心,不由得十分惭愧;敌古烈今年还没满二十岁,加上性格一向直爽,并非那种城府很深的人,心中惭愧,脸上立即就表现出来,甚是窘迫不安。

杨逸仍装作未见,让人把带来的酒菜摆上后,反客为主地说道:“来来来,大家都坐吧,这次若非二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全力相助,想这么快灭掉哈桑是不可能的;二弟放心,我杨逸虽然不敢以正人君子自居,但同样是一诺千金,说过的话绝对算数,我和二弟既已对天起誓,结为了安答,这条命就算交给二弟,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敌古烈终于承受不住内心浓浓的愧意,向杨逸抚胸一拜,一脸愧色地说道:“安答……

“二弟不必客气,还是叫我大哥吧。”

“是,大哥。我确实是担心大哥不守信,才不敢进城的,大哥只身前来,光明磊落,我心中惭愧无比,请大哥受我一拜,原谅敌古烈。”

杨逸不等他下拜,便上前扶起,笑道:“二弟敢把心里话说出来,这就是最大的真诚,为兄原谅你了,来,废话少说,咱们一同坐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赤贴儿和折里哥也连忙出来打圆场,大家一起坐下,开怀畅饮。

哈桑的小女儿提古丽公主长得还不错,被杨逸带来,在帐中献舞,那清丽的脸蛋隐在轻纱之后,朦朦胧胧,及地的长裙在飞旋中如云翻涌,倒也赏心悦目。

酒过三巡,杨逸哈哈笑道:“二弟,此女为哈桑的女儿,提古丽公主,长得颇为俏丽,为兄就把她送给二弟了,凭二弟的雄姿,想来要降服她该是不难的,哈哈哈……

敌古烈扫了一眼提古丽公主,并不多看,向杨逸答谢道:“多谢兄长美意。”

杨逸见他没有被美色所迷,这下更加放心了。示意让闲杂人等退下之后,他才说道:“二弟,我与你结为安答之事,我军中只有少数几人知道,此事也还请二弟替为兄保密一二。”

敌古烈脱口问道:“大哥,这是为何,现在哈桑已灭,咱们结为安答的事为何还怕别人知道?”

杨逸淡淡一笑说道:“二弟将来是要做一国之君的人,而我只是大宋的君子,我一个臣子和一国之君结为兄弟,难免会引起别人的猜忌之心,二弟明白了吗?”

“经大哥这么一说,敌古烈就明白了,大哥放心,此事我会替大哥保密的。”

“还有一点,二弟此次率部西征若能顺顺利利自然是最好,可万一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大宋提供帮助时,咱们结为安答之事传扬出去的话,到时我就不好为二弟说话了。”

“还是大哥想得周全,敌古烈受教了。”

赤贴儿和折里哥在旁边不时劝酒,却很少插话,在赤贴儿看来,敌古烈和杨逸接触的机会不多,让他们两人多交流一点,加深一下兄弟感情,这对敌烈部更为有利,所以他们能不插嘴就尽量不插嘴。

杨逸这次指望着敌烈部去改变大食的信仰,所言所行是非常坦诚的,敌烈部和后世的黄金家族一样,都来自于斡难河畔,可以说他们就是提前出现的蒙古军团。

杨逸接着说道:“我已下令对城中的黑汗王亲贵戚进行抄家,二弟可派人一同进城查抄,所得财物我定会按原来约定,分四成给二弟用作军资;还有城中的俘虏及一些青壮,也一并交给二弟你,这样算来,二弟基本就能凑出八万大军了,只要二弟能收服其心,这八万人上马就能战;我现在再明确跟二弟说一回,乌浒河以北的河中地区,及夷播海以南,我大宋迟早要攻取,这些地方二弟就不要插手了;当然,一路过去,你可以攻破他们的王城,夺取维持大军所需的物资,只要不在这些地方落脚就行,以免将来与大宋发生冲突;其它的地方,二弟尽管放手去打,能打多大就打多大,巴格达很不错,二弟若能打下,在哪里定都再适合不过。”

敌古烈连忙说道:“大哥放心,答应过大哥的,敌古烈也一定会做到,绝不会插手大哥所说的这些方地。”

