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谂员呋挂叛
杨逸已无法行走,一站起来,腿上的伤口必定又是绽裂,还好不远处有一株小苦练树,他爬过去,摘下苦练树的苗叶捣烂,裹在伤口上,然后用撕下的衣袍从新包扎好伤口,做完这些,他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倒头便睡。
第一卷 第061章 蝉、螳螂、黄雀
黄担等人撤走得匆忙,路边的血迹都顾不得抹去,半夜砸开宜兴城门的陆关说动了知县黄文清,派出数百衙役及青壮沿各条岔道搜索而来,看到了路边的血迹,还有插在路边树干上的大刀,进林搜索总算找到了杨逸。
无论是新旧两党,在杨逸被劫事件上,态度是一致的,若是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身为官员的权威何在?官场上如何争斗那是一回事,但匪徒或百姓来挑战官员的权威又是另一回事,新旧两党在这件事上的态度都是要严厉打击。
杨逸是新科状元,正是天下注目,此时被劫,其影响之恶劣远远大于罗烨在京被杀。章惇与赵煦听了这个消息,更是大怒,让刑部派出上百经验丰富的捕头,由刑部侍郎何世宽带队,日夜不停奔赴两浙路。
而此时的两浙路,在提刑使余应贤的主持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严打’行动,弥勒教自是首当其冲,他们虽然隐匿得深,只要下大力气还是可查些蛛丝马迹的。
余应贤让人给林中死去的弥勒教徒画像,从他们的出身、平时接触什么人等方面着手,确实查出了不少弥勒教徒。
杨逸见何世宽带来一大群六扇门的干吏,心里便有了计较,见面时杨逸说道:“何大人,我被劫持的过程中,听到他们的一些谈话,可以确定他们就是当初贝州王则的余孽,这些人曾多次提到寿昌与遂安,据此推断,弥勒教的老巢很可以就在寿昌一带。”
“寿昌?”
何世宽眉头紧锁起来,这个地名让他很快联想起罗烨的案子,当初罗烨就是刚刚从寿昌调回京,被杀家中的,这个案子开封府一直在追查,刑部也有参与,但由于线索不多,一直没什么进展,难不成这也是弥勒教所为?
“没错!就是寿昌,何大人不妨从寿昌方向追查,很可能有重大收获。”
杨逸本想慢慢摸清弥勒教的底细,将来为官后再下手,那样总能为自己赢得一份政绩,但现在,有仇不报非君子,只要能给弥勒教丝毫打击,他也会不遗余力的去做。
“好!事不宜迟,本官这就带人往寿昌!”
“何大人等等,我要与何大人一起去!”
“不行!状元郎现在必须尽快进京,而且你现在腿伤未愈,不宜四处奔波,状元郎放心,本官一定会全力追查此案,还状元郎一个公道,也还天下一子朗朗乾坤。”
何世宽的口气非常坚定,杨逸想了想没有再坚持,弥勒教一再对他下手,他确实想杀到寿昌去,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最好能把对方连根拔起,鸡犬不留!
但他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连集贤院的官职都还没有正式上任,若是不管不顾的杀到寿昌去,就跟江湖人寻仇斗殴没什么分别了,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既然无法去寿昌,杨逸也没在无锡多留。
回京的船速已经开到了最快,但杨逸还嫌不够,他双腿受伤,每天只能躺在船舱里休养,很不爽!
“青叶,去把林道长与马汉卿请进来。”
“是,大官人!”青叶应声出舱而去。
这次青云老道很够意思,虽然得知杨逸已经成功脱困,还是派来两个高手做他的护卫,一个叫马汉卿,男,二十三岁,是青云老道最得意的俗家弟子,杨逸没见过他施展武功,但从一些细微处可判断,此人身手绝对不弱。
还有一个叫林缥缈,女,二十岁,青云没同意她出家,但此女入道之心甚强,自己穿起了道袍、戴起了道冠,每天一副正宗的女道士打扮,被派来护卫杨逸她很不情愿,对杨逸一直没什么好脸色,而且不许别人叫她的名字,要叫林道长才行。
两人进来后,态度决然不同,林缥缈板着一张脸不说话,马汉新对杨逸却很恭敬,抱拳施礼道:“不知大人有什么吩咐?”
