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菰诶渌铩

他打了个激灵,所有的诗情都冻没了,破口就骂道:“他娘的,谁他娘的推老子,我跟你们没完……

杨逸骂得正起劲,河中却连连传来几声扑通的落水声。

他借着灯光月影一看,哦耶,连刚才和他斗艳诗的俊雅骚人在内,共有四五个人在河是扑腾着呢。

杨逸心中大乐,总算找到平衡感了。

老子只湿了脚,还算好的,;这群骚包却是湿身了,人比人,笑死人,哈哈哈……

想到这群骚包为了争着上船,或者说争着上床,一个二个在河里飘着,杨逸是真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一乐,他顿时文思泉涌,边笑边朗吟道:“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望惠民河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河岸之高则忧上不了船,处江河之中则忧上不了岸。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落水之忧而忧,后落水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杨逸吊在柳枝上,仰望着明月,长声吟诵,真是风骚至极,浑不顾自己双脚泡在河里那点冰凉之意了。

只是不知道,被范纯仁得知他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篡改成这样的话,会不会直接从扬州杀回来找他拼命。

杨逸其喜洋洋的吟诵完,才发现有些不对劲,不,是太不对劲了,岸边这些家伙需要不挤了,可怎么没人下河救人啊?

他半篇《岳阳楼记》诵完,河里的几个骚包不知喝了多少水,一个二个快要沉江底喂鱼了。

坏了,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年头但凡是骚包,基本都不识水性,指望岸边这些家伙下河救人,你就等死吧。

可若是任由河里的几个骚包溺水而死,杨逸也做不出来;而且真出了人命的话,明天东京所有的小报估计头条一定是:宁国公杨逸与人斗艳诗,元宵夜至数骚溺水而亡。

好吧,为了咱那被狗吃剩一半的良心,为了明天不上头条,为了不让十三娘那金针打穴的功夫再展神威,为了……为了,赶紧松手吧!

扑通一声,翰林大学士、宁国公同志脱离枝头,终于也到惠民河里一游去了。

他娘的冷啊!真冷啊!

好在现在是枯水期,惠民河的水位并不算深,只没到杨逸的胸口,但这已经够溺死那些突然落水,而又不识水性的骚包了。

杨逸快若游鱼,将几个骚包依次拖到岸边,由岸上之人把他们拖上去,最后河是只剩下他一人了。

杨逸做梦也没想到,这元宵夜自己竟然要到惠民河里游泳。

世事无常,世事无常啊!

泡在水里冻得牙齿“得得”直响的翰林大学士杨逸同志,真个是欲哭无泪。

他干脆两眼一闭,“累死”了过去,晃如浮尸一般在河面上飘荡着。

船上的几个美娇娘伸过竹竿来,大声地喊他抓住。

抓,还是不抓呢?不抓是傻瓜。

几个美娇娘一起施为,将他拖到船边,然后七手八脚地把他抬上船去。

唔,太冷了,杨大学士手脚都冻僵了,站都站不住,湿淋淋的就往那个最高挑的美娇娘怀里倒。

呃,这还会选择性地倒,说明杨大学士还有得救。

“快快快,怕是冻坏了,快抬进舱去把他身上的湿衣裳脱下来。”

“不光他湿啊,我们还不是湿透了,秋娘你抬他手臂……

嗯嗯,这最高挑的叫秋娘,不错,不错,大家既然都湿了,就一起进舱换吧,杨逸大学士星目半闭,暗暗憧憬着。

那秋娘接着对船娘吩咐道:“张婶快往回划,咱们得回去换衣裳。”

几个美娇娘合力把他抬进船舱,这下好了,该换衣服了吧?

舱内挂着两盏风灯,把舱室照得很明亮,杨大学士‘冻僵’之余,悄悄打量了一眼舱里的摆置。

舱墙上挂有琵琶等艺演所用之物,这再一次证实,这几个美娇娘确实是靠艺演为生的伎人;她们这种艺妓倒也不是全然卖艺不卖身,只不过比较少,通常得她们看得上才行。

她们比普通的妓女身价要高,但和苏鸣佩那种自己开馆设坊的顶尖名妓又差很多;苏呜佩她们卖的是诗书舞乐,比较高雅一些。

她们卖的则多是一些杂艺绝技,还得四处游走,档次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好了,现在不用多想这些,让杨逸为难的是,船舱内没有衣被等物,不是吧,那老子等下穿什么?真要冻死吗?