“这就好,二弟此去,我建议你们尽量先占领波斯故地,现在塞尔柱诸子争位,打成一团,呼罗珊总督桑贾尔已逐渐占据上风;二弟要记住,桑贾尔此人能在王位之争中占据上风,除了他占据的呼罗珊一带土地肥美,物资丰富之外,更因为桑贾尔此人极富谋略;二弟千万不可轻敌,要注意隐藏自己的实力,能不与之硬碰,最好不要硬碰,他的几个兄长现在岌岌可危,或许他们愿意和二弟你联合起来,先灭掉桑贾尔也不一定:相信这些赤贴儿大叔是明白的,还有一点,二弟一定要记得答应我的事情,为了让二弟你更快地站住脚跟,西征之时,你可以暂时不强调信仰的问题,但等你建国之后,还请二弟千万莫负为兄。”

杨逸说到这,沉沉地望了敌古烈一眼,敌古烈立即拍着胸脯说道:“大哥不负我,我敌古烈又岂会负大哥,将来若负所约,敌古烈必受五雷轰顶。”

敌古烈或许还没意识到要改变一方百姓的信仰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毫不犹豫地发下这样的重誓。

赤贴儿见杨逸如兄长一般,对敌古烈谆谆嘱咐,心中很是欣慰,他想了想,试探地说道:“杨大学士,原来说好分给我们的四成财物,我们愿用来和杨大学士换取两百支燧发枪……

杨逸不等他说完,立即打断道:“这不行,我大宋生产的燧发枪每支枪管上都打有编号,即使枪坏了,也必须回收,我把枪转交给你们,回去后将无法向朝廷交代,而且燧发枪没有子弹还不如烧火棍,你们有了枪也没用,子弹是特制的,你们制不出来。”

赤贴儿早就料到杨逸不会送燧发枪给他们,这只是一种以进为退的一种试探;他接着说道:“那就拿来换手雷,我们愿用那四成的财物,向杨大学士再换取两万枚手雷。”

杨逸这次西征,火器方面准备得很充足,每个士兵带了五枚手雷,两万人马就是十万枚,自西征以来,因为没打过攻城战,手雷几乎没用过,加上原来答应送给敌古烈的两万枚,这四万枚手雷他还是能凑得出的。

只是他不愿给这么多,于是便说道:“我军中现在全部凑起来,也不够四万枚手雷,只怕让赤贴儿大叔失望了。”

赤贴儿立即就减数:“那就换一万五千枚。”

“也不够,我军中手雷最多也就三万枚,除去答应送给安答的两万枚,剩下的也只够我们用。”

“那就一万枚。”

赤贴儿非常清楚,现在对敌烈部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武器才是最急需的,只要能不断的打胜仗,钱财还怕没有吗?

“好吧,就一万枚,你们西征时,我会凑给你们。”

第六卷 第648章 辞呈

手雷是一次性消耗品,多给敌古烈一些也无妨,而且现在杨逸确实为怎么解决功高震主的问题头痛,赵捷虽然还小,但朝中大臣若是个个猜忌,到时众口铄金,终究是件麻烦事。

正所谓狡兔三窝,日本那边杨逸已经安了一个窝,漠北那边也安了一个,但漠北那个窝不顶事,波斯这边其实不错;让敌古烈这个安答去打下来,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利,弄不好咱就跑巴格达去逍遥,甚至跑欧洲去泡洋妞,骑大马。

总之扶持敌古烈这个安答称霸中东,对他有利无害,所以这回杨逸是真舍得下本钱,足足给敌古烈凑出八万人马,以及三万枚手雷;称雄中东的塞尔柱王国正内战不休,以敌古烈这股力量,加上赤贴儿的智慧,机会是非常大的。

得到杨逸如此巨大的帮助,这回便是一向对他深怀戒心的赤贴儿,也是满心感激,几人千恩万谢后,忙着整编俘虏去了。

杨逸和敌古烈开怀畅饮,已有七分醉意,坐着马车回到城内时,没街可见那些高门宅第之中,还不时传出哭喊声、求饶声。

对黑汗的皇亲国戚,高官贵族,杨逸这回是没有丝毫客气,家产一率抄没,女的发配给将士们,男的则交给敌古烈,由他来处理。

谁让他们视我为异教徒呢,留着这些人,碎叶城今后只怕会叛乱不断,所以这回杨逸干得很彻底,凡是有可能给今后的治理带来麻烦的,一率抄家籍入。

沿着全城中轴线的碎叶大街一路向北,进入黑汗皇城,这里在唐朝时期本是都护府衙门所在地,自从黑汗占领碎叶,并将之定为国都之后,便开始在城北兴建宫殿,这些宫殿带有浓郁的天方教风格;一般而言,灭掉一国之后,这个国家的皇宫是一定要毁掉的,因为皇宫往往是这个国家民心的凝聚点,在碎叶城保留着这样一座天方教风格的皇宫,是件很愚蠢的事情。