“汉卿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另一个是不用杨逸招呼的,人家一进来就自己找位置坐下了。
“是这样,我想请两位先行进京,帮我盯着两个人,一个是异香院的李湘弦,一个是驸马都尉王诜府上的护院谭愿,若无必要,先不必惊动他们,尽量查清他们暗中与什么人来往。”
“大人怀疑他们是弥勒教中人?”
“谭愿还不能确定,我只是怀疑,所以才让汉卿你去盯着他;而李湘弦已确定不是弥勒教中人,但她可能受到弥勒教控制,所以查查她接触什么人,应该也能找到弥勒教的线索。”
“既然如此,大人为何不把此事交由官府来处里?”
“我对李湘弦还抱着一线希望,若是她能主动合作,咱们应该有重大收获,若是让官府强来,除了逼死她,咱们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哼!”旁边的林缥缈突然冷哼一声,露出一丝不屑的表情说道:“师傅派我来只是保护你,我没有义务帮你去查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杨逸听了有些尴尬,当初在洞霄宫他就见过林缥缈,据说林缥缈无论是武功、还是道法方面的悟性,在年轻一辈中都是最高的,而且向道之心也最诚,奇怪的是青云道长就是不同意她出世修行,原因何在不得而知,为此林缥缈没少缠着青云道长。
杨逸怀疑青云老道是被她缠得烦了,干脆把人打发到这里来,自己好图个清静。
马汉卿偷偷笑了笑,说道:“师妹的话不无道理,师傅让我们来负责大人的安全,若是俩人都离开确实不妥,这样吧,就由我先行进京,师妹与大人同行好了!”
只能如此了,林缥缈不是自己的手下,人家不愿去,杨逸也不好说什么。
等俩人退出去,杨氏端着药走了进来,韩碧儿一脸无奈的跟在后面,进来就向杨逸‘投诉’道:“杨郎,阿娘她非要自己来,奴家劝不住呢!”
危难之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这次事件,在船上韩碧儿先是用身体护着杨氏,后来更是不顾危险,亲自去追匪人,有智有勇,有情有义,若不是她紧追不舍,杨逸很可能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
经此一事,韩碧儿算是真正取得了杨氏的认同,让她改口叫娘了!
杨逸笑了,他能理解杨氏,那种深刻的母子情是别人永远无法取代的,他接过药碗大口把药喝完,对韩碧儿说道:“碧儿你不懂,娘亲经手过的药,不苦!”
杨氏伸手在他额上来了一指头:“你啊!就知道哄娘开心,你若是真心疼娘啊,以后就少惹些事,让娘少操份心就行了!”
杨逸一把揽住她的肩头安慰道:“娘,都说了孩儿是天上星宿下凡,不管遇到什么劫难,总能逢凶化吉!所以啊,娘亲尽管放一百条心就是啦!”
“阿娘,杨郎他说得没错,您就不用太担心了!”
“碧儿你少帮着他来哄我,阿娘还指望着你以后帮着管管他呢!你倒好!”
韩碧儿不知说什么了,让她管杨逸,她管不了,让她拂了杨氏的心意,她不敢!站在那儿有点忸怩不安,丝毫没有当日指挥若定的风采,杨逸有些好笑,或许她太在乎所以才这样,或许她演小媳妇的戏码演得太投入了。
杨逸脱险后得知她当日的表现,心里很感慨,一开始他就感觉到韩碧儿很聪明,但显然自己还是小看了她,这女人一直在演戏,演着演着可能连她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了!