好吧,要冻死大家一起冻死好了,杨大学士僵得不行,倒过来、倒过去;他刚从河里被捞起来,一身是水,这一靠过去,没得说,换吧,换吧,大家都别穿了。

几个美娇娘娇呼不已,却也无法可想,这人都快冻僵了,等不得,几只玉手忙着帮他宽衣解带。

那叫秋娘的体态最是窈窕,云堆翠髻、唇绽樱颗,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珠翠之辉辉,自有一番婉约之美。

她刚才被杨逸又搂又抱,身上的衣裳也早已湿透,此时冷得轻轻发颤;她轻瞟了杨逸一眼,见他眸子半闭,正似无知觉的任几个姐妹宽衣,便也不再犹豫,玉指解开衣扣……

杨逸觉得她脱衣服的动作,充满了艺术的韵味,真的很好看,那外面的窄袖胡衫敞开后,接着是里面的中衣,接着……光乍现,雪峰耸然,樱桃正红……

继秋娘之后,几个衣裳湿了的美娇娘,也纷纷宽衣解带起来。

一时之间,这小小秀船舱内变得香艳无比,玉臂香肩,粉肌雪肤,交相辉映,幽香阵阵;杨大学士突然暗恨,自己怎么只长两只眼睛呢?这怎么够用呢?

可怜的杨大学士,湿衣服被脱下后,却没有干燥的衣服换上,只能躲在几个美娇娘的怀里,以那万恶的、让人忍不住犯错的、犯错后还不思悔改的玉体取暖。

光这样也不行啊,得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嘛;至于船舱里到底有没有运动,什么运动,这将成为千古迷团,反正杨大学士是不会对外人说的。

第五卷 第532章 耀武益文昌

文昌三年的第一场朝会,在杨逸全力促成之下,朝廷通过了授权种建中联合西州回鹘、黄头回鹘、草头鞑靼、吐蕃啊柴部、羌塘部、脱思麻部,对黑汗国全力一击的朝议。

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还给种建中装备了一千燧发枪。

燧发枪的产量一直是个问题,因为大部分工序都是手工打磨,耗时耗力;大宋每天的产量也就三五十支,而且为了避免外重内轻的隐患,所产出的燧发枪大部分装备京畿的军队。

边军目前很少能装备这种利器。

种建中一下子能得到一千支燧发枪,这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事实证明,没有章惇表态支持,现在杨逸一样的把事情搞定。

他先是说服蔡京,蔡京管着大宋的钱袋子,对丝绸之路的贸易最为着紧,加上与杨逸之间关系密切,杨逸说服他不难。

接着是说服林希。

甚至通过十三娘,让许将的宠妾梁盼盼给许将吹风;而许将这人有一个好处,他对内柔和,不支持新旧党争;

对外却一向极为强硬,哪怕是当初哲宗驾崩之时,辽夏几十万大军夹击大宋,许将也一力主将反击,从未对外妥协过。

现在黑汗国王哈桑又臭又硬,自称“正义和宗教的保护者”,还扬言要起兵东征;是可忍,孰不可忍。

许将在杨逸的游说下,也认为应该给黑汗国来一下狠的。

而且许将的想法比杨逸更加阴暗,在他看来,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退守玉门关;料想黑汗王哈桑也没嚣张到敢起举国之兵东征大宋。

至于西州回鹘等部,若是遭到黑汗国攻击,救肯定是要救的,但是怎么救,到时却有很多回旋的空间。

若是能借此机会,让黑汗与西州回鹘等部来个两败俱伤,未尝不是好事啊。

本着这种心里,许将也支持让种建中全力一击。

再者就是杨逸发动自己手下的官员,一同声援此事,其实包括开封府尹胡宗愈在内,终于办成了。

这件事对杨逸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前许多政策虽然是由他提出,但都是借助章惇和苏颂的力量来施行;这次可以说是他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左右大宋的国策。

这标志着属于他的山头正式形成了。

这次杨逸亮出自己的招牌来,并非一时冲动;苏颂的致仕,让杨逸少了一座靠山,从那时起,他就思前想后,觉得现在是自己站出来树立山头的时候了;