不过现在皇宫不是还毁掉嘛,那咱们不妨先享受一下。

皇宫内一切用品都是现成的,非常豪奢;当然,服侍的宫女也是现成的,或许不止是宫女,妃子公主什么的大概也少不了,个个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美人。

这儿天高皇帝远,那咱就来做几天土皇帝再说吧。

杨逸在两个美人的服侍下,正准备到后宫的浴池去美美地泡个澡,好消消醉意,却见刘老虎和苗大将军俩人乍乍呼呼的冲进来。

他们浑然不顾杨大学士正醉眼朦胧,靠在两个美人软软的怀中的样子有多暧昧,俩人你争我抢,扑通一下齐齐单膝着地,半跪着乍呼道:“大人,末将请令,率军前去攻打疏勒……

“嘘!”杨大学士竖起一指,长嘘一声,翻着朦胧的醉眼说道:“一个……个来,说,你们都要干嘛,想要美人是吗?看上哪个,带走吧。”

“大人,您醒醒,末将是来请令率军前去攻打疏勒的。”

杨逸伸手往苗授一指,怒气冲冲地斥道:“刘武,你说要攻打哪里?”

“大人,末将在这呢。”旁边的刘武赶紧起身,冲到杨大学士面前,指着自己的鼻尖更正。

“哦,是一忠啊,我还以为是刘武呢。”

“大人,末将就是刘武啊!大人,您醒醒,您醒醒啊……刘老虎急啊,忍不住伸手就去摇杨逸的肩膀,把他一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杨大学士终于不堪忍受了,抬脚就踹,象只暴怒的雄狮般吼道:“滚!通通给我滚,刘武和苗授那两个家伙不知好歹,没想到一忠和汉卿你们俩人也是这付德性,太令我失望了,滚滚滚!”

“不是啊,大人,我是刘武,旁边这家伙是苗授啊……

刘武和苗授两人快要暴走了,目光紧紧地盯着杨逸,以判断他是真醉还是假醉;当然,他们心里是不相信杨逸是真醉的,但是他就醉了,你能奈何?

杨大学士继续吼道:“拿刘武和苗授说事也没用,你们也差不多,他娘的,打花刺子模,谁说要打花刺子模了,我说过吗?他娘的,士卒们万里西征,刚刚打下碎叶,还没歇口气,你们就想去攻打花刺子模,当兄弟们都是铁打的吗?”

刘武和苗授面面相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确实,这一路西征,得程数万里,士卒们还没得到好好休整过,立即又要千里南征疏勒的话,恐怕真受不了了。

想到这些,苗授和刘武屁也没敢再放一个,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杨逸得以和美人舒服地泡了个鸳鸯澡。

回了寝宫时,看到阿黛拉正托着香腮独坐窗前,望着窗外的花木,眼神有些落漠轻愁,那傲人的身材微微弯着,就像春风吹动的杨柳,曲线十分优美动人。

她经常蒙在脸上的轻纱已经取去,比汉人高些的鼻梁,肌肤雪白如凝脂,还有那微微颤动的长睫,形成一个美好的剪影。

见杨逸进殿,她连忙起身迎上来,杨逸推开扶着自己的两个美人,微笑着说道:“阿黛拉快去帮我磨墨,我要乘着酒兴挥毫一番。”

阿黛拉公主见他虽然醉态可掬,却不似胡说,而且她对杨逸才学很是钦佩,真想知道他会作出什么样的诗词来,连忙去桌边磨墨。

杨逸脸上微笑不减,等阿黛拉磨好墨,他怡然提笔写下:

臣本寒儒,德才疏浅,蒙先帝垂青,拨为状元,委以重任,以疏浅而获知遇,臣诚惶诚恐,铭感于心,遂竭尽所能,夙夜兢兢,不敢谓无所阙失,但求报天恩于万一;然天意难测,先帝英年早崩,宏志伟愿犹未申张,臣受先帝知遇隆恩,一刻不敢惑忘,故入河套,穷大漠蛮荒;渡湘水,涉烟瘴湿毒;越燕山,深入辽东苦寒之地;

今南方欣欣向荣,辽东也已平定;臣复追穷寇,横渡漠北,马踏天山,今已擒贼首,尽复西域故土;臣德才本疏浅,有今日微功,皆先帝英灵相佑,今上英明果决所至;臣数年戎马倥偬,穷极八荒,实已身心交瘁,虽欲再谋奉献,唯恐残躯已难供驱驰。

方今大宋人才辈出,臣自应知所进退,不碍贤路,故自请辞去官职,恳请陛下充臣乞骨还乡……

阿黛拉看出这是一份辞官的奏疏,脸上不由得布满惊诧之色。

第六卷 第649章 一帘风月闲

阿黛拉看杨逸写的根本不是什么诗词歌赋,而是一份辞官奏疏,不由得想起他为功高震主发愁的话来。

阿黛拉公主忍不住说道:“你才二十出头,就说乞骨还乡,有人会相信吗?”

杨逸老实答道:“没人信。”

“而且你刚刚立了大功,再怎么说你们宋国皇帝也不可能让你辞官的,这会天下人说他没有容人之量。”

“我也没打算真的辞官,但这姿态还得做不是?”

阿黛拉公主眨了眨那秋水般的眸子,柔声说道:“这么说,你上表辞官不过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将来还是会有麻烦的,那你打算怎么办?”

“车到山前必有路。”杨逸本就有几分醉意,闻着阿黛拉身上醉人的体香,目光更加朦胧。西域多产香料,但有阿黛拉在,再好的香料也难以比拟。

关于功高震主的问题,杨逸一直以来想了许多,他甚至想过制约君权,在大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过;真论起来,大宋因有不杀士大夫这一条,一直以来,臣子都很强势。

从宋太宗之后,真宗、仁宗、英宗、甚至是神宗朝,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其实一直都是臣子在唱主角,强大的文官集团掀起一场场的政治风浪,左右着皇帝的意志。

可以说,与历代王朝相比,宋代是最有可能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朝代。

特别是哲宗朝之前,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还是很有尺度的,大体上还处在君子之争的框架内;王安石上台,新党成了执政党,对在野党的旧党也很是宽容,司马光、文彦博这些旧党魁首可以退到西京,而且保留着很大的政治话语权,可以批驳新党的施政过失;

这种状态和后世的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有些相似,如果能遁一种良性的方向走下去,最后形成后世那种政党关系是很有可能的。

然而这一切到了司马光上台执政,便戛然而止了,群体性的政治迫害成了主旋律;在高滔滔这位“女中尧舜”和司马光擅于“破坏公物”的宰相密切协作之下,新党成员几乎全被贴上奸佞的标签,成了流放犯;

新党魁首蔡确被折腾死在了岭南,这一事件更是恶劣到了极点,这标志着大宋的党争真正进入了你死我活的恶性阶段,彼此之间再没有妥协的余地,因为妥协的后果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司马光这个从小就擅长“砸缸”的相公,不顾好坏,把新政全部砸了个稀巴烂,这同样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这使得大宋的政治失去延续性、持续性。

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同样是一场巨大的艰难,百姓会因此被来回折腾,难以安生。

而执政者为了不让人亡政息,往往就会把政治对手往死里整,以免将来自己的政治路线被灭亡。

政治风气进入了你死我活的恶性斗争之后,要想改回君子之争的状态是非常难的,这就像一块白皮,被墨汁染黑了,你再想到让它恢复原来的洁白,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而形不成君子之争的政治格局,推行君主立宪制很可能就会让国家陷入分裂。至少杨逸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是否推动君主立宪制,一直是他心底犹豫难定的一个难题。

好在现在儿子赵捷还小,杨逸至少还有十来年时间,可以慢慢推动一些事情,一种政治体制的推行,必须先有适宜的土壤,急功近利是不可能达到目的。

就算不成,用十来年谋个全身而退,这一点杨逸自信还是能做到的,最次的也能跑到日本去称王称霸,左拥右抱。

所以杨逸对阿黛拉说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倒不是自暴自弃的说法。

他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