只要她对自己那份感情不假就行,杨逸懒得去细究其它,有些事难得糊涂!
何世宽带着上百刑部的精干老吏,并没有大张旗鼓的直奔寿昌而去,从无锡一出发,他就让那些六扇门的高手分散行动,以各种身份为掩饰,一路探查过去,何世宽自己到了睦州就停了下来。
弥勒教屡屡造反,乃是朝廷的心腹之患,这次公然劫持新科状元,不管他们目的何在,都触及了朝廷的底线,但弥勒教向来十分诡秘,善于以各种身份伪装,所以何世宽这次异常小心。
余应贤在苏杭一带严打,确实抓到了不少弥勒教徒,但都是些小鱼小虾,起不了关键作用,但从这些下层教徒口中,却得到了一些弥勒教联络的暗号,何世宽打算利用这些暗号,看看能不能钓到一些大鱼。
谢老根五十五岁了,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叟,卷曲的胡子让他看上去有些邋遢,一身布衣好象半个月没换了,若是你因此小看了他,那很正常。
事实上谢老根在刑部做捕快已三十多年,这三十年间,他破获的奇案,抓捕的江洋大盗数也数不过来,在刑部是数一数二的名捕,这次刑部精英尽出,他被何世宽委以重任,带着几个徒弟以行商身份,首批进入寿昌县。
跟在谢老根身边的是谢三郎,父子俩长得很像,谢老根靠在墙根打盹,留下谢三郎在货担前卖力的呟喝着。
不远处的一个小巷口,比谢老根他们晚一天到寿昌的白驹,正在墙壁上画一个三角形,三个顶角外面又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小圆圈,这个看上去就像小孩子随手涂鸦的图形,却是弥勒教原来的联系暗号,这已经是他到寿昌后画的第四个暗号了。
当然,白驹没指望画几个暗号,就会有弥勒教徒来联络自己,傻乎乎的自投罗网,弥勒教的人向来十分谨慎,杭州那边一出事,可以料想弥勒教一定更改了联络方式,白驹来这儿画个过时的暗号,只会让弥勒教的人怀疑他别有用心。
而白驹要做的,正是让弥勒教的人怀疑自己,有了怀疑,或许就会留意他的一举一动,白驹的角色就是要扮那只蝉,让弥勒教的人来扮螳螂,而黄雀,则非谢老根莫属,只有凭借他那丰富的经验,才能在茂密的枝叶中,把那只善于伪装的螳螂找出来。
画好了图形,白驹到对面的一个小酒楼用餐,过了半个时辰才怏怏而去。
街上人来人往,谢三郎的苏州幞头卖得还不错,墙边的谢老根还在打着盹,大概是年纪大了精神不济,任由谢三郎一个人忙活着。
“三郎,走了,咱们换个地方再卖!”谢老根突然伸了个懒腰说道。
“爹,为什么呀?在这儿不是卖得好好的嘛?”
“你懂个屁,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让你换你就换!”
谢三郎不敢顶撞老爹,只得不情不愿地收拾货担,嘴里却嘟囔个不停!
“你再磨蹭,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可是爹,你总得说个理由吧!”
“唉!你这傻小子,咱们初来乍到,正因为货卖得好,才更要换个地儿才行,否则那些地痞眼红缠上来,你今天就得血本无归,明白了吗?”
“哦哦……谢三郎大急,生怕真有地痞缠上来似的,飞快的收拾起货担。
父子俩挑着担儿走出一段后,谢三郎趁旁边无人,才轻声问道:“爹,可是有何发现?”
“瞧见那短衫男子没有”
“不就一个沿街叫卖的货郎吗?看不出有什么可疑的!”
“臭小子,多学着点,你注意看他的担子!”
“担子也没什么问题啊!”