而你要想自己的招牌够硬,就要拿出力量来给别人看,让别明白你有这样的实力,值得依附。

所以这次他没有反复去游说章惇,而是自己促成这事。

第一天的朝会上,还商议了一下四月恩科主考的人选,刘太后心里属意让杨逸出任恩科主考官,但不少官员反对,甚至开始攻击起杨逸来。

他们认为,杨逸虽然文武双全,但德望不足;杨逸带儿子到大庆殿参加正旦大礼一事,便成了他们用来攻击的最好素材,说杨逸轻浮孟浪。

而科举乃是国家论才大典,庄严而神圣,杨逸的德行不足以担任主考一职。

此事一时没能定下来,不过此事也不算太急,离恩科考试还有两个月呢。

就杨逸自己而言,他是想争取这次主考机会的,一旦成为新科进士的座师,对今后的人脉发展非将常有利。

只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德望确实欠缺一些,而这些是靠时间来积累的,是以他对争取成为这种恩科主考一事,并没有十分上心。

朝会散后,一回到学士院,杨逸立即着人将马汉卿传了来。

马汉卿知他必定有事要说,一进杨签押房便抱拳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坐吧。”杨逸招呼一声,自己在心里先把事情梳理了一下。

这次让种建中全力一击,若不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的,杨逸将会担上很大的干系;当然胜了的话,无疑也会大大增强的他的威望。

在原来的历史上,辽国亡于金国时,耶律大石带领两三万人马被迫向西转战,在无后援,没地盘,无补给的情况下,却一举灭掉了黑汗国,降服的西州回鹘,建立起了西辽帝国。

这说明那个时期的黑汗国其实已不堪一击。

只是现在时间上算来,比耶律大石西征提前了三十年,在强硬的哈桑统治下,东黑汗国大概还没有耶律大石西征时那么腐朽。

再看种建中这边,沙州有两万多百战精兵,同时配备一千燧发枪,联合西州回鹘等部族之后,也有好几万兵力。

在杨逸看来,种建中和姚古两人的能力,应该不会差耶律大石多少,所有杨逸敢对他们寄予厚望。

只是世事难料,战争有很多偶然因素,当初李元昊就是靠一场沙尘暴帮助,击败了耶律宗真二十万大军的。

所以论装备,论战力,种建中都不差的情况下,杨逸还是极为谨慎。

“汉卿,你帮我传信给种建中,我将全力支持他,帮他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同时,让他保证在四月中旬之前,完成这次军事行动,他具体要夺那几座城池我不问,但歼灭黑汗军队的人数不得少于三万,并且要给黑汗足够的震慑,迫使哈桑低头。”

“是,大人,属下立即传信种将军。”

“记住,让他务必在四月中旬前,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因为届时辽国方面很可能已经发生大变。辽国幅员万里,非西夏可比,北边的战事一起,大宋可能无力再西顾,而一旦大宋的兵力被拖在辽国,到时想迫使哈桑低头,就更不可能来了。”

“大人可还有什么吩咐?”

“职方馆要全力配合种建中完成这项军事计划,另外让佛道两家也一力配合,为西征的军事行动提供情报。”

“是。”

吩咐完这些,杨逸也只能耐心等待了,但愿种建中别让人失望吧。

杨逸接着问道:“辽国方面可有什么新的情况?”

“没有,不过契丹和阻卜部都在趁这个冬季积蓄力量,耶律延禧得了三万枚手雷,更是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决心,一旦辽东解冻,辽国与阻卜部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大战。”

“汉卿你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管如何,千万不能让辽国取得大胜。”

“属下一定尽力为之。”

第五卷 第533章 入室自成芳

散班之后,时间还早,杨逸便去翰林画院找张择端学了一个时辰的画。

做出让种建中全力一击的决定,其实杨逸心里负担很大,生怕种建中无法顺利完成这次的战略目标。

杨逸开始理解许多大人物喜欢事无巨细一手抓的毛病了,很多事若由自己去做,心里压力反而没那么大;让别人去做,就像把命运交给了别人,反而需要更强的心里承受能力才行。

杨逸现在就是这样,若是由他亲自主持西征事宜,他可以说不会存在多大的压力。

现在一切交给种建中,偏偏事若不逮,将要由他自己来承担主要责任,这就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种建中一样,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

但杨逸明白,自己必须学会承受这样的压力,毕竟这天下事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包揽,没有容纳天下的气量,你就不配去左右这个国家;现在什么也不用多想,只能信任种建中,相信他一定能取胜。

静心学画,无疑可以有效排解这种心里压力,让人心绪趋于平和,这才是杨逸一散班便来翰林画院的原因。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构思好了大致的布局,开始动笔了。

但目前所画的还只是郊外的风物,只见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几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在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虽是感到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直奔汴河畔。

同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明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拉开了序幕。

目前所画成的虽然只是整幅长卷的五分之一,但画上人物刻画细致逼真,表情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整个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所采用绘画手法正是中国山水画惯常使用的散点透视法。

运用这种散点透视法作画时,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所以这种“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画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而如采用西方画派中的“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了。

这幅画是杨逸提议张择端画的,画成之后,嘿嘿,这个不用说了。

杨逸看了张择端的画,再经他一番指点,感觉颇有所得,回家后立即便躲进了书房,自己研墨练习。

一幅潇洒烟雨图画到一半,清娘便轻手轻脚的进来了,就如她对杨逸的气息有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感知一样,只要清娘靠近,杨逸哪怕不闻声息,心中也能感知到清娘到来的征兆。

他抬起头来淡然一笑说道:“清娘,我听说你晴儿姐姐她们又玩小打去了,你今天怎么没去?”

清娘今天穿着缕金百蝶穿花锦缎窄裉袄,湖蓝戗银米珠竹叶长裙,小巧的弓鞋上绣有一双彩蝶,翩然若飞。

约略女儿腰,恰如隔户杨柳弱袅袅,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她手上端着茶水,见惊扰了杨逸,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前两天玩墨斋的李掌柜说这两天有孤本到,我今天便去玩墨斋了。”

杨逸干脆搁下笔,依在桌边含笑说道:“清娘,你每天也不能光是诗书作伴,得适当的运动一些才行,和你晴儿姐姐她们去玩些小打什么的,这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的,知道了吗?”

“才没有呢,人家每天都和灵儿她们蹴踘玩啊。”清娘扬起小手捏了捏拳头,似乎要证明自己很健康。

杨逸见她这可人的俏模样,忍不住哈哈笑起来,家里的这些女孩除了琴操外,象清娘她们都是经常玩些女儿家的游戏的;杨逸也一向鼓励她们多活动一些,话说清娘蹴踘的技艺还挺不错的呢。

清娘撩起袖子,在茶几上轻巧地摆开两个杯子,轻灵柔婉的斟好两杯茶,将其中一杯捧过来,到杨逸身前盈盈一福。

“杨大哥请用茶。“清娘双手捧茶上献,脸上带着淡若轻烟的浅笑,双腮梨涡乍现,如清波柔软。

杨逸又忍不住呵呵一笑,接过茶说道:“是清娘亲自煮的吧?”

“杨大哥怎么知道的?”

“我还没喝,就闻到茶中带有淡淡的诗墨之香,若非清娘所煮,哪来这诗香?”

“杨大哥又胡说。”清娘嘴上虽是这么说,脸上却是宜嗔宜喜,毕竟杨逸夸人的方式太过巧妙,清娘心中甚是喜欢。

“我哪里胡说了,若非这香味儿,我怎么能猜到这是清娘你亲自煮来的香茶呢?”

“杨大哥你胡乱猜的。”

杨逸轻呷一口茶水,满是陶醉地舒了一口气,含笑说道:“非也,非也,茶通人性,庸常人等所煮出来的茶,必沾俗气,唯有清娘你这般水为肤,玉为骨,诗书为韵的妙人儿煮出来的茶,方能带着这等清逸淡雅的茶香。”

清娘无法消受他这般吹捧,兰靥微薰,连忙转变话题道:“杨大哥上次那首《汉宫春》可曾补齐后面的句子,若是补上了,快些诵来听听。”

杨逸没想到她还惦记着此事,真是个见不得好诗词的人儿啊,杨逸料想,自己若是不把那首《汉宫春》补完整,只怕这丫头会惦记一辈子。

二月快来了,轩窗外的杨柳枝条已经抽出了细嫩的芽眼,随着料峭的春风轻拂着,池塘里的水也是满盈盈的,风来便皱,细细的涟漪荡向岸边,确实是春已归来了。

杨逸笑着对清娘点点头,这丫头立即抢到桌前,沾墨以待,那双月牙儿一眨不眨地望着他,迷离的烟波之中泛起期待的神色。

“杨大哥快诵来,我这就记下。”

“嗯,清娘你听好了,我这就诵来。”

杨逸忍不住伸出手指,在她那浅浅的梨涡上轻轻戳了一下,这才吟诵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