若不是任务在身,谢三郎可能已经挨一顿揍了,此刻谢老根只得耐心地提醒道:“此人确实很像货郎,唯独一点,这短短百十步路,他已经换了两回肩膀了。”
谢三郎总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若是经常挑担沿街叫卖的人,走半天也不会换一回肩膀,现在此人百十步路就换两回肩膀,唯一的可能就是此人是个新手,而他刚好又随着白驹的方向走,难怪被老爹看上了。
第一卷 第06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张崭新的轮椅,一位英俊的少年郎,由一个俏丽的女道士推着,一起进了异香院。
这个新颖的组合,引来了楼中一片讥笑声,坐着轮椅的杨逸听而不闻,推着轮椅的林缥缈则干脆视而不见,仿佛正在思考着高深的道法。
“哎哟,状元郎你可回来了,你这么做可不地道,湘弦呢?”老鸨李媚娘一见杨逸,立即迎过来,脸色却不好,仿佛杨逸欠她钱没还似的。
“媚娘你这话怎么说的?湘弦……是说湘弦不在异香院?”
李媚娘神情古怪地问道:“湘弦难道不是跟状元郎你在一起?”
“我正要找她!说,到底怎么回事?”
“状元郎,是这样,京里传来你出事的当夜,湘弦就不见了,我还以她是偷偷逃……去找你了呢?我这院里全靠她这张招牌了,状元郎你可不能黑我,赶紧让湘弦回来吧!”
听了李媚娘这话,杨逸久久不语,他回京这么急着来异香院,就是打算与李湘弦摊牌,尽可能挖出更多有关弥勒教的信息,他不想那些鬼鬼魅魅老是惦记着自己。
“湘弦没有来找过我!若是她回来,立即告诉我一声!”
说完这句话,杨逸便与林缥缈离开异香院,李湘弦突然离开确实让他始料未及,虽说百密总难免一疏,还是让他感觉很不舒服,当初是想为官后再捞点政绩,看来是人算不如天算啊!现在也只有寄望于马汉卿那边能有所收获了!
上了马车后,他问林缥缈:“有什么办法联系上你马师兄吗?”
“你当我们是弥勒教的鬼魅吗?哪来那么多鬼伎俩!”
林缥缈很反感别人说马汉卿是她师兄,因为马汉卿只是俗家弟子,而且现在为杨逸忙前忙后,似乎很热衷功名。
杨逸扫了一眼她那身宽大的道袍,按说已经二十岁的年龄了,难不成还处在青春叛逆期?
回到景明坊的家中,杨逸找了个机灵的小厮,去驸马都尉王诜府上打听谭愿的消息,结果小厮很快回来并报,说谭愿前两天请假回乡探亲去了。
难怪自己回京后不见马汉卿,想来是随着谭愿出京了,谭愿此人,杨逸本来也猜不准,虽然他在安仁客栈试探过自己,也不足以断定他与弥勒教有关,然而谭愿这个时候突然回乡探亲,未免太巧了些,这反而让他暗暗高兴。
杨逸置办的这栋宅子占地宽广,奢华程度直追王侯府第,七进院落带东西跨院,后面还有宽敞的花园,园中春水平岸,亭台楼阁,曲苑回廊掩映的花木丛中,浓浓的古韵雅意,杨氏进来后惊讶万分,这不,一见杨逸回来,她便来到杨逸的书房问道:“儿啊,你老实跟娘说,你哪来的钱置办这么大的宅子?”
韩碧儿和青叶,还有几下丫环跟着她,杨氏以前习惯小门小户的生活,现在前呼后拥似乎一时适应不过来,杨逸摆摆手,让跟随侍候的丫环先退下去,才笑道:“娘,以前真宗皇帝不是说了嘛,书中自有黄金屋,孩儿状元都考上了,置办个宅子算得了什么?娘,您快坐!”
杨氏在他身边坐下,有些担心地说道:“你当娘老糊涂了是吗?就算中了状元,一下子又哪来这堪比王侯之家的宅子,儿啊,娘亲不图你这些,咱们娘俩过得清贫些也没关系,只要平平安安就好,我儿可别为了哄娘开心,去做那些贪赃枉法的事!”
“娘,您想到哪儿去了!孩儿是那样的人嘛?娘亲但请安心住下,实话跟娘说吧,前阵子在京中孩儿与那李家老太婆见过一面,她仗着她娘家高门大户,视我们母子如草芥,孩儿就是要给娘亲争口气,让那老太婆看看,我们母子哪点都不比他韩家差,我气死她!”
“儿啊,别人怎么看、娘早就不在乎了,你不必为了娘去争这份闲气,只要你今后能做个好官,为百姓造福,平平安安的,娘亲就再也不求什么了!这宅子呀,你还是……
“娘!您就别担心了,孩儿进京赶考时,京中举行花魁大赛,孩儿作了一首词帮异香院夺得了花魁,这钱是孩儿凭自己的本事赢得的,娘亲您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面对这个母亲,杨逸真的别无他法,只得亦真亦假的哄着,韩碧儿站在旁边一直插不上话,这会儿终于逮着机会说道:“阿娘,杨郎他说的是真的,他在花魁大赛上做的《雁丘词》,如今已是传唱天下,世人皆知呢!”
俩人一唱一和,好不容易把杨氏哄下来。
到时晚饭时分,杨逸把覃子桂请过来一起用饭,这家里宽敞,几十个人住还嫌冷清些,而覃子桂要置办宅子总需要些时间,杨逸便让他暂时一起住着。
用过饭后,俩人在花厅中品茶闲聊,话题很快转到朝中形势上,覃子桂说道:“杨兄,我听说苏学士被贬到英州去了!”
杨逸不置可否,这个他也听说了,苏轼太耀眼,而且以前做的事确实不太地道,现在元丰党人上台,他第一个被贬到岭南去并不奇怪。
在《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制文中,苏轼骂吕惠卿“以斗筲之才,挟穿窬之智,谄事宰辅,同升庙堂,……宽两观之诛,薄示三危之窜。”
吕惠卿到建州后给朝廷上了一道谢表,以一句“龙鳞凤翼,固绝望于攀援;虫臂鼠肝,一冥心于造化”,回讽苏轼。
吕惠卿人品或许有缺陷,但若说他是“斗筲之才”,十足的睁眼说瞎话,苏轼见吕惠卿回骂自己是“虫臂鼠肝”,不得不承认吕惠卿的文字功夫:“福建仔难容,终会作文字。”
从这些事上,其实可以看出当时的苏轼人品不怎么样,和他浪漫洒脱,阳光明媚的诗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说他是人格分裂也不为过。
这篇诏书极为有名,当时本该是由中书舍人的刘贡父来替皇帝写,苏轼怕别人文采不行,骂得不过瘾,于是主动抢过来自己写,若是只骂吕惠卿一个人,或许没人找他麻烦,可这样怎么能显出苏大才子天下无双的才华来呢?
于是苏大才子一鼓作气,把所有元丰党人都骂了个遍,甚至开篇就用‘凶人在位,民不奠居’这样的语句,这‘凶人’是谁?说轻点这是在骂王安石,若深究起来,说他在骂神宗皇帝也行,反正苏大才子文采好,一句话总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象。
据说当日写完草诏后,苏大才子感觉畅快淋漓,仰天大笑而出,别人问他:“苏学士今天为何如此高兴!”
苏大才子立即把草诏背了一遍,与大家一起分享,背完后得意地说道:“三十年作刽子,今日方剐得一个有肉汉。”
爽!确实很爽!
但爽过后是要付账的!
而且这账拖了这么久,张商英他们自然要连本带利一起要回来!
每个人都得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即便你是天下最耀眼的才子也不能例外,谁让你好好的才子不做,去做‘刽子手’呢?
杨逸笑笑,他全当在看热闹,反正这些事现在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而且象苏轼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